照片左下:維基百科
列日車站
一戰二戰期間列日要塞都對德國進攻有所牽制,但好像效果都不好,二戰雖然比利時中立,仍然要獨自抵抗德國。
原本到列日轉車,只覺得是轉車,沒想到這座車站的機能良好,基本上轉車的功能之外,地下通道外面還有廣場可供街頭藝人表演。
本來想多花點時間去走一下市政廳與教堂,吃一下列日鬆餅,不過實在很疲倦,或許下次吧!
一下車進入車站,就發現好多警察,然後迎面走來又有很多軍人,感覺從比利時的童話世界進入了大人的世界,但,都有女警與女軍人,她們負責露出甜美的笑容。
一出車站走入街道,我就發現這是一座有很多愛心的城市。
1. Marschiertor,城堡門下有流浪漢居住
2. 主教堂
3. St. Foillan Church 這個列為我最喜歡,裡面的作品都有種立體主義的感覺
4. Centre Charlemagne,翻譯成歷史博物館,但比較像這座城市的城市博物館
5. 市政廳,裡面空曠的有點可怕
6. 百貨公司街道
7. 網美店,捲捲蛋糕店,我點了肉桂捲
8. 沿著拆除的城牆所見的大馬路旁行走,火車站與市中心都有點距離,形成了商店街,台北車站與總統府的距離是很近的。
PS. 北北基颱風放假,我看著颱風路徑圖也覺得是個愛心符號
#五十次肉桂捲 第十一捲 亞琛
CINNAMOOD 肉桂捲,不知道怎麼翻譯店名比較好,我點了肉桂捲,其他加料的沒有吃,只覺得很普通,感覺是要靠網美打卡吧?也可能是新開的分店,點杯熱咖啡居然要等十五分鐘。
進去後就有很多年輕妹走進去哇哇大叫,是安排好的嗎?
亞琛的"咖啡館"
我說不出這家店,到底是服飾店,還是咖啡館,非常符合當年 Yahoo 的廣告詞: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
有試衣間,還有嬰兒用品,當然除了賣咖啡,還有咖啡器材,整間的咖啡香,擠滿了各種需求的人,店員要出杯,還要幫客人解決穿衣服的問題,那麼麻煩,那麼複合,有可能有好成績嗎?
這好像是趨勢,但看不出這個趨勢真的可以維持嗎?
看了官網,還真的甚麼都有,那麼店名就只是打品牌囉!台灣也有類似這樣的品牌《小日子》,或許《誠品》也算是,只能祝福了。
亞琛街上的公共藝術品
剛好到了某家許久未來的咖啡館,現在的咖啡館呈現多元更多元的客戶群,今天有一個老外,加上一桌的日本人,兩個媽媽討論育兒經。
或許太久沒有去德國,發現德國的公共藝術品表現一種活潑感,但仔細來看都值得沉思,甚至是教堂內的傳統彩繪、柱子、祭台、繪畫等,走出一種傳統教會熟悉的藝術樣式,我沒有研究這個藝術類型,也無法歸類,真應該好好學習一下。
咖啡館呈現一種不同調的現象,可能客人多,老闆有點急躁,媽媽經客人一個講話很快,一個講話很慢,但兩人同時都在講,我想這兩人應該有溝沒有通吧?但聽了一陣子之後,我覺得他們是有溝通成功,因為彼此應該是同學,這些瑣事平日應該就都知道了,只是要來宣洩一下生活的壓力而已,另外,我偷聽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很在意,就是說婆婆應該要能多做一點,我想這是關鍵所在,現代父母已經為孩子犧牲很多,已經沒有自我了,那麼婆婆可能年紀大了也沒有自我,幫忙照顧孫子還要被嫌,這是我覺得是目前世代不太溝通的主因,不過,應該也只是我杞人憂天,不溝通也有不溝通的好處。
二戰已經結束快八十年,我想世界各地應該走出來了,這個最直接反映在公共藝術品上,亞琛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大教堂,我有看到年邁的父母推輪椅,是成年的遲緩兒子,或許真的無法融入社會,但多看到這花花世界,眾多的刺激下,希望對未來生活有所幫助?!
亞琛 聖尼古拉教堂
不知道為何對這個教堂特別鍾情,可能是一進入看到新的祭壇(高壇)讓我非常震撼!
西元1005年,在亞琛原本的內城牆內蓋了這座教堂,不過目前的教堂大抵是14世紀上半葉所建。
先不看這座教堂眾多的歷史因素,原本祭壇上的三幅畫是魯本斯學生的作品由上而下:聖母憐子、基督受難、盯上十字架。原本的作品2011年被煙火射入失火而損毀,怎麼跟台灣古蹟很像都會失火,不知道會不會修回來?但我一進去非常震撼的是完全現代畫風的祭壇,看起來主題是跟傳統畫主題一樣,但是只是大自然的抽象畫,居然教會也可以接受。
或許,在過十年、二十年德國許多教堂的重修,都會用現代藝術來取代傳統教堂的裝置也說不定,因為在亞琛我只進入三座教堂,就看到兩座教堂內部繪畫、彩繪玻璃、祭壇,甚至是哥德式的柱頭被改變。在伊斯坦堡有看到新潮的清真寺,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在德國也看了這樣的風格,從印度衍生出的印度教、佛教的寺廟應該也有新風格吧?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4/10/02
2020/08/31
《藝術家在做什麼?六個理解二十世紀藝術的經典例子》
很喜歡看李歐納的書,因為一下子就看完了,還可以留下一堆值得深思的問題
《藝術家在做什麼?六個理解二十世紀藝術的經典例子》
當然他的書沒有一定都是正確的,也可以舉出許多反例,但是舉出反例之後,好像又是另一個不夠雋永的答案。
過了一些時日重新翻閱,又有不同的體會!
2019/03/29
2019/03/02
【台北】同安街的牆
2018/05/01
2018.05《TaipeiWalker》No.253,水瓶子城市漫步19:臺灣博物館前銅牛的身世,從獻納到公共藝術

臺灣博物館前左右一對的銅牛,是這輩人兒時至今的共同回憶。從火車站下車,看到博物館圓頂建築,步行到新公園(二二八公園)入口,矮小的銅牛是最多小朋友合影的紀念物。
1930年代,這兩隻銅牛由兩個不同的團體,在不同時間捐獻給台灣神社。東側的銅牛是1935年北海道佛教團體「弘安海」,紀念1868年箱館戰爭犧牲的軍人所捐。西側的銅牛是1937年居住於京町的商人川本澤一,參加台灣日日新報主辦的南洋視察團順利歸來而獻納。
另,根據日本岡山的宗教團體福田海出版的《中山通幽尊師の一代とその思想、福田生》的圖文資料,奉安儀式的照片中以銅牛為背景,還有相關人員合影,文中還提到弘安廟字眼,福田海專門以牛、豬塑像捐贈給各地神社,目前日本鳥取縣大山寺也有一銅牛就是該團體所捐。有無可能台灣神社當年不只有兩隻銅牛,或是將「福田海」誤植為「弘安海」呢?
由於政權轉移期間,銅牛的落款被刻意的抹除,至今在銅牛的背後,有模糊的台灣島圖騰,也有模糊的『州』字,也難怪民間盛傳這一對銅牛是滿州國贈送,但其實這對銅牛的金屬成分、神韻與樣態,仔細觀察牛角與眼神都大不相同。
兩座銅牛位於台灣神社時期,1944年有飛機意外墜毀,戰爭時期美軍的轟炸,銅像出現了各種的傷痕,1949年搬移到現址。據當年博物館館員的回憶,兩隻銅牛的牛頭朝館內建築方向,館內不太平安,請風水師來看之後把牛頭對外。
西側銅牛曾經發生人為破壞,頭部鋸開被偷走,後來從黑市尋獲,但牛角被切斷找不到,所以重做了一對新的牛角,至今仍可看出修補的痕跡。發生這起事情非常敏感,館方並沒有發布新聞。時至今日,還陸續發生八田與一的雕塑的頭被鋸斷,圓山水神社的狛犬被偷,銅牛被潑油滯等人為破壞事件。
以犬、牛、馬、獅、象等動物作為神社、寺廟獻納的宗教信仰,從印度傳到各地,中國的官方古墳也都有明訂甚麼官階置放那些動物。對於這對銅牛的記憶,從宗教信仰轉換為公共藝術品,銅牛成功的轉型,我們是否可以以這樣的角度來塑造可長可久又具有歷史文化的公共藝術品呢?
台灣神社的石獅子、狛犬、鳥居的石柱等物品散落到各處,隨著政權的轉變,被搬移或改作他用,有興趣的朋友皆可透過網路搜尋,實地勘察驗證,比玩手遊寶可夢打怪抓寶更有樂趣。
參考資料:集體記憶物件修復前的背景調查-以國立臺灣博物館戶外裝置之「銅牛」為例
2018/02/05
2018/01/12
【香川】20180112:直島一日快閃

照片是直島上的錢湯,是我覺得島上最有誠意的藝術空間
我是從倉敷坐公車(好準時)到茶屋町,茶屋町站很多中學生
這班電車無法刷卡,所以最好事先買票,車站有這樣的廣告,有法文代表甚麼樣的意思?歡迎歐美客人?
宇野站旁的公共藝術品
趕快跑去搭船,搭乘宇野-直島-高松的交通船,很多貨車搭這艘船,可見要繞行瀨戶大橋,可能時間與過橋費相較下,搭船比較也蠻划算?
直島宮浦港,還沒有靠岸,遠遠的就看到了這顆大南瓜,是草間彌生阿嬤的點點作品,可以進去裡面,地上有打燈光,從南瓜裡面拍出來變化萬千。

碼頭的轉運站,裏頭有商店,除了等候椅子,餐飲之外,還有直島的農產品,甚至還有島上商店相關的產品。
公車、船的外觀是白色,可是點上了紅色的點點,跟大南瓜呼應
照片最後方式直島町役場,旁邊有黑松老樹,整個樓蓋的很奇怪,充滿了各式建築元素,辦公大樓的上面好像茶屋。

旁邊兩棟蓋得很漂亮,最左邊一棟是町民的運動場,另一棟是屋中屋,這樣的建築很強調自然光,島上風大,又可以擋風
這是屋中屋裡面,屋頂最中央有個天井,通風又有自然光

google 衛星圖,從空中看的很清楚,北邊那棟是市役所,中間那棟屋頂有洞,高聳的屋頂樣式,是四國地區防風防寒的建築樣式,南邊一棟裏頭是室內運動場
港邊有幾顆大魚卵,魚卵內居然是停腳踏車、機車的地方
八幡神社,極樂寺,這兩個居然在一起,分不清楚!

ANDO Musem (510),外觀是木造家屋,底下全部用清水模,縮小版的安藤忠雄特色,也強調自然採光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家藝術計畫,我指進去看一家,裡面塞了自由女神,外面是鐵皮拼起來,裏頭又是木造屋,還有用塑膠,既有船的意象,又有教堂的意象,就是混搭吧!(410)
小島上居然有教授少林寺拳法
往山上走有水庫
強烈建議全部用步行的,這樣才不會漏掉藝術品,經過湖邊有個茶屋咖啡館,也有提供住宿,但是沒開,房子外牆有一堆貓排隊排好在睡覺,可以曬太陽又避風
大型的垃圾桶公共藝術品,裏頭的垃圾都已經被巨大化,那個垃圾桶有兩個人高
李禹煥美術館(1030),外頭的石頭,還有那根細長的柱子,很純粹的裝置藝術,可以看很久不無聊。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1030),吃了墨魚咖哩飯(1250)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內的文創品,紅色、黃色點點的包好想買,但是看那南瓜,其實是黑色的圓點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到處有禪意

在海邊的倍樂生高級旅店,海邊有不少的公共藝術品
終於找到了黃色大南瓜,還好人不多,不然不知道如何拍照
地中美術館(2060),賣票處到入口還是要走很遠啊!這幾個博物館都有這樣折騰人的機制,不是找不到門在哪裡,就是要繞來繞去,只是想要營造寺廟中參道的概念嗎?為何不從湖中間,或是花園中走進去啊?這樣不是比較炫嗎?裏頭有一些展覽實在是假鬼假怪,玩弄一些光的遊戲,莫內的睡蓮算是最實在的。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在島上的道路旁,到處有編號的小佛像
海邊的小公園,涼亭藤蔓語沙子,玩具畫龍點睛,整個有美感
這個白色的公共藝術品,陽光透過來,與遠處的本島(?)長的真像。
這群阿桑穿著白色道服,好像參拜神社般的逛著每座博物館

錢湯(510),扭了兩顆扭蛋(500*2)
【香川】直島藝術與扭蛋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blog-post_17.html
原本以為到直島花費最多的是交通費,沒想到是博物館的入門票,每一個博物館都強調極簡,所以展品不多,可以說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展覽品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