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查令十字路上很難不被這棟建築吸引,在劇院區總有人拿著廣告牌走來走去,在台北除了房屋建案之外,要看到這種場景只有在資訊月展覽。
2007.9.15 上午
1891年完成的歌劇院本來是音樂廳,第二年改為歌劇院,目前是韋伯所有,韋伯的歌劇最有名的是《貓》。
目前上演的劇碼是『蒙提派森之火腿騎士』(Monty Python's Spamalot),Spamalot 應該是搞笑的意思,我沒有去看,不過據說很好笑,把英格蘭跟芬蘭的農村、英國皇室、圓桌武士等傳統的故事幽默了一下,這其中當然不能少掉英、法之間的恩怨了,不過我想應該要具有相當的英文聽力及對英國歷史的了解才能全盤了解吧!
http://en.wikipedia.org/wiki/Spamalot
這些拿廣告牌的人大部分是在玩手機遊戲,或是講手機聊天,不然就是兩個人互相聊天,看到比較誇張的是有人邊拿牌子還擺攤賣小紀念品。
每次看到國外雄偉的建築,心中會有一股「哇~真神奇」的思緒。
回覆刪除但又想想中國建築,相對之下少了雄偉,多了秀麗,不過我們輸在多是木造建築,易焚燬或損壞。
又想到石窟的雕像也是很雄偉,可惜挖的挖、盜的盜 (暈)。
再想到成遍的北京胡同,拆的拆,改建的改建,更是令人生氣。
我現在只期望中國可以制定法律,規定不可任意拆除古蹟,就像巴黎或是京都一般,至少也留點遺產給下一代啊。
日本的京都也都是木造,我想他們也都有重新修建才會保存完好。到中國去旅行有時看到全新水泥造的古蹟,有時候會哭笑不得。
回覆刪除是Palace Theatre吧
回覆刪除水泥造的真的很蠢,我大概會大哭吧
回覆刪除:::> <:::
阿餅
回覆刪除謝謝囉!
雙羊
台灣也有些古蹟是這樣,看了很傷心,最近在台北有看到一些古蹟整個拆了然後原樣式重建,雖然用木頭,可是都用鐵釘敲打固定,跟古法不用鐵釘的還是差很多,不過要找古法建築的師傅可能不容易吧!
在倫敦看到一些大樓重建,最基本的就是保存原來大樓的外觀立面,完全不能動,然後裡面已經變成鋼筋水泥,維護舊有的景觀以及舊有的空間好像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這跟人民的自覺有很大的關係!
回覆刪除在荷蘭常常看到民房重建是把原來的磚頭拆下,放在一旁,然後把內部整修,該加強的加強,然後再把原來的磚頭一塊塊疊回去,所以單重外表根本看不出來有改建過,很佩服!
雙羊
回覆刪除人民如何自覺呢?聽起來這條路真的非常遙遠。
認為文化是值得保存的囉 ╮(﹀_﹀")╭
回覆刪除我遇過中國人聽到我這麼說,馬上跟我討論古蹟的保存 V.S. 現代化,他說人們不這麼想,他們只想為什麼人家可以住新房子,他們的房子只因為被指定為古蹟就不能任意拆建,太不公平了。所以他們就任由房子毀壞,最終他們就可以改建了。
不過這種現在好像在台灣也是存在著,在荷蘭也有,有些荷蘭的房子真的很漂亮,可是建商買下後不做整理,任由他塌壞,然後在改建成商業大樓,因為那裡的地段很好 orz。
但比較西方文明國家,我們有在努力,但還有可以進步的空間。中國那邊的話,我只求他們不要把一些歷史小鎮都拆了就好,唉。
雙羊
回覆刪除台灣的古蹟保存是有些法令規定,也有執行,可是目前的營運管理有很大的問題,光靠政府是不行的,公務員對於經營賺錢這回事就是外包收錢,這點還真的要努力,怎樣訂立相關法令?才是主要之路。
Weber並沒有寫悲慘世界
回覆刪除而是Claude-Michael Schönberg
你大概是被精英出版社上的介紹誤導了
上面寫的是錯的....
Mimi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指正,我並不是參考菁英出版社那本書,可能是在網路搜尋到某些資料的結果,再次感謝,我下次會多注意。
維基百科有敘述悲慘世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2%B2%E6%85%98%E4%B8%96%E7%95%8C_(%E9%9F%B3%E6%A8%82%E5%8A%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