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金車艋舺千人走讀
原本四月的活動延期至今,今年我的喉嚨景況不是很好,本來是推辭沒有帶導覽,但延期到十月,剛好西門町的建築原由,與兒玉源太郎來台擔任總督後,有很多習習相關的事情,我覺得非常值得談談,於是又下場帶兩場,也算是一種學習。
路線:萬華國中→西本願寺→西門市場→弘法寺→東本願寺→公會堂
由於個人對於走讀的執著,整組人都要全程用"走"的,所以從萬華國中到第一個景點是要步行半小時的,那麼這半小時要講甚麼呢?
1. 台北水圳道的歷史,因為原本西藏路就是赤川的下游,戰後人稱黑龍江
2. 台北建城牆後日人都市改正鐵路改線
3. 羅馬時代到維也納、巴黎的都市計畫
4. 1935 年的台灣博覽會
5. 建功神社與欽差行臺(原本是要走到台北苗圃內的,但太遠了我放棄)
大概簡單的講完這幾點,也走到了西本願寺,所以只要稍微提到日本寺廟的沿革,從奈良的法隆寺做個對照,再講京都的東、西本願寺,東京的築地本願寺、伊東忠太等等,其實並不太有時間講得清楚,我想我還要更 focus 一點。
我可能企圖心太大,還提到了後現代建築,並沒有把1930年代開始流行現代主義與日本傳統建築的關係做一些說明,中間的連結可能會有點模糊,還有從純歐式建築過渡到洋和折衷的階段,公共建築與道路的關係,其實有很大的改變,這些都反映在城內的都市規劃。
希望還有機會可以講的更完整一點!
PS. 下午團有一身障者輪椅,剛好考驗了台北市的無障礙設施,還好走完全程,這位先生居然已經七十幾歲,以前是念建築,非常感謝他隨團,也讓我從他的角度,看到了城市的另一個角度。😀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2/10/17
2021/05/17
《萬華世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萬華世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很多人搞不清楚艋舺與大稻埕在哪裡?甚至還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萬華區在哪裡?
打開地圖,萬華區正是雙北的中心區域,這個區域到底隱藏了多少迷人的事物,為何那麼多人流連忘返,每日前往報到呢?
這本書多少點出地方特色與多元文化的價值,印象中大學時代的腳踏車被偷了,哥哥曾經帶我去賊仔市買一台阿公騎的鐵馬,走在萬華的巷弄裡拍照,被大哥謾罵,還有看到古物拍賣許多人答腔喊價的詐騙,地攤賣著不能在舊的鬧鐘,萬華有一套的生存之道。
再翻閱一次,或許明天這些已經是歷史!
2020/07/26
【台北】新富町文化市場,艋舺百年時光-遇見那些華麗轉身的艋舺女人們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前身是1935年建立的「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翻出以前的錄音,果然好的錄音設備還是很重要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Mx2tIvd6E
這是導覽的最後一站,從龍山寺捷運站出發,已經連續走了三個多小時,結束離開,剛剛好四個小時,主題是艋舺百年時光-遇見那些華麗轉身的艋舺女人們,感謝學妹洪幸如多年的研究,讓我們知道這些進入權力中心,或者長期努力工作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女人。而日本時代的教育制度,也讓女性出頭天,從事醫事行業的女性有不少,但終戰後這一個女性出頭天的出路受到不少限制。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辦這場,只是中間是否要加一個休息點,在室內講。大稻埕的女性導覽也即將出場,精彩可期。
http://travelers.tw/trip/4526 Joy Hung 林婉美
2020/05/18
《魏清德集》
這一首長詩描述1912年萬華區淹大水可路上行舟,也描述了前一年1911年也有大水,當時萬華已經有了許多河堤工程與河邊填出了新生地,詩中透漏了二十世紀科學萬能的想法。
魏清德從清領日治到後來民國時代紀錄了眾多的變遷,也著迷柯南的福爾摩斯,他也嘗試寫這樣的小說,現在重讀魏清德的作品,也好像在解密,找出台灣當時的景況。
陳良偉:魏清德先生是曹家洋樓 曹欽源的岳父(硬是要業配一下),洋樓有一套他8本的套書,另 女兒 魏淑昭 (曹欽源 妻)在後代訪談過程中,得知持家並伴讀六位子女,子女皆大學畢業或念至博士,我親見她16歲僅存墨寶,也是一手好字,才女!
2020/05/16
《台灣婦產科的舵手魏炳炎》
2018/08/03
2017/11/01
2017.11《TaipeiWalker》No.247,水瓶子城市漫步13:萬華林宅,星巴克咖啡館
萬華林宅,日本時代 1932年完工,為林家親自設計監工建造,原本居住在西門市場漢口街底靠河岸低窪之處,因為經常淹水,於是在萬華火車站旁購地自建房舍,林家經營工程與蔬果批發,能夠蓋起這樣的洋樓,有別於日商來台經營的大企業,算是本土家族企業白手起家成功的範例。
林宅選擇在萬華車站鐵支路旁交通便利,而當年西園路二段這大條馬路還沒有開發,僅是都市改正計畫中的紙上作業,林宅這座四層樓高的「紅磚厝」,為了要符合改正後的馬路,獨特的菱形造型,位於四樓的公媽廳依照風水是坐北朝南,不同角度看起來好像是個塔樓。從後方來看,好像凹字的傳統三合院形式,只是三合院是一大家族共用廚房,但林宅每一層樓各有自己的廚房,避免掉婆媳妯娌共用廚房的家庭問題。
從後面巷子往上面看,橫梁上有一隻永遠棲息的鳥,原來是一個泥塑,當時大稻埕或各地老街蓋房子的立面,都會放上一些泥塑,來凸顯自己的身分地位,林宅低調的放置在後頭,也有生生不息之意。傳統建築都會在屋邊設計「鳥踏」讓鳥類棲息,即使外觀是洋樓,但這棟建築依然保留了傳統建築的特色。
四樓的公媽廳,使用了黑瓦屋頂,又有西洋的希臘柱頭,精緻的洗石子圖樣,還有紅寶石鑲崁牆面,整棟樓在建築樣式上非常多樣性,有別與大稻埕長有三進的街屋,大多只有立面、門面、店面有些看頭,林宅反倒是比較像洋式住宅,但仔細端看,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的特色。目前四層樓不算高,但是以興建年代來看,林宅是在當時艋舺最高的樓厝。
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戰後民生凋蔽,西園路二段一直到1970年代才開發,周邊的違建拆除後,林宅的特殊造型才被大家重新看見。如今,林宅後人修復,並由公部門補助一部分的經費,再由星巴克入主經營,似乎已經是古蹟再生的模式,看似是一個解決方案,但我認為不是最好的方式,公部門無力編列那麼多古蹟維修經費,若能由大企業出資維修,由在地小企業經營地方特色,是最能夠講述在地的故事。
萬華在縱貫線重要位置,本應在火車站周邊有繁華過往,但卻因為公路建設加上鐵路地下化後更沒落,每座城市的老城區都會留下歷史風華的足跡,相信艋舺不只有打架械鬥,台灣人在不同政權統治下,依然努力打拼的激勵事蹟。
2017/05/17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81-艋舺林宅
去台北市定古蹟裡喝咖啡!萬華西園路與艋舺大道旁,鄰近艋舺車站的艋舺林宅。建於1930年代,日治時期非日本人,而是台灣人興建的住宅喔!
房子並不方正,配合當初都市改正,依道路斜切興建的。建築外觀看起來像紅磚洋樓,但相當用心保留閩南特色,將傳統三合院立體化。不同於當時的土角厝,林宅是以鋼筋混擬土蓋成的,咦,房子屋簷下的一排紅磚,是為什麼呢?原來是讓鳥可以棲息,鳥的大便就集中好清理!
萬華林家發跡於河邊,原本飼養家畜做買賣,林家四兄弟很拼命,長兄林紅麻、二兄林惡水合作經商,事業有成後,搬離河邊,合力建宅。家族後代也很爭氣,在各行各業有一片天,現在看到頂樓四樓的公媽廳,乃因風水調整坐向和房子不同。現在委託由星巴克經營咖啡廳,這棟建築有多特別呢,聽水瓶子導覽,以及談台北各地老宅的活化狀況。(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5/10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80-艋舺大溪口
多樣性的艋舺!清朝熱鬧的街市,日治時期遊廓歌廳藝伎林立的紅燈區,沒落至阿公店茶室等,以及現存遊民問題,可以從「大溪口」這個稱呼來探究起,碼頭、港口文化影響了艋岬的世代演變。
艋岬的河岸邊,在清道光年間河運興盛,商業繁榮形成街市,稱之「大溪口」,貴陽街外的渡口成為「蕃薯市」,「凹肚仔」則是指小巷彎彎曲曲,到了日治時期將之規劃為「遊廓」(紅燈區),1908年的「台北街區改正圖」中很清楚地描繪。當初艋舺有有日本及朝鮮籍的藝伎,有名到福州呢,該區域還有劇場、咖啡屋、美容店、和式料理等,淡水河畔停靠的牡蠣船則供應料理亭新鮮的食材,與廣島的宮島神社現在保有的牡蠣船很相似!
1940年時調查,艋舺有25間娼館,二百多名藝伎,1960年代是最熱鬧的時期,90年代沒落,1997年廢公娼,紅燈區畫下句點,後來的「阿公店」只有年紀較大的作陪聊天,現在則是中國籍、越南籍年輕人搶攻市場,茶室文化也淪陷了!水瓶子朗讀艋岬文史工作者黃適上所寫的「艋岬還是台北人的人間失格」,說施乾先生與他的日籍太太照子女士對遊民付出的故事。艋舺脫離不了大河岸碼頭文化,港口、街頭生活承襲清末,偏遠鄉下懷抱成功的夢想來打工,成功便脫貧,失敗則流落街頭,用文化的史觀去理解社會問題,遊民需要的是引導,絕非防堵與驅趕,必須用時間來慢慢改善的。
2017/05/03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9-艋舺河乃莊
將時間倒轉,拉回到舊時繁華艋岬,思慕的河邊歌唱,水瓶子來介紹艋岬「河乃莊」。
艋舺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叫黃適上,是「河乃莊」露天歌廳的創始人黃春生的孫子,他將艋岬稱為「西京」,艋岬已分三個區域發展,老艋岬就是現在的萬華,南艋岬則是加蚋子、崁頂,現今最熱鬧的是北艋岬西門町。民國50年代,沒有電視的時候,人們假日常是到淡水河邊聽歌星唱歌、看戲,所謂茶室的形式 其實是休閒育樂的飲食店。
夜間的淡水河邊,舊時有多麼熱鬧呢,從艋岬一路延伸到大稻埕碼頭,燈火明亮,人聲鼎沸,知名歌手洪一峰、紀露霞、文夏都曾在此駐唱。「河乃莊」的員工曾多達20~30位,甚至提供住宿給工讀生呢!打開聲音聽水瓶子說綻放美好的淡水河岸,直到堤防與水門蓋起來,1993年「河乃莊」正式熄燈。不過,黃適上與在地的青年仍一直努力的保存艋岬文化,有興趣可以搜尋「UPUP。西京朋友文化籌備組織」喔!(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11/1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50-艋舺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五十集,帶我們到舊稱艋岬的萬華,在台灣發展史上佔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台灣開港首為淡水港,開港區域則沿著艋岬、大稻埕、大龍峒、八里、觀音、關渡等,繁榮的艋岬商港是台北盆地貨物的集散中心,比如茶葉、木材等,因此有熟悉的剝皮寮,樹木在此剝皮之後輸出。艋舺的名人黃鐵,日本時代任職於辰馬商會(現址台北城中的彰化銀行),1929年出任龜甲萬醬油總經理,首位出任日商重要職位的台灣人。黃鐵的長女嫁給徐慶鐘,對農業經濟改革有重大貢獻,也是第一位出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臺灣人。點開YouTube,聽水瓶子談建於道光年間,舊名文甲書院的學海書院,現在改為「高氏大宗祠」;歷史悠久的公學校,龍山國小、老松國小等;國民住宅、軍宅群立、收入水平相對低的區域,中年婦女站壁、遊民聚集龍山寺等真實生活樣貌,近年台北社會局發睡袋給遊民並規範要整理好,溫情方式對待比無人道的噴水驅趕有效。(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09/08
2016/04/28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之六,萬華林宅,艋舺星巴克
萬華林宅,1932年興建,為林細保、林紅麻設計監工建造,當年在萬華火車站旁,因為符合周邊的馬路,所以為菱形的造型,而四樓上不同面向的公媽廳,不同角度看起來好像是個塔樓,林家經營工程與蔬果批發,能夠蓋起這樣的洋樓,有別於日商來台經營企業,算是白手起家本土企業成功的範例。
如今,由公部門出資補助維護,再由星巴克入主經營,目前似乎已經是古蹟再生的模式,看似是一個解決方案,但卻不是最好的方式。公部門也無力編列那麼多古蹟維修計畫,若能由大企業出資維修,由在地企業經營,最能夠講述在地的故事。
萬華本應在火車站周邊有繁華過往,但卻因為鐵路地下化沒落,這都市的脈絡在老城區都會留下風華足跡,相信艋舺不應該只有打架械鬥的故事,應該有台灣人努力打拼的激勵故事。
本來是進去感受一下紅磚屋的魅力,但是一出來手上提著一個林宅的馬克杯,還有一個紙膠帶,喝完了抹茶拿鐵,至於林家怎樣努力的過程呢?我還是不知道。
http://www.wanhualinhouse.com/
從來不買馬克杯的人,居然就失心買了一個限量的艋舺馬克杯,有沒有人要高價收購呢?
2013/03/24
【台北】艋舺地方文化
2011/08/24
【台北】參加艋舺高傳棋老師導覽有感
幾年前,當我看到高傳棋老師所寫穿越時空看臺北一書,就想請他來講老台北城的故事,也很因緣際會之下,透過台博館的解說員,順利的請他帶台北城導覽。
今天去艋舺聽他帶導覽,他說這些活動是他承接區公所的小案子,不但要負責海報、導覽手冊印刷,還要演講、導覽與辦活動,這錢實在不好賺,我想作文史研究都有這類的苦處,看他隨處信手拈來,甚麼都可以講出故事,實在佩服。剛好今天有一群小朋友來參加,高傳棋老師馬上就變成孩子王,解說的內容比較簡單易懂,也讓小朋友能記憶看到街道歷史的原則,這點也讓我很受用。
高傳棋老師是台大地理所畢業,家族世居在萬華300餘年,考上臺大後,每天騎乘腳踏車、機車來上下學,曾經在凌晨4點去送報、送羊奶,也因此熟悉萬華地區的大街小巷。這點倒跟我有點類似,雖然我沒有去送報,但是大學時代騎著機車、腳踏車到處亂晃,也多少知道了一些珋公圳的路徑。大一乘坐的公車是華江1號,終點站就是在大理街的華江橋旁,今天剛好走過在一樓挑高騎樓、二樓走廊與天橋結合的住宅,對於這樣的特色,在大學時代就特別引發我的興趣,今日回頭一看這些房子還存在,但是或許最近的都更計畫,這樣的橋邊生活型態代表的文化意涵即將消失。有時會私心的想或許不『都更』會比較好。
今天走過了小巷弄,有土角厝、石頭、紅磚、水泥、磁磚不同時代的建築,介紹了這百餘年來住宅的特色這十年與台灣歷經新民生活型態的改變,殖民與戰爭等等階段。這十年興起的鐘錶批發集散地,前往愛愛寮老人安養、養護的新院區參訪,經過糖廍里,再到仁濟醫院。
這一路走過來,台灣的歷史躍然眼前,在廣州街行走時,大中午,已經有不少女性在街頭站台拉客。參與過幾次這裡的導覽活動,艋舺一直是讓我覺得最難控制也最不好辦導覽的地區,可是今早的導覽又讓我有不同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多樣多層多階段的艋舺,是舉辦導覽活動最好的教材,不但可以看到時間在這裡留下來的斷面,也可以體驗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行業。
高傳棋:我的青春紀事,冷門科系與專精工作
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57&sn=1511
今天去艋舺聽他帶導覽,他說這些活動是他承接區公所的小案子,不但要負責海報、導覽手冊印刷,還要演講、導覽與辦活動,這錢實在不好賺,我想作文史研究都有這類的苦處,看他隨處信手拈來,甚麼都可以講出故事,實在佩服。剛好今天有一群小朋友來參加,高傳棋老師馬上就變成孩子王,解說的內容比較簡單易懂,也讓小朋友能記憶看到街道歷史的原則,這點也讓我很受用。
高傳棋老師是台大地理所畢業,家族世居在萬華300餘年,考上臺大後,每天騎乘腳踏車、機車來上下學,曾經在凌晨4點去送報、送羊奶,也因此熟悉萬華地區的大街小巷。這點倒跟我有點類似,雖然我沒有去送報,但是大學時代騎著機車、腳踏車到處亂晃,也多少知道了一些珋公圳的路徑。大一乘坐的公車是華江1號,終點站就是在大理街的華江橋旁,今天剛好走過在一樓挑高騎樓、二樓走廊與天橋結合的住宅,對於這樣的特色,在大學時代就特別引發我的興趣,今日回頭一看這些房子還存在,但是或許最近的都更計畫,這樣的橋邊生活型態代表的文化意涵即將消失。有時會私心的想或許不『都更』會比較好。
今天走過了小巷弄,有土角厝、石頭、紅磚、水泥、磁磚不同時代的建築,介紹了這百餘年來住宅的特色這十年與台灣歷經新民生活型態的改變,殖民與戰爭等等階段。這十年興起的鐘錶批發集散地,前往愛愛寮老人安養、養護的新院區參訪,經過糖廍里,再到仁濟醫院。
這一路走過來,台灣的歷史躍然眼前,在廣州街行走時,大中午,已經有不少女性在街頭站台拉客。參與過幾次這裡的導覽活動,艋舺一直是讓我覺得最難控制也最不好辦導覽的地區,可是今早的導覽又讓我有不同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多樣多層多階段的艋舺,是舉辦導覽活動最好的教材,不但可以看到時間在這裡留下來的斷面,也可以體驗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行業。
高傳棋:我的青春紀事,冷門科系與專精工作
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57&sn=1511
2008/08/04
【高雄】遇見禪意的黃土水@高雄市立美術館
這個出身於台北艋舺、大稻埕的窮人,是日治時期到東京美術學校的第一位台籍生,在台北少有看到他的作品,沒想到這次到了高雄美術館遇到了這個藝術家。
1927年/釋迦出山(複製)/黃土水(1895-1930)/高雄市立美術館
在美術館有台灣雕塑發展的常設展,本來想晃過去,沒想到看到一尊吸引我的釋迦雙手合十閉幕沉思的佛像,跟一般廟宇看到的福泰嚴肅的佛像很不同,瘦高的身材穿著袈裟,緊鎖著眉頭,配上很大的耳朵。黃土水以南宋的梁楷的『出山釋迦圖』為藍本,製作出了這個雕塑品,原作在二次大戰的毀壞,廖秋桂女士捐出石膏原模,然後翻製成銅的作品,石膏像目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而木雕的作品放在艋舺龍山寺。
1930年/水牛群像(局部)/黃土水/高雄市立美術館
上面這個水牛群像是黃土水過世前的作品,早在1922年他就研究水牛,因為台灣有很多水牛,能夠充分表現台灣農村的寫實景象,也就只有水牛了。小時候在阿公家看到牛傲著脾氣,因為天氣熱不想出水耕作,農人不斷的咒罵,牛也聽的懂,很不情願的出來,這樣的景象一直烙印在我的心裡。或者在台南的街上,看到牛車來來回回的在街上行走,背後車上的貨品很多,牠們還是盡力的工作。因此很多人用『牛』形容台灣人的個性,也是其來有自。
在美術館的這個常設展展出的東西很多,有各家專長,但顯得展覽的系統架構過大,比較無法聚焦。還有原住民的南島語系雕刻是我比較喜歡的主題,很可惜到精品店買不到相關的作品。此外,目前還有展出『日治時代競賽篇』各名家的畫作,展出的東西質與量的不錯,我覺得是很值得一看的展覽,展到2008.10.12日為止,若能配合更多的演講或討論活動來認識這些台灣的知名畫家(還是因為我走的匆匆所以沒發現有相關活動?),我覺得一定會更好。
1927年/釋迦出山(複製)/黃土水(1895-1930)/高雄市立美術館
在美術館有台灣雕塑發展的常設展,本來想晃過去,沒想到看到一尊吸引我的釋迦雙手合十閉幕沉思的佛像,跟一般廟宇看到的福泰嚴肅的佛像很不同,瘦高的身材穿著袈裟,緊鎖著眉頭,配上很大的耳朵。黃土水以南宋的梁楷的『出山釋迦圖』為藍本,製作出了這個雕塑品,原作在二次大戰的毀壞,廖秋桂女士捐出石膏原模,然後翻製成銅的作品,石膏像目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而木雕的作品放在艋舺龍山寺。
1930年/水牛群像(局部)/黃土水/高雄市立美術館
上面這個水牛群像是黃土水過世前的作品,早在1922年他就研究水牛,因為台灣有很多水牛,能夠充分表現台灣農村的寫實景象,也就只有水牛了。小時候在阿公家看到牛傲著脾氣,因為天氣熱不想出水耕作,農人不斷的咒罵,牛也聽的懂,很不情願的出來,這樣的景象一直烙印在我的心裡。或者在台南的街上,看到牛車來來回回的在街上行走,背後車上的貨品很多,牠們還是盡力的工作。因此很多人用『牛』形容台灣人的個性,也是其來有自。
在美術館的這個常設展展出的東西很多,有各家專長,但顯得展覽的系統架構過大,比較無法聚焦。還有原住民的南島語系雕刻是我比較喜歡的主題,很可惜到精品店買不到相關的作品。此外,目前還有展出『日治時代競賽篇』各名家的畫作,展出的東西質與量的不錯,我覺得是很值得一看的展覽,展到2008.10.12日為止,若能配合更多的演講或討論活動來認識這些台灣的知名畫家(還是因為我走的匆匆所以沒發現有相關活動?),我覺得一定會更好。
2007/05/01
【台北】莽葛拾遺二手書店
2007.5.1
趁著勞動節放假一天,上午跑到政大內的巨流政大書城看了一個上午的書,下午想說荒廢已久的書店探訪計畫擱置已久,前陣子看到查普特有寫龍山寺旁的莽葛拾遺,就想去探訪一下。
到了那邊,原來就在龍山寺門前左手邊轉角上,龍山寺前廣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老人多,一進去書店也不少用功的老人在此閱讀,音樂選的很棒,低音喇叭聽起來夠爽,不但如此,服務店員年輕美麗大方,真是一時之選,有問必答,對這家店的歷史也瞭若指掌。龍山寺這家分店是兩年前才開始營業,總店在永康街的永康公園附近的地下室。
我在書店挖寶挖了快一個小時,慢慢地熟悉相關主題書籍放置的位置,然後回憶是哪個年代出版的書,好像從大學時代常逛書店至今的記憶全部翻了出來,到二手書店的時空記憶特別的強烈,這是一般書店難以取代的,也或許好書難覓,二手書店難有特定主題,多走大眾化路線,就我個人的探訪經歷,目前好像只有舊香居是箇中的楚翹,再來我想就是莽葛了,我很喜歡這裡的藝術書籍,再來就是漫畫的那一櫃。
在這裡看到一個阿姨,年紀已長,還拿著一個單眼的老花鏡片,一櫃櫃優雅的找書看書,讓我印象深刻,一般到書店的客人多屬中年以下,莽葛的客戶群還真的很特別,或許是在龍山寺旁邊的緣故。這家書店在此,多少提升了艋舺的人文氣息。
雖然店員很大方的說可以隨便拍照,但我沒有拍很多,我想以後花多點時間來逛,拍出來的或許比較深刻。老闆說拍照片只是認識一個地方的過程,並不是結果,這讓我非常認同。
地址:台北市廣州街152巷4號
營業項目:資源回收書籍, CD,VCD,DVD,LP 等等
相關網址:
【查普特黑板】:115【莽葛拾遺】2-1 藝術與人文的寶庫
http://www.wretch.cc/blog/chapters&article_id=12004718
2006/08/24
【台北】學海書院
來到龍山國小旁邊的學海書院,本來以為是有開放參觀的,但是木門卻深鎖,上面寫著高氏宗祠。
我在外頭不斷地張望,看到兩根石旗桿,上面還有清晰的題字,可能是這幾年有補金漆,一支是清光緒時所立,另一支是日大正年間。石桿代表了文人的筆桿子,在明代的文官制度中代表了很深的意義,清朝只要中了進士就會獲得石桿,至於日治時代為什麼會立石桿,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
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文甲書院落成,文甲是艋舺的諧音,書院內還有居住的宿舍約20間,1847年改名為學海書院。1864年,書院由當時大龍峒老師府的舉人陳維英主持,聽說現在大廳上掛有他寫的對聯,第一個字各是「學」、「海」兩字,對聯『學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強古人雲功可相長也,海祭於後河祭先或原或委君子曰本其當務之』。日治時期,書院被日本人改為國語學校,後來經過標售,改為高氏宗祠,意外的保留了當時的建築。
書院內有講堂、朱子祠堂、宿舍,這三項為清代書院的基本要素,建築層級分明、師生有別,注重倫理及人格養成。
2006/04/10
【台北】龍山寺地下街的素滷味
2006/3/22 21:00
那天下班有事情去龍山寺,剛好以前同事Mike的滷味店就在附近,由龍山寺捷運二號出口左轉切過去就可以進入龍山商場的美食廣場。
由於我父親茹素多年,吃得也很清淡,我對吃素不排斥,只是吃素通常豆類都會吃的多點。問了Mike為什麼要賣素食的滷味?他說要就是要賣素食食品,其中滷味是很少很少人做純素食的食品,就是要走"差異化"的定位。通常滷味用的醬料調味味道都很重,不是香菜就是用八爪去入味。陳媽媽滷味用十數種蔬果及中藥特製的滷汁,長時間悶滷入味,不用另加醬料就很有味道!其實素食料能做的滷味不多,豆乾、豆皮、海帶、花生這些料的成本雖然不高,可是加上滷的時間及醬汁調配,要能賣得多才能賺。
我帶了一大盒回家吃,很快速的把整盒吃光,後來我假日帶著小水瓶去龍山寺地下街的彩晶廣場找他們的攤位,可能我去的太晚,攤位已經打烊。後來買了好多的滷味來比較他們的滷味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只能講說陳媽媽的滷味雖然清淡,但是入口咀嚼後還是有很多回甘的味道出來。
我想任何食品都有他的族群,餐飲業更需要長期的口碑建立與經營,目前很多人強調生機飲食,享受自然素雅的食品,但是目前有機食品的成本還是太高,所以他們的滷味還是走傳統的批發,但是製作過程就強調健康的調味,但太清淡並不能很快的吸引客人,我想這是 Mike 要更努力的地方。
部落格:陳媽媽滷味小舖創業甘苦談
2006/03/22
【台北】龍山寺平安燈
2006/3/14 龍山寺的平安燈
過年期間才點的平安燈,從大年除夕點到觀世音菩薩的生日(農曆二月十八日),前後共四十九天,我趕在最後幾天看到這幾個平安燈。
非假日的夜裡,龍山寺香客仍然不斷,寺前的兩側有安置平安燈,只要從底下走過,就能祈求平安。以下面這張的說明,可以祈求生子添丁。一旁龍邊有流水瀑布,裝置了水月觀音,代表增長智慧。另一邊有狗造型燈,代表狗來富,能夠帶來財富。
平安燈會保佑全家一年都平安順利;藥師燈則是會庇佑信眾身體健康;財神燈是讓做事業的人生意興隆,安在文昌殿的功名燈,龍山寺會在考試前夕舉行法會,希望信眾金榜題名。安太歲、點光明燈原只是一項民間習俗,後來才演變成一種宗教活動。
進入寺中,有人拿著經書搖頭晃腦的念念有詞,也有阿婆虔誠跪拜在三,我似一個旁觀者沒有什麼感覺,只見一輪明月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