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人凝望著甚麼建築?我在艦隊街上來來回回走了好幾趟,找著古老的教堂及歷史建物,就是對這裡的人潮感到疑惑,為什麼大家都拿著單眼相機猛拍這裡?
2007.9.16 這老伯的後面是座教堂高塔,但他有興趣的是這個建築
於是我也拿著相機擠進門裡,人潮真多,摩肩擦踵,我想應該是某種觀光導覽團,手上還拿著簡介,也有人解說,人太多了,我就隨便拍了室內牆上的作品後跑了出來。
2007.9.16 建築內金碧輝煌,約挑高3層樓
然後我在戶外坐下來觀察了很久,想說是不是這建築物玻璃會隨著陽光增強而有所變化,是棟綠色建築嗎?觀察了很久,從陽光不強的滿天碎雲朵,一直到天上白雲都被太陽曬乾的大中午,這棟建築外面的玻璃顏色還是一樣!
2007.9.16 黑色的玻璃建築
倫敦這幾年在現代建築設計有相當知名度,也有很多書介紹,或是我就是喜歡看老東西,往往這類的建築視而不見,有時還覺得跟老建築那麼貼近影響了視覺,回來查了幾本書都沒介紹,誰能告訴我這建築有甚麼特色?
位置:倫敦霍本區的艦隊街(Fleet Street)及鞋巷(Shoe Ln)交叉口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07/10/31
2007/10/30
【倫敦】聖安德烈教堂
聖安德烈教堂在霍本橋旁的一塊三角型地帶,兩旁都是大馬路,另一邊是一棟高樓,而教堂主體的旁邊有棟很古老的建築沒有開放。在吵雜的聲音中進入教堂前的公園顯得意外地寧靜。
2007.9.16
聖安德烈教堂有歷史是在中世紀,西元952年就有記錄,1666年大火災中倖免於難,但是在 1686年列恩被要求重新設計這個教堂,二次大戰期間教堂被毀,後來重新依照原樣蓋了起來。而旁邊這個很像城堡邊緣的建築到底是怎樣的來歷?不知道是不是教堂的一部分。
教堂的高塔四四方方,教堂的主體是長方形,今天不知道是怎樣,要進教堂老是不得其門而入,這回大膽地開門進去後卻找不到路怎樣到大殿堂,裡面感覺還蠻先進的,看來是有一些團體在此提供不少的服務,到處有活動的海報說明。
教堂塔下方有兩座不像宗教雕像的雕像,是19世紀時這裡曾經有所慈善學校,象徵這邊的男女學生的樣子。
http://www.standrewholborn.org.uk
2007.9.16
聖安德烈教堂有歷史是在中世紀,西元952年就有記錄,1666年大火災中倖免於難,但是在 1686年列恩被要求重新設計這個教堂,二次大戰期間教堂被毀,後來重新依照原樣蓋了起來。而旁邊這個很像城堡邊緣的建築到底是怎樣的來歷?不知道是不是教堂的一部分。
教堂的高塔四四方方,教堂的主體是長方形,今天不知道是怎樣,要進教堂老是不得其門而入,這回大膽地開門進去後卻找不到路怎樣到大殿堂,裡面感覺還蠻先進的,看來是有一些團體在此提供不少的服務,到處有活動的海報說明。
教堂塔下方有兩座不像宗教雕像的雕像,是19世紀時這裡曾經有所慈善學校,象徵這邊的男女學生的樣子。
http://www.standrewholborn.org.uk
2007/10/29
【倫敦】霍爾班的使節肖像@國家美術館
剛走到這幅畫前面就有一堆人在右手邊張望,不知道看甚麼,我很好奇的在左手邊看不出甚麼東西,而且人很多,就先離開去看別的展覽室。
1533年/使節/霍爾班/倫敦國家美術館
霍爾班是德國南部奧格斯堡人,1497-1543年,父親也是畫家,而且同名同姓,所以稱為小漢斯‧霍爾班。小霍爾班16歲的時候到瑞士學習,也到過義大利,屬於北方文藝復興後期的畫家,在巴塞爾發展得很好,但是因為有宗教戰爭,所以跑到英國發展。當時英國貴族喜歡找外國人做畫,而霍爾班後來也偏離的寫實主義,把貴族畫的像聖人一般,所以很得當權者喜愛。
左邊的這個使者是法國駐英國大使,其實重點是中間的這些天文、航海等科學器材,代表當時歐洲航海帝國的興盛。下方左邊的地球也剛好畫出法國波利西的位置,就是這位使者的故鄉。而左方的魯特琴弦斷了一條線,可能代表歐洲社會宗教革命的衝突不斷。
地板的裝飾是 Cosmati 藝術,義大利在古羅馬時期所留下來的工藝技術,畫面上地板鑲嵌圖形的設計,是霍爾班從西敏寺內殿的地板中學來的。畫作的左上角還藏有一個耶穌被盯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像隱藏在布幕後方,也是藏在畫中的密碼。
下方的那個看起來像是船用的木槳到底是代表甚麼意思?原來從右上方看下去是個骷顱頭,不知道代表甚麼意思?生命無常嗎?還是生命的脆弱?在大航海時代人類知識的傳承,畫中人物嚴肅的表情,沒有任何笑容,加上華麗的裝飾,有種使命感的沉重氣息。
1533年/使節/霍爾班/倫敦國家美術館
霍爾班是德國南部奧格斯堡人,1497-1543年,父親也是畫家,而且同名同姓,所以稱為小漢斯‧霍爾班。小霍爾班16歲的時候到瑞士學習,也到過義大利,屬於北方文藝復興後期的畫家,在巴塞爾發展得很好,但是因為有宗教戰爭,所以跑到英國發展。當時英國貴族喜歡找外國人做畫,而霍爾班後來也偏離的寫實主義,把貴族畫的像聖人一般,所以很得當權者喜愛。
左邊的這個使者是法國駐英國大使,其實重點是中間的這些天文、航海等科學器材,代表當時歐洲航海帝國的興盛。下方左邊的地球也剛好畫出法國波利西的位置,就是這位使者的故鄉。而左方的魯特琴弦斷了一條線,可能代表歐洲社會宗教革命的衝突不斷。
地板的裝飾是 Cosmati 藝術,義大利在古羅馬時期所留下來的工藝技術,畫面上地板鑲嵌圖形的設計,是霍爾班從西敏寺內殿的地板中學來的。畫作的左上角還藏有一個耶穌被盯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像隱藏在布幕後方,也是藏在畫中的密碼。
下方的那個看起來像是船用的木槳到底是代表甚麼意思?原來從右上方看下去是個骷顱頭,不知道代表甚麼意思?生命無常嗎?還是生命的脆弱?在大航海時代人類知識的傳承,畫中人物嚴肅的表情,沒有任何笑容,加上華麗的裝飾,有種使命感的沉重氣息。
2007/10/28
【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
前陣子收到 YSL 老師寄來的博物館導覽手冊,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建築十分有特色的博物館,拿著相機開著車就出發了。
YSL 老師的就只是日誌:鶯歌陶瓷博物館半日遊
http://yslailo.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10.html
2007.10.14 鶯歌陶瓷博物館
看了上面這張照片別以為是到了羅浮宮或是大英博物館,這不是埃及的陶器,而是鶯歌這邊生產的。進入博物館的票價約100元,票價有各種的組合,其實搞得不是很懂,我相信外國人來一定『迷煞煞』,我買了最基本的博物館票就進去了。
這棟建築標榜理性的形式,而非流於表面形式的傳統裝飾性語彙,我是看不太懂整個空間的意義,只是覺得很適合當展覽館,有些連續劇偶像劇在此拍攝過,很多喜歡攝影的人在屋內屋外攝取照片,尤其在夕陽照在這建築上,再反射出來的光線非常多樣化,還有一些公共藝術品在流水上,適合沉靜下來欣賞。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http://www.ceramics.tpc.gov.tw/
參觀完了博物館去鶯歌老街吃吃喝喝,買些生活用陶瓷器材,是個很適合半日遊的地方。
YSL 老師的就只是日誌:鶯歌陶瓷博物館半日遊
http://yslailo.blogspot.com/2007/09/blog-post_10.html
2007.10.14 鶯歌陶瓷博物館
看了上面這張照片別以為是到了羅浮宮或是大英博物館,這不是埃及的陶器,而是鶯歌這邊生產的。進入博物館的票價約100元,票價有各種的組合,其實搞得不是很懂,我相信外國人來一定『迷煞煞』,我買了最基本的博物館票就進去了。
這棟建築標榜理性的形式,而非流於表面形式的傳統裝飾性語彙,我是看不太懂整個空間的意義,只是覺得很適合當展覽館,有些連續劇偶像劇在此拍攝過,很多喜歡攝影的人在屋內屋外攝取照片,尤其在夕陽照在這建築上,再反射出來的光線非常多樣化,還有一些公共藝術品在流水上,適合沉靜下來欣賞。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http://www.ceramics.tpc.gov.tw/
參觀完了博物館去鶯歌老街吃吃喝喝,買些生活用陶瓷器材,是個很適合半日遊的地方。
2007/10/27
【都柏林】門
都柏林來的明信片,今年已經收到第二張愛爾蘭的明信片,明信片的背後有幾行全世界的文字,寫著:來自愛爾蘭的問候!
2007.10 Thelma 點圖再按放大鏡可以看到每扇門
可見台灣去愛爾蘭旅遊的人應該會越來越多,在英國的旁邊,愛爾蘭1919年自行獨立以來,一直到1950年英國才正式承認愛爾蘭的獨立,1955年加入聯合國,1973年入歐盟。1995-2000年,有10%的經濟增長率,帶動了觀光業。
愛爾蘭共和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8%B1%E5%B0%94%E5%85%B0%E5%85%B1%E5%92%8C%E5%9B%BD&variant=zh-tw
thelma 說在在此地觀光除了人比較和善,色彩比較豐富外,看不出跟英國有甚麼不同,來去看他的都柏林看圖說話吧!
2007.10 Thelma 點圖再按放大鏡可以看到每扇門
可見台灣去愛爾蘭旅遊的人應該會越來越多,在英國的旁邊,愛爾蘭1919年自行獨立以來,一直到1950年英國才正式承認愛爾蘭的獨立,1955年加入聯合國,1973年入歐盟。1995-2000年,有10%的經濟增長率,帶動了觀光業。
愛爾蘭共和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8%B1%E5%B0%94%E5%85%B0%E5%85%B1%E5%92%8C%E5%9B%BD&variant=zh-tw
thelma 說在在此地觀光除了人比較和善,色彩比較豐富外,看不出跟英國有甚麼不同,來去看他的都柏林看圖說話吧!
2007/10/26
【鹿港】首富日茂行
我一直以為小時後有去過鹿港玩,沒想到這次去,發現還真是好玩,我想應該是記憶錯誤,完全沒有到過這個廟宇很多的古城。
2007.10.20
而我當然不能光到人多的地方去看,看到了縣定古蹟日茂行,就隨著指標走了過來,日茂行剛重修完成,完全變成很新的模樣,一點都嗅不出古蹟的痕跡,不過建材的選用看起來都是木頭,圖上鮮豔的藍色,部分柱子是紅色,還有金漆在重要雕刻圖騰上表現。屋裡有一些人在聊天,我不好意思進去觀看。
據傳聞日茂行位置是蝦穴,最怕見紅,後人把屋前廣場的旗桿漆上紅色,導致後代沒落。
日茂行屋以前就是一個小碼頭,創始人林振嵩在清代乾隆就從泉州來台經商,成立『日茂行』,十分熱心公益,我在附近廟宇就有發現有『林日茂』捐助香油錢的記錄。日茂行是當時鹿港八郊之首,一直到了道光年間河道淤積,才逐漸沒落。
我在廣場上亂晃,雖然四周已經建起房屋,但看著許多旗桿,仍可想見當年盛況。
2007.10.20
而我當然不能光到人多的地方去看,看到了縣定古蹟日茂行,就隨著指標走了過來,日茂行剛重修完成,完全變成很新的模樣,一點都嗅不出古蹟的痕跡,不過建材的選用看起來都是木頭,圖上鮮豔的藍色,部分柱子是紅色,還有金漆在重要雕刻圖騰上表現。屋裡有一些人在聊天,我不好意思進去觀看。
據傳聞日茂行位置是蝦穴,最怕見紅,後人把屋前廣場的旗桿漆上紅色,導致後代沒落。
日茂行屋以前就是一個小碼頭,創始人林振嵩在清代乾隆就從泉州來台經商,成立『日茂行』,十分熱心公益,我在附近廟宇就有發現有『林日茂』捐助香油錢的記錄。日茂行是當時鹿港八郊之首,一直到了道光年間河道淤積,才逐漸沒落。
我在廣場上亂晃,雖然四周已經建起房屋,但看著許多旗桿,仍可想見當年盛況。
2007/10/25
【倫敦】老赤夏乳酪酒吧與約翰生博士之屋
這兩個地方因為距離很近,而約翰生博士與『乳酪』的關係,讓酒吧成為文人最喜歡去的地方。
2007.9.16 約翰生博士之屋
約翰生博士最有名的是寫作了第一部權威性的英文字典,1755年出版,也是在這裡的閣樓完成,1748-1759年他住在這裡,這裡周遭都已經是新大樓,只留下這幾間老房子,好像夾在大樓中,陽光照不下來好像在台北的防火巷內,可是這裡整理得很乾淨,走幾步路就會有一些公共雕塑與椅子,可以坐下來休息,享受新舊建築內的休閒風情。
http://www.drjohnsonshouse.org/
2007.9.16 老赤夏乳酪酒吧
這是 1666年倫敦大火後重建的建築,看著很舊很古老的玻璃,還有這家店在各個年代的皇室國王的列表,1952年後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繼任後,就一直沒有更新了。而維多利亞女王就任的時間也很長,從1837年到1901年。
常來此地的文人有狄更斯與馬克吐溫,我會想像當時這個酒吧是不是都要賠錢讓這些文人來此聊天,後來這些文人成名後再來此地花錢買醉?這個酒吧裡面的擺設還是18世紀時的模樣。
2007.9.16 約翰生博士之屋
約翰生博士最有名的是寫作了第一部權威性的英文字典,1755年出版,也是在這裡的閣樓完成,1748-1759年他住在這裡,這裡周遭都已經是新大樓,只留下這幾間老房子,好像夾在大樓中,陽光照不下來好像在台北的防火巷內,可是這裡整理得很乾淨,走幾步路就會有一些公共雕塑與椅子,可以坐下來休息,享受新舊建築內的休閒風情。
http://www.drjohnsonshouse.org/
2007.9.16 老赤夏乳酪酒吧
這是 1666年倫敦大火後重建的建築,看著很舊很古老的玻璃,還有這家店在各個年代的皇室國王的列表,1952年後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繼任後,就一直沒有更新了。而維多利亞女王就任的時間也很長,從1837年到1901年。
常來此地的文人有狄更斯與馬克吐溫,我會想像當時這個酒吧是不是都要賠錢讓這些文人來此聊天,後來這些文人成名後再來此地花錢買醉?這個酒吧裡面的擺設還是18世紀時的模樣。
2007/10/24
【倫敦】聖布萊茲教堂
2007/10/23
【倫敦】皇家法庭及艦隊街(Fleet)報業
我在艦隊街附近來回走來走去,很多小景點,可是都在小巷弄間,其實不是很好找到。
2007.9.16 皇家法庭
以前在國際新聞經常看到上面這張照片的背景,也看到精緻的大時鐘。皇家法庭主要是處理民事,名人離婚的案件就是在這裡宣判,這座巨大的歌德式尖塔建築,開始於1882年,據說裡面有長5.6公里的走廊,假日沒開放,於是我也沒法進入。
2007.9.16 聖殿紀念碑
這個大怪物在馬路中間,也在皇家法庭的旁邊,1880 年建立,是倫敦古城西堤區(City of London)西邊的入口,這個怪獸的圖騰好像在電影《出神入化》中有被拿來用過,是從小接觸到福爾摩斯的第一部電影。這個怪獸的基座四周也有鍍金美麗的浮雕。
2007.9.16 艦隊街上聖丹斯頓教堂
這附近有一座教堂以及一座門堂。聖克雷門堂是1680年由丹麥人的後裔所建,現在在馬路的中間,我經過的時候裡面放出巨大的音樂聲,好像是要跳舞的音樂,星期日做禮拜的形式還真是奇怪,後來查詢過原來是英國的童謠的曲調。周邊有一些政治家名人的雕像。
聖丹斯頓教堂有不少人前來禮拜,建於1829-1833年間,倫敦的教堂似乎都是歌德尖塔式,門口有堆年輕人在此等待,好像有不少年輕的夫婦,或者是男女朋友。這座教堂外有個巨人之鐘的裝飾物,非常有趣,是紀念1666年大火時教堂安然無恙,1671年建成,是倫敦第一個擁有分針及兩圈數字的公共時鐘,每一刻鐘會有兩個巨人敲鐘。這個時鐘也出現在狄更斯的小說中。
艦隊街的命名是因為附近有個艦隊河,這個河現在也看不到了,在此附近據說有一些老印刷廠,但是至今看不到這個遺跡,因為印刷而興起的報業也在這條街上,但是至今也沒有看到任何興盛的模樣,莎士比亞也曾贊助過這裡的出版業。
我在某棟建築的牆上看到 London News Agency LTD 以及 SUNDAY POST......的痕跡,也看到了1850年創立的老書店,但是諷刺的是一樓的商店店面正要出售。1702年第一份報紙從這裡發行以來,到了1987年印刷廠撤離,這裡的報業、出版社似乎就註定要沒落了。
在艦隊街17號的亨利王子室建於1610年,外觀保留著舊的建築,但整棟大樓已經是重建,目前也已經不對外開放了。
2007.9.16 皇家法庭
以前在國際新聞經常看到上面這張照片的背景,也看到精緻的大時鐘。皇家法庭主要是處理民事,名人離婚的案件就是在這裡宣判,這座巨大的歌德式尖塔建築,開始於1882年,據說裡面有長5.6公里的走廊,假日沒開放,於是我也沒法進入。
2007.9.16 聖殿紀念碑
這個大怪物在馬路中間,也在皇家法庭的旁邊,1880 年建立,是倫敦古城西堤區(City of London)西邊的入口,這個怪獸的圖騰好像在電影《出神入化》中有被拿來用過,是從小接觸到福爾摩斯的第一部電影。這個怪獸的基座四周也有鍍金美麗的浮雕。
2007.9.16 艦隊街上聖丹斯頓教堂
這附近有一座教堂以及一座門堂。聖克雷門堂是1680年由丹麥人的後裔所建,現在在馬路的中間,我經過的時候裡面放出巨大的音樂聲,好像是要跳舞的音樂,星期日做禮拜的形式還真是奇怪,後來查詢過原來是英國的童謠的曲調。周邊有一些政治家名人的雕像。
聖丹斯頓教堂有不少人前來禮拜,建於1829-1833年間,倫敦的教堂似乎都是歌德尖塔式,門口有堆年輕人在此等待,好像有不少年輕的夫婦,或者是男女朋友。這座教堂外有個巨人之鐘的裝飾物,非常有趣,是紀念1666年大火時教堂安然無恙,1671年建成,是倫敦第一個擁有分針及兩圈數字的公共時鐘,每一刻鐘會有兩個巨人敲鐘。這個時鐘也出現在狄更斯的小說中。
艦隊街的命名是因為附近有個艦隊河,這個河現在也看不到了,在此附近據說有一些老印刷廠,但是至今看不到這個遺跡,因為印刷而興起的報業也在這條街上,但是至今也沒有看到任何興盛的模樣,莎士比亞也曾贊助過這裡的出版業。
我在某棟建築的牆上看到 London News Agency LTD 以及 SUNDAY POST......的痕跡,也看到了1850年創立的老書店,但是諷刺的是一樓的商店店面正要出售。1702年第一份報紙從這裡發行以來,到了1987年印刷廠撤離,這裡的報業、出版社似乎就註定要沒落了。
在艦隊街17號的亨利王子室建於1610年,外觀保留著舊的建築,但整棟大樓已經是重建,目前也已經不對外開放了。
2007/10/22
【倫敦】卡拉瓦喬@國家美術館
卡拉瓦喬的作品總是在世俗中讓人看見這世界的衝突,高反差的畫作中,帶著幾許的諷刺,市井小民穿上聖服,就變成了主角。
1601年/以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喬/倫敦國家美術館
耶穌復活後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有兩位門徒同行,但這兩位卻沒有認出耶穌來,走進村子後耶穌本來要繼續趕路,兩位門徒要留下來,於是耶穌就一起住下來用餐,用餐前耶穌在餐桌上感謝上帝,被兩位門徒認出來,兩位門徒震驚的嚇得幾乎跌倒,也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但是後方帶著帽子的老闆似乎還搞不清楚狀況!
首先這幅畫雖然是宗教畫,可是擺脫了傳統把耶穌神格化的形象,用非常世俗平民的描述耶穌復活的情節,高度反差的光與影,精湛的透視法,還有快掉下桌子的水果,這水果的靜物畫是卡拉瓦喬成名的元素之一,所以當然要畫上來,而這些水果不但有蟲,還失去了水分的光澤,水果皮還皺皺的。
另外一個對比是耶穌死而復生,不但沒有留鬍子,臉色紅潤豐腴,但是這幅畫中耶穌沒有表情的表情也是很特別,眼睛盯著被蟲咬的水果,有人說是象徵著耶穌的原罪與死亡。
我覺得文藝復興時代之後的威尼斯畫派雖然都是富貴人家委託畫家作畫,但是很多作品具體描述了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而卡拉瓦喬或許喜歡混酒館耍流氓,拿較下階層的人民來擔任模特兒,後來被貴族眷養的那段期間的靜物畫創作而成名,成名後這種高衝突性的作品在巴洛克時期並沒有被接受,但是對後世有革命性的影響。
1605左右,卡拉瓦喬又畫了相同主題的畫作,但是顯然構圖跟故事有些不同,目前在米蘭的博物館內,不知道哪時有機會去觀賞?
【羅馬】卡拉瓦喬的靜物畫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8/blog-post.html
【羅馬】卡拉瓦喬與法國教堂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4/blog-post_30.html
【佛羅倫斯】卡拉瓦喬的美杜莎頭像@烏菲茲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2/blog-post_28.html
1601年/以馬忤斯的晚餐/卡拉瓦喬/倫敦國家美術館
耶穌復活後前往以馬忤斯的路上有兩位門徒同行,但這兩位卻沒有認出耶穌來,走進村子後耶穌本來要繼續趕路,兩位門徒要留下來,於是耶穌就一起住下來用餐,用餐前耶穌在餐桌上感謝上帝,被兩位門徒認出來,兩位門徒震驚的嚇得幾乎跌倒,也從椅子上跳了起來,但是後方帶著帽子的老闆似乎還搞不清楚狀況!
首先這幅畫雖然是宗教畫,可是擺脫了傳統把耶穌神格化的形象,用非常世俗平民的描述耶穌復活的情節,高度反差的光與影,精湛的透視法,還有快掉下桌子的水果,這水果的靜物畫是卡拉瓦喬成名的元素之一,所以當然要畫上來,而這些水果不但有蟲,還失去了水分的光澤,水果皮還皺皺的。
另外一個對比是耶穌死而復生,不但沒有留鬍子,臉色紅潤豐腴,但是這幅畫中耶穌沒有表情的表情也是很特別,眼睛盯著被蟲咬的水果,有人說是象徵著耶穌的原罪與死亡。
我覺得文藝復興時代之後的威尼斯畫派雖然都是富貴人家委託畫家作畫,但是很多作品具體描述了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而卡拉瓦喬或許喜歡混酒館耍流氓,拿較下階層的人民來擔任模特兒,後來被貴族眷養的那段期間的靜物畫創作而成名,成名後這種高衝突性的作品在巴洛克時期並沒有被接受,但是對後世有革命性的影響。
1605左右,卡拉瓦喬又畫了相同主題的畫作,但是顯然構圖跟故事有些不同,目前在米蘭的博物館內,不知道哪時有機會去觀賞?
【羅馬】卡拉瓦喬的靜物畫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8/blog-post.html
【羅馬】卡拉瓦喬與法國教堂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4/blog-post_30.html
【佛羅倫斯】卡拉瓦喬的美杜莎頭像@烏菲茲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2/blog-post_28.html
2007/10/21
【彰化】王功海埔新生地的採蚵人生
本來很喜歡吃蚵仔煎,走了一趟王功,有點不忍心再吃。
2007.10.20 照下了美麗的夕陽,總覺得鏡頭不夠好
很早就知道採蚵漁人的辛苦,在漁村的老街走了一圈,四處都有挑蚵老人的身影,就好像活生生到了類似原住民博物館般,在我眼前的不是硬梆梆的蠟像,而是一齣現實的人生。這齣戲好像非常地平淡無奇,但是一顆顆新鮮地蚵仔從我眼前出現,即使這樣的生產的流程只佔了蚵仔煎的一小部分,我開始懷疑我吃下這人間美味,而對辛苦的漁民來說,是好還是不好?
王功漁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8A%9F%E6%BC%81%E6%B8%AF
IS LIFE:Just Taiwan│王功之情
http://www.islife.info/archives/001065.html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的養殖業要建立起地方特色,王功這一帶退潮後,這些多出來的土地,這樣的潮間帶,應該還有更多的觀光空間,漁民帶著觀光客出海,這樣的生態在台灣應該有更多的教育意義,而我們怎樣消費這塊土地,應該花怎樣的時間來填補?
海埔新生地,人力填補出來的土地,用來設置工業區或是養殖業,甚至很多國家用來建機場,這樣對生態的影響是怎樣?我的問號似乎太多了!
2007.10.20 照下了美麗的夕陽,總覺得鏡頭不夠好
很早就知道採蚵漁人的辛苦,在漁村的老街走了一圈,四處都有挑蚵老人的身影,就好像活生生到了類似原住民博物館般,在我眼前的不是硬梆梆的蠟像,而是一齣現實的人生。這齣戲好像非常地平淡無奇,但是一顆顆新鮮地蚵仔從我眼前出現,即使這樣的生產的流程只佔了蚵仔煎的一小部分,我開始懷疑我吃下這人間美味,而對辛苦的漁民來說,是好還是不好?
王功漁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5%8A%9F%E6%BC%81%E6%B8%AF
IS LIFE:Just Taiwan│王功之情
http://www.islife.info/archives/001065.html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的養殖業要建立起地方特色,王功這一帶退潮後,這些多出來的土地,這樣的潮間帶,應該還有更多的觀光空間,漁民帶著觀光客出海,這樣的生態在台灣應該有更多的教育意義,而我們怎樣消費這塊土地,應該花怎樣的時間來填補?
海埔新生地,人力填補出來的土地,用來設置工業區或是養殖業,甚至很多國家用來建機場,這樣對生態的影響是怎樣?我的問號似乎太多了!
2007/10/20
【寮國】永珍
這是第二張難得的寮國明信片,第一張是木馬捎來的,最近老夫子姐姐也介紹過中南半島的寮國,在社會主義統治下的小乘佛教是怎樣的景況,特別讓人好奇吧!
2007.10 天使蛋捲寄
寮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F%AE%E5%9C%8B&variant=zh-tw
若是從歷史來看,寮國在古代應該跟吳哥王朝是同一個國家,7-9世紀真臘國統治,而9-14世紀屬吳哥王朝。1353年建立灡滄王國,為寮國鼎盛時期。有人把吳哥王朝的衰敗的因素牽扯到小乘佛教,我覺得這樣描述是不正確的,事實的真相是怎樣?會不會永遠是個謎。
之前的法國殖民過寮國,而目前日本又金援很多給寮國,讓我想到何時台灣才能長期的跟很多國家建立良好持續的互動關係呢?
來去看看天使蛋捲眼中的寮國。
2007.10 天使蛋捲寄
寮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F%AE%E5%9C%8B&variant=zh-tw
若是從歷史來看,寮國在古代應該跟吳哥王朝是同一個國家,7-9世紀真臘國統治,而9-14世紀屬吳哥王朝。1353年建立灡滄王國,為寮國鼎盛時期。有人把吳哥王朝的衰敗的因素牽扯到小乘佛教,我覺得這樣描述是不正確的,事實的真相是怎樣?會不會永遠是個謎。
之前的法國殖民過寮國,而目前日本又金援很多給寮國,讓我想到何時台灣才能長期的跟很多國家建立良好持續的互動關係呢?
來去看看天使蛋捲眼中的寮國。
2007/10/19
【倫敦】賣皮鞋的老建築商店
在 1567 年建的老房子內開店不知道是怎樣的景況,在倫敦古城內散步意外地發現這家店,倫敦在 1666年發生大火災,整個倫敦城在四天延燒下全部付之一炬,這家轉角的店雖不在當時古城中心,但也應該在大火焚燒的範圍,如今周遭是較新的建築,磚造或是石頭的建材,應該都是大火後的建築。
2007.9.16 皮鞋店
這家店據說以前是賣骨董,但現在是賣皮鞋,由於商店沒開,我在外面晃頭晃腦的觀察,實在看不出是不是手工製作的皮鞋,不過據 lazybone 的觀察,是現代的皮鞋店。知道了這老建築的年代後,我就不趕用手碰任何東西,怕一碰到就倒了下來。這裡的油漆也太新了,陽光照下來,一切好像都假假的。
最古老的建築
http://blog.pixnet.net/lazyboneuk/post/3833207
從一早經過的麥當勞,走過這間老建築商店,然後又到了星巴克,沿途拍了不少商店的裝飾品,麥當勞是黑色的,而星巴克是黃色木頭,還有用皇室或貴族的大頭,甚至是昆蟲、動物、怪物來當作招牌,也看到了用東方人或佛教的彌勒佛來當商店的符號,逛來逛去還蠻有意思的。
商店招牌
原以為倫敦的計程車應該都是死氣沉沉的黑色,沒想到也看到了車身有一些清涼的廣告看板。
2007.9.16 皮鞋店
這家店據說以前是賣骨董,但現在是賣皮鞋,由於商店沒開,我在外面晃頭晃腦的觀察,實在看不出是不是手工製作的皮鞋,不過據 lazybone 的觀察,是現代的皮鞋店。知道了這老建築的年代後,我就不趕用手碰任何東西,怕一碰到就倒了下來。這裡的油漆也太新了,陽光照下來,一切好像都假假的。
最古老的建築
http://blog.pixnet.net/lazyboneuk/post/3833207
從一早經過的麥當勞,走過這間老建築商店,然後又到了星巴克,沿途拍了不少商店的裝飾品,麥當勞是黑色的,而星巴克是黃色木頭,還有用皇室或貴族的大頭,甚至是昆蟲、動物、怪物來當作招牌,也看到了用東方人或佛教的彌勒佛來當商店的符號,逛來逛去還蠻有意思的。
商店招牌
原以為倫敦的計程車應該都是死氣沉沉的黑色,沒想到也看到了車身有一些清涼的廣告看板。
2007/10/18
【倫敦】林肯法學院附近的散步
倫敦的第二天不知道為什麼特別興奮,起個大早跑下去吃飯,早餐卻還沒準備好,原來是星期日要晚點開始,我在會客室看旅遊書,想想今天要去哪裡?
2007.9.16 林肯法學院
天空很藍,太陽很烈,走到林肯法學院前的公園(廣場),街上幾乎沒甚麼人,公園裡除了有打網球的人之外,就我一個到處亂晃亂拍照,據說這裡是公共刑場,但目前有松樹在樹上跳來跳去,沒有當年恐怖的感覺。
走在公園裡,跟昨天傍晚在泰晤士河岸的人潮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本來以為林肯法學院應該是有很多綠地,還有古老的建築,或者可以遇上戴著假髮的律師,可以自由的進去呼吸法學精神,沒想到到了門口,上面寫著『旅客止步』,真是大失所望!林肯法學院是附近所有法學院保存最好的地方,15世紀末就開始這所學院,我在外面只看到很古的煙囪。
在林肯法學院廣場四周有很多法學院,走一走就會看到門上就有貼甚麼法學院的牌子,附近還有皇家外科醫學院,還有可怕的解剖標本陳列館,站在外面彷彿聞到了濃烈的福馬林藥水味,這一切都大門深鎖,我只能自己想像。走一走又遇上了一個國王學院,也是大門緊閉,倒是有兩個學生進去,這附近的學校真的很多。
附近還有一個索恩博物館,是喬治王時代1837年索恩爵士把整棟房子包含內部的收藏捐給政府,條件是不能更動其中的所有擺設物,我很想進去一探,可惜星期日博物館沒有開放,索恩是有名的建築師,設計過英格蘭銀行。
這附近還有檔案局博物館,放置了英國的重要歷史檔案,還有莎士比亞的遺囑呢!可是到了大門口看到在整修,不得其門而入,這個星期日上午我很沮喪,到處都沒有開放。
2007.9.16 林肯法學院
天空很藍,太陽很烈,走到林肯法學院前的公園(廣場),街上幾乎沒甚麼人,公園裡除了有打網球的人之外,就我一個到處亂晃亂拍照,據說這裡是公共刑場,但目前有松樹在樹上跳來跳去,沒有當年恐怖的感覺。
走在公園裡,跟昨天傍晚在泰晤士河岸的人潮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本來以為林肯法學院應該是有很多綠地,還有古老的建築,或者可以遇上戴著假髮的律師,可以自由的進去呼吸法學精神,沒想到到了門口,上面寫著『旅客止步』,真是大失所望!林肯法學院是附近所有法學院保存最好的地方,15世紀末就開始這所學院,我在外面只看到很古的煙囪。
在林肯法學院廣場四周有很多法學院,走一走就會看到門上就有貼甚麼法學院的牌子,附近還有皇家外科醫學院,還有可怕的解剖標本陳列館,站在外面彷彿聞到了濃烈的福馬林藥水味,這一切都大門深鎖,我只能自己想像。走一走又遇上了一個國王學院,也是大門緊閉,倒是有兩個學生進去,這附近的學校真的很多。
附近還有一個索恩博物館,是喬治王時代1837年索恩爵士把整棟房子包含內部的收藏捐給政府,條件是不能更動其中的所有擺設物,我很想進去一探,可惜星期日博物館沒有開放,索恩是有名的建築師,設計過英格蘭銀行。
這附近還有檔案局博物館,放置了英國的重要歷史檔案,還有莎士比亞的遺囑呢!可是到了大門口看到在整修,不得其門而入,這個星期日上午我很沮喪,到處都沒有開放。
2007/10/17
【倫敦】泰晤士河倫敦眼的熱鬧市集
不知道是不是假日才有那麼多活動,吸引來那麼多的人潮,到了傍晚走到泰晤士河旁,本來要欣賞日落美景,看看倫敦眼的大摩天輪,或是可以看到大笨鐘、國會大廈等歷史建築。
2007.9.15
我被眾多的人潮嚇到了,整個河畔都是人,有很多烤肉烤香腸的香味飄來,每個攤位都排滿了人,可是我不知道怎樣一點食慾都沒有,匆匆地走過倫敦眼的腳下,很想在此地好好的欣賞夕陽,但是連要停下來的機會都沒有,鬧哄哄的簡直比台北的夜市還要吵雜。
沿途看到了許多街頭藝人的表演,感覺很像跟台北新光三越的表演,甚至我覺得台北的還比較敬業,這裡的街頭藝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表演,或許是丟錢的人太少的緣故。旁邊有一些裝置藝術品(公共藝術)非常有趣,用噴泉水柱形成的水牆,就像牢房一樣,有時一面牆的水柱會停下來讓人跑進去,有時水柱又噴起來,人就困在裡面,全家大小在此玩的不亦樂乎!除此之外,還有水從一些雕像的腋下、嘴巴、屁股中噴出,甚至有喝可樂瓶的造型,這樣簡單的設計,也帶來不少的笑果。
夕陽西下的時間很晚,到了六點多,太陽還高掛著,我想是夏令簡約時間的關係,而且這裡的太陽下山的位置是在南邊,害我經常覺得地圖不太正確,第一天的倫敦在此畫下了句點。
2007.9.15
我被眾多的人潮嚇到了,整個河畔都是人,有很多烤肉烤香腸的香味飄來,每個攤位都排滿了人,可是我不知道怎樣一點食慾都沒有,匆匆地走過倫敦眼的腳下,很想在此地好好的欣賞夕陽,但是連要停下來的機會都沒有,鬧哄哄的簡直比台北的夜市還要吵雜。
沿途看到了許多街頭藝人的表演,感覺很像跟台北新光三越的表演,甚至我覺得台北的還比較敬業,這裡的街頭藝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表演,或許是丟錢的人太少的緣故。旁邊有一些裝置藝術品(公共藝術)非常有趣,用噴泉水柱形成的水牆,就像牢房一樣,有時一面牆的水柱會停下來讓人跑進去,有時水柱又噴起來,人就困在裡面,全家大小在此玩的不亦樂乎!除此之外,還有水從一些雕像的腋下、嘴巴、屁股中噴出,甚至有喝可樂瓶的造型,這樣簡單的設計,也帶來不少的笑果。
夕陽西下的時間很晚,到了六點多,太陽還高掛著,我想是夏令簡約時間的關係,而且這裡的太陽下山的位置是在南邊,害我經常覺得地圖不太正確,第一天的倫敦在此畫下了句點。
2007/10/16
【倫敦】特拉法加(Trafalgar)廣場
這個廣場(Square)真的是廣場,不再是小公園了,沒預期要在這裡待很久,才到一個城市的第一天,我通常是會到河邊看日落,不然就是往高處了解一下整個地理環境。
2007.9.15
不知道是時差造成的疲倦,明明泰晤士河就在旁邊,就是不想走過去,在國家美術館的特拉法加廣場上人潮很多,除了小朋友在玩鴿子之外,很多公共藝術品在廣場四周目不暇給,河邊的倫敦眼大摩天輪,還有吵雜的為了和平的演唱會聲音,正對面是安靜地抗議帝國主義連署的攤位,兩方的對比還蠻明顯的,可是廣場前80%是觀光客,我想沒人在關心這些事情。
2007.9.15
這座廣場大部分是納許(John Nash)設計,建於1830年代,是倫敦主要的集會廣場,廣場中的石柱是紀念一個海軍將領 Nelson,他在 1805年對拿破崙的特拉法加(Trafalgar)戰役中殉國,如今這個廣場除了紀念這個將軍之外,我想這隻大獅子應該是最多人爬在上方照相的主角。
寫了那麼久的倫敦,我還在寫第一天的見聞,想想在國家美術館的名畫那麼多,可能寫個三個月都寫不完,所以先跳開先寫其它的事情。
2007.9.15
不知道是時差造成的疲倦,明明泰晤士河就在旁邊,就是不想走過去,在國家美術館的特拉法加廣場上人潮很多,除了小朋友在玩鴿子之外,很多公共藝術品在廣場四周目不暇給,河邊的倫敦眼大摩天輪,還有吵雜的為了和平的演唱會聲音,正對面是安靜地抗議帝國主義連署的攤位,兩方的對比還蠻明顯的,可是廣場前80%是觀光客,我想沒人在關心這些事情。
2007.9.15
這座廣場大部分是納許(John Nash)設計,建於1830年代,是倫敦主要的集會廣場,廣場中的石柱是紀念一個海軍將領 Nelson,他在 1805年對拿破崙的特拉法加(Trafalgar)戰役中殉國,如今這個廣場除了紀念這個將軍之外,我想這隻大獅子應該是最多人爬在上方照相的主角。
寫了那麼久的倫敦,我還在寫第一天的見聞,想想在國家美術館的名畫那麼多,可能寫個三個月都寫不完,所以先跳開先寫其它的事情。
2007/10/15
【倫敦】波提且利(Botticelli)與維納斯@國家美術館
一看到左邊那個瓜子臉的維納斯女神,就知道是波提且利的作品,這樣的臉部表情、衣服,神話故事雖被世俗化,但是充滿了高雅的氣息。
1480-1490/維納斯與戰神馬斯/波提且利/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畫的構圖很複雜,有四個半獸人的小鬼在旁邊嬉鬧,看起來就很吵的樣子,但是戰神馬斯累的完全沒有聽到已經熟睡,而愛神維納斯在旁注視著愛人的眼神則充滿了寧靜,讓人遐想"愛"到底是甚麼?
原來這幅畫是要裝飾貴族的新婚房間所畫,有種『做愛使男人疲倦,使女人振奮』的感覺,放在新婚房間似乎最能呼應。
1482-832年/春/波提且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波提且利的畫作構圖與傳統宗教畫非常不同,無論是《春》、《維納斯的誕生》或是這幅畫,其實畫面看起來很和諧,雖然中間有留白的區域,人的動作、大自然的聲音、清風的吹拂,他的畫作不只是靜止的畫,還有了音樂與動作。
波提且利是哥哥扶養長大的,哥哥是個金匠,Botticelli是小圓桶的意思,是哥哥的綽號,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變成波提且利的名字。波提且利的老師是菲利浦‧利比(Filippo Lippi),就是那位曾經是不能結婚的修道士,後來愛上了畫中的人物,破戒娶了模特兒為妻。後來波提且利還教導過菲利浦的兒子。
【佛羅倫斯】波提且利文藝復興的"春"天@烏菲茲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2/blog-post_08.html
畫中的維納斯是佛羅倫斯的美女,據說這個美女在世的時候就被貴族搶來搶去,後來暴斃身亡出殯的時候不蓋棺木,全城的人都來瞻望,不知道是真是假?
1480-1490/維納斯與戰神馬斯/波提且利/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畫的構圖很複雜,有四個半獸人的小鬼在旁邊嬉鬧,看起來就很吵的樣子,但是戰神馬斯累的完全沒有聽到已經熟睡,而愛神維納斯在旁注視著愛人的眼神則充滿了寧靜,讓人遐想"愛"到底是甚麼?
原來這幅畫是要裝飾貴族的新婚房間所畫,有種『做愛使男人疲倦,使女人振奮』的感覺,放在新婚房間似乎最能呼應。
1482-832年/春/波提且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波提且利的畫作構圖與傳統宗教畫非常不同,無論是《春》、《維納斯的誕生》或是這幅畫,其實畫面看起來很和諧,雖然中間有留白的區域,人的動作、大自然的聲音、清風的吹拂,他的畫作不只是靜止的畫,還有了音樂與動作。
波提且利是哥哥扶養長大的,哥哥是個金匠,Botticelli是小圓桶的意思,是哥哥的綽號,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變成波提且利的名字。波提且利的老師是菲利浦‧利比(Filippo Lippi),就是那位曾經是不能結婚的修道士,後來愛上了畫中的人物,破戒娶了模特兒為妻。後來波提且利還教導過菲利浦的兒子。
【佛羅倫斯】波提且利文藝復興的"春"天@烏菲茲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2/blog-post_08.html
畫中的維納斯是佛羅倫斯的美女,據說這個美女在世的時候就被貴族搶來搶去,後來暴斃身亡出殯的時候不蓋棺木,全城的人都來瞻望,不知道是真是假?
2007/10/14
【台北】陳澄波與淡水重建街
來到這裡幾趟,聽過奶爸的解說,彎彎曲曲、新新舊舊、上上下下的重建街,有著輝煌的過往,走在石板路上,看著畫家陳澄波筆下的淡水風情,這裡是淡水最早的一條街。
2007.10.10 淡水重建街
重建街的階梯與坡路是以前北海岸丘陵的住民往來淡水的步道,之前政府在此做道路規劃的時候直接在地圖上標示出一條馬路,沒有考慮到淡水是個山城,高高低低的如何開路呢?所以這條馬路一直都還沒有開成,但有些土地已經徵收,有些還沒,所以現在重建路上有很舊的老房子,也有新蓋的公寓,甚至還有空地是停車場,有些房子前面被拆除往內縮,整體來看是很奇怪的現象。
重建街的老街屋在此也看得到,由於這裡做生意又沒有亭仔腳,所以鄰著馬路就有石階,一進去就是店舖,有的老屋深達50米,寬只有6米,而小巷子有時也只有1-2米,我看有人要到紅樓的時候一直在重建街上來回走,就是不知道要進去小巷子才能到達。
這裡的老屋不像迪化街有二或三層,只有一層,而晚輩就住在閣樓上,中間有天井,後面也有廁所的設計。我在重建街的老屋子爬上爬下,有時進入到荒廢的屋子,會有惡犬的叫聲,頹廢的磚瓦長出清翠的雜草,有時會看到老屋有銃眼,早年有盜匪出沒,所以有很多防禦設施,包括這裡不太平坦的上下坡也都是這樣的設計?
重建街14號有家布袋戲的主題館,館內熱心的鄭小姐會講述重建街的風華過往,她也很大方的讓我到處拍照,若是有機會遇上她講古,是很快了解這條老街的方式。而有家門口有顆大石頭,據說是大屯山火山爆發的火山灰掉在這裡。
1935年/淡水/油彩、畫布/89*115cm/陳澄波
走在這裡,讓我想到這幅畫,陳澄波曾經在淡水住過一陣子,據說就是在重建街這附近,我眺望淡水河,陣陣蕭瑟的冷風吹來,有些許滄桑感!
陳澄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BE%84%E6%B3%A2
王昭華演唱的淡水暮色 1993 年版本
花埕照日--王昭華的歌友誌
http://blog.roodo.com/cit_lui_hoe/
淡水鎮重建街28號--一個由居民自行發起的社區營造運動
http://blog.yam.com/cjst/
2007.10.10 淡水重建街
重建街的階梯與坡路是以前北海岸丘陵的住民往來淡水的步道,之前政府在此做道路規劃的時候直接在地圖上標示出一條馬路,沒有考慮到淡水是個山城,高高低低的如何開路呢?所以這條馬路一直都還沒有開成,但有些土地已經徵收,有些還沒,所以現在重建路上有很舊的老房子,也有新蓋的公寓,甚至還有空地是停車場,有些房子前面被拆除往內縮,整體來看是很奇怪的現象。
重建街的老街屋在此也看得到,由於這裡做生意又沒有亭仔腳,所以鄰著馬路就有石階,一進去就是店舖,有的老屋深達50米,寬只有6米,而小巷子有時也只有1-2米,我看有人要到紅樓的時候一直在重建街上來回走,就是不知道要進去小巷子才能到達。
這裡的老屋不像迪化街有二或三層,只有一層,而晚輩就住在閣樓上,中間有天井,後面也有廁所的設計。我在重建街的老屋子爬上爬下,有時進入到荒廢的屋子,會有惡犬的叫聲,頹廢的磚瓦長出清翠的雜草,有時會看到老屋有銃眼,早年有盜匪出沒,所以有很多防禦設施,包括這裡不太平坦的上下坡也都是這樣的設計?
重建街14號有家布袋戲的主題館,館內熱心的鄭小姐會講述重建街的風華過往,她也很大方的讓我到處拍照,若是有機會遇上她講古,是很快了解這條老街的方式。而有家門口有顆大石頭,據說是大屯山火山爆發的火山灰掉在這裡。
1935年/淡水/油彩、畫布/89*115cm/陳澄波
走在這裡,讓我想到這幅畫,陳澄波曾經在淡水住過一陣子,據說就是在重建街這附近,我眺望淡水河,陣陣蕭瑟的冷風吹來,有些許滄桑感!
陳澄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BE%84%E6%B3%A2
王昭華演唱的淡水暮色 1993 年版本
花埕照日--王昭華的歌友誌
http://blog.roodo.com/cit_lui_hoe/
淡水鎮重建街28號--一個由居民自行發起的社區營造運動
http://blog.yam.com/cjst/
2007/10/13
【北京】正陽門
收到這張明信片許久,裡面提到世界遺產,就以為是木馬寄來的,也沒有多想,先收到鐵盒裡面,今天翻開來,想想木馬也真厲害,不知道哪時又溜出國遊玩,原來這是阿潑寄來的。
2007.10 阿潑寄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出國遊玩買的明信片變少了,除非是很特殊的才會買,取而代之的都是我自己拍的明信片,不知道會不會讓收到的人覺得很沒質感?畢竟那些照片是我自己雙眼旅遊的所見,雖然不是那麼專業,但傳達了我的思考。希望蔽公司也能在北京開個分點,讓我有機會前往出差。
阿潑中秋節連假去北京,也是我很想去的古城,在 google earth 欣賞紫禁城,就會有想去的衝動,不過人頭多的中國讓我怯步,以前去了上海出差幾趟,坐地鐵及出租車都要挑時間,萬一在上下班時間可就很慘,萬一把自己陷入人潮中,除非是全副武裝才能脫身,即使在下雪的冬天也滿頭大汗。
阿潑這次去北京,我想應該收穫頗豐,大家去看看他用人類學家的角度寫出社會學家的文章吧!
【北京記】熱愛北京請騎自行車
http://blog.pixnet.net/annpo/post/9614693
【北京記】我的朋友是共產黨員...(上)
http://blog.pixnet.net/annpo/post/9581831
2007.10 阿潑寄
改建前的正陽門(20世紀初),位於天安門廣場南緣,明清兩代內城的正門。原由城樓、箭樓和瓮城組成,現瓮城已被拆除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出國遊玩買的明信片變少了,除非是很特殊的才會買,取而代之的都是我自己拍的明信片,不知道會不會讓收到的人覺得很沒質感?畢竟那些照片是我自己雙眼旅遊的所見,雖然不是那麼專業,但傳達了我的思考。希望蔽公司也能在北京開個分點,讓我有機會前往出差。
阿潑中秋節連假去北京,也是我很想去的古城,在 google earth 欣賞紫禁城,就會有想去的衝動,不過人頭多的中國讓我怯步,以前去了上海出差幾趟,坐地鐵及出租車都要挑時間,萬一在上下班時間可就很慘,萬一把自己陷入人潮中,除非是全副武裝才能脫身,即使在下雪的冬天也滿頭大汗。
阿潑這次去北京,我想應該收穫頗豐,大家去看看他用人類學家的角度寫出社會學家的文章吧!
【北京記】熱愛北京請騎自行車
http://blog.pixnet.net/annpo/post/9614693
【北京記】我的朋友是共產黨員...(上)
http://blog.pixnet.net/annpo/post/9581831
2007/10/12
【倫敦】凡‧艾克(Jan van Eyck)的油畫@國家美術館
美國的影集《慾望師奶》的片頭曾經有用這幅畫,讓我印象深刻,到此來看原來是1434年的作品,文藝復興前的荷蘭人就有如此的技法,令人讚嘆!
1434/油彩/阿諾芬尼和他妻子的婚禮/凡‧艾克/國家美術館
雖然這幅畫的人物仍然是歌德式的繪畫風格,人物的表情生硬,身體有固定的姿勢,但是一些小動作及背景裝飾物的表現已經超出了那個時代的想像。小狗絲質的毛、牆上的凸面鏡子、還有牆上的水晶珠、兩位主角的衣服表現出光影或是反射的技法等等,就好像電腦有了3D視訊卡貼圖的強大功能般,是個劃時代的油畫表現。
腳下的小狗代表著忠誠,頭上的燈飾上面只有一根蠟燭代表上帝之眼,鏡框上有耶穌受難圖的裝飾,背後椅子上有聖瑪格麗特的雕刻,而聖瑪格麗特是孕婦的守護者,窗臺下有橘子,象徵伊甸園般的純潔和天真,左下角的木底鞋暗指婚禮,丈夫要為妻子準備木底鞋,紅色的床鋪意喻性和愛,白色的頭巾象徵純潔。而這個婚禮上的女人並不是真的懷孕,在傳統上在婚禮的時候女人因為流行這樣的裝扮把肚子弄得圓滾滾的。
Jan van Eyck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n_van_Eyck
這樣精心規畫布局的畫作,不論是不是確有其人的真實婚禮,表現了相當中產階級的生活,看了十分有意思!
細部放大
http://www.wga.hu/frames-e.html?/html/e/eyck_van/jan/15arnolf/index.html
From 英國‧倫敦 |
雖然這幅畫的人物仍然是歌德式的繪畫風格,人物的表情生硬,身體有固定的姿勢,但是一些小動作及背景裝飾物的表現已經超出了那個時代的想像。小狗絲質的毛、牆上的凸面鏡子、還有牆上的水晶珠、兩位主角的衣服表現出光影或是反射的技法等等,就好像電腦有了3D視訊卡貼圖的強大功能般,是個劃時代的油畫表現。
腳下的小狗代表著忠誠,頭上的燈飾上面只有一根蠟燭代表上帝之眼,鏡框上有耶穌受難圖的裝飾,背後椅子上有聖瑪格麗特的雕刻,而聖瑪格麗特是孕婦的守護者,窗臺下有橘子,象徵伊甸園般的純潔和天真,左下角的木底鞋暗指婚禮,丈夫要為妻子準備木底鞋,紅色的床鋪意喻性和愛,白色的頭巾象徵純潔。而這個婚禮上的女人並不是真的懷孕,在傳統上在婚禮的時候女人因為流行這樣的裝扮把肚子弄得圓滾滾的。
Jan van Eyck
http://en.wikipedia.org/wiki/Jan_van_Eyck
這樣精心規畫布局的畫作,不論是不是確有其人的真實婚禮,表現了相當中產階級的生活,看了十分有意思!
細部放大
http://www.wga.hu/frames-e.html?/html/e/eyck_van/jan/15arnolf/index.html
2007/10/11
【倫敦】喬凡尼貝利尼與威尼斯總督@國家美術館
在國家美術館收藏威尼斯畫派的開山祖師貝利尼的作品還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總督的畫像,老實講我在那邊看不出哪裡有名,只是覺得非常和藹可親。
1501-1504‧羅雷丹總督畫像‧貝利尼‧倫敦國家美術館
羅雷丹總督 65 歲時才上任總督,1501-1521 年的動亂期間,以超人的勇氣整頓威尼斯共和國。這幅畫對於光線的處理非常驚人,左臉與右臉,還有衣服上的陰影,貝利尼率先在油彩中均勻加入了白色和黃色的顏料,讓這些金色銀色的線更逼真。
喬凡尼貝利尼,1430-1516年,從他的父親那邊學到了一些新舊畫風的柔和與色彩的應用,然後又透過姐夫曼帖那邊學到了透視法和形象的塑造。大哥簡提列是共和國宮廷畫家,1479年曾經被派往君士坦丁堡(現為伊斯坦堡)去作名人的的肖像畫,人物比較生硬點。而喬凡尼的人物畫之前介紹過,透過眼神及臉部的表情,往往透露出一種獨特的感情,他的許多聖母像畫面明朗、典雅感情也十分柔和,具有世俗性,不會那麼崇高的感覺。
比較了其他畫家的人物畫,這種平易近人的感情流露,淡淡地憂鬱氣質,就是喬凡尼貝利尼獨有。
【威尼斯】貝利尼家族@學院美術館2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7/blog-post_12.html
1501-1504‧羅雷丹總督畫像‧貝利尼‧倫敦國家美術館
羅雷丹總督 65 歲時才上任總督,1501-1521 年的動亂期間,以超人的勇氣整頓威尼斯共和國。這幅畫對於光線的處理非常驚人,左臉與右臉,還有衣服上的陰影,貝利尼率先在油彩中均勻加入了白色和黃色的顏料,讓這些金色銀色的線更逼真。
喬凡尼貝利尼,1430-1516年,從他的父親那邊學到了一些新舊畫風的柔和與色彩的應用,然後又透過姐夫曼帖那邊學到了透視法和形象的塑造。大哥簡提列是共和國宮廷畫家,1479年曾經被派往君士坦丁堡(現為伊斯坦堡)去作名人的的肖像畫,人物比較生硬點。而喬凡尼的人物畫之前介紹過,透過眼神及臉部的表情,往往透露出一種獨特的感情,他的許多聖母像畫面明朗、典雅感情也十分柔和,具有世俗性,不會那麼崇高的感覺。
比較了其他畫家的人物畫,這種平易近人的感情流露,淡淡地憂鬱氣質,就是喬凡尼貝利尼獨有。
【威尼斯】貝利尼家族@學院美術館2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7/blog-post_12.html
2007/10/10
【倫敦】達文西與聖母@國家美術館
國家美術館收藏畫作從文藝復興時代前就有,來此看到文藝復興的作品,好像到了佛羅倫斯的感覺,不過這裡不像烏菲茲博物館會看到頭腦爆,好像看到各時代畫作的精選集。
1508年‧岩間的聖母‧達文西‧國家美術館
自從達文西密碼的小說電影暢銷之後,達文西僅剩下的幾幅畫作相信大家的看過了,在國家美術館的這幅是米蘭的清白信念宗教團所委託,但是達文西並沒有完全依照比較保守的委託者的一般要求構圖,方濟教會會把聖母的角色提升,然後並不會畫出幼兒時期的耶穌,顯然那時的達文西已經比較有名氣,可以不理會委託者的要求,把聖母與耶穌、施洗者約翰這兩個嬰兒的構圖與表情處理的非常溫馨,而且眼神中有分享與內省的笑容。
1483-1486年‧岩間聖母‧達文西‧法國羅浮宮
可以比對一下現在存在羅浮宮的作品,右邊那個聖安娜的手勢不同,指著施洗約翰不知道代表甚麼意義,也或許是被塗掉了。而存在國家美術館的這幅畫,施洗約翰被委託者加上了十字架,而在聖母、耶穌、約翰的頭上者標示了光環。
在美術館內還有達文西的珍貴素描手稿,裡面的人畫的真人一樣大小,是聖母抱著耶穌,施洗約翰站在地上跟耶穌玩,這幅大的素描中聖安娜也有伸出突兀的食指指著天空。而這些手勢帶給了後人無限的遐想。
1508年‧岩間的聖母‧達文西‧國家美術館
自從達文西密碼的小說電影暢銷之後,達文西僅剩下的幾幅畫作相信大家的看過了,在國家美術館的這幅是米蘭的清白信念宗教團所委託,但是達文西並沒有完全依照比較保守的委託者的一般要求構圖,方濟教會會把聖母的角色提升,然後並不會畫出幼兒時期的耶穌,顯然那時的達文西已經比較有名氣,可以不理會委託者的要求,把聖母與耶穌、施洗者約翰這兩個嬰兒的構圖與表情處理的非常溫馨,而且眼神中有分享與內省的笑容。
1483-1486年‧岩間聖母‧達文西‧法國羅浮宮
可以比對一下現在存在羅浮宮的作品,右邊那個聖安娜的手勢不同,指著施洗約翰不知道代表甚麼意義,也或許是被塗掉了。而存在國家美術館的這幅畫,施洗約翰被委託者加上了十字架,而在聖母、耶穌、約翰的頭上者標示了光環。
在美術館內還有達文西的珍貴素描手稿,裡面的人畫的真人一樣大小,是聖母抱著耶穌,施洗約翰站在地上跟耶穌玩,這幅大的素描中聖安娜也有伸出突兀的食指指著天空。而這些手勢帶給了後人無限的遐想。
2007/10/09
【倫敦】委拉斯蓋茲與《鏡前的維納斯》@國家美術館
這是電影的維納斯的劇照明信片,當我昏昏沉沉的經過國家美術館,想說就進去休息吧!不過卻越看精神越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委拉斯蓋茲的這個作品。
2006電影《維納斯》
《維納斯》這部電影其實跟這幅畫關聯度不高,一個年紀很老的演員,從年輕開始就風流倜黨,已經年紀大到走路都有問題的時候,居然愛上了好友的孫姪女,然後就帶這個小女生去逛倫敦,雙方剛開始或許是各取所需,到後來小女孩了解了愛是甚麼而去照顧這老人。這部片當然探討到倫敦老人的問題,也闡述了年輕一代失業的問題,當然透過委拉斯奎茲的這幅畫來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完了這部片體會不深,但是對於倫敦的街景,以及生活中隨時可取的豐富藝術寶藏羨慕不已。
委拉斯蓋茲(1599-1660)這個西班牙畫家的一生,因為西班牙航海帝國的興起,年輕的時候在宮廷作畫,後來受託到義大利羅馬作畫,當然也學習了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作品,也到了威尼斯欣賞了威尼斯畫派的華麗色彩,當時的義大利各共和國已經沒有那麼強盛,委拉斯蓋茲到了成熟時期的畫中畫,還有人物肖像畫眼神之間看與被看的表現方式,脫離文藝復興時期那種透視法的純美學表現模式,已經深入到人與人心裡微妙的哲學意涵。
這幅畫是委拉斯蓋茲唯一留下來的一幅裸體的作品,西班牙的宗教不容許這樣裸露的作品,很難得可以留下來。19世紀在約克夏的羅克比大廳內發現,1647-1651年間委拉斯蓋茲在義大利旅行期間所完成。這幅畫透過愛神維納斯的兒子邱比特,手拿著鏡子照出維納斯的臉,愛神的眼神剛好看著我們,而我們又剛好在細看著這個美女的背影。
委拉斯蓋茲特別擅長處理這種觀看與被觀看的安排,雖然維納斯是用背影來描繪,可是透過鏡子,維納斯是看著畫家,小天使邱比特看著手中粉紅色的繩子,這繩子代表母子臍帶的關係。因為這觀看的模式角度有點奇怪,有人就研究鏡子中的維納斯似乎大小比例不對,理論上維納斯看著鏡子應該是要看著自己,為何會是看著畫家呢?所以有人懷疑委拉斯蓋茲並沒有畫上鏡中的人像,而是後人畫上去的。經過國家美術館利用X光檢測,那個鏡中的維納斯並沒有被塗改過,也就是說那是委拉斯蓋茲原始畫下的。據說這個模特兒是委拉斯蓋茲旅行義大利期間的情婦。
這幅畫在1914年到倫敦國家美術館展出的時候,女權運動者用刀劃破了這幅畫,而且還劃了五刀,當時英國社會還很保守,婦女都還沒有投票權,或許對神話中最美麗的女人下此毒手才能喚起對女權的重視?四十年後那女權運動者回憶,她當時也很討厭看畫男性的嘴臉,違背了社會善良的風俗。
至於這個國家美術館,主要收藏的並不是以皇家的角度去收藏,也不是以英國為主。主要的收藏是13世紀末到20世紀西歐各畫派的代表作品,創立於1824年的國家美術館其實背負著要教育英國畫家的責任,當時英國人大部分去請國外的藝術家來畫人物肖像,而對於國內的畫家沒有信心,有了這個美術館,讓英國畫家有機會來仿效臨摹。
1647-1651/鏡前的維納斯/委拉斯蓋茲/倫敦國家美術館
2006電影《維納斯》
《維納斯》這部電影其實跟這幅畫關聯度不高,一個年紀很老的演員,從年輕開始就風流倜黨,已經年紀大到走路都有問題的時候,居然愛上了好友的孫姪女,然後就帶這個小女生去逛倫敦,雙方剛開始或許是各取所需,到後來小女孩了解了愛是甚麼而去照顧這老人。這部片當然探討到倫敦老人的問題,也闡述了年輕一代失業的問題,當然透過委拉斯奎茲的這幅畫來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完了這部片體會不深,但是對於倫敦的街景,以及生活中隨時可取的豐富藝術寶藏羨慕不已。
委拉斯蓋茲(1599-1660)這個西班牙畫家的一生,因為西班牙航海帝國的興起,年輕的時候在宮廷作畫,後來受託到義大利羅馬作畫,當然也學習了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作品,也到了威尼斯欣賞了威尼斯畫派的華麗色彩,當時的義大利各共和國已經沒有那麼強盛,委拉斯蓋茲到了成熟時期的畫中畫,還有人物肖像畫眼神之間看與被看的表現方式,脫離文藝復興時期那種透視法的純美學表現模式,已經深入到人與人心裡微妙的哲學意涵。
這幅畫是委拉斯蓋茲唯一留下來的一幅裸體的作品,西班牙的宗教不容許這樣裸露的作品,很難得可以留下來。19世紀在約克夏的羅克比大廳內發現,1647-1651年間委拉斯蓋茲在義大利旅行期間所完成。這幅畫透過愛神維納斯的兒子邱比特,手拿著鏡子照出維納斯的臉,愛神的眼神剛好看著我們,而我們又剛好在細看著這個美女的背影。
委拉斯蓋茲特別擅長處理這種觀看與被觀看的安排,雖然維納斯是用背影來描繪,可是透過鏡子,維納斯是看著畫家,小天使邱比特看著手中粉紅色的繩子,這繩子代表母子臍帶的關係。因為這觀看的模式角度有點奇怪,有人就研究鏡子中的維納斯似乎大小比例不對,理論上維納斯看著鏡子應該是要看著自己,為何會是看著畫家呢?所以有人懷疑委拉斯蓋茲並沒有畫上鏡中的人像,而是後人畫上去的。經過國家美術館利用X光檢測,那個鏡中的維納斯並沒有被塗改過,也就是說那是委拉斯蓋茲原始畫下的。據說這個模特兒是委拉斯蓋茲旅行義大利期間的情婦。
這幅畫在1914年到倫敦國家美術館展出的時候,女權運動者用刀劃破了這幅畫,而且還劃了五刀,當時英國社會還很保守,婦女都還沒有投票權,或許對神話中最美麗的女人下此毒手才能喚起對女權的重視?四十年後那女權運動者回憶,她當時也很討厭看畫男性的嘴臉,違背了社會善良的風俗。
至於這個國家美術館,主要收藏的並不是以皇家的角度去收藏,也不是以英國為主。主要的收藏是13世紀末到20世紀西歐各畫派的代表作品,創立於1824年的國家美術館其實背負著要教育英國畫家的責任,當時英國人大部分去請國外的藝術家來畫人物肖像,而對於國內的畫家沒有信心,有了這個美術館,讓英國畫家有機會來仿效臨摹。
1647-1651/鏡前的維納斯/委拉斯蓋茲/倫敦國家美術館
2007/10/08
【倫敦】列斯特(Leicester)廣場劇院區
走進列斯特廣場,就好像到了紐約走進熱鬧的時代廣場百老匯劇院區的感覺,剛剛還在中國城的感覺沒走幾步路就全部變了另一種感覺。
2007.9.15 依序為
歌劇 We will Rock You、拿廣告看板的人、John Mills 手掌印、半價票亭 tkts、1981年卓別林雕像、歌劇 Mammamia、歌劇悲慘世界、歌劇真善美、歌劇獅子王、John Hunter雕像、Charlton Heston 手掌印、畫家 William Hogarth 雕像、Reynolds 雕像、莎士比亞雕像、瑞士中心、卓別林街頭藝人。
這個廣場(公園)不大,但是人超多也很吵雜,有打扮成卓別林的街頭藝人準備表演,也有年輕人一群一群喧鬧打屁,更多拿著便宜票的廣告牌的人走來走去,好多票亭販賣宣稱最便宜的票,但是公辦的票亭應該在公園的後方打在 tkts 的大票亭內,排隊的人大約50人左右。
公園中間有莎士比亞的雕像,四周還有不少畫家、演員的半身雕像,等我搞清楚了這些雕像人物的生平再來寫文介紹,而公園的外圍的地上則是學美國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把明星的手掌印印在地上。在公園的東北角有瑞士中心上面有音樂鐘,每逢整點有民間故事的人物出來敲鐘。
我在廣場坐了一下並沒有待很久,主要是眼皮已經快閉上,我要看的歌劇票已經在網路上都預定好了,若是比票價也沒甚麼意思,於是就往泰晤士河邊走去。
2007.9.15 依序為
歌劇 We will Rock You、拿廣告看板的人、John Mills 手掌印、半價票亭 tkts、1981年卓別林雕像、歌劇 Mammamia、歌劇悲慘世界、歌劇真善美、歌劇獅子王、John Hunter雕像、Charlton Heston 手掌印、畫家 William Hogarth 雕像、Reynolds 雕像、莎士比亞雕像、瑞士中心、卓別林街頭藝人。
這個廣場(公園)不大,但是人超多也很吵雜,有打扮成卓別林的街頭藝人準備表演,也有年輕人一群一群喧鬧打屁,更多拿著便宜票的廣告牌的人走來走去,好多票亭販賣宣稱最便宜的票,但是公辦的票亭應該在公園的後方打在 tkts 的大票亭內,排隊的人大約50人左右。
公園中間有莎士比亞的雕像,四周還有不少畫家、演員的半身雕像,等我搞清楚了這些雕像人物的生平再來寫文介紹,而公園的外圍的地上則是學美國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把明星的手掌印印在地上。在公園的東北角有瑞士中心上面有音樂鐘,每逢整點有民間故事的人物出來敲鐘。
我在廣場坐了一下並沒有待很久,主要是眼皮已經快閉上,我要看的歌劇票已經在網路上都預定好了,若是比票價也沒甚麼意思,於是就往泰晤士河邊走去。
2007/10/07
《城市地圖》
- 亞洲:59
- 台灣:台北|台南|宜蘭|金門|高雄|台中
- 日本:札幌|東京|京都|大阪|鎌倉|博多|山口|廣島|名古屋|奈良|神戶|高松|松山
- 韓國:首爾
- 中國:北京|上海|香港|澳門
- 柬埔寨:吳哥|金邊
- 新加坡:新加坡
- 泰國:曼谷
- 印尼
- 馬來西亞
- 印度:德里|瓦拉那西|阿格拉|齋浦爾|大吉嶺|加爾各答|可倫坡|甘托克
- 不丹:亭布
- 伊朗: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
- 喬治亞:提比里斯
- 亞美尼亞:葉綠凡
- 土耳其:伊斯坦堡|凡城|迪亞巴克
- 敘利亞:大馬士革|阿勒波
- 約旦:帕米拉|佩特拉|安曼
- 黎巴嫩:貝魯特
- 以色列:耶路撒冷|特拉維夫
- 巴勒斯坦:伯利恆
- 阿曼:馬斯開特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
歐洲:13
- 義大利: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
- 法國:巴黎
- 德國:柏林|法蘭克福|德勒斯登
- 英國:倫敦
- 捷克:布拉格
- 奧地利:維也納
- 葡萄牙:里斯本
- 西班牙:馬德里|
- 加泰隆尼亞:巴塞隆納
非洲:4
- 摩洛哥:拉巴特|卡薩布蘭加(達爾貝達)|馬拉喀什|非斯
美洲:11
- 美國:紐約|波士頓|費城|洛杉磯|舊金山
- 加拿大:溫哥華
- 祕魯:利馬|庫斯科|馬丘比丘
- 智利:聖地牙哥|復活節島
2007/10/06
【台北】郵政博物館
去倫敦前一直羨慕那城市有一百多家博物館,其實想想大台北地區也不差,郵政博物館是我一直想去,可是時間都湊不上,某日到附近公司開會,刻意提前一個小時到達,終於讓我完成心願。
2007.9.28
一到門口買門票,甚麼?只要五塊錢,不是英鎊是新台幣,讓我有些遲疑,若是收那麼少,我想就不要收了吧!門票就是這張明信片,左上角還有編號。聽了服務人員的建議從五樓開始逛下來,我在五樓就花了大部份的時間還沒有看完。
五樓是各國郵票的收藏,那種聽過或沒聽過的大小國家都有,還有該國獨立建國的時間及地理位置的介紹,收藏的郵票也是以這類的角度去收藏,頗具紀念價值,若是有空前來慢慢地觀賞,還可以增長世界各國的常識,若是旁邊還附上電腦可做搜尋,或是各國史地的百科全書放在旁邊讓人查閱,是會讓人引發興趣的博物館。七樓就有郵政圖書室,我沒有上去,應該很不錯吧!
上個月去逛了倫敦的皇家郵政博物館,所有的東西都要找索引,然後再拿微膠片放映出來觀賞,由於太麻煩了,我就翻閱書架上的書籍,也翻閱了各國郵票的收藏一本書,收集的都還沒有郵政博物館來的豐富,所以這裡真是個寶窟。
比較一下兩家博物館的網站
http://postalheritage.org.uk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y_postmuseum/index_all.htm
至於郵政博物館的二樓到四樓這幾層,由於時間不夠,我只大約晃過去而已,就歷史的部分我覺得少掉了日治時期這段,而且很多人像可能成本的考量都用西方模特兒來表現有點不倫不類,倒不如就展示照片或是郵政制服就好了。總之進步的空間還很大,這邊的服務人員還算多,若能多辦點活動就好了。
郵政博物館後面的牯嶺街還有小劇場可以看,不過有時候劇團在排練可能無法參觀,去之前要先打電話問一下。
2007.9.28
一到門口買門票,甚麼?只要五塊錢,不是英鎊是新台幣,讓我有些遲疑,若是收那麼少,我想就不要收了吧!門票就是這張明信片,左上角還有編號。聽了服務人員的建議從五樓開始逛下來,我在五樓就花了大部份的時間還沒有看完。
五樓是各國郵票的收藏,那種聽過或沒聽過的大小國家都有,還有該國獨立建國的時間及地理位置的介紹,收藏的郵票也是以這類的角度去收藏,頗具紀念價值,若是有空前來慢慢地觀賞,還可以增長世界各國的常識,若是旁邊還附上電腦可做搜尋,或是各國史地的百科全書放在旁邊讓人查閱,是會讓人引發興趣的博物館。七樓就有郵政圖書室,我沒有上去,應該很不錯吧!
上個月去逛了倫敦的皇家郵政博物館,所有的東西都要找索引,然後再拿微膠片放映出來觀賞,由於太麻煩了,我就翻閱書架上的書籍,也翻閱了各國郵票的收藏一本書,收集的都還沒有郵政博物館來的豐富,所以這裡真是個寶窟。
比較一下兩家博物館的網站
http://postalheritage.org.uk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y_postmuseum/index_all.htm
至於郵政博物館的二樓到四樓這幾層,由於時間不夠,我只大約晃過去而已,就歷史的部分我覺得少掉了日治時期這段,而且很多人像可能成本的考量都用西方模特兒來表現有點不倫不類,倒不如就展示照片或是郵政制服就好了。總之進步的空間還很大,這邊的服務人員還算多,若能多辦點活動就好了。
郵政博物館後面的牯嶺街還有小劇場可以看,不過有時候劇團在排練可能無法參觀,去之前要先打電話問一下。
2007/10/05
【倫敦】華埠
老實講來倫敦的第一天對這裡沒甚麼認識,本來想在飛機上看書多了解一下,沒想到一覺睡醒就到了,然後逛完書店就莫名其妙出現在中國城。
2007.9.15
好像每個城市的中國城都會有牌樓,附近的路標就都是中英文並列,Horse & Dolphin Yard 被翻譯成『馬海豚圍』。開始聽到廣東話,地上開始有一些髒亂的痕跡,然後會遇到熟悉的超市,再來就是中國餐館,這些菜單好像就是整條街全部一樣,只是價格稍有不同。
倫敦的華人聚集地本來不再蘇荷區這裡,是在比較東邊的 Limehouse 碼頭,在 1950年代後華人移民增加,大部分搬到這裡來,也成為中國餐館的聚集地。
就在牌樓的附近有免費的中文報紙可以取閱,也有大紀元時報的工作人員推廣民主概念,放了一個小桌子在此寫了『愛國不是愛黨,中共不是中國』的標語,並跟來此觀光的中國人說明,旁邊有慶祝華人在倫敦400年的石獅子,1985年由中國政府與香港政府在此立的碑。
當地的餐館似乎十分的缺人手,很多家店門口都寫著缺人標語,有『請廚房打雜一名』或是用英文寫。除了臘肉餐館之外,還有賣糧油、雜貨、蔬菜的雜貨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原隻乳豬一隻105英鎊。
觀光客似乎特別喜歡在牌樓底下拍照,大家看我拿著相機東拍西拍,無論是東方或是西方面孔都一直叫我幫忙拍照,我有點想把相片印表機拿出來,然後寫著『寄一張自己的明信片只要一英鎊』,不知道會不會有生意?
2007.9.15
好像每個城市的中國城都會有牌樓,附近的路標就都是中英文並列,Horse & Dolphin Yard 被翻譯成『馬海豚圍』。開始聽到廣東話,地上開始有一些髒亂的痕跡,然後會遇到熟悉的超市,再來就是中國餐館,這些菜單好像就是整條街全部一樣,只是價格稍有不同。
倫敦的華人聚集地本來不再蘇荷區這裡,是在比較東邊的 Limehouse 碼頭,在 1950年代後華人移民增加,大部分搬到這裡來,也成為中國餐館的聚集地。
就在牌樓的附近有免費的中文報紙可以取閱,也有大紀元時報的工作人員推廣民主概念,放了一個小桌子在此寫了『愛國不是愛黨,中共不是中國』的標語,並跟來此觀光的中國人說明,旁邊有慶祝華人在倫敦400年的石獅子,1985年由中國政府與香港政府在此立的碑。
當地的餐館似乎十分的缺人手,很多家店門口都寫著缺人標語,有『請廚房打雜一名』或是用英文寫。除了臘肉餐館之外,還有賣糧油、雜貨、蔬菜的雜貨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原隻乳豬一隻105英鎊。
觀光客似乎特別喜歡在牌樓底下拍照,大家看我拿著相機東拍西拍,無論是東方或是西方面孔都一直叫我幫忙拍照,我有點想把相片印表機拿出來,然後寫著『寄一張自己的明信片只要一英鎊』,不知道會不會有生意?
2007/10/04
【倫敦】蘇荷(Soho)廣場與周邊
在倫敦第一個坐下來餵鴿子的就是這個小公園,終於開始適應地圖上所標示的意義,一直以為『廣場』就應該是廣場,原來這裡的廣場都是公園。
蘇荷廣場在 1681年完成,這附近是高級住宅區,但在18世紀末沒落,而目前是一些辦公大樓,廣場中央在維多利亞時期建了個很假的都繹時代風格的木屋,因為太醜了所以沒有拍照拍回來,不知道是因為重建所以很敷衍,還是因為原貌就是這樣,這個公園有不少老人在此聊天或是看書,不過有更多的觀光客來此走來走去。
往蘇荷廣場的南邊走,往西看會看到一個很有特色的教堂尖塔,並不是很高,是聖安妮教堂塔(St Anne's)在1940遭受到轟炸後教堂剩下的尖塔,我找不到進入點。而這一區就是蘇荷區的中心,據說以前有不少藝術家、作家或是音樂家在此居住。
看起來是小巷子的地方,到處都是餐廳林立,雖然人潮都往附近的劇院區或是中國城移動,在這小巷子走來走去,也可感受到一些波希米亞式的狂放不羈,而在 Dean 街與 Old Compton 街附近的法國館是戴高樂將軍常去的店,在 Frith 街與 Old Compton 街的義大利咖啡吧(Bar Italia)則是1926年貝爾德發明電視展示的地點,每家店好像都有段歷史。
蘇荷廣場在 1681年完成,這附近是高級住宅區,但在18世紀末沒落,而目前是一些辦公大樓,廣場中央在維多利亞時期建了個很假的都繹時代風格的木屋,因為太醜了所以沒有拍照拍回來,不知道是因為重建所以很敷衍,還是因為原貌就是這樣,這個公園有不少老人在此聊天或是看書,不過有更多的觀光客來此走來走去。
往蘇荷廣場的南邊走,往西看會看到一個很有特色的教堂尖塔,並不是很高,是聖安妮教堂塔(St Anne's)在1940遭受到轟炸後教堂剩下的尖塔,我找不到進入點。而這一區就是蘇荷區的中心,據說以前有不少藝術家、作家或是音樂家在此居住。
看起來是小巷子的地方,到處都是餐廳林立,雖然人潮都往附近的劇院區或是中國城移動,在這小巷子走來走去,也可感受到一些波希米亞式的狂放不羈,而在 Dean 街與 Old Compton 街附近的法國館是戴高樂將軍常去的店,在 Frith 街與 Old Compton 街的義大利咖啡吧(Bar Italia)則是1926年貝爾德發明電視展示的地點,每家店好像都有段歷史。
2007/10/03
【倫敦】西索(Cecil)巷內的二手書店
看了書上特別介紹西索巷有二手書店,就在查令十字路書店街的路上,走到這裡一轉邊,一家家的二手書店,還有集郵、地圖專賣、古幣、藝術畫作店,我慢慢地一家家看精彩的櫥窗。
2007/9/15
除了二手書店之外,有義大利書店,還有印度心靈成長等主題書店,還有兩個印度人坐在櫥窗內談話,我覺得應該是在算命,不過那兩個印度人就像是活招牌,直接了當的說明他們賣的是甚麼書,或者講說是怎樣的服務。
這裡禁止汽車進入,只准腳踏車經過,所以是很舒服的逛街空間,巷道很大,店家會把舊書排在門口,特別優惠的書大部分都擺在外面,我對舊地圖還有舊的明信片很有興趣,挖寶挖了很久,無奈可能是時差的關係,眼皮一直要垂下來,眼睛也很酸,沒有找到喜歡的東西,而且我也覺得價格頗高,在地圖專賣店看到喜歡的倫敦市區地圖,索價50英鎊。
二手書店內,有的標榜可以寄賣,或者提供交換書的服務。而這條巷子又是規劃二手書、集郵、錢幣等商店進駐,雖然查令十字路上的書店已經夠多了,但這條街的存在讓喜歡尋寶的人有了去處,何時台北才會有這樣專屬的商店街呢?
沒想到這條街還有專屬網站,有歷史地圖
http://www.cecilcourt.co.uk/
2007/9/15
除了二手書店之外,有義大利書店,還有印度心靈成長等主題書店,還有兩個印度人坐在櫥窗內談話,我覺得應該是在算命,不過那兩個印度人就像是活招牌,直接了當的說明他們賣的是甚麼書,或者講說是怎樣的服務。
這裡禁止汽車進入,只准腳踏車經過,所以是很舒服的逛街空間,巷道很大,店家會把舊書排在門口,特別優惠的書大部分都擺在外面,我對舊地圖還有舊的明信片很有興趣,挖寶挖了很久,無奈可能是時差的關係,眼皮一直要垂下來,眼睛也很酸,沒有找到喜歡的東西,而且我也覺得價格頗高,在地圖專賣店看到喜歡的倫敦市區地圖,索價50英鎊。
二手書店內,有的標榜可以寄賣,或者提供交換書的服務。而這條巷子又是規劃二手書、集郵、錢幣等商店進駐,雖然查令十字路上的書店已經夠多了,但這條街的存在讓喜歡尋寶的人有了去處,何時台北才會有這樣專屬的商店街呢?
沒想到這條街還有專屬網站,有歷史地圖
http://www.cecilcourt.co.uk/
2007/10/02
【倫敦】富瑤(Foyles)書店@查令十字路
一早到達倫敦,到達旅館放下行李,只是上午九點鐘,趕到查令十字路才不過九點半,星期六那麼早的路上沒有甚麼人,有些書店甚至還沒有開門。
除了那本有名的小說《查令十字路84號》,這條書店街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與希特勒通信的書商,還有詩人常去的酒館,出版人士喜歡的餐館。不過呢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一些有獨特魅力的二手書店,甚至連大型連鎖書店都有些說不出的特色。
我在富瑤(Foyles)書店待最久,起先對於他放書的方式有點疑問,一般我都是掃過一次一家書店大概的分類方式,然後就待在比較喜歡的主題翻找書籍,可是這家書店好像沒有分類,到每個地方都可以找到我有興趣的書,於是我就花了特別多的時間逛過一圈。書上說他們的付款系統很混亂,果然當場就有人找不到書,不過這家連鎖書店的書還真的蠻多的。
1904年富瑤兄弟創立書店,1907年在查令十字路上開業,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轟炸差點炸中書店,在路上留下了一個大窟窿,於是英國人就在上面蓋了一個大木橋,人們就暱稱這條橋叫做富瑤橋。而富瑤先生的女兒克莉絲汀娜在此之前接過希特勒的信函,她還語帶嘲諷的回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激怒了希特勒派飛機轟炸此地?
克莉絲汀娜在1931年開始舉辦富瑤文學的聚會,據說辦了很久,1999年克莉絲汀娜過逝,不知道至今還有沒有再辦?
http://www.foyles.co.uk/
除了那本有名的小說《查令十字路84號》,這條書店街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與希特勒通信的書商,還有詩人常去的酒館,出版人士喜歡的餐館。不過呢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一些有獨特魅力的二手書店,甚至連大型連鎖書店都有些說不出的特色。
我在富瑤(Foyles)書店待最久,起先對於他放書的方式有點疑問,一般我都是掃過一次一家書店大概的分類方式,然後就待在比較喜歡的主題翻找書籍,可是這家書店好像沒有分類,到每個地方都可以找到我有興趣的書,於是我就花了特別多的時間逛過一圈。書上說他們的付款系統很混亂,果然當場就有人找不到書,不過這家連鎖書店的書還真的蠻多的。
1904年富瑤兄弟創立書店,1907年在查令十字路上開業,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轟炸差點炸中書店,在路上留下了一個大窟窿,於是英國人就在上面蓋了一個大木橋,人們就暱稱這條橋叫做富瑤橋。而富瑤先生的女兒克莉絲汀娜在此之前接過希特勒的信函,她還語帶嘲諷的回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激怒了希特勒派飛機轟炸此地?
克莉絲汀娜在1931年開始舉辦富瑤文學的聚會,據說辦了很久,1999年克莉絲汀娜過逝,不知道至今還有沒有再辦?
http://www.foyles.co.uk/
2007/10/01
【倫敦】地鐵七日票
在倫敦搭地鐵,跟巴黎與紐約類似,由於倫敦是最早有地鐵的城市,在地下通來通去,就好像地鼠一樣,可以感覺 Tube 這個字眼的貼切。記得有一站上樓還要走110階才會到,特別附設大容量的垂直升降梯。
2007.9.15
從格威(Gatwick)機場坐機場快線(Express)到維多利亞(Victoria)火車站,可以轉乘地鐵,由於是多條地鐵的交會處,所以可以在票亭很快的買到一日、三日或是七日的旅遊票,買票的同時要講是要買幾區內通行的,我以為我會有足夠的時間逛遠點,結果買了27.4英鎊1-3區的七日票,售票員馬上給我張很像優遊卡的卡片,不像台北還要收押金,這張卡片用完就送你。最後我乘坐的範圍還是沒有離開第一區。
這張票也可以搭乘公車,聽說也可以搭火車,不過搭乘的規則條文實在太多文字,一時之間沒有想要搞懂,反正能乘坐地鐵就好了。若是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下面這個網站的說明,基本上功能真的很多,還有很多優惠方案。
http://www.tfl.gov.uk/tickets/
一開始我就學台北捷運一樣把卡片塞在錢包裡,然後經過的時候拿出錢包放在感應器就可以過去,沒想到都失敗,我還是要拿出卡片出來感應,後來發現原來是我的信用卡因為也有感應功能造成干擾,把信用卡拿出來就可以感應了,但是信用卡不放錢包內也很不方便,所以只好每次進出都拿卡片出來。
最後第九天又回到了倫敦,這張卡已經失效,於是我加值了5英鎊,發現坐一趟地鐵就要花 1.5英鎊,等於台幣100元,每天通勤的上班族,一個月就要花4400元在交通上,想起來也真貴,若是只有幾站,有些人都用走路的上下班,而地鐵上上下下的階梯也不少,有時候走一站還感覺蠻近的。
若未來這張票還可以結合遊泰晤士河的船票,那就更好了。
2007.9.15
從格威(Gatwick)機場坐機場快線(Express)到維多利亞(Victoria)火車站,可以轉乘地鐵,由於是多條地鐵的交會處,所以可以在票亭很快的買到一日、三日或是七日的旅遊票,買票的同時要講是要買幾區內通行的,我以為我會有足夠的時間逛遠點,結果買了27.4英鎊1-3區的七日票,售票員馬上給我張很像優遊卡的卡片,不像台北還要收押金,這張卡片用完就送你。最後我乘坐的範圍還是沒有離開第一區。
這張票也可以搭乘公車,聽說也可以搭火車,不過搭乘的規則條文實在太多文字,一時之間沒有想要搞懂,反正能乘坐地鐵就好了。若是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下面這個網站的說明,基本上功能真的很多,還有很多優惠方案。
http://www.tfl.gov.uk/tickets/
一開始我就學台北捷運一樣把卡片塞在錢包裡,然後經過的時候拿出錢包放在感應器就可以過去,沒想到都失敗,我還是要拿出卡片出來感應,後來發現原來是我的信用卡因為也有感應功能造成干擾,把信用卡拿出來就可以感應了,但是信用卡不放錢包內也很不方便,所以只好每次進出都拿卡片出來。
最後第九天又回到了倫敦,這張卡已經失效,於是我加值了5英鎊,發現坐一趟地鐵就要花 1.5英鎊,等於台幣100元,每天通勤的上班族,一個月就要花4400元在交通上,想起來也真貴,若是只有幾站,有些人都用走路的上下班,而地鐵上上下下的階梯也不少,有時候走一站還感覺蠻近的。
若未來這張票還可以結合遊泰晤士河的船票,那就更好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