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1

【維也納】沒趕上前往慕夏城市的火車@第五天

今天到達火車站的時候才發現走錯站了,沒想到後面英文字母一樣,就差那麼多,我趕緊跳上計程車,結果到火車站的時候火車剛好跑了。下一班車是三個小時後,我就拉著行李在外面亂晃,看到少林功夫,還有一座華麗的紅磚教堂。意外地,火車上居然有提供免費餐點,沒趕上火車卻省了一餐。


左上,保守的維也納也有色情電話

1. 議會大廈,在外面逛大街
2. 新市政廳,真像教堂
3. 城堡劇院,也只拍外觀而已
4. 賣蛋殼裝飾品的小市場
5. 史提芬大教堂的高塔,上去要3.5歐,沒有電梯要爬343階,我發現小朋友爬上去都不會累,要是小水瓶走一下子一定就哇哇叫。
6. 莫札特紀念館,費加洛之家
7. 不知名教堂,看到類似 google street 拍街道的專車,不過不確定是google 的。
8. 布拉格青年旅館,在地鐵與火車軌道旁,還真偏僻。

2009/03/30

【維也納】克林姆(Gustav Klimt)的城市@第四天

這幾天已經看了很多分離派的克林姆作品,還去了分離派會館,沒想到到了貝爾佛地宮逛逛花園,一進去豐富的館藏,有巴洛克時期的大衛的那批馬,還有雷諾瓦、梵谷等印象派大師的作品,分離派許多大師作品,最有名的就是克林姆的『吻』,還有慕夏特展,比布拉格的慕夏美術館還要精彩。


貝爾佛第宮珍藏館藏,有不少高中生在這邊觀賞、嬉鬧、偷拍照

1. 卡爾廣場地鐵站是華格納的作品
2. 卡爾教堂內遇到佛光山派駐倫敦、維也納佛堂的師姐也來參觀,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整修才可以坐電梯上到圓頂看壁畫?
3. 雷恩大道有華格納設計的公寓,還有洛可可裝飾(也很像分離派裝飾)的圓頂小教堂
4. 貝爾佛第宮走在這裡超冷,不少人在跑步。
5. 還願教堂星期一沒開放
6. 佛洛伊德紀念館

2009/03/29

【維也納】下雨,只好都待在博物館@第三天

記得我到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都遇上半天下雨,這次在維也納下來整天的雨,應該慶幸我到任何城市都會遇到大太陽、陰天跟下雨的天氣,但也希望明天放晴。


為什麼博物館商店要放個華航的背包啊?

1. 本來要到百水公寓,但是下雨作罷
2. 博物館區(MQ)的Leopold 博物館
3. 分離派會館看克林姆的《貝多芬壁畫》6歐元有點被騙的感覺。
4. 阿爾貝提納美術館。
5. 城堡花園的玻璃溫室喝杯啤酒
6. 超市假日都休息,到 subway 買三明治輪到我的時候居然沒了,只好買生菜沙拉回去吃。

2009/03/28

【維也納】博物館,博物館,還是博物館@第二天

我忘記帶無線網卡來,從桃園機場的免稅店一直找到維也納的商店,都沒有賣WiFi無線網路的USB介面,然後民宿老闆很好心的帶我去一個類似 Mall 的地方終於買到了,在那邊看到不少印度人,可能是移民過來的。

出租˙維也納民宿小公寓 Vienna Apartment



1. 奧地利應用美術館,星期六免費,人也不多,寄物要放寄物館,雖然要投2歐,可是用完錢會退回
2. 耶穌會教堂,昨天沒進去,今日進去果然金碧輝煌。
3. 史提芬大教堂的高塔,昨天在作彌撒沒開放,今天看到不少東西,最高的那個塔沒開放,比較矮的塔只能看到維也納的北邊,4.5歐坐電梯上去。
4. 看到有遊行的隊伍,前面有警車隊隨機指揮交通,比起台北遊行時警察的人力,這裡顯得非常少而機動,而且是站在協助遊行人士的那邊,值得學習。
4. 藝術史博物館,只看完繪畫部分,看埃及希臘文物時就被趕出來。
5. 博物館區(MQ)的精品店與書店
6. 史提芬大教堂前的街頭藝人表演

2009/03/27

【維也納】教堂,教堂,還是教堂@第一天

3月27日7:30不到,我就拉著行李在維也納亂搭火車,錯過了一站,一出火車站要轉地鐵,就看到了 Before Sunrise 的熟悉場景,星期五的上午,路上的車子不多,火車很少人坐,不過地鐵站倒是充滿了上班的人潮。


Before Sunrise 男女主角在這個摩天輪做甚麼事情啊?

1. 奧地利應用美術館發現星期六是免費,想說明天再來,沒有進去
2. 看到多瑙河,不是藍色的
3. 道明會教堂外牆整修中
4. 方濟會教堂
5. 小佛中國餐館在很巴洛克的建築裡面
6. 史提芬大教堂
7. 大教堂博物館,入館7歐
8. 費加洛之家,莫札特住過
9. 猶太區與猶太廣場
10. 彼得教堂
11. 魯普希特教堂,門沒開
12. 希臘巷與希臘教堂
13. 耶穌會教堂
14. 國民劇院門口
15. SONY/APPLE 專賣店
16. 哈斯大樓

感想,建築跟布拉格好像,應該都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但這裡的人們比布拉格的人樂觀很多。

2009/03/26

【台北】再度一個人出發,這次要走五個城市

剛剛很幸運地遇上了一個也有部落格博學多聞又有見地的計程車司機,機位也不錯,在貴賓室又吃得好,這是我第一次那麼快就重回一個城市,布拉格去年10月才去,不到半年將要去拜訪第二次,很希望看到不同的景象。距離上次一個人出國旅行已經是一年半前的事情了,感覺有點生疏,希望很快找回那種感覺。



我的行程:台北→維也納→布拉格→德勒斯登→柏林→法蘭克福→台北

本部落格留言迴響代班人:飛小魚
圓環文化工作室代理室長:Frances

感謝以上二位代理,並希望大家多多來留言。

《布拉格》黑白照

去年去了一趟布拉格,至今不過半年光景,我又想念那裏多樣的天候,鏡頭下的布拉格是那樣的美好,但是書寫至今還只是皮毛,太多地方沒有去。


2009.10.13 離開布拉格的一個夕陽


2009/03/25

【北京】怪!來自南極的祝福

不知道為什麼從北京寄來的明信片會是南極的祝福?


2009.3.20

北京市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古都,高大優雅的樹木,羅列在古老的城牆旁搖曳生姿。在浪漫的氣氛中,卻又充斥著招客的小販,展現中國人的活力。

這是中國國家郵政局2005年發行的明信片,題目是大地之春,然後甚麼都沒有寫為什麼會廣告南極的國王企鵝?是因為動物園的宣傳?電影扁蝠俠的廣告?或是迪士尼卡通?搞不清楚。不過,可以跟阿貝寄來的企鵝比一比


2008.10.17 阿貝‧南非開普敦半島的柏德海灘 Boulders Beach


2007.2.23 阿貝.澳洲菲利浦島

【開普敦】澳非企鵝比一比

2009/03/24

工頭《遇見幸福的地方,放掉憂愁的旅程》

這本書還沒出來的時候,工頭傳來了書稿,當時還沒有照片,我看了馬上就寫了一小段的推薦短文。還真榮幸可以推薦MIDA,工頭堅與黃建昌的慢遊屏東手札。



今天拿到書的時候,看到這樣精美的編排,還有當時的書稿配合照片,閱讀起來很輕鬆,若不是要趕快讀完,我想是旅行中躺在民宿的陽台上,光著腳丫翹著二郎腿,欣賞遠處的藍天白雲、海洋綠地,然後慢慢地翻閱有興趣的部分。

這本書工頭介紹了不少對屏東觀光的想望,配合他去世界各地旅遊的經驗,分析屏東甚麼元素都有,應該不輸世界級的觀光風情。可是一則以憂的是以往國內的觀光文化著重大量的人潮,過度消費了這些自然景觀,熱潮過後,反而對這美景留下了傷害。有時一些小地方,放慢自己的心情細細地品味,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已經忘了什麼時候開始對這塊土地的一草一木的記憶深刻,
經濟快速成長的台灣,是否讓大家遺忘了兒時的回憶?

漫遊是一種體認,慢遊是一種態度。

恍然回首,當什麼都已經消失的街道,走回兒時成長的學校,
竟然陌生的無法相信,這就是我們走過的空白記憶。

每每與同年齡的朋友談起兒時看的電視卡通,總是談的津津有味,
但是回憶起在哪裡跌倒?在哪裡打架?在哪裡第一次牽起女友的手?就是那麼的模糊。

青春的夢代表著希望,希望這些慢遊的態度,能夠讓你我重回那段燃燒的青春。
以上這段文字是我讀完工頭的書稿,馬上寫下的心得,套句工頭常說的話:還真的蠻佩服自己的文采的!



老實講,對這本書的文體、書籍的分類,還有那麼精緻的編排效果,有點不太習慣,不知道應該是要歸在旅遊書,還是心情手札,或是心靈治療的音樂,電腦動畫,農產品情報,MIDA的愛戀情事,縣長的願景,甚至是『海角七號』的延伸閱讀!更扯的是,內頁拉開還有觀光地圖。

書中的味道充滿了海洋的鹹味與午後金黃色的陽光,照印在臉上的微笑,充滿了一層層溫暖的保護色,就好像了享受到了熱情南台灣人的熱情,但是心情卻有一個人獨行的寧沁。

何時去過墾丁?何時走過三地門?想起學生時代老師帶我們在墾丁飆車出野外,是段青澀無悔放蕩不羈,我何時才能回頭走過?

相關網址:
[慢遊屏東] 工頭的第1/3本書《遇見幸福的地方,放掉憂愁的旅程~慢遊屏東手札》已出版,敬請支持

2009/03/23

【楊梅】老街與菜市場散步

以往對於楊梅的印象只是『經過』的一個點,無論是坐火車或是在高速公路上奔馳,都不會想要下來逛一逛。


楊梅最大的菜市場,下午去的時候已經收攤

看到書上說楊梅也有條老街,於是就跑來逛逛,回憶起約二十幾年前哥哥當兵,曾經有一次開車載他回部隊,那時他已經快退伍了,我想那時楊梅的街上應該很多阿兵哥吧!

我首先在菜市場附近散步,雖然已經是下午菜市場收市,到處看到攤位出租可以以一天來計算,想必這裡上午人潮一定很多,其實看到這樣破舊的景象,但是這樣的傳統市集還是佔台灣人生活的一大部分,想想約莫我國小的時候,台北市到處蓋了兩層樓的菜市場,攤商一進去可能生意就很差,最後搞得整個台北市新建的菜市場不是拆掉就是荒廢。

我猜想楊梅這座菜市場應該是日本時代就存在,或者後來有改建就不得而知,隨處逛逛發現周邊很多小吃老店,雖然肚子很飽但還是吃吃喝喝,順手買了一瓶青草茶,還有中國東北的大餅,邊走邊喝覺得很滿足。下午的陽光有點強,不過在涼亭下很舒服,有些老人家在此下棋度過午後的休閒時光。

在市場周圍散步,到處可以看到出租的告示牌子,上面打在聯絡電話,還有一棟五層樓高的大樓已經荒廢,有拆除的痕跡,我到處想找老房子,金華街在下坡處有不少木頭的老房子,走過去還有人居。

楊梅的發展早在1708年就有移民來此開墾,1785年『諸協和』墾戶進行大規模的拓荒。由於地勢的關係,這裡也成為清朝駐兵的防守要塞。1929年,因為地勢過高的火車站不方便火車上坡停靠,所以才移到現在火車站的位置,而舊的火車站就成為現在衛生所。

因為火車站的遷移,於是蓋了新街的街屋,就是現在的大成路,依稀可以看到當年的立面,洗石子顯得非常樸實,可惜現在不是因為被招牌整個遮起來,就是被電線桿或電線擋到,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地方就是人口的集散地,為何不好好的把公共設施弄好一點呢?

走在圓弧拱門式的亭仔腳下,一望無盡的老街,現代商店不斷地替換,裝潢不斷地修改,這樣的混搭是老街的重生嗎?還是不得已的現狀?


在公廁旁看到針筒回收的箱子有點讓我震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