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31

小芙的《從零開始圖解西洋名畫》

國內出版的西洋藝術史大部分是翻譯書,而國內出版的書籍又過於學術,艱澀不容易入門。小芙這幾年寫了不少藝術入門的書,簡單易懂,從歷史的背景生活中去了解畫作的含意,讓旅行中參觀博物館收穫更多。


2008.2.28 出版

西洋美術史大放異彩大部分是從文藝復興開始介紹,從義大利佛羅倫斯這個地方萌芽,然後在羅馬壯大,在威尼斯也有獨特的文藝復興運動,展現在畫作上稱為威尼斯畫派,而同時期的德國、荷蘭地區也有北方的文藝復興。

歷經了文藝復興,到了巴洛克與洛可可時期變形珍珠和貝殼螺紋,進入復古浪漫與想像的女體畫風,在19世紀末出現了印象派在巴黎大放異彩,印象派每個畫家的特色不一,表現方式也各有千秋,過了後期印象派之後,表現主義、野獸派、巴黎畫派、超現實主義的發展更衍生出了變形與抽象的藝術概念,而這些現代藝術的百家爭鳴,為人類彼此的了解與互相的認識留下了更多的空間。

這是第四本小芙所寫的藝術相關的書籍,後面還有一系列的出版計畫,希望這些書能夠賣的長長久久。

從零開始圖解西洋名畫
http://www.anobii.com/books/從零開始圖解西洋名畫/9789861771892/01962d491cfec2c0c3/

2008/03/28

【伊朗】古城雅茲德

這回 Frances 跟黃老師的團去伊朗了,去年去過中東後,這一路的古文明之旅就這樣展開。


2008.2.26 Frances 於伊朗寄出

Frances 寫來的明信片上面寫著:
這是伊朗南部古城雅茲德(YAZD)的星期五清真寺,這兩個尖塔是此地最高的建築。伊朗人民都很和善,連軍人都和我們微笑打招呼,難以想像這是地球上少數敢與美國對抗的國家。

很喜歡到處旅行的 Frances 去年去以色列買回來古地圖我都還沒有研究,這次去伊朗應該會有很多的故事,我們就來看看吧!

2008/03/27

【廈門】鼓浪嶼

鼓浪嶼,在福建廈門外海不到1公里的一個小島,是著名的風景區,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人口約2萬,氣氛幽靜,曾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


2008.2.26 熱氣球寫著:二月的鼓浪嶼仍帶著綿綿細雨更多了詩情畫意

熱氣球的藍色冒險: [明信片] 鼓浪嶼 ▪ 中國最美的城區
http://blog.xuite.net/omiomi/balloon/16391978


今天以前我還不知道有鼓浪嶼這個地方,收到這張明信片才去查,原來鴉片戰爭後,清朝與列強簽訂的條約答應要開放此地做為通商港口。先後有13個國家在這裡建立領事館,也因此鼓浪嶼保留了很多各國特色的歷史建築。

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為全國最高,有眾多音樂世家,也有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及鋼琴學校等,所以有「鋼琴之島」美稱。


鼓浪嶼 -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C%93%E6%B5%AA%E5%B1%BF

2008/03/26

【台北】天后宮

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府城與鹿港的天后宮規模都很大,可是緣於艋舺的台北天后宮規模就小的多,但是麻雀雖小可是五臟俱全。


清乾隆時候的舊鐘

要嚴格說起來,在今天貴陽街二段、西園路口附近,建於1746年(清乾隆11年)的新興宮,與龍山寺、祖師廟稱為艋舺三大廟宇。有一個傳說是有條商船上面載有媽祖像,回程的時候要把神像帶回,但是都無法成行,於是把神像請回岸上,才安然離開,於是行船的商行集資在此蓋了新興宮。

日本人1895年來台後建了許多的寺廟並把日本佛教帶進來,到了二次大戰爆發,日本人為了挖防空洞,把新興宮拆了,新興宮的媽祖像暫時安置在龍山寺,一直到戰後1948年才找到弘法寺做為新興宮新址,1952年改名為天后宮。因為本來這裡是弘法寺,所以原來的弘法法師也供奉在側。

台北天后宮在熱鬧繁華寸土寸金的西門町,香火鼎盛,有空來此看完電影可以進去走走,可以跟寺方要本『閱讀台北天后宮』的小冊子,裡面有很詳盡的介紹與說明,雖然不是很大器的寺廟,但是放慢腳步進去欣賞,也會有很多收穫。

2008/03/25

【台北】北投溫泉博物館

只記得小時候有去北投煮溫泉蛋,然後大學的時候有到北投去出野外、幾次的郊遊,對北投的印象幾乎是零。


2008.3.2 溫泉博物館前拍婚紗照

北投溫泉浴場建於1913年,是兩層仿英磚造建築,在日治時期是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一樓為磚造浴池,裡面有羅馬式的列柱與拱門造型,二樓為木造,裡面有榻榻米供人休憩,不過現在圍起來只能在外圍參觀,我覺得有點可惜。1995年,北投國小師生覺得這棟建築具有歷史價值,與居民組成推動小組,保留此地為歷史古蹟建築。

北投溫泉博物館
http://peitoumuseum.culture.gov.tw/


北投原先屬於芝蘭二堡,日治時期在北投當地新設一庄,定名為北投庄,當時的北投是隸屬於七星郡,在二次戰後才併入大台北範圍之內。古時原為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部落居住,「北投」這個地名在平埔族的語言,是代表「女巫」的意思,是代表女巫居住的地方。

到北投除了泡硫磺溫泉,還有許多步道,凱達格蘭文化館不但可以進去吹冷氣,看看原住民的文物展覽,到樓上的圖書室翻閱相關文獻,或者在外眺望世界級的觀光圖書館、溫泉博物館放鬆一個假日下午,輕鬆又愜意。

2008/03/24

《畫》妳喜歡甚麼時期的作品?

妳喜歡文藝復興的唯美透視法?巴洛克的華麗?荷蘭畫派的寫實?浪漫主義的女體?印象派的光線?還是超現實與抽象派的遐想?



逛了世界上那麼多的博物館,台灣藝術的畫家竟然沒有了解幾個!中國的山水畫與庶民的寫實,噤聲的年代與百花齊放的潮流又是甚麼?我想這篇的總覽只是個開端,對於藝術畫作的欣賞,我才正要起步。


2008/03/23

【倫敦】雷諾瓦的包廂@柯陶學院美術館

小時候開始就很喜歡雷諾瓦的畫,尤其是鋼琴前的少女這類型的畫作,整個溫馨昏黃的燈光下,少女的膚色比真人照片還要真實。


1874年/包廂/雷諾瓦/倫敦柯陶學院美術館

柯陶美術館展出的畫作不算多,但是印象派重要人物的畫都有收藏,雷諾瓦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還是很窮的畫家,印象派初期總是喜歡在戶外捕捉自然的光線,但雷諾瓦這幅畫的主題是在巴黎劇院的包廂內,帶著珠光寶氣的婦女很專注的在看戲,身後焦點模糊的男子拿著望遠鏡往上看,而不是對著下面的舞台,畫中用了很多很多的黑色,更可以表現出婦女白色的皮膚與脖子上的珍珠項鍊。

雷諾瓦,1841-1919年,也是個很長壽的畫家,早年不是很有名的時候是幫人家畫肖像畫為生,1881年後因為受到畫商杜朗的賞賜,固定買進他的作品而經濟大為改善。到了1890年代雷諾瓦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畫家,但是也得到了風濕性關節炎,只好到法國南部定居。

跟提香一樣,長壽的藝術家通常都存很多錢,影響力也很大,雷諾瓦的一個兒子後來還是著名的電影導演--尚雷諾。

2008/03/21

【紐約】聯合國郵票

這是2005年到紐約的聯合國寄回來給自己的明信片郵票。


銀色的郵票貼紙在燈光下很耀眼

去紐約的聯合國兩次,都忘記把台灣護照帶在身上,所以沒辦法進去參觀。

聯合國這幾年在反恐、維安與貧窮救濟似乎投入了很大的資源,中國的人權一度也是討論的話題,聯合國創立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維護人權,貫徹《世界人權宣言》。看看聯合國的捐款,日本永遠排在第一名,中國所佔的比例很低。

中國目前處理西藏、人權與民主的種種問題,與聯合國的宗旨與貢獻,實在有點矛盾,是不是我的眼界太小,還是在世界上就是要比拳頭呢?

中華民國在1950-1971年間,曾經在聯合國裡有席次,但1971年後席次被中國取代,所以從1993年起外交部透過友邦表達要重返聯合國,但是這十幾年來都失敗。2007年7月19日,總統陳水扁向聯合國秘書長致函,正式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但以「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或地區」的理由遭到聯合國秘書處的拒絕。

相關網站:
聯合國 - Wikipedia
中國與聯合國
聯合國主頁(只有簡體版)

2008/03/20

【台北】城市一角

大學一年級上學期,還沒有開始騎機車上學,總是要走到這裡等公車,在台北可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地方,我想就是公家機構所屬的土地與建物。


羅斯福路三段/台北市政府交通部財產

這裡不是被遺忘的舊城區艋舺,也不是大稻埕,更不是大龍峒,而是在繁榮的公館,鄰近台大的羅斯福路上,二十年前舟山路與基隆路一帶台大都還沒有收回土地,新生南路與羅斯福路上還沒有誠品書店,羅斯福路還沒有公車專用道,每到上下班尖峰時間坐公車來此轉車的人潮,還有馬路上壅擠車潮所產生的廢氣,這樣的印象一直烙在我的腦海。

二十年後,捷運通車的人潮更多了,公車專用道也通了,但是上下班的時間,這樣的廢氣依舊。台大內部改變很多,有生態濕地與教學農地,許許多多的大樓在校園周邊建立起來,宿舍餐廳都非常的新穎,東南亞戲院附近也翻新,餐廳一家家的開,舊書店也依然開著,鄰近的寶藏巖依山而建的舊房舍已經消失,比鄰而居若一個大家庭的關係就這樣不見。

從台大走到水源市場有座天橋,當時我喜歡在天橋上看著車來車往的羅斯福路,如今天橋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捷運的地下通道。城市的繁華在時間的流逝中留下了甚麼?1951年起台北市曾經有短暫的民選市長,羅斯福路的拓寬是1954年的高玉樹市長開始,而真正開始民選直轄市市長也不過是這二十年的事情,這城市的一角,二十年來的變與不變,讓懷舊的回憶湧上了心頭。

台北市市長 - Wikipedia

2008/03/17

【倫敦】《畢卡索與莫迪里亞尼》的裸女@柯陶學院美術館

看過了《畢卡索與莫迪里亞尼》這部電影後,感受到莫迪里亞尼燃燒生命投入創作的憂愁,很難想像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


裸女/莫迪里亞尼/倫敦柯陶學院美術館

二十世紀初在巴黎聚集了各國的畫家,在咖啡館酒館的休閒生活中,經常用賭博的方式激發創作,而酒館老闆也允許這些藝術家用畫作來代替酒款。莫迪里亞尼是在義大利出生的猶太人,也擁有良好的教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些人陸陸續續來到巴黎,而這些異鄉者總是充滿著憂愁與孤寂,但同時也有堅強敏銳的個性。不幸地,莫迪里亞尼到了巴黎染上了酗酒的習慣,甚至還服毒。

莫迪里亞尼,1886-1920年,從小就有的了肋膜炎,得過熱病,後來轉變為肺結核。曾經在義大利南部養病,也到過佛羅倫斯、羅馬的美術學校就讀。1907年,巴黎舉辦塞尚作品展,激勵了莫迪里亞尼往雕塑發展,他用石頭、木頭雕刻一些類似面具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倫敦的泰德美術館有收藏。



橢圓形的臉、沒有骨感慵懶的女性,長長的脖子,小小的嘴巴,沒有眼珠的眼睛,幾乎他畫中女性都是這個模樣,他畫老婆珍妮有20幾幅,在他死後的第二天,懷有第二胎小孩的珍妮也自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