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北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北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11/30

《北投行進曲》

從大學時代出野外千里迢迢搭乘公車到北投,看到白煙嬝嬝,又聞到刺鼻硫磺味,長大後又冬天千里迢迢飛到北海道去泡湯,才知道北投溫泉鄉才是寶。

北投小小的地方除了溫泉,不同的政權有不童的政策,從清代的旅行網紅郁永河來台開採火藥,到了日本商人開發溫泉旅館,意外的那卡西,美援時期大兵放鬆的所在,小小的北投,還有北投燒、限時專送等。

甚至,足立仁的住宅青田七六,還存有北投公園的水彩畫!

這樣多樣的歷史地理,裕仁皇太子行啟觀賞北投石,台北帝國大學的總長幣原坦在此都有溫泉會館。

在部落格時代楊燁的北投文史工作讓大家受益匪淺,對於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到底是哪一家,對於我們對於在地傳說有了更正確的答案,由於錯誤的資料一再的被複製貼上,所以這本誠意十足的在地文史,有了眾多楊燁多年收藏的照片資料,看到許多石碑埋沒在荒煙漫草之中,至今許多老房子也還荒廢在北投,更提醒我們應該看得到北投之美與北投之寶貴。

2022/12/11

【台北】再會吧!北投

從人間條件到再會吧北投,這齣音樂劇描述女性身不由己,內心深處連身體的自主權都沒有,甚至當了媽媽後不得不將自己的養女推入火坑這樣悲慘的輪迴。

在北投繁華那個年代,陳明章寫的每一首歌都切合到了故事中的情緒,酒家女拿掉子宮,然後肝也因為喝酒壞掉了,看似簡單的情節,短短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五十年前在北投真正的悲哀!

吳念真,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也是台灣女性心理最深處的敘述者!

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除了哭調悲腔之外,還是有歡樂的歌曲,還鼓勵看戲的人一起同樂。這個橋段應該是議員與商人勾結被抓,乃至於後來李登輝擔任台北市長後北投廢娼,有些北投的酒家改經營卡拉OK,讓大家合唱:快樂的出帆、四季紅。

希望未來有那卡西橋段!

有不少視障朋友在後台擔任演奏,很感謝台灣有這樣的音樂劇,說唱出這塊土地的歷史故事。

PS. 第一次到貢丸、米血、百頁豆腐內看演出,座位沒有想像中那麼擠,以我的身高還是有一點點空間可以呼吸,只不過有人要經過是一定要起身就是。

2021/04/21

【台北】新北投,拾米 x高馡

拾米 x高馡

每次經過想要進去,總是客滿要排隊排很久,剛好今天來新北投,所以進來朝聖一下,我選擇了看外面的景觀,點了咖哩飯、咖啡、甜點。

甚麼都有,甚麼都不奇怪,進來的族群也很多樣,藉著合作擴張多樣的產品。

北投有有甚麼在地產物?或許很少人可以回答出來,來這裡都是浸溫泉吧!但是透過咖哩、咖啡,帶入健康飲食並與在地連結,我覺得還算不錯的方式。

不知道有沒有桶柑咖哩飯呢?

2020/11/14

《臺北老屋三生事》新書分享,找了老朋友 楊燁來站台分享,同場加演新北投車站回家秘辛 No.01

〔淡水,北投老屋散步〕:水瓶子《臺北老屋三生事》讀友分享會

#臺北老屋三生事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二段380號1樓

時間:2020/11/14 星期六 14:00-16:00

公開 · 由有河書店、欒樹下書房和典藏文創主辦

主講人:水瓶子、楊燁

※活動免費,無須報名,歡迎參加

這算是《臺北老屋三生事》的第一場分享活動,上一場只是拋磚引玉,請老友來讚聲分享對於"老"事物的迷戀。

我又拉了一位老友來分享北投的老房子再生運動的故事,這些在文化恐怖份子的參與運動的過程中都會有氣噗噗的心情,雖然有些建築保留了,有些建築消失了。生活還是要過,我們是否可以在保存後吸取經驗呢?

來賓簡介:北投達人及文史插畫工作者。1970年出生於台北市大稻埕,20多年插畫及文史工作,臺灣各縣市委任繪製鳥瞰圖作品,是國內導覽地圖繪製專家,並專注在文獻及史料的收集與整理。

免費喔!兩位"老"人分享"老"屋,歡迎大家周六午後來參與實體的獨立書店活動。

******************

內容簡介:

  人們為什麼守護老房子、欣賞舊建築?   新的不好嗎?因為故事,   老房子裡的前塵故舊、物是人非,   正是老房子最無可取代的迷人之處。   青田七六文化長、知名走讀講師水瓶子   繼《台北慢步》之後又一老屋力作。   水瓶子說,我的日子,盡在追尋這些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這次,他不只帶大家漫步,更要鑽進老屋的老故事裡,   看看這屋子是誰起造的?曾經住過什麼人?   房子為何建成這樣?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功能需求?   從清代、日治到戰後,老屋的主人更替,   或安穩地代代傳承,或歷盡滄桑而數度易主。   循著這些故事,便來到了那古老的台北城。   本書作者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從現任屋主、前屋主後人、鄰居、店家等訪談,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發揮福爾摩斯的精神,慢慢串起散佚的老故事,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

   這些老屋大多數都已開放參觀,本書並邀請插畫家橘枳為每一幢老屋繪製精美水彩插圖;加上作者拍攝的老屋現況,編輯團隊繪製的老屋地圖,很適合循著書本的引導,在大台北地區安排幾次老屋之旅,一一探訪。

20201114 《#臺北老屋三生事》新書分享,找了老朋友 楊燁來站台分享,同場加演新北投車站回家秘辛

這年頭出新書都要自己發動粉絲來支持,而我是完全沒有粉絲的人,所以每次這種獨立書店場次,一是很怕完全沒有人來,二是怕來的人沒有買書,害老闆賠錢。更慘的是有些老闆很怕沒人沒面子,還到處烙親朋好友來參加。

以上是現有獨立書店的慘狀!還好,今天我的策略奏效,請比較有名氣的老友來站台,來了些老友的粉絲,而除了 有河書店 有發訊息之外, 欒樹下書房 的書友也有來,以前來參加過其他演講的朋友也有來,雖然整體看起來人不多,但也只能透過這樣的人際網絡一個個來支持獨立書店,還有出版社與作者了。

我想這是紙本出版最冷的時刻,但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內容"重整的年代,擁有內容才擁有一切。

聽了老友描述天狗庵的創立年代的說明,這樣非常仔細的推敲,隨著更多的歷史資料出土,或重新發現,我們對於北投第一家溫泉旅館也有了重新的認識,這也是我輩人對於事實的執著,還有對於歷史場域空間詮釋的堅持。

會後,跑到了新北投車站再晃一圈,又有了不同的體會,剛好看到車站內的螢幕又有了楊燁的錄影說明,我們真的失去的太多了。

感謝老友沒有任何車馬費就來站台,也感謝出版社、書店老闆都出動了,也只有謝天了。

2020/11/01

【台北】磺溪、八仙圳與唭哩岸,有河書店門口

看到一群人在戶外教學,現在的學校多了許多地方課程,我覺得非常好,雖然目前的課綱對於地方史與相關細節都沒有比較好的作法,但是能夠開始踏出第一步,對於台灣各地的豐富資源,讓在地人有了參與感。

許多書店業主在書店開會,今天一開始也落入互吐苦水的窠臼,但是不久後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而且有了明顯的結盟的方向,回歸開書店的初衷,應該都是想要推廣閱讀,但是閱讀的工具已經電子化與數位化,我們要推廣的到底是甚麼呢?

走讀、活動、展覽、分享會、直播,到底怎麼樣咀嚼先人的智慧,我想閱讀方式有了新的想像。

郁永河在此上岸採硫磺礦,遇上了原住民有了些衝突。唭哩岸的採石場利用水牛水運之便運送到各地。臺灣各地不缺故事,缺得是從上游到下游的知識鏈,書店,可否作為其中傳遞的要件呢?

2020/10/14

【台北】『畫時代』特展 @北投文物館

『畫時代』特展 @北投文物館

好久前就想要去參觀,但一直過於忙碌排不出時間,今天才正式去參觀,回來發現居然是去拍個人寫真,真不可取。

一進門郭雪湖的南街殷賑,把一旁的平板拿過來照在畫上,就會發現這幅畫有了當年叫賣聲的配音,而且還會變成夜晚,人物好像都從畫中跳了出來。

不只是展覽旁的平版有實體展加上AR的特效,拿自己的手機去掃QR Code 網址,也有同樣的效果。

這個展我最喜歡的是潘麗水(潘雪山)的那幅《畫具》,畫中不只有畫、寫生的素描、字,還有台展圖錄的書,這幅畫讓他入選第五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北投文物館還把畫中的實體物品同時陳列出來。

整個展覽從畫中跳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除了畫之外,還跨了時代,有些新的東西,有些是舊的東西,但是已經修復好畫作宛如新生,只有實體的物品猶如一個老人,有著歲月的痕跡,我想這也是"跨"的樂趣吧? — 在北投文物館。

2017/12/01

2017.12《TaipeiWalker》No.248,水瓶子城市漫步14:佳山旅館在哪裡?古月莊與北投文物館



1983年,張純明先生在北投慢跑運動,看到隱密的黑瓦,發現這幾棟日式建築,於是承租下來,隔年以「台灣民藝文物之家」經營,應該算是台灣第二個的私人博物館(第一為鹿港辜家),1987年,改名為「北投文物館」。

時光回溯到1921年,來自日本內地的吉田家族開始經營佳山溫泉旅館,新北投車站已經開通三年,觀光客從台北車站坐火車到新北投,然後緩步到達這個隱匿的溫泉旅館,閒適怡情浸磺泉看這片山水風景。

旅館位於山崖邊,入口在高處,路過時完全看不到裡面,非常具有隱密性,利用地形與樹蔭遮蔽,營造出秘境的氛圍,跨入了玄關,有一小庭園,一旁有一太子樓型態的屋頂,原來以前是一大湯屋,有一「遊八福佳山之圖」,畫了神仙在此泡湯,神情自若非常舒服的表情,並穿著印有「佳山」二字的浴衣。進入每一間房間,窗外都有絕佳的山景。

1939年,佳山旅館刊登的廣告:「山崖上的大宴會廳、尾牙年終公司宴請、觀光局指定觀景最佳、四邊閑靜、宴會廳可容納一百人、臺北市內一通電話到府服務」,常年溫度大約四十度,冬天浸溫泉,也不用特別加熱,大磺嘴引流過來的天然溫泉,觸摸皮膚滑嫩的舒適感,濃厚的硫磺味,在戶外湯池欣賞庭院造景,宛如置身天堂。穿上浴衣輕鬆的到二樓的大廣間享用美食,欣賞藝妓的表演,以三味線、能樂的演出,應該算是身心靈全方位療癒之處。

當時中產階級的薪水,大約二十日圓,六疊榻榻米的私人房間,一泊二食六圓,還有汽車接送服務,從台北火車站直接載送到佳山旅館需要二圓,但免去了火車要轉車,還要步行上來的舟車勞頓,提供各式貼心的服務。

1935-39年間,佳山旅館陸續增建了別館(今陶然居),與主館有走廊連結,另又增建二層樓的新館,溶入了洋式元素,許多房室提供家庭式的風呂。大型的凸窗可眺望山谷全景,挑高的房間因應台灣較熱的天候,還有氣窗的設置。

不只如此,當地北投燒的磁磚與地磚,還十分有創意應用在防滑,牆磚的造型特殊,還可讓水蒸氣緩緩滴下來。除了洋和混搭的形式,屋子內的每個細節,融入了北投在地特色。

在此可看到日式庭園的枯山水,「水庭葉」以多種台灣原生植物,搭配陳逢源所寫的詩《晚秋天狗庵作》,表現「秋在風林落葉間」的意境。洪以南的詩《北投雜詠》中「身淨如無物,心澄別有天」描述溫泉洗滌的不只是只有身體,還有美學與心靈的體悟。

傳聞戰爭期間被軍方佔用當成招待所,有神風特攻隊出入,終戰後外交部當成「佳山招待所」提供官員度假之用。1960年代,北投成為台語電影好萊塢時期的拍片地,當年武俠片「古月莊」在此拍攝,於是很多人就用「古月莊」稱呼此地。

2016/10/1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41-北投地方廟宇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四十一集,繼續在北投小山城走訪,這裡開發的早,留有各年代形形色色的老街坊宅第,木造、石頭造、日式老房子等等,聽水瓶子談北投的祠堂廟宇,陳氏宗祠的私塾「學仔內」;全台唯一用觀音石建造的三級古蹟貞節牌坊,褒揚清代秀才陳玉麟之妻周絹,年輕守節;而土地公廟則有平埔聚落遺跡的保德宮,以及1877年建造的福安宮,磁磚壁畫多有旅社或女子的姓名捐助,從捐款芳名可見在1979年廢娼之前,北投溫柔鄉八大行業之繁榮進而回饋鄉里,以及「那卡西」音樂,從日本三味線、能樂表演,到台灣結合南管、吉他、手風琴等來表現,點開YouTube來感受北投!(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10/08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40-北投溫泉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四十集,來談北投的溫泉,清代郁永河從福建搭船來北投採硫磺,將在台的遊記寫成首部詳載北部人文地理的《裨海記遊》或作《採硫日記》,郁永河當年從台南北上沿途渡河、搭牛車,途中染病,住在磷火幢幢的北投,還被原住民攻擊,驚險萬分很適合拍成電影呢!再談到日治時期在全台灣尋找並開發溫泉,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便是商人平田源吾在北投經營的天狗庵,不同溫泉有不同療效,德國醫生為病人開泡溫泉的處方籤,台灣溫泉種類豐富,適合推廣觀光的賣點。而北投因為地形山路多,有著獨一無二的機車服務,稱作限時專送站,載客、外送、繳水電費,點開Youtube聽水瓶子談北投!(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09/28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37–台北市第一老街?唭哩岸



目前捷運淡水線的唭哩岸站旁,有一條台北第一街,在清代時期,現在的立農街當年稱為頂街、下街,立農國小以東是頂街,而以西就是下街,是來往淡水、台北城必經的道路,所以兩旁開設多家旅店、酒家,提供過路人投宿、打石工人休閒娛樂的去處。如今立農街一段321號的慈生宮,建於 1669年,是北台灣歷史最久的寺廟,1881年搬到現址。

唭哩岸街在哪裡?

不僅如此,立農街一段323巷,還是原來荷蘭領事館的舊址,在此地還有打石場、老街的歷史建築群,但因火災後已經全部剷除,走在狹小的立農街已經看不到台北第一老街的氣息,只有蜿蜒寬度不一的街道,有些路段甚至比巷道還小。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5/09/24

《我的書店時光》還有我的圖書室時光,復興高中的演講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今天到復興高中跟同學、老師分享從小到大接觸書、書店還有圖書室的過往。

等我嘰哩呱啦講完兩個小時之後,圖書館的主任簡先生帶我到他辦公室,由於我們兩個人的名字只差一個字,十分投緣,除了看了他辦公室旁的珍藏書之外,還看了一樓的書庫與三樓的閱覽室等,主任是雕刻藝術家,又是學校老師,這個場域的設計規劃,都是他主導的。

其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把走廊的電視看板移走,然後放了書籍的介紹,類似主題書展,另一面是名人說過的名言,而這個走道是同學的要道,經過的時候也可以看一下最近的書展之類的。

不只是書店的經營要吸睛,學校圖書館的經營,也要想很多點子讓學生可以多閱讀,簡先生跟這些服務老師、志工,真的想了不少點子啊!— 在復興高中

2015/07/21

【台北】北投文物館

多半這樣的景,很多人會以為是在日本,台灣這幾年修復了很多日本木屋,但每次越看越覺得是樣品屋,或許受限與材料與師傅的工時,很多細節沒有修復完全。



但到了這裡,每個細節都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流行樣式,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都是日本傳統的東西有甚麼好驚訝的,可是要驚訝的是除了和洋混搭之外,洋式的房間因應台北氣候,開了許多氣窗,全景的大凸窗是我最喜歡的。和式的空間也絲毫沒有妥協,庭院一石一石的擺放,屋內竹編每一個樣式都大不相同,更融入了在地生產的陶瓷燒,這些創意,或稱為趣味,要復原都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還要能夠有延續性的新意,這才是困難之處。

不僅是建築的創意難以突破,舉辦具有傳承的活動也是困難。

今天此也辦了抓周的活動,非假日的下午,擠滿了年輕的父母,拍照的阿公,耍寶的阿公,怕小孩跌倒的阿嬤,還有活潑的小嬰孩。這邊的抓周頗有創意,應用了八福神的專長,又納入了葫蘆,讓父母寫書法祝福嬰孩,樣樣也融入了台灣在地的生活元素,既不是日式也不漢式,融合成為台灣獨特的抓周文化。我們都在國際上找人家成功經驗,但,把自己獨特一面顯現出來,才是能代表我們的文化吧!

2015/07/09

【台北】新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

訪館長李莎莉,北投文物館,是台灣第二棟私人博物館,1984年在此成立的台灣民藝文物之家,2008年,整修後重新開放時而且規定客人進來一定要套上館方提供的特殊襪子,底下有防滑裝置,可以避免小孩跑來跑去,又可以預防滑倒,真是貼心。



館長因為在做原住民研究,機緣巧合之下成為第三任館長,後來在整修期間有到故宮等其他單位服務,後來再回來擔任館長,可以看到這一路走來,除了她非常擅長的原住民研究之外,也對日本建築文化非常專精,在文物館內細數生活日常的器物,博物館的展覽,在歷經多年的累積,除了文物收藏很多之外,還結識了很多藝術家,館長非常博學多聞,很有結構的描述了原民到日本時代這邊的轉變,讓我受益很多。

京都有京燒・清水燒,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土,大家一定知道鶯歌有燒陶瓷品,但是北投燒可是精品,燒出來的陶瓷呈現較白的細膩質感,文物館的一些磁磚就是北投燒,因應溫泉浴池所需防滑或蒸氣冷卻滴水,兼具美感,令人驚嘆。

我突然發想,用北投的小椪柑烤熱,然後用北投燒飲酒,一邊浸溫泉,是否為另類的北投「燒」呢?

撫觸文物館的木頭,能夠這樣的對待一棟房子一個地方,我想房子也感到十分的幸福吧?— 在北投文物館


***

*年表

1896年,平田源吾在北投經營臺灣第一間民營的溫泉旅館天狗庵
1916年,新北投鐵路支線通車
1921年,吉田家族開始經營佳山溫泉旅館
1935年,增建別館(今陶然居)
1939年,增建二樓新館
1949年,外交部使用,改名「佳山宿舍」和「佳山招待所」
1963年,林進來家族標得做為別墅與拍片地
1984年,張純明成立台灣民藝文物之家,張木養擔任第一任館長
1995年,李莎莉擔任第三任館長
2002年,北投文物館修繕
2008年,北投文物館重新開放

*題目

北投文物館,佳山旅館,館長李莎莉與原住民研究的情緣

時光回溯到1921年,佳山溫泉旅館開始營業,由來自日本的吉田家族經營,當年新北投車站已經開通三年,從台北車站坐火車到新北投,然後緩步到達這個隱匿的溫泉旅館,閒適怡情浸磺泉看庭院山水,如今看館內的「遊八福佳山之圖」,或能了解當年景象一二。

*人間秘境,身心靈全方位療癒

旅館位於山崖邊,入口在高處,路過時完全看不到裡面,非常具有隱密性,利用地形與樹木的遮蔽,營造出人間秘境的氛圍,進入旅館跨入了玄關,才能一窺溫泉旅館的真面目,但裡面住著甚麼樣的客人,門窗緊閉時,其實誰也不知道,而每一間房間外,都有絕佳的山景。

進入玄關後,從目前是一個小庭園的造景往上看,可以看到太子樓型態的屋頂,原來已經是一個大湯屋,「遊八福佳山之圖」畫了一些神仙在此泡湯,神情自若非常舒服的表情,穿著著印有「佳山」二字的浴衣,近百年前的圖畫,完全是置入性行銷的運作模式。

1939年,佳山旅館刊登的廣告:「山崖上的大宴會廳、尾牙年終公司宴請、觀光局指定觀景最佳、四邊閑靜、宴會廳可容納100人、臺北市內一通電話到府服務」,若在冬天到此旅館浸溫泉,常年溫度大約四十度的水,不用特別加熱,從大磺嘴引流過來的天然溫泉,觸摸皮膚滑嫩的舒適感,濃厚的硫磺味,在戶外的浴池尤其享受,欣賞庭院造景,宛如天堂。穿上浴衣輕鬆的到二樓的大廣間享用美食,欣賞藝妓的表演,以三味線、能樂的演出,應該算是身心靈全方位療癒之處。

當時一般人的薪水,大概二十日圓左右,佳山旅館六疊榻榻米的私人房間,一泊二食就要六圓,甚至還有汽車接送服務,從台北火車站直接載送到佳山旅館需要二圓,但免去了火車要轉車,還要步行上來的舟車勞頓,提供各式貼心的服務。

*在地北投燒與建材的結合

1935-39年間,佳山旅館陸續增建了別館(今陶然居),與主館有走廊連結,另外又增建二層樓的新館,溶入了洋式建築元素,許多房室提供家庭式的風呂。大型的凸窗可眺望山谷全景,挑高的房間因應台灣較熱的天候,還有氣窗的設置。

不只如此,利用北投的土製成的北投燒,燒出來的磁磚與地磚,還十分有創意應用在防滑、大浴池的牆磚造型特殊,還可讓水蒸氣緩緩滴下來的用途,除了洋和混搭的形式,屋子內的每個細節,融入了北投在地特色。

*從軍官招待所,到古月莊

傳聞二次大戰期間曾被軍方佔用為「日本軍官俱樂部」只要是高級的旅館,就會有神風特攻隊來消費,少年一出征可能就是送死。這與後來美軍再打越戰的時候,把台灣當成美國大兵的度假中心,很多大兵放假被運送到台北,然後到北投尋歡,不同時代,在這邊上演相似的劇碼,但結局大不相同。

終戰後,吉田家族將旅館用舊台幣賣給了「善後事業保管委員會」,1949年,撥給外交部當成「佳山宿舍」和「佳山招待所」提供官員度假之用。

1965年,林進來家族標得這塊外交部的宿舍與招待所,當成私人別墅。在北投成為好萊塢時期的拍片地,當年拍攝很多的武俠劇,當年姚鳳盤導演所執導的『古月莊』很有名,很多電影工作人員就用『古月莊』稱呼此地。

*文物館創辦人張純明意外的遇見

1983年,張純明在附近跑步,看到屋頂的黑瓦,走下來意外的發現這幾棟日式建築,於是跟屋主洽談承租,1984年,以「台灣民藝文物之家」經營此地,應該算是台灣第二個的私人博物館(第一為鹿港辜家),1987年,改名為「北投文物館」。2002年,又花了五年多的時間整修,2008年,重新開放,規定客人進來一定要套上館方特製的特殊襪子,底下有防滑裝置,避免小孩跑來跑去,又可預防老人家滑倒。

1995年,李莎莉來此做原住民研究,來此拍照整理文物,準備要出版《台灣原住民衣飾文化》,被創辦人邀請,成為第三任館長,可以看到這一路走來,除了她非常擅長的原住民研究之外,也對日本建築文化非常專精。

*李莎莉的人生機緣

李莎莉除了擔任第三任館長,曾被網羅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又到民間企業擔任總經理,後回任文物館第五任館長,我非常好奇她所學為何?還有面對工作的種種機緣。射手座的她一副傻大姊的模樣,很多事情有想法就提出來討論,並且努力去執行,可能是這樣的工作狂熱,在公務部門往往會得罪別人,但未嘗不也造了今日的她,也可以有更多的歷練。

談到對原住民文化的投入,李莎莉的眼神總是透露出一股天真,唸台大人類系期間,受到陳奇祿教授的影響,在人類系標本室擁有大量原住民服裝,每次上課老師都很熱心的到標本室借出衣服,在課堂上細心解說示範。系上有卑南族同學,非常會唱歌、講笑話,只要有那個同學在場,所有人都非常歡樂,這也是她第一個認識的原住民,充滿了好奇心,也開始修習原住民語言。

各處做田野調查,與原住民一起生活,接觸到各式慶典的衣服,於是就開始做相關的研究,這一頭栽入就是三十載,我想應該很多人會問她是否是原住民?她非常風趣的回答:「我是台灣原住民第十七族,睡眠不足!」

經常看到館長身穿紅色衣服,但配戴綠色的雨傘、水壺,總總配件多是鮮艷的顏色,這點與她的夫婿謝世忠有關。在台大就學期間,謝世忠學長,總是殷勤地接送學妹,從十三歲就互相認識的青梅竹馬,在大學期間熱戀,婚後共同做了許多田野調查,兩位人類學者著作等身,謝世忠酷愛綠色,所以李莎莉只要看到綠色的飾品就會買來使用。

李莎莉在文物館內細數生活日常的器物,博物館的眾多展覽,歷經多年的累積,除了文物收藏很多之外,還結識了很多藝術家,館長非常博學多聞,很有結構的描述了原民生活文化,回顧她無悔的從事這樣的工作,種種的機緣,還可以一直不斷的研究,實在幸福,而這個幸福感,在我看來,也是因為多方接觸學習的心態,才如此怡然自得。

*庭院的枯山水

總以為到日本的庭院才看的到枯山水,到文物館也可以看到,進門的「水庭葉」以多種台灣原生植物,營造出銀行家陳逢源(1893-1982)所寫的詩《晚秋天狗庵作》,表現「秋在風林落葉間」的意境。

我喜歡旁邊的「澄心亭」,其中有三顆石頭磨成光滑的面互相輝映,是從洪以南(1871-1927)的詩《北投雜詠》中「身淨如無物,心澄別有天」描述溫泉洗滌的不只是只有身體,還有心靈的領悟。

北投雜詠/洪以南

此地有溫泉,浴之氣爽然; 
盪胸忘俗慮,酣夢傲神仙。 
身淨如無物,心澄別有天; 
松濤應一醉,風詠邁前賢。

看了庭院在朗誦一次詩,台灣從小較不重視心靈教育,文學詩詞也在背誦中少有體驗,更少有美學的認識,這一切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從日常生活去體會。

*北投未來

福祿文化基金會在長期投入社會公益的情況下,還能持續不斷的舉辦眾多的展覽,花了五年多時間投入大筆資金修繕,當年文物館曾是老師帶學生去參訪的博物館,一家私人博物館能夠做到這樣,實在難得可貴。

京都有京燒、清水燒,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土,大家一定知道鶯歌有燒陶瓷品,但是北投燒可是精品,燒出來的陶瓷呈現較白的細膩質感,文物館的一些磁磚就是北投燒,因應溫泉浴池所需防滑、蒸氣冷卻用途,兼具美感,令人驚嘆。

我突然發想,用北投的小椪柑烤熱,然後用北投燒飲酒,一邊浸溫泉,是否為另類的北投「燒」呢?撫觸文物館的木頭,看到許多遊客穿著浴衣、和服來訪,或者參與文物館的茶道、抓周等活動,原本是一家高級溫泉旅館、料理亭,歷經了私人別墅、拍片地,最後又成為對外開放的文物展覽館,讓大家體會舊有的生活方式,並注入新的元素,從文物到商品化的文創品,北投文物館其實一直走在潮流的前面。

2015/05/07

【台北】北投站旁的黑金魚咖啡

很少來北投站,發現周邊超多咖啡館的,出站的廣場外的榕樹下,看到老人家聊天,這個昔日風景在台北市區的公園,已經變成外傭推著輪椅的景象。



咖啡館有年輕夫婦運動完後來買兩杯黑咖啡,這樣的小店,有著比傳統柑仔店濃厚的人情味,讓遊客駐足一會兒的休息場所,也有讓附近厝邊的老人有一個聊天的理由。

何時,我們的記憶從傳統的大榕樹下公園,公共遊樂場,小巷道,水圳道旁,轉移到了咖啡館、百貨公司與綿延不絕的大賣場?

以前做白金唱片,現在賣很像黑金的咖啡,黑金魚老闆一派輕鬆直接的叫客人:帥哥、美眉,無論年紀已經一如我這個大叔,或是歐巴桑、年輕媽媽,這樣的稱呼大家都很高興吧?

一個輕鬆的上午,有個公主病的年輕太太進來,划著手機述說著黑金咖啡館發生的小事,年輕先生討論著金融操作,不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否如同喝這杯咖啡一般的閒適。

一個好像不是台灣人的老先生,點了一杯咖啡,跟服務人員溝通了許久,老闆忙著去外送咖啡,這城市的人們真的很忙碌。— 在黑金魚咖啡館

2014/12/10

【台北】北投 Solo Singer Life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旅社的關係,比較少人把這裡當成咖啡館,所以平日下午客人比較少?



Solo Singer 是一家老旅社改裝,位於北投的巷弄內,原本是賓城旅社,由幾個熱血的年輕人租下來後,把老東西儘量留存的模式,重新裝修,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房間。有人說到北投去住一間巷子裡面隔音不好,又沒有溫泉的旅社,有甚麼特色呢?

其實,能夠融入在地生活,才是旅人最珍貴的體驗。

在北投的巷弄內,感覺有點像是里斯本,上上下下的小巷子,黃貓慵懶地在牆上睡覺,有時看到是石屋,有時是木屋,更多老屋年紀大約是五、六十年,那個年代的公寓有一種風格,洗石子的外牆,天花板有圓弧的壓條,吊掛的電風扇或是電燈孔,也會有一些簡潔的裝飾,這種手工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製造的模具,雖然可以隨著客人的喜好挑選,可是年代一久,物件老舊後,與房子就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需要美學,日常生活的美學,以前的人並沒有比現代的人更有美感,但為何以前的房子都比較漂亮呢?

在這裡有一隻慵懶不怕小孩的貓,每次來都有鄰居小朋友在放學的時候會路過一下,摸摸貓跟牠打招呼,寧靜的午后,旅人已經出門晃蕩,有時會有不想出門的外國觀光客在此看書。傍晚,附近的住民開始煮食,生活的味道在我們眼前上演。

【台北】北投拾米屋 Sheme House

跟咖啡大叔來咖啡館的好處,就是桌上永遠有喝不完的咖啡,喝到都醉了,今晚應該會很好眠。



拾米屋的帶酒入味的巧克力也是很特別的點心,一直覺得這裡的蛋糕、甜點、巧克力等,應該是在高級精品店才會出現,而且都使用台灣出產的農產品,能夠在北投這間古蹟裡面,也算是一個特色。

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廚師、師傅能夠想通這點,若有能力的時候,也為台灣多留下一點老房子。看到藝術家幫拾米屋設計的咖啡杯墊,還有在這個空間的藝術作品,有童心不落俗套,用各式各樣的材質來表現,每次來都有不同的驚奇。

還看到客人對牆上的畫評頭論足,我喜歡這裡的燈光,白天晚上都有不同的氣氛,氣侯的變化,也給我深刻的感受,是城市人已經失去了對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嗎?在拾米屋,讓我找回了一點這樣的感動。

2014/09/09

【台北】夢、福安宮、豆咖啡、Solo Singer Life

昨晚夢到一件怪事,不知道誰能來幫我解夢。

在一棟快要拆掉的老房子內,大家殷殷期盼的等垃圾車來,有書店老闆,還有一名收藏毛筆字的藝術家,我看到地上好多資源回收的字畫、書籍,看到了覺得應該都是寶物,那幅不是懷疑是某名人的字跡,這本是絕版書......

我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把這些東西偷走(奇怪,不是要丟掉了,我可以直接跟他們要),然後回家慢慢整理,心理很高興,就醒來了。

2014/08/25

【台北】北投,一個區域多樣族群的足跡

台灣很少有一處地方可以同時看到平埔族、漢人、日本人生活過的痕跡,並不全然的是互相取代的生活空間,而是不同區域的開發。

*原住民與漢人融合

在漢人來開墾前,台北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生活的範圍,漢人來像原住民租土地開墾,北投這邊的淡北古道經過今日的大同街、中正街、清江路,是漢人貿易的必經之路,原住民生活以漁獵、簡易的農耕,居住的房舍以高腳屋、茅草為主,在今日的保德宮還刻有平埔社的土地公,證明了原住民在此生活的足跡。

這兩個族群在此共同生活融合,原住民逐漸溶入了漢人的農墾生活方式,原住民的農耕模式原本比較簡易,樂天知命的生活模式,配合漁獵之下只要夠吃就好,並不會很重視引水灌溉大量生產,但因為北投並不缺水,只要用很簡單的取水模式,從山上便可以引入足夠的農墾用水,這部分原住民後來倒是用這樣的模式與漢人和平相處。伊能嘉矩來台做調查,寫下了原住民受到西方基督宗教的影響,居住處的衛生環境反而比漢人還要衛生的紀錄。

*清代遺跡

周氏節孝坊,是為了表彰婦人周絹,生於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是淡水廳儒生陳玉麟的太太,丈夫早逝,奉侍公婆撫養小孩,咸豐11年(1861年)建坊表揚,這個節孝坊是是全台唯一用觀音石建造的。陳玉麟的後代,也曾當過北投國小的校長,牌坊是陳維英老師上奏,皇帝頒定,陳氏宗親在北投的發展有一席之地。

大同街陳氏宗祠後面,是北投地區當時的私塾,台語稱為『學仔內』,當年請了福建的許多老師來任教,後來陳家後代也有擔任老師。日人將八芝蘭(士林)公學校北投分校舍在這裡,後來就是北投國小,學仔內是當年北投的教育中心。

(補一座廟裡面的磁磚牆)

北投雖然產出硫礦,因為清朝政府並不缺硫,又怕人民自製火藥,明令禁止開採,雖然還是有部分漢人與原住民私採,走私路線魚路古道,也就是今日的陽金公路,從金山偷運出海,但是實質出口的量並不是很大。硫磺溫泉給人有入置身地獄的感覺,地熱谷甚至還以地獄谷著稱,漢人與原住民都敬怕三分,也有諺語說牛一掉到硫磺谷,幾個小時後屍骨無存,從北投的原住民語『女巫』來看,硫磺溫泉還真是神秘的禁區。

*日本時代的發展

北投的溫泉資源一直到了日本時期,才大量的開發,溫泉有治病療效,在新北投開發了大量的溫泉旅館,讓日本人來台住宿,1916年,更把淡水支線延伸到新北投。不只如此,硫磺礦的開發、燒陶輕工業、塩草手工編織業的興起,在老街上還有專門養殖黃牛的公司,在附近放牧吃草,專營牛車貨運公司,看到牛車來來往往的載送貨物。

北投的那卡西,從日本的藝妓表演三味線與能樂,後來變成了南管與本土歌謠,早期的那卡西兩人演奏樂器,一個人女歌手吟唱,後來變成一個人自彈自唱,樂器演變為手風琴、薩克斯風、吉他,後來又有電子琴、電吉他、鼓等電子樂器加入。那卡西還可以給客人點歌,與卡拉OK的型態互相結合。

*溫馨接送情

到了戰後此地成為色情行業的聚集地,也是美援時期美國大兵在亞洲度假尋歡的重要場所,山坡上上下下的限時專送,本來是送小姐到旅館服務客人,後來演變成為載送當地人上下課、上下班,或者協助快遞、跑腿、繳費、買菜等雜務服務,目前騎著打檔機車的限時專多為阿伯、大叔,很難想像在老街區來來往往都是這樣的機車,機車等候招呼站以電話號碼末四碼,最近幾年還成立了安全巡邏工作,從溫馨接送情,到觀光指引,這個行業應該還會有下一波的轉型。

如果在老街上買到北投的桶柑,吃得同時想想北投曾有這樣多采多姿的歷史,一股酸甜的滋味浮上心頭。

2008/06/14

【台北】綠建築北投圖書館

很少有一個圖書館那麼多觀光客,我想來此唸書的人應該不太能專心吧!


2008.2.28

終於有一天可以空下來,我獨自到北投,走入凱達格蘭博物館,看了幾本書,然後走到外面看到北投圖書館在許多大樹中央,所有都用原木建材的外觀,讓這一棟本來很接近大自然的建築在周圍醜陋的建築中看起來非常的不同。

北投圖書館是首座綠建築,周圍林木茂密,旁邊還有一條小溪,在圖書館中,就好像在鳥語花香的情境中閱讀,跟芝山巖山中的一個閱覽室很像,其實台北盆地周圍都是親山步道,可以在山腰建一些小小的閱覽室,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一定很愜意。

本來是海砂屋的圖書館在2001年拆除,北投圖書館有幸成為綠建築,屋頂有太陽能,還有覆土與綠色植物,不知道我們未來是不是都可以住在這樣的木造建築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