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芬大教堂算是位於維也納的最中心的地帶,往往就是旅客最多的地方,並不預期第一天就要進來逛,但第一天隨便一走就走到了,進入教堂內有儀式舉行,也不能參觀,想說就隔天再進來。

在教堂的門口看著個繁複的建築元素,可以看到從歌德式的建築元素,到文藝復興、巴洛克的建築痕跡,其實在我的眼中看起來就是四不像。不過,看到屋頂的拼花瓷磚真是非常的鮮豔,還有統治王朝的旗幟。
從1147年就有第一棟仿羅馬的教堂開始興建,陸陸續續到了1556年北塔興建完成,就跨越了那麼多年,傳說中北塔樓並未全部完工,目前比南塔要矮的多,因為建築師違背了與魔鬼的協議,從塔上摔下來而慘死,目前南塔樓是歌德式高聳的建築式樣,而北塔樓的屋頂是巴洛克的圓頂。
大教堂的立面看起來是巨人的房子,那個門就非常的巨大,旁邊高聳的哥德式高塔被稱為異教徒塔樓。教堂的門口有個右玻璃隔起來的地方,後面刻著阿拉伯數字『05』據說是當年奧地利的反抗軍1945年在此做下的記號。沿著教堂四周散步,除了聞到了馬糞的臭味外,有一道辛格爾門,是只准男士出入的,而門上有一個聖保羅的一生雕刻,不過那個門現在不能出入了。教堂外圍還有一個小的鐵模型,就是這座大教堂的縮小版。外面還有個卡匹斯全諾的雕像祭壇,是紀念1456年戰勝土耳其軍隊的。
我隔天進來後,據說哈布斯堡王族的骨灰都在主祭壇下方,於是就跑去找,但是主祭壇那邊不能進入,只能遠遠地遙看,這座教堂的內部有許多藝術品可以觀看,例如精美的歌德式講道壇、藝術巨匠的雕像,還有許多皇帝、名人的陵墓,每走幾步就可以看到,其實是有點眼花撩亂,據說還有一個祭壇上方有基督受難雕像會不斷地長出鬍子,不過我實在是觀察不出個所以然。
坐了電梯上了北塔,天氣超好天空很藍,看了北半部的維也納,或許還不熟悉,還沒有甚麼感覺。掛在塔頂的普莫林鐘是1683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的砲彈溶製而成,在二次大戰被大火燒壞了,後來又重修了一個更大的。
本來以為南塔在整修應該不能進入,沒想到,最後一天我起個大早到處拍照,經過大教堂的時候發現南塔是可以爬上去的,於是我在有限的時間裡挑戰343階(7*7*7),塔高137公尺,不過並不能到打最高點,大約只到了67公尺的高度,上面有個印度人在賣紀念品。跟一堆小朋友爬上來,吵得要命,我等到小朋友都下去了,那個印度人跟我說:唉!小朋友,不過問題不在小朋友,是老師!

史提芬大教堂我是分三天來看的,雖然每次花的時間不多,可是看到的東西實在很多樣,算是歷史的軌跡吧!每次一遇到眾多的觀光客,就會失去欣賞的興致,轉而坐在外面傻看一切,這點我還真的要克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