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2

【台北】撫台街洋樓的古蹟再利用,雜記

若要講台北的老故事,我想應該台北城中最多,只是好像被熱鬧的商店市集掩蓋,有時候經過了一處古蹟而不自知,在小巷弄間的人來人往中,高中時期在這裡看到偷叼著菸的同學,或是手牽手被撞見的隔壁班男女同學,青春的印記重來沒有跟這老台北城畫上等號。如今,再一次次走過堅固的房子,重修好了從商社轉變為展覽館,於是,我們開始學習留下些記憶。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喜歡拍看板

從還沒有開幕的撫台街洋樓,經過總會多看一眼,到了現在陳國慈律師所認養,她目前還經營台北故事館(我還是喜歡圓山別莊),這幾個月多次參觀,裡面講著台北城演進的歷史。從清朝建城,商人出錢蓋城牆,劉銘傳蓋鐵路,然後日本人來住在城中,因為市區改正把城牆拆除,馬路拓寬拉直,這裡一直是台北的貿易商務的中心。

撫台街洋樓也舉辦了多次的導覽活動,我去參加片倉佳史所帶領的導覽,他觀察的角度在我聽過眾多以單一古蹟的歷史出發有所不同,他是以城市規畫的角度,居住的環境,怎樣的綠地空間配合多高的建物與方位來說明。在二二八公園(原新公園),因為圓山那邊的公園距離太遠,所以就在總督府旁建了一座公園,有別於圓山公園,就稱為新公園。

另外,在二二八公園內有匹馬,原來是台灣神宮所搬過來的,在今中山北路劍潭附近,當年被美軍轟炸,民間傳說日本帝國氣數已盡,而圓山神社與台灣神宮泛指的應該是同一大片地方,就是如今園山飯店那個小山丘。導覽結束後,同學印海寺與片倉佳史討論,當年台北的規畫,是否是受到京都的影響呢?這點,好像還沒有人研究過。

最近因為接了大安社大的文史導覽課程,又帶了大家走了一次這些被列為古蹟的地方,連同之前在圓環工作室所辦的導覽,認識了一些古蹟經營的工作人員,每個人都很熱心,並且很認真的去找這些古蹟的身世與過往,也發現了參加活動人的求知慾望,不管下雨或是大太陽,還是跟著走站著聽,有時身上還被蚊蟲叮了很多包。走著走著有時還會有一些耆老加入,很認真的跟著老師聽,消化過後提出了一點看法,這城市臥虎藏龍的人還真不少,也很謙恭低調的讓人敬佩。

有時回頭想想,導覽過後呢?這些古蹟是否有跟我們現在的生活連結在一起,除了去吃吃喝喝跟朋友聊天,或是認真的看過這些展覽品後,這些古蹟給我們留下了甚麼?

撫台街原是劉銘傳在今延平南路、武昌街口有個巡撫衙門所命名,日本時代這一區為大和町,所以這洋樓也稱為大和町洋樓。原日本的建築商人高石組所建,因為是土木建築商社,所以蓋的房子特別的講究,1930年後轉給酒商佐土原吉雄的店舖,土地為大倉組株式會社所有。



戰後,這裡是二二八事件死者宋斐如經營的《人民導報》報社所在之處,報社比較偏向左派思想,在二二八之前就得罪陳儀,所以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後被逮補就沒有回來了,這個地方後來變成國防部的宿舍,也曾開設過中醫診所。


查詢1945年美軍轟炸前所拍攝的空照圖
http://gis.rchss.sinica.edu.tw/GIArchive/?cat=3&paged=2
撫台街洋樓的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futai
片倉佳史的台灣特搜百貨店部落格
http://www.katakura.net/xoops/html/modules/wordpress/
園環文化工作室
http://ok.writers.idv.tw
維基百科:台北撫台街洋樓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6%92%AB%E5%8F%B0%E8%A1%97%E6%B4%8B%E6%A8%93
陳柔縉所查證撫台街洋樓的歷史,如今載在《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書內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8062500707+11051301+20080625+news,00.html
Joe 的採訪記錄,因為裡面有提到水瓶子所以把網址貼上
http://blog.xuite.net/blue.joe/joe/23487954

2 則留言:

  1. 我上回聽葉倫會老師講二二八公園也是以都市規劃為重點(和片倉的內容很像),記得上回也和你聊過,台北城相對於台南府城,由於日人有計畫把台北設為首都,於是先有都市規劃再有大批住民,所以街區較寛而方正。
    二二八公園內的那匹銅馬的肚子有題字,你下回可以鑽去看看。

    回覆刪除
  2. 的確台南府城比較早,所以日本人的街道介入比較深的還是台北市,公園、鐵路、墓園、神社、河流,台北與京都的確有那麼點神似。或許,都是棋盤式的道路規畫吧?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