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物完全串聯起來。
1918年,林清月的宏濟醫院,在媽祖宮後面。
1930年,臺北更生院(簡稱更生院),下條久馬一擔任院長,杜聰明負責院務。
1945年,改制臺灣省立戒煙所,杜聰明擔任所長,所址遷到臺大醫學院內。更生院由憲兵司令部第四團團部進駐。
1950年,憲兵司令部。
1954年,光復大陸設計委會。
1995年,債權銀行第一商業銀行拆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QQ9dh8XEs
https://hsi.nhrm.gov.tw/home/zh-tw/injusticelandmarks/127209
https://taiwan.k12ea.gov.tw/index.php?inter=people&id=24
照片來源:國家圖書館(NCL-Taiwan)典藏 / 李道義 / 1932 / 15.1×10.7cm / 《影饗》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2021/06/27
2021/06/23
《我城故事》
從淡水、中山北路到大稻埕,從建築、設計到現代性,殷寶寧老師出版了好多書,簡直比我看書書的速度要快多了。
這本《我城故事》不只是從歷史來看大稻埕,也把中間我們做了復興運動做了些分析,以女性主義角度切入,大稻埕應該是台灣女性出頭天的地方,至今迪化街的商店,到處也充滿了女性努力的身影。
不只是從上而下架構性的分析,還有從基層的商店、URS、街區公司、博物館等型態的分析,不但是一本很好的在地文創的教材,也是我們從中學習的良好指導。
不一定要依照書中的案例去執行,但或許我們從中取得啟發。
2021/06/22
2021/05/26
【台北】《小說徐傍興》與蓬萊閣
剛好昨天玉山社總編輯魏姐貼出了出版社即將出版的書《小說徐傍興》
查詢了不少論文研究,多半著重在徐博士開設醫院後協助創校並且成立了棒球隊來討論,但我一直有興趣的是蓬萊閣轉變為徐外科醫院,門口有三輪車伕、攤商聚集,他還開放醫院提供流浪漢洗澡上廁所。
這間醫院從日本時代的飲酒作樂的空間,原本是東薈芳、蓬萊閣,戰後數度更換股東老闆,一直到 1955年出租給美國軍事援華顧問團,做為美軍俱樂部和美軍宿舍。1957年,徐傍興買下改為兩百床的醫院,當年借錢要買下這個空間,朋友還從雞舍底下取出黃金借給徐醫師,後來黃金價格翻倍,徐醫師還是還了同樣的黃金。
1970年代,徐外科醫院搬遷到保安街葉金塗宅,並且在甘州街55號蓋醫院。
從娛樂空間轉變為醫院,並且照顧弱勢族群,在這個瘟疫爆發的年代,是否給我們有甚麼的啟示呢?
參考資料:
https://www.hakka.gov.tw/file/Attach/1990/1/852115211671.pdf
照片來源:
1.
http://www.mhsh.ptc.edu.tw/?GoPage=1&Page=PhotoDetailAdv&Guid=2e1e7f7c-8727-8a29-6cef-bc860c78bc46#container_main_middle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5%B7%A5%E5%8F%8B%E7%B8%BD%E8%81%AF%E7%9B%9F
3.
http://www.mhsh.ptc.edu.tw/?Page=BulletinDetail&Guid=46a10eab-a1e0-9ccb-ad11-1a31ff2d3a31#container_main_middle
4.
1966年得獎的聖保羅砲艇
https://www.hakka.gov.tw/file/Attach/1990/1/852115211671.pdf
照片來源:
1.
http://www.mhsh.ptc.edu.tw/?GoPage=1&Page=PhotoDetailAdv&Guid=2e1e7f7c-8727-8a29-6cef-bc860c78bc46#container_main_middle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5%B7%A5%E5%8F%8B%E7%B8%BD%E8%81%AF%E7%9B%9F
3.
http://www.mhsh.ptc.edu.tw/?Page=BulletinDetail&Guid=46a10eab-a1e0-9ccb-ad11-1a31ff2d3a31#container_main_middle
4.
1966年得獎的聖保羅砲艇
2021/05/18
《賭鬼的後代》魏廷朝回憶錄
《賭鬼的後代》魏廷朝回憶錄
每次帶導覽走到溫州街18巷,都會提到當年提出台灣自救宣言的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的事情,不過,都非常簡化的帶過去,到底當年要印一份資料,不比現在拿到便利商店的影印店自己就印出來了,不必經手他人。
那時要印刷要先檢字,所以先在建成圓環附近租個小旅館,自己去買鉛字來拼板,先把關鍵字換掉,例如:蔣介石換成毛澤東,國民黨換成共產黨之類的,等要印刷的時候再換回來,而且並沒有下標題、作者,準備印刷後在刻印章印上。
他們先在"萬華"找了印黃色書刊的印刷廠,但老闆突然不印了,於是他們暫避風頭一個月,在市政府(目前台北當代藝術館)後面的赤峰街印刷廠找了不識字的老闆,在中秋節加班印刷。
有關事跡敗露,他們自行討論了可能的幾個版本,但目前仍不知道原因,希望資料解密後可以讓我們知道。
2021/05/09
【台北】陳却的婦產科福生堂醫院
這是位於民樂街的福生堂醫院,上圖照片是1945-1957年間,下圖照片是現況。
轉角三樓的部分是1945-1957年間的增建,後來又加了紅色面磚的拉皮改造外觀,我比較想要注意的是這些窗原本是長型有重力槌的窗,上面還有氣窗。左邊三樓的窗台的洗石子還蠻講究的,戰後增建以及後來拉皮的工程,我覺得質感越來越退步,不過的確紅面磚是當年很流行的建築外牆。
對於室內的格局,最為產婦手術後的休憩,是否有感染隔離的概念?嬰兒與母親的關係,是否與今日的坐月子中心相當呢?我很好奇當年的空間配置。
根據李福然先生的回憶,這家醫院有兩個診所,從掛號入口就分兩個通道,一個通道是福生堂醫院的創辦人陳却負責的婦產科,到東京念女子醫學專科學校回台灣服務,戰後又回日本拿了人類學的博士。另一個通道是外科,由陳却的丈夫,謝伯津醫師(謝唐山順天外科醫院之第三個兒子)負責,一棟房子兩個科別,不像我們現在到大診所都是共用掛號、共用診間、病房。當時因為是婦產科女性為主,所以才這樣分得那麼清楚嗎?
對於這棟房子作為大稻埕知名的婦產醫院,台灣女性在日本時代向上發展的過往,我覺得是獨一無二的,而台灣從傳統助產婆、助產士變成了都是由男醫師來決定孕婦的生產方式,女醫師與助產士一直以來備受擠壓,我們是否能夠藉由這棟房子更加推廣女男平等,進而推廣自然生產,成為世界最進步的社會呢? 陳鈺萍
照片上,取自呂大吉建築師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803349353096387&id=100002640800364
2021/05/02
【台北】#門窗 @COFE No.02
20210502
#門窗 @COFE No.02
最近開始來拍門窗好了,應該很容易累積50次。
不知道為何在台北可以好好地坐下來慢慢地吃早餐的店不太多,或許有很多人會提出反例,說明有很多店都可以,但是我指的是環境、音樂、餐飲綜合考量下,大家好像還是習慣午後的時間,好好的跟朋友坐下來聊天吧?
大稻埕的清晨八點鐘,大橋頭市場擁擠的人潮,與迪化街上冷清的人車,形成有趣的對比,難不成上市場的人們與來迪化街的人們是完全沒有交集的族群?
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這個社會已經很明顯地會自動分類好,甚麼人應該在甚麼時間到甚麼樣的場域去做固定的事情,你是否可以到菜市場買菜買魚之後,信步走到迪化街的文青咖啡館休憩一下,聽聽音樂,然後思考著中午要煮甚麼餐呢?
至少我在日本的市場旁的喫茶店,經常看到菜籃車,或是母女一起吃早餐的現象,有人會想要去菜市場裡面開一家文青咖啡館嗎?我想時機應該成熟了。
身為 COFE 假日的第一個客人,我看著與四十幾年前一樣的立面、屋頂,修復好的門窗,街上的行人已經大不相同了,街屋的使用方式也有所改變,吃著十年前第一次吃到的紅心芭樂果醬,沒想到小時候隨手可得的水果,已經成為了台灣特色,冷凍的巧克力磚,像是時空膠囊,用不同的形式保留著台灣的滋味。
2021/04/25
2021/04/23
【台北】Tom's Bakery 棠舖
Tom's Bakery 棠舖
每次導覽到台灣民眾黨黨部的遺址天水路,都會介紹旁邊的真人廟,翻出陳植棋、倪蔣懷畫的平凡無奇的在地小寺廟圖片,大家的眼光就被這家店吸引走了。
我想我一定要找一天來拜訪光顧一下,回想蔣渭水在1931年2月18日台灣民眾黨被解散,被抓起來後釋放,清晨踏出拘留所,大家拿著棉被在此拍照留念的張照片,彷彿就在甜點店的門口上演。
通常想到甜點,多半是很多少女、貴婦會來光顧的店,或許是我來的時間不太多,整個午後只看到許多大叔出沒,自由自在的談論天南地北,也有大叔沉默閱讀。
原來每一位大叔心中都有可愛的甜點店。
2021/04/06
2021/02/09
《走,去迪化街買年貨》 #逐工一本冊 No.004
《走,去迪化街買年貨》 #逐工一本冊 No.004
這是十年前出版的繪本,有些店面與行業已經走入歷史,回想迪化街十年前平日人潮寥寥可數,下午五點商店全部關門,冷風吹來門可羅雀!
也只有年貨大街有人潮。
今年年貨大街因為疫情而取消了,但是人潮卻沒有消失,這應該是好的景象,商店街應該平日就讓鬧滾滾才是啊!
我最近怎麼都在看繪本啊?也發現我對文字、圖畫細節有點找碴的現象,大家要不要來找碴呢?
2020/12/06
【台北】炸鹹酥雞擺盤酸梅湯+歷史上的百變咖啡館+蔣渭水文化之路街區慢步
20201206 1430-1700
炸鹹酥雞擺盤酸梅湯+歷史上的百變咖啡館+蔣渭水文化之路街區慢步
這場活動其實動員多人的活動,除了要有廚師、廚房設備之外,還要投影機演講,再來發無線導覽機,短短兩個多小時,就要有眾多設備,可以說是食衣住行育樂都有,每辦一次都覺得對大家很不好意思!
下次,我想應該自己來炸鹹酥雞,順便邊演講邊手沖咖啡,這樣才不會叫太多人來幫忙,感謝老夫子姐姐,也感謝有年輕人願意參加這樣的活動。
2020/12/04
【新北市】Daily 常日書房 x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20201204
Daily 常日書房 x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上次去有河書店開會討論,這兩家書店女老闆就已經合作生出這兩樣東西,一個是書店的攝影明信片,一個是咖啡掛耳包,沖咖啡的時候念一首詩,咖啡都好喝了起來。
好想在這裡辦新書分享,這樣許願會不會成真?— 在 Daily 常日書房。
2020/11/25
【台北】內壢高中考完試來大稻埕旅行
老師非常用心的安排了兩個活動,一個是兩個小時的導覽+日星鑄字行,我本來規劃的路程也不長,可是一開始同學實在太乖了,於是私自加了一點台灣美術史。
原來以為講郭雪湖、陳澄波、李梅樹、廖繼春、楊三郎,可能沒有幾個同學會記得這幾個名字,沒想到講了一下抽問,每一個同學都耳熟能詳,甚至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山田東洋、蔡雪溪,同學都可以回答。
導覽到這裡覺得台灣真的有救了,於是我火力全開,走到了大安醫院(今天義美門市前),開始把周邊開過甚麼店說明給同學聽,後來花了太多時間了,竟然台灣民眾黨部,還有蓬萊閣舊址沒甚麼時間講。
不過,我還是交代完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是不要太貪心,不要想要把所有東西塞給參加者,很感恩老師願意帶學生來參加這樣的走讀活動。
2020/11/20
【台北】某大學觀光餐飲系的老師帶學生來大稻埕
20201120
這是某大學觀光餐飲系的老師帶學生來大稻埕,其實只給我半小時要簡介大稻埕,真是艱難任務!
跟老師多要了二十分鐘,於是,就是帶到大千百貨、黑美人大酒家的舊址,去談這邊的前世到底是甚麼樣子,我還是講了文化書局、日光堂到三民書局的事情,希望同學有點感覺。
最近怎麼老師這麼勤勞,都願意帶學生出門走讀啊?— 在台灣旅遊廚房。
2020/11/05
【台北】彰化的鄉親參加大稻埕的導覽
20201105 彰化的鄉親參加大稻埕的導覽
對於多數的國旅旅行團到大稻埕,可能就是走馬看花,今天的導覽我非常堅持要從台北工場出發,所以,這群鄉親朋友好像是從大稻埕步行過來的。
在此講清國末年的發展,台北建城,鐵道與機器局的設計,多在這一個點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看到大稻埕車站的屋頂,不過現在還包在鐵皮屋裡面,只能對著樂高積木說故事。
經過了裕仁皇太子來台,大稻埕仕紳所捐獻的牌樓矗立的位置,長安西路、延平北路口,走入蔣渭水的台灣民眾黨黨部,然後步行到蓬萊閣遺址,天馬茶房、維特酒家,亞細亞旅館、大安醫院、文化書局、連雅堂的雅堂書局、謝雪紅的國際書局、日光堂書局,也讓大家很感同身受的蔣渭川的三民書局前差一點被軍警槍殺。
經過了熱鬧的永樂市場,在前往陳天來的錦記茶行,最後在偶戲館前結束。很開心有許多朋友非常專心,希望這種深入導覽的行程,可以在疫情期間給國人有更多的想像。
2020/10/21
【台北】夜間導覽,大稻埕的新美術運動
http://travelers.tw/trip/4672
本週三晚上的夜間街區慢步的活動,讓大家體驗不同的大稻埕,這幾年假日總是熱鬧滾滾,騎樓下塞滿了各式南北貨中藥材,入夜後,這些商品突然消失,城隍廟的們也關了起來,整個迪化街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讓我們走回一百年前的大稻埕,到這些畫家寫生的地點,找回當年的繁華。
10/21大稻埕夜間導覽成團囉!晚上來吃台灣點心鹹酥雞,上次老闆加碼再送龜苓膏,不知道這次會有甚麼驚奇呢?
1920年代大稻埕的黃金年代,這個很大的題目,我試著在三個小時內講清楚!
20201021 夜間導覽,大稻埕的新美術運動
導覽陳德旺以前居住的地方遇到 李明璁 老師,他剛好要去晚上九點鐘的演講。他前一陣子在公視的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我剛好手板拿起的是畫家所描繪 1930-1950 年代的永樂市場。
十年前的下午五點多走在迪化街的騎樓,大概就是這樣的景象,所有的店家貨品都收納進屋,關店休息,而且整個街區黑漆漆一片。
沒想到十年後晚間雖然沒有多少店家開著,但是騎樓已經點燈,而我們利用這樣的時光,走訪百年前畫家的生活場域,了解在日本時代的統治下,年輕人學習西洋美術,並且融合了傳統的宗教信仰,在畫作上不斷的創新,比起日本籍的畫家,台灣畫家受到更大的侷限性,但卻能透過不斷的自省,找出出路。
從倪蔣懷創立的水彩會、繪畫研究所,陳植棋被退學,郭雪湖到圖書館自學、入選、免審查,到了後來陳德旺創「ム─ヴ洋畫集團」,並且堅持不參展,這些台灣畫家的成長與自省,與大稻埕脫離不了關係。
今晚,我想講得太多了,很可惜沒有走完到蓬萊閣前台灣繪畫研究所所在地。
感謝馬梅的紀錄
#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 #夜間導覽 #大稻埕新美術運動
2020/10/18
【台北】2020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從大橋頭車站出口,就可以感受到熱鬧的景象
2020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從大橋頭車站出口,就可以感受到熱鬧的景象。
一團團觀光團的導覽,除了在街上的變裝遊行之外,有些街屋從傳統的零售店,翻轉成為表演的舞台,街道上的觀眾往屋內看表演,也有在街上跳舞,人們在騎樓下觀賞,一團團看熱鬧的人們,頓時也成為被觀看的主角。
從傳統民俗廟會的活動,街道是參拜繞進的路,轉變為藝術節,我覺得是振興地方的好方法,從店家自力參與,我覺得比官方定期放煙火辦活動要更有凝聚力。
希望明年有更多節目。
【台北】沙丘
沙丘
走上了五樓有點喘,但我每天走四樓公寓都不會喘,為何多了一層樓就差那麼多,我想原因是樓梯高低不同不習慣而已。
看著來此的年輕人,每一個人都有點喘,想著越難到達的咖啡館,應該是越有世外桃源的感覺,預約制也有對這一段時光有點期待的心情。
每一杯飲料,每一份點心,都可以體會店主用心的滋味,這一杯特調的飲品,叫做酸甜戀人,讓我想到了另一家咖啡館--夢仙。
2020/10/02
【台北】🌾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畫展
🌾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畫展
我喜歡這個展覽入門的第一幅畫,明顯的是北門從城內往北望著大稻埕,門內是一團迷霧。前幾天收到 Ketty Chang 博士的訊息,今天就跑來了。
台北建城的經費,多半是由地方仕紳出錢出力,北門連結著大稻埕的金主,西門、小南門也都有各自連結著地方勢力。
1895年,地方仕紳曾經親自去信希望日軍進城能夠維持秩序,這個歷史場景在1923年,臺灣總督府請畫家石川寅治繪製「臺灣鎮定」油畫,目前掛載東京明治神宮外苑的「盛德記念繪畫館」。
北門,這幾年台北市利用西區門戶計畫,將北門這個圓環擴大,隨著四周的古蹟逐一修復,我們反而遺忘了台北城建設之初都是地方之力,這個展覽可以凸顯藝術生命力源自民間。
有空來看展,或許大家有各自的解讀。
*
策展人/張凱迪
藝術家/黃法誠、黃郁筑、洪司丞、李怡萱、王昱翔、林煥嘉、黃至正、林昱均、蔡維傑、趙馥樂、林玉雯、曾詩涵、劉默霖、顏昱齊
主辦單位/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Tua-Tiu-Tian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 & 阿波羅畫廊 Apollo Art Gallery Taipei
🌾展期/2020.09.24~11.15
🍷開幕/2020.10.01 下午三點
🍺開放/每天下午兩點至六點
🧄地點/ 學藝埕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67號(一至四樓)
💎入場/憑"贊助券"
展覽主題「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的「到城」為大「稻埕」的諧音,試圖著將視覺藝術帶進此向來以表演藝術為主的大稻埕。這次展出作品以不同媒材及風格呈現出台灣的意象。14位參與藝術家,多數為歷屆「構圖˙台灣」甄選脫穎而出的入圍者。共展出41件作品,呈現在學藝埕的四個樓層。
藝術家/黃法誠、黃郁筑、洪司丞、李怡萱、王昱翔、林煥嘉、黃至正、林昱均、蔡維傑、趙馥樂、林玉雯、曾詩涵、劉默霖、顏昱齊
主辦單位/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Tua-Tiu-Tian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 & 阿波羅畫廊 Apollo Art Gallery Taipei
🌾展期/2020.09.24~11.15
🍷開幕/2020.10.01 下午三點
🍺開放/每天下午兩點至六點
🧄地點/ 學藝埕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67號(一至四樓)
💎入場/憑"贊助券"
展覽主題「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的「到城」為大「稻埕」的諧音,試圖著將視覺藝術帶進此向來以表演藝術為主的大稻埕。這次展出作品以不同媒材及風格呈現出台灣的意象。14位參與藝術家,多數為歷屆「構圖˙台灣」甄選脫穎而出的入圍者。共展出41件作品,呈現在學藝埕的四個樓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