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安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安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9/17

【台北】我對於味道的記憶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榕樹樹屋,就想到龍貓撐傘等公車的那個畫面?是我太跳痛了嗎?

現在金華街135號的公共澡堂已經部分修復,經營的商店在浴池放置了薰衣草,符合販賣香精油的布置。不過這個榕樹攀爬在屋子內外,到底是要成為我們歷史的一部分嗎?

之前澡堂廢置,金華麵店在前面開業,榕樹也成為攤子部分遮蔽,2013年4月,曾有公民團體來清潔打掃這裡,用強力噴水柱,仍然無法清理磚牆上長年的油汙(新聞搜尋關鍵字:盼保存華光古浴場 市民自主為歷史建物洗盡鉛華)

轉貼新聞部分:

***********

參與的居民朱博安在心願卡上寫下:「現在看見的這片風景、這些味道,都會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如果大家現在的努力,可以讓這裡留下一點點痕跡,不僅僅是為了我的回憶,而是能夠讓大家理解這是與自身相關聯的。」

***********

若談到我的部分記憶,是每次開車經過這裡,都會有很多計程車司機停車休憩,肚子餓了就在麵店溫飽一碗麵,一下子又能去載客,但因為周邊沒有公共廁所,所以榕樹成為了最天然的廁所,金華街這一段到處聞得到一股濃厚的尿騷味。

印象中有次找不到地方尿尿,我也在此留下了味道。

而今,古蹟修復了,那股味道也消失了,香精油商店進駐,浴池變成了薰衣草,目前,我還說不出我的領悟。

金華街與杭州南路的路口,擁有各黨各派的競選看板,其實也跟旁邊的古蹟活化,沒有任何關聯。

2021/04/20

山本由松(1893年-1947年),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山本由松(1893年-1947年),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1947年6月,有一個「蘭嶼科學調查團」,以馬廷英教授為團長,與日本時代在帝大服務的教授一起出團,有金關丈夫、山本由松、 G. H. S. Schwafe、國分直一、川口一郎、金子壽衛男、松山虔三等人。

這裡還有回台灣後的新聞剪輯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1466652790282369/videos/1757528837861428

山本由松因為這次出任務被恙蟲所咬,回台後病逝台大醫院,這些留任台大的日籍教授,戰後原本可以拍拍屁股隨便交接就回日本去,但他們可能非常醉心於學術研究,才熱忱的參加這個科學調查團。

山本由松發現許多植物,例如山素英Jasminum hemsleyi Yamamoto是在山中常見的小白花,就是由他命名,而 Yamamoto 就是山本,據說還可以治療糖尿病。還有南湖碎雪草 Euphrasia nankotaizanensis Yamamoto 也是山本由松命名的台灣特有植物。

每次經過位於青田街七巷八號的山本由松住宅,看著下午的陽光灑在這幾棵共生的植物,不像榕樹會把別的植物吞噬,我想著住在台大醫院的山本教授心裡到底想著甚麼?還是執著找尋新的植物嗎?而負責帶隊的鄰居馬廷英,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台北植物園有座「山本由松紀念亭」,原本是山本教授搭建的六角形棚子改建,我想顯少有人知道,植物的研究與住宅,還有庭院內種植的花草樹木,會遺留甚麼秘密給我們呢?

山本由松著有《續臺灣植物圖譜》五卷、《蘭印植物紀行》、《海南島植物資料》、《臺灣植物概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6%9C%AC%E7%94%B1%E6%9D%BE

2021/04/08

【台北】加羅林魚木,溫州街

加羅林魚木,溫州街

每年這個季節都有很多人來此拍照打卡,短短幾天就如此盛開,每一個人都嘖嘖稱奇。

那麼,這棵樹木到底是甚麼時候種下的呢?為什麼南洋的樹種會長在台灣呢?

1. 1983年種下,當時誤以為是菩提樹
2. 1930年代,台北苗圃移入種植了眾多的南洋樹種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4/2531138
圖示
1 2
3 4

1. 2021/4
2. google map 衛星圖
3. 中研院 1974
4. 中研院 1945

2020/10/09

《彭明敏旋風》

《彭明敏旋風》

在二手書店買到這本書,看到裏頭有彭明敏教授的簽名,立馬買回家。

彭明敏教授對於每一件事情的鋪陳,都不是三言兩語簡單的可以描述完全。每一次帶昭和町(溫州街)的街區慢步,總要非常快速的帶過,很害怕可能傳達會有所誤差,要不斷的重新複習。

下次,我想走到李登輝居住過的地方,談談李登輝。

2020/09/30

【台北】李屏瑤的溫州街,雪可屋前消失的溫州街路牌

李屏瑤的溫州街,雪可屋前消失的溫州街路牌

前幾天參加台北設市百年活動,在台大溫州街的大院子內舉辦,在這個幾年前失火燒掉屋頂的古蹟內談溫州街,如今已經修復,窗外一片綠茵,我正好在想我大學時代的溫州街是甚麼樣子?

李屏瑤以一個溫州街路牌的起點,佈下了一個懸疑,剛好雪可屋成立的時候,我在金門當兵,雖然活在同一個空間,可是時間兜不上,所以,所有的回憶完全連結不起來,這就是台灣各地巷弄的共同特色,只要年紀差個十歲,連路牌的長相都完全不同吧!

我想著日本時代南邊的溫州街原本是水道町,北邊的溫州街是昭和町的一部分,戰爭結束後日籍教授的小孩在這邊上課,立石鐵臣在此擔任教師,後來臺靜農與鄭騫的溫州街,彭明敏與殷海光的溫州街,還有白先勇的溫州街,李渝的溫州街,楊佳嫻的溫州街,大家都不同,這應該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現象!

倒是我跟李屏瑤認知相同的事情,是對於柏林這個地方的人事物。

2020/09/29

【台北】東門外的白色恐怖之路

今天是中正社大的課程,東門外的白色恐怖之路

我還蠻喜歡這個集合點的,可以在騎樓走廊底下開場,然後走到台北刑務所的圍牆,走這條路每次都五味雜陳,除了講這座監獄的設計理念,也可以講關過那些人,也可以講華光社區住過哪些人,失火過幾次,這個地方可以講得事情太多了。

走入金華街,兩側許多日式建築重建,經過行政院長官邸,然後經過青田街六巷,講了許壽裳與金溟若,在青田七六講了馬廷英的學生葉雪淳與黃敦友的情誼,最後談了殷海光與彭明敏,還有臺靜農與喬大壯,立石鐵臣與大院子的日僑學校,這邊有三代交疊的情誼,難得是有延續性的歷史。

歷史不是延續的嗎?但,在台灣不是!

感謝社大同學的參與,跟我一起走的導覽,好像一點都不輕鬆。

2020/08/21

【台北】大安社大的溫羅汀書街導覽

每一次走溫羅汀書街都算是輕鬆,也很感謝台大周邊的書店,都很大方的讓我們一群人進去逛書店。

在地下室的唐山書店是我每次必定進入的書店,看到地板還是保持這我念大學期間(1988-1992)的原貌,還真的十分難得,今日進入發現以前放了很多雜誌架的地方已經變成了書桌,當年我坐在地板閱讀的空間現在可以舒服的坐在書桌上閱讀,可見現在閱讀買書的人應該少了很多。

今天進入"台灣ㄟ店"老闆、老闆娘與店長都在,正在把書店的首頁(第一櫃)做一些改善小工程,完完全全自己動手,老闆說看了"聯經上海"書店花了大錢裝潢,他沒有錢只好自己來,我想首頁的改善可以讓老闆選書更為聚焦一點。

今天走到了欒樹下書房,剛好我的書第二次打樣出來了,所以稍微簡單的介紹印刷廠印書的眉角,或許,未來這個專業也會消失也說不定?

最後在舊香居解散,突然想到舊香居目前除了總店,還有一個藝術空間,加上一個無人書店要管理,還真的很努力的生存著呢!

或許,有一天可以走另一條書街之路呢?

攝影:@賴裕封

2020/08/08

【台北】大安社區大學戀戀四季導覽活動

今天的主題是台大校園的建築,從傅園開始講,其實這棟希臘神殿式的墓園是照片中最晚興建的。

從幣原坦總長開始談起,然後許壽裳、羅宗洛、陸志鴻、莊長恭,最後才輪到傅斯年,在傅園還提到了幣原坦的弟弟,然後牽連到了鈴木貫太郎、足立仁,然後繞了一圈到了馬廷英,也稍微提到了中文系系主任許壽裳、喬大壯到臺靜農,這些魯迅派的學者,臺靜農能安全下莊,真是不容易。

今天的收穫是進入地質科學系的展覽館,訪談了一個大四的學弟,學號是 B06,跟我差了 29屆,真是驚人!很開心目前學弟對於未來沒有任何徬徨,想要先就業才決定要不要繼續念研究所,而且口條邏輯清楚,有問必答,大家快來念台大地質科學系吧!

今天跟來參與的朋友分享了我的大學四年生活,其實還有很多沒有提到的,因為報名社大的活動是免費的,我就沒有壓力,所以講了很多五四三,反而今天的主題建築與都市軸線講的比較少,最後講不完台灣米的故事。

希望不要有人投訴社大說我主題不符合。

攝影:張家盛、賴裕封

2020/07/31

【台北】詹氏建築書局 since 1978

每次上午導覽結束,若有空閒就會跑去茉莉二手書店師大店,可是十二點才開,所以有時會先跑去詹氏書局翻書,每次都先心理建設千萬不能買書,或者只能選一本。

一家書局的書要流轉,隨時有新書,不然就是要有新貨上架,這當然是書局必要的,但翻閱建築舊雜誌,也讓我經常有意外的收穫,也經常翻閱到當年新建案的設計理念,與目前使用的方向有天壤之別,建築雖然是凝固的音樂,但是在台灣可能建築是流動的樂章喔!

可是每次逛了一圈都選了四五本,然後結帳前在淘汰一些,很神奇的結帳時大概都是三本書。

若你正在往"愛"上建築的方向走,來趟九樓的詹氏書局 絕對不會失望。

希望有更多專門書店長出來。

2020/07/28

【台北】Jack&Nana Cafe

這個隱藏在青田街的巷子裡面的咖啡館,有種秘境的感覺,原本在濟南路的巷子裡面,如今搬到這邊,也有一種尋覓的樂趣。

或許是店名就明白的跟大家講是兩個人開的咖啡館,來此的客人大部分也是男女來聊天,大量的使用木、水泥材質,簡潔的風格,保留了最原始的顏色,難得的密巷陽光竟然還可以投射下來,綠樹影也很迷人。

店中大部分是淺烘焙的咖啡,搭配起司,音樂,雖然看似極簡,但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2020/07/08

【台北】妳去咖啡館做甚麼?@好孕工作室



今天中午跟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見面,很奇特的星期二的中午,青田七六周邊的咖啡館餐廳都客滿,我們走到了第四家,是一家麵包店兼營餐廳,進去點了餐之後,發現好像沒有冷氣,或是因為改成餐廳後座位區大增,冷氣不足?於是,很快的吃完餐之後,逃離那個熱帶商店。

妳去咖啡館做甚麼?

到了好孕工作室,是一個孕婦與媽媽友善咖啡館,甚至可以在這邊生小孩,透過投影機營造身置深山的感覺,孕婦在浴缸內生產也算是回歸自然。這裡有一個開放吧檯,不知道我是否可以去那邊沖咖啡?

妳去咖啡館做甚麼?

經過了鬧哄哄客滿的餐廳,經過了冷氣壞掉的麵包餐館,也經過了辦讀書會包場的書房,最後經過了一棟老公寓咖啡書屋,居然可以叫外送服務,也可以自己帶餐點進去,只要點店內的飲料就好了。

妳去咖啡館做甚麼?

原來這位老朋友去年健檢癌症,所以差點死掉了,她講得輕描淡寫,但我想是非常難過的一關,或許人生豁達了一些,所以想要在有綠樹的咖啡館內利用自己的專長做些甚麼?人與人永遠是不對等的,我們從小到大的師生關係、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師生關係、醫病關係,永遠不對等,利用植物,或許可以解開某些人的心結,人生還是要持續前進。

妳去咖啡館做甚麼?

2020/06/14

【台北】立斐米堤永康店

永康街的咖啡館很多,可是每次經過想要進門,看到眾多人聊天的盛況,還沒有推開門彷彿就聽到吵雜的迴音。

在這幾條巷子繞了一下,看到熟悉的招牌,小米酒咖啡搬遷到了和平東路三段、臥龍街、安居街那頭之後,立斐米堤進駐。

在中山北路立斐米堤的印象,黑底的菜單,充滿了巧克力飲品,用義式機高溫特性,將巧克力的濃、香、稠、滑表現出來,用摩卡壺煮精品咖啡直接上桌,種種的創新讓我記憶猶新,尤其是很像機器人金銅色的退役咖啡機。

要如何一眼觀察遠離吵雜的咖啡館呢?

小桌子不能併桌,大桌子筆電為主,座位高低錯落,燈光偏暗,天花板不能太低,即使客人很多,這樣的咖啡也不會很吵。

2020/05/22

【台北】師大的小玉兒老師的課程:三故居的導覽

今天下雨不斷,同學撐著傘很乖巧的跟著,我想我可能講得太多事情,很怕大家完全無法體會。

梁實秋、徐志摩的新月社,人間四月天,我試著把林徽音的好朋友金岳霖與殷海光做點連結,也把殷海光的太太與彭明敏的太太做些連結。

人事時地物恰好在這裡發生,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理解這些教授心理的想法,他們彼此的關係?

希望有同學有興趣能夠繼續挖掘!

感謝小玉兒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帶同學在雨中浪漫的散步。


12
34
1. 殷海光故居門口
2. 欒樹下書房
3. 青田七六旁的小書房,剛好翻開梁實秋韓菁清書信集
4. 梁實秋故居 顯示較少內容
— 與易理玉。

2020/05/21

【台北】好孕工作室,咖啡館



比較少走到新生南路龍安國小的這一側,多半在對面溫州街那側活動,之前有一位朋友居住在這邊帶我們散步多任行政院長們的居住所在地,今日不知道是甚麼人心靈的引導,距離下一個會議還有一個小時,於是信步過了馬路,走入了這家咖啡館。

漂亮的庭園,大部分人坐在戶外區,進來後有些人與漂亮的店員閒話家常,窗外一片翠綠,雨後分外清新。

不一會有一個小朋友騎著小卡車出現,聲音先傳到我的腦中,我開始覺得不妙,得趕快把飲料甜點吃完,逃離這個地方。

還好,小朋友繞了一圈,大概我這個怪阿伯沒有任何表情,馬上去找坐在櫃檯開會的哥哥,令我驚奇的事情是居然這位哥哥可以一邊開會一邊陪小朋友玩,而這位小朋友居然也可以完美的距離讓這兩個人繼續開會。

不久有位笑容可掬的女主人出現了,原來是好孕工作室的老闆,是位女醫師,可能我穿著青田七六導覽志工的制服,她跑來跟我打招呼,原來她就是 大吉建築師口中的神秘婦產科醫師 ,久聞大名,台北市的咖啡館那麼多,我為什麼就闖入了她開設的咖啡館呢?

醫師帶我晃了一圈裏頭的產房,用四台投影機營造出身在大自然中放鬆愉悅的心情,並且鼓勵孕婦可以自然產,甚至在水中生產。人類傳統的生產多半是產婆這個行業,但是西方醫學進入台灣社會後,卻是以醫生為主,那麼是甚麼時候產婆就消失了呢?

我們回到有一面鏡子的房間,我原本以為這是一間舞蹈教室,沒想到也是女主人用心要教產婦可以自然生產運動的地方。她透過胡元正的引薦,使用咖啡這個嗅覺味覺的主的咖啡,讓她的好孕工作室維持著,也難怪我看到小朋友與大人可以同時在這個空間"和平"的相處。

是世界很小,還是同溫層就是這些人,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們互相合作,得以讓我接觸更多有趣的人事物,我很期待好孕工作室可以在老房子內出現,讓我們恢復有產婆(助產士)的生產方式。— 與呂大吉、胡元正和陳鈺萍在 Belly Daily

2020/05/09

【台北】走讀大安文化節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台北市三大水圳的形成,還有無論是灌溉用水、排水與臭水溝,為何通通都是瑠公圳?

演講最後我提了一些對於水圳道的文藝復興運動的小建議,其實台北要恢復水城,還是有辦法的,從山邊巷弄內小小的去做,一定會有成果的。

氣溫突然爆熱,所以我們踏查了幾個露出點,還有描述一下我走水圳道的心得:違章建築、水溝蓋、樹、蜿蜒的程度,還有上下坡度,當然還有房屋圍牆、雨淋板等在台灣衍伸出來建材與日本產出截然不同的文化。

途中遇到了在公園帶學生速寫的 Leo Li。結束後巧遇了 張文,看我肚子太大,直接給我一些飲食的建議,又遇到了 前輩林炳炎,我馬上要立正站好。

中午實在太熱,帶大家在外面散步有點害怕,不過很開心許多人跟我交流,感恩!— 與Leo Li 和林炳炎在欒樹下書房

2020/05/07

【台北】Irga 就此耶加烘豆坊


可能是前幾天蘋果日報有報導,所以客人滿座,不過我一進去有點驚訝,有一半的客人是站著吧檯前喝咖啡的,與老闆打成一片。

老闆非常堅持要先上課才能品嘗,而且強調很咖啡如同品酒一般,是很有層次的,所以任選三種以上的咖啡,他會幫客人排列順序。初喝第一杯其實不太有甚麼感覺,可是喝到第二杯就出現了奇妙的層次感,也出現了累積、堆疊之類的形容詞,喝了第三杯已經全身放鬆,眼睛快閉起來了,然後我就醉醺醺的走出咖啡館,手上多了一包咖啡豆。

今天又上了一堂咖啡課,原來我把水滴咖啡完,冰在冰箱發酵,也會失去不少風味,下次來試試看同一種豆,剛滴出來與放置一星期後有甚麼異同。

咖啡館吧檯後方眾多的小型冰滴壺,要滴完一壺很搞工,有那麼多種類的豆子,又要符合那麼多客人的需要,很多咖啡館就用大型的冰滴壺,其實會讓風味沒有那麼細緻,小咖啡館的迷人之處就在此,但也相當耗費人力,我覺得魚與熊掌一定能透過甚麼方法來實現的。

光看那個冰在冷凍庫的杯子外的霜化掉,就十分療育了。

2020/04/25

【台北】大安文化節的導覽,觀音山蓄水池(日本時代稱為淨水池)



原本規劃是要去台大的導覽,由於疫情關係台大不對外開放,所以改到自來水園區,我們還是進入了地下水宮殿。

原本已經背熟了淨水池內那邊是入水口,哪邊是出水口,最後有一個參加民眾問我,這個是入水還是出水,我在裡面暈頭轉向,早已經不知道到底是入水還是出水,只好很誠實的回答:不知道!

等我確認蓄水池(淨水池)的出口,才想起來這是出水口,真是丟臉的導覽。

本來想要多講巴爾頓的事情,除了衛生水道專業,還會攝影,成立過寫真會。結果,我一路一邊爬一邊喘一邊講"森山松之助"來台負責總督府的興建,也設計了這個自來水唧筒室......巴拉巴拉!!!

百年前的衛生事業,與瘟疫蔓延比對,1940與2020東京奧運的停辦,建築上的較勁,在上山與下山間,時間空間都有許多趣味性。

感謝大安區公所的大安文化節,也感謝這個瘟疫讓我練習肺活量,之前戴口罩講一個小時就氣喘吁吁,現在講三個小時還可以邊爬山邊講,人間的學習永遠學不完。

2020/04/11

【台北】 水成台北,大安文化節,台灣公共衛生的大恩人,巴爾頓與濱野彌四郎@自來水博物館



連續好幾年的大安文化節,今年因為來自中國武漢的新冠肺炎影響,許多活動取消,這場在半戶外的導覽順利舉辦,讓大家了解台灣百年前的大型公共建設,在瘟疫期間,來參觀提供我們每天勤洗手水道水的來源,飲水思源特別有意義。

1895年,日本來台統治,因病死亡與回送的軍人很多,讓台灣總督府覺得要立即改善台灣的公共衛生環境,請了蘇格蘭人巴爾頓來調查,巴爾頓覺得需要助手幫忙,總督府派了他的學生濱野彌四郎來協助,沒想到巴爾頓在新店溪上游染上瘧疾,回東京救治不及過世,埋葬在青山靈園。

這次又麻煩朱聖心主任幫我們導覽,每次聽他說明在這個園區的努力,還有對於古蹟文物的探究,最近公視還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拍攝紀錄片,每次看到百年前的建設與文物,心中非常感慨,一個只是放抽水機的房子,還有暗黑不見天的蓄水池,為何要蓋得那麼漂亮,做工那麼精細?

疫情期間,不能出國到伊斯坦堡的地下水宮殿,就來自來水園區爬山,看看當年供應台北市水源的設施吧!





2020/03/24

【台北】師大的某選修課



師大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都很專心很乖,我講甚麼大家就聽甚麼,今天帶隊的老師說學校只要是百人選修的課程,已經開始遠距教學了,她這種六十人的課,大概是下一波。

一次來五六十個同學,對我也是極大的考驗,於是我請同事來幫忙,又因為上課時間與我們中午餐飲服務的時間衝突,也剛好我想至少讓師大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我們周邊的文化資產,希望有空來這邊參訪,並了解這個街區細微的異同,所以帶大家出去走一圈。

最後,在昭和町文物市集結束,隨手講了一下永康街店家麵食館的歷史,這邊的咖啡館的群聚,意外的居然與霧裡薛圳有些關係。

丟了一個問題給學生,師大路、金山南路形成的原因,希望真的有同學上網去查詢答案。

2019/11/24

【台北】白色恐怖導覽@臺靜農最後的住所



這次是 建國電影院 辦的活動,整個導覽的路途中,把當年遭受到白色恐怖的人物住處,串連了起來,我們從古蹟的的指定,大多是單一地區,還有我們對某某人物,某某事件的認知,都是單一的。

其實,我們的社會都是眾多"單一"的總和,每一個"單一"都會受到別的"單一"互相影響,我們若不能把所有的人事時地物合起來看,地緣關係、人際關係與事情發生前後關係,那麼,就不會被目前選舉的新聞拉著鼻子走了。

從台北刑務所的圍牆邊,經過金華街彭孟緝曾經居住的寓所,在到許壽裳教授被殺的住宅,金溟若先生大嘆不如歸去溫州,馬廷英教授偷藏好友齊世英先生的禁書,洪炎秋任台中師範學校因二二八而去職,到後來殷海光被台大禁教,彭明敏逃亡的溫州街18巷,1983年在紫藤廬黨外編聯會討論成立處。

每走一趟,又連結了更多事情,台灣是否可以更接近公平正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