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6/13

《怪獸大阪》

《怪獸大阪》

我喜歡這系列的書封設計,從京都、東京到大阪,清志老師這一系列的書籍的封面非常正確的表達那座城市對外呈現的表情。

從小到大看清志老師的都市偵探系列,有時候每天經過都不覺得奇特,透過他的說明才覺得這樣的景象非常神奇,原來我們這座城市伴隨著我們的許多"怪"東西。

我去大阪也很多次,總覺得大阪人跟台灣人幾點說不出的神似,但又說不出來為什麼,看完了這本書有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從小到大台灣許多遊樂園與建築的流行,他的血緣是來自大阪。

我喜歡的書是一下子就可以閱讀完的,並不是內容不夠多,而是文字簡練生活化,親身體驗的內容,看似容易,其實是清志老師多年的結晶。

2021/04/14

【台北】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攝影博物館

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攝影博物館

有幸在開幕前進去參觀,小小的接待櫃台,還有小小的旋轉樓梯,我想起國中(約1980年代)來此排隊買學生票,面對臭臉的賣票小姐,想想走廊怎麼會有售票口,而現在搖身一變,居然是非常高級的博物館。

為什麼百年前優雅的建築設計,在我小時候完全感受不到?

這十年來接觸到日本時代的歷史,讀了日本的建築史、歐洲的建築史,逐漸的重新了解修復好的建築,才明白了原來台灣在建築史中擁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夾在漢式與歐式的夾縫中,走出了另一條道路,這棟建築,就是非常良好的說明。

攝影作品中,也可以說明台灣在這歷史中演變的過程,只是說明牌作的太文青了,字又小又矮,實在很難查詢,可能是要大家著重在照片上吧?

希望未來有強大的導覽老師!

2019/07/12

新譯 織田作之助:大阪風情繪草紙 收錄〈廣告氣球〉、〈賽馬〉等,庶民日常的笑與淚



大阪給你到底是怎樣的感覺呢?對台灣人來講,有種莫名奇妙的親切感吧?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呢?

打開這本書就不知不覺的隨著織田作之助的筆調神遊大阪,織田作的作品,充滿了無奈、無賴的人生風景,浮生若夢或戲如人生都不足以形容小說中的滄桑,唯有大阪這座秀吉的城市,可以創造出這樣的真實故事。

--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

2019/03/13

《和日本文豪一起逛大阪》



古川綠波

我在大阪的樂趣之一,就是享用活跳蝦。酒醉之後,冰涼的壽司在舌間的觸感,實在是難以言喻,活跳蝦更是舒爽宜人,甚至讓人聯想起明天一早的順暢排便。因此,每回去大阪,我總是期待著活跳蝦。


光看這一段,就好想去大阪吃喝玩樂,聽說鯉魚潭也有活跳蝦,不知道夠不夠安全與新鮮呢?

2017/07/12

【神戶】20170712@08:奈良→大阪→神戶:在超市看觀光與在地文化

1. 【大阪】枚方蔦屋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12.html

2. 【大阪】從一個蔦屋,到另一個蔦屋,大阪梅田車站上的蔦屋,俯瞰車站人潮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63.html


3. 神戶車站,感覺有到高雄的錯覺


4. 超市,ライフ神戸駅前店

營業到凌晨一點的超市,還搞不太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好像不少世界各地的人在逛超市,通常關店前一個小時會半價的便當,這裡是下午四點後就會開始放出這些特賣品,果然有一些歐吉桑在旁邊等,好東西一拿出來就拿光,這裡營業到凌晨一點,那麼應該等到最後來觀察看看。

用 Airbnb,全家好友一起住整棟公寓,一起到超市買菜,一起烤神戶牛排,Airbnb 美其名是共享經濟,但其實是讓人在異鄉過著當地人的生活模式,我覺得這部分才是重點。

在神戶,看到了日本提升觀光客人數,所做的努力,雖然日本官僚體系效率一直被人詬病,但台灣實在是要在各部會協調下更多功夫才是,我們不只是落後而已,是根本看不清楚重點在哪裡?



回到旅社看電視,前幾天才去的犬山城下大雨被雷擊中的新聞,希望旁邊的"有樂苑"安好。我真的帶"水"來日本啊!

【大阪】從一個蔦屋,到另一個蔦屋,大阪梅田車站上的蔦屋,俯瞰車站人潮



這裡是大阪車站 LUCUA 百貨公司的9F,看起來整間百貨公司只有九樓最有生命力,其他很多店面都在SALE,不知道是季節性(中元節)促銷,還是要收起來?

這間蔦屋書店幾乎等同於餐廳,沒有到達美食街的地步,不過真的大家都來這邊聊天,只有一區是不能講話的區域,我就窩在這邊看著下面人來人往,電車來來去去,大型的行李箱被人們推來推去。

雖然這區不能講話,還是有一些女學生在此大聲聊天。只能說,這裡算是圖書館餐廳,隔壁的大叔(阿伯),還拿了自己的書來看,工程類型的書,還在做比對,我想不是編輯在校對,就是作者自己在校對。

還有一區居然是 apple 維修中心,可以坐在那邊等維修。

此地的日本的圖書,以輕薄短小,圖鑑式、生活風格類型的書籍較多,很多人拉著行李箱,看起來都是觀光客,也有些是上班族,下班後回家前,來看一些書。



【大阪】枚方蔦屋書店



先進來觀察了半小時,原以為會有很多高中生、大學生來念書,也可能是暑假了所以沒有,原來多是老人家。

老人家有好幾種,一個歐吉桑坐在我對面看世界遺產的書,還有一個歐吉桑坐在我後方的吧檯,就是來跟女店員聊天的,坐在靠落地窗對外看著天橋,也有一排舒服的大沙發,也坐著一排老人家,都在划手機,歐巴桑點了輕食咖啡,老人家把這裡當成家裡一樣,服務人員就好像他們的女兒一般,充滿了愉悅的空間。

另外我坐在大桌子旁還有許多家庭主婦,年輕人男女,跟台北一樣,獨獨缺少了四十歲到六十歲的男性,他們都到哪裡去了呢?

樓上有小朋友童書區,地板超軟,小朋友跑來跑去跌倒都不會受傷,一旁則是年輕的少婦陪伴,偶有一兩位年輕的爸爸念繪本給小朋友聽。

這樣複合的空間,如何不互相干擾打架,動線的設計、燈光的營造,看似容易,但我觀察了很久,是比百貨公司還困難的經營,建築本身佔了很重要的腳色,老實說台灣要跟上,不只是只靠誠品,很多人的腦袋都要轉換才能跟上。

大阪市區附近的枚方,很值得到訪,給所有非一線城市開發的想法,符合當地人的需求。若以台北市區來比喻,大概就是松山車站,我想蔦屋書店不只是以觀光來考量的,還服務到了當地的老人家、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等,我們何時才能這樣子思考,地方興盛了,觀光客自然就會停留了。




樓下超市,也不少老人家

2014/02/11

【大阪】20140211:中之島周邊散步,歐吉桑嘆息日

打算整天散步,一早走出門越走越冷,還好帽子與脖套都有準備,但沒有帶手套,到超商隨便買了一雙,沒想到還是不夠暖,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很不好操作相機,所以今天照片很少。



1. 中之島国立国際美術館



原本以為可以看一個上午,沒想到我看半小時就看完了,突然想說下午可以殺去奈良看鹿,然後去法隆寺看看,可是天氣雖晴朗,但氣溫很低,到了郊區恐怕更冷,於是作罷,繼續在市區散步吧!

2. 韌公園



3. Book Off



應該是連鎖的二手書、DVD的書店,整理的很乾淨,分類也分得很好,很像台灣的茉莉
http://www.bookoff.co.jp/

4. Mister Donut



居然有賣麵,天冷外頭人車少,原來大家都在心齋橋商店街逛街,中國人不少。

5. Colombo



小書店,攝影書,外頭有咖啡座

6. Calo BookShop



五樓的一面書牆,一面窗,一排桌椅,一面展覽牆,有獨立出版品,小小的吧檯可以變出很多東西。有一面牆大概只有十幅的插畫展,作者本人也在,看來不少人來捧場。

7. 大阪車站周邊大樓

車站的地下街錯綜複雜,我打算去搞熟,經過幾棟大樓,發現人潮並不多,很多商店也都沒有開門。到了一家二手書店,很多雜誌,我拉出來看封面,從 2000年一直回朔到 1980年,令人懷念的工藤靜香,還有中山美穗等女藝人的照片。在逛的當時後面有個歐吉桑一直嘆息碎念,很酷的店員一直用塑膠袋包書沒有表情,周邊的客人都是男性,感覺進入了宅男的異想世界。

這裡很像台北車站附近的市民大道地下街的感覺,但是沒有那麼混亂,也代賣不少車票。很奇怪車票不就在車站入口買就好了,為何不少人特地來這邊買呢?

8. 大東洋

給阿姨馬殺雞完後,發現這邊有電腦可以用,於是我上網一下,一直聽到旁邊的歐吉桑一直嘆息,大約有十分鐘之久,我離開後回頭一看他的電腦螢幕,停留在 GMail 的登入頁面。

2014/02/10

【大阪】20140210:秀吉的大阪城、司馬遼太郎、喫茶美術館以及其他



1. 大阪城




天守閣內的展覽內容,描述豐臣秀吉如何崛起與生平,如何贏得德川家康的一戰,還有如何快速的建造大阪城,也比較了德川家族重建大阪城與豐臣秀吉所建的大阪城之異同。而今日的天守閣是在 1930年代開始重修,在二次大戰因為這有砲兵工廠,成為美軍轟炸的目標,1948年美軍管理期間大阪城內發生過火災。歷史的確弔詭,站在不同角度,同一座城堡,都有破壞與建設故事。

來大阪城的觀光客台灣人顯然比中國人多的多,但所有的聲音都是中國人發出來的,我跟在一組台灣家庭在後頭走,爸爸很小聲的跟兒子說何必這樣大聲嚷嚷。城內眾多的紀念碑、看板、綠樹、城牆大石地基等,顯然台灣人與中國人都沒有甚麼興趣。但默默地一大群來參加校外教學的日本小學生,專注聽著老師說明,同樣在大阪城,各國人的心情真是大不相同。

2. 司馬遼太郎紀念館




星期一,休館,慢慢地繞了一圈紀念館,簡約的建築風格,清水混凝土用料。經過一個小學門口,裏頭傳出小學生唱著熟悉的歌聲,看這建築平實簡單的比當年台北的小學校還要簡樸,有點回到我上小學的記憶感,台北的建築隨著時代千變萬化拆了又蓋,大阪的小學校還是一樣的存在。我們或許學不會怎樣保留傳統,尋找雋永。

3. 喫茶マイ,大阪府東大阪市上小阪2丁目1−22



由於司馬遼太郎紀念館沒開,所以提早到了喫茶美術館,開店時間還未到,所以就隨便找了一家店,是一家歐吉桑負責內場廚房吧檯,歐巴桑負責外場服務的喫茶店,不少上班族與年輕學生來用餐,我看書架上擺了都是漫畫,來的客人多是男性,獨自一人居多。我點了一客蛋包飯,還有一杯黑咖啡。隔壁的兩個客人其中有個年輕男子,沒有把飯菜吃完,剩下一半以上,他們結帳離開後,我發現歐巴桑遲疑了一下,只收了其中一個客人的碗盤,另一個沒有吃完的,她還放在那邊十分鐘後才收拾,不知道是不是希望他回來把飯菜吃完呢?還蠻好吃的餐,量也不多,剩下很多真的很不禮貌吧!

4. 喫茶美術館,http://www.waneibunkasha.com/



吃完飯回來這家美術館,發現沒有開,一直研究營業時間的招牌,是不是我看錯休假日,正在猶豫要不要離開,還是要去厚臉皮去敲門的時候,有個歐吉桑問我再找甚麼?我指著招牌說怎麼沒開,他指著巷子內要我走過去。哈哈!原來我誤會人家,那棟老房子只是人家美術館的招牌而已,而不是美術館所在地。

進去後我很尷尬的用英文問可否坐下來喝茶,老闆好像有點不知所措,僵持了一分鐘後,他用很彆腳的北京話問我從哪裡來,這時候我不知道要用英文還是北京話回,因為我的北京話他好像能理解的有限,於是我一直中英夾雜。

點了一杯黑咖啡後,這時沒有別的客人,老闆很熱心的跟我聊天,並且拿了一些資料,原來他是在日本的朝鮮人,這邊固定會展出須田剋太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這兩個藝術家在生前送給老闆的父親,他強調他父親並不是用購買的方式,而藝術家的條件是必須有家美術館能夠固定展出他的作品,於是大阪這家喫茶美術館與北海道美瑛的新星館,就成為長期一定會展出須田剋太作品的所在。我看了這位大師的作品,堅毅強韌的漢字字體呈現出朝鮮的民族不妥協的性格,若不知道藝術家是朝鮮人的話這樣的藝術品在中國與日本都顯得特別,但我了解後,出生在日本的朝鮮人,其實是有點被歧視的族群。



另一個藝術家島岡達三,專長是做繩紋的陶器,我喝的咖啡杯、盤子都是他的作品,也是朝鮮人,跟老闆的父親也是好朋友。

老闆在大學學習了漢語六年,目前在這喫茶美術館會舉辦文學講座,看他拿給我的資料,他節錄了夏目漱石的草枕,柳宗悅的民藝紀行,還有司馬遼太郎的街道散步系列,井上俊夫的詩,描述戰後六十多年的社會,可以看出這家喫茶美術館重視人文精神。

老闆推動日本無國籍運動不遺餘力,很多在日本出生的人並沒有日本國籍,或者是外國難民,在日本工作並沒有甚麼保障,就學、結婚等限制很多,於是成立了『無國籍』的非營利組織,推動立法保障這些人。他說在日本的朝鮮人有五十萬人,當年因為南北韓戰爭,或是種種因素,造成這些人在日本流浪。

我一直待到下午四點多離開,這家店也只有另外兩個客人進來聊天,很怕這樣好環境的咖啡館會因為租金而存活不下去,老闆說這是他們家的地,而且也只有他跟他太太顧店,這讓我稍稍安心了一些。

5. STANDARD BOOKSTORE


男女有別的文創書店,地下室有咖啡館,出入口是分開的。看了草間彌生的書架,就好像上尿尿,但是都找不到廁所。

日本的書店比較專業,無論是新書、二手或是古書店,就是專心賣書,這家複合性的書店看起來比較像我們的誠品,甚麼都賣,舉凡衣服、雜貨、運動等產品,這樣的陳列並沒有甚麼不好,有時衣服旁邊擺著流行雜誌也可作為挑衣服的參考,攝影作品擺著相關的書籍,我喜歡以主題式的書架。

但是,最讓我好奇的就是女性雜誌與男性雜誌分兩邊,也很自然的男女就這樣分開,害我很想去翻一些擺在女性相關的書架區,突然覺得很不好意思!

6. 道頓堀


吃了明石燒,店裡好像只有中國人與台灣人。沿著河岸的商店街人潮很多,警察到處巡邏,搞不清楚為何所有人都要在橋邊拍這些看板,或許在日劇與電影中不斷出現的畫面是原因吧?

7. 丸福珈琲店,千日前本店




點了黑咖啡,有很老很老的味道,會不會我坐在吸菸區,所以給我特別厚重的味道呢?甜點的擺飾也算特別。在商店街旁的新大樓內的老咖啡館,看這些咖啡器材有點歷史感。

2014/02/08

【大阪】20140208:第一次住在膠囊溫泉旅館,好像睡在太空艙裡面

*大東洋膠囊溫泉旅店

在大阪JR車站、梅田站附近有天然溫泉,從地底下挖出來,此地還有朝鮮大嬸可以幫忙搓背去角質的洗澡,還有舒服的馬殺雞服務。一大堆販賣機用鑰匙的條碼感應就可以購買,有啤酒、泡麵與數不清的飲料。





看到一個歐吉桑在換衣處整理全部家當,也看到一個胖胖的年輕人帶了好多好多(垃圾)食物,放好好的在一個個塑膠袋內,慢慢一點一滴的吃完,也看到很多年輕人吃著便利商店的御飯糰。

晚上九點鐘是歐吉桑休閒時間,到了十點多,大概就是像我這個年紀的人拿筆電上網。本來以為超過晚上十二點在公共區域人會少一點,沒想到有人喝啤酒、吃拉麵、看書、看電視的人還是很多,當然也有聽到呼呼大睡的打鼾聲,但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是獨立來的,雖有一群人來,也都很小聲地比手勢,不會發出聲音。

我睡著膠囊裡,冬天的大阪,室外是零下的溫度,但是在室內好像夏天,穿著溫泉旅館提供的內衣褲,不需要蓋棉被就很溫暖,在膠囊內有暖氣孔,空氣流通不會感到悶,還有電視機,躺著就可以看電視。有小檯燈可以看書,還有鏡子可以整理儀容。

在世界各地,有哪個地方是各個年齡層都會去的場所呢?我想恐怕在浴場是難得少數從小朋友到老人都會去,而且一起共同使用所有器具設備的地方,我來的這家溫泉旅館特別只限制男性進入,看到歐吉桑與年輕人都在此自在的活動,雖然少了點互相的交流,但一個眼神的交會,或是一個手勢,都是歷史文化的累積。

上午六點多,是老人家起床活動的熱門時段,有些人又泡了一下溫泉。八點多,是年輕人開始梳頭刷牙洗臉穿衣服準備上班的時間,一個個白襯衫打了領帶,穿上黑西裝外套,從小小的鐵櫃拿出公事包與長柄的雨傘,就這樣到櫃檯結帳離開。

日本居大不易,原來台灣的三溫暖文化,都是日本人帶入的,在台灣的三溫暖有羅馬柱、希臘神話雕像,烤箱、蒸氣、戶外溫泉、SPA水柱按摩,這裡一樣也不缺,日本人是從羅馬帝國那邊學來的浴場文化,而羅馬浴場更早就源自於希臘。

自古以來,羅馬帝國在各大重要的交通貿易興建驛站、廣場、交易市場、神殿以及三溫暖浴場等,人類文明的快速進展,共和國的民主制度,浴場內的政治角力,絕對佔有重要的影響力。

以前寫的:【台北】痛苦/享樂:男人身體的感官世界
http://trip.writers.idv.tw/2012/04/blog-post_1.html

*梅田站的古書街



大阪梅田車站旁,有一排古書店,周邊全部都是餐廳,在人潮穿越的車站中心,設置這樣的古書店(非二手書店),據我觀察的結果,年輕人完全不會停留,稍微有興趣的是歐吉桑、歐巴桑,或者像我這個觀光客。

由於我實在看不懂日文,隨便逛一逛就離開了。

在日本,每一個大車站的出口都有書店,也都有很多年輕人駐足,很羨慕這樣的閱讀人口,更特別的還會設置古書店專門的賣場區,轟隆隆的電車從上頭經過,讓我想到國中時期去逛光華商場地下室舊書店的光景。

從牯嶺街到光華商場,台北的這些記憶已經消失,但在大阪這個最商業的精華區,我仍看見在台北的過往。

*梅田站旁的 Book 1st



古書堂事件手帖最新版,在書店的排行榜第一名,從去年就已經一直在排行版好幾週了,這次又衝第一,希望趕快拍續集。

2010/09/15

《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令人動容的手足之情

我喜歡看日本電影主要原因有幾點,一對拘謹的內心有深刻地描述,二是總會看到懷舊的場景,三是珍惜與尊重傳統。

From 日本

能夠看到那麼多日本有名的演技派演員同台,雖然不是甚麼大製作,春之櫻的分鏡細膩,編劇毫不矯情,真實的描述一個小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好像就發生在你我的身旁,有些親戚好像跟整個家族格格不入,於是自己離開家到外地生活,丹野鐵郎(笑福亭鶴瓶飾)就是這樣惹人嫌棄的弟弟,從小就被優秀的哥哥、姐姐(吉永小百合)比下去,一喝酒就會鬧事,都是姐姐在幫他收拾殘局,他心願是想要當一個演員,於是跑到大阪去發展。

大阪人,個性率直有話直說,也說明了為何丹野鐵郎會喜歡上那邊,這部片有大量大阪的巷弄,令人懷舊的火車,還有那個看起來破破舊舊的鐵塔通天閣,這可是大阪人的地標,我一直在想台北若能保存那麼一點點的老建築與小地標,那麼拍出來的電影會是多麼讓人回味,我也不需要在一些老電影中尋找昔日台北的身影。


片名:春之櫻:吟子和她的弟弟 / おとうと / About Her Brother
上映時間:2010年9月17日。
類型:溫馨、劇情。
片長:126分鐘。
導演:山田洋次。
演員:吉永小百合(《母親—給父親的安魂曲》)。笑福亭鶴瓶(《親愛的醫生》)。蒼井優(《扶桑花女孩》、《花與愛麗斯》)。加瀨亮(《重力小丑》)。
發行公司:雷公電影公司、崗華影視傳播有限公司。

我最記得片中的那句話:哥哥姐姐都是踩在鐵郎的頭上生活的。既然是親戚,就要能包容,而不是相互的仇視與不相容,我想講這些很容易,可是實際上真的遇上了,能夠放得開心胸去包容,互相體諒的,又有多少呢?

2006/09/19

【大阪】海遊館


2006/9/9 寄出

 這張上週收到的明信片是我長期的網友寄來的,跟他要了很久,居然是第一張,應該沒有算錯吧?

 不過看在阿光因為家裡添個女兒份上,看他的部落格顯少更新,好像是很忙碌的樣子。這次日本京都、大阪之行聽說很好玩,很想期待他的遊記,但是,去看他那個旅行的部落格,居然還停留在2004年。

美光亭:
http://yikuang.blogspot.com/

 大阪的海遊館據說是世界最大的水族館,總蓄水量達5400噸的「太平洋」大水槽為中心的14個水槽,分別再現了環繞太平洋火山帶的10個海域的自然生態環境,共展示有海洋生物約580種30000餘隻。

海遊館:
http://www.kaiyukan.com/chinese

2006/08/07

【大阪】天守閣


圖片出處:
http://homepage1.nifty.com/SEISYO/sisekisannpo.htm

大阪是僅次於東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在這兩大城市其背後所分別代表的關西與關東地方,競爭過程中發展出了如同台北與高雄的地域主義,豪邁的大阪性格與世故的東京性格,不管在食物、文化、腔調,乃至支持的職棒球隊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味道。

如今的大阪五光十色,與豐臣秀吉選定作為首善之都後達發展顛峰的大阪,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燦爛。古代的大阪城現今成為大阪市區內一座重要的公園,不僅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閒去處,更被定為特別史蹟,不僅是大阪歷史文化及觀光的象徵,更可謂是大阪人精神上的寄託。

西元1583年,豐臣秀吉下令建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國當時的封建諸侯都要參與興建工程,大規模投入的結果,在三年內就興建完成亞洲前所未見的堡壘,庭園、城壕、巨牆皆被保存至今。但其中最醒目的建築就屬高55公尺,看來巍峨雄偉的天守閣,木製的天守閣歷經戰火與祝融之災,摧毀也重建多次。

現在所見的新天守閣,是在1931年在大阪市民捐助下重建而成。外觀有五重飛簷,裡面共有八層樓的建築樣式。從1樓到7樓都是相關歷史文物的展示,陳列著幕府時期的武器、盔甲和相關民俗資料,更有豐臣秀吉一生豐功偉業的詳細介紹,而8樓則是瞭望台,登高望遠可以鳥瞰整個大阪城。

日本建築物有著一份獨特的美學概念,遠遠的看,就像是方正的盒子上帶上一頂「帽子」,這些像是帽子的屋頂,往往精緻華麗,加上闊綽大氣的屋簷,在比例上往往超過建築主體的高度。天守閣也不例外,青綠的屋簷與白色山牆,繞著黑邊與金箔裝飾,讓人幾乎只見一頂頂的「帽子」,而不見「盒子」。

2005/10/14

【大阪】千年晴明@陰陽師之旅


2005/9/27

第四個晴明,嵐山嵯峨野,晴明墓所,偏離渡月橋鬧區的住宅區一角,一路上大夥兒直呼這祕徑沒高人指點是來不了的。

墓所四周已經立上新的石柱,是千年祭的熱心捐款。樸素的墓前,留著昨天京都晴明神社前來祭拜的花。拍完照,突然一陣靜默,三三兩兩安靜移動腳步離開,身旁傳來:忘了帶花來了。(……我似乎可以感到她的淚輕輕溢出眼角……)

大家已經沒啥心情逛天龍寺的庭園了。直到在大覺寺看到拍攝江戶劇「八丁崛」現場,才恢復了點感傷的情緒。為了提振夥伴們的精神,我在宸殿的角落,擺起解籤桌…

迷A:問感情。
櫻井:中吉,覺得快樂就可繼續維持喔。

迷B:問生意。
櫻井:大吉,物價低時不要買。

迷C:問工作。
櫻井:大吉,按部就班就會一切順利。

第二位超級晴明迷現身。筷子上黏了一隻美豔的紙蝴蝶,我伸長手拿著,迷妹一個勁地拍照。(完全不拍我的手…)

大覺寺看來只借了宸殿等皇室場景,跟晴明殺蝶無關,因為源博雅(伊藤英明)長太高,這裡低低的迴廊恐怕難以拍攝。沒關係,大家別失望,仁和寺肯定是案發現場。

就是這裡,問了和尚,確定就是殺蝶回廊。大家拼了命地拍照,因為快要關門了。(嗯…這裡的櫻花很有名耶…雖然不是季節,但是山上的本堂也可以去看看啊…我還是一個人孤獨地去吧=.=)

2005/09/27 心情:結束了晴明千年祭,祭拜了晴明之墓,明天晚上睡的是自家的床了,天空也感傷地下雨了。

2005/10/13

【大阪】第三個晴明@陰陽師之旅
分類:日本、大阪、節慶、陰陽師


2005/9/26

第三個晴明,大阪安倍晴明神社,這趟旅遊的重頭戲,為了趕上兩點開場的千年祭,從京都一路飛車到大阪,連午餐都不要了。在大家昏睡的同時,看到司機先生無視速限,猛闖黃燈,真是為他捏冷汗。我想連司機先生也感受到迷們的熱情了。

滑壘成功,擠在小小的神社裡,當夥伴們悄聲穿越人群,前進到正殿前,一長串的在地官人剛好致詞上香完畢,準備最重要的揭銅像儀式。(我在心裡偷笑,一定有鬍鬚,因為要忠於史實)果然,啪啪啪啪的閃光燈下,晴明的鬍鬚一出現,大家都失望了,因為並不是野村萬齋。

例行性的排隊買御守之後,第一位超級迷現身了,把SD娃娃擺在銅像前,跟晴明合照。!_!

地方性神社靠的就是地方財團的支持,揭銅像的貴賓一排排到拉不到繩子。貴賓們不忙著跟銅像合照,而是就著銅像底座後面的名字指指點點起來了,想來是名字刻太小了吧。@_@

不過,地方性神社的好處是,神社舉行祭典時,大家都來支援湊熱鬧。所以我們獲得免費的當地名產蕪菁湯,棉花糖,還有拿不完的「安倍晴明生誕承傳物語」。

(講個司機先生的小故事)
每天早上,司機先生拿著地圖確認景點的路線。

司機:京都文化博物館是國立京都博物館嗎?
櫻井:不是耶,是在三條通裡,不過車子過不去,請在烏丸三條讓我們下車。

司機:真如堂在哪裡呢?是奈良嗎?我是奈良出身的,可是沒聽過耶。
櫻井:不是耶,在平安神宮以北,熊野神社在過去的地方喔!
(結果開到「真如堂前」公車站讓大家下車,並不是正門,看來司機先生是真的沒去過)

櫻井:等等從大覺寺往仁和寺前進,應該是順路會經過廣澤池,請開慢一點,那裡是晴明故事的重要景點。
司機:喔~我知道啦,大澤池嘛,很有名的賞月池喔。
櫻井:ㄜ~是「廣」澤池,旁邊有個遍照寺。
司機:……?_?

司機:安倍文殊院,我知道,日本三大文殊菩薩,香火鼎盛喔。
櫻井:真的啊,不過我們要去是因為傳說那裡是安倍晴明的出生地,有個晴明堂,晴明曾在那裡觀星。
司機:安倍晴明?沒聽過耶。只聽過那裡有個安倍仲麻侶。
櫻井:……=.=

2005/09/26 心情:晴明公在上,迷們這番熱情,請笑納。

2005/10/10

【大阪】晴明媽媽@陰陽師之旅


2005/9/24

第一個晴明,大阪府和泉市北信太,葛葉稻荷神社,晴明媽媽的森林。

其實差點迷路,忍著不安,緩步前進。心裡只想著,身後的列隊,不知道對陰陽師的熱愛到什麼樣的程度啊。完全到市郊裡了,住宅區內的地方小神社,連著兒童公園。沒有一點森林的味道。只好拼命講故事,講點書上沒寫的,才不至於被這些超級陰陽迷追殺。e_e

迷A:請問為什麼是保佑『交通安全』?
……嗯(偷看旁邊的立牌),因為晴明的白狐媽媽從人世回到森林,一路平安,沒有迷路,所以拜交通安全最有效。(原來如此@@)

迷B:為什麼拜拜的大殿,門鎖起來?
……因為神社的神明沒有神體,只有靈魂,所以要關起來…(天照大神真的不是深田恭子喔@@)

神社裡賣御守的媽媽,看到一大群外國人買御守,笑得和不攏嘴,立刻主動說要打開大殿,給大家參拜裡面的靈石。傳說是晴明的媽媽回到森林後,化身為石頭,白狐媽媽的靈魂就在石頭裡。摸摸石頭,摸摸自己,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好不容易結束第一站,還測不出大家的功力,我先捏了一把冷汗。

2005/09/24 心情:到書店再買兩本京都完全攻略來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