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31

【宜蘭】孔廟

宜蘭孔廟建於1868年,是參考台南孔廟,清朝宜蘭出了兩個進士,還有眾多的秀才貢生等等,都是建廟時候的董事。



1943年宜蘭的孔廟在二次大戰被日軍拿去屯糧,然後被美軍炸毀。原址在宜蘭市新民路中央市場,已看不出孔廟遺跡,據說有一堵矮牆,是舊孔廟的圍牆殘壁,但我沒有找到。原來的大成殿仿照台南孔廟,但1954年拆除了大成殿,遷移到現在孔廟所在地重建,重建時的型態都變了,後來陸續幾年才把孔廟相關的建築元素完成,有崇聖祠、東西蕪、禮門、義路、圍牆、櫺星門等等。

我去的時候孔廟沒有開放,所以沒有進去看大成殿的規模。可能也是大中午,一個人都沒有,我在四周散步晃了一圈,看了很難過,建築內好像被當成倉庫堆放東西。

羅東還有一個孔廟,還沒有時間去探訪。

【府城】孔廟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2/blog-post_21.html
【金門】朱子祠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29.html
【台北】孔廟@大龍峒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11/blog-post_14.html

2008/08/30

《總覽》

一進來這個部落格很多人會迷路,未來就把動線說明加在這篇文章好了!




2008/08/29

《老街》觀光文化

老街,這兩個字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對妳來說是什麼意義呢?


侯硐街景

我想對一般人來說,老街=小吃=人多=歷史=古代商業往來處=很多大陸貨,其實每條老街應該有自己的生命力,有自己的特色,走在這些老街,竟然70%是一樣的景況,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當我走在沒有觀光客的老街,想著以往的歷史,撫觸著巴洛克式的女兒牆,日式木頭建築,老街的生命是人,看著老人下棋聊天,或是人潮洶湧的九份,很多日本來的觀光客,假日才來開店的台北客租著店面作生意,不同的地方,各有不同的故事,台灣的老街有哪些特色呢?

2008/08/27

【墾丁】換日線一個人的夏日旅行

應該是去小小參加活動後才認真的去逛阿線的部落格,想到他 twitter 上的直接豪邁個性,我想本人應該也是如此吧!

我在twitter找到我的圓滿生活
http://www.sun-line.idv.tw/blog/index.php?load=read&id=490


2008.8 阿線自製的明信片,很有時光流逝的味道,背後還有一些墾丁的紀念章

去小小書房遇上阿線,看著他光腳走在店內,張羅吃的東西,雖然是第一次到這裡,但是我卻好像回到家裡一樣的自由自在。在 twitter 上我看到他到了高雄找書店的工作,然後一個人去墾丁玩耍,還有跟網友的互動與關心,雖然才見過一次面,就好像老朋友一樣。有次到高雄逛書店,還很熱心的找我去聽巴奈,可惜我時間搭不上,以後還有機會吧?

文字邊境‧換日線:旅行相關文章
http://www.sun-line.idv.tw/blog/index.php?job=category&seekname=10

阿線說旅行本來就是一個人的事情,這點我很贊同,一個人的出發,這樣的過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旅行途中的經歷,都是一個人的收穫。

2008/08/25

【維也納】《情慾克林姆》的吻

克林姆,對我來說是一個金色的謎,從大學時代看他的畫作,總覺得每幅畫都是很好的包裝紙,怎麼會出現在那個年代一直不解?


1908年/吻/克林姆/維也納貝爾佛第宮

克林姆的畫作特色除了金黃色,就是情慾,這兩個組合注定要受到譴責的,上面這幅畫因為沒有裸露,所以受到奧地利政府的欣賞,也可能受到拜占庭馬賽克藝術的影響,這幅畫作上的衣服充滿了裝飾品,唯一真實的只有臉部跟手。畢卡索在1907年創作了《亞維儂姑娘》,算是開創立體派的先河,而克林姆這幅畫也有類似的概念,但更加的華麗,雖然只有小小的頭與手,這樣的吻讓人更覺得深情。

克林姆,1862-1918年,生於維也納,父親是黃金首飾工匠,這樣的背景造就了克林姆畫作的特色,而兄弟中也有畫家與雕刻家。19世紀末的奧地利是貴族沒落的年代,一次大戰結束,奧地利帝國瓦解,克林姆中風過世後,國家也消失了。



《情慾克林姆》這部電影,多少了描寫了克林姆的愛情故事,還有他來自內心的創作慾望,這部片把他與家人描述成是一個精神病的家族不知道是否正確?但是看完了這部片,對克林姆那種直接、勇敢表現的個性深深地佩服!

2008/08/24

【宜蘭】利澤簡老街

提到利澤簡,大家第一個想到應該是那座在冬山河上的橋,其實利澤簡原來是港口,有段輝煌的過去。


2008/6/29 利生醫院

利澤簡噶瑪蘭語原意是休息之地,位於冬山河舊河道旁,原是重要貨物集散地,水路上通冬山鄉,下達加禮宛港口,昔日貿易範圍到達艋舺、鹿港、中國福建沿海廈門、福州等。利澤簡老街上商家很多,利生醫院、戲院、米店、打鐵店、棉被店、馬偕設立的長老教會、木器行、陶器、中藥診所等,可見當時繁華的過往。

即使是假日,利澤簡老街也罕有觀光客到此,漫步在這頹廢的老街,有日治時期大正建築,也有南洋紅磚和西洋洗石子融合的女兒牆,雖然街道很短,但是留下的歷史遺蹟故事眾多,可惜目前除了永安宮有計畫要維修擴充外,好像沒有其他的計畫?(或者只是我不知道?)

2006年11月文建會與宜蘭縣政府有舉辦一些展覽活動,還有製作一些看板介紹老街特色,可是目前什麼都沒有了,看起來有些悵然。

2008/08/23

【阿姆斯特丹】《夜巡林布蘭》

最近幾年的電影有很多敘述藝術家的故事,把知名畫作搬上大銀幕很吸引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梅爾、《梵谷傳》都是描述荷蘭畫家的故事。


在長春戲院門口拿的電影明信片

某日中午剛好逛到《夜巡林布蘭》的官方網站,問了藝術史大師雨漣是否值得去看,她說要等他看試映片之後才能告訴我,但我很有興趣,於是厚臉皮的去跟雷公電影公司要了試映會的票。可能是對那時候荷蘭的歷史不熟悉,除了知道林布蘭所用光影的特色與常用黃色、紅色之外,只能說這是一部很華麗、很藝術也很抽象的片子。於是又跑去聽了雷公電影在信義誠品舉辦的林布蘭藝術講座,終於更了解這部片的背景。

林布蘭(1606-1669),當時因為宗教革新,1602年東印度公司成立,荷蘭成為航海帝國強權,不但在世界各地殖民,也搬了各地的寶物回到荷蘭。當時荷蘭廣設大學,科學先進、思想開放,中產階級的興起,宗教所需的委託畫作減少,藝術家漸漸地轉向小幅肖像畫作並降低價格賣給中產階級,民兵畫就是這個時期的特色。

林布蘭或許是當年 cosplay 的支持者,喜歡角色扮演,他的自畫像有100多幅。據說他花了很多錢買衣服布料,給畫作內的人物穿著,不但可以配色,也可以讓畫作比較有故事性。林布蘭人生的最高峰就是在畫完《夜巡》這幅作品之後急轉直下,第一任老婆是他經紀人的女兒(Saskia),在生產第四個小孩的時候過逝,不久後他的小孩接二連三的過逝,只有留下小兒子。

林布蘭取了僕人作為第二任妻子,也因此被教會所唾棄,1654年,林布蘭畫了一些宗教畫,取材很特別的是在處理人性的問題上,1660年晚景,因為錢不夠了,被迫搬到阿姆斯特丹的郊區,也開了一個經紀公司來度過危機,第二任妻子的女兒照顧他到終老。林布蘭的畫作在道德上,或是有關寬恕或悔改等問題上都有很深刻的描繪。

其實我們對林布蘭的一生所知的並不多(怎麼那時代荷蘭畫家都不了解?),而《夜巡》畫作裡面的人物因為不滿畫中的臉部不清晰,而拒絕付款,一狀告上法院,判定林布蘭必須收少一點錢。這部片的就以這幅畫得罪了當時民兵隊的人為假想,發展出的故事。



這部片子的拍攝手法融合了舞台劇的模式,或有自述性第一人稱的角度,也或有旁觀者角度,聲音的背景有意無意地表現吵雜與不安,嬰兒的聲音不斷地回盪左右,真實大膽又暴露的性愛場景,跟一般美化藝術家的電影不太相同,多少了反應當時社會對林布蘭的觀感。

建議觀賞前先瀏覽一下林布蘭同期的藝術畫作,片中或許有提到或應用到許多畫家作畫的概念,卡拉瓦喬、委拉斯蓋茲、魯本斯、大衛、維洛內塞等等,或許還有更多,等未來出了DVD再去買來重看會比較清楚些。

相關網站:
雨漣:日落前的魔術時光
http://blog.roodo.com/raininglight
巴洛克時期:林布蘭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rembrandt/rembrandt.htm
【阿姆斯特丹】林布蘭400歲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1/400.html
雷公電影部落格:夜巡林布蘭相關分類
http://zeusfilm.pixnet.net/blog/category/1112285
林布蘭注視黑暗的眼神 ── 看彼得格林納威 文 / 鄭治桂 (上)
http://zeusfilm.pixnet.net/blog/post/21526576

2008/08/22

【東京】上野東照宮

東照宮日本最後一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康的神社。



德川家康在位後以武力攻破各軍閥領地,統一了全日本,死後被尊為江戶幕府的守護神,供奉之神社稱為東照宮,日本各地有許多東照宮,最有名的是在日光的東照宮,是總本社所在。

東照宮位於上野公園內,裡面有幾間博物館,公園是很多年輕男女約會的地方,觀光客也很多。這裡是江戶時代的門戶,當年是商業中心,我感覺到有點歐式風格,可能是明治維新時期像歐洲學習的成果,處處都有歷史遺蹟。

因為在關門前十分鐘才進去,四處烏鴉的叫聲,感覺有點陰森,日本對烏鴉似乎沒什麼禁忌,或許是我多想了些!

2008/08/20

【羅馬尼亞】歡樂墓園

今年暑假,在德國念博士的天使蛋捲跑到了羅馬尼亞去旅行了,很高興收到她的明信片。


2008.8.4 天使蛋捲

這是羅馬尼亞北方,烏克蘭邊境的小城市,這兒的人門還生活在差不多100年前吧!這張明信片就是當地"歡樂墓園"的門票,這些墓碑上刻著死著生前發生過最有趣的事,很幽默的生死觀。

羅馬尼亞在東歐,但有時也被劃分在南歐,國境西邊是匈牙利、塞爾維亞,南邊是保加利亞,東北是烏克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有一小段黑海海岸,境內有多瑙河流入黑海。首都是布加勒斯特,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

來去看看天使蛋捲眼中的吸血鬼國度。

2008/08/18

【高雄】遇見歐風劉啟祥

前陣子去高雄,看到日治時期眾多台灣畫家的作品,有當年台灣藝術家百花齊放的感覺。


1938年/黃衣/劉啟祥

這件作品乍看之下有點莫迪里亞尼的味道,應該是那雙沒有眼珠的眼睛吧!不過仔細看來,還是有自己的味道,不完全是模仿的作品。光線灑過她的臉,寬鬆的黃袍子,整個身體的曲線好像很安靜,手上拿著兩朵未開的紅玫瑰,頭上的帽子與手上的手套,非常歐式的模樣。

劉啟祥(1910-1998),生於台南柳營,1923年前往東京,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是他的文學老師,放學時候還學小提琴,1932年前往巴黎求學。他在羅浮宮臨摹馬奈、塞尚等人的作品,受到的影響最大,在四年歐遊的日子,到過了英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等國遊歷,對於威尼斯的風景印象最深。

在高雄市立美術館看日治時代競賽篇的特展,劉啟祥的作品讓我看到寧靜的風景與淡淡憂愁的人物畫作,那種歐風感,深深地吸引著我。

柳營前輩畫家劉啟祥故宅
http://blog.kaishao.idv.tw/?p=767

2008/08/17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清倉大拍賣

這幾個月多次去平溪線車站沿途探訪,旅途的終點都跑到九份去吃東西看風景兼看人頭,聽說樂伯二手書店因為租約到期要結束營業,於是跑到風景如畫的九份來搬書。



本以為今天去已經太遲,但老闆還在找附近的店面,所以延到8月25日才要關門,個人是覺得胡達華釘畫工作室那個空間很棒,只是少了一面大的落地窗,若能挪出部分空間放書架,然後一部分空間展畫,甚至在假日舉辦藝文活動,那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觀光區人來人往,難得可以在此靜待一個下午,我的想法畢竟還是太理想化了。

因為二手書價本來就打五折,然後又打五折,買一百又送一百,我在此買了三本書,《台北城的故事》、《鹿港》、《地上北京》,只花了184元,書的價值真的很難計算,有些資料或許就在某本書的某一頁,就值得那樣的價格了,我每個假日一直不斷地從各處搬書回家,書房已經堆滿了,真不知道怎樣處理?

每次來這裡,總會專心的再看一次劉其偉寄給店主的書信,還有兩幅他的畫作,希望下次到九份,還能看到這樣的風景,與這樣的書香味。

相關網址:
【台北】洪志勝的九份茶坊與胡達華釘畫工作室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6/blog-post_03.html
【台灣】劉其偉的水牛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3/blog-post_03.html
【九份】樂伯二手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2/blog-post_25.html
樂伯的部落格:即將告別這扇窗:結束營業:除了原有的全館五折,每買一百再送一百
http://tw.myblog.yahoo.com/lobo32xl/article?mid=6166&prev=-1&next=6079

2008/08/16

《一萬年。在路上》老夫子姐姐作品集1--中東五國世界遺產紀行

這是老夫子姐姐的第一本書,這是她多年的夢想,終於在今天出版,第一個拿到熱騰騰的簽名書,很高興來幫大家導讀一下。而我從2001年出了一本賣不出去的書之外,什麼時候還能出第二本書呢?


2008.8.15 出版,圖文並茂的中東介紹旅遊書

一般的旅遊書總是出熱門景點,我想這兩年最熱門的應該是日本、中國與吳哥窟,而中東國家世界遺產眾多,為什麼國人不喜歡去觀光呢?我想除了刻板戰爭印象之外,對伊斯蘭教世界的不了解,也是我們要克服的障礙,一片國際化的聲浪中,台灣到底在國際的什麼位置?我想讀完了這本書,會覺得世界太大,而我們真得太渺小了。


很高興得到老夫子姐姐的簽名,不過這句話會不會太重啊?

以色列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聖地,這樣神聖的地方又是剛建國快60年的以色列的首都,這小小的地方到底藏了什麼?又有哪些歷史,讀了這本書就可以知道。我對地理位置很重視,每個章節的開頭都會用地圖標示位置,並說明當地歷史,還穿插當地神話故事讓我們更了解當地文化。

《一萬年。在路上》這本書主要是介紹中東旅遊心得,透過輕鬆的遊記,傳達不同文化與宗教信仰。台灣這幾年來因為外籍新娘很多,這些外地來的新移民如何融入台灣文化而成為更重要的文化資產,成為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每每到了台灣各地,本以為用閩南語可以在溝通上更為親切,但最近經常碰釘子,遇到連國語也聽不太懂得外籍新娘,可是她們非常熱情,在美濃看到辛苦清洗著水蓮菜的越南妹,在蘆洲賣包子的潮州妹,在火車上賣便當的福州大嬸等等,在台灣就可以遇到那麼多的文化融合,透過這本書,我們更可以看到中東古老的文明。

這本書出版前,我曾經去做幾個章節的校稿,尤其是地名翻譯的部份,與黃老師、老夫子姐也反覆研究,實在非常耗時,現在看到成果印刷出來,只要想去中東或是已經去遊歷過回來,都應該買這本書來看看。

到這裡買可以得到老夫子姐姐的親筆簽名書→《第三次公益GO》【一萬年。在路上】捐助新移民學習中心
http://ok.writers.idv.tw/2008/08/go.html

2008/08/15

【台北】林秀俊古墓

在內湖上班一陣子,總看到地上的指標寫著有座古墓的方向,終於找了一天中午前往。


攝影/查普特
http://www.flickr.com/photos/chapters/sets/72157605957430506/

林秀俊生於清康熙38年(1699),死於乾隆36年(1771),福建漳州人。小時後就到台灣來從事開墾,經營遍及台北、板橋、新莊,苗栗、大甲等地。林秀俊墓為典型閩南樣式,墓穹在中心,兩旁有石筆石柱,土地公的位置跟一般墳墓不太相同。

福建漳州人比較晚到台北盆地,最繁華的艋舺、大龍峒多半是泉州三邑人(晉江、惠安、南安),漳州人就在台北盆地周圍開墾,芝山巖一帶也是漳州人分布的地方。

太陽很大,馬路車上很多,在舊宗路二段103號旁邊,對面就是抽水廠,基隆河截彎取直讓這個地方繁榮了起來,不過是幾年前,這裡應該還是荒煙蔓草。

2008/08/13

【伊斯坦堡】小花土耳其趴趴走

小花跟熊掌固定每年的寒暑假都會出國旅行,每次收到她寄來的明信片,然後回頭看看她寫的遊記,感覺非常甜蜜,恨不得馬上響往前去。


2008.8 小花

伊斯坦堡這個城市我想你一定會喜歡,融合了伊斯蘭和鄂圖曼文化,到處都是古蹟,有機會依定要來看看。


伊斯坦堡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控制黑海進出,故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1923年土耳其建國,首都由君士坦丁堡遷往安卡拉,由於這裡並不是土耳其的首都,在1930年將城市名由『君士坦丁堡』改為『伊斯坦堡』。這裡有450座清真寺,伊斯蘭教說:《古蘭經》誕生在麥加,讀者在埃及,珍藏在伊斯坦堡。

以下就是小花去土耳其的遊記,陸續還會新增,土耳其浴那篇描寫生動,看完了都想去搓皮膚。

2008/08/11

【台北】農民的手@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這次來台展出的16幅米勒的畫作,與他同期的巴比松畫家作品,實在是可以做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


1863年/大牧羊女圖/米勒/巴黎奧塞美術館
牧羊女沒事還要做掃把

前幾次說明了米勒生活的時代背景,在巴比松的農村米勒終於找到他畫作生命的出口,這群從巴黎來的畫家,雖然都在這個楓丹白露森林寫生,米勒看到的農民就像是兒時的回憶與救贖,而農民也驚嘆這個來自巴黎的畫家什麼農事都會做,可以注意看看米勒筆下農民的手,無論是低著頭的拾穗,還是縫布的手,亦或是放牧的少女,各個手上都是不斷地工作,而且每個粗壯的關節,都有紅腫或長繭的痕跡。縫衣的手每個手指都有自己的生命力,這樣的觀察並不是短時間的觀察就可以畫的出來,而是經過長時間的體驗才能表現的出來的。


1852年/農婦/杭特/巴黎奧塞美術館
杭特把米勒的畫作介紹到美國去

可以比較這個富商之後的杭特,筆下的農婦就充滿了嬌貴的氣息,不但露著白晰的背,手指還把玩這小花朵。這幅畫與米勒所有的畫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此也可以知道巴比松畫派雖然都聚集在這邊寫生,但是每個畫家因為出身的不同,也有自己的特色,米勒的表現是沒有一點的田園之美,而是農民與天地的關係。

米勒生了九個兒女,畫中的牧羊女據說就是以女兒為模特兒,上面這幅牧羊女一展出後得到大家的讚賞,但米勒的成功是經過長時間觀察素描少女而拼湊畫出來的油畫,這點可以從他眾多素描作品得知。

【台北】米勒作為農民畫家的意義@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8/blog-post_10.html
【台北】春天@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6/blog-post_16.html
【台北】波納的動物畫@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6/blog-post_10.html
【台北】米勒的拾穗@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6/blog-post.html

2008/08/10

【台北】米勒作為農民畫家的意義@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記得高中的時候,老師曾批評某一個攝影展,把一張壯碩工人辛苦滴著汗水搬著磚頭的照片,命名為『力與美的結合』,雖然我沒有看到這張照片,但可以感受到老師很不滿的心裡,一個藝術家要怎樣表現社會景況,無論是畫家、攝影師,在任何時代背景下,都會有他的意義。


1857年/拾穗(局部)/米勒/巴黎奧塞美術館
後面的收割畫面是工業革命大量生產下的作業模式

要看得懂米勒,最好還是先了解畫家的生平,還有他處在的歷史環境。1814年出生的米勒在一個小農村,小鄉村的教會神父看到了米勒作為畫家的天份,於是集資讓這個小孩到城市去習畫,1837年米勒第一次到大城市巴黎,那時候工業革命才剛開始蓬勃發展,城鄉的差距開始變大,鄉村的小孩長大了通通前往城市工作,當然米勒也不例外。

在巴黎的畫家都怎樣過活呢?當然要幫有錢人畫肖像畫,當時中產階級也漸漸地興起,米勒就幫稍微有些錢的人作畫賺取微薄的收入,但是畢竟不是城市長大的小孩,米勒的肖像畫賣的並不是很好,於是他轉往裸體畫,但是比起當時已經成名的畫家安格爾,落落大方的裸體畫,這樣的主題似乎也不討好。

正當米勒陷入在巴黎生活的低潮時期,1848年巴黎發生了二月革命,當時畫家就到鄉下去避難。1849年,胡梭邀請米勒到巴比松畫風景畫,但是米勒所畫並不是優美的風景,也不是田園之美,而是『農民』,想像農民出身的米勒,好像找到了生命中的力量,米勒的畫並不是真正的用相機拍下來的風景,而是經過長時間在農村的素描,然後把這些元素組合構圖成為油畫作品,表現出農民生活中的故事。


1859年/拾穗者之歸(局部)/布荷東/巴黎奧塞美術館

後來,一些過分神聖美化的作品,把拾穗轉化成一種高尚的行業,繪畫的技巧實在不輸米勒這樣的土畫家,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沒有那樣的真實。這讓我想到了小學的時候,總要參加壁報比賽,每次我們做出來總是要反攻大陸,解救在挖樹根的農民,或是要讚美富足的台灣,我們的生活簡直在天堂的樣子。

我在金門當兵時,去逛了戰史館,那邊有幅畫利用透視法的原理,讓蔣介石的微笑眼神一直盯著你看,還有吉普車的輪胎也是同樣的原理,真是直呼神奇。後來最近去三峽看李梅樹老仙的作品,也有同樣的技法,這些技法其實並不重要,但是李梅樹早年畫下農村的景象,卻讓我深深的感動。

1871年巴黎發生了農民革命,很多貴族與中產階級在巴黎公社下慘死,我想這應該不是身為農民畫家米勒想要引發革命的初衷吧?當時的畫家大部分也出身富貴,也只能畫出貴族與城市的美好,像米勒這樣從鄉村到城市打拼,然後毅然決然的又回去當農民的畫家,才是真正幫農民代言的畫家。

這幾年我有機會去台灣鄉村看看農民的生活慘狀,但是我卻看不到農民絕望的臉,雖然生活都已經入不敷出,但是他們仍然對土地充滿了敬重,也不斷地勇敢的嘗試更多創新的可能!在美濃看到外籍新娘在採集水蓮清洗,在南投看到種梅子開料理餐廳,或者想要保留一切懷舊建築的中寮,台灣的農民,正在產生許多米勒。

【台北】春天@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6/blog-post_16.html
【台北】波納的動物畫@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6/blog-post_10.html
【台北】米勒的拾穗@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6/blog-post.html

2008/08/09

【倫敦】《哈姆雷特》奧菲莉亞之死

前陣子突然想重看這部片,跟旅行好像沒什麼關係,我重新看了1990年的版本,其實只是為了找到米雷畫下的奧菲莉亞 Ophelia。

【倫敦】米雷(Millais)與奧菲莉亞@泰德英國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1/millais.html


1996 年的哈姆雷特改編版,獲得199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1990年那個版本的男主角是梅爾吉勃遜,演女主角奧菲莉亞的是海倫娜寶漢卡特。


1996年的導演與男主角是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這部片算是比較完整的作品,片長4個小時,片中眾星雲集,有茱蒂丹奇(莎翁情史)、大鼻子傑哈德巴狄厄、李察艾登保祿(伊莉莎白)、比利克里斯托、羅賓威廉斯與凱特溫絲蕾等。

2000年的哈姆雷特男主角是伊森霍克,1990年的女主角海倫娜寶漢卡特跟1996年的男主角肯尼斯布萊納曾經是戀人。

1996年版本改編的劇情是發生在19世紀的歐洲,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完成學業返家,父親已被叔叔謀殺,母親改嫁叔叔。然後,父親的鬼魂出現要哈姆雷特報仇。一直找不到這部片的DVD,真想好好的看看。

哈姆雷特的故事一直不斷的被改編,馮小剛用了中國五代十國的背景拍了《夜宴》也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2008/08/08

《為台灣蒐藏回憶的人》老台灣懷舊藏品大集合

我的好友傑維恩又出書了,這是他這幾年傻勁付出的成果,默默地採訪一些蒐藏家的短文與照片,集結成書出版,這類的書這幾年雖然出的不少,但是能找到同樣這樣有傻勁的蒐藏者,實在是難得。我不斷地慫恿傑維恩要辦簽書會,他說這樣想找這些蒐藏家辦辦聚會就好。



傑維恩出過幾本小說,也得過不少文學獎,透過他簡單的文字,經常可以換化成一幕幕的回憶,這些畫面有的泛黃,也有些青澀的藍,清澈見底的小溪與四周都是蟬鳴的聲音,彷彿童年吃個攙著香蕉水的白冰,坐在冰店的懷舊裝潢,有小磁磚或是鋼鐵的桌子,翻開這本書,就好像時光旅人回到了童年,那樣的美好!

看完這本書,印象最深刻的是北莊藝術中心的主人林永山。

他說:『蒐藏東西要慎選標的物。』,他便從眾多民俗文物當中選擇了地圖蒐藏。『這種東西最常見,可是最不好蒐集,而且跟我的生活環境很貼切,我是這塊土地長大的人,我有認同感。』
P.104


林永山蒐集的地圖從英國航海時代,清朝(國)地圖,到日治時期,或是國民政府要反攻大陸,甚至是中國要解放台灣的都有,不但說明了各個時代的政治背景,也說明了歷史各地種族存在的現實。

傑維恩現在這在舉辦「蒐藏貼紙」串聯活動,歡迎大家參與,更重要的是要看看同時出版的這兩本書。

日光溫暖文學報:「蒐藏貼紙」串聯活動
http://blog.roodo.com/novel/archives/6618283.html

2008/08/06

【高雄】文化中心旁的書店尋寶

對高雄這個港都並不是很熟悉,從小到大不知道做了幾次過客,小時舅舅的家庭旅行、金門當兵、同學結婚,高雄總浮光掠影,一點印象也沒有。甚至我覺得去國外某些城市自助旅行,認識的都比高雄還多。今年豔夏之旅到高雄逛書店吧!



高鐵通車後,一日往返台灣各大城市的時間變多了,我試著用在台北步行的方式在高雄行走,住在高雄的朋友卻告訴我,高雄很熱,也沒有人這樣走路,勸我少笨了,但是我卻想要試試看,一早做高鐵下去,在車上補了眠,轉乘高捷到了中央公園,卻只是一下子。在公園有老人帶小孩在此散步,也有腳踏車友的聚會活動,週六上午的熱鬧,看出高雄人的活力。


檢視較大的地圖
紅色圖釘為這次介紹的書店或圖書館(書店或許會搬家,拜訪前請先確認開店時間與詳細地址)

以下的介紹除了圖書館在中央公園一角之外,其餘的都在文化中心附近,只要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到第一站若水堂,就可以用步行的依序逛書店,也順便享受一下高雄市區內悠閒的巷弄風情。

兒童玩具圖書館與台灣文學館

地址: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一般圖書館的印象總是很八股,不是閱覽室就是書籍雜誌期刊開架閱讀的地方,但是高雄的各區的圖書館都有不同的特色,以兒童圖書館來講有許多親子閱讀區與活動區,利用豐富的色彩讓這個地方更活潑。而台灣文學館雖然外觀是棟老建築,也不怎麼顯眼,可是進去後看到辦了不少文學演講座談的海報,並收集典藏了在地的文學作品、作家文物等等。

在公園旁能夠有清幽的圖書館,大樹林蔭下更有詩意,雖然這裡不大,但是安靜的閱讀環境,充分的使用與應用公共空間讓人好生羨慕。

若水堂簡體書店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林德街3號2樓之2

本來不是很想逛連鎖書店,從台中東海大學旁發跡的若水堂,是專賣大陸簡體書的書店,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及高雄都有分店,大部分坐落在大學旁邊,賣的書當然就比較屬於研究所學生或教授用書。因為不太習慣看簡體字,而我會買的大概就鎖定在照片多的藝術書籍與旅遊手冊,尤其是中國的歷史地理旅遊相關,若水堂的書籍算是相當豐富。

我在這裡買到了《柬埔寨五月盛放》這本書,裡面把吳哥地區的歷史、印度教、神話故事等解釋的很清楚,除此之外,還加入了現代柬埔寨的介紹,算是非常完整的旅遊手冊,也很適合帶這本書去吳哥窟邊走邊看。

百冠二手書店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青年一路2-6號地下室

走下地下室,心裡會忍不住『哇』了一聲,很大的地方,還有二手漫畫,沒有那種位於地下室舊書店慣性的霉味,也沒有為了清潔書的封面用的消毒水味道。在亂逛的時候,老闆娘跟小朋友在聊天,顯得和樂融融。

在這裡買了一本用塑膠封套包起來的原文《倫敦》攝影集,才170元,算是非常便宜,或許老闆娘看出來我是刻意來逛書店的,結帳時還跟我介紹了其他兩家二手書店。

文化中心書坊

地址:高雄市新興區林南街21號(若沒人頂讓,預計2008年9月底結束營業)

遠遠的就看到結束營業2.5折的紅布條,吸引我走了進去,書坊非常的小,書架也離的很近,只要有三個客人來,書店就好像塞滿,找書也不好找了,但裡頭的書非常乾淨,分類也很清楚,除了一般小說外,還有普科叢書,裡頭還有考試用書,不但如此還有二手 DVD,CD等,看了老闆的名片,還有郵票與網拍等服務。這家書店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或許就是這樣,找書不好找,書籍不流通,所以才做不下去嗎?這純粹是我個人猜測。跟老闆問了兩句,可以感覺他是很誠懇不世故的人,要結束書店難免會有些不捨的感情。

在這裡選了馬森的小說集《巴黎的故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一家書店要關門,我也沒多少時間在此挖寶,下次來高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心裡又掠過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馬森這個旅人在書末寫著:『一個作家在對人生的探索上,和讀者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在人生茫原中的探險者』這句話讓我特別有感覺,就買了這本書。

五餅二魚兒童書店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光華一路148-96號

雖然是家兒童書店,一進門還是看到不少旅遊類型書,或是一些精選的暢銷書,地上坐滿了來此看書的小朋友。我想書店主要賺錢的應該不是賣書吧!而是舉辦一些課程,說故事、肢體、聲音、創意等活動,還有與作家對談、說唱藝術與手工書等等。

可以發現來此的母親非常多,她們為了小孩而閱讀,為了小孩的成長自己也學習了很多,為什麼來這裡的沒有一個爸爸呢?於是我也想買本兒童書回家,但是實在太重,而且買回來也是我在念給小朋友,乾脆還是買了本我看的書《徒步到沒有圍牆的邊境》。

城邦書店

地址:高雄市苓雅區廣州一街163號

走進城邦書店就覺得很想坐在沙發上看書,於是挑了幾本書坐下來慢慢翻,這裡面賣的書都是城邦出版集團的書,可以有很大的折扣,與搭配一些 bundle 的方案,每次到城邦書局都會想買很多書,可是今天我克制下來了,一方面是逛到這裡背包已經滿了,另一方面是這些書在台北也都有賣,不像二手書有挖寶的樂趣。

坐在沙發的同時欣賞幾位正妹店員在門口裝飾玻璃門面,偷偷瞄著外面,心裡想著年輕真好啊!我慢慢地坐在沙發上翻著書。走出門口,手上就多了一個大紙袋,裡面裝了三本書:《美濃鍾理和原鄉風景》、《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不僅這樣,還變成了城邦書店的書蟲會員,心裡有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覺。

文化中心旁的藝術市集

地址:文化中心靠廣州街這一側

每週六下午四點鐘後,都會有攤位開始賣個人藝術品,看著很多大人來此擺攤,然後小孩就在一旁的公園玩耍,也有一群大學生來此擺攤,一堆同學來捧場的畫面。每個攤位都有不同的特色,石頭雕刻品、袖珍縮小家居模型、銀飾、小皮包等,形形色色的裝飾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復興二手書店

地址:高雄市新田路85-1號

這家店距離文化中心有點距離,但是從文化中心沿著青年路散步過來,個人覺得非常舒服,高雄市的馬路寬敞,綠樹也多,最後選擇逛完這家二手書店,在步行回到起點中央公園,我就可以坐高捷轉搭高鐵回台北了。逛了這些二手書店,老闆們都有一個特色,有點上了年紀,但是對書都充滿了感情,只要有空閑的時候就是在整理書,或是擦拭舊書,讓書籍保持最良好的狀況。

我在這裡挑了兩本藝術相關的書籍:《抒情‧韻律:劉啟祥》是因為上午在美術館看到他的畫作印象深刻,回家再好好的複習,而這本《高雄市美術推廣協進會1998會員展專輯》裡面有理事長的毛筆親筆簽名。


備註:本文配合「艷夏之旅˙高鐵˙be there」活動撰寫,景點為水瓶子個人親身前往體驗並挑選,台灣高鐵公司提供艷夏之旅體驗票。

2008/08/04

【高雄】遇見禪意的黃土水@高雄市立美術館

這個出身於台北艋舺、大稻埕的窮人,是日治時期到東京美術學校的第一位台籍生,在台北少有看到他的作品,沒想到這次到了高雄美術館遇到了這個藝術家。


1927年/釋迦出山(複製)/黃土水(1895-1930)/高雄市立美術館

在美術館有台灣雕塑發展的常設展,本來想晃過去,沒想到看到一尊吸引我的釋迦雙手合十閉幕沉思的佛像,跟一般廟宇看到的福泰嚴肅的佛像很不同,瘦高的身材穿著袈裟,緊鎖著眉頭,配上很大的耳朵。黃土水以南宋的梁楷的『出山釋迦圖』為藍本,製作出了這個雕塑品,原作在二次大戰的毀壞,廖秋桂女士捐出石膏原模,然後翻製成銅的作品,石膏像目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而木雕的作品放在艋舺龍山寺。


1930年/水牛群像(局部)/黃土水/高雄市立美術館

上面這個水牛群像是黃土水過世前的作品,早在1922年他就研究水牛,因為台灣有很多水牛,能夠充分表現台灣農村的寫實景象,也就只有水牛了。小時候在阿公家看到牛傲著脾氣,因為天氣熱不想出水耕作,農人不斷的咒罵,牛也聽的懂,很不情願的出來,這樣的景象一直烙印在我的心裡。或者在台南的街上,看到牛車來來回回的在街上行走,背後車上的貨品很多,牠們還是盡力的工作。因此很多人用『牛』形容台灣人的個性,也是其來有自。

在美術館的這個常設展展出的東西很多,有各家專長,但顯得展覽的系統架構過大,比較無法聚焦。還有原住民的南島語系雕刻是我比較喜歡的主題,很可惜到精品店買不到相關的作品。此外,目前還有展出『日治時代競賽篇』各名家的畫作,展出的東西質與量的不錯,我覺得是很值得一看的展覽,展到2008.10.12日為止,若能配合更多的演講或討論活動來認識這些台灣的知名畫家(還是因為我走的匆匆所以沒發現有相關活動?),我覺得一定會更好。

2008/08/03

【倫敦】《2001太空漫遊》科幻片的史詩電影--探索奧德賽

從大學後就很喜歡看這種古老的電影,已經忘了第一次是在哪裡看的,許許多多電影介紹,把這部片列為科幻片的始祖,雖然有點沉悶,現在回頭來看這部40年前的電影,還真是佩服。


2001 太空漫遊的英文名有奧德賽的名字(2001: a space odyssey)

這部片的導演是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 1928-1999),他拍的片並不多,但是拍的類型並不是以科幻片為主,而是橫跨恐怖、劇情、戰爭、情色、YA等,著名的片有《萬夫莫敵》、《發條橘子》、《亂世兒女》、《鬼店》、《金甲部隊》、《大開眼戒》。導演是攝影高手,高中時期就投稿著名的『展望』雜誌得獎,18歲高中畢業就去雜誌社上班。另外他也是西洋棋高手,在這部片幕中有一個段落是下西洋棋,有人說他故意安排下錯棋子讓大家來挑毛病。

《2001太空漫遊》主要分成三個部份,人猿受到黑石影響進化成人類、月球之旅探索埋在月球地底的黑石、木星任務電腦叛變最後男主角在木星上又遇到黑石。我覺得全片最讓人思考的片段在最後太空人的那段旅程,是進化、演化還是升級?這40年來大家還是沒有答案吧?



這部片對後來科幻片的啟發很多,可以在後來的科幻片看到這部片的影子,最近上映的《瓦力》中沒有對白與叛變的電腦,《星際大戰》系列、《ET外星人》等等,可以說是將早期科幻片粗製濫造轉化為高級影片的代表,不但利用荷馬史詩中奧德賽這個人在旅程中體驗與追尋的人生的目的,將人類的探索轉往無邊無盡的太空。

2001太空漫遊 -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01%E5%A4%AA%E7%A9%BA%E6%BC%AB%E9%81%8A_%28%E9%9B%BB%E5%BD%B1%29&variant=zh-tw
《奧德賽》最早的西洋旅行文學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7/blog-post_26.html

2008/08/02

【高雄】扛書一日遊

今天去高雄城市之旅,利用在台北坐捷運加步行的方式,在高雄漫行。


2008年南風劇團文學劇場

6:15 起床
6:30 搭乘台北捷運
7:42 搭乘台北往左營高鐵
9:30 搭乘高雄捷運到中央公園
9:54 中央公園像小摺致敬
10:00 兒童玩具圖書館、高雄文學館
10:40 布蘭奇+福爾摩沙旅行者書店(沒開)
11:06 中都窯場(沒進去)
11:15 高雄市立美術館:奇美撲克牌、黃土水的水牛書籤、《攝影台灣》
13:40 若水堂:《柬埔寨五月盛放》
14:30 百冠二手書店:《LONDON攝影集》、《北港香爐人人插》老闆說天下、復興二手書店都不錯
15:00 文化中心書坊:《巴黎的故事》馬森,老闆說目前店要頂讓,沒人頂讓的話九月底就收。
15:25 五餅二魚:《徒步到沒有圍牆的邊境》,好多小朋友啊!
15:40 政大書城只晃了三分鐘就走
15:50 城邦書店:《美濃鍾理和原鄉風景》、《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店員長得真夢幻,害我買了不少書,加入了會員
16:10 逛逛文化中心週六下午到晚上的藝術市集
16:27 一新書局本來想買DVD,但是作罷
16:50 天下書坊(舊書):《東京日和》阿潼、本想買米果的《慾望街右轉》,其實是看過了但書送人,考慮我背包已經放不下了,所以沒多買。我問老闆可否拍照紀錄,他一直很納悶我這個舉動是為什麼?
17:20 復興舊書店:《抒情‧韻律:劉啟祥》、《高雄市美術推廣協進會1998會員展專輯》有理事長的親筆簽名。
18:00 幫老伯牽機車去加油
18:10 吃飯、了解老高雄歷史、返家

2008/08/01

【板橋】林家花園與接雲寺

放暑假要往哪裡去呢?若是住在南部的朋友,可以搭乘高鐵來個艷夏之旅!到達高鐵板橋站後,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很快就可以遠離塵囂,享受清幽的花園風景,be there。

林家花園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西門街9號


林家花園內的建築與雕樑畫棟,每個裝飾都是一段小故事

『林本源園邸』名字的由來,是取林家林平侯其中二子的家號『本記』(林國華掌管)及『源記』(林國芳掌管)而來,並非有林本源這個人名,俗稱林家花園是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當年清朝在台北建城,沒有錢的官方向有錢的商人募款,台北城的五個門--東門、西門、北門、南門、及小南門,其中的小南門即是由林家出資搭建。

板橋林家源起林應寅於乾隆49年(1784年)攜長子林平侯新來臺。後來經營米業致富,林平侯曾任柳州知府,後辭官專心營利。死後家產分為飲、水、本、思、源五家給後代子孫,後來分得本、源兩個兄弟合併商號,於是稱為林本源,這一家族至今仍有後裔在板橋一帶居住。

在清治時期林家協助劉銘傳,一躍為『紅頂商人』,再經劉銘傳而得與在北京權傾一時的李鴻章、盛宣懷等人相識。後代林維源參觀蘇州的花園『留園』,也將板橋林家花園大事增建,磚瓦石木皆由唐山而來,為臺灣庭園的代表。日治時期,林維源在廈門鼓浪嶼興築一座花園官邸,稱為『小板橋』。1896年,傳聞日本有意放棄臺灣,時避居晉江的台灣舉人施炎乃遊說各地富豪欲籌資1000萬兩贖回臺灣,避居廈門的林維源慨然允諾承擔400萬。

在林家花園內散步,大樹林蔭下,絲毫不顯得艷夏的熱氣,小朋友在像迷宮的庭園內到處跑來跑去,園方不但有定期導覽,還時常舉辦小朋友的活動,我星期六在花園閒逛,剛好林中光樂團的演唱表演,好聽的台灣民謠隨興的演唱,也有李天祿的掌中戲展的小展覽,很多青少年在此拍照,而我看到了日治時期與中國江南的遺跡,算是個難得的豐碩午後時光。

接雲寺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西門街10號

接雲寺在林家花園旁,主神是觀世音菩薩,也稱『觀音媽廟』,本來在中和庄石壁湖山的慈雲巖。


大木匠陳應彬的提字

清咸豐三年(1853年)發生彰泉械鬥,慈雲巖被大火焚毀,3年後林本源家族的林國芳提議興建接雲寺,於1867年完成。但這裡也不是原址,本來在崁仔腳新興街,後來才搬到現址。因為是要接續慈雲巖,所以稱為接雲寺。

早年寺外的空地(現柏壽公園),有舉辦搶孤,是全台最有名的宗教活動,但是 1937年停辦後就沒有在舉辦了,來進香的民眾很多,很多時候去拜拜都不會注意看建築還有提字,接雲寺的正殿的藻井是有名的木匠陳應彬所設計,大龍峒的保安宮以及寧夏街的陳德星堂都有他設計的痕跡,木雕非常值得一看,寺廟留給我們的歷史還真是豐富。


備註:本文配合「艷夏之旅˙高鐵˙be there」活動撰寫,景點為水瓶子個人親身前往體驗並挑選,台灣高鐵公司提供艷夏之旅體驗票。

艷夏之旅。高鐵。Be There 徵文活動網址
http://www.pixnet.net/event/thsrc-be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