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 Notch 咖啡的老闆約了過去,或許去過這家咖啡館的人會覺得門窗與牆壁有點破舊,木頭地板走過去有點搖晃,但我在那邊發現了一些寶藏。
一般咖啡館或許會使用裝潢把這些不好看的地方遮蔽,但我看到了有重力鎚的高長窗,還有老照片中一樣的窗紋,雖然外觀是洋樓,但內裝的櫥櫃,有日式建築的感覺。
這間街屋,戰後後方有增建變成長形的街屋,原本和、洋式變成了漢式的生活空間,在文化意涵上有很重要的意義。
店主李大哥的阿公,在二二八事件失蹤,所以他擺放了一張這些事件點發生地的地圖,美女店主方菁是教油畫老師,一樓往二樓的樓梯間擺設了一些畫框作為裝飾,目前作品與畫室在信陽店,下次若有機會再走1930年代的臺灣美術導覽,我覺得可以從這邊出發。
感謝老闆與房東願意保留與經營這樣的房子,未來不知道都更會不會拆除,希望至少立面可以保存下來。老闆說現在島津製作所台北支局的員工曾經有來探訪,不知道以前內部格局是怎樣呢?
#與老屋合照 #臺北老屋三生事 — 和李德振與李方菁在 Notch咖啡本町店-重慶南路
圖片來源:二二八事件維基百科
講座:【台北】二二八白色恐怖相關文化資產--《臺北老屋三生事》
這是 1947年2月28日在專賣局前的抗議衝突事件,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地點,位於重慶南路一段25號。
會有大批民眾集結,是前一天2月27日傍晚,因為發生專賣局查緝私菸的警察誤殺了一名民眾,終戰後不到兩年的時光,大批民眾在火車站前集合,前往專賣局辦公室抗議,為何群情激憤地把辦公室搗毀焚燒?
發生至今 74 年,大家甚至不知道發生地點在哪裡?甚至不知道這棟房子還在!
蕭文杰老師,將帶領大家前往有白色恐怖的文化資產,那一代的知識份子,透過各式各樣的模式來告訴我們那段歷史,而我們如今又能做甚麼呢?
仔細觀察這張照片的三棟房子,各自獨立卻擁有類似的樣貌,這是為什麼呢?
小時候玩大富翁,只要在漢口街、開封街、重慶南路蓋起房子,這一局就包準是贏定了,如今僅存的老房子,要跟我們訴說它曾經的見聞,臺北有那些老房子經歷了白色恐怖﹐又有哪些文化資產,具有這樣的時代意義呢?
做一個有記憶的人,透過建築與地景地貌,還原你我所知道的故事。
主辦:典藏文創
與談者:蕭文杰、水瓶子
時間:2021年2月28日10:00-12:00
地點:臺北市重慶南路1段35號 Notch Cafe
費用:100元茶水場地費,當日繳交
#臺北老屋三生事 #歡迎分享轉貼 — 與蕭文杰。
感謝眾多教授級的人來參加二二八發生地旁邊的講座--《臺北老屋三生事》
從第零場在迪化街的老屋舉辦這樣的活動,一直到二二八當天,是第十二場,雖然我的簡報檔內的照片與蕭文杰老師有重複,但是我們兩人切入的角度大大的不同,個人注重發生點在哪裡?二二七到三一一中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而蕭文杰老師把這些地景的警察軍事公家單位主官、報紙媒體的經營者、或是處理這些人背後的脈絡關係說明得非常清楚,反覆論證。
好像還在拼拼圖,透過照片、繪畫、口述拼出現在這樣的樣貌。我們不是用悲情來討論二二八,而是拼圖起來建立一個公民意識,保存老屋的意義不只是在於時代性的建築意義,而是屋內屋外發生過的事情。
左一 Yu-Juin Wang 王瑜君博士,她家在暖暖的街屋曾是白色恐怖的見證。
左二 駱芬美 老師,銘傳大學的老師,寫了很多本臺灣史的書,她說這裡原本是"臺北縣廳"府前街。而今日重慶南路有總統府,這百年時光一直都是政治經濟的中心。
左三 是 鴻儒堂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的老闆,從小就住在這周邊,描述日本時代商店街樂天地,非常到位。
左四 李德振 是二二八失蹤的台北市參議員李仁貴的孫子,也是 NotchCafe 的經營者,李仁貴戰後行善卻被失蹤,從小家人長輩避談二二八。
左五 蕭文杰 老師,被稱為文化恐怖份子,他一直鼓勵大家文化資產提報與保存,幫大家找尋這些文資背後的許多故事與意義。
很感謝來了我人生中各個時期認識的朋友,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夠講出老屋背後的故事。 — 和李德振與 Yu-Juin Wang 在 Notch咖啡本町店-重慶南路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2021/02/28
2021/02/03
【台北】存在與重現?加納屋與 CAFE!N,這幾棟都還在,有可能復原嗎?
存在與重現?加納屋與 CAFE!N
這幾棟都還在,有可能復原嗎?
來源:臺北市區改築紀念
http://tebook.ntl.edu.tw/adm/upload/ebook/44b93a34-8dad-47e4-a09e-be6e36522078/book.html
從1911年起興建了歐式的街道,這棟街屋原本是加納屋、文明堂書店,幾年前是 Smith&Hsu 現代茶館,現在則是CAFE!N 咖啡館,由世界咖啡冠軍所開設的連鎖咖啡館。
龍瑛宗於1982年所寫的《勁風與野草》:杜南遠與鶴丸五郎並肩行走於亭子腳。抬頭一看對面的文明堂書店,明亮的燈光下擺滿著書籍......。
我想著當年龍瑛宗書寫這篇短篇小說,描述著1940年代戰火中的臺灣,到底是要帝國主義的興起還是終結?這樣歐式的街道,到底給我們甚麼樣的記憶?
每每我走在衡陽路上,看著一些殘留的建築立面,仔細比對著老照片,大樓重現著這些往日情懷,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復舊?這些腦中記憶的碎片,到底可否拼接的回來?
龍瑛宗當年,不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嗎?
我找出2014年,老屋新生銀獎,主題特色:身為傳統茶館的當代延續,藉由結合亞洲與西方世界的茶文化,以嶄新且簡潔的方式創造具有當代人文的茶體驗,希望透過建築與設計、社交、休閒、工作、閱讀,以及飲茶這些要素中互相影響,構成化學反應。
如今再回這棟老房子,所有內部的痕跡消失殆盡,只留下立面,左右新蓋的建築,甚至回覆的立面還不太相同,我已經開始懷疑腦中的記憶是否真確了?
2021/01/28
《高石大叔看臺北》
最近的繪本很令人驚艷,出版社很會偷渡這樣的書,應該是大人看的繪本,用小朋友的書來出版。
為什麼這樣說呢?
經常逛書店的時候遇到家長一進門就問店員有甚麼書適合小朋友?
我其實蠻討厭這樣的家長的,自己不做功課,不了解自己的小孩,卻要把選書的責任丟給老師或別人,我覺得只要家長初翻一本書,覺得有興趣的書,給小朋友看應該都很合適吧!
這本書很多細節都用圖像呈現出來,初步的把臺北的發展到 1937年呈現出來。
2020/10/30
2020/10/11
【台北】臺北病院ノ庭 (臺北醫院的庭園), 1929
萬事問臉友,後面的高塔,是總督府嗎?
臺北病院ノ庭 (臺北醫院的庭園), 1929
李梅樹
第三回台灣美術展覽會
來源:台展資料庫
原始: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134686d0cee5159cd634f869684eef6
2020/09/09
【台北】順益行
順益行 #博物館
20200909
在特別的日子(愛你愛你久久)進入台灣美術史的小藏館,意外的感受,比對面的撫台街洋樓的展出還具有意義。
石川欽一郎、郭雪湖、陳進、陳澄波、李梅樹的作品一攤開,台灣美術的起源隱誨的躍出畫框,民間的美術館可以那麼有明確的收藏方向,十分感動。
不只是這些台灣美術史的前輩,還有這些老師的學生們承襲了老師的特長,持續的在台灣各地創作,在貴德街、長安東路、台北城中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如今也都拆除了,留下的作品讓我回到童年的記憶!
為何台灣的美術館收藏那麼多台灣前輩畫作,都不會拿出來展呢?或者出國展出或各地巡迴都十分有意義,為何不會做呢?阿Q的想是要給民間機會嗎?
2020/08/14
【台北】新高堂書店與東方大樓
新高堂書店 #古今對照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7840
上面文章的重慶南路=府前街,是錯誤的喔!
還有東方出版社不等於東方書局,兩家不太一樣。
2020/08/05
【台北】巴會館,公會堂前的風景
#古今對照
巴會館,巴士公司旁的咖啡館,漢口街、延平南路口
來源:上,待查。下,google街景
上圖:公會堂前,左至右依序為南警察署、巴會館的蒙馬特風車、北白川宮紀念碑。來源:看見李火增
下圖:中山堂前,左至右依序為刑事警察局、台糖辦公室、孫中山先生銅像
2020/03/29
【台北】大安社大的導覽:北門到南門散步,暴雨
2019/04/26
【台北】今天帶了某廣告公司老闆與員工團導覽,四小時

照片來源: https://www.gjtaiwan.com/new/?p=16823
從北門捷運站二號出口出發,在延平南、博愛路、重慶南路、館前路周邊繞來繞去,看了鈴置良一設計的許多建築的原型,以及後來被改造的樣貌,到了中山堂旁的孫中山先生雕像,看到了這張照片祝辰巳的雕像基座,原來是同一個。
關鍵字:辰野金吾、台北工場、鐵道部、三井倉庫、櫻井組、高石組、人民導報、林茂生、鈴木商店、鄧南光、城內的咖啡館、重田榮治、菊元百貨公司、台北苗圃、美國領事館、劉自然、洪通、南海劇場、建工神社、台北一中、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欽差行臺。
今天提了很多都市計劃中的中軸線,用太極陰陽四象來談一座城市的開發,總會有願景與理想。從台北城中的道路規劃與台北苗圃,都可以看到其意義。
很感謝老闆,能夠帶員工出來散步,了解台北城。
2019/04/24
【台北】北門周邊,MKCR
2019/01/26
【台北】城中導覽

參加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的導覽活動,由 凌宗魁 老師帶我們走書院町,很高興也遇到了資深廣播人 倪可 一起散步。
#參加活動 No.01
跨越百年多從清末的書院、文武廟,到了都市計畫與歐式建築的日本時代,後來的現代主義去除繁複的裝飾物,基本上街道的區塊並沒有改變,可是用途多有歷史的脈絡可尋,加上不同建築師的師生系譜,在這街道上點綴出來不同的表情,而且不同時代每一棟建築的身世地位不同,門當戶對又下了不同的註解。
即將結束的導覽,跑入義美門市買冰淇淋,剛好在西本願寺聽了白色恐怖的過往,心中一陣顫寒,宗教本是要撫慰人心,但是卻是用來刑求的地方,燃燒的西本願寺與縱貫線鐵路,在韓良露老師的體驗,居然有了京都金閣寺的一瞬之美,時代就是這樣的諷刺吧!
希望台北城中真的變成一個大博物館,大稻埕博物館只在街道上,城中各單位都有歷史脈絡,即使現在公營行庫都有館史館的設置,但是多半不夠全面性與虛應故事,希望未來可以持續加強。
有歷史,我們才有了根!

銀『思』卷小姐規劃的展覽,也有她的作品,若有去西門町附近,很值得看一下,坐下來喝杯茶。
銀思卷— 在八拾捌茶輪番所 Rinbansyo 。
2019/01/21
2018/12/17
《臺灣建築史之研究:他者與臺灣》
2018/10/04
【台北】MKCR 咖啡館
2018/10/03
2018/06/08
《新聞大解讀》臺北百年三城記
2018/06/07
【台北】山田東洋的作品
山田東洋,所畫的是現代化高樓建築之外,以金融業、百貨大廈、廣場、公會堂、椰子樹、電線桿,呈現西方都市規劃外,也有些許日式傳統木屋。

圖片
12
34
56
圖片1:google 街景:帝國生命會社舊廈初建於1910年代,原為日本帝國生命保險,朝日生命保險前身,初建時有尖塔,1930年代改建,捨去尖塔。
圖片2:1930年代,菊元百貨
圖片3:山田東洋,台銀裏風景,油畫,1938年,第一回府展西洋畫,應該是黑白出版品翻印
圖片4:1945年航照圖,北邊框為菊元百貨,南邊為帝國生命會社
圖片5:山田東洋,公會堂前,油畫,1936年,第十回台展西洋畫,應該是黑白出版品翻印
圖片6:1945年航照圖,南邊框為菊元百貨

照片下圖取自台展資料庫
這樣的比對,一眼看出畫家俯瞰的企圖,除了拉高的建築之外,許多變形的構圖法,可以凸顯這些房子的屋頂的特色,去拍一樣角度的照片,會感慨天際線雖然長高了,但是十分不協調。

圖片
12
34
56
圖片1:google 街景:帝國生命會社舊廈初建於1910年代,原為日本帝國生命保險,朝日生命保險前身,初建時有尖塔,1930年代改建,捨去尖塔。
圖片2:1930年代,菊元百貨
圖片3:山田東洋,台銀裏風景,油畫,1938年,第一回府展西洋畫,應該是黑白出版品翻印
圖片4:1945年航照圖,北邊框為菊元百貨,南邊為帝國生命會社
圖片5:山田東洋,公會堂前,油畫,1936年,第十回台展西洋畫,應該是黑白出版品翻印
圖片6:1945年航照圖,南邊框為菊元百貨

照片下圖取自台展資料庫
這樣的比對,一眼看出畫家俯瞰的企圖,除了拉高的建築之外,許多變形的構圖法,可以凸顯這些房子的屋頂的特色,去拍一樣角度的照片,會感慨天際線雖然長高了,但是十分不協調。
2018/05/30
【台北】京町八號

在書架上看到一位朋友十年前出版的書,跟安藤忠雄看建築,這十年安藤忠雄又多了好多委託案,大宗是以博物館為主,我覺得比較驚嘆的是寺廟建築,他如何說服這些和尚做大膽的嘗試與改變?
隈研吾也是近年熱門建築師,我坐在咖啡館,往右看是台北郵局的拱窗,往左看是撫台街洋樓的拱形迴廊,也剛好午後一場雷雨,我並不需要擔心等下要淋雨,因為有騎樓可以躲雨,就可以直達捷運站入口(或許要衝過一個街口)。
建築是我們日日接觸的,除了遮風避雨也帶給我們美感,而這些建築元素從人類歷史上的發展都有特別的意義,雖然不是念建築的人可能不了解來由,但是每天看這些建築語彙,看久了就變成一種對美感的追求。
從日本時代美麗的台北城,變成醜陋公寓,到處林立的招牌,絲毫不管周邊的空間,頂樓的違建,咨意出現的鐵窗,柱子上的書架或櫃子,公共空間還給行人,天空留給我們的眼球,好像不過這十年來的努力。
整理好我們的建築、街道、天際線後,我們到底是需要怎樣的生活空間,其實真的需要大家認真的投入討論!
2018/03/24
【台北】3.5h 從青田七六到台博館的導覽

今天走得比較多一點也走的快,意外的陽光,與上次走四個小時下著雨,心情似乎比較愉快。
從青田七六出發,大致上把瑠公圳簡單的歷史,與台電核火辦公室與台灣電力清代開始失敗,與日治初期的失敗,甚至是1911年台北失明三個月的慘狀說明一下,在南昌街與我們無緣的變電所設施,這樣華麗的建築,是否有可能讓我們改變心態,電力設施是現代化的一環,可以蓋漂亮一點,而不是隱藏起來。
以下是關鍵字:青田七六、昭和町、總督府山林課兩排的古蹟、台灣油杉、台電核火、大甲溪水力發電所、南菜園、北白川宮、兒玉源太郎、井手薰、古亭變電所、陸聯廳、孫立人、水道課與土木課分道揚鑣、學租財團、森山松之助、近藤十郎、淺井新一、南風原醫院、到美麗島、南風如歌、小白宮、鴉片、樟腦、久須乃木神社、南海學園、建中、建功神社、商品陳列館、武德殿、欽差行臺、公賣局、南門、文武廟、台北賓館、臺大醫院舊館、雕像的基座、台北新公園、台北車站、鐵道旅館、吾妻旅館、華南銀行、館前路中軸線以前的建築方式與圓頂、塔樓、公賣局、愛國婦人會、菊元百貨前
解散。
另外檢附上一次類似路線的導覽、森鷗外的事蹟連結
【台北】四小時連續不間斷的馬拉松導覽,從青田七六走到北門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blog-post_99.html
【奈良】鷗外之門,短歌五十首,還有腳氣病與征露丸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2/blog-post_22.htm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