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紐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紐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2/20

2019伍迪艾倫《雨天‧紐約》



大量看過伍迪艾倫電影的人,應該不能用好看與不好看來評斷他的片子,片商刻意在情人節上映,可能會有人用浪漫來談他的電影,恐怕要大失所望,伍迪艾倫的電影充滿了令人反思的無限循環。

這部片好像卡關很久已經拍攝結束卻到今年才上映,拍攝手法頗有《午夜巴黎》的風格,刻意以《大亨小傳》的主人翁蓋茲比來說故事,也有諷刺百年紐約上流社會人往高處爬,門當戶對根深蒂固在這些富後代的心中,已經忘了愛是甚麼?

這的確是討論階級的電影,而且非常直接的切入。伍迪艾倫把他自己的故事充分的分散成一片片的拼圖,灑落在不同的角色上,當然缺少不了猶太社群、離婚再婚、出軌等小話題,不過這部片似乎只是輕輕的帶過,只成為一種伍迪艾倫的風格而已,重點還是"階級"!

男女主角在開場時表面上對話非常流暢,但其實兩人是各說各話,完全沒有交集。男主角請來伴遊小姐充當女友,而女友一個下午就可以與三位知名大叔熟識而變成鳳凰,在紐約一下子角色轉換下,男主角在即將落雨的馬車上終於想通了,勇敢的去追求愛。

這一記回馬槍到底是受到母親原來也是伴遊小姐的出身而影響,還是出於自身的覺醒呢?但仔細想想蓋茲比終究還是逃離不了階級的枷鎖。

電影中刻意卡卡的運鏡與剪接,應該是刻意的吧?

2018/09/06

《甜蜜蜜》鄧麗君的歌聲,連結了一段情



香港在1980年代,有很多中國人想要到香港打工學習英文然後再到美國,後來1990年代香港人一波的移民潮,到加拿大、美國,這個故事的背景就是那個全球共黨國家瓦解的時代,人的離散好像由不得自己。

這部電影的敗筆在於黎明在天津的女朋友小婷,的確是不好出演的角色,但實在是在念台詞而已。相對的張曼玉從一個感情的替代品,成為真正的情人那樣的糾葛,中間有一個黑道大哥的道義責任,在鄧麗君過世時重新找回了自由戀愛的心情。

沒想到能夠自由自在的騎腳踏車,那麼不容易。

2018/08/03

過氣老男演員之悲歌,《百老匯熟男日記》《鳥人2015》



自殺這樣的結局,相同的元素:過氣演員、前妻、情人、女兒,完全活在自我中心的歐吉桑,還有真實與想像的空間,已經跳脫了人生如戲的範疇。

每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很想叫他們去看這兩部電影,然後交出心得報告。

2018/05/20

2017年,伍迪艾倫《愛情摩天輪》



英文直譯是神奇的摩天輪會比較恰當,喜歡看伍迪艾倫的電影會知道有固定的公式,這部片女主角最後的感情的抒發感染了伍迪艾倫式的碎念,年輕男主角對鏡頭自白,從1977 年《安妮霍爾》(Annie Hall)開始與觀眾對話,過了四十年,他又回到康尼島取景。

平心而論,這部片不那麼伍迪艾倫,整部片的光線轉換的效果刻意的像是在看舞台劇。節奏也刻意的放慢,不像前幾部商業大片那麼的豐富,我喜歡這樣的節奏,道出了每一個角色的悲劇性格。

用光與火來描述感情,無論是男女偷情熱戀中火紅的烈火,或是結婚後夫妻只是同住一個屋簷的瓦斯火,父女之情,母子之情,這五個人在遊樂園生活交織出一點都不歡樂的弔詭氣氛。

其中,救生員看的書《哈姆雷特與伊底帕斯王》,點出了悲劇主角、戀母情結等等。到底是個人的性格決定的這一個人的人生,還是命運使然呢?我認為還是個人的性格比較重要,凱特總是自怨自艾的說著自己與前夫美好的戀情,還有曾經當上明星的輝煌,導致他的兒子只能在火焰中欣賞那份美好,也在電影院中找尋夢幻。

1950年代的美國,理論上是戰爭結束欣欣向榮的年代,但是在康尼島,一個休閒度假地的沒落,從康尼島第一座旋轉木馬是1876年的作品,周邊使用煤油燈的裝飾,二戰後不到海邊避暑,而到電影院吹冷氣,以及汽車的普及,康尼島有了黑幫進入造成了沒落。

最後,吉妮(凱特飾演)有機會通知到卡洛琳,但是她因為男朋友與老公的愛都被老公的女兒卡洛琳搶走,同時兒子因為縱火又惹上大麻煩,所以刻意的不通知,造成卡洛琳失蹤,這一連串的過程,更凸顯了吉妮的悲劇性格。

我們都以為大人所做的事情比較成熟穩當,沒想到大人跟小孩一樣會玩火自焚。

2017/11/29

1979年,伍迪艾倫《曼哈頓》



早期伍迪艾倫的電影,剛開始似乎是跟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致敬,車子的來來往往,很多快速高架道路的車子,片中也多提到買車這件事情,我想可能是石油危機在 1970年代非常的重要,但是曼哈頓人即使已經沒有地方停車了,還是要買車,最後,伍迪艾倫選擇用跑步的方式跑了兩個小時(剛好是一部電影的長度)去找回那個剛滿十八歲的小女友。

我好奇的是,伍迪艾倫刻意的不拍攝地鐵,是因為當時地鐵等於犯罪與下層勞工嗎?

當然,整部片與柏格曼致意的對話非常多,一生中活耀了六十年,導演了六十二部電影,伍迪艾倫應該是以他為追求的目標。

這部片子的對話,經常前面一句話,就跟後面的兩句話自相矛盾,刻意裝傻的自圓其說,到了最後一幕,大家驚然發現,原來曼哈頓上流社會的男女關係,講究的都不是愛,只是利害關係,而且大家都像小孩子一樣為情所困,反倒是剛滿十八歲的小女友,從一而終,希望能夠經過六個月去倫敦讀書的考驗,等待著伍迪艾倫。

女主角黛安·基頓,女配角瑪莉·海明威,還有梅莉·史翠普,當時這些人真是年輕啊!

2017/02/24

2004年,伍迪艾倫《雙面瑪琳達》



在沒有事先看影評就看了這部片,又以為看了很多伍迪艾倫的電影,應該很輕鬆可以明瞭,原來瑪琳達演出的是兩個互不相干的喜劇與悲劇,雖然搞外遇劇情是一樣的,但是一方是喜劇收場,另一方是悲劇。

所以這是電影是很好的練習,觀察角度的不同,造成不同的結論。

伍迪艾倫的電影節奏與好萊塢商業電影大不相同,他的創新不少,像是劇中人與觀影者的對話、編劇跳出來擅改劇情,雖然目前來看.......

我們習慣看有『起承轉合』的單線發展電影,也或許習慣雙線發展但是結局融合解題是的電影,但這種同一批人好像在同一時空的雙線發展還蠻少見的。

我在想若是重新剪接,放在左右兩個螢幕同時放映,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2017/02/23

《東京白日夢女》與《慾望城市》




我不喜歡《慾望城市》,總是物化男性,只為了自己的戀愛,但《東京白日夢女》這齣東方的《慾望城市》卻表現得極好。

看了劇中這個完美的配角,帥、調酒師、會做菜、有潔癖、喜歡看法國電影,電影中不要討論劇情專心看片,整個是我的菜啊!我都愛上了著個男人。

到底適合不適合重要?還是結婚重要呢?

2016/12/18

1977年,伍迪艾倫《安妮霍爾》(Annie Hall),自大狂跨越時空



伍迪艾倫這部電影是1977年出品,不依照時間序的剪接手法,任意的跟不同時帶的自己,或是不同時代的女友對話,以現在用電腦剪接的手法應該很容易,可是當年要這樣的拍攝技術,應該花了不少氣力。

這部片中的伍迪艾倫除了碎念是每部片相同的手法之外,這部片非常有自信與自大,不像其他片中的唯唯諾諾,也奠定了之後紐約客的流行風格,相當的不習慣那麼年輕的男女主角,不可否認的可以看出從劇場到電影中間誇張表情的脈絡。伍迪艾倫的片子,有固定的人物對比模式,經典的歌劇、舞台劇,好像非常講求如此的結構性。

此外,劇中人物不時的在演出的過程中跳脫出來與銀幕前的觀眾對話,表面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是獲得認同,而在排隊的那一幕,不相干對話的兩人,竟然同時跳脫排隊,後面那個人,是知名的媒體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十分創新的經典。

劇中許多的演員,後來也都十分有名氣。

2016/12/12

1995年,伍迪艾倫《非強力春藥》強大的阿芙蘿黛蒂



這部片當年看中文片名就不太想去看,原來也被新聞局強迫改過名字,由『強力春藥』改為『非強力春藥』,今日來看用英文直譯,或者用強大的維納斯,也都不錯。

最近看了之後,回顧二十年前的流行名詞:雅痞、無法生育、紐約客、頂客族之類的主題,伍迪艾倫還真的是帶動流行話語。當他用猶太人血統純正的思考方式,不願意領養,但是他妻子還是不管他領養了一個小孩。

領養小孩後伍迪艾倫一直活在希臘神話《伊底帕斯王》弒父取母的幻想中,於是他非常好奇的去找到了小孩的生母,預防小孩未來會愛上母親,但非常諷刺的這位生母(阿芙蘿黛蒂)是個妓女,伍迪艾倫想要讓她走上正途,用盡了各種辦法,不小心跟她上床後居然讓她懷孕了。

顯然伍迪艾倫自比為赫爾密斯(荷米斯、愛馬仕),這個神祉管體育,願意為阿芙蘿黛蒂出頭,而那個做直升機的情人,則是戰神阿瑞斯,這部片應用眾多希臘羅馬神話的對比,每一個情節都那麼的似曾相識。

結局互相不知道自己親身子女的,完美又平等,至於未來神諭會不會真的演出,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2016/11/20

1986年,伍迪艾倫的《漢娜姊妹》



看這樣的電影剛開始覺得就只是看聖誕節檔的賀歲片,後來越覺得像是舞台劇,每組對照人物對比強烈,到了結局好像有收攏,又好像沒有,看完電影靜下來想想,竟然思考了很久。

看電影時覺得每個女主角好像都是四、五十幾歲的人,為什麼都想要生小孩,後來才知道其實是三十年前流行的髮型就是這樣的老氣,回頭看看大學同學的照片,還真的是這樣。

劇中的男人每個都結過好多次婚,女人都想要生小孩來證明對老公的愛、或是自己有能力。

漢娜的老公愛上了漢娜的小妹,漢娜的前夫伍迪艾倫離婚後最後愛上了二妹,這個雖然是結局,但是中央的過程卻因為親情,化解了姊妹可能的反目成仇,用幽默、搞笑,解決了難題。

當年的文青電影,伍迪艾倫喜歡談論種族、文化、音樂、戲劇、美術、建築,對話中把種種時事、觀念暗藏在對話中,至今不墜,複習他的電影,可以很快速的把當年的社會景況投影出來。

2016/09/22

1996年,伍迪艾倫《大家都說我愛你》好萊塢的伍迪艾倫



即使是聖誕節檔次的賀歲大片,全部都是大明星,伍迪艾倫還是非常自戀的演出男主角,一個禿頭歐吉桑,卻要能夠吸引美麗的茱莉亞羅勃茲,必須要很有說服力。

若威尼斯代表一種虛無的浪漫,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猶太人)是少數喜劇作品,但是這段浪漫的愛情,是伍迪艾倫透過不當的欺騙手段騙來的,雖然後來茱莉亞羅勃茲拋棄了老公來到浪漫的巴黎,伍迪艾倫實踐了茱莉亞羅勃茲內心深處的浪漫愛情,但最後終究走不下去。

每一個人聖誕節浪漫過後,全部都選擇了原來的男女朋友,最後,伍迪艾倫與前妻歌蒂韓在巴黎塞納河邊的歌舞再現了一種浪漫情懷。

對於感情的欺騙,這部片暗地裡暗喻威尼斯商人的高利貸巧妙的帶過,在巴黎這座城市收尾,愛情、友情、親情,有了大家都高興的結局。

在醫院跳舞的那個段落,讓大家對於醫院,生老病死的場域,有了重新的認識。

2016/09/13

2016年,伍迪艾倫《咖啡‧愛情》Cafe Society



中文譯名可能會有些誤導,英文直譯是咖啡會館,一種社交活動的概念。伍迪艾倫一別前幾部電影用一座城市來描述一段愛情,每個人濃厚的城市個性與容顏,舊金山憂鬱的藍、巴塞隆納、羅馬、紐約、巴黎等。而這次用兩座城市紐約與好萊塢的強烈對比,突顯1930黃金年代的荒謬性。

不變的是伍迪艾倫的碎念,以及對猶太人強烈的戲謔批評,這也只有伍迪艾倫可以辦得到。

一個已經知道好萊塢醉紙金迷的秘書,與一個闖入電影虛幻世界的新手年輕人,兩人秘密約會一陣子後,年輕人發現了舅舅與秘書有婚外情,若妳是這個女秘書,到底會選擇哪一個人?

後來,年輕人離開好萊塢回到紐約,經營咖啡會館(我覺得比較像酒吧),廣闊的人脈網絡讓生意非常興隆,1930年代到底是虛幻的,還是真正的思想起飛的年代?這位年輕人也步入了與好萊塢舅舅一樣的生命,到底有沒有純真的愛情?到底紐約與好萊塢是不是一樣的虛華?

我喜歡伍迪艾倫敘事的風格,無論大事小事,都有自己一套評價系統,人生,不是如此?


2016/09/08

《天才柏金斯》



曾經是海明威、費茲傑羅等大文豪的編輯,柏金斯也開發了湯瑪斯沃爾夫,這三個截然不同的作家,未成名前像是默默無名不起眼的石頭,這位天才編輯讓作家展現出光芒耀人的鑽石作品。

到底編輯與作家的關係是怎樣?比情人還要親密,還是伯樂與馬的關係,或者是父子情誼,還是兄弟的惺惺相惜?

這些在電影中都有深入的探討,挖掘這個故事的作家,從研究所的論文開始,不斷的書寫傳記的作家,他為了不讓這部電影走鐘,這個作家史考特‧柏格(A. Scott Berg)還參與了電影的內容。

電影中另一個亮眼的演員是妮可基嫚,她演過海明威的太太,這次演出湯瑪斯的情人,同時也是猶太人,掌握了 1930年代紐約的黑金勢力,但是湯瑪斯成名後就甩了她,一個編輯應不應該成為一本書被感謝的對象,與妮可基嫚的關係,占了很大的比重。

此外,柏金斯(柯林·佛斯 )太太,是蘿拉·琳妮飾演的,在選角上與劇場也十分相關。

喜歡海明威與費茲傑羅的人,應該也會喜歡這部片。可以與《戀上海明威》與《大亨小傳》這兩部電影搭配著看。

2016/06/2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09-帶一本書去紐約曼哈頓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九集,介紹「紐約漫步」這本書,帶我們用閱讀的方式遊覽紐約曼哈頓,打開書本就能在書中旅行及散步,許多精采的建築、街道、公園景色在這集節目中喔,點開YouTube連結,用聽的用看的,來場曼哈頓必遊景點之旅吧!(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06/18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08-曼哈頓的都市計畫與高線公園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八集,繼續待在紐約,來看城市裡留給群眾的空間–公園,曼哈頓西部的高線公園(High Line Park),像巴比倫一樣的空中花園,是紐約客的驕傲,由居民發起,保留廢棄的紐約中央鐵路南西區線上的一個高架橋。而台北市,散布著小公園,能不能規劃重現瑠公圳的同時,將公園、綠蔭道路、水圳串聯起來成為台北獨特的城市公園道呢?(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06/15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07-巴別塔歷史:談曼哈頓與世界各地摩天樓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七集,帶大家出國囉!去哪裡呢,去世界各地的摩天樓,首先來到紐約的中心曼哈頓、華爾街、帝國大廈,你知道華爾街Wall Street命名來自荷蘭人抵禦美國原住民而造的木牆嗎?世界各地的摩天樓,馬來西亞雙塔、台北101、杜拜等,每每世界第一高樓落成,命運般類似事件會在當地發生,聖經、可蘭經裡分別有索多瑪城以及巴別塔的寓言,聽水瓶子帶我們在摩天樓中穿梭。(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04/05

碎念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埃及館


最近看到一些論調,說台灣的歷史太短,沒有甚麼好挖掘的,應該學習美國的方式來發展文化。

有關這點,我有點想巴那個人一巴掌!

的確,台灣漢人的歷史很短,但台灣有人住的時間很長很長,或許沒有留下甚麼文字紀錄,但是透過考古,透過動植物、古氣候研究,這些都是台灣的特色。更何況,從荷蘭人、西班牙人來那一段,更不用說對日本人統治的那五十年,甚至是國民黨白色恐怖怎麼來的,目前都還不清不楚的狀態下,我們真的有基礎可以學習美國嗎?

我們可以學習美國在十九世紀末快速的崛起,如何利用戰爭擴大影響力嗎?爵士樂、藍調、普普藝術、布雜建築,的確在美國發光發熱,但考慮其原由,都是先了解別的地方的文化,然後發揚光大的。

日本的明治維新,清國末年洋務運動,中國的五四運動,台灣蔣渭水文化運動等等,無論成功或是失敗,一再的說明這樣的過程,失根的社會,不可能建立可長可久的文化。

2015/09/05

《紐約漫步》推薦序

寄件者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783

自從荷蘭人在曼哈頓築了一道木牆要防止印地安人入侵之後,曼哈頓注定要成為移民追夢者的天堂,雖然整個曼哈頓的大量開發不過是這一百年來的事情,但本書規劃了這九條漫步路線,讓你看到紐約不同的風情,也是美國能納入各國移民的重要因素。今日這道木牆就是華爾街(Wall Stree),轉變為全球金融中心。

*傳承轉化為曼哈頓精神

紐約擁有眾多的摩天大樓,如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也發生了許多慘案,包括2001年發生的九一一事件;股市崩盤很多富人一夕之間一無所有,從高樓跳樓自殺;也發生許多大失火事件。但這些事件到了電影之中就轉變為一種浪漫的代名詞,在《金剛》與續集、《金玉盟》、《西雅圖夜未眠》的帝國大廈,都有著某種傳承的意義,這種傳承也被轉化了,我稱為曼哈頓精神。

曼哈頓也是世界的片場,散步在街頭經常看到電影的拍攝,有時候會覺得走入了電影之中,第一次去格林威治村,迎面而來兩個親密的男同志,令人尷尬的卻是自己的內心,本書介紹的眾多的電影,看過後都覺得又重返曼哈頓的街道,除了黑幫、動作、科幻片之外,伍迪艾倫發跡的城市,也是他作品中最常入景的地方,是多元文化在此安身立命的所在。

切爾西的空中綠蔭步道,讓我想到鬧哄哄的地鐵車廂在高架橋來來往往,紐約市長曾想要拆除,如今卻變成散步、慢跑的好地方,這樣的高廊也轉變為曼哈段藝術的集中點,串聯起了很多藝廊。原本藝廊的聚集區在蘇活區,但日漸高漲的房租,這些藝術家與藝廊遷移到切爾西,讓原本是陰暗的廢置倉庫,一改過去的樣貌,我想這也是曼哈頓精神吧!

*漫步在各民族的城市

華人留學生可能會到中國城逛一逛,喝一杯珍珠奶茶,或是吃一頓港式燴飯,上海江浙菜,走一趟中國城就能滿足思鄉情懷,儘管風味不如故鄉美味,但的確滿足了華人的需求。

以前聚集的猶太區,也因為猶太人有錢了離開這個區域,書中寫著:「下東城仍保留著意第緒世界臨時駐留的小小氛圍。參觀廉價公寓博物館(果園街90號),很容易就想像得出這些移民家庭,塞到小到不行公寓裏面過的生活。」,不只如此,猶太文化的食物烹調也豐富了曼哈頓。

不僅如此,在曼哈頓你可以很輕易的找到韓國人的街,也可以找到日本書店,土耳其的食物等。在還沒有網際網路以前,曼哈頓已經是通往世界各地文化的集線器(HUB)。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寫著:人們必須在心中懷著混亂,為了能夠創造一個舞動的新星。尼采用一輩子大部分的時間在散步中思考,我們有幸可以直接按圖索驥進入作者的漫步精隨,該書的作者並不是從小在此長大的紐約客,而是比利時人,描述紐約可以有千百種方式,讓我們透過《紐約漫步》重溫一場舊夢,無論這場夢是否令人回味!

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

2015/01/23

《鳥人》2014



為何我看到男主角的女兒,一直想到歌蒂韓?可能是眼睛大的眼白比瞳孔大很多,電影與劇場演員,向來陪伴兒女的時間不多,離婚或再婚的情況,連貫了每一幕的矛盾。

片中用了許多的特效,也彷彿用了一鏡到底的概念,鏡子中的對比,劇評與演員,製作人與導演,幕前與幕後,裸露炒作等等,做了一次諷刺性的集合。

所以,我們看電影到底是看到演員的表演,還是觀看演員的人生,其中的分野已經不是那麼清楚了,而這部電影到底是真實的麥可·基頓演出蝙蝠俠後的鳥人寫照,還是整個好萊塢的縮影,真真假假與非常誇張的演出方式,也正道出了劇場的表演型態。

把以上這些完全抽離,拿掉人生如戲與戲如人生這句話,看完,比打坐兩個小時還要讓人空虛。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34897856782614&set=a.1388776444728090.1073741828.100007872433474&type=1&permPage=1

當時看鳥人,的確有這樣的感覺,就是傲慢,但當我們說出這齣劇所有的優缺點,我們自己也被自己的話所打擊,這就是這部片重要的意義。

2013/05/16

《大亨小傳》3D

我覺得《阿凡達》是第一部把科幻片帶入 3D 電影的經典之作,而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則是把文學作品帶入的 3D 電影的另一種想像,而即將上映的《大亨小傳》,如何透過 3D 表現那個時代的背景,還有男女之間只存在在財富之上的愛情呢?



男主角李奧納多演過《鐵達尼號》、《神鬼玩家》,男配角陶比·麥奎爾飾演說書人,宛如寫這部小說的美國作家費茲傑羅,演過《蜘蛛人》。因為這兩位男主角都演過動作片,而且背景也有在紐約曼哈頓,這部片看到一半,都會幻想蜘蛛人出來拯救男女主角。或者在曼哈頓的海邊出現鐵達尼號,甚至開個飛機出來,這都被這兩個主角演過的電影所影響的吧!

華麗的水晶燈,豪華的歌舞場景,好像進入了《芝加哥》這部歌舞電影中,或許是爵士樂,也或許是美國走過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貧富不均導致社會動盪不安的故事背景。導演巴茲·魯曼(英語:Baz Luhrmann)拍過《舞國英雄》、《羅密歐與茱麗葉:後現代激情篇》、《紅磨坊》、《澳大利亞》等片,也強烈的將那個年代的社會背景拍攝出來。

文學名著改編電影,《大亨小傳》比我預期的好很多,因為 3D 的影像很容易會讓重點走偏,而且也不適合太複雜的劇情,人的頭腦會記不住,在選材上《大亨小傳》的劇情很簡單,用 3D 方式拍攝酒醉金迷的富人幻化人生,酷炫的跑車,豪華的城堡大宅,讓我們這種窮人,可以體驗一下上流社會的景況。

故事的主人翁蓋茨比憑藉著對女主角的愛,一路努力追求名利,擠入上流社會,滿足女主角黛西的愛,但最終比不過純種有錢人湯姆的奸詐,將計就計的唆使加油站老闆去殺掉蓋茨比。黛西在最後一場真心話大冒險的聚會中,不但數度的猶疑,最後闖了禍放棄了蓋茲比,回到最安全的世界中,繼續沉迷在財富之中,這也是許多嫁入豪門名媛的世界吧?

1920年代的紐約曼哈頓開始興建摩天大樓,1929年股市崩盤後,全球經濟泡沫化產生的光怪陸離的現象,這段歷史好像一再的重演,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真愛』呢?好像有了錢,就沒有這樣東西了!有人說蓋茲比是標準美國夢的實踐,移民到了美國只要努力,就可以讓夢想實踐,就好像小說中的綠光,在那個迷霧的碼頭,支撐蓋茲比努力的方向,但這個未來卻不曾出現。進一步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