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心有七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心有七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06/20

紫藤廬的展:一種注目‧法國自由

法國在民主自由一直是世界的先驅,這種精神非物質性的倡議讓我看完這個展覽久久不能自己,仔細的翻閱著手冊,雖然只是一些物品,但代表著法國戰後的自由主義,而戴高樂主義的執行一直到2011年才有所變化。

這是這麼多年來,我覺得紫藤廬終於跳脫以往而有所創新的展覽,可能是到巴黎開店而延伸的人際脈絡吧?

我在想著未來的博物館的展覽是否都趨向虛擬化呢?人類文明的歷程與"物質"的關係會有甚麼樣的變化嗎?持續還會有奢侈品嗎?

2023/06/09

【台北】走讀白色恐怖馬拉松活動

北師大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
北師大美術館,VR模擬監獄中反抗、還有綠島實景
欒樹下書房參觀,結果下大雨
紫藤廬午餐
紫藤廬的展覽
展覽中1950年代的酒瓶,至今這個品牌還在喔!
陳文成基金會,感謝B78龍三解說
馬廷英青田七六,林朝棨、葉雪淳、黃敦友、山本由松、馬場惟二

心有七七走讀白色恐怖,很感謝這種超級馬拉松走讀活動,居然有同學願意來參加,有關以前前輩遭受到白色恐怖的過往,要讓大家關注其實有點困難,北師大美術館採用VR模式或許是讓更多人可以感同身受的一個方法。

自由好像空氣一般,平常是感受不到的,我想了解前輩受到的白色恐怖,是要維護自由與人權的,以下經過這些地點,雖然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若能多還原當年各族群的關係,同理心互相理解,或許才是不重蹈覆轍的路。

→北師大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
→欒樹下書房,很感謝老闆讓我門進去吹冷氣下大雨又借出雨傘
→林文月從溫州街到溫州街
→紫藤廬飲食男女→法國友人收藏1950年代戰後的自由主義展出,這是這幾年跳脫展的一種模式,值得鼓勵,可能需要一點導覽才看得懂
→朱昭陽延平學院與螢火蟲
→葉英堃、洪祖培、朱昭陽、劉明
→陳文成基金會,感謝B78龍三解說
→彭明敏逃亡前住宅,念一下陳明章阿爸的心肝寶貝
→臺靜農記波外翁
→喬大壯還鄉投河自盡
→許壽裳被殺
→馬場為二教授的兒子與白色恐怖
→馬廷英青田七六,林朝棨、葉雪淳、黃敦友、山本由松
→獅子王KTV,禁歌與白色恐怖相關歌曲。

2023/04/22

【台北】綠島難友與地質系學長@孵

每次這位比我年長的學弟都會帶美國美女出現,因為他在美國求學任職的同事同學的朋友來台遊玩,他都會負責接待,真得做了很多成功的國民外交啊!

今天,他特地把這位在大學教文學的教授兼作家帶到玉山社的走讀重版出來的簽書會上,我非常跳TONE 的想到了巴黎的莎士比亞的書店,我會不會到異國的某個書店去參加某人的簽書會呢?

我可能看太多電影了!

走在迪化街,看到了熟悉的店家上的有孔蟲化石的攝影,突然想到了這位學弟的父親也是在綠島住了十幾年,與地質系的學長葉雪淳同樣都是難友,在綠島海邊還採集有孔蟲標本寄給同學做定年分析。

一般外國人對於台灣的歷史多半不了解,為何有那麼奇特的建築,但每次這位學弟帶來的朋友,我都認為比台灣人還要了解台灣,或許是同溫層,還是喜歡旅行的人,會比較多去了解當地的歷史呢?

孵咖啡 - 孵珈琲洋行。

2023/04/08

【台北】夜間慢步書店

奎府聚

詩生活

郭怡美

一間書店

宮前町大溝
好土書店

水瓶子──和張正揚及黃湯姆。

同學問說晚上臺北有什麼好玩的,剛好我要自己試走本週的走讀活動,請他來看看我工作的另一面,晚上沒吃飯,每家書店晃一圈,比較書架上的書,客人的使用方式,然後我們走了兩個多小時,夜的書店微光努力的維持閱讀時光。

我們都有自虐的性格!

【走讀活動】慢步走出台北的文化厚度:書店踏查
講師: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台北慢步》作者)
日期:4/22(六)下午2:00-4:30
集合地點:一間書店(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138巷3弄11號)
費用:700元(含書一本原定價399元、解說、導覽器、保險等費用)
參加名額:限額20名,額滿為止。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r9o8QVv38uRa9Mt37
注意事項:報名依順序錄取。報名截止後主動通知錄取名單,完成繳費。疫情及衛生考量,需自備耳機。
(活動內容)
2:00~4:00 慢步導覽路線:
一間書店→奎府聚、浮光書店、春秋書店→誠品書店 R79 / 中山地下書街→好土書店→田園城市書店→國際書局→文化書局→雅堂書局→Bookstore 1920s
4:00~4:30 停留於 郭怡美書店:《台北慢步》分享會
邀請大家一起在春日午後,漫步在台北的巷弄與書店。
#玉山社 #走讀活動 #行旅
#水瓶子 #台北慢步 #城市導覽
#歷史 #文化 #人文景點

2023/04/02

【台北】青田七六與醫學

來了醫學系的父子,以及醫學院的同學,馬上拿出謝豐舟教授畫的理農學部,也是我們大一的共同回憶。

一位醫學系的教授退休後放下聽診器,講著家族的故事與台大的歷史,我到底要留些甚麼給學弟妹呢?

— 和 Annie Hung 在青田七六。

2022/12/15

【台北】時代之眼,鄧南光影像紀念館特展與講座

很感謝北埔鄉主辦這樣的活動,而且開始推廣北埔的茶,用鄧南光當成產品的 logo,把人物、紀念品與在地產品結合,而鄉公所這樣的單位推廣,我覺得在日本可以很自然地看到這樣的現象。

曾經看到玉里米、魚池鄉的日月潭紅茶有點異曲同工之妙,這讓我想到日劇企鵝先鋒,非常佩服鄉長的投入。

而我,這場講座為什麼會出現,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助講吧?然後我就把簡報檔後面加了龍瑛宗描述的台北城中的街頭、還有當年在大稻埕的女服務生等,用照片說故事搭配龍瑛宗文字相互驗證1930年代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很感謝很多七七同學來參與! #心有七七

2022/12/04

【台北】三十重聚

#心有七七 20221204

明明是三十重聚的會場,我怎麼覺得一直在簽書,若是下一本新書分享會有來個八百人就好了?

故事是這樣的,我們的保安總隊隊長 Vickie Chen 說重聚當天可以請同學簽書,於是我就把我家所有的庫存(大概只剩下十二本而已)全部帶來了,然後我就變成了有史以來到處跑到處簽名的作者了!

很感動的,居然有人拿已經絕版的書來給我簽名!

我沒忘要帶書來,《一路向南》給醫學系的同學簽名,《請投大野狼一票!》給工管系同學簽名,自從幾年前斷食營結束那天,簽書簽的有氣無力的之後,有次是海豚的鋼琴會,又來一場非常奇特的簽名會啊!未來若妳覺得我的書太佔書架空間,賣掉前記得要把我的簽名塗掉喔!

感謝同屆同學,照片若還躺在你們的手機裡面,請把"牠"叫醒傳給我,拜託拜託!要出書,還是臉皮要很厚才是,最近有美國新書作者在推特上抱怨新書會都沒人來,勸告這位作者不要幻想了,有兩人來已經很給你面子了!

2022/11/25

【台北】奇怪,明明就不是我的小學同學會,為什麼每一個人都見過?

20221125

奇怪,明明就不是我的小學同學會,為什麼每一個人都見過?

這一個飯局要感謝范小姐,因為足立仁教授這棟老房子的關係,牽連回來台大B76,B77 同學的情誼,這些同學有些在工作時有一些交集,有些在大學社團時會互相打屁,有些是新書出版來特地來站台,原來同學就是要這樣互相利用啊!

個人長期以來獨來獨往,不太想勉強"麻煩"同學來參加活動,真的要好好思考同學間除了互相陷害、吃飯聊天之外,還能一起做些甚麼事情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是不是每次來找三五同學,一起散步,總可以想出甚麼有趣的事情吧?

2022/10/27

心有七七 感想真複雜

今天一路向南來到了台南,然後我們三個在大學時代不同系不同社團不同工作也娶了不同地方的老婆(還有人娶了泰國人)三個同學在此交會,感謝 海尾寮 同學的滿漢大餐溶入了潮州味,順便上了一堂飲食文化的語言教學。

跟 張正揚 在車上聊一下,短短開車四個小時就度過了,其中我印象深刻的幾個觀點:

我們從小孩的身上都看到了比我們這一代更為多樣多元並且了解這社會上所有事情的能力,還有更多資料資訊的學習能力,雖然在工作待人處事上,我們經常被下一代搞得哭笑不得,但下一代會走出跟我們不一樣的台灣未來。

吳晟的紀錄片,其中導演沒有選取的兩段影片,一是在美國的家族聚會,一是在越南,這部分透過正揚的說明,我也覺得家族群體力量很重要,這也正是客家人的團結精神,我可能還沒有感受到,等來看吳晟老師的文章再來思考一部紀錄片的觀點與角度。

我悲觀的認為未來鄉村是不存在的!

但正揚與他的兒子有不同的想法,全世界都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正在發展如何讓"鄉村"存在的辦法,我們到底要過著怎樣的生活呢?我們分享我們的長輩從小到是從鄉村長大,但老人家有人選擇生活在都市,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結果,我這個從小在天龍國長大的小孩無法評斷,或許要來體驗體會幾年看看,很佩服正揚做了這樣的選擇。

今天,我看到了我們同屆同所大學可以很容易溝通的同學,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2022/09/17

【台北】我對於味道的記憶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榕樹樹屋,就想到龍貓撐傘等公車的那個畫面?是我太跳痛了嗎?

現在金華街135號的公共澡堂已經部分修復,經營的商店在浴池放置了薰衣草,符合販賣香精油的布置。不過這個榕樹攀爬在屋子內外,到底是要成為我們歷史的一部分嗎?

之前澡堂廢置,金華麵店在前面開業,榕樹也成為攤子部分遮蔽,2013年4月,曾有公民團體來清潔打掃這裡,用強力噴水柱,仍然無法清理磚牆上長年的油汙(新聞搜尋關鍵字:盼保存華光古浴場 市民自主為歷史建物洗盡鉛華)

轉貼新聞部分:

***********

參與的居民朱博安在心願卡上寫下:「現在看見的這片風景、這些味道,都會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如果大家現在的努力,可以讓這裡留下一點點痕跡,不僅僅是為了我的回憶,而是能夠讓大家理解這是與自身相關聯的。」

***********

若談到我的部分記憶,是每次開車經過這裡,都會有很多計程車司機停車休憩,肚子餓了就在麵店溫飽一碗麵,一下子又能去載客,但因為周邊沒有公共廁所,所以榕樹成為了最天然的廁所,金華街這一段到處聞得到一股濃厚的尿騷味。

印象中有次找不到地方尿尿,我也在此留下了味道。

而今,古蹟修復了,那股味道也消失了,香精油商店進駐,浴池變成了薰衣草,目前,我還說不出我的領悟。

金華街與杭州南路的路口,擁有各黨各派的競選看板,其實也跟旁邊的古蹟活化,沒有任何關聯。

2022/08/27

【台北】三十重聚之心有七七,我們在佣人房間聊開了。

遇到一個中氣十足的同學,在金融業服務了很久,於是帶到我們可以大聲開講的房間。

一下子午茶時間就結束,好像還沒有開始導覽,雖然以前都沒有深聊過,可是第一次聊開了天南地北,居然甚麼都可以聊。符合當年我們的廣告用語,電視購物: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減重廣告:Trust Me, You Can Make It!

我一直在想,為何以前不認識的同學,可以那麼快聊開,目前為止屢試不爽,是因為都有相同的生活經驗嗎?還是其實在臉書社團的共同活動大家已經有了共同話題與經驗呢?

你遇到大學同學,也會這樣嗎?

還是單純就是我們這批人比較具有社交熱情呢?

2022/08/26

【花蓮】綠夢森林,遇到也是水瓶座的姐姐

花蓮「砂卡礑步道」走入山谷綠澗巨樹,最難得的是進入原住民的區域。

這位姊姊很好聊,看到這樣的美景與手沖咖啡,我就整個擋不住,這個家庭三人各司其職,兒子負責搬石頭、抬水、磨咖啡豆,姊姊負責聊天手沖咖啡介紹自己從小到大的原住民特色,大哥利用石頭整地,一直說著河邊的巨石右邊是蛇、左邊是老人、那邊是一個人抬著重物......等等。

走到上面的巨樹拍照吸取天地精華,在平台上做瑜珈,享受緩慢的時光,但下方走步道的觀光客來去匆匆,天氣熱大家也不敢在陽光下曝曬,我在上帝的視角看著云云的眾生。

聽著蟬聲呼大呼小聲,詢問姊姊這家咖啡館開了多久,就剛滿三個星期,但詢問兒子你在這裡搬石頭搬多久了,他說大概已經快兩年了,至於汗流浹背的大哥完全不需要有時間概念,只要開心在這邊造園就很滿足。

來自天龍國的我,還建議一些利用機具或滑輪來省時省力的方法,兒子說他反正一天也只搬幾趟,我回頭想想我這個都市俗真不會體驗生活,一家人在這當下才是真正的幸福。

離開時,簡單的自我介紹,原來姊姊的生日跟我姊相同,也是非常搞怪的水瓶座呢?

2022/08/23

【台北】青田七六坐檯

很感謝今年新認識的老同學,一直找朋友來青田七六聚餐,我剛好拿了幾本書來送,同學、學弟都是教授,閱讀能力都很強!很感謝學弟回家就馬上讀完了。

聽他們聊投資,雖然聽得懂目前股票市場的上下游關係,但美國在投資業上還是世界的標竿,台灣如何利用經濟的優勢提高國際能見度,很感謝這些教授平時去學校教學教給我們的學生,學生時代總覺得投資的事情不是我們的事,畢業後從事金融資訊系統,才了解原來真的是全民運動啊!而今日,台灣人的投資與產業如何進行提升優勢,我從同學眼中的觀察,真的獲益良多。

聽著下午的蟬鳴,忽大忽小,夏天到今天好像還是很熱,看來疫情沒人的時光已經過了,但平日下午茶生意還是不太理想,希望各位朋友介紹朋友來下午茶,我有空都可以坐檯介紹喔!

PS 話說阿伯坐檯應該很沒市場性

2022/08/20

【台南】飛虎將軍廟與國聖燈塔

*飛虎將軍廟

又是廟,不過這間是我很想來了解的廟

有很多值得講的,我就用條列式好了

1. 非常 local 的廟殼,但是主神卻是一位日本飛行員,還穿著軍服。
2. 廟上的雕刻多是中國神話、歷史故事
3. 日本很多團體來交流,送了很多很有美感的禮物,多是神社相關,與這個廟殼的美學基本上是互相衝突的,但卻能同時並存。
4. 主神殿用香菸,不點香
5. 以前有簽六合彩求明牌的惡習?
6. 飆車族在附近聚集?
7. 附近小學有相關話劇演出
8. 保生大帝納為弟子
9. 要坐日本的神轎


*台灣最西國聖燈塔

兩位大叔,中午時分,玩到最高點

2022/08/16

【台北】雅痞書店,爵士音樂會

線上聽演講在疫情期間成為一種風潮,我覺得在家裡舒服地坐在書桌前聽演講,甚至是在客廳沙發舒服的聽演講是一種享受,若是製播可以把簡報檔與演講的畫面調整適宜,甚至比現場的演講效果與吸收程度要好得多。

雅痞書店在這幾年疫情期間,演講活動幾乎都有了線上,我應該算是經常使用者,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花一點錢聽演講並不為過,而且還可以在期限內暫停或重播,當然也可以選擇快轉。

有沒有可能有線上爵士音樂會呢?

本來應該是戲劇院內建的餐廳,或是 PianoBar 或是河岸留言之類的場域,很令人驚訝的是雅痞書店做到了,場次非常多,真是十分佩服啊!也撐過了這個疫情。

我覺得若未來多攝影機可以讓電腦AI 來做導播工作,搞不好線上音樂會是可行的喔!有沒有人要來嘗試呢?

前一陣子 Youtube 的 THE FIRST TAKE ,是不是也算是某種現場的型態呢?

2022/08/14

【台北】會計系學妹來青田七六

很感謝會計系同學會來青田七六舉辦,遇到久違的學妹,本以為請學妹脫口罩拍照可以拉近我們的年紀,沒想到這兩位好像是與父女合照的概念啊!

本來以為不染頭髮可以讓人比較有信任感,但好像不修邊幅也不太好。

很快的,學妹也開始準備要舉辦三十重聚(不好意思透漏了學妹的年紀),這場算是熱身嗎?疫情會不會讓我們同時舉辦呢?真心希望不要拖那麼久,身為活動組長,倒是希望趕快辦完結束啊!

2022/08/12

【高雄】張正揚與美濃

十五年前去參訪美濃,是小農正紅的時代,從掌生穀粒成功的案例,許多通路企業想要跳過農會自己找農產品直接上架賣,這些企業有些已經不存在,但小農還是存在的。那時就參加了小農市集,我還帶著天龍國的心,想把小農的農作陳列好,擦拭乾淨,貼上了標價。

但,這剛好與樸質、手做與新鮮,互相違背。

正揚是本屆機械系同學,母親至今每天做田,數十年如一日,當年拜訪正揚的小孩還年幼衝來衝去,今日已經大四,跟媽媽一樣同樣念著人文科系,跟他對談對於自家的過去現在未來朗朗上口,絲毫沒有徬徨。

正揚念機械系畢業退伍後,在中鋼服務兩年,後來進入旗美社大規劃課程,跟他母親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如今是旗美社大的校長,曾經參與美濃反水庫運動,保存黃蝶翠谷不遺餘力,但正揚實際上談論自己的人生旅程話並不多,倒是對於客庄開基伯公,或是森林步道的生態,還有鍾理和與原鄉人電影播映的盛況,描述非常多。

我想到了一個從年輕就回鄉的青年,時光冉冉,到了我們這個年紀的男人,多數只剩下一張嘴,但正揚談論的還是自己家鄉的日常,一種美好的生活樣貌。

我們也去參訪了咖啡館,拿到了社區大學的課程表,完全凸顯了在地文化特色,這些課程教的就是阿公阿嬤的生活方式,原住民的獵人學校,客庄的飲食炊煮,而咖啡館老闆也是在正揚的說服下才去社大分享。

這真是理想的正向循環,成為一個共榮圈。

鍾理和的認識我從這裡啟蒙,紀念館外的文學步道,收錄日本時代到終戰後民國時代台灣文學家的鏗鏘有力的短語,每一句都讓人深思,讓我們在心靈匱乏時,不至於迷失了方向。

雖然夏日的美濃中午,溫度在35度以上,但走入一片翠綠筆直樹幹大樹葉的森林,沸騰的身體立即平靜了下來。若當年水庫設立在此,這樣的生態與美景早已消失,看著1935年設立的南方植物植物園,剛好是台灣最繁華的黃金年代,當時小小的樹苗已經長大,我們保住了我們的生態,這中間守護的過程絲毫不能鬆懈。

反覆咀嚼,我來美濃次數並沒有很多,山腳下的良田美景,當然也有休耕種植能夠受到補助種植的植物,種植野蓮的新移民太太們的工作,抑或是圍牆內的豪宅,野狗狂吠,我們要有甚麼樣的生活方式,還是必須自己努力才是。

https://www.hisp.ntu.edu.tw/news/epapers/49/articles/173 旗美社大如何做農民平台與農民組織──張正揚演講側記 | 新作坊

2022/08/11

【台北】一定要來推薦我們這群同屆不同系的同學聚會的餐廳: Hi-Q鱻食.集。

心有七七

一定要來推薦我們這群同屆不同系的同學聚會的餐廳: Hi-Q鱻食.集。

有我喜歡吃的海鮮,人工養殖又有鮮味,聽了同學講才知道這樣的養殖業真是太先進了,想要了解的可以去餐廳去試試,我才吃一次就愛上了。

不過今天的主題是討論"二次創業",我們同學都習慣想 slogan,一群只剩下半張嘴的人還真會講:如何在廁所打出五千萬的業績、五十歲如何再來一次、離開舒適圈你還剩下甚麼、你縮回去了嗎?

而我最佩服的我身左手邊的兩位歐巴都維持良好的生活與體態,堅守養生原則,完全沒有肚子,還分享了許多減肥的好方法,還可以養出褐脂肪,實在是我要追隨的的目標啊!

我們手上拿的禮盒也設計的很精良,外觀是粉紅色,打開是橘色,以旅行、城市為主的主題,每一包小品都有故事,我最喜歡的 slogan 是:關於旅行,以咖啡為名獻上最好的時光,與盛夏的愛戀滋味,感受秋分的浪漫姿態......。真的每一句話都打動人心啊!

大家若要送禮,可以搜尋一下 BEMO CAFE 。

戴章皇同學,你的禮盒應該是拿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