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101種咖啡製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01種咖啡製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6/21

101種咖啡製作 No.061-070


20200503 No.061
#居家抗疫三十 No.13

荷蘭咖啡,水滴與冷萃製作法,來源到底是哪裡?

天氣突然變熱,這幾年超喜歡用水滴咖啡,然後冰到冰箱繼續發酵,享受不同的口感。

既然都是用水滴方法,今天來改用冷萃法:

常溫水 500cc
咖啡粉 40g,小富士刻度2
用虹吸壺的上壺
倒粉倒水後攪拌一下

冷萃的標準法是覺得萃取夠了,然後再把粉過濾掉。我想是不是反過來慢慢滴完,不過滴了兩個小時,聞了一下味道,感覺應該好了,就把那根把起來,接下來冰一個星期再來報告。

20200504 No.062
#居家抗疫三十 No.14

今天用流速快的星芒濾杯,加上莉莉珠變成流速很慢,用自動咖啡機設定四六沖煮法。

果然很甜。



20200506 No.063
#居家抗疫三十 No.15

手癢又在網路上訂了一個濾杯,一圈一圈非常的輕穎,也不會燙手,很適合慢慢手沖的一刀流。





20200510 No.064
#居家抗疫三十 No.16


前幾天咖啡 youtuber 的介紹一款造型很可愛的濾杯,原理是讓濾紙下方縷空處可以接觸熱水的蒸氣,增加手沖的時候咖啡的厚度。


不太想再去增購設備,用手上的法藍絨的金屬框,套在五人份的虹吸上壺,剛剛好完成這個概念,而且還不需要濾杯,就可以手沖咖啡了。








































20200513 No.065
#居家抗疫三十 No.17

可以抽氣的過濾瓶,把咖啡粉磨細一點,沸騰的水加入,小型的吸塵器打開,期待喝到Espresso的滋味。

結果

失敗

下次接到Dyson吸塵器試試看



20200517 No.066
#居家抗疫三十 No.18

布氏漏斗
不織布過濾
戴森吸塵器

全部安裝好後發現我只有淺烘焙的咖啡豆,日曬耶加,風味超豐

Ps. 吸塵器有自動停止裝置,抽半秒鐘停半秒,不過效能超好



20200531 No.067
#居家抗疫三十 No.19

水滴與冷萃對照組

1. 咖啡豆 30g,小富士刻度1,常溫滴350cc,3個小時滴完放入冰箱
2. 咖啡豆 30g,小富士刻度3,常溫水350cc,冰到冰箱,大約6小時後,觀察兩瓶在冰箱顏色色度一致後,把咖啡渣過濾,放回冰箱。

明天來試試有何不同


20200614 No.068
#居家抗疫三十 No.20

每次手沖都要很專心做完所有的流程,雖然是一種樂趣,但是感覺有點麻煩,那麼要如何簡單的手沖一杯咖啡呢?

靈機一動拿出水滴咖啡的粉盒,底下墊個圓形的濾紙,先用九十度熱水燜蒸,其餘使用常溫水,等待十分鐘,就可以喝到一杯香甜的咖啡,夏天不想喝熱咖啡,懼怕冰咖啡的人,可以這樣喝咖啡。

參考數據:
咖啡豆粗細小富士刻度4
咖啡 20g
90度熱水燜蒸 50cc 一分鐘
注入常溫水,總水量300cc等待
不用攪拌


20200615 No.069
#居家抗疫三十 No.21

原本想要找個蔬菜來當濾紙,那就拿高麗菜來試試看,但是每一片高麗菜葉過濾效果不一樣,是要塞在濾杯底下戳幾個洞,還是多塞一點菜葉呢?

於是決定多塞一點!

先塞高麗菜葉,然後倒熱水,最後在放粉,希望咖啡粉浮在上面,果然非常不好控制流速,還是塞住了,只好整杯倒出來用濾紙過濾。

說不出這種甜感?有點咖啡蔬果汁的風味。

20200621 No.070

#居家抗疫三十 No.22

本來要拿冰牛奶慢慢水滴咖啡粉,但害怕牛奶在常溫下可能會酸掉,所以選擇用冷萃模式。

咖啡粉:30g,小富士刻度3

牛奶:300cc

搖晃後冰到冰箱

沒想到才冰三個小時試喝就有苦味,於是馬上過濾出來,在加一點冰塊就可以飲用了。

2020/05/02

101種咖啡製作 No.051-060



20200415 No.051 蓬萊清酒萃咖啡
#居家抗疫三十 No.03

玉泉,台灣蓬萊米釀造,酒精濃度 13.6%,意外地沒有酒精感,反而有濃縮咖啡的感覺,下次用高酒精濃度的酒試試看。


20200417 No.052
#居家抗疫三十 No.04

豆奶咖啡拿鐵:奶油+咖啡+豆奶


20200418 No.053 星"茫"濾杯
#居家抗疫三十 No.05

因為加入了海豚的活動,每天都要自己在家一個人變出一杯咖啡,於是咖啡館問了老闆,有沒有甚麼可以介紹給朋友的咖啡製作方式,老闆力推日本波佐見燒的星芒濾杯,流速快,傻瓜也可以沖好一杯咖啡。

於是,離開的時候包包內就多了一只濾杯。

最近很多 youtuber 有介紹這款濾杯,我就不多做介紹了,原本想說就用V.60濾杯就好,把其他的錐形濾杯就送給咖啡愛好者。買回家後老闆還是叮嚀我千萬不要再把濾杯送人了,每一個濾杯都有專長,因應不同的心情場合,還有不同的豆子,甚至不同的溫度濕度,都可以有不同的呈現。這很像日本茶道的一期一會活在當下的理念!

我不知道我還可以收藏堆積多少濾杯啊?

果然,拿了一款重烘焙的咖啡豆,用八十五度C,只花了兩分鐘,就沖出一杯好喝的咖啡,喝了好像醉"茫茫"的感覺啊!


20200419 No.054 拿鐵
#居家抗疫三十 No.06

用了重烘焙的葉門,被嫌牛奶加太多,沒有咖啡味。


20200420 No.055 仿安清式紙落
#居家抗疫三十 No.07

拿法蘭絨的金屬框夾上濾紙,這樣流速最快了嗎?

PS. 我可以請 元食cafe 來測試一下這個濾杯的流速嗎?其實,沒有肋骨的濾杯,流速反而很慢!



20200422 No.056
#居家抗疫三十 No.08

抹茶拿鐵,今天沒有咖啡,就加了這些東西打一打,從上面喝起,好像一路從北海道,到宇治一路到了沖繩,黑糖沉澱在底下,一切都在台北相遇。


20200426 No.057
#居家抗疫三十 No.09

冰啤酒萃咖啡,本來要用虹吸壺煮,但發生ktv大火,安全至上


20200427 No.058
#居家抗疫三十 No.10

鬼齒 610n
淺烘焙最細粉10g,
99度熱水
200cc
20秒



20200429 No.059
#居家抗疫三十 No.11
一次手沖兩杯,混和再喝,一個淺烘焙甜感重,一個深烘焙尾韻強烈。不過,優點喝得到,缺點也不少,混和之後居然有了澀味,看來還要多練習。


20200502 No.060
#居家抗疫三十 No.12
用 app 教你沖咖啡

2020/04/14

101種咖啡製作 No.041-050



20191030 No.041 水滴咖啡

來猜猜這個器材怎麼滴出水來的呢?

看看這樣的裝置,理論上上面那個圓壺是密閉空間,上面沒有接觸到空氣,因為壓力的關係,水應該滴不下來才對,可是居然能夠滴出來。

水若能出來,應該要有空氣進入,而空氣進入水又會整個狂瀉出來才對啊?


20191105 No.042 越南咖啡

幾年前朋友送的越南咖啡濾杯,用了幾次就被放在置物櫃深處,主要是因為不習慣加糖奶喝咖啡,這回為了徹底了解各國咖啡文化,買了煉奶來測試看看,而且還找到了有機的深烘焙咖啡,找到了越南的味道。

這個濾杯的設計,有點像法式濾壓壺,不過緩慢濾滴下來,還蠻療癒的。

杯子底下先倒入適量煉奶
置入 10g 咖啡粉,小富士刻度3
熱水80度, 20cc 燜蒸60秒
然後加滿水,總水量大約150cc,等待大約五分鐘就好了。

喝的時候當然要攪拌一下,真的非常濃郁


20191108 No.043 陶神器

陶鍋炒的咖啡豆
陶濾杯
陶蓋
陶杯
陶豆(氣味會變甜)

只是因為陶有毛細孔,也有免用濾紙的陶濾杯,所以咖啡的味道有些變化,當然有優點也是缺點,有時候沒洗乾淨就會聞到多樣的味道。使用久了就會失效吧?



20191113 No.044 有甜感的咖啡

平常手沖都是用錐形或是T形的濾杯,水量的控制很重要,可是要沖出一杯有甜感的咖啡,我覺得沒有那麼困難,咖啡粉接觸面積提昇就好了。

咖啡粉:10g,小富士刻度3,熱水90度,悶45秒,然後總注水150g,稍微攪拌一下,讓水緩緩流下,也同時讓溫度下降。


20191126 No.045 最甜的咖啡

接觸面積最大的萃取實驗,用大金屬濾網,然後拿蛋糕杯濾紙,用熱水一沖,就可以服貼在金屬網上。

咖啡豆:20g,小富士刻度5,中烘焙
水溫:90度
燜蒸:30秒,60cc
緩慢注水:總時間儘量在2分鐘內注完

咖啡稍微放冷一點,應該可以喝到很甜的咖啡。


20191208 No.046 不用濾紙的玻璃濾杯

上次去達文西咖啡看到這款濾杯,要價三千多,於是開始上網搜尋是否有同樣等級的實驗設備,於是被我找到而且買到了,雖然比較便宜一些,但要跟別的玻璃漏斗搭配,剛剛好我有冰滴器材剛剛好可以套用上去。

搜尋:
Duran Slit Sleeves
RS-16 glass filter

這個玻璃濾片只要簡單用水沖洗,而且沖煮的時候很方便,只要熱水放滿就好,等大約2-4分鐘滴完就可以喝了,風味與賽鳳壺類似非常豐富,唯一的缺點就是會有一點咖啡渣。

個人建議花大錢買高價的咖啡豆,用這個來測試,就知道高價的有沒有道理了!


20200214 No.047 Lily Drip 莉莉珠
之前使用過經典款的莉莉珠,比照片中這兩棵都要小。

一直以來實行斷捨離,送給了咖啡從業人員,這次想到玩一下照片右上那顆甜甜圈有肋骨流速較快的莉莉珠,但是廠商寄錯誤,於是補寄這棵甜甜圈,這算是運氣好嗎?

正值情人節,今天來示範如何手沖出很有甜感的咖啡。

咖啡豆:16g,小富士刻度4
熱水溫度91度
一刀流慢慢手沖約兩分鐘240cc
濾杯跟下壺緊密扣住。


20200218 No.048 Delter Cafe Press (簡稱 DCP)

這個咖啡器具上市一陣子,在募資平台大獲好評,實際上使用起來優點不少,但也有一些缺點,若有人願意開發加強版配件,我願意支持。

這個器具外觀雖然類似愛樂壓,但原理大不相同;愛樂壓像是法式濾壓壺,利用熱水與咖啡粉浸泡萃取,然後壓下去讓粉水分離,一杯咖啡就製作好了。而DCP比較像是手沖的模式,免除了一個手沖壺,而且還可以使用非常穩定的模式把水注入咖啡粉,無論是手沖的燜蒸、快慢萃取都有可以隨心所欲。

DCP 的原理很簡單,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上面的熱水倉(A),中間有個量水倉(B),隔著單向給透水閥,下面是黑色的咖啡粉倉(C)。

把A往上拉的時候,透過矽膠環旁的小洞流到B區,然後把A往下壓的時候,矽膠環剛好把小洞封住,順道把B區的水壓入C區,是非常簡單的物理原理。

粉倉被設計成圓餅式,很像是義式咖啡機,讓這些粉可以同時受水。若用手沖濾杯,咖啡師不同的手沖力道與注水方式,對於一杯咖啡的風味有很大的變因,DCP這樣的模式讓變因降低。

不過,我個人認為的缺點是,C區在沖煮的過程無法觀察,若能夠使用透明的材質,並且加長一點,這樣就更完美了,下次來做個實驗好了。


20200325 No.049 四六沖法

沖咖啡的變因很多,不同烘豆師,放了多久,磨豆粗細,溫度,濕度,粗細,甚至手沖的力道,都會有差異。那麼要如何白癡的沖出一杯比較有甜感的咖啡呢?

參考了粕谷哲的四六手沖法,設定了這個 HARIO 的自動手沖機器,三分多鐘就可以喝到比較甜的咖啡

咖啡豆:呆待買的(如圖),小富士刻度六,20g
參數如圖,
分五段
50/50cc, 45/45 秒
70/120cc, 45/90 秒
60/180cc, 45/135 秒
60/240cc, 45/180 秒
60/300cc, 45/225 秒


20200413 No.050 泡茶工具來沖咖啡

這個泡茶的工具來沖煮咖啡,不比手沖的還要差喔!要選擇粉盒與置水區中間把水鎖住的版本。

1. 右圖,先在粉盒(1)放置 16g 咖啡粉,要比手沖的稍為細,小富士刻度3.5。

2. 將水煮沸騰後,確認將粉盒與置水區兩個區域的開關(2)打開,然後如左圖將水注滿,注滿後馬上把開關(2)關起來。

3. 大約三十秒,咖啡粉燜蒸夠了,將開關(2)打開,放置如圖左,大約三分鐘後再把瓶子放置如圖右,等水全部滴下來後,把開關(2)關閉。

4. 瓶子轉過來如圖左,打開蓋子就可以喝咖啡了。

(聽這樣描述好像很複雜,其實非常簡單,是不是要來拍影片說明啊?)— 和江巧文。



20200414 No.051 台灣特色的蘇格蘭咖啡

水滴咖啡,重烘焙葉門,放冰箱發酵七天後,加入台中65號米釀的清酒加入冰塊搖一搖。想想下次要不要點火取名冰火奇緣,還是加上濃濃的奶泡呢?

2019/10/30

101種咖啡製作 No.031-040



2019年9月8日 No.031

富士山水滴咖啡,家裡咖啡豆沒了,只好把灌腸用的有機超級淺烘焙的咖啡拿來滴看看,滴完了冰久一點看看會不會有獨特發酵的味道。

水滴、冰滴的咖啡粉都是圓筒狀,可是水從上面滴下去,應該是倒圓錐狀,這樣水才能均勻的被浸濕,於是用玻璃漏斗來塑型。

咖啡粉 80g
水 800cc
時間 8 小時

下星期就可以揭曉淺烘焙水滴咖啡的氣味。


2019年9月19日 No.032

今日的化學實驗,蓋氏漏斗加90度熱水250cc,咖啡豆20g,小富士刻度3
大概流五分鐘結束


2019年9月23日 No.033

只是水滴咖啡,這組是朋友割愛給我,因為有零組件破掉了,在網路上訂購了一顆化學實驗器材圓底燒瓶,完全無縫接軌的裝上去了,不過脖子有點長就是了。

很佩服設計這個水滴咖啡的器材設計巧思,不只是單純的滴出水而已,隨著水滴出來,氣泡進去,還有一些趣味性。除了造型考量,顏色的搭配,還有下壺倒出咖啡的時候,還能有效阻隔細粉,兼具實用性。

目前眾多產品設計者,往往只重視外觀、成本,少了很多趣味,最重要的是專業。



2019年9月24日 No.034

其實這只是加強版,因為用蓋氏漏斗直接把熱水倒下來水溫太高,中間需要有一點降溫,所以加了冷凝管,接錐形漏斗放咖啡粉,下面的燒杯就是咖啡成品了。

算是懶人煮法,倒上熱水滴完就結束了,那麼,使用怎樣的裝置,可以有自動燜蒸30秒呢?大家幫我想想。需要一個天平嗎?


2019年9月29日 No.035

虹吸壺,嘗到了老西餐廳的味道

這個是偽化學實驗,本來要有現成化學實驗室的玻璃器材兜起來,但是上壺這種形狀、大小的漏斗,實在不太好找,所以這次還是用 HARIO TCA-2 虹吸壺,中間插入了玻璃過濾棒(造型很愛不釋手)。

虹吸回到下壺有點慢,下次使用冰塊,熱冷交替把上壺的咖啡吸下來試試看


2019年10月10日 No.36

來模擬比利時壺的咖啡沖煮法,少了一個天平讓酒精燈可以自動關閉的裝置。

利用虹吸原理,煮沸的水會透過矽膠館到達右邊的燒杯,然後關掉左邊的瓦斯爐,溫度驟降後茄形燒瓶會把煮好的咖啡在吸回來。

1. 茄形燒瓶 500ml,裝 320ml 水
2. 矽膠管與塞子
3. 燒杯 500ml + 泡茶的金屬濾網 + 20g 咖啡粉,小富士刻度6
4. 小瓦斯爐

用虹吸壺,下壺的水佔大部分,也就是說空氣少降溫不容易,還要拿濕布急速降溫,才能把水吸回來,但是用這個茄形燒瓶上方接觸面積大,只要把小瓦斯關掉,很快水就吸回來,其實很好控制。

操作了幾次後,比外賣的虹吸壺還好控制,風味非常多樣,有別於手沖較單純的口感。


2019年10月18日 No.037

原本以為虹吸壺的變化不多,也很容易標準化,上次去了一趟古一,杜先生又說了他給某大師的提點之後,又有了新的看法。

水溫與分段!

我在想我們手沖的時候經常分段來沖,就可以強調甜感、酸感,甚至是苦味,那我可不可以加入冷水,來萃取後段的咖啡呢?

虹吸壺最後有個力道,利用冷熱溫度差,把上壺的水吸下來,這個很好用,未來若有人發明,按壓中間那根玻璃濾棒可以控制的話,再好也不過了。

結果,我居然用壺吸壺搞出手沖感的咖啡,而且還是苦味很多的那段,失敗!



2019年10月23日 No.038

圓潤神器,從咖啡館的朋友那邊取得一顆神豆,陶材質

據說剛沖好的咖啡,只要把這顆東西浸置約三十秒,口感就有些改變,為了測試這個東西,我特地使用比較少喝的掛耳包咖啡,明顯的磨得比較細,苦感較強烈。

放進去三十秒,喝了一口,果然苦味比較少,口感也比較圓潤,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還是因為溫度降低的結果,還是真的這顆豆豆有效果?

不過,放在杯底久了,這杯咖啡稍冷時,感覺苦澀味又回來,是不是要把這個豆豆撈出來呢?下次再來多實驗看看。


2019年10月28日 No.039

今天用愛樂壓外掛據說會有油脂出來,已經是深烘焙的,可是試了兩次都沒出現。用100度的水測試,水粉比應該是 1:2.5= 20g:50cc 的水


2019年10月30日 No.040

模仿柏林壺的實驗,不是比利時壺喔!不過我上面多了一個蓋氏漏斗,比較像是手沖,而不是用空氣來翻攪咖啡粉,下次用布氏漏斗模擬比較傳神。

以前總覺得沸騰的水就是 100度,可是虹吸下壺若從冷水就塞了塞子煮,裡面空氣的多寡,直接就影響冒出來的水溫,空氣一膨脹,熱水就被壓出來了,有時候是八十度,這次只有七十五度。

而我們習慣從熱水器取水,然後再倒入下壺,其實每次溫度都不一樣,難怪咖啡館老闆都是等水沸騰在蓋上壺,但是這樣溫度又太高,所以有經驗的老闆還會準備冷水在旁邊。

光是虹吸壺的變化就很多種了,在咖啡館工作的人,我想只要抱持著科學實驗的精神,應該就很容易上手吧?所以咖啡館老闆要訓練員工,只要買一組化學實驗用品,就可以很快讓員工上手了吧?

2019/09/04

101種咖啡製作 No.021-030



20190816 No.021

冷萃咖啡Cold Brew

既然買了 Hario Switch 的濾杯,想想可以用來製作冷萃咖啡

咖啡豆:肯亞AA,20g,小富士刻度2
水:常溫+冰塊,240g(大約 240cc)
放置四個小時後把咖啡水放置血清瓶冰到冰箱發酵5天再來品嘗看看。



20190817 No.022

這個主題似乎停不下來,每天都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來玩不同的製作方式。

咖啡豆:哥倫比亞,18g,小富士刻度3
冰塊先放在下壺:約100g
第一段:水溫85度,燜蒸36g,30秒,然後把咖啡放掉放到下壺
第二段:慢慢倒入總水量180g,浸到總時間3分鐘後,再把咖啡放掉放至下壺。

所以咖啡與冰塊混和後,總水量大概是 280g。

這個濾杯在放水的時候接觸到冰塊,有種涼快感。



20190821 No.023

這個夏天一直冰滴咖啡,試過了用浸泡式的方法,也試了先燜蒸再冰滴,好像效果都不理想,今天換一個蛋糕陶瓷濾杯來滴滴看,上下都墊了愛樂壓的濾紙,就開始滴吧!



20190824 No.024

手沖咖啡的器具很多種,每一種都有它的原理,也都需要練習與熟悉,重點是都還蠻貴的,那麼,用這種很便宜的茶葉過濾器可否手沖咖啡呢?

我覺得很適合一刀流。



20190826 No.025

真正冰滴咖啡,用V.60 來滴,為了讓水平均滴在咖啡細粉上,用了左下這個工具,加裝了 LilyDrip,滴完後放在冰箱五天。



20190828 No.026

看到一些咖啡 Youtuber 介紹可以秤上壺與下壺的重量,方便計算上壺咖啡豆吸水的重量,方便計算水粉比、時間等這樣的變因,進而計算萃取率,符合金杯理論......。

真正的重點來了,可以秤上下壺的電子秤好貴,我又不需要透過藍芽跟手機連結,那麼怎樣用最便宜的方式組合出可以量測上下壺的重量呢?

結果用這樣組合,一個手沖架,兩個電子秤,就可以達成這樣的功能了。

當然,這沒有手機 app 輔助。



20190829 No.027

高中考大學的時候,我只專攻化學,期許能夠九十分以上,這樣就可以直接去申請化學系,可是沒想到只考了八十八分,沒能完成這個夢想,既然現在喜歡沖煮咖啡,那麼就去買一些比較便宜的化學實驗器材來試試看。

1. 玻璃漏斗,10cm, $70,放入 V.60 濾紙(1-2人比較恰當,我這個太大),咖啡豆哥倫比亞,小富士刻度5, 12g
2. 無刻度玻璃燒杯,500ml,$90
3.洗眼瓶,500ml,$250,當成手沖壺,雖然出水口很小,但是衝力很強,熱水85度。

第一段熱水20g 燜50秒,第二段注水,由於漏斗沒有肋骨,而且出水口又比較小,所以必須要有浸漬的準備,剛好洗眼瓶的衝力很強,剛好去翻滾咖啡粉,也可以適時用攪拌棒,下壺總水量 150cc後把上壺移開。



20190901 No.028 用化學實驗器材來水滴咖啡

1. 梨形分液漏斗,500ml,$490,放置常溫水 500cc,大概調整兩秒一滴。
2. 布氏漏斗,10cm,$380,上下放圓形濾紙,放置咖啡豆 40g,小富士刻度1
3. 蛇型冷凝管,20cm,$208,這時放在這裡就只是炫而已,若用冰水裝在這裡循環應該可以很酷吧!

滴了六個小時終於滴完,放置冰箱五天試試看風味。

PS. 分液漏斗原本不是要來緩慢滴水,只是因為下面的玻璃栓可以調整水流,所以我拿來這樣使用。



20190903 No.029 防彈咖啡

買了貴俗俗的MCT油,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如何從椰子油中提煉出來呢?喝了 200cc,整個都是油感,完全喝不到咖啡的味道,害我還用很好的咖啡豆!照片是還沒有去打奶泡前,打完了好像比較容易入口,喝完了實在很飽




20190904 No.030

咖啡手沖一定要有手沖壺嗎?其實並不一定,只要有穩定的水流、適當的溫度,還是可以沖出一杯好咖啡。

這回用梨形分液漏斗來當手沖壺,先自行測試穩定的水流,大約三分鐘左右可以把300cc 的水流完,然後把所有器材安裝好,布氏漏斗當成蛋糕濾杯,放置20g 咖啡豆,並且把漏斗放置在燒杯旁,讓咖啡流出就沿著燒杯邊邊緩緩流下。

到入熱水後,控制梨形分液漏斗緩慢的旋轉,讓所有咖啡豆都均勻的浸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