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0

《2011》本站點閱率前十大與一些回顧

今年,好像做了不少事情,可是,好像自己的目標都沒有達成,去了趟高加索,可是沒有書寫多少。包含2010年去中東都還沒有書寫完,明年又計畫要去不丹,這部份的閱讀與書寫計畫明年列為重點目標。

2011年水瓶子大事紀:
  1. 1月,結束資訊業16年的工作。若從高中開始寫程式寫稿接案子開始計算,有25年。
  2. 2月,導遊受訓開始,很混。
  3. 3月,《台北咖啡印象》出版。
  4. 4月,大安社大在地文史班開課。夏卡爾私導覽。
  5. 5月,參加高加索(喬治亞、亞美尼亞、東土耳其)旅行團。
  6. 6月,青田七六開幕,開始導覽工作。
  7. 7-11月,不知道再忙甚麼,寫了些雜誌稿,慕夏私導覽,行天宮社大、大學、高中演講文化資產,接了一些文化導覽的工作。
  8. 12月,《台北小散步》、《青田七六導覽手冊》、《Hi!大稻埕》出版。
這是2011年初訂的數字目標,檢討起來很慘:
  1. 5條台北散步路線(有出版,我還規劃了不少條)
  2. 10篇台灣藝文界人物側寫或專訪(一篇都沒有)
  3. 15本好書介紹(有介紹幾本,不過應該沒達成目標)
  4. 20部值得看的電影(或影集)心得(我好像沒時間看那麼多影片)
  5. 25篇中東旅記兼照片整理(沒寫幾篇)
2011年初訂的新希望,也很慘:
  1. 藝術類型的書本,我會努力的找出版社的。(沒找)
  2. 集地咖啡館的講座順利。(應該有算順利吧!)
  3. 去三個大城市自助旅行。(一個地方都沒去成)
◎2010年本站的點閱率前十名如下:只有一篇是今年新寫的入榜,好像整個部落格死氣沉沉的。
  1. 《平溪線》鐵道之旅(6↑)
  2. 【台北】生日快樂~夏卡爾的愛與美(圖說)--故鄉與異鄉(新)
  3. 《波士頓》分類總覽(2↓)
  4. 【台北】青田街與麗水街散步到 COZY咖啡館(已歇業)
  5. 《紐約》總覽(5→)
  6. 【台北】Cafe Philo(8↑)
  7. 《倫敦》總覽(TOP 5)(3↓)
  8. 【馬祖】南竿的人‧旅人‧名片‧美食‧照片多‧連結也很多
  9. 【台北】溫州街散步12家書店,河邊生活與咖啡館(9→)
  10. 【台北】大安捷運站周邊散步@大安區
◎熱門關鍵字:很不長進,全都是舊關鍵字進榜,我真的要檢討。
  1. 平溪線(8↑)
  2. 水瓶子(2→)
  3. cafe philo(9↑):換地方有關吧?
  4. 倫敦(4↑)
  5. 建國啤酒廠(5→)
  6. 波士頓(7↑)
  7. 草祭二手書店
  8. 高雄二手書店(10↑)
  9. 突尼西亞地圖(我還沒去過啊!)
  10. 紐約
◎新探險:
  1. 導覽工作:大安社大、青田七六、藝術私導覽
  2. 真正的變成 SOHO
  3. 高加索

2011/12/29

【台北】陳師孟老師的豬界地博物館

周四的午後,綠逗咖啡館傳出陣陣的鋼琴聲,有個小妹在此演奏,一桌桌的客人專心的凝聽,有時候還會遞紙條過去點曲目。原本熱鬧滾滾的聊天聲,在悠揚樂曲中全部停了下來聽音樂。



綠逗咖啡館成立這一年來,原本計畫在二樓規劃的『豬界地博物館』,在地下室的藝文空間,如今都已經開放,只是人手不是那麼足夠,所以開放時間要先詢問一下,不要到時候撲空了。

陳師孟老師一直有收藏『豬』的喜好,只要是用具器皿上有相關的圖騰就會買回來收藏,在這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豬,從世界各地被老師買回來,每一隻豬都有自己的故事,這23年來約4000件的豬收藏品可以在這邊逛上好一陣子吧!

曾擔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退休後每天帶孫女散步到農場看豬,告訴孫女說:「狗是仰視人,狗抬頭看人、討好人;貓是俯視人,比較驕傲、自傲,用輕視的眼光看人;只有豬是平視眾生,豬的眼光看不出自卑、自傲」。陳師孟老師除了有廣播節目,還有以關懷台灣本土農民的相關產品綠逗工作室,加上這家咖啡館、博物館、藝文空間,以台灣本土出發,提供全面的健康生活與休閒體驗。

來此的民眾可以討論政治,吃到台灣農民辛苦的產品,有時有跳蚤市場,逛逛陳老師的收藏,運氣好可以聽到鋼琴演奏,會是一個很滿足的享受。



綠逗豬式會社咖啡館
網址:http://www.beanstalk.com.tw
地址:台北市松江路69巷8-1號
電話:02-25166981

2011/12/28

貓。果然如是《貓的夏。日小旅行》與《從書店窗口看京都》

我得承認這一年來,是非常迷戀日本文化,包含日本木造建築、書店、博物館,不過,我去日本的次數寥寥可數,多從書上閱讀得知,也不擅長跟日本人交談,因為我根本不會日語。或許是青田七六之故,會有些日本記者、作家、臺生來訪,透過翻譯,了解日本人的到訪一個地方必定提前到達,而且會先做功課,非常尊重他人,而且會保留情面,交談過程完全沒有壓力......。



或許是認識不深吧!我想客人總是這樣的對待,這樣嚴謹的個性透露在小說、書籍特別的明顯,書中會對人與人之間的描述交代的特別的清楚,對生活的種種細節可以說是龜毛到了極點。

不知道『貓』是不是這樣的一個人呢?有時會覺得她做事很『日本人』的嚴謹,但有時後有覺得又很『台灣人』的阿莎力。我喜歡書中分享旅行心情的方式,清清淡淡地描寫旅行中的遇見。有時對某一家小咖啡館、小書店會有莫名的情感,因此就跑去人家店內畫了插畫,一件一件物品細細的品味,透過小插圖溝通,反而是最直接的方式,很羨慕她有這樣的能力。



這本夏日小旅行,不是用旅行的行程表來分類,也不是用所在地區來分類,而是用住宿、書店、博物館、食、購物等分類方式,把行程打散,根據這些主題集結起來。從《下課後的台灣小旅行》這本書後《貓的夏。日小旅行》,表現一種活在當下體驗生活的態度,尤其是味覺、味道這一部分,這一年貓幫不少雜誌畫了很多食材的插圖,看著水彩不那麼精準而寫意的上色模式,反而口水不由自主的流出來,真是非常奇妙,吃不只是吃,而是一種對過往生命過程的體驗。


《從書店窗口看京都》這本書除了封面簡潔有勁,內容更是樸直的讓人難忘,好想去走一遭。

看過了這兩本書,我立下了明年的計畫,一定要再走一趟東京或京都,獨自。

2011/12/27

【印度】Frances 的 Bangalore 市 Kailasanatha 廟

這是 Frances 跟黃老師去印度旅行寄回來的明信片,一直很佩服 Frances 的生活態度,工作嚴謹各種角色都可以做得很好,瞻前顧後都能幫每一個人著想,在圓環文化工作室只要她有空,就會盡可能的幫忙,而且還把流程想的非常清楚仔細,不加重別人負擔的情況下幫忙。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


南印度土地豐饒,氣候怡人,人民生活較優,和善淳樸,少有行乞者,和前幾次的印度印象大不相同。南印度寺廟建築藝術達頂峰,尤勝吳哥窟,不可思議的印度又添一章。(2011.11.22 Frances)

Frances 一直以來對旅行的模式是利用年假、連假,從每年出去一趟,到現在每年出去兩趟,選擇跟團旅行,有時候跟朋友一起,有時候一人參團,每次都會遇見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因此又介紹來參加導覽活動,或是來聽旅行講座。 Frances 的冒險與推薦,變成我們活動參加者的品質保證。

這兩年 Frances 寫的部落格,本來從單純的活動紀錄學習攝影,又持續認真的去拍,我覺得她的照片中都有在地的生活經驗,我想這個除了技巧外,還需要有相當的人生閱歷才可以拍得出來。我想本來 Frances 就可以寫出好的文章,只是之前對部落格只是單純的紀錄,可是這一年看她部落格,不只是紀錄而已,有發自內心對土地的關懷。



一輩子能遇到這樣的朋友,我想是非常難得的緣分。

2011/12/26

《台北小散步》自序,及其神聖之路的部分文字

從圓環文化工作室開始辦導覽的那一天開始,好像就註定了要與歷史結緣,不時地在台北大大小小的街道散步,腦海中總會浮出這些街道以前的模樣。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060



或許是太喜歡到世界各大城市去散步了!在巴黎的街道我拿著海明威的《流動的饗宴》,在倫敦會想到狄更斯的《孤雛淚》,捷克的卡夫卡、維也納的克林姆、羅馬的凱撒、威尼斯的馬可孛羅、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耶路撒冷的所羅門王、耶穌,這些人與這些城市的關係息息相關,每座城市都足以孕育出那麼多名人,我們也耳熟能詳。但回頭想想,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台北,我們又了解了多少?

1951年,波士頓市長把一些歷史性的古蹟連結起來,規劃出一個長4.8公里系統性的觀光步道,突顯波士頓從移民時代長期爭取自由的過程,這條步道叫做『自由蹤跡』。剛開始走這個步道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感受,後來想起了電影《國家寶藏》的情節,印象非常深刻,回來又讀了美國建國獨立的過程,覺得有這條步道可以讓人很快了解美國這個移民社會演進成大融爐的過程。

台北可以的!試著跳脫吃喝玩樂的模式,台北有關歷史性、主題性的路線遠比波士頓還多樣化,於是,我規劃了幾條路線,包含了各宗教建築的神聖之路、主題書店、革命精神的咖啡館、自由主義、男女平權、威權到民主的散步路線。這幾條路線的景點,包括古蹟、名人故居、書店、咖啡館、學校等,除了古人、名人外,別忘了「我們」就正在寫歷史,文化資產是需要靠不斷地累積的,台北的建築雖然很年輕,但是擁有各國各種形態的建築,是很值得細細品味的,

參與各類的導覽活動後,有了這樣小散步路線,都要歸功於眾多的導覽老師無私的分享,我們不但活在當下創造歷史,能夠飲水思源,尊重每個人,了解這塊土地,邁向更進步的社會。找個假期半天,放下一切歸零,走一走熟悉的台北街道,或許您會有不同的感受。

********
第一章 神聖之路
********

很想串起台北各宗教的朝聖地,橫跨南北的瑠公圳若能行舟,是很好的觀光資源,想像坐著塞納河的玻璃船,從圓山出發,圓山在日治時期為台灣神社,看著雄偉的圓山飯店宮殿,然後西望孔廟、保安宮,一路行舟南下,望著這城市的高樓,欣賞城市發展的斷面,經過林森公園(十四號公園)的鳥居,再往南看到華山藝文園區,然後開始一連串的基督宗教的教堂,還可以看到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經過台大從自來水園區出新店溪,這是多麼愜意的城市旅行啊!

..........................

走這條路,我們需要更多的尊重,宗教的殿堂需要低頭彎腰去體會,宗教與生活永遠分不開,難得這些空間因緣際會都在台北市內,不用出國,就可以窺看一二。

2011/12/25

《台北小散步》推薦序/紀錄台北之美/台北散步者:葉倫會老師

葉倫會老師在大稻埕地區與台北城的導覽服務人次,我覺得應該是全台灣最多的,讓所有人認識這塊土地,並帶動地方的繁榮有很大的貢獻。葉老師每周不同的導覽路線,風雨無阻的走過15年,這個實在讓人敬佩,他常說做導覽志工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出版24本文史導覽相關書籍,也送出超過10萬本的書,真是我景仰與學習的目標。



受芬蘭頌(Finlandia Hymn)作者西貝流士(芬蘭語:Jean Sibelius,1865-1957)影響,2005年提前自公職退休,以演講、寫作、導覽和散步為樂。純為回饋社會的想法,先後以公益方式開辦大稻埕老街、台北雙連打鐵街、台北城和萬華史蹟巡禮,並擔任數百場導覽義工。為了提升演講或導覽內容暨技巧,閱讀外,經常騎腳踏車或和一群朋友在街頭找尋台北的美麗、追尋台灣人的驕傲。

公益導覽的路線相近,導覽內容大同小異,卻因為參與巡禮的朋友不同,加上其中不乏臥虎藏龍、身懷絕技者,致每次都享受「樂莫樂兮新相知」的喜悅,以愉快的心情開始,再帶著喜悅的心回家,不僅提升生活品味,也豐富下次導覽的內涵。

語云:「一花一草一世界」,事實上,我們周邊的建築,因為機關屬性,或商業、公益機能,或進出其間的人物特色而呈現不同的故事及影響力,不論清領時代就有的萬華、大稻埕,日治時期的台北城,乃至晚近的知名商圈或建築,都有其令人著迷之處,值得細細品味,如果有朋友分享其參觀心得或照片,感動將由點、線、面,逐步向外擴散或發酵,讓台北成為文化之都。

水瓶子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認識他源自於大稻埕史蹟巡禮,對其負責的圓環文化工作室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結合熱心公益的部落格主們找尋街頭巷尾的特色,讓同行的朋友享受故事的台北,獲得不一樣的感動,透過文字和照片,發揮蝴蝶效應,傳播台北的美麗。2005年後,我在台北按月舉行的史蹟巡禮,常有朋友說其訊息來自圓環文化工作室,這份樂於分享的胸襟,令人佩服。

水瓶子完成新書,規劃每條都是值得一走再走的路線,憶2004年到德國旅行,見該國規劃有有文學之路、河流之路、城堡之路和集中營之路等旅遊路線,希望德國人或到德國旅遊的人前往探索,有股心嚮往之的想法。希望每位到台北的朋友,都應該走水瓶子為我們規劃的美麗動線。

葉倫會老師的部落格:http://ylh515.pixnet.net/blog

2011/12/23

《台北小散步》推薦序/街道義工,為台北城走出一條條閒散之路/林婉美(老夫子姊姊)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台北小散步》也趕在年底出版。真的要感謝幫我寫推薦序的老夫子姊姊,還有葉倫會老師,沒有他們兩位的熱情,其實不會有寫出這本書的內容與動力,而這樣的精神感召,總是在默默地讓我有持續做導覽相關工作的力量。我希望我有能力很名正言順的寫出如壽岳章子的京都,我有跟編輯說想把書名叫做《台北人文散步》,不過被否決掉了,我想我應該還沒有能力書寫到『人文』這樣的水準,不過希望未來,我的文字能有這樣的溫度。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060



推薦序/街道義工,為台北城走出一條條閒散之路/林婉美(老夫子姊姊)

如果有人說台北城越來越棒了,我想,應該是像水瓶子這樣的台北城居民越來越多了。

台北城建城128年了,身為真正的台北居民們,天天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時,試問,除了看到了硬體的更新進步,有多少人知道擦身而過的故事呢?

我認為,未來台北城市的魅力與重生,必備條件之一是需要更多像水瓶子這種居民,長時間付出,將台北城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累積為故事,融入文化、歷史、環保、生態與休閒趣味性,讓在地的柔性之美和現代化的科技與建築發展能並駕齊驅,有了這種觀念和實踐,才能真正讓台北城質變為具有內涵的國際大城市。

實際生活中的水瓶子,身材高大,聲調比一般人低沉,給人的印象是安靜靦腆,像個鄰家大男孩。工作背景是工程師,讓他內心洋溢的理想可以用文筆簡單、乾淨、快速、大量,用網路無遠弗界地表達產生共鳴,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網友,在網路上推動文化藝術導覽暢行無阻,現在水瓶子已是個無人不知又親切的網友。

我們都是圓環文化工作室的長期義工,一起主辦過許多台北城公益導覽活動,雖然只是水瓶子工作的一小部分,但他很投入,用心規畫執行,凡舉網路宣傳、招攬、連絡講師、處理報名事宜等繁瑣細節。更重要的是,這群感召而來的義工們,在不同行業不同角落裡,自願出錢出力,以共同思維,透過參與過程去傳達台北城街頭巷尾的左鄰右舍、大樹小樹、街道、表演等等。

水瓶子有無可取代的魅力與能力,以文化人自許,也以文化長自律,或許他本人不願意居功,認為導覽是一件義務,過程、參與比結果更重要。許多朋友都了解,他行事很低調,執行力強,生活非常簡約。這種人是台北城真正不可或缺的居民,若少了這種居民,城市中就少了一種生活底蘊的味道。

多年來穿梭在各個大街小巷的生活經驗,水瓶子將心得規劃出一條條的休閒主題之路,讓更多人共享這生活與文化的成果,當您的腳步踏著台北城這座土地時,《台北小散步》正是您閱讀這些故事最好的手伴,您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著這些綿延了一百多年來的精彩故事。

以上是老夫子姐姐幫我寫的推薦序,其實她本來寫了二千字,被我刪改成這個版本,老夫子說文化是一種過程,所以每個字都很重要,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過去閱讀全文。 http://travelers.tw/blog/3/1508



2011/12/22

《從東京到京都我的珈琲時光》陳彧馨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從東京到京都我的珈琲時光》也在年底出版。還記得當時為了要寫序,把整本書稿印出來,進入家裡的浴室灑了日本的溫泉粉,想像自己好像在日本旅行途中,泡完澡也讀完了書稿(我有速讀術),煮了一杯咖啡後,很快的把推薦序寫完,個人覺得還蠻有人味的。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7192



我彷彿是從彧馨的文字與照片中去認識她的,我習慣稱呼她的英文名字,捷思敏 Jasmine。

捷思敏寫了兩本在不同大城市游晃參觀體驗珈琲館的書,我自知無法像她這樣的敏銳,在旅行中找尋珈琲館的歷史,找到相關的電影、小說、名人的記錄,然後與老闆、店員、客人打成一片留下足跡。不然就是在珈琲館中尋找家人的身影,尤其羨慕她有一個如電影「珈琲時光」中陪著她到處逛珈琲館的「肇」,希波先生。

看她第一本書《愛在日落破曉時》的時候,原以為必須要事先做功課,看過書中所提的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才能深入讀懂這些珈琲館,事實上沒有那麼複雜,進入捷思敏的書不用講求次序,也不需要前情題要,你可以坐在台北的某個珈琲館,來杯維也納珈琲,想像去了維也納與老老闆攀談了一個晚上,哈維卡老先生。

我沒去過日本大城市多少回,但要我自己安排行程,會如同書中的「日本通」,博物館、寺廟、書店才是我安排的重點順序,對於珈琲館,我總認為是工作的場所,在工作之餘才會體驗一下珈琲館的空間與背後的故事,而捷思敏的珈琲館是旅行的一部份,也是生活的一部份,甚至是看電影、讀小說、散文的一部份,舒國治與村上春樹。

讀這本書時,就好像跟著捷思敏一起去日本逛珈琲館,點了一杯厚實的維也納珈琲,除了濃厚的牛奶香,中間一層的珈琲香,喝到最後還有醉人的酒精。看完書,從珈琲館老闆看到日本職人的用心,也從珈琲館客人讀到當地風情,當然,最後還有一種讓自己心情沉澱的味道,會想到老爸與老媽,是一杯真實的維也納珈琲。

離開工作享受旅行、享受珈琲館,也享受生活的捷思敏,真的在這本書說出了她的生活態度,那是我們最想要,但也最沒有勇氣去執行的一個體驗計畫。她認真的去執行、實現,相信在收藏那麼多世界各大城市的珈琲館之後,會過著更有味道的人生。

與維也納珈琲相較之下,我喜歡單品珈琲的單純。於是,我在家裡慢慢磨好珈琲豆,很帥氣的手沖一杯珈琲,把大燈關掉留一盞小燈,看著阿部‧寬演出的日劇,想像身處日本的珈琲館,享受一個深夜的珈琲時光。(水瓶子的推薦序)



今天下午,在華山 Trio 咖啡館,我點了愛爾蘭咖啡,與捷思敏聊著咖啡與品酒的休閒時光。

2011/12/21

《Hi 大稻埕》手冊,貓、曾大叔、水瓶子的合作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手冊,從貓提議要找我寫內容,大概只花了三分鐘我就答應她!隔天跟她討論細節後,我本來有點遲疑,因為自己的時間沒那麼多,但在大稻埕遊晃的這幾年,很想找時間整理有關於大稻埕的種種,何不趁這個機會就做出來呢?



於是,我那時一個星期拆成兩個時段,一半的時間寫大稻埕,全都待在小藝埕的爐鍋咖啡館,覺得寫不出那種感覺,就跑到迪化街晃晃,回來就可以寫出來,一切就在慌忙中完成了。最辛苦的應該是校稿吧!貓潤稿後,找了林芬郁老師來校稿,也只給一個晚上的時間,很多人幫忙看了,可能是工作流程是同步化進行,有些錯誤沒有改到,最後已經去製版了,卻被我拉回來,貓與曾大叔又熬夜修改。其實若我的文字書寫好時,能夠再多檢查一下,或許最後不會再回來重做一次版。




我喜歡用"布"來當稱底的創意,把毛線當成道路,曾大叔不愧為資深的設計。貓的插畫,經過多年經驗的累積,透露出精準的筆觸,細緻又有歷史感,一看到插圖,就知道是大稻埕的街屋立面。迪化街這一百多年的開發,這些老店商家、廟口小吃還在,但也有些茶商酒家的建築已經拆除。這本手冊有過往歷史,也有現在風情。


攝影/貓

我也不知道怎樣索取這本手冊,我想應該是在大稻埕店家可以拿到吧?等我詢問之後再跟大家說。

2011/12/20

【台北】青田七六的導覽手冊,憶璇的鳥瞰插圖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導覽手冊,我們內容都整理好了,本來以為文化局的補助沒有下來,想要在線上請朋友樂捐助印,突然在月初接到通知補助印刷費用,並且要馬上執行。想想有補助比沒有的好,還是趕快請美編趕出來,我很喜歡這樣鳥瞰式的插圖畫法,我們是儘量回復到日治時期的空間假想圖。

青田七六可以買到,一本20元。




線上文字版本:http://www.geo76.tw/2011/07/1-11930.html

我必須承認當時編寫這個手冊的時候,是每天上午七點鐘就到青田七六寫,睡眼惺忪仍在睡夢中,寫得時候非常口語化,就好像對大家導覽一樣的心情,所以贅字很多。幸好我們的導覽志工林芬郁老師,協助了部分校稿潤飾,也改了一些錯誤,不過我給她的時間也不多,真的非常不好意思。也很感謝幫我們執行編排印刷的小馬先生,來來回回修改多次,如期達成任務。幫我們畫插圖的憶璇百忙中也來了好幾趟,這一切都那麼不敷成本,很感謝大家都那麼用心的協助幫忙。

我曾經有想法要找出版社出這本手冊的內容,這樣公司就不用承擔這些印刷美編的費用,甚至還可以鋪貨到書店更廣為宣傳,不過問了幾家出版社好像都沒有意願,還是就自己印了,若不想聽導覽解說,也可以透過這本小手冊了解一下這棟老屋的歷史,內容與書寫方式較為正式嚴肅,是我想儘可能符合歷史事實所用的態度,未來可改善空間還很大,第一版就這樣先出來了。

我對日式建築很有興趣,若有出版社有意願還是可以找我們合作的。我接下來想做青田街周邊的導覽地圖,會比較著重在學者的故居這部分。

2011/12/19

【台北】一起走過台北幸町,大安社大同學規畫的導覽路線

這是這一期大安社大同學規畫的路線,走過這街區幾次,或許平常沒有這樣走過,感覺很新鮮,路線不長走得不會很累,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痕跡。周邊的歷史建築或古蹟的經營要努力的路還很長,但至少有個開始。十分感謝華山社區發展協會葉森林理事長的帶我們導覽,若能有一個特色主軸出來,是很豐富的文化資源。

華山社區發展協會
http://47go.org.tw/community/profile/1733



從台大醫學院人文館出發,可以從大方向了解台灣人從哪裡來?原住民要到哪裡去?也認識了台灣醫學開發的歷史,人文館出來後到了東和禪寺的鐘樓,隱身在角落的廟,台北市長官邸,台大社會學院(以前是法學院),然後出現眾多的日式宿舍,政府要員、將軍的住所等等。

走到了齊東街,這樣蜿蜒的小巷,公園綠樹的生態,幸町在台北舊地名三板橋內,顧名思義有橋有水,以前是大片的農田,日治時期的方正規畫,如今蓋了這麼多樣不同方位的大樓,似乎透露出一個又一個故事,走到最後通到華山文化園區與華山車站,串連起來,在不同年代道路留下的遺跡,很值得深入去探訪。

路線:
台大醫學院人文館→東門國小→鐘樓→徐州路18巷→徐州路→官邸藝文沙龍→台大法學院→文北里成功高中職員宿舍→李國鼎資政舊居→馬紀壯將軍舊居→黎玉璽將軍舊居→孫運璿院長舊居→王叔銘將軍舊居→齊東街日式宿舍聚落→社區古蹟營造博物館。

[地圖後補]

2011/12/18

《風華,味了》台北市商圈導覽

這是今年中接的一個案子,本來以為是一個很容易的案子,每個商圈挑兩家比較老的店來寫就好,只要去拍拍照,問一下老闆就可以寫三百字沒問題。沒想到是要經過商圈協會(促進會)的討論選定的店才去採訪,而且聯繫店家與溝通事項也要一手包,雖然每個店家都很願意接受採訪,但是每家店的店長意願、程序與尊重客人等考量,其實很耗費時間的,所以「錢」永遠沒那麼好賺的。



還好之前有過許多碰壁的經驗,山不轉路轉,總有辦法達成任務。這個案子我最快樂的居然是打電話去商圈協會,然後聽到說協會已經沒有運作,這表示我可以跟編輯討論自行找老店來寫。接案還是要多考慮業主的要求,我想我以後還是多寫部落格,多寫自己想寫的書,這樣比較快樂些!

以下的書寫不一定在這本《風華,味了》書內,我也不知道到哪裡可以索取到,不過風華緣起回眸台北,風華百年老店地圖這單元做的還真的不錯。以下的文章有些是自己想寫,有些是外接稿的案子,每次採訪完就有衝動想要去採訪更多老店,只是自己時間總是有限,這個願望只能放著慢慢來了。

2011/12/15

【台北】河邊生活與三芝換場小旅行

2010年,我因為寫著咖啡館文,走在溫州街一帶,進入了『河邊生活』這家工藝品店,心裡想著這樣的理念很好,可是要生存下去應該是要很不簡單的人吧!2011年,我在巷弄間散步,居然在潮州街又看到『河邊生活』的新址,不知道是我太會在小巷子散步,還是實在太有緣,11月初在百忙之中又參加了他們辦的『換場』小旅行,今天抽空去找河邊生活的總經理了解他的理念,覺得台灣真的要有更多這些人,產業才可以提升。

『換場』不一樣的明天,你準備好了嗎?



當天第一個拜訪的是藝術創作者吳仲宗,他39歲那年,放下廚師的菜刀,拿起畫筆刻刀,走入想了好久好久的願望裡。剛開始他採取的做法是到處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各個地方寄賣,先不管是否可以賣得掉,等到到處都有他的作品,知名度打響後,大家就認為他是個藝術家,而且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吳仲宗也沒有因此停下來,持續不斷地創作,這幾年以他老婆『胖太太』為主題創作,把胖太太畫在杯、碗、盤、甕、傘等各類生活用具上,聽了吳仲宗的說明,再欣賞這樣的創作,是一種愛、理解與生活態度的過程,了解後就讓人愛不釋手。

吳仲宗的守靜堂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新庄子101之1號(三芝新庄子陽光路上)
電話:02-26369546、0922600428



中餐我們到了臨海農場劉力學的家去吃有機蔬菜,整個又肥又甜的蔬菜,讓我一直吃一直吃,吃到所有東西都被吃光光。

劉力學,1940年出生於加拿大,從小接觸的就是森林、雪地,大學念的是藝術、哲學,然後來台從事電腦資訊工作,曾是HP亞洲區副總。1991年,兒子說為何總是看不到父親,於是他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辭去了高薪工作,投入廚餘(ㄆㄨㄣ)回收,做有機堆肥,有機農業。

已經71歲的劉力學,其實看不出來已經有這個歲數,還很熱誠的跟我們說他的理念,他認為萬物只要有足夠的營養,就足以自動產生抗體來防禦,所以用廚餘堆肥,產生出來的營養素,足夠這些蔬菜抵抗昆蟲,只要有一顆水果或蔬菜被蟲咬了,透過生物的自然本能,會互相聯繫禦敵。聽起來很玄,不過也很容易理解。

臨海農場‧劉力學蔬菜
網址:http://www.pierreorganic.com/



後來去了對味生活咖啡館,李漢威在三芝開了這家店,一看到復古的燈飾,然後看到裡面有兩個房間有老闆的骨董收藏,就覺得好對味,看著夫妻倆人一起打拼努力,能在30歲開過這樣的店,一整個就覺得是幸福。我在這裡看到了貓的插畫,一些熟悉店家的DM,我想同性質的人總會互相吸引在一起吧!

對味生活
網址:http://www.facebook.com/right.way.life



最後,要簡單的介紹河邊生活是家怎樣的店呢?看起來小小的,現在已經有咖啡可以喝了。其實,是一家工藝品的展售店,不但有產品設計開發,還有通路、行銷。總經理陳明輝曾在國藝會工作過,後來選擇自己跳下來與台灣的工藝家一起努力,想要提升台灣廉價代工工廠的產業,他特別拿了一個木工玩具,說明了一個小小的玩具需要整合七家工廠,但是整合起來的這個玩具卻可以很有價值,在市場上賣上高價,還可以申請專利。

河邊生活還跳下來舉辦了這個『換場』的小旅行活動,不但讓人了解工藝家,也讓人了解生活,更可以了解這些產品背後大大小小的小故事,那天去三芝遇到的那三個人,還有背後的故事,真的讓我這輩子受用無窮,最近看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電影,真得覺得這些人這些事跟電影演的故事真有點像,努力的過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真的很棒!

2011/12/13

【台北】大稻埕永樂市場周邊好吃的店


爐鍋咖啡@小藝埕

*林良號潤餅皮/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1號(永樂市場內)

林良號潤餅皮一早開賣,上午大約八、九點賣完就休息,看著老闆兄妹兩人只用水、麵粉、鹽巴,輕輕地一和幾秒鐘就變出很薄很軟又堅韌的皮,這可是幾十年的工夫,相信是很辛苦的。買回家做成春捲口感絕佳,剛買了單是熱熱的嘗鮮也很好吃。

*林合發油飯/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1號(永樂市場內)

1894年創立經營的林合發油飯,目前由第四代經營,強調以純手工製法。以蓬萊米製成不油不膩的噴香油飯,混入蝦米、滷肉及香菇等用料實在,小嬰兒彌月最佳的禮品。每次經過永樂市場的一樓,滿滿地排隊人潮,看著老闆包油飯包到手軟卻一直露出笑臉,感受到百年老店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油飯,這裡也賣手工芋粿巧。

*永樂米苔目/台北巿永昌街7號

1967年創立的永樂米苔目,店面看起來貌不驚人,非常純樸實在,主食米苔目一碗只要20元,純米製成的米苔目不含澱粉,喝完湯還可以免費加湯,配上豬的各部位如嘴邊肉、肝連肉、小肚、豬皮、軟管、大腸、粉腸、豬舌、豬心等等,或者是油豆腐、燙青菜。永樂米苔目不是山珍海味,不過簡單的海山醬調味,就可以吃的津津有味。

*台南土魠魚羹/台北巿民樂街1號

這家土魠魚羹遠近馳名,不想跑到台南吃新鮮的土魠魚,到這裡準沒有錯,排隊人龍經常延伸到對面,招牌口味是土魠魚羹、羹麵、羹米粉配上白菜、蔥花、香菜真是美味,麵條滑溜看起來有點油膩,但吃起來沒有油膩感。還有乾麵、五花肉作成的滷肉飯,金黃色炸酥的土魠魚,乾吃沾上胡椒鹽,或泡在湯中食用口感不同,土魠魚也可以外帶回家自己煮。

*民樂旗魚米粉/台北巿民樂街3號

1934年,永樂市場旁的「民樂旗魚米粉」創立,目前經營分為上午場、下午場,上午場經常到上午十點鐘就賣完收攤。旗魚米粉口感清爽,旗魚乾熬煮湯頭甘甜不膩,再點些裹地瓜炸過的紅燒肉、炸豆腐、炸蝦仁、炸蚵仔等豆瓣醬吃十分入味,據說早期只有旗魚米粉,配上旗魚肉,沒有其他炸物,就吸引大批客人來吃。

*古早味杏仁露/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1號(永樂市場1204室)

1956年創立,古早味杏仁露,一碗碗的杏仁露一疊疊放在傳統的木頭玻璃櫃裡,可以看到老闆用一大塊冰壓著。杏仁露是台灣古早味的甜品具有美白、保護氣管功效,快要消失的口味很簡單,杏仁粉、石花凍作成的杏仁露滑嫩爽口,淋上碎冰、煉乳和糖水,一種小時後才品嘗到的滋味,可以任選幾樣配料綠豆、紅豆、花豆、花生等,無論是炎夏或寒冬來品嘗,都很有滋味。

*青草店-滋生、姚德和/台北市民樂街51到57號

滋生、姚德和兩家青草店的歷史都超過100年的歷史,一杯20元濃郁的青草茶,必須要慢慢地熬煮,一大杯喝下去冰涼退火。茅根茶用「白茅根」熬煮,看起來像礦泉水,喝下去非常清淡,但有解熱退火功效。目前是第三、四代經營,在台北市中要維持傳統相當的不容易,還有地骨露、苦茶、六一散、蘆薈等等,各種草功效不一,有火氣的問題都可以請教老闆。

*小藝埕 Art yard/台北市迪化街一段32巷1號

1907年,迪化街1段34號在日治時代是進口西藥的大批發商,取得香港屈臣氏的代理權,牌坊上有印上屈臣氏的字眼,數年前大火燒毀,本來只剩下一面三層樓高的女兒牆。2011年已經修復完成開放,如今名為「小藝埕」,一樓是台客藍賣一些台灣文創產品,非常適合收藏或當禮品送給朋友。二樓有爐鍋咖啡館,咖啡豆是老闆自己烘焙,大稻埕當年是十分洋化的繁華地區,咖啡館裝潢復古懷舊混搭歐風時尚感,在此放鬆聊天品嘗咖啡、中藥茶,陽光照入室內,享受悠閒時光。

2011/12/11

【台北】大稻埕茶葉老店(整理稿)

這是最近整理的茶葉老店的稿子,分享給大家。


(小花攝影)

*王有記茶行/台北市重慶北路2段64巷26號

王有記茶行是百年的製茶世家,王家在福建安溪時就從事製茶產業,19世紀時,王家到東南亞開拓茶葉市場,最早是在泰國,1901年到台灣發展。

現在王老闆是第三代,熱心好客,並且在屋內還原呈現當年製茶的炭火烘培工廠,並且導覽解說製茶的過程。王老闆藉由標準訂價,品質良好又便宜的茶葉,讓觀光客了解製茶產業,還可以帶茶葉伴手禮回鄉。

王有記茶行前方就是茶葉公園,茶行的建築仍然是當年的紅磚房,二樓做為藝文空間使用,在週遭現代化的建築中,顯得格外美麗。

*茶商公會/台北巿甘谷街24號6樓

1889年,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成立,從最初的「茶郊永和興」、「台北茶商公會」等等名稱隨著時代更替,目前為「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

「茶郊永和興」創立時希望會員能同心共濟,杜絕私利,共謀茶業之興隆。當時台灣茶業正興起,就有發生唐山茶假冒台灣茶種,劉銘傳為防止弊端,下令業者組成公會。

*新芳春行/台北巿民生西路309號

1930年代,日昭和年間,專營精緻包種茶,大稻埕地區做為茶葉外銷重鎮的見證,目前為台北市市定古蹟。1951年後是財團法人王氏宗親會籌備處。建物為三樓店屋形式連續三崁街屋,水平帶狀女兒牆,屋頂突出三角形山頭,裝飾花草圖樣的泥塑,外面有褐色面磚,一樓店面經商,後面是茶葉加工廠,二樓是辦公與會客大廳,三樓有公媽廳、起居空間。
式。

*安溪福記名茶/台北市迪化街1段138號/02-25571212

王老闆的父親以百歲高齡辭世,家鄉在鐵觀音產地-安溪,將台灣文山包種茶外銷到泰國、香港、越南等地。1939年他把安溪製茶技術傳授給南投松柏坑的農民,後來這款茶蔣經國總統命名為「松柏長青茶」。除安溪鐵觀音以外,王老闆還推薦自焙的高山烏龍、凍頂烏龍等,喝了不會想睡覺,也不傷胃。


*林華泰茶行/台北市重慶北路二段193號/02-25573506

1889年成立的林華泰茶行,建築物的樸質不顯眼。祖先在中國大陸福建安溪種茶,後來在石碇賣茶,林家第二代在大稻埕創立林華泰茶行,目前已由第五代傳人接手茶行業務。林華泰茶行講求信用及公道,沒有華麗的包裝,也沒有年節促銷折扣,林家對自己的茶葉非常有信心,沒有提供試喝,「一分錢,一分貨」是五代來的傳統與堅持。

*和德祠

和德祠位於甘谷街,是一座土地公廟,相傳義賊廖添丁,在大稻埕一帶活動時,若需要救助的人家,可藉由「和德祠」的廟祝聯繫。據說辛亥革命時羅福星也藉由「和德祠」的掩護來召募黨員。甘谷街是條歷史悠久的老街,舊名為稻新街,是因為日治時期這裡是米店的集散地而來。

*王錦珍茶莊

1952年成立的茶葉行,深焙火鐵觀音,各式高山茶、烏龍茶,珍藏陳年老茶,東方美人、三峽碧螺春等。近年流行的新舊生熟普洱散茶、茶餅、茶磚、沱茶都有販售。

2011/12/06

【新竹】 畫家的祕密花園,秘花園咖啡庭園

到了錦屏大橋,就是錦屏村入口,就可以看到多處懸崖非常壯觀,峭壁上有一個巨大的泰雅族人像好像要去打獵,橋上左右兩側也有雕像,把原住民神話與生活方式清楚呈現。錦屏溫泉不但保留了寧靜山水,溫泉也十分清澈,屬碳酸氫鈉泉,假日來泡湯的人很多,平常日也都不少遊客。



*尖石鄉錦屏溫泉,享受原民風情

原住民傳說以前有兩個太陽,後來有個射日英雄把一個太陽射掉,才有了黑夜白天。還有一隻神鳥,族人必須請示牠來決定是否要外出打獵,這些雕像在橋上都可以看到。其實到原住民部落,還沒有開始放慢腳步,只要聽到他們一講話,就可以感受樂天的性情,放慢腳步欣賞體會,試著融入原民生活。每每看到平地人帶著自己的心情來到這裡,計較溫泉不夠熱,泡溫泉的時間不夠,吃的不好之類的。這些都會讓遊玩的興致大減的。

泰雅族的房舍與教堂錯落在山上,桂竹林與春櫻秋楓的美景,那羅溪水緩緩流動聲,遠處的情人吊橋,簡直是世外桃源美景。泡完溫泉後吃一些原住民的野菜、溪蝦、鱒魚、香魚等風味餐,配上糯米酒,真的宛如人間仙境,若能在平日上班時間請假前往,相較在上班的人簡直是在地獄吧!

*那羅文學屋,發現尖石風情

2002年,台灣第1條文學步道──那羅花徑在此成立,2004年,溪邊原有文學步道被艾莉颱風沖毀,2005年,那羅文學屋以生態工法融合了泰雅族建築特色建造完成,展示各文學家描寫尖石鄉與《那羅》風情的小品,有空可以來此讀詩讀風景,感受文學氣息,搞不好經過這樣風景的薰陶,可以多出幾個文學家呢!

*畫家的祕密花園,秘花園咖啡庭園

在此美景下,我開著車到處亂晃,突然看到遠處小吊橋,旁邊有個大風車裝飾,於是就進去喝杯咖啡,主人正在畫油畫,看著他自由自在的筆觸,一層層上顏料。他很隨性的說畫畫就是要憑感覺慢慢來,只要覺得不對可以在上別的顏色,看他雖然輕鬆,可是我想應該是多年的功力。在他笑談之間就完成了油畫第一層,我望著門外的風景,雖然下著雨,雲霧在山中遊蕩,溪流在看看畫上的層次,氣韻如此神似,我想也只有在這人間仙境可以畫得出來吧!

老闆非常有氣質,慢慢地跟我說他做畫的方法,一幅畫大概會畫三次,每次畫完等三天讓顏料乾,這樣會有立體感。而且他一次畫多幅畫作,有時有其他靈感,會再把舊畫拿來改進。交談與看畫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體會到生活在這邊悠遊自在的態度,這個是一杯咖啡所換到滿滿的回憶,收穫很多。

地址:新竹線尖石鄉錦屏村那羅209號,電話:0932324689(要拜訪請先去電確認)

【新竹】五峰鄉清泉溫泉,泰雅賽夏議和處

新竹縣的五峰鄉、尖石鄉境內主要的居民是泰雅族、一些賽夏族原住民,從橫山鄉的內灣再進來這兩個鄉的山中,只需要短短半小時,就可以感受到原住民的生活哲學,山中雲霧繚繞,流水潺潺,不但可以露營烤肉玩水,也可以泡湯住宿,放慢腳步,欣賞有如世外桃源的景色。




*清泉溫泉,泰雅賽夏議和處

泰雅族的祖先據說從石縫中誕生,後來跟天地萬物學習互信互愛,學會了繁衍下一代的意義。泰雅族的祖靈祭,傳說是有兄妹亂倫違反禁忌,決定制定「GAGA」。頭目們各自帶領著族人們遷移,但必須遵守每年一次的祖靈祭,讓子孫謹記祖先的訓示。

賽夏族有矮靈祭,相傳四百多年前,矮人族教導該族農耕,但矮人族調戲賽夏婦女而兩族不和,賽夏年輕人設下陷阱害死矮人族,而後賽夏族連年欠收,所以舉辦矮靈祭,來祭拜被害死的矮人。

『此處曾是泰雅與賽夏兩族議和及埋石宣誓的地方。』,不知道當年是爭吵甚麼?不過在這樣的美景前有了這句話,一切好像不是那麼重要了。

清泉的溫泉,因水質澄清,屬弱鹼性碳酸泉,無色無味,所以稱清泉。泰雅族稱為「自然的熱水」,原住民語發音為「烏來」,兩地都有溫泉,應該是這樣的由來。1913年,日本人在這裡開發溫泉給警察專用,1921年設立「井上溫泉警察浴場」,所以也稱「井上溫泉」。後來也有稱「嵐山溫泉」,可能是這裡美景像是京都的嵐山吧!看著日本時期的風景明信片,這裡還是新竹八景之一。

1963年「葛樂禮」颱風,豪雨引發土石流,把很多房舍都淹沒。後來因為地層變動溫泉枯竭,後來921大地震後,意外的溫泉有出現了。如今河川整治後,站在吊橋上望著美景,會讓人染上優雅的氣息,住在這裡應該一點也不無聊吧!

*上坪老街,看到當年繁華

去新竹清泉部落的路上,122號南清公路,會經過一處都是磚造的老街屋,就是上坪老街。

上坪老街的所在位置,剛好是茶葉、林產、樟腦、煤礦物資進出的主要道路,進入五峰、清泉都要在這裡休息一晚,而這裡也有檢查哨,貨物要出去也要檢查過才可以出去。極盛時期有米店、酒店、旅社、豬肉店,還有屠宰場。領有煙酒配售証的在這裡就有4家,顯示當年繁華。

日本大正年間所蓋的街屋,建築型態是二層樓磚造,有文藝復興式三角山牆,也有仿巴洛克式與現代主義式洗石子等型態,亭仔腳涼廊大多圓弧造型,非常典雅,保存非常完整。

*張學良、三毛的足跡

日本時代,清泉部落這個地方是訓練台籍日本兵的場所,稱為台灣總督府勤行報國青年隊新竹訓練所。1946-1959年,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在此地,雖然張學良的房舍被沖毀,蓋的地方並不是原址,但房舍是依照當年的照片重建的。

1983年,三毛來此的天主教堂訪問丁松青神父,因為風景怡人,曾經短暫的住過這裡,這裡有間屋子因此被稱為三毛故居。

從日本時代就有的溫泉,與軍事訓練所,而後國民政府來台,張學良被軟禁在日本建築內,他與第三個情人趙一荻四小姐在此相守,爾後的天主堂的丁神父,還有作家三毛故居,看起來似乎都沒有關係的人在此地發生的故事,有戰爭、有愛情、有大愛、也有逝去的情,曾經有颱風沖毀掉這一切,但如今又恢復生機。

桃山國小、天主教堂、三毛故居、張學良故居、溫泉等景點,泰雅族的清泉部落,就像一個小世界,訴說這些歷史的種種。

2011/12/04

【台北】司法大廈,原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

1934年完工的司法大廈,原台灣總督府高等法院,設計者為井手薰,從空中鳥瞰總統府與司法大廈,都是「日」字形,但是司法大廈呈現的比較樸質的一面。



當時鋼筋混泥土的技術已經進入現代的建築模式,牆與柱是分離的技術,已經不需要用紅磚堆砌起來做承重牆,面磚被大量的採用。司法大廈採用北投產綠色釉面磚,磚面有不規則的抓紋溝。而1930年代後的建築比較沒有那麼華麗,雖然還是文藝復興的圓拱長廊,可是裝飾已經沒有那麼華麗,雖然說沒有那麼華麗,可是該有的裝飾還都是有的,安安靜靜的藏在各個角落裡。樓梯間的兩側的柱子,有花蓮產的大理石裝飾,是日治時期建築首次有台灣產建材用到大型建築物內。

立法、司法、行政是西方國家三權分立的重要機關,司法獨立在西方憲政體制下,是極其重要的基本精神和原則,也是邁向民主制度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院長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任命。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4號
網址:http://www.judicial.gov.tw/

【台北】台灣的總統府,日本的總督府

1919年,總督府完工,從1906年開始徵圖第一名從缺,採用第二名長野宇平治的作品,後來森山松之助變更設計,到1912年開工,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至今,歷任了11位日本總督,歷任6位總統,90幾年仍屹立不搖。


右上角那張照片是小草的作品

當年長野宇平治在原設計圖中很環保的有吸菸室,也兼具避震效果,在東、南、西側都設有外部迴廊,北面因受光照時間不長所以沒有設置。更改設計的時候,中央的高塔從6樓高度改成9層樓,就這個設計,增加了總督府的權威性。總督府在二次大戰被美軍轟炸過,主結構都沒有被炸毀,但是轟炸後大火燒了三天才滅掉。

總統府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權力的象徵,如今拿相機經過拍照都還會怕怕的。軍警戒備森嚴,前面的凱達格蘭大道,也是每次總統大選時政黨舉辦活動的熱門所在。記得剛解除戒嚴後人民可以合法集會、遊行,有時候就會有拒馬、蛇籠出現,便衣或穿制服的憲兵大批被派過來,噴水或用聲音恫嚇遊行者的方式。

曾經看過很多藝術作品用陽具呈現總統府的形象,從日本威權的領導模式,一直到國民政府來台,這段由威權到自由民主選舉的路途,我覺得總統府其實有必要改變這樣的形象,是否也可以透過公開徵圖競賽,來改變總統府的設計?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2號
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

【台北】台灣銀行,華麗一族

1939年,三十四銀行(大阪中立銀行)在台灣總督府旁邊的建築完工,就是台灣銀行的前身,目前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一樓花崗岩台基,二樓有八根仿希臘科林斯柱,一些凹縫是故意仿照羅馬的大石塊建築型態,石雕花瓶的欄杆,女兒牆上的裝飾帶,流露出莊嚴理性的美感。

幾年前木村拓哉主演的日本電視劇《華麗一族》曾在營業大廳拍攝虛構的「阪神銀行」場景。每次看到日劇中描述政治、經濟的故事情節,都覺得台灣應該多拍這類的題材,對提振公務人員的士氣應該有所幫助。這齣戲除了在東京、大阪、神戶找拍攝場地,也到上海、台北拍攝,而我們擁有這樣的文化資產,很可惜都沒有多多利用。台灣銀行的前身是大阪中立銀行,與華麗一族中的阪神銀行應該沒有關聯,不過劇情描述金融業利用併購擴大集團版圖,與這20年來台灣金融業併購史真多有雷同之處。

台灣一直沒有金融業相關的博物館,若是台灣銀行可以撥一個古蹟出來做相關的展示,讓國人多多認識金融業,我想應該是很棒的一件事。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0號
網址:http://www.bot.com.tw

【台北】土地銀行展示館,日本勸業銀行舊廈‎,恐龍標本

1933年,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完工,有人說像馬雅神廟,也有人說像埃及神廟,這棟建築跟台南的土地銀行可以說是長得一模一樣,鋼骨鋼筋混凝土造樑柱構架系統,並以大型桁架屋頂,建構出挑高大跨距的營業大廳空間。

[缺照片]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網址:http://www.ntm.gov.tw

這棟建築的建築元素多是以古典為基礎,厚重的的壁柱與牆面,就像是西方神廟式建築,牆上獸頭浮雕:老鷹、鳳凰,還有植物紋樣的裝飾,給人厚重又神秘的印象。室內天花板上的圖騰有原住民風格,代表太陽的圓形,高山的三角形,一波波如海浪拍打的波浪,這樣的石膏飾板,訴說這塊土地環海的生活模式。

我喜歡涼廊下新置入的公共藝術品「豐盛富足」,在老建築中注入了生命力,又搭配著這棟建築背後的歷史,有傳承的意味。

每回進入這座展示館,看到這樣的裝飾,會對背後代表的意義充滿了想像。1930年代是全球經濟大蕭條的年代,日本用一些現代工法很快的蓋出這棟建築,還兼具防火、防盜,用模板快速製作圖騰,在當年都是創舉。一家跨國的銀行,用最新的技術去蓋出像神廟的辦公室,不知道背後是怎樣的想法?

如今,土銀展示館展出的多是當年總督府博物館以自然史為主,人類、地質、植物、動物這幾類的收藏,顯現不出金融業相關的展覽有點可惜,不過台灣博物館的專長本來就不在這方面,或許未來在台灣銀行的古蹟內做這類展示更有意義也說不定。

2011/12/03

【台北】台北賓館,神秘的權力象徵

1901年,台灣總督官邸完工,當年總督兒玉源太郎排除萬難,利用台灣神社的工程餘款興建了這棟象徵意義重大的建築,就是今年台北賓館的前身。1911-1913年,森山松之助改造了這棟官邸的受白蟻蛀壞的木造部份,木樑改為鋼骨,華麗的馬薩式屋頂,原本樸直簡單的外型加上了仿巴洛克裝飾。



很多人是以殖民空間的解釋台北賓館,就概念來說,大正年間(1912-1926年)是日本帝國最輝煌也最揮霍的年代,整修總督官邸象徵著帝國延伸治權到台灣最好的方式,無論是日本的天皇或是世界各地的貴賓來訪,能夠居住在這個距離權力中心最近的官邸,外部是華麗的歐式建築與裝飾,內部裝潢採用英國維多利亞風格,大量的採用英國進口的建材,有點與英國大航海時代較勁的意味。

2002年,外交部封閉修繕台北賓館,2006年起開放給大眾參觀,這棟華麗繁複的建築,住過多多少少的重要賓客,從日治時期建築完成,歷經多少總督,然後國民政府時期,政黨輪替,台灣政治民主化,這棟建築所代表的意義,會不會有所不同?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1號
網址:http://tgh.mofa.gov.tw/

【台北】台大醫院舊館

1921年,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設計的台北醫院完工,也就是台大醫院的前身,如今台大醫院已經蓋了新大樓,這棟舊館的門診持續在此服務民眾。近藤十郎在台北也設計了西門町紅樓、建國中學紅樓,因此這些建築立面也都有相似之處。



紅磚建築,抬高的地基,牆面上白色飾帶,山牆圓形玻璃窗、牛眼窗,兩側的衛塔、尖塔,愛奧尼克圓柱,還有凸出的陽台,光在戶外欣賞這一切目不暇給的裝飾,就可以駐足良久。一進到室內挑高的大廳,四四方方格子狀的天花板,配合圓拱圈造型,牆上的瓷磚與鑄銅燈具,形成一個舒適的空間。

長年做為醫療院所,廳內到處聞到消毒水味。我國中一年級時,因為被火燒傷,轉診到台大治療,後來動了整形植皮手術,每個星期的回診,都是在這棟大樓內來來回回,中央有座小公園,地下室有員工福利社等等,都有很深的回憶。有幸跟這棟華麗的醫院相識,到後來念台大,或許就是當年這段看診的結緣。

又忍不住看了幾年前的文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4/blog-post_09.html

【台北】海事博物館與蔣經國先生展示館

海事博物館的前身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中間隔著景福門(東門)與總統府遙遙相望。1899年,日本赤十字社在此設立台灣分社,日治後期,為海軍武官府。1994年拆除舊建物改建目前的大樓,後來國民黨將黨部賣給長榮集團,目前部分樓層做為海事博物館。



某一年的農曆年初三,老夫子姐姐舉辦了一次「台北絲路十帖」第一帖的導覽活動,是以總統府中軸線為起點,帶大家參觀附近的博物館。本以為大家都回鄉過年了,飄雨的台北會冷冷清清,但沒想到海事博物館滿滿參觀的人潮,眾多的導覽解說員讓館內眾多的模型船隻有了生命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艘運茶帆船的畫作,在大稻埕的老照片中可以看見這種帆船的身影,沒有動力,靠著風帆與船員划槳,就可以來往世界各地。光想到這樣的場景,就會覺得當年海上的交通雖然危險,但是真的是十分環保,而且比陸上交通成本低的多,當年海上絲路的熱鬧景象,還有大航海時代海上權力競賽的種種,引發了我眾多的想像空間。這幅畫作前面還有龍舟比賽,這樣的民間傳統節慶,在港口碼頭,經常會見到。

博物館內還有收藏小船大經濟的柯克船、豪華客船鐵達尼號、日本海軍大和號、英國客貨輪往來印度的大東方號等等,每艘船都有其歷史的意義。台灣四周環海,我們從小的教育多以陸地思考模式,若加上台灣四周的海洋資源,其實台灣在世界上不是一個小國家。


某天剛好來到這棟大樓開會,發現裡面還有經國先生的展覽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
電話:02-23516699
網址:http://www.evergreenmuseum.org.tw

2011/12/01

【台北】大稻埕散步

時光倒流到百年前,大稻埕碼頭大型帆船雲集,一箱箱出口的茶葉上船,顯現一片繁榮的景象,不遠處的大稻埕車站,往淡水的最後一班火車出站了,在河邊聽到『切嚓!切嚓!』的聲音,蒸汽灰煙冒的半透天,汽笛聲響起。



許多工人跟工頭領了一個星期的工資,坐在岸邊休息,看著這些有錢人所蓋的洋樓,欣賞河畔著夕陽,討論著晚上準備到附近的哪家酒店喝酒狂歡!人力車在碼頭與火車站間出入,撿茶葉的婦女走路回家,準備節慶迎神的陣頭,也在河邊練習著。

1851年,林藍田從基隆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式建築,是大稻埕最早的店舖。1853年,艋舺發生「頂下郊拼」械鬥事件,下郊打敗後先去投靠大龍峒的鄉親,後來再轉到大稻埕,沿著淡水河畔建街屋,這些街屋不但兼具進出口原料倉儲、加工、商店、居住的型態,也重建廟宇,形成以同安人為主的河港聚落。

1885年,劉銘傳除了舖設鐵路以外,也在大稻埕設茶釐局、軍裝機器局等機構,形成「官府建製區」。也鼓勵富紳蓋洋樓店鋪與外國人做生意,並設立各國領事館,當時大稻埕可說是洋風鼎盛。

1895年,日本入台北城統治後,日商勢力進入,洋行的生意大不如前,有些洋行易主或者離開。除了傳統的茶葉之外,南北乾貨、中藥材、布行隨著鐵路的發展更加繁榮。日治中期後,因為日本人的商店多在清朝所建的台北城中,意外地大稻埕的繁榮多是台灣本島人聚集的街市,保留了這樣的生活樣貌。

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各地有各種新興思潮,在大稻埕地區有社會改革運動的「台灣文化協會」,並在今貴德街舉辦「港町文化講座」,「永樂座」戲院是個多元化的戲劇表演的舞台,都在大稻埕地區。

2011/11/27

【台北】昭和町文物市集,挖寶落入兒時的回憶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60號
營業:約中午過後店家會陸續開業

聽說昭和町文物市集的店家老闆,以前專門去收集日本老房子遺留下來的家具、裝飾品,這幾年來以骨董買賣為主,有不少小東西、老照片,這類裝飾品對沒有用的人來說是垃圾,但個人回憶紀念價值很高的物品,則是無價之寶,有空也可以來挖挖寶,落入兒時的回憶中。

2011/11/26

【台北】火金姑工作室,讓一個空間充滿了故事性

一進入火金姑工作室,看著牆上、天花板、地上滿滿地骨董燈飾,日式簡樸風格,沒有複雜的圖案與線條,一看到造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永康街75巷21-1號
電話:0916397432 楊老闆
營業:每日17:00起(時間不定,詳細請洽店家)

跟楊老闆一聊,才發現對於哪類的房子放置怎樣形狀的燈飾,非常有研究,老闆像極了藝術家的長髮造型,說起話了來不急不徐,他特別對燈光明暗與人際關係有精闢的分析,或許一個簡簡單單的骨董燈,就可以讓一個沒有華麗裝潢的店面充滿了故事性。

2011/11/25

【台北】永遠的醫學院二號館

這幾年開始覺得台北的博物館、展覽館越來越多,可是參觀的民眾好像還是像大拜拜的模式去參觀,一些用心的小博物館每日參觀人數寥寥可數,實在非常可惜。



醫學院二號館在台大醫院建築群的一個小角落,經常會被忽略,1990年代是被荒廢在蔓草中,有些婚紗公司會偷偷跑進去取景。1913年,陸續增建的醫學院二號館大廳完成,在1930年曾經發生大火屋頂被毀,而台大醫院在興建過程中拆除了講堂,所以一面講台原本是在室內的空間,目前是暴露在外面的,1995年起台大跟校友募款修復這棟具有歷史象徵的建築,如今是「醫學人文博物館」。

走一趟博物館,可以發現很多展覽室經費都是校友捐贈,具有知識性的內容非常豐富,但是沒有導覽的情況下,看的非常吃力。我對「台灣人哪裡來?」常設展中的「南島語系」特別有興趣,從醫學解剖的角度,加上語言學、考古學、細菌學等,目前的「出台灣」模型論點,推論南島語族非常是有可能從台灣擴散出去的。

另外,「航向福爾摩沙」特展,對西方醫學進入台灣的歷史,有詳細的介紹,雖然沒有很炫的多媒體說明,但是透過圖文看板加上用聲音說故事,也很容易讓人了解。我想若有導覽人員帶領,或許收穫會更多吧?

網址:http://mmh.mc.ntu.edu.tw

2006年寫的→【台北】台大醫學院二號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2/blog-post_02.html

【台北】剪髮街,中山雙連捷運站中間的店面

這條捷運線以前是台北到淡水的鐵路支線,1988年結束營運,1997年捷運淡水線在地下通車,這樣的改變,讓這附近的人潮重新的聚集,地下化後多出的公園綠帶,除了傳統鐵路線旁的小吃、市場外,目前更演進為流行的剪髮街。



從傳統的家庭美容院開始,連鎖美容院大行其道,原先都是婦女、菜籃族洗髮聊天話家常的地方,傳統男士的剃頭店越來越少,美容院開始走向男女平等,不再把重心只放在婦女的剪、燙、染、吹髮身上,對男士也同等的對待。小時候被媽媽帶去美容院剪髮感覺有點怪怪的,如今走入連鎖的美容院,男性經常還比女性還要多人,目前來看是女男平等的行業,雖然從業人員還是女性居多,可是來剪髮的客人男女一樣多。

或許產業就是要聚集才會擴大,這條街數不清的剪髮店不斷更替,最近還衍生出美甲店,應該也是一個值得觀察的行業。

2011/11/24

【台北】年輕人跳舞的練習場,捷運中山至雙連地下街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捷運中山站到雙連站中間的地下街,靠近捷運公司大樓的那段區域,每到假日就有很多年輕人練習跳街舞,有時是啦啦隊,有些牆面有鏡子,年輕人自行帶著音樂播放,有人是掛著耳機自行練習,看他們專心忘我練習的模樣,由衷的產生無限的敬意,能夠「專心」做好一件事情,是最美的。



「跳舞」這檔事情,在30年前,還是很不正經的一件事情,好像只有成績不好的人才會去練舞,這是非常不好的刻板印象。最近這幾年看了眾多的舞蹈表演,要演出完美,舞者必須不斷地練習,不但要強烈的自我要求,還要團隊合作,甚至所有的表演動作都跟自己的心靈相關,從跳舞這件事情,可以看到人生歷練中很多的層次,是值得讓所有人分享的。

每次經過駐足,這些年輕人願意把美好的假日在這邊練習,不知道是甚麼樣的動力?有時會覺得這樣的安全措施很不夠,我們的公共空間其實非常缺乏,難得有這樣的場所讓年輕人「專心」練習一種技藝,是不是有關單位能夠做些防護措施呢?

【台北】Cafe Bastille

我喜歡這家咖啡館的外面的街景,坐在鐵框格子狀的玻璃落地窗內,可以感受與附近居民生活的連結,也可以享受一個人在咖啡館內自閉的空間,當然,也可以與朋友來此點輕食喝啤酒啜咖啡,無論是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還是夜晚蕭瑟的街景,在咖啡館內都是溫暖的。



學生下課放學的時段,除了學童放學回家外,還會看到外傭推著輪椅,有聲有笑的準備回家做飯,對街的蘿蔔絲餅排隊的人潮,與傳過來陣陣的香味,讓我很快的肚子又餓了。突然響起:「土窯雞,好呷ㄟ土窯雞又個來了,四物雞、笳苳蒜頭雞,顧筋骨體會好消化,土窯豬腳,燒酒螺(聲音上揚),手扒雞,香噴噴的手扒雞,肉棕,燒肉棕,好吃的肉粽又來了......」,這聲音響起,配上店內音樂,有很大的違和感!

Cafe Bastille 雖然放的音樂是很輕鬆愉快的美國鄉村、爵士歌曲,可能是在溫州街外人車吵雜的關係,我來的時候都顯得非常鼎沸的情況,不過只要把耳機戴上,還是很棒的一個工作環境,我坐在靠窗的鐵桌座位,木椅酷似梵谷畫過的那張,牆上掛著慕夏的廣告海報,一盞盞泛黃的燈泡,酒還沒有喝,就有點讓人沉醉的氣氛。

【台北】打鐵街,只適合男性的行業

台北打鐵街分布在雙連捷運站一帶,興城街、萬全街、赤峰街的巷弄內,都可以找到汽車、五金店面,有時候經過還會聽到鋸鐵的聲音,但是已經聽不動叮叮咚咚的打鐵聲,想像燒紅的火炭,赤裸的師傅汗流浹背的工作,已經快完全消失的行業。



曾經訪問過一個打鐵師傅,老闆雖已經六十幾歲,從他紅潤的臉,壯碩的身型,絲毫看不出這樣的年紀,他說他十八歲開始入行,在旁邊燒鐵燒了十年,父親才開始讓他打鐵,這樣的技藝全憑經驗的累積,是急不來的。鐵與鋼混和的比例,哪裡要打的比較密,每一項器具都有一個中心軸,重心在哪裡?老闆如數家珍的一直說,傳統的手動鼓風爐、打鐵的器具,他一樣樣一直把玩著。

如今走在興城街上,很難看到打鐵人,看著滿滿排排整齊展示在店門口的馬達,好像變成藝術品一樣的牆面,現在人大部分買新的馬達零件更換上,而這些老舊的東西大多就沒有利用價值,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一種浪費?也不知道回收融掉或賣到其他地區,會不會有其他的使用價值?

感覺上農業社會耕作的鐵器,應該都是用一輩子的東西,打鐵這個行業的消失,也宣告這樣的品質應該很難再存在了,用壞了再買新的觀念已經深植在人們的觀念裡。

因為必須長期的經驗累積,所以大部分這類的行業都是父傳子,需要很強很精準的手勁,也只有男性才適合。至於打鐵人的個性,樂天知命,逆來順受,一再重複的動作造就獨特的人生哲學,這樣的歷練在其他行業實在難以找到。

2011/11/23

【台北】大稻埕的女子學校,蓬萊國小

蓬萊國小,是1898年創立大稻埕公學校(今太平國小)的女子部,當時僅有女學生兩名,1911年獨立為女子公學校,但是到了1917年校舍蓋好才搬遷出來。太平公、蓬萊媽就是這樣流傳而來的。


現在蓬萊國小已經完全看不到1917年蓋好的紅樓校舍,1983年就拆除掉,這幾年在大門口重修,想把當年紅樓的門面意象重建出來。

看著網路上蓬萊國小的老照片(日本時代昭和17年的蓬萊國小畢業紀念冊),女子學校畢業時老師還要非常慎重的穿和服拍照,以及升旗、灑掃、排隊、校外教學等等,回想我的小學教育就是這樣,沒有甚麼變化,男女分班、分校也應該就是從日治時代就開始。到了高中那個年代,男女合校、合班,再來髮禁的解除,如今回頭來看,這樣的轉變真的很大。

蓬萊國小也出過不少名人,立法委員藍美津、創意人姚仁祿、藝人王月、鐵道專家洪致文都是在此畢業。或許現在大家對蓬萊國小的印象,只會記得是寧夏夜市好吃的蚵仔煎對面那個校門,但蓬萊國小卻代表著日治時代對女子教育的重視,台灣北部最早的女子學校是馬偕醫師1883年創立的,女生可以跟男生一樣平等的受教育不過是這百年來的事情而已。

【台北】大同分局,日本時代的北署

每次經過大同分局,就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念過雙蓮國小,附近都是一堆違章建築,很多木材、五金、小吃店,中午時間人來人往交通繁忙,父親有時會帶我在附近吃飯,有時也會拿糧票到米店換米。



2011.11/大同分局外觀與內部樓梯

當年蔣渭水因日本皇太子來,用「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團」名義去請願而被拘留,因為多次出入北署,而北署位於日新町,所以他戲稱這裡為日新旅館。不過蔣渭水進出的北署,應該是目前大同分局對面的家樂福,1931年過世時,這棟建物還沒有興建。

印象中,米店在一個高大的石牆旁,我想應該是大同分局的旁邊的圍牆,日本時代這裡是台北北警察署,裡面有個水牢,可想而知這裡高聳的圍牆就是怕犯人逃脫,而圍牆的石材據悉是1900年代拆除台北城牆搬過來的。

1933年,臺北北警察署完工,從對街看過去流線的L造型,三層樓的水泥樓有典雅的西洋圓柱,窗子是新藝術拉高型態,窗子上方是拱形半圓狀。進入這棟建築物左右都可以上樓,看著簡單的圓柱上方的花紋,被塗上厚重的水泥漆,快80年的歲月,仍然可見建築的風采。

目前大同分局後方已經蓋起了新的警察局,旁邊原來是警察宿舍的老建築也拆除了,目前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在三樓,這個曾經關過「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的地方,搖身變成紀念館,還真的蠻諷刺的。

【台北】靜修女中,台灣文化協會創始地

1916年(日本大正5年),天主教道明會的西班牙神父根禮孟德創立了私立靜修高等女學校,也就是今日的靜修女中。有歌德式風格,西班牙古堡形態,也有修道院的感覺。


2011.11 靜修女中大門

在靜修女中校門前的寧夏路旁,有神父的雕像,紀念他為了台灣女子受教不評等所做的努力。靜修女中知名校友眾多,老一輩的有連方瑀、張小燕等,年輕一代的影歌星有林心如、何嘉文、季芹、安心亞等人。

蔣渭水1921年(大正10年)也在此召開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當時林獻堂取得台灣總督府許可,據說有一千多人出席,跨越社會各階層人士,士農工商、醫師、律師都有。蔣渭水的思想先進,不但寫文章大力批評買賣婚姻、嫖妓納妾,更大聲疾呼男女平權、婦女解放。

1912年,蔣渭水當醫生後,上酒樓認識的藝妓陳甜一見鍾情,不久陳甜就嫁給蔣渭水為妾,並教她讀書識字。蔣渭水元配是家裡幫他決定的童養媳,或許因為如此,蔣渭水特別鼓吹男女平權。文化協會的民權啟蒙運動,陳甜是唯一的女性。蔣渭水過世後,陳甜就出家終老。

【台北】文萌樓,風化區,一段傷心的過往

歸綏街文萌樓周邊的街屋,建於1924-1925年間,在日治時代,歸綏街是服務販夫走卒勞動者的平價風化區,不遠處的江山樓也是酒家,服務比較有錢的人,內有才貌雙全的藝旦。



2001年,公娼走入歷史,性產業轉移到萬華一帶,歸綏街的老街屋牆上長滿的雜草,2006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文萌樓保留了當年公娼的營業空間,或許我們可以比較正面的態度來看性產業,讓人了解這一段傷心的過往。今日雖然已經沒有公娼,但是性產業我想永遠會存在的。每次經過這棟房子前,潮濕的霉味傳出,2006年,曾經是公娼的官秀琴落海自殺的過往,都讓我深思。

看到隔壁還在生產製作麵條的小型工廠,是不是在都市更新後這些人的生活就可以解決?女性的身體來做為營利的工具、女性身體的自主權等問題,我們的立法院是否有跟上社會的現實面?還有國際的潮流如何?在文萌樓指定為古蹟後一切也都不能解決吧?

如今看這似廢墟的街屋,仿巴洛克的裝飾透露出黯淡的美感,看起來不像是同時建好的,但一棟棟的風格卻十分雷同,指定為古蹟的文萌樓不會拆除,可是整個街屋在都市更新後風味就消失了。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歷史,學習進步的路還很遙遠。

2011/11/22

【台北】蔣渭水紀念公園

在雙蓮國小對面的公園,有座蔣渭水的紀念銅像,提著醫師包幫台灣人看病。像我這個年紀的人,對蔣渭水的了解並不多,這幾年才真正認識這號人物,或許同是醫師也搞革命,所以有人稱他為台灣的孫中山。



日治時代,1912年,蔣渭水在台北大安醫院開始執業,感嘆文化風氣不好,認為台灣社會生病了,於是在1921年,在靜修女子學院(今靜修女中)成立了台灣文化協會,1927年成立台灣民眾黨,這個黨算是台灣人第一個成立的政黨,蔣渭水為了推廣他的理念,還發行台灣民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還數次到東京去請願,為了台灣人要有自己的憲法與自治而努力奔走。

蔣渭水在文化講演後,遭到警察唆使的流氓丟泥巴,還特地拍照下來,把泥巴當成勳章來紀念,請願活動被北署(今大同分局)拘留,多次出入牢房。他還曾有在用水中下毒下細菌想把袁世凱暗殺掉的想法,還真的去做了,可惜沒有成功。更奇特的是蔣渭水還開設了大型酒店『春風得意樓』來經營,並代理宜蘭的老酒賺錢。

1931年8月5日蔣渭水因腸傷寒病逝於台北醫院,逝世時身無分文。臨終遺囑:「台灣革命社會運動,已進入第三期,無產階級的勝利迫在眉睫。 凡我青年同志須極力奮鬥,而舊同志要加倍團結, 積極的援助青年同志,期望為同胞解放而努力,實所至望。」

這個年紀輕輕40歲就過世的怪人,80年後立了這座銅像來紀念他,蔣渭水的革命強調非武裝民主,也強調男女平權,這點在現在來看都是很先進的思想。

【台北】冬至溫馨的聖誕樹,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

每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又是聖誕節前夕,所有的教堂周邊都會立上聖誕樹,穿起閃爍的衣服。冬至又會想到要到台大對面的台一冰店去吃上一晚熱騰騰的湯圓,排著長長的隊伍,吃完湯圓後走到懷恩堂。於是,冬至、湯圓、溫暖、教堂與聖誕樹就是我每年被連結的記憶。



妳說妳男友離開人間後的每年聖誕夜,都會想要到這裡走一走,在吵雜的人群背後,感受到可以繼續人生的力量;妳說妳在發現癌症之前歸依了主,從此不再感到任何害怕,很多事情就是交付給主,不用多想。我沒有任何堅定的宗教信仰,感受不到這股力量,但在這樣的教堂前,特別的尊敬。

1951年,懷恩堂本來是個以英語為主的教會,後來轉型為台灣在地的教會。1984年新落成的教堂融合了中國傳統的官帽的屋頂,配合宮廷常用的黃色,外牆是台灣常見的磚色系,一旁加長的十字架更突顯要落地生根的意象。走上教堂前挑高的平台,整個心情就從繁雜的街道跳脫了出來,看到教堂內的葡萄與雙雞的圖騰,都有特殊的意義。

浸信會以《聖經》為最高權威,主張人人平等、政教分離,並反對給兒童行洗禮,教徒成年後才可受洗。

網址:http://www.gbc.org.tw/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3段90號
電話:02-23625321

【台北】創意咖啡玩味,George House 永康門市

開始接觸單品咖啡,是從 George House 開始的學會品嘗的,讓我學到怎樣用嗅覺去感受,並用咖啡生產地特色說明的導覽方式,帶入對咖啡因的了解,George House 不加奶不加糖,沒有其他點心輕食的味覺汙染,回到單純的品嘗咖啡香,能夠經營的那麼成功非常不容易。而今,永康門市更革命性的加入混和咖啡豆的玩味,也是一大特色。



單色系簡單的家具,圓弧或波浪形的桌椅,就好像說明從「單純」中出發,發展出一些組合的可能性,來這裡可以就以前的習慣點單品咖啡,也可以請服務人員幫妳混合不同的咖啡豆,從熱到冷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的層次更多更豐富,這樣的玩味對「飆」咖啡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喝到最後可能都會挑剔到無法自拔,調咖啡比調酒更可怕,光是溫度這個變因,就可以讓人深陷其中。

喝咖啡的人口很多,這樣玩咖啡香的咖啡館還是第一次,十分具有革命的精神,只是不要忘了「單純」這回事。

地址:台北市永康街75巷3號
電話:02-23920801
營業:13:00-23:00
網址:http://www.georgehousefinecoffee.com/uk.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