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難得戰後的招待所洋樓,用不同洗石子的工法創造出只有台灣獨有的洋樓,翻閱了由 廖惠慶 所潤飾編輯父親的長達一百多萬字的內容,挑選出那個時代製茶的故事,令人驚嘆的是比連續劇茶金更為精彩的家族故事,這本《茶金歲月》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版。

廖運潘的兒女依照出生的順序,不分男女一個姓廖,下一個就姓姜,避開了入贅的問題,不但女男平等,非常公平的兩家都繼承到了,能夠在離開五十年後又買回阿公姜阿新興建的招待所,並且花了經歷修復這棟不只是兒時的記憶,也代表戰後為台灣永續生存努力的家族,留下了一棟文化資產。

惠慶姊帶我在洋樓上下跑來跑去,一回說著兒時與姐姐的回憶,也說著爸爸的故事,一會說媽媽買的琴,修復後的場景與記憶相結合,到處皆有光的窗櫺,透過手工玻璃的折射,許多家具在因緣際會之下,有從加拿大回來,也有從其他地方回歸,一棟老房子的重生,真的需要眾多的人際連結才得以拼回來。

看過《茶金》的人物設定,人物的拆解與組合,殷海光、顧正秋、那個時代的名人的重組,想要表現出那個時代感,反而讓人物有了奇怪的個性,而這個奇怪的個性也或許是台灣人在不同時代的悲哀吧?

捨棄掉電視劇的那個設定,回頭來看《茶金歲月》的廖運潘先生跨越了日本時代進入民國時代,為了讓小孩接受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從一家公司破產重新再起,投資在自己的頭腦是最好的,這也是後代可以把洋樓買回的重要因素吧!

這樣勵志的故事,有多少家族可以做得到呢?我跟著新竹中學的學生聽著這樣的故事,有學生懷疑說著這會是"客家人"蓋的房子嗎?大概認為客家人都是非常"節儉"的吧!

這十幾年惠慶姊一直再做環境保護的運動,實際能夠保存一棟老房子並且真的身體力行修復,進而經營、導覽,因緣俱足,有了好的開始。

2021/12/12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這應該是心靈團體點播率最高的一部電影,每一句對話都可以獨立出一小篇啟發人心的心靈雞湯。

加油站到底有沒有蘇格拉底這個人,最後變成了一個謎,好像也不太重要,但,最後他的老婆應該知道這個人卻沒有交代?

人生中最難克服的是自己,但最容易說服(欺騙)的也是自己!

2021/11/19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

直到今日才閱讀1929年矢內原忠雄的作品,可以一探台灣在日本統治下資本主義化的過程,開宗明義就講了各國在十九世紀末的臺灣探險。

而後的兒玉源太郎在農業的政策,進而到了糖公司的整併,台灣士紳(有錢人)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呢?我覺得文協百年的日子,也正是我們持續可以探究的課題!

我們習慣只有二元推論,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所以日本政府若是壞人那麼文協的成員就是好人,那麼文協分裂又是甚麼回事?林本源糖公司與二林事件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我們了解的那一回事呢?

我有太多的疑問了!

或許這本書會給我們一些答案吧?很多台灣史的研究者,好像都用這邊的說法來佐證,是否有人可以來簡單的導讀呢?

Yuci Chen 快速簡單導讀可以見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6867

2021/11/13

《大英博物館裡的伊斯蘭史》

很喜歡看這種雖然很厚,但不需要從頭看到尾的書,隨手一翻都會有收穫,而且會喚起旅行的記憶。

這十幾年去拜訪很多古文明國家,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是去看古蹟遺址,但是看到這些文物,連結到歷史與地理,才能拼圖出古文明的輪廓,但若是你沒有到當地去體會,看這本書也可以先對當地有些憧憬。

這是一本無論何時何地都很適合翻閱的書籍。

以前總要到博物館去看這樣的文物,其實不用甚麼高科技的元宇宙,看一本實體書,早就可以穿越時間,橫跨各州各地,去體會這一切。

我的提問是中國、東南亞國家的伊斯蘭文物有那些呢?或許明天來看看 水瓶子城市慢步 的線上直播,訪談譯者苑默文,你會有更多的認識。

2021/11/12

《醉好的時光》



年過四十體力開始下降,家庭、工作都開始走下坡,被老婆冷落,工作上也完全提不起勁,這群中年男子想要用喝酒來提振工作情緒,開始做實驗記錄下來。

沒想到,真的有用!

片子看到一半,開始覺得喝酒是十分美好的,難不成變成鼓勵喝酒醉茫茫的片子,突然壞事就發生了,但又太過悲情,北歐的片子總是緩慢的讓人椎心,片尾又拉回來活在當下,喝一點又如何呢?

2021/11/08

《瀑布》



大量使用定焦鏡的電影有哪一些?大學時代喜歡看很無聊的藝術電影,當時只是追求潮流,好似今日的打卡一樣,跟大家說我來了,這部電影我看過了。

但是這幾年重看這些大學時代的老電影,發現電影內的隱喻非常多層次,每次重看都會找到以前沒有看到的密碼!

這部片用了印象派的畫家竇加,用了他的賽馬來講畫家的故事,讓我想到了《飛越杜鵑窩》,也放置了黑澤明的《電車狂》的海報,片中也經常問:你還好嗎?看了這個海報,觀看與被觀看,到底誰才是正常的呢?

希望《瀑布》這部片可以得到很多獎,重啟臺灣新浪潮。

2021/10/16

【台北】遇到照片中的小朋友《臺北老屋三生事》

幾年前遇到地質系的老師謝越寧教授,他曾經居住在南菜園,也就是今日的南昌公園,給我了他小時候自拍的全家福照片,非常慷慨的跟我說都可以用,於是我就放在書上說明南菜園的歷史。

老師喜歡攝影,當時能夠學以致用的只有地質系(真是意外),因為出野外可以拍照記錄。又是意外的,這些照片的背景,就是兒玉源太郎的別墅,也記錄了兒玉擔任台灣總督期間這棟別墅需要與台灣文人互動的任務,1941年甚至被指定為名勝古蹟,一直到戰後謝東閔與弟弟居住在此,而重新整理為真正的菜園,這段歷史書中描述比較清楚。

今日巧遇謝越寧教授的弟弟,很開心讓我導覽旅途,增加了不少的內容。— 在青田七六。

2021/09/21

《斯卡羅》與傀儡花

看完了全劇,女主角死了!

沒有讀過臺灣史的人,應該覺得那個時代的臺灣,是我們全然陌生的時代,整部片若沒有字幕,應該很少人看得懂吧?

全劇使用最少的語言,是北京語!就是現在我們所謂的國語。

七十五年前,台北城中只會聽到日語!

一百年前,大稻埕是臺日語夾雜

一百五十年前,淡水港洋人是用英語嗎?還是德語?

基隆的聖薩爾瓦多城

台南安平港

即使只在山邊的原住民,

到底是用怎樣的溝通方式呢?

我們對這塊土地的認識,真的太少了,所以從航海時代的認同問題,居然變成了我們一直要學習的項目。

2021/08/28

《礫石與沙 日本枯山水庭園的見微知著》

這本簡單好像一下就可以看完的書,其實一點都不簡單,每次看完李歐納的書,一方面感覺被騙了,一方面又覺得收穫很多。

以下是我的心得報告:

1. 原來日本庭園中的"礫石與沙",與哲學的關係是近代的詮釋,與原始設計者沒有關係。

2. 其實這本書很難,提到了各個寺廟枯山水,沒去過的人根本沒感覺。

3. 作者有解構到最單純的潔癖,但最重點的地方居然是註譯,而註譯卻是閱讀上的最大障礙,照片與圖說也是分開的,不斷的要前後翻閱。

4. 之前閱讀李歐納的書,我會一直點頭,這本書也是一樣,不過最後關於東福寺的沙,除了代表農田,我覺得只是單純地與庭園內的市松樣式做個對照而已。

5. 沒有談到日本禪宗的源頭印度,印度人經常用沙作畫,或許不在李歐納的討論範圍內。

2021/08/24

《呼吸巴黎》

初翻閱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這兩位作者實在太厲害,運回兩貨櫃回台灣的收藏品,中間的學費應該花了不少。

我們去博物館看著世界各地的藝術作品,皆有其時代的意義,也是快速培養美感的方式,當然我最想了解的是文明的演進。若我們以最能了解的美術、建築入手,坊間一堆書籍都能很快速的入門。

我們生活日常用品呢?建築內要擺放甚麼畫作,配上甚麼家具才能符合美感呢?而我們通常只會換算成"價格",然後才能有一些比較基礎。但我覺得應該加上歷史背景、建築、前後使用者種種關係的對話,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串連,希望我們可以把重點放在"故事"上。

用"古美術"這個日式的名詞作為書名,也正可以把日本明治維新後要追上歐洲文化,而印象派畫家對於日本異國文化,透過浮世繪的模仿來互相交流學習。

古美術,對你我來說,到底是怎樣的意義呢?

PS. 書封與照片等整體設計都很棒的書,我覺得可以用線裝來增加質感。

2021/08/23

《天使沒有性別》

《天使沒有性別》

這是一本驚奇的小小說,我們看到粉紅色的書封,在掃瞄機處理下居然變成白色。

昨晚看了列車進站這篇,由於中元節太累了,還沒有看完就睡著了,突然醒來才想起這篇文章到底想要描述甚麼呢?原來這位一百公斤快要停經的婦女的表現是沒有性別的,行為語言甚至是變成了男性,還把老公打趴在地上。

我真是後知後覺,睡了一覺醒來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概念!

看完後,果然,最後就是一個男性的高潮啊!好像是射精的那一刻,但留下了一個謎樣的結局,不過這個結局如何好像也不重要。

當時看到書名的時候,我的生殖器官微微一震,沒有性別到底是怎樣的呢?小小說有出乎意料的結局,的確性別是個很有趣的對比。

2021/08/21

【不丹】疫情

整理書架,看到這本世紀婚禮的寫真書,大家認為不丹的疫情如何呢?比鄰國印度、尼泊爾、中國應該要好上了許多,國王擔任了甚麼樣的角色呢?

可以搜尋相關新聞看看答案!

2021/08/20

再來讀一些外國人眼中的福爾摩沙!

再來讀一些外國人眼中的福爾摩沙!

《李仙得台灣紀行,南台灣踏查手記》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1921 穿越福爾摩沙》 《台灣紀行街道漫步》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 No.01

請問各位臉神朋友,這張照片是哪一個城門呢?取自《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 No.02

《遇見300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1771福爾摩沙輩紐夫斯基航海日誌紀實》《臺灣山地傳道記,上帝在編織》《北台封鎖記》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 No.03

《華麗島歲月》《霧峰宮保第》《淡水新政記》《錯置臺北城》

2021/08/17

《臺味原來如此》

《臺味原來如此》

台灣常見的料理,每次去查維基百科,大多數說是源自唐宋,但是年代太久遠,到底如何傳到台灣,加入了那些在地食材,經過了哪些變革,就沒有細談了。

這本書以仔細去探尋、比較一下各地的料理,找出各地特色,一碗牛肉麵,各自表述,台灣的牛肉麵,已經不是四川的牛肉麵了,也沒有蘭州的風格,自己走出了一條路。

這本書圖文並茂,還有食譜,重點是會談"食物史",值得推薦。

2021/08/15

《英國住宅》

《英國住宅》

很喜歡看從田野調查整理出來的書,以往看建築相關的書籍,都是從上而下,分章節分時代,給一堆定義,文字硬生生的難以咀嚼。

日本有不少這樣類型的書,自己去拍攝踏查,口語式文字,分章節的時候又會符合教科書的說法再來驗證,每次讀完都有『原來如此』的感覺。

這類的書籍很適合導覽老師,面對一棟老房子或是一個建築的片段,如何讓大家在很短的時間把建築史介紹給大家,這種書非常的適合,而且把歷史事件串聯起來。

小小的台灣竟然有來著世界各地的建築風格,英國風佔了不少!

而且這本書還介紹不少英國電影,看了這些電影,又有『原來如此』的感覺啊!

2021/08/07

《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

《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

經常在想一位平常的政治人物,大概就是選舉該屆會成為話題,一旦不在位置上,就馬上被人遺忘。

但是一位藝術家所留下來的作品,可能會影響好幾代,為了拍攝烏龜上岸,等待好幾個小時,為了得到被拍攝動物的信任,薩爾加多窩在森林好幾天,要拍到好照片,在非洲的礦場待了好幾個月!

對於人類來說,幾個月都是很久,但對於地球來說,其實只是一瞬間!

2021/08/03

《隱蔽的空間》寶藏巖地方故事集

《隱蔽的空間》寶藏巖地方故事集

台灣少見的聚落被指定為文化資產,這本書紀錄了活化再利用後的人事物,其實我覺得要維持這個多元的環境是有點辛苦,但累積的過程才能讓未來開花結果,我們的創意或許實踐的還是太少了,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些"力量"

2021/08/01

《臺糖南北平行預備縣文化資產價值研究》

《臺糖南北平行預備縣文化資產價值研究》

很喜歡把許多事情的前因後果搞清楚,於是很喜歡看這種大多數人覺得無聊的書。

我們都知道台灣有很多糖廠,運送甘蔗的主要五分車在日本時代,除了農業運輸,也開始兼具客運用途,戰爭時間開始了軍事用途,戰後開始另外的規劃。

這一系列的鐵道歷史,短短百年,我們就廢置不用了,能夠有多少價值呢?

2021/07/27

《舊建築再利用》歷史‧理論‧實例

《舊建築再利用》歷史‧理論‧實例

傅朝卿老師多年的經驗分享,加上眾多世界各大城市的實例說明,很期待下次出國能夠按圖索驥,看懂這些改造的理念。

2021/07/26

《臺灣產業文化資產體系與價值:菸、茶、糖篇》

《臺灣產業文化資產體系與價值:菸、茶、糖篇》

台灣有眾多的糖廠,現在多已經不再生產運作,但是這些建築設備拆除後,我們就遺忘了歷史。

至今,我們仍不知道如何處理這類文化資產!

是要把器具當廢鐵賣掉,建築拆除土地可以賣錢,或者是可以把這類的調查報告拿出來,重新找出歷史脈絡後,是不是很容易可以找到苦主,產業有興衰,但是只要重新出發,就可以有活路。

台灣的糖廠原本是各地的私人企業來經營的,戰後逐一收歸公營事業,反而阻斷了後來的發展,簡單的說,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就是現在的明治製菓股份有限公司,板橋林家也經營糖廠,只要知道這樣的脈絡,可以活化的方向是不是很寬廣呢?

2021/07/25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修澤蘭眾多的學校建築,在我們的心目中是共同的符號,但這些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的連結點有哪些?

殷寶寧老師給我們好多好多的答案,有這麼多文化資產在校園,如何要讓我們能夠深刻的了解,學生每天使用,能夠有所體會嗎?

對於我們前輩心裡所想,我們好像都在拼圖,還好還有建築能夠告訴我們可能的答案。

隈研吾《自然的建築》、《擬聲‧擬態建築》

隈研吾《自然的建築》、《擬聲‧擬態建築》

聽到這個人的名字,「負建築」這三個字就冒出來。其實看了很多這位建築大師的作品,總覺得會加上自然的建材:竹、木、玻璃、石頭等等,讓建築在風、水之中有了聲音,在光、影中有了時間。

隈研吾的確是把日本的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建築連結起來了,他的作品好像是一座時光橋。

這次東京奧運的主館新國立競技場原本由女性建築師札哈·哈蒂的團隊獲選,但後來成本太高了,整個重新來過。隈研吾團隊、伊東豊雄團隊兩方案候選,2015年12月22日由隈研吾團隊拿下設計案。這次的概念是神宮外苑的林木,場館以「木與綠體育場」的理念,廣泛使用本地天然材質,壓低建築高度來減弱其存在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

但,有時經過隈研吾設計的建築物時,都怕大風吹過東西掉下來砸到人,不然就是頭撞到會受傷。

2021/07/18

《亨利先生的秘密》



一本很厲害的小說,會是一個患有失智症的披薩師傅所寫的嗎?

這部電影是另一種《跨越世紀的情書》The Words,說明作家的成名之路,這次又把編輯的角色加入了,本來應該是與作家合作的,這次居然反目。

2021/07/06

《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



圖片標示來源:腐宅日常生活

看這部片子最複雜的就是眾多的人物,一下子蹦出來,然後就要馬上知道這些人的舊愛情仇,還有內心的陰影。

建立在英國是魔法世界的中心,第一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是紐約,這一集的發生地是巴黎,我喜歡這種城市特色的描述,巴黎有巴黎鐵塔,用金屬鐵的材質來模擬植物的藤蔓,這正是巴黎在普法戰爭後發憤圖強,也是英法在大航海時代城市競爭的重要建築。

英國的維多利亞時期的居住空間 vs 法國城市的公共空間,這可能是導演藏了很多建築文化在電影裡面喔!

2021/06/30

東大特訓班2(龍櫻2)

這部連續劇相隔了16年,這些壞學生經過阿部寬的特訓後,有的從太妹變成了國民老婆,有的變成了詐騙師,有的壓力大到自殺,這一切全部都在這一季的東大特訓班得到了解答。

2021/06/28

《徬徨之刃》



竹野內豐從2009的電影版飾演警察,前一陣子的《鴉色刑事組》的法官,這回飾演被姦殺少女的父親,把殺人心情詮釋得十分到位。

前兩集覺得竹野內豐流出的冷汗,比在大雨下淋雨還要多,本來覺得實在太Over 了,但是看到石田百合子出現了,真的是十分稱職的配角,把整部片看完了,回頭發現原來竹野內豐演出過同部小說中的年輕警察,會不會十年後,他會再度演出那個提供內線的警官呢?

矛與盾加上天平,似乎永遠無法解決社會上所有的問題。

《舌尖上的外交》

《舌尖上的外交》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啟了宴會外交,極其使用歐洲各地的美食料理模式,在1880年代的鹿鳴館時代到達顛峰。

這本書內有熟悉的李鴻章,當時與伊藤博文在馬關(下關),到底是吃著甚麼樣的食物呢?兒玉源太郎打贏日俄戰爭後,用甚麼來慶祝呢?

2021/06/27

《旅繪日本建築手帖》觀察近代化最佳手冊

《旅繪日本建築手帖》觀察近代化最佳手冊

看這本書好像回到日本那些地方散步,而且發現日本好多"移築"的案例,作者也很仔細地說明移築或是整修的時候,那些地方被改變了。

一開始的札幌北海道大學與仙台東北大學,這部分與農學校到帝國大學,東京與札幌的自由主義思想,其實是有影響到後來的台灣大學的學風。這些精神性的思想方式,除了研究師生的脈絡之外,看著坐落在此的建築,或許也可以找回一二吧?

看著這本書的內文,依照著地圖行走,其實有時候會沒有感覺,但是透過Google Maps 的 3D 功能,可以完整的看到建築的樣貌,時光,彷彿在我眼前流過。

【台北】更生院

人事物完全串聯起來。

1918年,林清月的宏濟醫院,在媽祖宮後面。
1930年,臺北更生院(簡稱更生院),下條久馬一擔任院長,杜聰明負責院務。
1945年,改制臺灣省立戒煙所,杜聰明擔任所長,所址遷到臺大醫學院內。更生院由憲兵司令部第四團團部進駐。
1950年,憲兵司令部。
1954年,光復大陸設計委會。
1995年,債權銀行第一商業銀行拆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7QQ9dh8XEs
https://hsi.nhrm.gov.tw/home/zh-tw/injusticelandmarks/127209
https://taiwan.k12ea.gov.tw/index.php?inter=people&id=24
照片來源:國家圖書館(NCL-Taiwan)典藏 / 李道義 / 1932 / 15.1×10.7cm / 《影饗》

2021/06/23

《我城故事》

從淡水、中山北路到大稻埕,從建築、設計到現代性,殷寶寧老師出版了好多書,簡直比我看書書的速度要快多了。

這本《我城故事》不只是從歷史來看大稻埕,也把中間我們做了復興運動做了些分析,以女性主義角度切入,大稻埕應該是台灣女性出頭天的地方,至今迪化街的商店,到處也充滿了女性努力的身影。

不只是從上而下架構性的分析,還有從基層的商店、URS、街區公司、博物館等型態的分析,不但是一本很好的在地文創的教材,也是我們從中學習的良好指導。

不一定要依照書中的案例去執行,但或許我們從中取得啟發。

2021/06/22

【台北】大稻埕慈聖宮

#古今對照 大稻埕慈聖宮 上圖:1913年台北寫真帖

沒錯,當時還沒有蓋兩側,1930年代的照片是這樣的

2021/06/21

《京都美學考》

《京都美學考》

這本書翻閱了很久,如同做瑜珈一樣,要靜下心才能看得進去,反覆翻閱了又有不同體會,千年京都留下來的建築細節,都經得起時間考驗!

第一篇文章:京都的街道,眼睛的記憶中就說京都的復興,是靠著快速吸取與明治維新同一時間強襲而來的西洋文明,包含琵琶湖疏水道的開鑿、發電廠的建設、染織產業的近代化等,人們發揮了古都培育出進取的精神。

的確,所有的事情,只要拿出京都的精神,精益求精,沒有甚麼事情是完成不了的!

這本書的攝影,很快的讓我進入了壽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書中的世界,這本書中照片的光影,代表了京都老房子的晨昏四季。

《龍櫻2,東大特訓班》

龍櫻2,東大特訓班

原來考上東大,不只是要會念書,人品、團隊合作,才是最重要。

2021/06/20

《鍾理和書簡》

看了鍾理和(1915-1960)與鍾肇政的書信往返,對於鍾理和這樣堅持書寫活下去的人,真的十分佩服。

鍾理和1938年前往滿州國,經濟獨立後,1940年把鍾台妹帶去滿州國,然後到北平生活。戰後,1946年回台灣擔任代課老師,同時,也得到了肺病。

鍾理和受到弟弟鍾浩東的邀請到基隆中學擔任教務主任,但因為肺病嚴重在松山療養院,後來雖然病好了,已經無法做粗活,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弟弟因白色恐怖而死,這樣的人生,卻不斷的筆耕,而且小說一改再改,符合刊登的條件,還找機會把稿件寄到香港。

回顧鍾理和的人生,其實就是台灣的命運,我們可以走出這樣的輪迴嗎?

2021/06/16

《採集人的野帳》

《採集人的野帳》

原生植物的黃金時代,這些研究者到底在哪裡做研究呢?台北帝國大學還沒有成立前,台北苗圃(台北植物園)內就是這些採集人製作標本、放置在標本室,我們可能很難理解,植物的研究有那麼重要嗎?

故事的發生地,就在台北植物園、大稻埕、山林間,日本人、漢人與原住民交織的故事。

看了這套漫畫,突然很想了解各種植物,自然科學的大發現雖然辛苦,但非常有成就感,回頭想想,日本時代台灣的岩石標本、昆蟲標本,都放在哪裡呢?背後又有那些故事呢?

更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出版考古、地質學相關的故事。

2021/06/15

《書迷宮》

《書迷宮》

這本書最迷人之處就是三條線的書封,既可以當成表情,也可以當書籤,大家應該可以想到是甚麼原因?而且,銀色的線條、漸層的顏色,跟實體印刷業的製版方式有關,真的是一本在迷宮中的書,這本書的用色跟CMYK有關,要真正翻閱後才能理解。

***

在書店認識志銘兄,知道他不但讀書、談書、對於書的上下游產業鏈有多年的觀察,從出版社到書店等,志銘在媒體上撰文評論,有時犀利有時讓我覺得突破盲點。

志銘的文章資訊量多的驚人,書迷宮的領路人這一篇的第一句話:『人越自由,通常越不知道自己想要甚麼』。讓我心有戚戚焉,從兒時經常去逛的光華商場地下舊書攤位,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到目前台北僅存的書店聚落溫羅汀周邊,我的腦中自有一套書地圖。志銘兄從波赫士的分類,覺得書是記憶和想像的延伸,並與台灣早期文學家的作品中尋找連結,未來,我們的記憶是如何推砌起來的呢?

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書店與地產商一文中道出了一般人觀察不到的書店現象,我看到了許多只為了來拍照打卡的客人,或許已經是世界趨勢,對於寫書人仍有說不出的辛酸,知識的載體,書產業崩解,未來的知識傳遞的樣貌是如何呢? — 與李志銘。

2021/06/14

《沙茶》

《沙茶》

端午節跟粽子相關,那麼中秋節跟甚麼有關呢?

看完了這本書才發現原來我們喜愛的拌醬,火鍋食材必備佐料,還有烤肉的風味,竟然跟潮汕地區的移民是相關的。

台灣料理跟移民史息息相關,而且當年台灣因為有日本時代的基礎,因為商業活動開發出了不同於南洋、東南亞的調味方式,更有了素食沙茶,希望這波疫情後,大家更可以多多體會。

2021/06/13

《怪獸大阪》

《怪獸大阪》

我喜歡這系列的書封設計,從京都、東京到大阪,清志老師這一系列的書籍的封面非常正確的表達那座城市對外呈現的表情。

從小到大看清志老師的都市偵探系列,有時候每天經過都不覺得奇特,透過他的說明才覺得這樣的景象非常神奇,原來我們這座城市伴隨著我們的許多"怪"東西。

我去大阪也很多次,總覺得大阪人跟台灣人幾點說不出的神似,但又說不出來為什麼,看完了這本書有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從小到大台灣許多遊樂園與建築的流行,他的血緣是來自大阪。

我喜歡的書是一下子就可以閱讀完的,並不是內容不夠多,而是文字簡練生活化,親身體驗的內容,看似容易,其實是清志老師多年的結晶。

2021/06/09

【台北】青田七六線上導覽

青田七六線上導覽

今天一個小時的線上導覽,主要是談青田七六日本時代屋主與小孩的故事,請同事一起來談,也算是測試一下雙人輪流講的效果。

不過我發現線上跟實際導覽真的有些差別,看不到大家的動作表情與參與程度,感覺有點像是自言自語,快慢速度拿捏得不太準確,這時候我真的能體會線上教學老師的辛苦了。

10:00,27人,10:29,77人,11:10,55人

有點像是收視率調查!

2021/06/07

《第三次殺人》《鴉色刑事組》《王牌冤家》

《第三次殺人》《鴉色刑事組》《王牌冤家》

我竟然看了三次《第三次殺人》,是枝裕和的電影都很耐看,看到三分之二都還以為是懸疑片,看完結局後,原來這位殺人嫌犯,是利用法院的制度殺了自己,這就是第三次殺人。

三次,這部片還加上了三代的糾葛,律師福山雅治的父親是法官,他很後悔當年沒有判這位嫌疑人死刑,而去北海道找了當年逮捕嫌疑人的警察,他說這位嫌疑人像是一個完全沒有感覺的容器,也完全沒有犯案的動機。

老一輩的法官、檢察官因為師生的共犯結構關係,最後把嫌疑人判為死刑,在年輕一輩的檢察官、律師心裡覺得驚駭但也無法改變這樣的行為,但是在福山雅治這位稍有經驗的人,表情堅毅但也非常的無奈,他到底要認同他父親的判死,還是要認同這位嫌疑人的行俠仗義呢?同樣的故事在連續劇《鴉色刑事組》具體的呈現,到底誰要當烏鴉呢?

這部片有跛腳的女兒,還有對父親性侵女兒視而不見的母親,許多同理的的連結在福山雅治的心理,產生了這幕冰天雪地與《王牌冤家》神似的畫面。

看了這片除了無奈之外,也感嘆我們是不是也活在一個大的共犯結構中呢?

2021/06/05

【台北】青田七六線上導覽

今天來參加青田七六導覽的人數,單場突破這十年來的最高值,有90個人左右,當然是線上導覽才有這樣的人數,不然每次最多就是25人就非常壅擠。

沒有接觸到實體的導覽到底要怎麼講,我做了簡報檔案,今天大致上只說明了一點點日本近代建築歷史,從明治維新後學習西方的建築,然後融入了自己傳統建築而成的,這些有著和洋混血的建築模式,又為了適應台灣炎熱的氣候,形成了目前青田街特殊的建築聚落。

下一場時間為 6/9 10:00 am 開始。詳請上青田七六的臉書專頁,內容不相同,歡迎闔家觀賞。

《地動天驚》陸譯:深海圓疑

《地動天驚》陸譯:深海圓疑

顯然大陸翻譯的比較好,重看這部片,感覺跟目前因為疫情下,人與人之間的猜忌、恐懼,堅強的意志力克服幻覺有點關係。

這部片使用海底兩萬哩這部經典小說來當梗,讓我很想回頭看看這部小說到底講了甚麼?

隨便點了海底兩萬哩的短講,我就被1955年的電燈吸引了......

【台北】線上導覽

等一下請來加入導覽喔!建議使用桌機或筆電,要使用手機的請先下載 Google Meet app

🚩一起來聽聽老屋的故事吧!

線上導覽👉 https://meet.google.com/ijd-siuf-zdw   

青田七六長久以來受到許多朋友們的喜愛與支持,尤其免費導覽一直都是我們最熱門的活動,但因為這一波疫情,目前老屋未開放導覽及內用,雖然未能進到老屋拍攝,水瓶子老師還是想要分享青田七六的故事給大家聽,老師會特別用平面圖,以及眾多照片來說明洋和混合的建築歷史。   

如果你也喜歡老屋、喜歡看老照片、喜歡挖掘前人的故事,不妨一起來聽聽難得的線上導覽吧!🎧   

時間:

06月05日(六)10:00-11:00a.m.

06月09日(三)10:00-11:00a.m.

   線上導覽👉 https://meet.google.com/ijd-siuf-zdw

   #青田七六 #線上免費導覽 #水瓶子 #馬廷英故居

2021/06/02

【台北】剝皮寮啟示錄

剝皮寮,從歷史來看,原本是一條古道必經之路,原本古地圖標示為"北皮寮",日本時代的都市改正計畫,這條小巷子雖然不顯眼,但卻是公學校的界線,許多弱勢族群落腳在此,指定古蹟後的復興,弱勢族群不見了。

這幾年變成了電影研討、地方創生、小型展覽的區域,四、五月分的展覽,我的一篇短文被選中在此展出,原本想要去看看到底還展出甚麼其他的內容,疫情就爆發了!

剝皮寮到底有沒有過剝樹皮的歷史?還有原本"北皮寮"怎麼變成"剝皮寮"的?好像沒有多少人在乎。

歷史總是弔詭的進行著,這裡居然因應疫情的需求變成了篩檢處,不同人在花花世界,對不同人有了各自的眼光,我只能說病毒並不分別任何人的身分地位,公平的傳染給接觸到的人。

我默默地幻想,會不會有人在篩檢過程等待時看到我的短文後,被通知陽性,然後就很快地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下,送到了隔離所呢?

啟示錄第12章:一隻七頭十角大紅龍(代號666)與天使長米迦勒爭戰,世人都崇拜龍,並受牠的印記。

剝皮寮啟示錄

*地名的歷史

剝皮寮這個地名,從西元1799年(清嘉慶4年)的地契上,是「福皮寮」,後來到了1838年,地契上有「福地寮」的名稱,一直到日本時代的地圖與戶籍資料,此地為「北皮寮」,至於怎麼變成「剝皮寮」的,有眾多的說法,不過在當地耆老是以「土炭市」來稱呼這個曾經是煤炭販售散地。

「北皮寮」的台語唸音的確與「剝皮寮」一樣,1953年的台北文獻,正式有了這個說法,看古地圖的確龍山寺周邊有些埤塘水池,但池水範圍很小,距離淡水河港口邊又很遠,要如何剝樹皮呢?也有人有了剝牛皮、蛇皮,甚至青蛙皮之說了。

*都市改正與老松國小的校地

剝皮寮在清代是淡蘭古道必經之地,日本時代的都市改正計畫規劃了棋盤式筆直的道路,也同時留下了古道,如今的廣州街與康定路173巷剝皮寮的入口,這個歷史街區留下的Y字路就是具體的證據。

1907年(明治39年),原本在艋舺學海書院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遷移到剝皮寮、蓮花池旁,改為「艋舺公學校」,1922年(大正11年)改稱「老松公學校」。當然蓮花池現在已經不見蹤影,剝皮寮這條街道區域被劃為學校用地,就是今日的老松國小。

這也解釋了為何剝皮寮歷史街區,有一部分是老松國小的上級教育局所管理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而另一部分目前則是文化基金會進駐管理。

*變成古蹟後再利用

剝皮寮在日本時代因為被劃定為學校用地,但從清代以來久居在這裡的人一直覺得這裡是他們的家,老松國小學生最多的時候達到一萬一千人,因此學校想要使用這塊地來蓋學生活動中心與游泳池,於是在1988年開始執行了徵收工作。

徵收的工作執行了很久,也沒有急著要把居民趕走,只是到了法訂徵收時間十年快到期前,1998年,居民組成了自救會,透過種種的方式,想要保存這條老街,也組織了「歷史風貌促進協會」,成立信託基金會,舉辦艋舺剝皮節,重新認識了在地的歷史。

1999年6月16日,事與願違,市政府執行了強制遷移了居民,部分老房子保留,但居民已經不在,原本街區裡面的印刷廠、旅社與茶桌店等,原本文化完全消失。

剝皮寮在鐵皮圍起來多年之後,2004年「剝皮寮老街修復再利用工程」終於完工,去除危險與漏水之處後,如今的剝皮寮,其實是想像中老街的樣貌被修復,許多原住民回到這邊都覺得他們的家原本不是長的這個樣子。

2009年,電影《艋舺》非常賣座,當時許多拍攝場景就在這個街區,電影殺青布景拆除後,文化局甚至希望保留這些布景來活化街區,作為觀光人潮活絡經濟用途。

這幾年剝皮寮文化基金會進駐經營,此地變成了電影研討、地方創生、小型展覽的區域。

有次經過拍攝了地上的人孔蓋貼在臉書上,被作家栖來光(Hikari Sumiki)老師看到了,剛好她是山口縣人,認出了這是故鄉的人孔蓋,是每年八月六日、七日的七夕燈籠節,在商店街舉辦的活動,為了表現傳統,那些燈籠是用蠟燭,所以當晚不時的會有燈籠或蠟燭燒掉下來的現象。室町時代的傳統習俗,至今每年在商店街舉辦這樣熱鬧的活動,非常具有文化意義。

為什麼山口縣的人孔蓋會在剝皮寮出現呢?原來是修復時便宜行事,抄襲了日本的人孔蓋,模擬了龍山寺每年點光明燈的盛況。後來有更多朋友發現,三峽、淡水老街也有同樣的人孔蓋。

龍山寺每年點光明燈的盛況,大概是這樣的街景沒有錯,但這個抄襲的也太瞎了,並不是學習,我只能說是丟臉吧!

*新冠疫情的快篩站

歷史總是弔詭的進行著,萬華區因為人潮眾多,平日龍山寺捷運站出口的廣場就坐滿了從各地來的老人,許多情色行業也隱藏在巷弄內,華西街觀光夜市美食小吃、眾多的按摩會館,多元異文化在此蓬勃的發展。

原本台灣把新冠肺炎阻隔在國境外,2021年5月在萬華地區大量爆發,剝皮寮立刻轉變成了快速篩檢站,很多人來此快篩,被通知陽性,很快地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下,下一秒就被救護車送到了隔離所、醫院。不同人在花花世界,對不同人有了各自的眼光,病毒並不分別任何人的身分地位,公平的傳染給接觸到的人。

啟示錄第12章:一隻七頭十角大紅龍(代號666)與天使長米迦勒爭戰,世人都崇拜龍,並受牠的印記。

圖說:

01-04-001:日治初期仍用「北皮寮」這個舊地名。中研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1897年。

01-04-002:剝皮寮這個街區有各行各業:旅館、印刷所、醫院、住宅等。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1935年。

01-04-003:這台老舊的印刷設備,目前放置在太陽製本所原址,說明剝皮寮周邊聚集許多鑄字行、印刷廠、裝釘廠等和行業,曾經是印刷業興盛的地方。

01-04-004:廣州街173巷的這個Y字路,說明日本時代都市改正計畫老街與新街道的路口,也是當年最熱鬧的街角。

01-04-005:剝皮寮最常見的就是不同時代的建築材料與樣式混搭在一起,也經常會有增建樓層、陽台外推的現象。

01-04-006:廣州街、昆明街路口,目前這一區是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由台北市教育局管理的展覽館,清末思想家章太炎(1869-1936)曾在1898年流亡到台北,曾經居住在廣州街123號。

01-04-007:廣州街的騎樓,在修復後呈現圓拱的騎樓,但房子座向有點歪斜,說明都市改正前原來房子的座向。

01-04-008與009:剝皮寮歷史街區的人孔蓋,與山口縣的人孔蓋類似,山口縣的人孔蓋是1987年設置,說明七夕燈籠節熱鬧的景象。

01-04-010:2021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在萬華大量的傳染,剝皮寮歷史街區馬上成立了快篩站。葉益青提供。

參考資料:

紀錄片:家在剝皮寮/古國威

【台北】青田七六外帶外送

為了生存,我們也開始外帶外送了!

https://www.qingtian76.tw/

剛剛訂好了明天的午餐,看網站上的照片,肚子一直咕嚕咕嚕叫。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