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日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12/01

《台灣日式建築紀行》日文版

渡邊老師這十年來的紀錄,疫情期間不曾停歇,深深地覺得這個世界的成功,是屬於永不停歇的人。

從這些老房子的探訪、紀錄,與周邊的人互動,有了時空感,蓋房子之時與建築史的串聯,再歸納出百年來建築的演進,我覺得並不是常人可以完成的。

雖然已經有兩本正體版,這本日文版更為完整,既簡潔又有檢索感,好像應該是傳統官方的出版品才有這樣的能力,但反觀今天這類的書籍都是私人完成,官方的出版品也都缺乏這樣的精神了。

台灣到哪裡可以買的到呢?

ps. 很感謝有機緣可以提供渡邊老師右下角這個有趣的小資訊:

紹興酒
清酒
小米酒的產地

2022/10/09

真杉靜枝與米蘭昆德拉

「⋯⋯她一生當中與十個以上的男人有過戀愛關係。即使她的做法,從他人眼中看來無論如何滑稽,她總無法擺脫這樣的愚昧。⋯⋯」《花の浮草》

跟女人做愛是一種感情,跟女人睡覺又是另一種,兩種感情不僅不同,而且幾乎是對立的。愛情的展現不是透過做愛的慾望(這慾望投注在無數女人的身上),而是透過同眠共枕的慾望(這慾望只關係到一個女人)(尉遲秀譯(2004)。〈輕與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這兩位作家有甚麼共同的特色呢?

同樣是戰爭、男與女、多人愛情、探討婚姻的本質、國家民族的認同等等,當然相異之處也很多。

真杉靜枝在戰爭時期的作品,加入了帝國理想,對於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之中,托馬斯永遠選擇"輕"的這一方,與前妻離異而不願訪視孩子,習慣接近女色但絕不發展進一步的關係,托馬斯不斷的逃離遷移,最後當了洗窗工。但真杉靜枝與中村地平回到台灣,原本真杉是討厭台灣這個殖民地的,可能跟年少父母安排的家暴婚姻有關,沒想到1939年再度踏上殖民地,她的書寫一反常態的歌頌軍國思想,與她的男友中村想著考察牡丹社事件有天壤之別。

若把真杉的作品放在米蘭昆德拉之中,那是一個前往"重"的道路,但這個"重"到1945年終戰,變成了一個大逆轉,引揚回到內地,日本變成美國的殖民地,熟輕熟重,何謂美,無法比較。

至於我怎麼會突然對這兩位作家有了連結,最近多跑了一些地方,到了四四南村的書店,翻閱到了分析真杉靜枝的書,剛好在這眷村改的文化場域,感覺上有趣,而人稱米蘭昆德拉的台灣代言人尉遲秀,前一陣子我才知道竟然是大學同屆的同學,在某醫院的疫苗實驗相見,突然閃出,原來鄭立中=尉遲秀,一點都不米蘭昆德拉啊!— 與尉遲秀和 WenJu Lee

2022/09/23

【台北】燈塔行,北齋的不解之緣

今天社會系的同學說要去聽他以前工作長官的演講,於是愛對路的我就出現在敏隆講堂了。

十幾年前在大公司上班,白天到處開會,假日攤在床上,心靈十分空虛,於是常利用周間的晚上聽演講吸收,當然敦南的誠品講堂是最經常光顧,只要是系列的講座,我大抵上都會報名,可以有不加班的藉口,也想多吸收工作之外的知識。

從文學、電影到建築我都有興趣,到處聽演講開啟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今日重溫二十年來聽演講的經驗,不知道是頭腦轉得很慢,還是真的沒有接觸吳爾芙的小說,我只看過電影時時刻刻,也只在倫敦的高登廣場公園待了一下,今日來聽詹偉雄的燈塔行,簡直是燒腦,而且一路講到了晚上十點多,一回家就躺下來呼呼大睡。

看過許多有關燈塔的電影,會不會跟這本經典小說都多少有點關聯呢?感謝詹偉雄帶我們讀書,書好像永遠讀不完!

2022/02/21

《在車上》

改編自村上春樹《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海明威也有同名小說,劇中放入了契柯夫《萬尼亞舅舅》,可以說這是劇中劇中劇的互相對比。

"在車上"透過錄音帶,男主角死去的太太彷彿不曾離開,不斷的透過她的聲音,男主角跨越了時空,重複著過著劇中劇的人生。

是不是要看懂了這些相關的戲劇,才能真的了解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意義,海明威在這本小說創造了冰山理論,小說到底有沒有必要寫出藏在海底下的冰山呢?

我想透過這些戲劇小說的相互堆疊,每一個人都會有各自的解讀方式,語言好像很重要,但是又好像不是那麼重要,年輕的男演員與女演員雖然交好,可是因為語言不通而分開,因為被偷拍而打了狗仔記者致死,這些是不是因為溝通不良呢?

這部電影有太多可以討論,每個人的感受又大不相同!

我想著人類社會因為小說戲劇電影層層的堆疊,資訊量越來越大,我們可以過著很深層體會每一個人心的生活,也可以過著非常自我,一切以個人為主的孤獨生活,到底如何拿捏,我看也是端看每個人的選擇。

2021/11/19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

直到今日才閱讀1929年矢內原忠雄的作品,可以一探台灣在日本統治下資本主義化的過程,開宗明義就講了各國在十九世紀末的臺灣探險。

而後的兒玉源太郎在農業的政策,進而到了糖公司的整併,台灣士紳(有錢人)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呢?我覺得文協百年的日子,也正是我們持續可以探究的課題!

我們習慣只有二元推論,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所以日本政府若是壞人那麼文協的成員就是好人,那麼文協分裂又是甚麼回事?林本源糖公司與二林事件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我們了解的那一回事呢?

我有太多的疑問了!

或許這本書會給我們一些答案吧?很多台灣史的研究者,好像都用這邊的說法來佐證,是否有人可以來簡單的導讀呢?

Yuci Chen 快速簡單導讀可以見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6867

2021/08/28

《礫石與沙 日本枯山水庭園的見微知著》

這本簡單好像一下就可以看完的書,其實一點都不簡單,每次看完李歐納的書,一方面感覺被騙了,一方面又覺得收穫很多。

以下是我的心得報告:

1. 原來日本庭園中的"礫石與沙",與哲學的關係是近代的詮釋,與原始設計者沒有關係。

2. 其實這本書很難,提到了各個寺廟枯山水,沒去過的人根本沒感覺。

3. 作者有解構到最單純的潔癖,但最重點的地方居然是註譯,而註譯卻是閱讀上的最大障礙,照片與圖說也是分開的,不斷的要前後翻閱。

4. 之前閱讀李歐納的書,我會一直點頭,這本書也是一樣,不過最後關於東福寺的沙,除了代表農田,我覺得只是單純地與庭園內的市松樣式做個對照而已。

5. 沒有談到日本禪宗的源頭印度,印度人經常用沙作畫,或許不在李歐納的討論範圍內。

2021/08/15

《英國住宅》

《英國住宅》

很喜歡看從田野調查整理出來的書,以往看建築相關的書籍,都是從上而下,分章節分時代,給一堆定義,文字硬生生的難以咀嚼。

日本有不少這樣類型的書,自己去拍攝踏查,口語式文字,分章節的時候又會符合教科書的說法再來驗證,每次讀完都有『原來如此』的感覺。

這類的書籍很適合導覽老師,面對一棟老房子或是一個建築的片段,如何讓大家在很短的時間把建築史介紹給大家,這種書非常的適合,而且把歷史事件串聯起來。

小小的台灣竟然有來著世界各地的建築風格,英國風佔了不少!

而且這本書還介紹不少英國電影,看了這些電影,又有『原來如此』的感覺啊!

2021/07/25

隈研吾《自然的建築》、《擬聲‧擬態建築》

隈研吾《自然的建築》、《擬聲‧擬態建築》

聽到這個人的名字,「負建築」這三個字就冒出來。其實看了很多這位建築大師的作品,總覺得會加上自然的建材:竹、木、玻璃、石頭等等,讓建築在風、水之中有了聲音,在光、影中有了時間。

隈研吾的確是把日本的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建築連結起來了,他的作品好像是一座時光橋。

這次東京奧運的主館新國立競技場原本由女性建築師札哈·哈蒂的團隊獲選,但後來成本太高了,整個重新來過。隈研吾團隊、伊東豊雄團隊兩方案候選,2015年12月22日由隈研吾團隊拿下設計案。這次的概念是神宮外苑的林木,場館以「木與綠體育場」的理念,廣泛使用本地天然材質,壓低建築高度來減弱其存在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

但,有時經過隈研吾設計的建築物時,都怕大風吹過東西掉下來砸到人,不然就是頭撞到會受傷。

2021/06/30

東大特訓班2(龍櫻2)

這部連續劇相隔了16年,這些壞學生經過阿部寬的特訓後,有的從太妹變成了國民老婆,有的變成了詐騙師,有的壓力大到自殺,這一切全部都在這一季的東大特訓班得到了解答。

2021/06/28

《徬徨之刃》



竹野內豐從2009的電影版飾演警察,前一陣子的《鴉色刑事組》的法官,這回飾演被姦殺少女的父親,把殺人心情詮釋得十分到位。

前兩集覺得竹野內豐流出的冷汗,比在大雨下淋雨還要多,本來覺得實在太Over 了,但是看到石田百合子出現了,真的是十分稱職的配角,把整部片看完了,回頭發現原來竹野內豐演出過同部小說中的年輕警察,會不會十年後,他會再度演出那個提供內線的警官呢?

矛與盾加上天平,似乎永遠無法解決社會上所有的問題。

《舌尖上的外交》

《舌尖上的外交》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啟了宴會外交,極其使用歐洲各地的美食料理模式,在1880年代的鹿鳴館時代到達顛峰。

這本書內有熟悉的李鴻章,當時與伊藤博文在馬關(下關),到底是吃著甚麼樣的食物呢?兒玉源太郎打贏日俄戰爭後,用甚麼來慶祝呢?

2021/06/27

《旅繪日本建築手帖》觀察近代化最佳手冊

《旅繪日本建築手帖》觀察近代化最佳手冊

看這本書好像回到日本那些地方散步,而且發現日本好多"移築"的案例,作者也很仔細地說明移築或是整修的時候,那些地方被改變了。

一開始的札幌北海道大學與仙台東北大學,這部分與農學校到帝國大學,東京與札幌的自由主義思想,其實是有影響到後來的台灣大學的學風。這些精神性的思想方式,除了研究師生的脈絡之外,看著坐落在此的建築,或許也可以找回一二吧?

看著這本書的內文,依照著地圖行走,其實有時候會沒有感覺,但是透過Google Maps 的 3D 功能,可以完整的看到建築的樣貌,時光,彷彿在我眼前流過。

2021/06/21

《京都美學考》

《京都美學考》

這本書翻閱了很久,如同做瑜珈一樣,要靜下心才能看得進去,反覆翻閱了又有不同體會,千年京都留下來的建築細節,都經得起時間考驗!

第一篇文章:京都的街道,眼睛的記憶中就說京都的復興,是靠著快速吸取與明治維新同一時間強襲而來的西洋文明,包含琵琶湖疏水道的開鑿、發電廠的建設、染織產業的近代化等,人們發揮了古都培育出進取的精神。

的確,所有的事情,只要拿出京都的精神,精益求精,沒有甚麼事情是完成不了的!

這本書的攝影,很快的讓我進入了壽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書中的世界,這本書中照片的光影,代表了京都老房子的晨昏四季。

《龍櫻2,東大特訓班》

龍櫻2,東大特訓班

原來考上東大,不只是要會念書,人品、團隊合作,才是最重要。

2021/06/13

《怪獸大阪》

《怪獸大阪》

我喜歡這系列的書封設計,從京都、東京到大阪,清志老師這一系列的書籍的封面非常正確的表達那座城市對外呈現的表情。

從小到大看清志老師的都市偵探系列,有時候每天經過都不覺得奇特,透過他的說明才覺得這樣的景象非常神奇,原來我們這座城市伴隨著我們的許多"怪"東西。

我去大阪也很多次,總覺得大阪人跟台灣人幾點說不出的神似,但又說不出來為什麼,看完了這本書有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從小到大台灣許多遊樂園與建築的流行,他的血緣是來自大阪。

我喜歡的書是一下子就可以閱讀完的,並不是內容不夠多,而是文字簡練生活化,親身體驗的內容,看似容易,其實是清志老師多年的結晶。

2021/06/07

《第三次殺人》《鴉色刑事組》《王牌冤家》

《第三次殺人》《鴉色刑事組》《王牌冤家》

我竟然看了三次《第三次殺人》,是枝裕和的電影都很耐看,看到三分之二都還以為是懸疑片,看完結局後,原來這位殺人嫌犯,是利用法院的制度殺了自己,這就是第三次殺人。

三次,這部片還加上了三代的糾葛,律師福山雅治的父親是法官,他很後悔當年沒有判這位嫌疑人死刑,而去北海道找了當年逮捕嫌疑人的警察,他說這位嫌疑人像是一個完全沒有感覺的容器,也完全沒有犯案的動機。

老一輩的法官、檢察官因為師生的共犯結構關係,最後把嫌疑人判為死刑,在年輕一輩的檢察官、律師心裡覺得驚駭但也無法改變這樣的行為,但是在福山雅治這位稍有經驗的人,表情堅毅但也非常的無奈,他到底要認同他父親的判死,還是要認同這位嫌疑人的行俠仗義呢?同樣的故事在連續劇《鴉色刑事組》具體的呈現,到底誰要當烏鴉呢?

這部片有跛腳的女兒,還有對父親性侵女兒視而不見的母親,許多同理的的連結在福山雅治的心理,產生了這幕冰天雪地與《王牌冤家》神似的畫面。

看了這片除了無奈之外,也感嘆我們是不是也活在一個大的共犯結構中呢?

2021/05/30

是枝裕和《真實》法國版的東京物語

是枝裕和《真實》法國版的東京物語

台灣人或許會自豪侯孝賢許多的經典電影,是枝裕和也大方的說侯孝賢是他的老師,但我覺得這些導演的共同老師是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有他自己的視角,東京戰後快速的復甦,城鄉差異無限的擴大,新幹線的開通,二代的糾葛在快速現代化中浮現,這是《東京物語》要描述的現象,小津以獨有日本榻榻米的視角來詮釋,到了東京就用小住家小家庭的視角。

是枝裕和有甚麼創新呢?看過了《小偷家族》《海街日記》等,他已經脫離了小津的慢視角長鏡頭,開始很近的視角呈現演員的表情改變,這點到了法國片《真實》,開始用側面視角,一進一遠變成他的獨特風格。從《空氣人形》的飄浮,超越了侯孝賢的《紅氣球》,我想這次是一個定錨,也充分了表現與日本大不相同的傳統文化,微微的呈現法國與美國的不同,但重點還是母女腳色扮演的衝突性。

所以這位老演員凱撒琳·丹尼芙演的到底是自己,還是演的是母親,或者演的是任性的女兒,也呈現眾多的矛盾,而最表現最獨一個性的,應該算是茱麗葉·畢諾許,整部片雖已女性為主,但眾多男星不同的腳色,也讓人感到法國文化的多樣性。

是枝裕和的親情,已經跨出了一大步,台灣導演可以呈現不同國情的人,我想是李安莫屬了。

2021/05/23

《深深地戀愛》

《深深地戀愛》

看了雖然很想去海洋博物館參觀,也很懷念可以在深海海魚旁喝咖啡,或是夜宿在這樣的地方。

這部片我覺得最厲害的,是圓形的家具!

圓形的海洋觀景台是最醜的,圓形的加濕噴霧器、圓形的燈飾、圓形的水晶燈、圓形的蠟燭台、圓形的飲水機、圓形的杯子等等。

害我在購物網站又買了噴霧加濕器!

2021/05/11

《來杯咖啡如何》

《來杯咖啡如何》

類似深夜食堂說故事的方式,從第一集開始,無論故事多精彩,我的目光就只有在這個黃銅關節手沖架上面,每看完一集就上網找找哪裡可以買到。

由 The Coffee Registry 所設計的黃銅關節手沖架,英文名稱為:The Curator Pour Over Stand!我不知道怎麼翻譯這款手沖架,google 給他一個很美麗的名字:策展人倒在攤位上!

第六集這位大叔教咖啡的第一課是去釣魚,他覺得心靈中有餘裕,才能製作出一杯好咖啡,細細的品嘗吃進去的食物,只要發現不對,就要找出原因,這樣才是學習好咖啡的第一步!

這簡直是太經典了,從小到大我們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把各式各樣的活動填滿了我們的時間,沒想到要製作出好東西,必須要有"餘裕",剛好這兩個字是我兄、姊的名字之一。

所以,我實在太幸福了!

等我訂購的手沖架來,再來分享如何利用餘裕製作出一杯好喝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