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0

【台南】北門舊書店,老靈魂的淘寶空間



每次逛這樣的二手書店,都好像走入迷宮,也有尋寶的樂趣,穿梭在不同類型的書架,好像掉入時空的迷宮中。

我會猜測這本書原本在那些人的手裡面,透過店員妹妹的手,重新擺放到這樣的書店,若有簽名、蓋章的書,或是畫上重點、貼上便利貼,我彷彿偵探一般在書架前胡思亂想。

一座城市若沒有二手書店,就好像沒有靈魂一般。

這類二手書經常會遇到男性的老伯、大叔在書架前晃蕩,或許已經退休,來挖寶是唯一的樂趣。喜歡沉浸在書中世界,也或許只是收藏而已,更或許只是來串串門子打發時間也說不定。這樣的行為,不也就是靈魂的交會嗎?

【台南】唐恩科普書店,巷弄內的大驚奇,像是腦科學小宇宙



看到科普主題,我眼睛就亮了起來,三十年前,理工科比文商科是七比三(沒記錯的話),那麼,理論上市面上的圖書應該要這個比例才對啊!但是為何科普的書籍都是翻譯的居多呢?台灣人寫不出來嗎?其實應該不是這樣吧?

喜歡在巷弄內慢步,尤其是台南的小巷弄,經常會有意外的驚奇,已經知道唐恩書店有段時間,竟在散步時意外的遇見。

推開門進入,非常有氣質的老先生在顧店,我這個怪人在小小的空間閒逛超過半小時,一本一本翻閱書架上科普書籍,看這些裝飾小物,是從小到大一路念理工男的夢想空間吧?

一個極為崇拜達爾文的老闆,科普、生科、哲學、歷史類的書,以及火柴盒小汽車等男孩的汽車玩具佈滿了小巧的兩個空間。雖然我有一堆問號,但是在還沒有搞清楚老闆的經營理想前,我還是不太敢亂發問,怕老闆覺得我是個怪人。

老先生看我晃了那麼久要請喝咖啡,原來,老先生是老闆李明燦先生的岳父,李明燦在新竹上班,每周會回來顧店,周間就是由岳父親友協助顧店。雖然老先生與老闆沒有血緣關係,但真的長得很像,這點不知從達爾文的學說,有沒有辦法解釋呢?

若我沒有記錯的話,唐恩書店原本的空間有販賣一些日本的陶瓷碗盤,而隔壁的隔壁有家 ひばり Hibari 雲雀,是紀念雲雀號火車的店,本來有供餐,現在只外賣冰淇淋與日本碗盤,旁邊還有一家旅館 一九六七,一家鹿早茶屋,這個小巷弄充滿了各種年代的遐想,具體的被實現了出來。

這邊還有 空屋筆記,免費索取喔!

https://www.facebook.com/noteinruin— 在唐恩Down House 。

2017/03/29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4-馬德里的書店



水瓶子分享在馬德里逛書店的趣聞,首先,提醒大家西班牙的治安不太好,街上小偷搶劫時有所聞,旅行時要注意喔!

馬德里常看到複合型書店,結合餐廳、咖啡店及小劇場等,以及特別的地攤式書店,一般店家出租柱子作為書架,新書或二手書都有賣喔!當地有類似台灣將攤位集中起來的市集,可惜都是賣衣服、小吃。還有哪些特色書店呢?以費里尼導演的電影為名,「八又二分之一」書店、「J&J Book&Cafe」、高級餐廳「義大利式的馬德里」二樓閣樓有書店,但衣著不夠正式不好意思進去呢,專賣攝影相關的書店,叫「妙不可言」!

小書店為了生存,調整店內空間,容納客人坐下來喝咖啡,室內也沒有禁煙,所以常聚集著歐巴桑放聲聊天。而劇團跟書店結合,安排表演節目,可惜表演或演講時,書店只好暫停營業。水瓶子遇到一位像流浪漢的老伯,穿著不太整齊,帶著看似全部家當-棉被和很多塑膠袋,走進這間書店,後來,老伯發生什麼事呢?打開聲音聽水瓶子繽紛的書店之旅!(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台南】林百貨內的文具書店



林百貨在1932年經營之初,有不少的創新,除了當年街道改正的周邊的商店街、路燈設置之外,頂樓神社、員工與客人分開的樓梯、漂亮的裝潢,大窗戶給客人觀景,還有一次購足的百貨概念等等,至今都不退流行。

一家百貨公司必須有『書店』這個標準配備,從1930年代開始就有了,最近的 TSUTAYA BOOKS、MUJI CAFEBOOKS 或是原本的法雅客、誠品,都不單單只是從書店的角度看這件事,若我們從百貨店來看,就很清楚的看清楚『書』這個商品的意義。

一切都是從商業需求來看,若是『書店』可以建立百貨店的風格,引入人潮,建立一種區隔,是非常必要的選擇。

維基百科節錄:

頂樓神社遺跡
6F:機械室與瞭望臺,此外於屋頂設有花園與「末廣社」神社(1933年設置)。
5F:餐廳與喫茶館:壽司一份2角,西餐一份5角(當時一斗米為1元6角)。
4F:販售碗盤、玩具、文具與鐘錶等商品。
3F:販售紡織品與服飾。
2F:販售洋品百貨、雨傘、寢具、皮箱與旅行袋等商品。
1F:販售菸酒、化妝品、糖果餅乾與牙膏等日用品,另有臺灣旅行社在此租一攤位推廣業務。

2017/03/28

【桃園】方圓書房,超級專業的兒童書房



一走入書房,就看到這隻蝸牛書架,但是從不同的視角,這隻大蝸牛又呈現一隻大象的形象。

在安親班工作,名字有個『源』的男主人;念閱讀研究所,名字有個『芳』的女主人,成立了這家方圓書房。兩人逗趣互虧的對話,好像小孩子,但跟我談話卻十分的靦腆,彷彿這個書房內只有我一個大人。

繞了兩圈看到了不少比我年紀還大的書,我挑了兩本要買回家,女主人說那是父親送的禮物,上面還有讀完的心得、感想,重點便利貼,看她表情有點不捨,我再三確認真的要割愛?

二手書漂流到下一個主人手上,應該可以產生其他的故事吧?我想我會帶著這兩本書,去日本探訪這些書店、圖書館。

這樣一個夢想實現的空間,書房不是把書擺滿了就好,有主題性的書店,除了熱情、飲料、點心(太便宜了)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專業』。— 在方圓書房。

2017/03/26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有關"自燃"現象的導覽



每一個文化資產遭遇的狀況不一樣,或許是都市更新的利益,也或許是要趕走舊住戶,或者是指定為古蹟前後不想要維修種種因素,今天的路線還真的累積了不少失火案例:

1. 梁實秋故居:描述師大路商圈事件,沒有失火。

2. 殷海光故居旁的前海軍總司令部招待所:2010年六坪都更新聞與2013年農曆年的失火,今日已快重修好了。看了一下立石鐵臣曾經住過的房子

3. 青田七六:給大家看了整修前的照片,這裡也沒有失火過,不過有很多人關心過這裡會不會失火呢?

我漏講了葉雪淳、黃敦友這兩位台大的學長(不過這跟今天主題不太相干,是跟白色恐怖相關)

4. 金華街行政院青創基地(彭孟緝):許壽裳、張光直、四六事件

5. 金華街157號, 2016.9.25 凌晨失火
6. 指定為古蹟的澡堂,原本是金華麵店
7. 華光社區 2011.2.11 失火
8. 武德殿舊址,1990年代也失火燒掉
9. 台北刑務所北邊圍牆與運屍門

其實要講的很多沒時間講,台灣文化資產的保存,與自燃有很深的淵源,大家多了解,或許未來有機會可以少一點自燃。

這篇是從白色恐怖的角度書寫,走的路線跟今日差不多,給大家參考一下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2/blog-post_28.html

2017/03/25

《百日紅》北齋、阿榮、杉浦日向子以及印象派畫家


圖:葛飾應為(阿榮)所繪的《吉原格子先之圖》


梵谷的畫,背景都是浮世繪

兩百年前的東京,到底是甚麼樣貌,庶民生活如何?貴族武士、和尚方丈、浮世繪畫師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即將邁入明治時代的現代化社會前,江戶到底如何迎接黑船來襲?

最重要的,夜晚的花街柳巷,妖怪與傳說,江戶時代眾多的生活習俗,明治維新後就這樣硬生生消失了呢?

喜歡浮世繪的人應該會喜歡這部電影,浮世繪從狩野派父傳子、土佐派貴族世襲出身,因為競爭者眾,被畫派驅逐後畫師轉往浮世繪發展。

當時版畫興起,浮世繪透過印刷複製傳播,而後旅行盛行,葛飾北齋繪製了《冨嶽三十六景》,歌川廣重也創作了《東海道五十三次》、《富士三十六景》,此二人確立了浮世繪「名所繪」風格。

大致上了解了這樣的原由後,來看一下這部電影會比較有感覺,主要透過葛飾北齋的第三個女兒阿榮來看父親如何在浮世繪中奠定基礎,阿榮的妹妹阿猶失明,作為父親的北齋無能為力,甚至他覺得因為女兒的失明,讓他可以看到神怪之事,增加了他的創意,內心非常愧疚,不敢回家面對這個小女兒。

前年去日本,剛好永青文庫舉辦春畫展,算是江戶時代浮世繪比較沒有公開展示的作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葛飾北齋的代表春畫『蛸と海女の圖』。韓國的電影《下女的誘惑》、《原罪犯》都有出現章魚畫面,應該是向北齋致敬吧?

浮世繪的粉絲,應該就屬於巴黎印象派的畫家們了,無論是莫內、雷諾瓦、梵谷到畢卡索都受到這樣的影響,以日常生活的題材,所有物體可隨想像放大縮小,並且改變觀看的角度,加上水彩顏色的對比色,浮世繪多樣的樣貌,至今的藝術家還拿來持續創新。

北齋到了六十歲才成名,他喜歡中國小說《西遊記》《水滸傳》,插畫中的妖怪或許受到這些神話的影響。他的女兒繪畫技巧甚至比父親還要好,看到父親個性的陰暗面,還有不斷持續的創作,九十歲臨死前,他感歎的說:

『我多麼希望自己還能再活多五年,這樣子我才有時間嘗試成為一個真正的畫家 天我をして五年の命を保たしめば 真正の画工となるを得(う)べし。』




師大美術系館與北齋的浮世繪。大家有跟我一樣的想像嗎?每次經過師大路與和平東路上的美術系館,看到大樓門面上貼了奇形的玻璃碎片,就讓我想到了章魚哥,然後就想到了北齋的這兩幅知名的浮世繪。師大終於把玻璃碎片剷掉了。

2017/03/24

【桃園】瑯嬛書屋,做自己的兩性主題書店



時光轉動的很快,一下子書屋開幕已經過了兩年,這兩年來最大的變化,我想就是書架上的各樣的書,主題明確,活動很多,問店長如何做到的?想必一路辛苦吧?

我到二手書店喜歡問幾個問題,一是倉庫很大嗎?收書遇到怎樣的趣聞呢?如何把書的主題分類明確化呢?

我的問題好多,原本會選擇開在大學旁,應該是希望大學生是主要的客戶,雖然偶有大學生晃進來翻翻書,但是書屋最大的客群,還是上班族為主,或許是消費能力,或許是休閒之餘的閱讀習慣,透過一場一場兩性議題、環保、社會運動相關的活動,瑯嬛書屋也走出了自己的理想,本來書店裡也有擺放一些收回來的二手暢銷書,養生、健康、休閒的書籍,但顯得有點雜亂,後來這部分的書就減少到很少。

很大的空間,有層次的擺設,兩隻年輕的貓在店內衝來衝去,海報、攝影作品,小小的擺飾,瑯嬛書屋呈現簡樸的美學,我看著一系列同主題的講座,能堅持的人一定能成功吧?— 在瑯嬛書屋。

2017/03/22

20170322《國語日報》城市美學06:三峽祖師廟與李梅樹



以下是原稿:

早年來三峽開墾的漢人,以福建泉州安溪人居多,不但帶來了安溪茶葉鐵觀音,也帶來了民間信仰清水祖師廟。沿著三峽河岸的老街、老市集、祖師廟,山上伐木、煤礦、茶葉、樟腦、染布等行業,形成了熱鬧的街市。

1777年,三峽的安溪人與周邊的客家人爭奪地盤發生械鬥,客家人被趕到今日的中壢地區。後來安溪人與漳州人械鬥,漳州人被趕到桃園地區。經過了多次械鬥之後,三峽一帶主要是以安溪人為主的聚落。

1916年日本時代實施「市區改正」,興建公共衛生的排水道,把道路拉直,老街有連通的圓拱亭仔腳,紅磚屋的建築立面有洋、日、漢式的風格,1920年老街完工時已經建設台車道,方便運送物資,通達鶯歌、成福、有木、媽祖田、金瓜坑等地,可謂四通八達。

*祖師廟,一座東方藝術館

1767年動土興建的祖師廟,歷經了1833年大地震、1899年、1947年三次的大整修,最後一次的大整修,是由在地藝術家李梅樹負責,戰後意外的買到了台灣神社鳥居的石柱,產自於庫頁島的樺太花崗岩,目前位於中殿的八根石柱,有別於寺廟經常使用的福建青斗石,或是八里的觀音石。

三峽祖師廟,石柱很多是最大特色,柱上的雕刻樣式繁多,整座廟刻有一千多隻鳥類,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種類,仰頭觀察這些小鳥,彷彿聽到吱吱喳喳的聲音。一般廟宇,不是色彩鮮豔的剪黏,或是油漆鮮豔的斗栱,祖師廟的風格大不相同,大量的石雕、銅雕、木雕,只貼上金箔裝飾,重現了廟宇殿堂給人嚴肅莊重的精神。


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有一座地下宮殿,原本是一座教堂,因為大火而改建為蓄水池,擁有眾多的石柱;


捷克的卡羅維瓦利,有個溫泉長廊本來要蓋兩層,結果經費不足停建,所有的柱子都陳列在一樓。許多老人、觀光客泡完溫泉後,在長廊散步,變成了此地重要的特色。

三峽祖師廟眾多的石柱,前殿、中殿、後殿皆有藻井,打破了廟宇募款一次大整修的傳統,雕刻裝飾要素描畫草稿,計畫性的長期培養工匠師,如今成為外國觀光客必到訪的所在。

*李梅樹,寫實畫家

李梅樹,1927年以「靜物」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隔年又以「三峽後街」入選第二屆台展,並到東京美術大學習西洋繪畫,1934年畢業回台灣後,就被任命為三峽的議員,與陳澄波、廖繼春、顏水龍、李石樵、陳清汾、楊三郎、立石鐵臣等年輕畫家成立了臺陽美術協會。

1945年,戰爭結束後,李梅樹組織了治安維持會,被推舉為三峽鎮民代表,並且擔任祖師廟的重建負責人,後來擔任縣議員等職務。

台灣戰後民風保守,李梅樹讓家人擔任模特兒,經常以農家生活為背景,臉部凝重的表情,面朝向不同的方向,特別的顏色,配合當時社會氛圍,白色恐怖極權統治下,每一件作品,背後或有隱喻的故事。

李梅樹學習西畫,構圖、色彩、技法,無不從西洋藝術出發,可是他的畫作呈現了台灣在地生活樣貌。整修祖師廟時,學習西方教堂的整修模式,把東方廟宇往上帶往藝術的層次。我們可以到三峽的湊合賞鳥,也可以到三峽祖師廟內賞鳥,看看栩栩如生的石雕,或者走一趟李梅樹美術館,看看一生都是『寫實』的作品。

三峽老照片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3-臺灣大學2



帶我們從台大校門口開始,沿著椰林大道走,從建築的元素與概念細說校園內的特色建築。

著名的台大洞洞館,以中國傳統三合院為概念的三棟聯合建築,是美國援助學校蓋的,可惜,現在只剩農業陳列館,人類學系和哲學系已經拆了,聽水瓶子身歷其境解說,做工有多細緻、方柱與圓柱構造、整齊密合的地磚、以及裝窗型冷氣後,怎麼越挖越大洞啦。

一路走著,不難發現以巴洛克及文藝復興風格為主的系館,乃是台北帝國大學時期建築,例如工學院等,設計時的考量有什麼呢?第一學生活動中心也是美國援助蓋的,王大閎建築師如何用不同元素,將新舊融合在一起,又如何在建築細節上體現,體貼的設計讓學生在內自在的活動,打開聲音聽這一集精彩的節目!(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四重奏》與《火車》



一場難以吞下的悲傷故事,我們需要誠實面對欺騙自己的謊言,淡淡的逃避,還是要自嘲就好?《四重奏》

有關身分冒用的主題,我想大概也只有日本這個國家會那麼在意,在現在這個社會,最後掌握個人資訊最多的,恐怕是Google 、臉書,網路的紀錄有多麼不堪,頂多就是刪除重新註冊,但是一個人的過往,有那麼容易就重來嗎?

這兩齣戲劇,主要在探討這類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因為欠債這個原因,引發了更大的事情嗎?

宮部美幸的作品,一再的討論道德與現實的衝突,每一個微小的事情,一連串起來可能造成巨大的災害,社會有無能力去處理這樣的問題?

最近在街上也經常看到討債的大哥,找到債權人就大聲叫罵,形成巨大的壓力,至於債權人後來會做出甚麼事情,真正的我們就不重視修補的過程了。

天地人學堂:在地文化與服務的結合、推廣操作策略分析



紀錄一下

✔水瓶子:黃金種子暨青田七六/文化長(在地文化與服務的結合、推廣操作策略分析)
#今晚要來聽台北最美一條街的故事了
#文化推廣是一步一步慢慢深耕累積的
(點選下方資訊瞭解更多 ↓ ↓ ↓ ↓ ↓ )⋯⋯

水瓶子,台大地質系畢業,喜愛城市散步,從事旅行與藝術寫作、導覽講座,對於城市觀點與論述多有研究,參與過台北市各類導覽活動,帶領民眾了解一棟老房子、一個街區、一座城市所發生過的歷史、地理、科學、人文的故事。著有《台北閱讀空間》、《台北捷運散步手帖(紅線)》、《我的書店時光》、《台北咖啡時光》《台北小散步》、《台北咖啡印象》、《在城市的彼端,我站著》等書籍。

水瓶子現任青田七六文化長一職,青田七六於2011年由黃金種子所開設,是為古蹟活化再利用的主要項目,作為推廣地質科普與民眾親近老屋的平台,定期舉版文化導覽、講座、地質科普活動等,從2011年至今,已超過千場活動,內容深具多樣性,讓參與的民眾總是收穫良多,且獲得多家媒體報導。N163天地人跨產業沙龍邀請黃金種子暨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與大家分享:

(1)文化可以當飯吃嗎?在地文化推廣策略剖析;
(2)如何透過品牌經營、故事敘述方式操作與推廣;
(3)服務與文化的結合,以青田七六為例。

☞報名與瞭解此場次跨產業沙龍>>> http://goo.gl/mYAe9y
天地人學堂|提供最豐富的跨界產業知識。點選我們其他推薦的商業專業課程 >>> https://goo.gl/WKCqti
#老房子 #在地文化 #文化導覽 #古蹟 #城市的故事 #街區慢步 #黃金種子 #青田七六 #天地人 #跨產業 #天圓地方人逗留

2017/03/21

這學期的附近小學地球科學導覽心得



每學期都有小學生來青田七六,介紹台灣島的形成,岩石的形成分類,本次重點我放在臺北盆地的形成,雖然不期望可以讓小朋友馬上了解,但是各式各樣我想像不到的回答,也讓我學了一課。

這次有幾班的老師很用心,有的老師在出發之前就發了資料,也真的有學生先看了(不過是少數),也有老師特地要學生抄筆記。

既然如此,我就加強同學們上台自我表達的能力。

我們已經要走多元教學的方式,就會犧牲掉填鴨教學下背誦答案的優點,但是應該會換來更多創意吧?如今各科目在網路上查詢到各種解答,我覺得培養多元思考能力才是正道。— 在青田七六。

書中的世界,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書中的世界,像是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註),每打開一本書就是另一個世界。我覺得只要擁有同一個作者的四本書,並且仔細的咀嚼後,應該算是這個作者的粉絲了吧?



野島剛,是藉由一個日本人來了解我自身存在的台灣,尤其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台灣近代歷史。

新井一二三,旅居中國、香港各地,回到東京介紹日本風土給台灣人。

茂呂美耶,出生於高雄市,日台混血,在台灣讀小學、中學後回日本,書寫的是日本文化。

以上這幾個作家,有幾個共同特點,就是擁有中、日、台的各類生活經驗,敏銳的觀察力,值得學習。
#每日一物 #逛書架

註:(取自維基百科)
潘朵拉的盒子(Pandora's box)源自於希臘神話,是宙斯給潘朵拉的神秘盒子,但原本在神話中是壺,壺在古希臘中是盛載食品的器具。 宙斯要求潘朵拉不可以開,但是潘朵拉不敵好奇心的誘惑,還是偷偷的把盒子打開了,然而在盒子裡面裝的是許多不幸的事物,疾病、禍害等。

2017/03/19

《聖保羅炮艇》與蓬萊閣



這部講述1926年中國發生的國民黨北伐的事件,以美國人的觀點觀察中國內戰,這一事件也導致第一次國共內戰。這部片拍攝期間正值越戰,美國人也自我省思到底為何而戰!

美國的艦艇內,居然有中國人一起共生,而中國人居然影響了艦艇內的管理文化,剛剛進入這樣的Jake Holman(史提夫·麥昆) 十分的詫異,但是到了劇終,Jake Holman 受到了傳教士的影響,居然想要留在這樣的中國,是想要求死,還是要戰爭結束呢?

雖然該片當年被國民黨禁演,因為演出了不少國民黨所幹的壞事。看這部片有強烈的感覺,至今我們在管理上依然存在著許多惡習,原來是這樣出現的,美國人早已經從二十世紀的戰爭中覺醒,而我們依然仍在這塊土地中過著沒有身分的日子。

這部片也保留了不少台灣老建築的身影,美國人可以看中這些地方拍攝影片,而我們居然不知道好好珍惜。從基隆港、龍山寺、板橋林家花園、大稻埕、淡水等地,1960年代的台北風景還真漂亮。照片中是蓬萊閣,位於今日的南京西路163號,當然已經消失。

2017/03/18

表面寧靜,心底卻十分不平靜的《寧靜咖啡館之歌》



有去住過海邊的人應該可以體會,海浪的聲音很大,潮起潮落的危險很多,尤其是住在海邊的漁夫,一出海捕魚,會遇到甚麼災難都不知道?

女主角永作博美在海邊生活,四歲時父母離婚,她非常自責她選擇了與母親一起生活,後來父親的漁船船難。七年後,她父親的債務人來找她還債,她因此一個人回到父親海邊的小屋烘焙咖啡豆過生活,她的記憶中,父親總是溫柔的彈著吉他陪著她。而這樣自責的心理,還有為何她從來不曾回來看父親的遺憾,跟她的人生好像抱持著一種過客的心態有關:

「這裡(咖啡館)只是豆子(咖啡豆)與客人相遇之前暫時落腳的地方。」

回到了海邊的小屋後,永作博美整修的咖啡館取名為『夜鷹』,就是她父親漁船的名字,也是宮澤賢治所寫的《夜鷹之星》,夜鷹是一種長相醜陋的鳥,但夜鷹的姊妹是峰雀、翠鳥,卻是很美麗的鳥,夜鷹之所以稱為鷹,是因為翅膀張開很嚇人,但是他的爪子並不銳利,因此這部片子用夜鷹來隱喻女主角,而翠鳥便是鄰居那個學歷不高,只能做酒家女工作的未婚媽媽佐佐木希。

此外,這部片除了那個小朋友之外,唯一出現的男人永瀨正敏是個遊手好閒的男人,他就像老鷹一樣到處掠奪,正當翠鳥看不順眼夜鷹的時候,老鷹打算性侵夜鷹,讓這兩個人合作起來,夜鷹燃燒著自己,利用自己烘焙咖啡豆的專業,養活了未婚媽媽一家人,也正呼應著女性主義吳爾芙在《自己的房間》開場白寫著:「女人若要寫作,一定要有錢與自己的房間」。

經濟獨立,是女性走出自主的第一步。

船難過了那麼久,夜鶯已經失去『等待』的意義,永作博美離開後,小孩因為晚上怕黑,佐佐木希晚上會去開起咖啡館屋頂上的燈,就好像是一個燈塔,指引著失去目標的人。

沒有多餘的對白與畫面,表面上寧靜的畫面,卻讓人思考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PS. 我很喜歡的一幕是永作博美開車載著未婚媽媽與小孩,運鏡好像這台車是一艘船,載著人往一個有目標的前方。

【台北】杜鵑花節



韋禮安唱完,人雖然散了一部分,不過下一個團體的粉絲又把座位填滿

這個小眾的年代,這個舞台,就好像只是一個平台,公園有甚麼樣的功能,廣場需要甚麼元素,在一座都市的治理中,應該很重要,但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思考過。

2017/03/15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2-臺灣大學



來去臺灣大學!從日治時期的高等農林學校,歷經台北帝國大學,戰後接收成為臺灣第一所國立大學。臺大校門的門面並不大,以唭哩岸石蓋的小小警衛亭,進校門後迎面而來寬闊柏油路和筆直椰子樹,校園才展開眼前。椰林大道規劃人是園藝系中村三八夫教授,用意為何呢?小心,常聽說掉落椰子葉會砸傷人,可是,怎麼沒看過椰子砸傷人?原來,椰子樹品種不同,不會結果實。

水瓶子帶我們走另一條路線,從汀州路的自來水博物館開始導覽,原是「鐵路新店線水源地站」遺址,氣派的巴洛克建築,其中軸線正對著臺大校門口喔!進臺大校門後便是傅園,傅斯年校長的骨灰曾放置於此,現在則是衣冠塚,園內本是「南洋熱帶植物標本館」。接著右手邊的建築物博物館群,大多為農學院,聽水瓶子介紹物理系二號館,台大校史館圖書室,人類學博物館,館藏著台灣各族群的衣服,看南島語族散布全球的軌跡,以及磯永吉紀念室,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在1920年代運用高科技來研究稻米的研究室呢!臺灣大學的大小故事都在這集節目,打開聲音聽故事!(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3/11

彰化高中的同學來青田七六



好棒的高中老師,帶整班同學來青田七六,然後中午到永康街,下午到台大杜鵑花節,一整個豐富的行程,好羨慕!!!

很少遇到高中同學這樣專心的,我大概描述了一下馬廷英教授的研究,因禍得福得到了兩個博士學位。大部分的時間描述日本建築文化,還有這個街區的發展情況,1930年代因為台北帝國大學的設立,這個街區住了那些教授,多講了些磯永吉與馬場惟二教授的研究,希望高中生對台灣農業發展,有點認識。

我跟淑嫻老師分兩組導覽,老師有點經費,讓我們準備了甜點,在陽光室喝上午茶,說明歐洲航海殖民時代的溫室、標本室的發展,試著用日本加入帝國俱樂部來分析從1895到1945終戰後的心情,不同角度看事情,應有不同的體會。— 在青田七六。

2017/03/08

【台北】中研院建築導覽



婦女節來中研院參加母語空間所舉辦的導覽,除了歷史文物陳列館內眾多的文物之外,中研院的第一軸線建築,在王俊雄老師的說明下,覺得台灣許多現代主義的建築,有成功與失敗的,應該也可以當成一個導覽的主題。

中研院與台大,各大樓有許多文物館或是展覽館,應該有空要多花點時間更認識。— 在中央研究院 歷史文物陳列館。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71-文學故居3



作家以敏銳的眼光寫生活,把我們帶回到當時的樣貌,台灣保留古蹟不易,多半只能透過文學作品,尋找過往的地景地貌。地景文學作品以不同形式紀錄著人文、地理、風景、氣候,關注自己的生活以及生長空間,才有好書給我們閱讀啊!水瓶子介紹幾本和溫州、雲和街相關的書,記得找書來閱讀喔!

這集談談紀州庵以及王文興老師的作品,水瓶子朗讀二段文章,便能清楚描述出舊時的同安街,以及日本房子的樣子,玻璃門窗沒有紗窗,玻璃破時木板補上,古早的洋灰槽等等。王文興老師用動物的”牠”來描述房子,因為房子也是活的!

紀州庵在民國六十幾年時失火,陳水扁市長任內將閒置空間交由台大城鄉所調查,才獲得修復。紀州庵在日本時代是個料理亭,客人搭船捕魚,交給店家料理,曾經的熱鬧繁榮,打開聲音聽水瓶子說紀州庵!還有,現址有一間純文學的書店,來紀州庵時進去逛逛!(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308《國語日報》城市美學05:大稻埕歷史風貌區



以下原稿,本意是想要解釋清楚文化資產與歷史風貌區的不同,但似乎很難解釋!



迪化街街道風貌區與建築立面的保存,主要是1995年的『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計畫通過。寬度大約只有七、八公尺的古老街道,1970年代迪化街原本計畫拓寬為二十公尺的道路,這些老建物頹廢危及公共安全,不少人希望拆除,經過樂山文教基金會、台大城鄉所、部分地主努力下,今日迪化街呈現熱鬧多樣的景象,逛街觀察建築立面,隨處可看到歷史的演變。

大稻埕原先的發展與逃難相關,1851年林藍田原本在基隆販賣雜貨,但常有盜匪侵擾,所以舉家搬到大稻埕的中街,是大稻埕最早的店舖。1853年艋舺發生「頂下郊拼」械鬥,三邑人(晉江、惠安、南安)趕走了同安人,同安人先逃至『大龍峒』投靠親戚,再轉到『大稻埕』落腳。

大稻埕後來的發展,是同安人與艋三邑人的競爭,與淡水河港口貿易息息相關,與淡水河平行的老街,長型的街屋後面的倉庫出口就是港口,今日的西寧北路當年就是淡水河畔,後來河砂淤積,才成為小的河流。

清代末期台北建城,並且興建鐵路、打造洋人街、各國領事館、製茶、南北貨商店,全部在大稻埕周邊,甚至鐵路還經過兩個車站,一是大稻埕車站,二是大橋頭車站。

日本統治之後實施都市改正計畫,拉直了中北街、中街,並且打通了南街,在今日霞海城隍廟、永樂市場旁原本有些水圳沼澤地,被整治後成為整個永樂町通商店街最熱鬧的地方。

1930年,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參加第四屆的台展,『殷賑』的日語是非常熱鬧的意思,圖中的台灣人穿著藍衫,有些人並沒有穿鞋子,霞海城隍廟的香火鼎盛,但並沒有陣頭、沒有放鞭炮,也沒有收紅包的陋習。左側的商店販賣台灣傳統工藝、農產、布,還有原住民的圖騰,右側除了中藥店,還有販賣時鐘的計時店,文化融合並走入現代化的歷程,在畫中顯露無遺。

日本時代,修改了農曆節慶的習慣,也就是說所有信仰都是用陽曆來慶祝,這個對於台灣人的影響應該是很大的,剛開始對於民俗慶典採用雙軌制。郭雪湖的老師是台灣傳統的畫師,他也是從那邊學畫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霞海城隍廟最熱鬧的時間是農曆五月十三日,但他卻畫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所有台灣人到此採買的盛況,西洋文化透過日本內地人傳到台灣,以資本主義商店的販賣型態,商店街的發展,讓傳統的中元節添加了更多的趣味。

日本盂蘭盆節與中元節日期是一樣的,都是陽曆七月十五日左右,在日本等同於清明節,是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也有在這個時候送禮物的習慣,所以南街上的旗幟說明了這樣的禮俗。畫中全部是台灣本島人,但是過節的習俗保留了原來的台灣傳統的優點,增加了台灣在地農產品與中藥南北貨等,有時想想如今每年迪化街舉辦的年貨大街,都沒有這幅畫來的那麼『文創』呢!

今日的迪化街,除了傳統興盛的行業外,也加入了新的文創賣店,政府多年來整頓市容,電線、有線電視的纜線地下化,我們還有更多更進步的空間,例如:不要使用擴音器叫賣、汽機車更能禮讓行人、騎樓多讓客人行走、商店大型廣告招牌的美化等等。

從閩南式建築到洋樓元素,仿巴洛克、現代主義等歐洲建築樣式,長型的街屋居住著傳統三合院才能容納的家族,商店、倉庫、製茶、布、服飾、煎煮中藥等全部在此。我們再度見證了一座城市之美,深入了解歷史脈絡後,期待每一條街道都是美麗的風景。





圖說:屈臣氏大藥房建築立面因『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而保存,可見證當年西藥進入台灣之歷史,如今已修復好(攝影日期:2005年)



圖說:農曆五月十三日霞海城隍廟前的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