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1

【台北】大稻埕的同安樂


迪化街新開的店,入口傳統的桌子、盆栽,擺放的書籍,放眼望去的衣飾繡品,在這樣的窗明几淨的洋樓內,看不出是茶行,二樓十分有料的展覽,那一段消失的歷史,除了茶葉,在你我心中到底是甚麼樣的過往?

這一檔展覽其實太過豐富,要慢慢咀嚼才能消化,希望未來可以持續的進步,讓我們看到更細微的台灣傳統文化。— 在同安樂。

2017/07/29

《雖然媽媽說我不可以嫁去日本》《媽媽,晚餐吃什麼?》



《雖然媽媽說我不可以嫁去日本》

雖然,我很喜歡簡嫚書與一青妙,但是這兩部片其實沒有把這兩個台日交流相關的精神給拍攝出來,好像只有表皮,缺少了靈魂,是缺好的編劇嗎?

我把最扯的兩段舉例一下:

《媽媽,晚餐吃什麼?》突然有個老人家跳出來講二二八,雖然這是一青妙的父親之所以移民到日本的主因,但是沒有層次的帶出來,說服力太差了。

《雖然媽媽說我不可以嫁去日本》都沒有說明為何要嫁去日本,到底這個男人有甚麼魅力?日本有甚麼好的地方?一概沒有呈現出來,像是台日觀光局花錢拍攝的唯美廣告片而已,話說,我為何要花錢進戲院看"廣告"啊?

這樣的電影還是要批評一下,主題吸引人但卻沒有拍出靈魂,過度消費台日文化交流,反而是負面的。

2017/07/27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0-南菜園與舊台灣軍司令官邸



介紹二處古蹟位於日治時期的「日本人街道」-南昌街,而我們熟知的大稻埕迪化街則是本島人街道。經過都市改正後,聯通北門、南門間的南昌街,當初多為總督府高官及日本商人居住。

「南菜園」(現為南昌公園)曾是兒玉源太郎總督官邸,兒玉總督取名他的茅草官舍為「南菜園」,他種菜養馬並騎馬到總督府上班喔!庭院內有個石碑「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碑」,話說能久親王來台時染上瘧疾,死於台南,此碑為王妃感念兒玉總督,請和尚來設立神社及石碑以撫慰人心,因為士兵死於瘧疾比戰死還多,作和歌刻碑。日治時1940年,此處便指定為古蹟,戰後是謝東閔及兄弟居住,房舍已拆除現為南昌公園。

在南昌街、福州街口的陸軍聯誼廳,原名「舊台灣軍司令官邸(孫立人官邸)」,此處古蹟經歷及見證多次統治權力轉移,1909年總督府「水道課官舍」,日治時期很重要的單位,管理台灣的水力發電、灌溉用水及自來水等。1911租給財團使用,計畫推廣閱讀,民間來經營公家空間的好範例。1915年代陸軍建築技師整修,作為「總司令部官邸」,由武官轉變為文官統治台灣,行政與軍事系統分開。二戰後為孫立人將軍官邸,1955年在此的孫立人將軍事件,有300多位部屬入獄。現為為陸軍聯誼餐廳。房子保存良好,因為當初士兵在修繕時,以木作將古蹟層層包起來,像手機包膜一般,現在翻修時發現木板下的原屋,狀況竟然這麼好!(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7/26

20170726《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4:神戶的北野異人館



*形成原因

日本在幕府時代採取鎖國政策,只開放少數的港口對外貿易,1858年在歐美列強的壓力下,簽定「通商條約」與美國、英國、荷蘭、法國開放五個地區的港口:北海道函館、神奈川(橫濱)、長崎、新潟及兵庫(神戶)。

到了1868年,神戶港才算是正式對外開放通商,原本在港口旁的舊居留地(租界區)不敷使用,靠山的北野町周邊被列為外國人可租借土地的區域。整個區域的都市計畫由英國建築師負責,人、車分離的道路系統,路上有樹木、煤氣燈,並且設置公園、運動場地等,也讓日本當地人見證到了西方的都市規劃方式。

這些外國商人、外交官、傳教士在這樣的都市計畫下興建領事館、俱樂部、私人住宅、教堂等,除了符合外國人的生活方式之外,也多少帶有招待政商界朋友,洽談私密事務的需求。多功能的住宅又加上興建者國家的建築特色,讓這個位於神戶背山靠海的山丘旁,充滿了富有西洋氣息的街道,如今稱為『北野異人館街』。

[舉例兩棟異人館]

*魚鱗之家

這是神戶最早開放的異人館,1885年原興建在舊居留地,兩層樓的建築,三層樓高的塔樓,據說在塔樓眺望就可以看到港口貨船卸貨的狀況,後來1905年才把整棟房子搬移到北野,外牆用石板瓦的房子,看起來像魚鱗,被稱為魚鱗之家,在一旁用同樣建材為魚鱗美術館。

魚鱗美術館除了有許多歐洲知名現代畫家的收藏品,也有神戶當地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品非常值得慢慢品味,創作的年代,也都鎖定了與這棟房子同時代的作品,儘量要回想一下當年社會背景,每幅畫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更值得的是在三樓可遠眺神戶港,看盡異人館街的景貌。

*風見雞館

1909年左右興建的風見雞館,主要是因為屋頂的尖塔上有一隻公雞,會隨著風向轉動,同時公雞比較有警戒心,也有避邪除魔的含意。德國貿易商人居住,德國建築師設計,採用德國傳統的半木式結構,入口門廊採用厚重的大石塊,一樓是磚造,二樓採用木材,石板瓦屋頂,有地下室與閣樓的設計,並有寒冷地帶不可或缺的壁爐。

風見雞館內的金屬裝飾,正門門柱上方的圖案、客廳的吊燈、門把等等,感受到了20世紀初歐洲所流行的新藝術運動,此外壁爐的裝飾也別具一格。

風見雞館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神戶港今昔攝影、前屋主兒時生活展。前屋主也曾回訪,充分的展現了當時生活樣貌,也可以讓人了解殖民時代的異人生活。

*文化財活化方式

目前神戶北野有開放的異人館大約有二十棟,有的是咖啡館、餐廳、展覽館、博物館、婚紗攝影、宴客、各國文化體驗等等不同的經營模式,除了有先前居住人的故事之外,英國館融入了福爾摩斯的房間、丹麥館有『北海小英雄』海盜傳說、荷蘭館有香水DIY、還有曾經是中國領事館陳列中國文物等等。

每棟異人館雖然不大,可是蘊藏了使用人原國籍的生活習慣,文化財古蹟的活化,在異國風情建築的基礎上,加入了各國文化的連結。大部分要買門票或是消費才能進入,建議大家不要只是走馬看花,儘量多停留一些時間,從建築、歷史、各國文化交流等角度來欣賞。

*台灣也有異人館街

1860年,台灣的滬尾(淡水港)因為天津條約,也開放港口通商,除了各國領事館外,也有外國人居住的區域,假日不彷到淡水走走,抱持到國外旅行的心情,慢慢的體驗異國風情。

HDMI/VGA 轉接頭,線材一批



這是 Mini DisplayPort 輸出到 HDMI/VGA 的轉接頭,初步測試應該是右下轉接頭那條線接觸不良,這我要拿到哪裡可以修呢?還是整個丟掉買新的呢?用不到一年就掛了,現在產品這麼不耐用

PS. 十年前買的藍芽喇叭還可以用啊!



線材一批,免費,請來青田七六自取(我順路的話也可以送去),一公尺、兩公尺不等,十公尺的有一條。

2017/07/25

【九州】20170725@21:一日瘋狂咖啡館之旅

在日本的最後一天,就去一些博多沒有去過的咖啡館,順便在市區散散步


【九州】博多市中心的商業老咖啡館,San Fukaya cafe サン・フカヤ喫茶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san-fukaya-cafe.html


【九州】博多大名小学校,不只是年輕人的創業中心,一堂和氣?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25.html


【九州】博多,珈琲花坂,森光宗男的書,村上春樹與松浦彌太郎的書,還有 Jazz 等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jazz.html


路上經過的咖啡館,有點想要進去看看,但是已經有下個目的地,還是放棄


【九州】博多,珈琲美美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30.html


有點懶得走, google 一下公車快來了,快步用衝的到站牌,在公車上拍到這樣的歐式建築


【九州】博多老咖啡館:CAFÉ ブラジレイロ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cafe.html


咖啡館外的自動販賣機,真的甚麼都有賣啊!應該是在超市才有的冷凍食品


夜幕低垂,上班族下班回家,經過這樣的十字路口中央,又是旅行最後一天,人生到底要如何走呢?


一隻大貓,給我了一個方向


來吃鰻魚飯吧!小小一碗,一千二百日圓

【九州】博多老咖啡館:CAFÉ ブラジレイロ



很久沒有一天喝超過一杯咖啡,今天喝了三杯,到這裡果然 Hally Chen 介紹的隱藏版菜單洋食點心已經售完,所以只好怒吃冰淇淋水果點心。

洋食長相: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849

經過哈利的說明,照片左下是店中的一本老明信片翻拍出來,創立於 1934 年博多現在最老的咖啡館以前在中洲那邊橋頭這棟擬洋風的洋樓,目前這家咖啡館外牆就是想要假裝是在那棟的感覺吧!

沒有吃到,只好下次再來。


以前在中洲的橋邊


後來重蓋成這樣(看起來不像是拉皮)


現在在新址,外觀卻好像要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老闆娘年輕的樣子


二樓

【九州】博多,珈琲美美



彷彿置身森林的美美,一樓看似是森光宗男的遺孀在打包咖啡豆(我想到三峽的老柴咖啡),旁邊有個小烘豆室,兩側都是公園,兩樓顯得很有綠意,來此的人除了附近鄰居,大致上是公園走走後的觀光客。

【九州】博多,珈琲花坂,森光宗男的書,村上春樹與松浦彌太郎的書,還有 Jazz 等



跟隨著一個上班族坐著緩慢的電梯上樓,上來五樓好像比一炷香的時間還要長,熱暑的汗水伴隨著蟬鳴聲噴發出來,電梯打開,立馬衝進冷氣房,吧檯、黑膠、黑油頭老闆黑框眼鏡,留了一點小鬍子,還有架上的各式調酒,入耳的是一點搖滾的現代音樂,還有一張切特·貝克爵士歌手的黑膠,原來老闆的髮型跟這張照片一樣啊!



一個穿著輕鬆時尚的正妹坐在吧檯,我看 menu 沒有漢字,也沒有英文 menu,用英文念了幾個咖啡產地,老闆完全聽不懂,只好寫漢字試試看,顯然老闆也沒有概念,靈機一動,只好看著吧檯後咖啡罐上的英文標籤點咖啡了。

可見這裡應該沒有觀光客來,都是老闆熟悉的常客吧?

油頭老闆手腳俐落,要磨豆前會在挑豆,用法蘭絨濾網手沖,這個要兩手並用,非常專心,目前我還不會這樣的手沖方式,是要觀察浸泡的狀況,還是要聞咖啡的味道呢?看起來他沒有秤重,也沒有測量時間,一切都是經驗。



跟老闆借了森光宗男的書,是油頭老闆的老師,書後有簽名,我猜意思大概是『手中的真實』,真實有兩個意思,一是咖啡果實,一是代表心中的真實。森光先生去年底去韓國回來後過世,才七十歲就離開,不少咖啡人悼念,還有雜誌做他的專輯。

油頭老闆一個人顧店,雖然客人沒有多到很多,空下來的時候還整理東整理西,擦拭桌椅,偶而跟客人交談,能夠在城市的一個小角落,經營這樣的咖啡館,我想心中也是非常富足,到了很多一人咖啡館,都可以感受到對於"老師"的尊重,這在台灣咖啡館,好像沒有看到這樣的精神。— 在珈琲花坂。



【九州】博多大名小学校,不只是年輕人的創業中心,柯P的一堂和氣?


學校的玄關(川堂)前,總會有一棵老樹

在京都去過兩座小學校,一個變成漫畫圖書館,一個變成藝術家創作展覽空間,今天在博多天神附近,來到了一座小學校變成青創基地可自由使用的空間,而且酒井法子就是這裡畢業的喔!

這棟房子的外觀有眾多的修補,許多地方有鋼架支撐,要是以台灣的標準,位於市中心鬧區,一定拆掉蓋大樓教室,不但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校門口不時的看到外傭負責要接送小孩上下課,或是會有名車在校門口排放廢氣,而家長在車上等待小朋友下課。

但是,日本選擇廢校再生。

博多作為九州重要的玄關,百貨公司、商店街、地下商店街已經很多了,總不能又是變成另一個商店街吧?一進門的川堂看到熟悉的字"一堂和氣",原來是柯市長送來的,匾額太小,掛的太高,一進門並不是看得很清楚,不過這單位願意把來自台灣的匾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非常感恩,希望我們送禮物前可以來勘查一下,了解一下這個再生背後的故事,配合周遭的環境設計一下再送上適合的禮物。



"一堂和氣"當然比"禮義廉恥"好太多了。

一進門左邊是Startup Cafe,我原先以為要消費才能坐下來,詢問一下坐在教室門口的美女,原來是免費的,還有插座,裏頭有一排書架,目視大約有四千本書,大概都是談創業、定價、策略、心理、地方再造等書,這時我才了解,原來校舍一樓整個左手邊,是作為文創基地,也有會議室可預約使用,還提供稅務、金融、法律、行政等諮詢服務。

進門的右手邊,看起來是營業空間,有一家沒有客人的咖啡館,還有一個大教室,提供各種教學用途,還有一間酒吧,可能晚上才開。兩側的廁所整修得非常簡單乾淨,挑高的走廊引發了我眾多兒時的記憶,只是因為現代電線很多,架在天花板有點醜,二樓無法上去,不知道是甚麼樣使用呢?(之後再報告)

我在 Startup Cafe 寫下這篇,空間的使用以年輕人居多,不少外國人,雖然只有一個老歐吉桑近來看書,但許多中年婦女也使用這個空間洽談事情。

我撫觸著階梯的洗石子,木頭地板承載多少小朋友學習過程的記憶,在市中心可以這樣的空間,台北也不缺百貨公司,既然柯市長已經送匾額過來了,台北是否可以選一棟學校再生了?我又再 #痴人作夢 了吧?



不知道這個單位知不知道"一堂和氣"的歷史典故呢?

離開時看到一個活動借用了這邊的教室空間,來參加的人全部都是老人家,目視觀察應該都是八十歲以上的老先生,組織他們的是年輕人,要做甚麼呢?好奇......


在台灣,應該會拆除閒置的老校舍,應該都是有危險,但用鋼筋補強是最近幾年古蹟保存的方式


入口處現代主義洗石子裝飾


木構的樣式


走廊上方現代化的電線,好像是不得不使用的模式,全部包覆也不好。保留的木地板十分有溫度


大量的使用黑板,作為告示:配置圖


免費空間使用說明


活動展示櫥窗


Goodday FAB


有點像是工藝教室,也歡迎大家來租借


可能來這邊上課,有些個人工具需要存放


教室內有酒吧


白天當然沒有營業,我想怎麼吵鬧,都不會吵到鄰居吧?


會議室


免費使用的空間,一排書架,放置創業相關的書籍


有點像是北投燒出來的面磚


木櫃


走廊的架子


洗石子、裝飾鐵窗花


非常便宜就可以裝修出來的大廁所與淋浴間,但是非常乾淨


創業咖啡雜誌,居然有談印度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