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

「走讀台灣」《自由的滋味》《龍坡雜文》《被遺忘的年代》

「走讀台灣」 #書單推薦接力活動,由於最近幾年讀書比較無法集中注意力,只想要讀重點,甚麼旁枝末節都會快速略過,因此推薦這三本書,都可以只讀想要讀的地方即可。

一、《#自由的滋味》彭明敏教授最近仙逝,從日本時代念書被徵兵逃到日本內地失去了左臂,戰後成為台大最年輕的系主任,老蔣全力培養台灣樣本學者,沒想到"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讓他進入牢獄,逃亡海外23年後回台灣參加直選總統!若要看重點就直接翻閱到第八章被捕,看看在當時要印文宣,如何檢字與挑選印刷廠呢?

二、《#龍坡雜文》臺靜農,擔任台大中文系最久的系主任,從他的上一任喬大壯因憂鬱症返鄉而自殺,上上任許壽裳在家裡被殺,這本自述散文收錄在"記波外翁"內,這三人都居住在今日的青田街、溫州街,感情很好互相支持,但畢竟戰後生活不易,臺靜農轉換心境,自稱龍坡丈人,閱讀寫文經常幫人作序,也算是溶入溫州街的生活了。

三、《#被遺忘的年代》

孫立人將軍在 1955年被軟禁,連同他的許多部屬都受到牽連,這一本書是他的部屬譚展超將軍的兒女所寫,比較勁爆的是譚展超有另一個義大利間諜太太,因緣際會之下被女婿重新發現一本書《鴉片茶》,裡面有張譚展超的照片,因此開始找尋他父親的故事。

以上這幾三本書,主人翁都曾經歷經戰爭、牢獄,但仍然持續努力,進而活出對自由有影響力的人生。

#走讀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worldbookdaytw/ 點名 戴章皇 來帶我們走讀一趟台灣吧!

2022/06/08

《高更》

早年的高更在印象派中被排擠,梵谷邀請他一起成立南方工作室,但是兩位大叔都不是那麼好相處,離開失敗伊甸園的高更,而跑回祕魯這個小時候長大之處,企圖在大溪地幫助原住民獲得人權,但終究在熱帶島嶼變成了野蠻人。

高更帶著馬奈的畫作--《奧林匹亞(Olympia)》,應該是複製印刷品或是明信片,大溪地的女孩問說這位美麗的女人是你的太太嗎?

文化差異與保守,這句話含有多層的意義:

1. 這幅畫的女性並不漂亮,馬奈刻意的描繪粗糙的線條
2. 畫裸女,應該是很親近的人
3. 把畫掛在自己的房間,應該也是很思念的人

高更在死前並不怎麼知名,但是過往後卻越來越紅,到底是甚麼樣的原因呢?

2022/06/02

魏斯安德森《法蘭西特派周報》

強烈的魏斯安德森風格,平面2D的水平拍攝法,加上空中鳥瞰的視角,許多運鏡的方式,自從《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一炮而紅後,這回使用了《紐約客》雜誌的風格,致敬20世紀的週刊史,而這些真人真事改編的短篇,收攏在法國的一個叫做安威的小鎮。

電影能夠這樣玩,我覺得也要靠近年來觀看的畫質解析度的提升,感覺在舊的電視機上可能都會糊糊的,而傳統的報業、周刊報導媒體逐漸式微情況下,這樣的電影想像是否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啟發呢?

報導不帶情緒的中立,很多事情需要查證,評論要有記者自身的立場,這些傳統媒體的金科玉律,目前的媒體似乎蕩然無存。

這部電影的每一個畫面都好像一幅畫,精緻的擺盤,好想仔細的看完所有的細部,但是換一個畫面,轉換了角度後,經常會有異想不到的結果,導演經常不給答案,每一個故事都有值得玩味的劇情。

這部片的資訊量很大,大咖很多,但也十分好睡,無止境的旁白,突然的爆破聲,都是把人喚醒的一種手法吧?

不知道有沒有把相片傳喚為這類風格的apps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