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花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花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8/26

【花蓮】綠夢森林,遇到也是水瓶座的姐姐

花蓮「砂卡礑步道」走入山谷綠澗巨樹,最難得的是進入原住民的區域。

這位姊姊很好聊,看到這樣的美景與手沖咖啡,我就整個擋不住,這個家庭三人各司其職,兒子負責搬石頭、抬水、磨咖啡豆,姊姊負責聊天手沖咖啡介紹自己從小到大的原住民特色,大哥利用石頭整地,一直說著河邊的巨石右邊是蛇、左邊是老人、那邊是一個人抬著重物......等等。

走到上面的巨樹拍照吸取天地精華,在平台上做瑜珈,享受緩慢的時光,但下方走步道的觀光客來去匆匆,天氣熱大家也不敢在陽光下曝曬,我在上帝的視角看著云云的眾生。

聽著蟬聲呼大呼小聲,詢問姊姊這家咖啡館開了多久,就剛滿三個星期,但詢問兒子你在這裡搬石頭搬多久了,他說大概已經快兩年了,至於汗流浹背的大哥完全不需要有時間概念,只要開心在這邊造園就很滿足。

來自天龍國的我,還建議一些利用機具或滑輪來省時省力的方法,兒子說他反正一天也只搬幾趟,我回頭想想我這個都市俗真不會體驗生活,一家人在這當下才是真正的幸福。

離開時,簡單的自我介紹,原來姊姊的生日跟我姊相同,也是非常搞怪的水瓶座呢?

2019/06/11

《亡命之途 Paradise Next》



節奏快的時候很快,慢的時候很慢,豐川悅司太冷靜,而妻夫木聰太躁動,謝欣穎太過浪漫而不切實際。

中間有太多的矛盾與不合理,導演把張力拉的太大,懸疑放得太多,很可惜最後收尾似乎預算不夠,把車子燒掉,妻夫與屍體坐小船出海就結束了。

希望有機會把後半段能夠重拍,把層次提升。

平白無故死了一個年輕女孩,就只是因為老闆娘的一句話,還是很無辜的跟兩位亡命之徒的愛人長得很像而已?

黃仲崑與兒子黃遠表演的很到位,但還是死在無敵殺手下,使用原住民的音樂只代表人類原始的愛恨情仇嗎?還是代表天堂?

花蓮是日本時代最早的移民村,南島語族從台東出發出海,這個亡命之途走的天堂路線,也太詭譎了吧?

2018/08/30

市民大道的台北地下街與花蓮的將軍府,日本文化的想像



因為日本動漫深受台灣年輕人喜愛,這條地下街充滿了年輕學生,各式各樣日本來台的產品也在各個店鋪販賣,但是總有不少父母要帶小朋友來,所以就設立了各種裝飾,方便讓長輩拍照打卡。

我對這樣的打卡文化並不排斥,甚至本身就是愛好者,但是,我們陳設的圖騰、符號,背後有形成的原因與意義,是否可以做個簡單的看板,讓大眾了解,我覺得來此逛街扭蛋夾娃娃的年經人,可以說的故事都比我們還要深刻的多。

或者是在這個地理位置,放一些當年建築的照片,增加連結性呢?

地下街,我覺得可以當成"博物館"的概念來經營,把文化做的更深一點,或許每一條地下街、商店街都應該有一個策展人。

看到東南亞的商店,以台灣為中心,我們可以做的展覽還真的不少啊!

這九張照片夾雜了兩張花蓮將軍府,十幾年來的日式建築群,有一棟已經修復好了,或許沒有經費只能擺設這些日本圖騰,其實當時已經很洋化了,可以跟廣島的吳市做一點文化交流,展物就可以豐富起來啊?!

2018/08/23

【花蓮】新城教會旁練習曲書店,練習打棒球的小朋友



好一陣子沒有去新城教會,日本時代神社的鳥居仍然存在,只是後來被改了模樣,參道的終點是瑪利亞,而且宮燈與狛犬仍在,後來好似方舟的教堂搭配的天衣無縫。

教堂入口處的開了一家不賣書的練習曲書店,強調不賣書,只要填好資料就可以借書回家看,有空可以透過各種方式把書還回來就可以了。

看到小朋友在空地練習棒球,跟來此的觀光客一起練習,擔任棒球教練的店主,這樣的計畫令人感動,或許後山能夠有更多人響應,讓喜歡棒球的小朋友,有更多練習的機會。— 在練習曲書店。

2018/08/19

【宜蘭】【花蓮】流水帳 20180819



1. 地方創生經營與分享-以青田街與日本老房為例,很感謝佛光大學,與前精業同事 Emily Lin 的場地,一問之下,原來她已經變成最大房客,還要負起二房東的責任與壓力,最近隔壁還多了一個大鳥居,還有樹木問題要處理,真是辛苦

2. 小花徑咖啡 ,以前小南風咖啡的老闆來頭城開的,中午人滿出來,非常有氣質的老闆說聽到火車的聲音,就好像有旅行的心情。

3. 應該算是第一次開到蘇花改


4. 前精業同事開的民宿 後山,我的家 ,很棒的空間,資策會+精業= 台灣一半以上的資訊界了吧!前同事退休後,老婆又是證券業,能夠投入小農體系算是異類,看到他們的沒有壓力的笑容,希望能夠成功,想要住在鳳林的朋友,可以試試他們家的民宿。

https://www.facebook.com/%E5%BE%8C%E5%B1%B1%E6%88%91%E7%9A%84%E5%AE%B6-522205738201095/

後山,我的家 要特別幫前同事 劉明堃 推廣一下民宿的早餐,不需要調味料就很好吃,配色也美,吃完了身體也沒有負擔。

若有來花東玩可以考慮住在這邊幾個晚上,放慢體驗生活。

2017/09/25

97的《太魯閣行旅散記》



97 很謙虛,也很有心想要玩一本自己出版的書,從廣告人的出身到現在在大學任教,這本書裡頭完全不花俏,一點也不廣告人,就是非常質樸的這二十幾年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擔任志工的心得分享。

97 一直說這是很個人的一本書,但是看完後實在受益匪淺,能夠長時間的做導覽解說的工作,尤其是親近山、水,人與人的交流,其實在大自然中更顯得珍貴。

聽我他的分享會,我仔細回想,我們是不是都太有目的性的去做任何一件事情,包含買一本書也是,但是總是讀到一半,覺得差不多了解了,就沒有繼續讀完,但這本書一些內容雖然以前在 97 部落格有看過,但是在閱讀一次,累積多年的經驗,悠悠讀完,有種人生走一遭,很多共鳴的感覺。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4234

97 在導覽的時候,可能親近大自然的關係,所以經常在戶外待比較久,很佩服這種耐熱的人,就好像吸收天地精華,看待事情也比較豁達開朗,用熱情專心做一件事,真的不太一樣。

2014/01/28

【花蓮】時光二手書店,看得到流動的時光

每次到花蓮到時光二手書店,好像是看看老朋友的心情,除了木造的老房子、書架上的書,還有店內的貓狗,喝一杯咖啡,找幾本書坐下來就是一個下午,是可以待很久的地方。

我喜歡傍晚的那個時候,垃圾車在小巷內穿梭,所有居民拿著垃圾袋悠閒的等待著,夜幕低垂屋子內的燈光照在書架上,在屋外透出希望的微光。總是在屋內《珈琲時光》的電影海報前坐下來,握著一本攝影畫冊,掛著耳機進入另一個世界,想像自己是電影中的那個古書店的『肇』,在一連串的電車聲音中默默地陪伴著陽子,沒有激情的談情說愛打情罵俏,沒有任何的高潮劇情,這不就是一般人的生活,緩緩地在木屋內流動。

人與書,書與書店之間,可能存在著一些有形或無形的連結,這個祕密通道就是書架上的書,閱讀這些書,我們的思緒就會隨著這些書帶我們到世界各地去,也可以連結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時代,甚至是不同的地方。在時光二手書店閱讀,這樣的感動特別深刻,無論屋外是大太陽還是下大雨,滿室書香的木屋,進入書中的靈魂特別幸福,溫度也特別清晰。

一隻叫做歡喜的黑狗跳來跳去,一隻貓永遠在櫃台上睡覺,很容易找到了絕版書,人走來走去時木頭地板的聲響,與書架上的書互動,我覺得是最自在的時光,許許多多從各地來的旅客,天空中瀰漫舒服的空氣,到花蓮可以很快地把心中的垃圾丟掉。

創立時間:2003年
創辦人:吳秀寧
特色:二手、珍本、閱讀區有低消。藝術、科普、暢銷書、老文學值得收藏。愛旅行的正妹文青必會造訪之處,若你有很棒的攝影技術,可以在此守株待兔幫忙拍出好照片,但是要顧及其他客人隱私,最好買些書回去。

2014/01/10

【花蓮】舊書舖子,遇見了以前的我

 在寫作的路程上,我曾經書寫過兩性札記,也寫過資訊人甘苦,還有旅行、藝術、咖啡館、散步等主題,刊載在雜誌、小說合輯、推薦序的等書籍內,在舊書舖子的書架上閒晃找到不少本,翻開以前幫朋友的書寫推薦序,不但好笑有梗,利用成語押韻還會語帶雙關。我寫推薦序的這本書叫做《肚兜私密事》,現在怎樣寫應該都寫不出這樣的文了!



 在花蓮剛認識一個青年朋友,幫天下雜誌寫稿。在這裡,他買到了天下319鄉的第一輯,同時也挖到了不少寶物,看他興奮的表情,好像又看到了年輕的我,當年在光華商場挖寶的少年,千辛萬苦地在灰塵瀰漫中一本本翻出舊雜誌,眼神中帶有點雀躍的青春。這些模糊的記憶,今天又深刻了起來。當年退伍前,曾經想要進入出版社或雜誌社工作,但後來選擇了薪水比較高的資訊業。若當年進入雜誌社,今天的我又會是怎樣的人呢?

 有關世界旅行的話題,還有在台灣四周發生的故事,好像比世界還要大得多,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開拓了視野,剩下來的,就只有放手就好了。

 之前的舊書舖子位於一個印刷廠內,是詩人楊牧的父親所開設的,裡頭還有一台印刷機,跟書放在一起,變成二手書店非常有意義,據說楊牧第一本的詩集就在這裡印出來的,楊牧非常高興他住過的地方可以變成書店。但後來房子改建,舊書舖子只好搬家,有些老東西也搬到了目前書店內,或許不夠多,但逛書店的同時感受一下這些過往:印刷廠、詩人故居、舊書店,人與書的交會,一直進行著。

 有人今年的願望是吃喝玩樂,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還真的是遙不可及的夢。有關及時行樂與活在當下,還有對這塊土地的認識與分享,表面上好像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卻可以用旅行串起來,也都可以在一家書店找到各式各樣的答案,無論以前的新書與今日的舊書,都帶給我們無窮的希望。如果你沒時間去旅行,至少到一家書店去翻翻書吧!

2014/01/07

【花蓮】20140107:康明義,在自然有虫米擔任米虫

在玉里鎮公所的檢驗所內,擺著一堆有如單品莊園咖啡的在地米,有的是台中194號,有的是台梗2號,一大堆品種的編號在這些農民真是如數家珍,我一直搞不太清楚,但後來覺得就好像咖啡產地一樣,這十年來台灣人開始接觸到咖啡莊園這個名詞,原來玉里推的這些小農的米,就是單一品種的米。

* 康明義,在自然有虫米擔任米虫


左下圖,灑除草劑的田埂了無生機
右下圖,康明義復育的雜草田埂
上圖,夫婦自產自銷的自然有虫米
康明義,在自然有虫米擔任米虫

可上粉絲專頁訂購
https://www.facebook.com/have.insect.metre

康明義,原本在板橋超商工作,八年前回到老婆的故鄉玉里,與岳父母一起務農,現在甚至把母親都接下來一起住。回想這八年來辛苦的點滴,對於稻米用藥的傳統做法慢慢地身體力行地去改變長輩的想法。

兩年前,康明義開始改變田埂種草回復自然生態的想法,於是就開始執行。起初大家都不認同,不但要辛苦的彎腰除草,短時間內還不會有成效。康明義說最糟糕的田埂是灑除草劑,再來的就是水泥化,若每個田埂都種植雜草,不但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最重要的在草中有一些生物與稻米一起共生,自然的就減少蟲害。

自然有虫米這個品牌是康明義自創,當我走在這些紮實的田埂中間,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阿公的田裡釣青蛙抓蚱蜢,同時也追逐白鷺鷥的時光。總是想不起為何台灣的農村景觀改變的原因,水泥化、除草劑是很大的殺手。在這裡看到大批的白鷺鷥優游的棲息,不知道在黃昏的時候會不會有青蛙出沒?

在田埂中的雜草,可以讓這些小生物有棲息的空間,也能夠協助吃掉吃稻米的蟲子,所以所謂的自然有虫米這個品牌的構思,就是這樣的概念。天地萬物一物剋一物,大自然有循環的模式,當我們了解得越多,就會覺得大自然真是奧妙。

有朋友可能會覺得有蟲的米是不是會很醜,吃起來不好吃,事實上自然有虫米這一期的台梗2號飯粒很大,有嚼勁味道香甜,我難得吃了兩碗飯,真是有幸福的滋味。

我們在康明義家中吃著他們家自己種的米,外觀是一般的農家瓦房,裏頭家具是一般都市的設備,乾乾淨淨的有如置身城市中,但是往窗外看出去,滿是綠意的波斯菊,現在自產自銷的辛苦,從打田整地、播種插秧、灑菌除草到收割,最後到粉絲專頁的經營,處理消費者訂單包裝出貨,現代農夫真的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能生存下去。

* 徐國安夫婦的米,國安御良米。



看到牆上十分結實的掃把,是國安大哥自己捆的,住家旁的工作室有烘米乾燥、除殼、冷藏、真空包裝等設備一應俱全。

來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國安御良米/535124449832250

我看到廁所內儲存洗米的手可以抽馬桶,國安夫婦生活簡樸樂天,又載著整車的米準備捐出做公益,女兒在台北工作順便銷售自家的米,他們也期待兒子退伍後可以來承接務農的工作。我覺得有土地務農真是精神富足的工作。

* 李林皇,天公伯ㄟ米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天公伯ㄟ米/125317997544764

拿到名片是一粒米的造型,李林皇有張帥氣又稚氣的臉龐,在農田示範了鋤土、除草,一群年輕人打工換宿住在玉里鎮上,白天就來幫忙工作,有藥劑師也有高考過要當公務人員,利用轉換工作的時間一住就是一個月。

能夠體驗農作辛勞,年輕人對土地的認識,比我們這一輩還要深刻。

* 李曉奫(念:雲) 的米,愛的鼓勵



也是《看見台灣》大腳ㄚ的創意發想、設計、執行者。他的愛米已經被訂購光了,據說是產量太小,希望下一期可以吃到他家的米。

* 陳俊傑,阿米斯



來按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et80184a

阿美族青年不用肥料、採用綠生農法。據說錢賠光了,只好到公所打工。


20140107 流水帳:

1. 李林皇的農田,看到來換宿的年輕人,有藥劑師換工作時來體驗,也有原住民考上高考後來遊玩。
2. 李林皇的社團在玉里租的一間老房子,提供換宿打工
3. 康明義,自然有虫米
4. 舞米,農忙未到訪,下次來
5. 炸彈蔥油餅,好吃,油
6. 花崗街,秋朝咖啡,海豚幫我拍了一張水美眉的照片
7. 時光二手書店
8. 鹽寮海或民宿
9. 舊書舖子
10. 志耕農民宿,也可換宿

2014/01/06

【花蓮】20140106:玉里米標章

來到花蓮的玉里鎮公所,旁邊有個稻米的檢驗所,玉里鎮半年前開始幫小農做稻米的檢驗,發行玉里標章,由公部門出面,讓大眾安心的購買小農的產品。


上圖照片齊柏林攝影,台灣阿布電影公司提供

鎮公所的課長高明帕桑表示,小農熟悉自己所種的稻米苗種,直接跟消費者互動,除了農會公糧收購之外,讓農民還有另一個管道可以賣米,不但米價可以提高,小農的稻米價值提升,有信心跟消費者建立長期的關係後,可以建立不同的品牌價值。

我們的農會收購制度,從早年日本時代一直至今,其實整個結構與精神已經不符合現代農業社會的潮流,我們想著保障農民的利益,可是實際上犧牲最多的也是農民,這樣的標章做最基本的檢驗來保障食品安全,讓小農自己發揮自己產品的特色,實際上在資訊開放的網路世界,可以讓消費者的選擇又更多了,這個顛覆傳統產銷制度的方式,有點類似目前的拍賣網站,讓農家自行上架與消費者建立關係。

花東縱谷的稻米一直保持的良好的競爭力,我們可以建立更多在地的農民的故事,也可以建立更多的品牌,從產地的農民個人品牌,到餐桌煮成熟米的過程,可以縮短距離,這也是傳統農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單純連結的一種文化。 — 在玉里鎮鎮公所

20140106 流水帳:

1. 太魯閣號,看到海洋中龜山島
2. 買公正包子
3. 光復糖廠,購物,吃冰
4. 數學系的小奫(念:雲)先生,原來齊柏林看見台灣的大腳丫,出自於鎮公所的公務人員。
5. 徐國安先生,台中194,好甜密的米
6. 課長是尖石鄉的原住民,高明帕桑,很有小農理念
7. 安通溫泉,木造房

2013/06/26

【花蓮】流水帳、老房子再生、社區營造

這是這幾年來去花蓮的紀錄,有自己一個人去,也有跟家人前往,還有是跟一群部落客好友,體會體驗大不相同,相同的是沿途的浪花海岸,相同的是拔地而起的花東縱谷,相同的是雲海山光水色,但最大的不同是人,當中的滋味酸甜苦辣,有時又很平淡。


蘇花公路一景

幾年前,社區營造正熱,都去參訪各鄉鎮的特色,花蓮豐田的移民村,花蓮羅山的有機村,台東富豐社區,台東卑南鄉美農社區,台東池上萬安社區,這些地方要一個人或是一家人去很隨興的去參觀,到目前應該都是很困難的,應該都要事先安排好導覽導遊相關事宜,但是都要這些人準備好等在那邊讓觀光客來,也不符合經濟效益。

我每回回去找每一社區的展示中心,有時看的介紹看板有這背後的故事,有時甚至沒有開,有時是個很大的展示中心,賣的是全台一致過度包裝的農產品,到了羅山社區外的展售中心,很期待可以看到當地產的農產品,可惜並沒有看到。是因為這些農產品太貴被市場淘汰,還是因為這些產品都需要『人』來介紹?我心中其實很感慨,這麼多年來的地方社區特色營造,就這樣完全毀於一旦,就只是經濟效益或是沒有觀光客,就沒有經營下去了,還是背後還有其他原因?

這原因我想每個鄉鎮社區所面臨到的問題大不相同,我很不願意下結論就是政府經費預算的問題,或只是一句話,這是全球化經濟的必然趨勢!或許,我這幾年看到的社區營造都是一個假象?

當然,我也看到了美麗的果實,有些人把老房子自力救濟修復,開了餐廳、圖書館、書店、咖啡館,從這些舊建築中,花東人似乎找到一個心靈的寄託,還有未來的方向?



庭院的松樹好高,松樹似乎是花蓮日式住宅前常種的樹 — 在時光1939


星期一沒開,要下次才能來訪 — 在秋朝咖啡館(花蓮花崗街5號)


很台式的日本料理,玻璃上的貼紙很雅致 — 在本壽司料理亭


星期一的晚上,街上人不多,走進生活旅人商店,是熟悉的話語,二樓是個展覽。上次來也偶然相遇,一種輕輕悄悄慢慢的旅行足跡。門口有台咖啡三輪車,年輕人討論著手沖的方法,我買了春一枝的釋迦冰棒,想在這個街道找些甚麼味道,那是一種時光的痕跡。 - 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


豐田火車站今昔,似乎花東的火車站都在拉皮重建,有人覺得很可惜以前的建築那麼漂亮,有人覺得空間明亮動線變好了,但我的疑問是為什麼經常要拉皮的跟以前的樣子差很大?火車站,是我覺得地方特色很棒的展示點,但,好像都沒有使用到。旁邊那個五味屋,好像蠻多故事,下回再去探訪。


豐田文史館,今天與客家生活館合體了


豐田可以看的東西很多啊!


鳳林火車站,拉皮中。



六十石山,金針花還沒開。


羅山泥火山,想到現做豆腐的滋味。但沒有去找到羅山的泥火山豆腐,來看泥火山冒泡泡也不錯,只是冒泡的規模有點小。到展售中心買了一包ㄚ雲姊咖啡。


吃臭豆腐,配老電影海報、老鐵牌廣告、老鐘擺、老大同寶寶等等等,很多老東西 — 在花蓮荳蘭橋臭豆腐



可能太早來了,還是因為非假日,踏入園區有認真的保全人員,一個年輕人,加上一群年輕人,大家好像不知所措,不知道從何逛起。那個年輕人很積極的問我,請問主要入口在哪裡? 我很抱歉地跟他說:我也是第一次來逛。那個年輕人問了經過的每個人,從他眼神中好像看不到滿意的答案。

大門口那棟建築在整修,旁邊有 A Zone 咖啡,很早就大門敞開歡迎大家進去。後面有個當代生活選品概念館、原創概念藝廊,因為太早來了,等到11點開門進入,發現員工比遊客多。可能台灣參觀的小朋友太多,而且大家喜歡用手機拍照,在原創概念藝廊到處貼滿了"請勿"的告示與圖案,我想應該蔚為奇觀,突然在外面看到一個交通標誌『小心文化』,整個空間整修的很棒很漂亮,可是看到這些標示,感覺好像不太歡迎人們進來的錯覺。 - 花蓮文化創意園區(請勿文化創意園區)

http://www.a-zone.com.tw/


好像一艘船的教會,花蓮新城教會蓋在日本神社原址內,更像一艘諾亞方舟 — 在花蓮港基督長老教會


看起來很棒,阿貝說這裡的貝果不錯。這條街每家店進去坐半天,可以泡一個星期,在 O'rip 生活旅店遇到開店的服務人員(我想應該不是老闆?!),居然認得我,說我在花蓮好幾天了。 — 在 Pomme


一樓的雜貨、二樓用餐、三樓民宿,尋常的日日生活用品。 - 花蓮日日


來這裡買了黑木耳、豆干,還有小盆摘植物、手作小包,在架上還看到花蓮的花生果醬、春一枝的冰棒,獨特的產品的確也都有特殊不計成本的通路。店長陳小姐還是一樣的熱心,中午經過,生意還不錯。

https://www.facebook.com/madehand — 在小一點洋行



這家店的收費方式,是計算在這個空間的使用時間,一個人一小時25元,消費只能抵第一個小時,個人是覺得很划算。若大家觀念可以接受,小時候去打撞球、桌球、網咖、K書中心、租書店,其實都是這樣的模式。

很舒服的環境,看了書架一堆楊牧的書,我問了一個白癡問題:以前楊牧住在這裡嗎? 後來想說以前有搜尋過他是住在舊書舖子老店那邊,而舊書舖子也搬了。花蓮的每個店家老闆或服務人員,似乎都知道所有店家的動態呢!要是在台北,隔條巷子有甚麼店,一問都不知!

中午的熱門時段,大家來用完餐,聊聊天,又回去上班 — 在 Alice Caf'e Book

2012/12/12

【花蓮】環島旅行的第一、二天

過了蘇花公路,天氣好好,一掃在台北天天下雨的陰霾,我想我永遠難忘銀色的陽光灑在海上,剛過了清水斷崖,一片片銀光閃爍的景況。


鳳林


20121211 下午 — 在時光二手書屋

一到花蓮的民宿後,就往這裡奔來,果然是可以讓我待很久的地方。一隻叫做歡喜的狗,還有從東華大學發起的反媒體壟斷的活動,我也找到了一些絕版書,許許多多從台北來的旅客,天空中瀰漫舒服的空氣,到花蓮可以很快地把心中的垃圾丟掉。


20121211 晚 — 在花草空間主題咖啡

這家咖啡館在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附近,裏頭有陳列袖珍黏土裝飾品,好像進入一個小型的博物館,還有黏土教學課程,好像很不錯玩。

當晚住在六號美宿館,很不錯的民宿。


20121212 11:11 — 在璞石咖啡館

剛才先到二樓 o'rip 原來這裡是發源地,生活旅人工作室。認識了 micky 黃小姐,很熱心的介紹了很多老房子給我知道,看來做功課是浪費時間,一個串一個自然可以把所有老房子逛遍。看來我太晚出門了,等下還有幾棟老房子咖啡館要去看,本想說要去台東閉關寫文字,搞的比在台北還要忙。

樓下的璞石咖啡館,人客不少,貌似戀人的男女,討論著喜歡甚麼甚麼文學作品,一整個不像是現代人的文青。還有一家大小,可能是來旅行的,疑似大學生在角落寫作業,還有坐在窗邊的熟女,可能再談生意吧?

喝口耶加雪菲,入口有點酸,但我卻只喝到甘甜的滋味。


201212121212 — 在春田咖啡

踏入春田咖啡,我是第一個到的,聽說這裡是老闆自己家裡,只有中午下午營業,晚上就休息。昨晚來這裡,看到不少陸客,都在一家吃到飽的火鍋吃飯,周邊有不少旅客,這棟老房子的地點真好,一個舊鐵道步道的三叉路口。

老屋子本來是高床式建築,可能地板不好維護已經消失,但是可以看出舊的格局,四周用透明窗讓整個視野開闊了起來,裝飾品用的是原來日式的門窗、欄間,加上一點鐵窗,一處的櫃子裡面還有世界各地來的沙子,這個家的老照片,不會太矯飾,存在著一股自然的氣氛。

老屋最可貴的就是歷史,一路走來只要自然就是美。


20121212/1313 — 在舊書舖子

這間二手書店比台北的二手書店好多了,地方大,挑高的空間書架一路直上到天花板,用的木頭好像是主人到處去找的,很有質感。在這邊有不少雜誌、童書、小朋友看得科學書本,還有許多藝術大部頭的書,為什麼台北沒有這一個主題的二手書店呢?我覺得應該很有市場性,會不會未來我就是開這樣的二手書店啊?

這裡跟時光二手書店一樣,都支持 TNR,而這裡也有貓的攝影展,慢慢羨慕起花蓮人,有這樣的書店與空間。


20121212/1444 — 在禾田野

O'rip 的 micky 介紹這個日式老房子,一進來果然很讚,雖然屋頂重新整修過了,可是格局依然留著,高床式的地板,還看得出以前是日式民居的型態。

看到一些老照片,還有報紙的報導,年輕人珍惜自己的老故事,在黑白時代的豐田甘蔗原料區,有一些輕便鐵道經過這裡。突然,門口一列長長的莒光號緩慢地開過去,雖然有的吵,可是班次不多,變成是一種特色。

我點了一杯抹茶拿鐵,有可愛的圖案,午後的陽光緩緩地灑入這個老空間,日本時代的擺鐘依然在搖擺著,時光穿透了桌上的黃金葛,老的電話在桌上變成裝飾品,透露出一種無以名狀的人情味。

叮噹,下午三點鐘,我將要在度啟程,趕到下一個老房子的老時光。


20121212/1600 — 在鳳林

到了鳳林的大榮二村看菸樓,幾個告示牌,看不到裡面,旁邊有警察宿舍整修好了,可是空在那。旁邊有個柑仔店,一群老人在門口聊天,一個外傭推著老人的輪椅,這應該是尋常台灣的鄉下常見的景象。可是不太一樣的是國小的學童還蠻多的,下課一路玩回家,羨慕!

在大榮二村看到一個空地,撲滿了碎石子,我想本來應該是日本的神社,或是墓園?我走了進去,有點陰涼,整個地方,有被榕樹侵襲的感覺,回家再來查是甚麼地方?

這裡在日本時代是移民村,戰後多樣的人居住在此,融合在此頗有大同一家的感覺。



20121212/1756 — 在 Our老房子咖啡屋

一走進來,有點熟悉又很不熟悉,直覺老闆應該是藝術家吧?不然,就是有認識藝術家朋友。一個剛來的小女生,以工換宿兩個星期,老闆交代做這個做那個,點蚊香、倒垃圾、端烏龍麵,有端了咖啡來,手有點抖,不過,我想他應該可以學得很快。

店貓很小,我想大概只有三四個月大,一直要跟我搶烏龍麵,座敷前庭院的縫紉機上開出了一顆小的綠色植物,屋內一個仿普普藝術的油畫,還有一組鼓,混搭著各式各樣的裝飾品,有古老的玩具,各種年代各個地方都有,世界上各個藝術品樣式都有吧!

看著物理老師的牌子,還有一個樂捐箱,等等來跟老闆小聊一下吧!

2011/01/17

品圖藝術《台灣之美》系列拼圖

這是幫一個拼圖公司的朋友所寫的『圖說』,還花了我不少時間寫,拼圖即將發行。我小時候有空在家花很多時間拼拼圖,特別訓練了對細節觀察的能力與分類的方法,大家過年期間也可以拼拼台灣之美的風景拼圖,順便了解一下台灣特有的人文歷史。(圖說寫得不好請不要吐槽我)


台北,麥帥101元旦夜景

台北101大樓的元旦,倒映在筆直的基隆河上,從美援時期所蓋的麥帥橋已經翻新重建,從內湖科學園區看橋上的燈光與璀璨的煙火,緩緩流動的河水,彷彿訴說著這城市下一百年的繁華。

台北市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台灣本島北部的台北盆地,是大台北都會區的核心區域,政治、文化、商業、娛樂與傳播等產業的中心。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海岸,歷經荷蘭人、明末鄭成功統治,到清代初期,台北盆地還沒有大規模開拓,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地,西元1709年,泉州人才申請開發,閩南人大量移民來此。


新北市,淡水漁人碼頭

遠眺淡水漁人碼頭的情人橋,夕陽火紅的太陽剛剛落下,情人橋上的風帆造型打著優美的燈光,1940年代這裡還可看到來往著大小帆船,將台灣的茶葉輸出到全世界,小漁村也來往著在淡水河口捕魚的漁人們,這河與海的交界,在日出日落潮汐間訴說著生命的輪轉。

淡水舊稱滬尾,是河口的意思,「滬」字表示在潮間帶的竹柵,可以攔魚獲。淡水夕陽,為台灣八景之一,也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在歷史上曾經是台灣第一大港,因為重要港口,被西班牙、荷蘭人所統治,1884年中法之戰也在基隆與滬尾兩地周旋,如今遺留下來的眾多古蹟,充滿了各國風情。


台中,和平武陵農場

桃紅色山櫻花與豔紅金黃的楓葉,入秋後的武陵在山林中的各種顏色映紅了山的蒼綠,靄靄雲海,緩緩溪流,如夢幻似真的優美景象,農場轉型種花,擁有鼠尾草、薰衣草紫色的衣裳,令人神往的花海景觀。

武陵農場屬行政院退輔會及林務局管轄,成立於1963年,輔導安置榮民從事農業生產及發展觀光旅遊之服務事業,來利用高冷地特有之天然氣候和地理條件,栽培夏季高冷蔬菜與落葉果樹,創造高冷農業輝煌成果用,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和事業永續經營。


南投,日月潭水社遊艇碼頭

日月潭清晨水面上有層薄薄的霧氣,隨著太陽逐漸溫暖與徐風吹拂下移動消失,遊艇遊湖在四季不同的天氣氣溫下有不同氣氛,山明水秀綠色的湖水,回想邵族在此捕魚獵鹿打山豬的生活,悠然地與大自然一體,甚是羨慕。

日月潭,位於台灣南投魚池鄉,台灣第二大湖泊,1918年就規畫水力發電,但1934年才完成,湖面海拔748公尺,自然生態豐富,「雙潭秋月」為台灣八景之一。1983年起,每年中秋節前後,來自海內外各地的游泳好手,齊聚日月潭朝霧碼頭,參與『萬人橫渡日月潭』嘉年華盛會,全程大約3000公尺。


嘉義,阿里山蒸汽火車

當小火車從山下緩緩開往阿里山上,天氣漸漸地轉涼,兩旁高聳筆直寒帶大樹,阿里山有最高的奮起湖老街,最高的神木,雲海、日出、晚霞與櫻花,當小火車載著人往上爬雲霧那端,不要忘了那段台灣檜木輸出全世界的歷史。

阿里山小火車,1906年大阪的合名會社藤田組獲得經營許可權開始興建,目前為台灣僅有仍處於營運狀態的高山森林鐵路,日本時代將阿里山林木向外輸送而建,1963年林場砍伐結束,主要為觀光用途。阿里山原住民為鄒族,目前有達邦與特富野兩個大社,各有頭目與長老,保持傳統文化。


花蓮,六十石山金針花海

花蓮六十石山,每年7月至10月是金針花季,在前往六十石山產業道路旁,有棵高14公尺挺拔高聳的老茄苳樹,樹冠頂梢與金針田相連,山上一片金橘色花海眺望山下有機田園,藍天遠山雲霧環繞,看這景象忘記了所有的憂愁。

1959年八七水災的受戶經政府輔導遷移至此,因每次收成六十石,故名六十石山,位於富里鄉是花蓮縣最南方。鄉內人口約12000人,目前居民有榮民、客家、閩南人、阿美族等多元族群特色。主要特產有富麗米、香菇與金針等,是重要有機農業產地,有富里溫泉、六十石山、羅山瀑布等觀光景點。


花蓮,花東縱谷油菜花田

一片片油菜籽讓花東縱谷顏色多樣了起來,當火車從遠方劃過這一片藍天白雲,湖面倒映著這片冬天的暖陽,油菜將要被當成有機肥料,春天種下的稻苗將會在夏日蟬聲中收割,多颱的東台灣有這與世無爭的風景,看天吃飯的農夫收成也無法預期,但敬天樂天的個性讓人敬佩。

花東縱谷貫通花蓮、台東,長158公里的綠色走廊,綿延的秀麗山脈,東部幹線鐵路相隨,油菜花盛開時期,景色令人讚嘆與驚喜,縱谷內有種稻、水果、茶葉等,在河流與山脈層層交織下,雕刻出奇特的自然景觀。原住民有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及卑南族,展現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與多樣的傳統情懷。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位於潮間帶,有時藍色有時綠色隨著海水的高度變換著顏色,在山邊看遠方海天一線,俯瞰這人工的圖案,看似浪漫的雙心,其實是居民捕魚的陷阱,在海浪的拍打中仍可屹立海水中,原來這浪漫的背後還有精細堆石的技法。

澎湖七美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的雙心石滬,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玄武岩及珊瑚礁在潮間帶築成的捕魚石牆,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澎湖縣的石滬有580個左右,在海面上築這弧形石牆,工程浩大,要全村居民的幫忙,有時還有數年才能完成。會堆砌石滬的人已經不多了,這樣的浪漫不知道可以在維持多久呢?

品圖藝術:http://www.p2art.com.tw(即將開放網路購買)

還有幾張照片還沒有貼出來,是要發行1000片的拼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