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2022/12/10
【新竹】北埔客庄小旅行
秀巒山、天水堂、金廣福、忠恕堂、龍瑛宗文學館
這張地圖裡面有好多"索引",其實龍瑛宗寫的台北也很多,下次應該來台北走讀一次龍瑛宗
真得要好好來讀龍瑛宗的作品
比較驚奇的是在走讀的過程中只要讀到文本中相關的食物,馬上就會在手中出現。
2021/12/17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難得戰後的招待所洋樓,用不同洗石子的工法創造出只有台灣獨有的洋樓,翻閱了由 廖惠慶 所潤飾編輯父親的長達一百多萬字的內容,挑選出那個時代製茶的故事,令人驚嘆的是比連續劇茶金更為精彩的家族故事,這本《茶金歲月》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版。
廖運潘的兒女依照出生的順序,不分男女一個姓廖,下一個就姓姜,避開了入贅的問題,不但女男平等,非常公平的兩家都繼承到了,能夠在離開五十年後又買回阿公姜阿新興建的招待所,並且花了經歷修復這棟不只是兒時的記憶,也代表戰後為台灣永續生存努力的家族,留下了一棟文化資產。
惠慶姊帶我在洋樓上下跑來跑去,一回說著兒時與姐姐的回憶,也說著爸爸的故事,一會說媽媽買的琴,修復後的場景與記憶相結合,到處皆有光的窗櫺,透過手工玻璃的折射,許多家具在因緣際會之下,有從加拿大回來,也有從其他地方回歸,一棟老房子的重生,真的需要眾多的人際連結才得以拼回來。
看過《茶金》的人物設定,人物的拆解與組合,殷海光、顧正秋、那個時代的名人的重組,想要表現出那個時代感,反而讓人物有了奇怪的個性,而這個奇怪的個性也或許是台灣人在不同時代的悲哀吧?
捨棄掉電視劇的那個設定,回頭來看《茶金歲月》的廖運潘先生跨越了日本時代進入民國時代,為了讓小孩接受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從一家公司破產重新再起,投資在自己的頭腦是最好的,這也是後代可以把洋樓買回的重要因素吧!
這樣勵志的故事,有多少家族可以做得到呢?我跟著新竹中學的學生聽著這樣的故事,有學生懷疑說著這會是"客家人"蓋的房子嗎?大概認為客家人都是非常"節儉"的吧!
這十幾年惠慶姊一直再做環境保護的運動,實際能夠保存一棟老房子並且真的身體力行修復,進而經營、導覽,因緣俱足,有了好的開始。
2021/01/26
2021/01/25
《新竹風雲錄》
看到這樣的書與封面設計,可能大家都會覺得是某某文獻類型的文史書,內容應該就是非常八股的,沒想到這個附錄的標題實在太吸引人了,打開書就只看那些內容。
附錄是謝介石的稗官野史,大概是 1952年的剪報資料,內容的正確性實在不可考,當時臺灣、滿州、朝鮮地區皆是日本統治下,很多人的作為在這篇文章多以漢奸走狗等用語,實在不是研究史實的正確態度,不過,正好可以了解中共建國後,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窘境,也只能這樣來描述前人的故事,也難怪謝介石及其家人都在中國了。
不過這篇文章到底是誰寫的呢?文筆實在很好啊!可以到這裡買的到喔! 或者文史書房
2021/01/23
【新竹】工藝櫥窗,十字路口的專門書店咖啡館 #臺北老屋三生事 No.11
20210101 廣告: 要了解照片中這些街屋的前世今生嗎?請來報名這個活動喔! *** |櫥窗活動|《#臺北老屋三生事》新竹分享會
#臺北與新竹街屋屋內屋外的故事 #免費報名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go/vintagebuilding
臺灣經歷了日本時代的街屋改正政策下,受到了西方的影響,洋樓立面與切齊的道路融入了漢式風格,這些屋內的空間設置與屋外的立面,甚至是與老街紋理的關係,對生活於快時代的我們來說知之甚微,希望透過這場對談,拋磚引玉喚起現代人從現在開始了解我們的老屋及曾經的歷史。
水瓶子與 Peggy Ju (或者)就這幾年接觸到的老屋歷史中,挖掘到臺灣在日本時代有大量的知識份子到滿州工作,後來成立的滿州國與臺灣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我們是否可以透過這些街屋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臺北老屋三生事》系列講座,水瓶子與北投文史工作者楊燁、曹家洋樓陳良偉、山頂動人愛家園協會顏寶爸、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顏世樺、老屋修復師楊勝等人在各獨立書店的分享,透過與在地工作者對談,能激盪出許多不一樣的想法,偶爾也能聽到一些奇聞趣事,老屋的故事多種多樣,總有一間是會讓你特別想親身走訪,探尋更深入的故事。
這次《臺北老屋三生事》系列講座,來到了新竹舊城區的或者工藝櫥窗,一間擁有64年歷史的老屋,期待一下是什麼樣的地方故事會在這裡發生吧!
20210117 廣告: 這次《臺北老屋三生事》系列講座,來到了新竹舊城區的或者工藝櫥窗,一間擁有64年歷史的老屋,期待一下是什麼樣的地方故事會在這裡發生吧! 地點:或者工藝櫥窗,新竹市中央路75號 時間:2021-01-23(六) 14:00 ~ 16:00 免費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12240643001076227765 活動介紹: 臺灣經歷了日本時代的街屋改正政策下,受到了西方的影響,洋樓立面與切齊的道路融入了漢式風格,這些屋內的空間設置與屋外的立面,甚至是與老街紋理的關係,對生活於快時代的我們來說知之甚微,希望透過這場對談,拋磚引玉喚起現代人從現在開始了解我們的老屋及曾經的歷史。 水瓶子與 Peggy (或者)就這幾年接觸到的老屋歷史中,挖掘到臺灣在日本時代有大量的知識份子到滿州工作,後來成立的滿州國與臺灣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我們是否可以透過這些街屋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臺北老屋三生事》系列講座,水瓶子與北投文史工作者楊燁、曹家洋樓陳良偉、山頂動人愛家園協會顏寶爸、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顏世樺、老屋修復師楊勝等人在各獨立書店的分享,透過與在地工作者對談,能激盪出許多不一樣的想法,偶爾也能聽到一些奇聞趣事,老屋的故事多種多樣,總有一間是會讓你特別想親身走訪,探尋更深入的故事。 本來講題定在台灣與滿州的關係,以順天外科醫院為起點,想要請 peggy 多談一點謝介石的八卦情事,很快速地給大家看一下滿州國新京得都市計畫,沒有時間,只有揭密謝介石宅院一部分還在,下次可以找對街文史書店去了解一番。 這幾年突然覺得新竹市區整個翻新,而 peggy 居然已經在周邊踏查記錄,我們所在的工藝櫥窗位置這棟老公寓,一樓是營業店面,樓上是員工宿舍,老闆住家,這是台灣傳統店家的生活與工作合一的過往。 一棟老屋承載的到底有多少故事? 我的內容有點歪樓,從 1911 年的那場風災,開啟了臺灣街道學習歐洲街道的規劃,洋式街屋往上發展,一樓有騎樓店面,街角的屋頂爭奇鬥艷,街區的立面與柱頭有了自己的特色,圓形或長型的窗戶也蔚為流行。 這種從傳統寺廟山門龍邊、虎邊請不同師傅來拚場延伸到街屋,做生意的人無不想在房屋外觀上與鄰居一較高下。我從銀座的十字路口,來看台北各十字路口的街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的街道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陽光灑入的午後,好想睡到飽的天氣,感謝很多朋友來捧場,希望臺灣各處街角老屋都可以恢復成當年興建之初的風華。 也感謝周益記一起合作的北門街老屋空間的展覽,去新竹一定要去看看。 — 和倪可其他 3 人,在或者工藝櫥窗。
【 新竹】或者風旅
對於旅館,你我的想像是甚麼?近年來各地的旅館、民宿的競爭激烈,大部分都在打價格戰,但住了一晚,你了解那個地方的特色嗎?
我在或者風旅看到了用68號快速道路來連結新竹,很簡單的畫出了在地的特產,我在大廳買了很多這些風土的滋味,避免買太多,我覺得放一個扭蛋機比較好選擇產品。
到了旅館大廳,可以讓小朋友跑來跑去,有書有飲料,也可以甚麼都不做就廢在這裡!這就是另一個家吧?
客家話的 MUI,是甚麼風味呢?
— 在或者風旅 OR Inn 。
2021/01/22
【北埔】藍鵲書房講座:龍瑛宗文學中的街道風景 No.10
主題 | 龍瑛宗文學中的街道風景
主講 | 水瓶子
與談者 | 劉抒苑
時間 | 1月22日(五) 下午2-4時
地點 | 藍鵲書房
費用 | $200 (可全額折抵購書)
報名網址 | https://www.beclass.com/rid=24461ba5ff5c6f857468
講座內容簡介:
龍瑛宗當年的台北城是怎樣的街道?文明堂書店這個書店街是怎麼形成的,而台灣的第一家菊元百貨公司發源地在哪裡呢?北埔還保有那些小說中的場景呢?水瓶子與劉抒苑將透過龍瑛宗小說,還原當年的街道、建築與人文風景。
講者簡介 | 水瓶子
是男人類水瓶星座
青田七六文化長
著有《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我的書店時光》等。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旅行與藝術外稿,人文攝影、導覽講座,城市觀點與論述。
與談者簡介 | 劉抒苑
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龍瑛宗孫女
協助催生龍瑛宗文學館成立,及統籌龍瑛宗文學館之現階段營運。
目前服務於中華航空公共關係室— 與劉抒苑。
#臺北老屋三生事 No.10
北埔藍鵲書房 龍瑛宗文學館 劉抒苑 龍瑛宗文學中的街道風景
今天很高興與龍瑛宗基金會的劉小姐一起分享龍瑛宗文學中的街道風景,第一次了解北埔的古蹟在龍瑛宗小宇宙是如何定位的,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日本時代的台灣城鄉,也把我們帶入了大日本帝國滿州、朝鮮、日本東北各地的異同,更與國際社會的當時的思潮做一些連結。
促成這場活動的,首先要感謝牽線的 @lydia fan 因為兩年前帶父親與父親的日本朋友星野先生來青田七六看他的老師足立仁教授的住宅而結識,日本時代北埔公學校的宿舍,目前由龍瑛宗基金會管理的這個文學館,可以訴說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歷史地景再現,不應該只是用北埔的龍瑛宗來看這個地方,應該是從龍瑛宗文學中的北埔,延伸到臺北,甚至是全世界來看這件事情。
北埔,有金廣福,再來就是姜阿新洋樓,或許在拜訪鄧南光,再來印象深刻的就是柿餅、擂茶膨風茶了,知道龍瑛宗的人少之又少。
今日劉小姐分享龍瑛宗文學作品中的顏色,的確與台灣美術中的地方色相互呼應,而龍的作品結構非常嚴謹,不斷的解構人物、事件,重新建構的短篇小說,都是活生生台灣的歷史。
龍瑛宗有種客家人特有的悲苦人生觀,也有刻苦耐勞的一面,或許您到北埔拜訪一下藍鵲書房,也走到附近的龍瑛宗文學館參觀,對北埔會有不同的認識。
PS. 今天才知道藍鵲書房的主人也是老屋愛好者,還自己投入買了老屋,自己整理,還自己經營書店咖啡館,住在樓上,書店有眾多文史相關圖書,十分佩服。— 和劉抒苑在藍鵲書房。
2020/12/24
【新竹】圖書館與動物園
20201224
新竹動物園
感覺好像到了日本的觀光區,神社、動物園、木造建築的小賣店、餐廳茶館、江戶庭園造景、動物園、植物園、兒童樂園等。
新竹動物園周邊沒有神社,但是有孔廟!也有從新竹神社搬過來的石獅子(狛犬?)
看著新竹動物園的精神標的的複製品,大象長鼻子的入口門柱的被搬下車子,還有接觸到這邊的服務人員,每一個人除了熱情之外,我感受到了一種新竹獨有的自信心與榮譽感!
20201224
新竹州圖書館
前一陣子這裡重新修復開放,跟隨著設計展,很多朋友來此拍照打卡。
剛進門被導覽老師說明了圖書館的成立原由,庭院的兩顆石頭來自兩個文學(仕紳)團體,在新竹市區的護城河邊,到處都可以看到驚奇,包含美術館、動物園、影像博物館、東門市場與周邊的一些街屋等,非常期待新竹的街廓。
簡約的展覽形式,使用 VR、多媒體與電子偵測等方式,讓人很容易體會藝術家要表達的概念,但我覺得深度稍嫌不足,可能也是這種方式需要閱聽眾自我學習吧?
未來圖書館不知道新光集團會拿來做甚麼?我很希望能成為大眾使用的空間,或許可以辦一些展覽、走秀、小劇場都很不錯,這樣企業形象應該會更提升吧?
2020/12/07
2020/07/27
【新竹】辛志平校長故居
這棟日式建築,後院非常大,蓋了現代化的清水模建築,旁邊一棟挑高的長屋做為餐廳經營,應該是現在留下來日式建築中能夠商業經營運作最好的模式,有空間辦演講,還有大庭院可以舒緩心情,還有原洋和混和的日式住宅,一應俱全。
聽說現在在校長故居內有王策的快閃咖啡店,不過我並沒有遇到,不知道是不是結束了?
也看了他拍攝的 style master【冠軍咖啡學】,充分使用日式建築空間的透通性,營造出沖煮咖啡的演譯舞台,不過我覺得還可以使用洋式的空間,或者床之間的空間來呈現咖啡與器物之美。
希望他可以繼續拍下去。
2020/07/24
【新竹】池田門、三上秀雄、有本兼治於1943年興建的招待所,戰後李克承博士居住
池田門、三上秀雄、有本兼治於1943年興建的招待所
原來以為還是會看到洋和混合式的日式建築,沒想到非常樸素的大門內,是純和式建築(可能跟戰時政策有關),一進去後看到為了適應台灣的氣候,前後都有非常寬大的緣側、走廊,雖然設計得十分簡單,但我覺得細節一點都不馬虎,又是一棟在戰爭時期資源不豐富下,仍然可以達成功能性的好設計。
日式建築的優點是空間可以透過打開或關閉門窗,人多或人少都可以在適當的空間內做不同的用途,目前是要容納最多的人,使用入玄關後的那一個房間改做為吧檯,我覺得是很好的改良,可節省外場人力,而且客人一招手在吧檯內也都可以看的到。
也因為很寬廣的緣側,放置了許多桌椅,在這樣的空間下,陽光照進室內,成為很好拍照取景的地點。
戰後李克承博士居住,因為曾經在日本內地念書,我相信應該也很熟知日式住宅的使用方式,很感恩並沒有更動原始格局,保存得非常好。
有點驚訝店家把床之間旁的附書院的紙窗拆掉,拿來當成椅子,我的屁股比較大,可能會碰到原本要放主人插花的地方,紙窗的紋路透過陽光折射入內這應該是整個屋子最美之處。
但我想想少了四個人座位,一個月下來營業額也會少很多!
或許許多紙門移掉了,有些人的嗓門比較大,整個空間都是人的迴音,日式空間的可貴之處是榻榻米,可以坐比較低利用高低視覺差調整整體空間感,利用燈光讓客人音量不那麼大聲,也可用紙門開關控制音量。
我知道經營咖啡館相當不容易,要如何讓所有客人滿意很難,如何達成最好的CP值,空間原始用途、美感、尊重原始設計、前屋主的歷史等等,要考量的事情很多,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2020/07/23
只有一點點中午的時間,朋友帶我在市區走來走去(其實是我遲到),分享了最近她田野調查的結果,其實才一下子,就覺得市區的商店都活了起來,而且修房子的當下,許多老人家都主動回來提供故事。
這些老房子,其實只要把後來加上的東西拆除,露出真面目就十分吸引人了,為什麼我們的生活美感會倒退嚕呢?加裝了許多十分醜陋的設備。
真的非常期待新竹的老城區,台灣有許多特色小鎮,都很希望在騎樓擺攤子做生意的,騎機車去逛市場排放廢氣的,或者招牌林立遮住建築的,甚至是把老房子當成廢物垃圾去之而後快的,能夠趕快覺醒吧!這些都是資產而不是負債。
門面與房子整理好了開放,在地人就活回來了。
若我是新竹市民,希望市長能繼續做下去。
【新竹】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刻申請藝fun券,然後今天一瞬間就被我開了去,用完!@ 或者工藝櫥窗
到了 或者工藝櫥窗 喝了一杯老房子咖啡,點了鹹麵包,坐在四樓的食飲空間往下望,對面的老文具店,對街的社造基地,新竹市區充滿了現代主義風格的街屋,立面雖簡單但細節又透漏華麗,是一種大器!
三樓是舉辦講座的地方,二樓有工藝師的作品,與一些設計、生活的書籍,小巧精緻的器具,傳達了生活態度。
四樓的食飲,除了一個男生跑來問東問西串門子之外,好像清一色全部是女生來喝咖啡,下午的時光隨著陽光陰影滑動,好像看得到時間的流逝,隔壁三個女孩一邊聊天一邊划著手機,手機的反光一直閃到我的眼睛,我害怕往那邊看,擔心成為怪大叔的騷擾!
飲食需要器具,人需要生活在房子內,也是一種器
2019/10/24
2019/04/02
【新竹】玫瑰色二手書店
2019/03/24
【新竹】的街屋與公共建築令人驚艷,若能夠慢慢恢復,真是文化與觀光的亮點

新竹的街屋與公共建築令人驚艷,若能夠慢慢恢復,真是文化與觀光的亮點。
新竹的第一間百貨公司、圓環轉角的街屋圓弧的流線造型,受到美國萊特影響,造型上具有水平流線型的美感,被高中同學帶著在小巷間穿越,猶如一場時空跳躍的旅行,瞬間跨越了一個世紀。
1. 新竹火車站
2. 影像博物館

3. 東門市場,名片喜帖傳統撿字印刷店,居然以前是在台北赤峰街搬過來的,店主念雙連國小,是我學長。一樓有一些居酒屋日式料理,二三樓有些透過再生計畫,希望未來變得有趣一些。

土地公廟有山門,是菸樓通風口偽裝的,是新竹最早的土地公。
4. 814麗香冰店
5. 新竹美術館
6. 新竹州廳
7. 消防博物館
8. 新竹信用組合
9. 新竹第一條街
10. 以前新竹市民眾活動中心,裡面有中正堂,改成了奇妙的"五分埔"市場
11. 經過一家"春藥行"
12. NET、LANEW、BIRKENSTOCK 的老街屋都很美,最好都不要租給"屈臣氏"與"燦坤",只會亂上顏色。
13. 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簡潔又特別的裝飾物。
14. 城隍廟、東寧宮,許多店家滿是排隊的人
15. 玫瑰色二手書店,看到了 劉叮噹 送來的花書,買了東京建築散步、安藤忠雄的建築彷徨。
16. 見域,買了新竹舊城散步地圖、貢丸湯,也認識了創辦人 吳君薇
感恩的一天
2018/09/22
【東京】上野公園 TaiwanPlus 攤位:新竹的厚食聚落

上圖為1913 年大阪明治紀念拓殖博覽會,臺灣喫茶亭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藏號 2008.004.0062
下圖為 2018年9.22,東京上野公園的 TaiwanPlus,厚食聚落攤位
台灣產品出國參與各式各樣的博覽會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經驚豔世界,每每在旅行中看到各式屬於台灣圖騰,總是異常感動,要讓世界知道這些品牌,其實必須融入日常生活中,並加入獨特方便性。
以這次攤位厚食聚落為例,搬來了所有的食材,然後在小小的攤位開了廚藝教室,雖然容納的人不多,但可以發現報名的日本人想要多學習各地飲食文化。透過吃的味覺感受"在地"生活的樣貌,是直接可以接觸異地的方式。
周邊的餐車:滷肉飯、珍珠奶茶、炒米粉等等都大排長龍,其實還有更多台灣小吃,都很適合做廚藝教室,若可以製作成真空包,可以保存運送,方便料理的佐料,這部分的商機很大,但首先還是要能把文化(歷史+生活)說明清楚才對。
許多攤位已經在東京設立門市,印花樂、Domo Cafe 等,若品質穩定,其實也是可以把故事說完整的DM,找店面寄售也不錯,或許成立一個台灣商品館可以協助這方面的事宜。
看到以前的新聞,日本時代很多原住民到東京、大阪參訪,反過來說或許是讓各多人看到異地文化才對,這次原住民的樂團表演中,融合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元素,這種解構後重新在建構台灣文化的現象,很值得多多投入資源,建立品牌,期待— 和陳昭恩和厚食聚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