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20170412《國語日報》城市美學07:《祕魯》輝煌的廢墟,馬丘比丘






*第二版

祕魯的馬丘比丘,位於祕魯中部海拔約二千四百公尺的山脊上,四周是河谷地勢險要,興建於西元一四四O年左右,西班牙人於一五三二年打敗印加帝國,實行殖民統治期間,並沒有發現這座城市,直到一九一一年被美國的歷史學家海勒姆·賓厄姆三世重新發現。

馬丘比丘的原住民語意為「古老的山」,當年可能是貴族度假的住所。用石頭蓋起的神殿、住所,牆壁石頭間的縫隙,連一張紙都插不進去,工藝技術令人驚嘆,建築時石頭堆疊起來完全不用灰泥當黏著劑,只使用卡榫的概念互相緊扣,歷經了幾百年來的風吹雨打、地震來襲,還依然屹立不搖。

到達馬丘比丘的路途並不容易,要先搭火車到熱水鎮,行車時看窗外懸崖峭壁、河岸峽谷等地勢險要。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讓這座小鎮異常熱鬧,由於要進入馬丘比丘人潮眾多,清晨五點就要去排隊等公車,當地政府為了控制觀光客人數,限制公車的數量,行車經過了十幾次大轉彎與上下顛頗,終於抵達馬丘比丘的入口。

馬丘比丘的天氣多變,有時整天都是籠罩雲霧之中,下一秒雲霧散開後就可見到壯觀的遺跡,從高處觀察,雖然這些遺跡今日都缺少了屋頂,但發現一整山頭上除了神殿、貴族住所之外,還有採石場、梯田式的擋土牆、排水道等設施。

設計規劃良好的排水設施,類似梯田的擋土牆,由下而上先用大石塊堆疊,然後鋪上較小的石塊,最上方鋪上細沙,可供種植農產品,不但可做山坡的水土保持,蓄水、排水也都設想到了。最近考古學家甚至重新發現了當年建設的地下排水道,可讓雨季的雨水,有宣洩的管道。

印加人並不使用黑瓦,而是用茅草當作屋頂,用木頭當門,目前可看到許多遺跡牆上多有突出的石栓,就是利用繩子綁住屋頂的茅草,或是綁住木門的結構,無論怎麼樣強烈的大風,都不會把屋頂吹走。

難怪智利詩人聶魯達到訪後,寫下了:『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在這崎嶇的高地,在這輝煌的廢墟,我尋到能續寫詩篇所必需的原則信念。』

太陽神是印加帝國的守護神,馬丘比丘的太陽神殿,在每年的夏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六月二十一日)的直射的陽光,會直接照射在祭台上。

這樣精密的天文學計算,也實作在山頂的『栓日石』上,依據周邊的山頭位置,日落西山時,印加人企圖把太陽栓在聖石上永保光明。此外一旁有顆菱形的石頭,根據傾斜的角度還可指引出南十字星的方向。

台灣很多山脈,只要颱風暴雨,就有土石流災情來看,祕魯同樣是多雨的氣候,甚至環太平洋大陸邊緣都是地震帶,後來西班牙殖民時代所蓋的教堂在地震中垮了,為何早期印加帝國的神殿依然屹立不搖?

馬丘比丘、佩特拉這兩座姊妹城市,表面上看起來都是用石頭建造,但能夠屹立不搖還是必須先做好水利系統。我們應該多學習這樣的精神,了解大自然運行法則,紮紮實實的做好基礎建設,建立恆久的建築。

圖說:遠處的山頭,左轉九十度,好像一個印加老人的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