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No.16 【台北】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 #看五十次展覽 第十六次

北師美術館的展覽,以前去日本看了這位阿嬤的創作,多半是這幾年非常成熟的自我風格,也被定位在某種疾病一直重複的點點,在幽閉的空間感到無限多的點點,還有在瀨戶內海直島的南瓜。

但一直不是這麼多作品的草間阿嬤,到底是怎麼變成這樣的獨特風格?而他年輕的作品是怎樣呢?

看這次北師美術館的《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或許可以連結形成的原因,還有連結美術史的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但,草間彌生一定不承認他就是超現實主義,她甚至覺得她的作品是現實主義,而不是超現實。

我看到了幾幅她年輕的作品,利用野獸派的粗曠線條,但有時描畫的作品是沒有線條的,也有多媒體多材質的創作,也有用無線的線條無限的延伸。仔細地看了1970年代的創作影片,有時候你會覺得這根本是某種邪教,而一個藝術家可以從一而終(衷),原來她的創作也是有延續性的。

普普藝術、野獸派、觀看的角度,現代藝術之後的藝術史脈絡,其實也可以對應到草間彌生各類創作。那麼草間彌生在學生的學習階段是"日本畫",那麼呈現在哪個方面呢?

2019.7.1那年直島的大風雨

應該很少人拍到大南瓜在水上的情況,這次在北師美術館的展覽,我覺得是很好理解草間阿嬤從年輕蛻變到後來這一系列點點南瓜的作品,藝術品的觀看與被觀看,很重要詮釋的角度

回台後大南瓜就被水沖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