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草間彌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草間彌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1/28

No.40 【台北】北平同慶樓

#五十次生日趴 第四十趴 北平同慶樓

又看了一次展覽,又有新的收穫。這次特別注意到,展品中的黑點與無限延伸的網狀形成了一種視覺上的互補效果,讓人感受到空間的延續與消融感。至於為什麼她選擇以海洋生物作為創作題材,我問了 chatGPT,得到以下解釋:

1. 童年的靈感與自然觀察 草間彌生自幼喜愛觀察自然,包括植物、昆蟲和水生生物。她成長於長野縣的鄉村,周圍的自然景觀對她的藝術視野產生了深遠影響。海底世界生物的形態、色彩和動態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

2. 心理視象與幻覺 草間彌生患有視覺幻覺,經常看到無限延伸的點狀圖案或重複的形態。海洋中的生物(如珊瑚、章魚和水母)與她幻覺中的世界產生了共鳴,象徵著她對內心無限世界的探索。

3. 對無限的追求 草間彌生的創作主題經常圍繞「無限」這個概念。海洋是無邊無際的,象徵著生命的起源與無窮的可能性。海底生物的繁複與變化,正是無限性的體現。

4. 視覺吸引力與象徵意義 海洋生物鮮豔的色彩和獨特形狀,與草間彌生標誌性的視覺語言高度契合。這些生物的生命力與多樣性傳遞了她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

5. 環境保護與人類未來 草間彌生的部分作品反映了對環境問題的關注。通過描繪海底世界,她呼籲人們重視自然與海洋生態的重要性。

總的來說,草間彌生對海洋生物的描繪融合了個人心理、自然讚美與宇宙哲學,成為她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

草間彌生在1960年代於美國走紅,當時的當代藝術緊密結合了性解放、越戰反思、行為藝術與反社會運動。她以裸體行為藝術、波普風格與無限網狀創作吸引了大眾的關注。但1970年代回到日本後,卻因前衛風格與保守文化的衝突遭遇排擠,再加上女性藝術家的地位低落,草間彌生的作品一度被認為「不夠日本化」。然而,她持續創作並將心理疾病轉化為創作靈感,最終在1980年代重新獲得藝術界的重視,甚至被視為國寶級人物。

展覽中,「陰陽」、「生死」、「消融」這幾個詞彙頻繁出現。陰陽代表對立與平衡,例如圓點與網狀、黑白與彩色的對比;生死象徵生命的輪迴與無限;而消融則體現個體與宇宙的融合,具體表現在《南瓜》與《鏡屋》等裝置中。這些哲學意涵讓人更容易理解草間彌生創作背後的精神世界。

看完展覽,拿到詳細的導覽手冊,還有東方點心代替蛋糕,真是一場充滿收穫的體驗!原來黑點居然只有三種規格,真是令人驚訝。

2024/12/19

No.16 【台北】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 #看五十次展覽 第十六次

北師美術館的展覽,以前去日本看了這位阿嬤的創作,多半是這幾年非常成熟的自我風格,也被定位在某種疾病一直重複的點點,在幽閉的空間感到無限多的點點,還有在瀨戶內海直島的南瓜。

但一直不是這麼多作品的草間阿嬤,到底是怎麼變成這樣的獨特風格?而他年輕的作品是怎樣呢?

看這次北師美術館的《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或許可以連結形成的原因,還有連結美術史的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但,草間彌生一定不承認他就是超現實主義,她甚至覺得她的作品是現實主義,而不是超現實。

我看到了幾幅她年輕的作品,利用野獸派的粗曠線條,但有時描畫的作品是沒有線條的,也有多媒體多材質的創作,也有用無線的線條無限的延伸。仔細地看了1970年代的創作影片,有時候你會覺得這根本是某種邪教,而一個藝術家可以從一而終(衷),原來她的創作也是有延續性的。

普普藝術、野獸派、觀看的角度,現代藝術之後的藝術史脈絡,其實也可以對應到草間彌生各類創作。那麼草間彌生在學生的學習階段是"日本畫",那麼呈現在哪個方面呢?

2019.7.1那年直島的大風雨

應該很少人拍到大南瓜在水上的情況,這次在北師美術館的展覽,我覺得是很好理解草間阿嬤從年輕蛻變到後來這一系列點點南瓜的作品,藝術品的觀看與被觀看,很重要詮釋的角度

回台後大南瓜就被水沖走了

2018/01/12

【香川】20180112:直島一日快閃


照片是直島上的錢湯,是我覺得島上最有誠意的藝術空間


我是從倉敷坐公車(好準時)到茶屋町,茶屋町站很多中學生


這班電車無法刷卡,所以最好事先買票,車站有這樣的廣告,有法文代表甚麼樣的意思?歡迎歐美客人?


宇野站旁的公共藝術品


趕快跑去搭船,搭乘宇野-直島-高松的交通船,很多貨車搭這艘船,可見要繞行瀨戶大橋,可能時間與過橋費相較下,搭船比較也蠻划算?



直島宮浦港,還沒有靠岸,遠遠的就看到了這顆大南瓜,是草間彌生阿嬤的點點作品,可以進去裡面,地上有打燈光,從南瓜裡面拍出來變化萬千。


碼頭的轉運站,裏頭有商店,除了等候椅子,餐飲之外,還有直島的農產品,甚至還有島上商店相關的產品。


公車、船的外觀是白色,可是點上了紅色的點點,跟大南瓜呼應


照片最後方式直島町役場,旁邊有黑松老樹,整個樓蓋的很奇怪,充滿了各式建築元素,辦公大樓的上面好像茶屋。


旁邊兩棟蓋得很漂亮,最左邊一棟是町民的運動場,另一棟是屋中屋,這樣的建築很強調自然光,島上風大,又可以擋風


這是屋中屋裡面,屋頂最中央有個天井,通風又有自然光


google 衛星圖,從空中看的很清楚,北邊那棟是市役所,中間那棟屋頂有洞,高聳的屋頂樣式,是四國地區防風防寒的建築樣式,南邊一棟裏頭是室內運動場


港邊有幾顆大魚卵,魚卵內居然是停腳踏車、機車的地方


八幡神社,極樂寺,這兩個居然在一起,分不清楚!


ANDO Musem (510),外觀是木造家屋,底下全部用清水模,縮小版的安藤忠雄特色,也強調自然採光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家藝術計畫,我指進去看一家,裡面塞了自由女神,外面是鐵皮拼起來,裏頭又是木造屋,還有用塑膠,既有船的意象,又有教堂的意象,就是混搭吧!(410)


小島上居然有教授少林寺拳法


往山上走有水庫


強烈建議全部用步行的,這樣才不會漏掉藝術品,經過湖邊有個茶屋咖啡館,也有提供住宿,但是沒開,房子外牆有一堆貓排隊排好在睡覺,可以曬太陽又避風


大型的垃圾桶公共藝術品,裏頭的垃圾都已經被巨大化,那個垃圾桶有兩個人高


李禹煥美術館(1030),外頭的石頭,還有那根細長的柱子,很純粹的裝置藝術,可以看很久不無聊。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1030),吃了墨魚咖哩飯(1250)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內的文創品,紅色、黃色點點的包好想買,但是看那南瓜,其實是黑色的圓點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到處有禪意


在海邊的倍樂生高級旅店,海邊有不少的公共藝術品


終於找到了黃色大南瓜,還好人不多,不然不知道如何拍照


地中美術館(2060),賣票處到入口還是要走很遠啊!這幾個博物館都有這樣折騰人的機制,不是找不到門在哪裡,就是要繞來繞去,只是想要營造寺廟中參道的概念嗎?為何不從湖中間,或是花園中走進去啊?這樣不是比較炫嗎?裏頭有一些展覽實在是假鬼假怪,玩弄一些光的遊戲,莫內的睡蓮算是最實在的。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ando-museum.html


在島上的道路旁,到處有編號的小佛像


海邊的小公園,涼亭藤蔓語沙子,玩具畫龍點睛,整個有美感




這個白色的公共藝術品,陽光透過來,與遠處的本島(?)長的真像。


這群阿桑穿著白色道服,好像參拜神社般的逛著每座博物館


錢湯(510),扭了兩顆扭蛋(500*2)
【香川】直島藝術與扭蛋
http://trip.writers.idv.tw/2018/01/blog-post_17.html

原本以為到直島花費最多的是交通費,沒想到是博物館的入門票,每一個博物館都強調極簡,所以展品不多,可以說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展覽品了。

2016/06/28

【九州】20160628,福岡市美術館、Read Cafe、喫茶 コサイン、珈琲館亜木、Rethinlk Books


福岡市美術館(大濠公園內)


草間彌生的作品辨識度很高,在戶外的公共藝術品很清楚可以看出來。



在館內有一副好像血管,他早期的作品,跟她有很多點點的作品,比較不一樣,看起來是很有規律、也很有紀律的作品。出來公園,地上的磁磚,真的蠻像的。

這個美術館內,達利的超現實作品,在我小時候看起來很驚奇,但是現在看起來,有關基督宗教,卻是非常的有意義,不那麼難懂,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有時也會有自己的解讀,藝術品真的可以永恆存在,在不同時代,發現更多的意義。

美術館收藏了很多福岡的藝術家,都可以看到學習國外藝術作品的痕跡。國外的藝術家,館藏除了達利,還有米羅、夏卡爾、保羅·德爾沃等,辨識度都很高,我最喜歡保羅·德爾沃的作品。


Read Cafe


【福岡】喫茶 コサイン,三角窗的老咖啡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6/blog-post_28.html


【福岡】珈琲館亜木,百貨公司地下的老咖啡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6/blog-post_32.html


【福岡】Rethinlk Books,只賣酒精飲料與電子菸的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6/rethinlk-books.html

[沒照片]
好多百貨公司


河邊,好像社子島的,一棟一棟平房,有老房子也有新式建築,好像建築的展示會,應該是有錢人的房子,有些是河岸餐廳、居酒屋,也有工藝展覽兼賣工藝品,福岡的生活,顯然比京都、東京,還要慢得多。

河與海,是生活的一部分。


大金剛


再看一次民宿的夜景,好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