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興火車站,曾經是砍樟樹製造樟腦的地方,後來開採水泥而設立這個車站,到這裡看車站的規模,可想見當年站務繁忙景象,1999年水泥廠關閉,變成了無人招呼站,折返式的軌道設計已經不復存在,追火車的少年有著愛情火車站的佳話。
因為合興車站的沒落,車站站體與工作房舍淹埋於寂寥塵垢中,台鐵一度打算廢站,後來一對夫妻出面認養舊車站,促成了合興車站的重生。1958(民國47)年,就讀新竹高中的曾春兆,在火車上認識了同是搭火車到新竹上學的女同學,她是隔壁校成績第一的彭智慧。
1960年月考當天,曾春兆睡過頭沒有搭上火車,害怕被留級而影響與彭智慧的關係,於是沿著鐵軌追火車,跑了2公里多,到了九讚頭站趕上了火車(當年火車還開真慢!),最後這段戀情成功,兩人結為夫妻。
2003年,已經當阿公阿嬤的曾春兆夫婦,看到合興車站荒廢,於是熱心的認養了這座車站,看到站內這段愛情故事的書法,為這座車站增添了不少的浪漫,歲月的痕跡,永恆的追尋,都是人們對真愛的渴望,也因此合興站被稱為「愛情火車站」。
折返式鐵軌如今被覆蓋木頭,當成公園讓大家散步,有情人到這裡散步,我想會開花結果吧!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1/08/17
2011/08/16
【新竹】內灣線探險三@竹東蕭如松藝術園區
竹東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來到蕭如松藝術園區,五棟修繕好的日式房舍,一下好像走入了另一個世界,庭院有種了一些松樹,不知道是不是蕭如松老師的名字有『松』這個字?
蕭如松(1922~1992),是台北艋舺(萬華)人,父親是日本時期的台籍律師,1935(昭和10)年就讀台北第一中學校,就是今天的建國中學,受到美術老師的啟發考取師範學校,後轉到新竹師範學校就讀,就學期間參加台陽美術展覽,成績不錯。畢業後自1950年起,任教於新竹縣地區到1988年退休。
蕭如松老師規定上課前要打掃教室,讓學生印象深刻,在藝術園區還可以看到一些蕭如松老師說:門檻不能踩、鞋底要乾淨才能入室等標語。在當年這樣的教育,應該是受到日本人的影響,也可以知道蕭老師教學嚴謹又勤勞的一面。
看蕭老師的作品,已經跳脫當年較為寫實的畫風,而融入了印象、立體、野獸派的特色,利用線條筆觸加上過人的構圖天份,創出一種獨有的畫風,好像帶著某種詩意,一些鄉愁,或者單純的情感。當時流行日本膠彩畫,有些透明感,又很簡單乾淨,蕭老師有不少這類的作品。
來到蕭如松藝術園區,需要放慢您的腳步,或許取景拍照是很好了解這個地方的活動,但是用心體會藝術家畫中的世界,並與那個時代做些連結,不只是到這裡喝一杯咖啡,或許來這裡寫生畫畫,或做些美勞作業,了解日式房舍的空間設計,參加館方安排的導覽解說,更可以親近藝術生活。
參考資料:
蕭如松的人與畫
http://www.aerc.nhcue.edu.tw/1-0/a-1/93g/Chin%20Ching.pdf
蕭如松(1922~1992),是台北艋舺(萬華)人,父親是日本時期的台籍律師,1935(昭和10)年就讀台北第一中學校,就是今天的建國中學,受到美術老師的啟發考取師範學校,後轉到新竹師範學校就讀,就學期間參加台陽美術展覽,成績不錯。畢業後自1950年起,任教於新竹縣地區到1988年退休。
蕭如松老師規定上課前要打掃教室,讓學生印象深刻,在藝術園區還可以看到一些蕭如松老師說:門檻不能踩、鞋底要乾淨才能入室等標語。在當年這樣的教育,應該是受到日本人的影響,也可以知道蕭老師教學嚴謹又勤勞的一面。
看蕭老師的作品,已經跳脫當年較為寫實的畫風,而融入了印象、立體、野獸派的特色,利用線條筆觸加上過人的構圖天份,創出一種獨有的畫風,好像帶著某種詩意,一些鄉愁,或者單純的情感。當時流行日本膠彩畫,有些透明感,又很簡單乾淨,蕭老師有不少這類的作品。
來到蕭如松藝術園區,需要放慢您的腳步,或許取景拍照是很好了解這個地方的活動,但是用心體會藝術家畫中的世界,並與那個時代做些連結,不只是到這裡喝一杯咖啡,或許來這裡寫生畫畫,或做些美勞作業,了解日式房舍的空間設計,參加館方安排的導覽解說,更可以親近藝術生活。
參考資料:
蕭如松的人與畫
http://www.aerc.nhcue.edu.tw/1-0/a-1/93g/Chin%20Ching.pdf
【新竹】內灣線探險二@橫山三叉埤
內灣線的橫山社區從橫山車站下車後步行約20分鐘可以到達,我們要找的是「三叉埤」。
*橫山社區的三叉埤祕境
三叉埤位於橫山社區的一處池塘,幾年前公視所拍攝的「寒夜序曲」在這裡取景,走在鄉間小路,看到客家阿公、阿嬤在門前聊天,望著這一片美景,讓人好生羨慕,要找三叉埤這個地方,除了靠GPS地圖之外,開口詢外當地人是最好的辦法。
或許轉個彎,看到一個池塘,有個鳥居,還有樹旁的伯公廟,好像就來到了一個充滿驚奇的世外桃花源,不僅山明水秀,還保有儉樸客氣的客家農村感情,池塘旁有小山丘,三公頃多的湖面,欣賞優美寧靜的大自然。
走在埤塘環湖小徑的步道,聽到各種蟬鳴鳥叫聲,山林生態有各種鳥類、昆蟲,都在此棲息,有著熱鬧無比的氣息。有時學一下蛙鳴,就會有青蛙跟你回應,幸運點看到小水鴨優游湖面,或是白鷺鷥飛過天際,好像在夢中才會有的自然景象。微風吹來湖光水波倒映著翠綠水巒,即使在大太陽下,都有清淡的沁涼感。
三叉埤是三個小山頭的水滙流而成,分別是田螺窩、松排窩、有應公窩,這三窩的地名也各有許多故事。田螺窩長出的田螺肉質鮮美肥厚,因而得名。松排窩種了排列整齊的松樹,如今已經荒廢。至於有應公窩則供奉一座萬善塚有求必應,但以前萬善塚所在地因為製作紅磚而移為平地,目前移到萬善祠供奉。
這三個小山頭並不高,因為埤塘的開發而有水灌溉,說明客家人合作勤勞的精神。完全以人力做這樣的水利設施,這附近共有五個地方有埤塘,若有時間可以找到這五處,也算是了解前人艱辛墾荒的過程,這算是埤塘文化史吧!
*橫山社區的三叉埤祕境
三叉埤位於橫山社區的一處池塘,幾年前公視所拍攝的「寒夜序曲」在這裡取景,走在鄉間小路,看到客家阿公、阿嬤在門前聊天,望著這一片美景,讓人好生羨慕,要找三叉埤這個地方,除了靠GPS地圖之外,開口詢外當地人是最好的辦法。
或許轉個彎,看到一個池塘,有個鳥居,還有樹旁的伯公廟,好像就來到了一個充滿驚奇的世外桃花源,不僅山明水秀,還保有儉樸客氣的客家農村感情,池塘旁有小山丘,三公頃多的湖面,欣賞優美寧靜的大自然。
走在埤塘環湖小徑的步道,聽到各種蟬鳴鳥叫聲,山林生態有各種鳥類、昆蟲,都在此棲息,有著熱鬧無比的氣息。有時學一下蛙鳴,就會有青蛙跟你回應,幸運點看到小水鴨優游湖面,或是白鷺鷥飛過天際,好像在夢中才會有的自然景象。微風吹來湖光水波倒映著翠綠水巒,即使在大太陽下,都有清淡的沁涼感。
三叉埤是三個小山頭的水滙流而成,分別是田螺窩、松排窩、有應公窩,這三窩的地名也各有許多故事。田螺窩長出的田螺肉質鮮美肥厚,因而得名。松排窩種了排列整齊的松樹,如今已經荒廢。至於有應公窩則供奉一座萬善塚有求必應,但以前萬善塚所在地因為製作紅磚而移為平地,目前移到萬善祠供奉。
這三個小山頭並不高,因為埤塘的開發而有水灌溉,說明客家人合作勤勞的精神。完全以人力做這樣的水利設施,這附近共有五個地方有埤塘,若有時間可以找到這五處,也算是了解前人艱辛墾荒的過程,這算是埤塘文化史吧!
2011/08/15
【新竹】內灣線探險一@內灣派出所與老街巷弄
我想一般人假日出去玩,經常就是乘坐交通工具去人擠人,然後所有人到了觀光景點就人擠人的找餐廳,然後汗流浹背的回家。這是品質非常不好的休閒玩法,以下推薦的玩法,即使是假日出遊,也可以維持良好的品質。
*內灣車站想望當年櫻花盛開
星期六當然要趕最早班的火車,帶著麵包、饅頭、乾糧就趕快上路,到達新竹火車站或是高鐵新竹站轉搭往內灣的火車(預計2011年10月通車)。
建於山坡上的內灣車站,門口有大型的台階,可以找到用來量秤運煤車車重的大型地磅,還有地磅所使用的傳統式秤規,與蒸氣火車需要用水的加水站。目前往來新竹站的火車是DR1000型柴油客車,載著大量的觀光客進來內灣。這時又要有點想像力的載著大量的木材、石灰礦產,火車來時的燒煤氣味,還有加水時產生大量的蒸氣,這樣的氣味是否會傳到位於下方的老街道上呢?
早在1911年(明治44),日本在內灣鋪設輕便鐵軌,昭和年間(1925年後)在此發現煤礦,砍樹同時也種了許多櫻花樹,因此內灣也有櫻花部落的美稱,在內灣派出所旁的廁所,看到鐵道畫家李明建所畫的櫻花線內灣情,應是這樣的由來。
*日式文化瓦的內灣派出所
在火車站的另一側有內灣派出所,傳統日式房舍的建築,目前已經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因為都有駐警人員在居住或執勤,所以建築維持的不錯。
派出所前身為「南河部落振興會」,在日本時代之前,是由居民成立的自衛隊組織,1907年(明治40)成立派出所,就是在大同路今天的廣濟宮,後因倒塌而改建在現在的地方,1938年(昭和13)竣工,名為內灣警察分署,國民政府來台改為內灣派出所。
內灣派出所的建築是磚造為基礎,上方是傳統木造平房,屋頂是日式文化黑瓦,構造簡單,若能進入派出所內觀查遺留的建築,應該可以找到更多秘密,只是派出所內應該是辦公場所不開放。所外有數株桂花樹,樹齡近70年,長的茂密而優雅,秋季花香四溢。
*老街想像當年繁華街道
從內灣車站門口的高處往下望,看著還沒有開店的街道,從心中移除爭奇鬥艷的餐飲店招牌,回想60年前,內灣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作為轉運站,上千的伐木人潮,帶動商業發展,而有「小上海」美名。煤礦業興起後,林業工作站走入歷史,但這條老街與內灣戲院的工人休憩老街,可以有點相像力的看到這樣的足跡。
假日的上午或許店家已經開始準備開店,但是人潮並不多,可以提前在此用餐,試試不要在老街上找尋餐廳,就在冷門的地方找尋落腳處,隨便吃碗牛肉麵,或是叫盤小菜,跟老闆聊聊開店的甘苦,趁著人潮不多的時候,與當地人做些交流,這樣的餐會更有感覺。
用餐後人潮漸多,可以在內灣的巷弄街尋找光影,或許是小巷內的不平整的紅磚牆,突然見到不搭配的窗,木門上的老店牌,門口主人的姓名,拿著相機樣樣都是新鮮,只管在巷弄間,那邊曾經是雜貨店,這邊或許是木材行,只要離開老街主街道,不但避開了人潮,也找到了探險的樂趣。
*內灣車站想望當年櫻花盛開
星期六當然要趕最早班的火車,帶著麵包、饅頭、乾糧就趕快上路,到達新竹火車站或是高鐵新竹站轉搭往內灣的火車(預計2011年10月通車)。
建於山坡上的內灣車站,門口有大型的台階,可以找到用來量秤運煤車車重的大型地磅,還有地磅所使用的傳統式秤規,與蒸氣火車需要用水的加水站。目前往來新竹站的火車是DR1000型柴油客車,載著大量的觀光客進來內灣。這時又要有點想像力的載著大量的木材、石灰礦產,火車來時的燒煤氣味,還有加水時產生大量的蒸氣,這樣的氣味是否會傳到位於下方的老街道上呢?
早在1911年(明治44),日本在內灣鋪設輕便鐵軌,昭和年間(1925年後)在此發現煤礦,砍樹同時也種了許多櫻花樹,因此內灣也有櫻花部落的美稱,在內灣派出所旁的廁所,看到鐵道畫家李明建所畫的櫻花線內灣情,應是這樣的由來。
*日式文化瓦的內灣派出所
在火車站的另一側有內灣派出所,傳統日式房舍的建築,目前已經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因為都有駐警人員在居住或執勤,所以建築維持的不錯。
派出所前身為「南河部落振興會」,在日本時代之前,是由居民成立的自衛隊組織,1907年(明治40)成立派出所,就是在大同路今天的廣濟宮,後因倒塌而改建在現在的地方,1938年(昭和13)竣工,名為內灣警察分署,國民政府來台改為內灣派出所。
內灣派出所的建築是磚造為基礎,上方是傳統木造平房,屋頂是日式文化黑瓦,構造簡單,若能進入派出所內觀查遺留的建築,應該可以找到更多秘密,只是派出所內應該是辦公場所不開放。所外有數株桂花樹,樹齡近70年,長的茂密而優雅,秋季花香四溢。
*老街想像當年繁華街道
從內灣車站門口的高處往下望,看著還沒有開店的街道,從心中移除爭奇鬥艷的餐飲店招牌,回想60年前,內灣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作為轉運站,上千的伐木人潮,帶動商業發展,而有「小上海」美名。煤礦業興起後,林業工作站走入歷史,但這條老街與內灣戲院的工人休憩老街,可以有點相像力的看到這樣的足跡。
假日的上午或許店家已經開始準備開店,但是人潮並不多,可以提前在此用餐,試試不要在老街上找尋餐廳,就在冷門的地方找尋落腳處,隨便吃碗牛肉麵,或是叫盤小菜,跟老闆聊聊開店的甘苦,趁著人潮不多的時候,與當地人做些交流,這樣的餐會更有感覺。
用餐後人潮漸多,可以在內灣的巷弄街尋找光影,或許是小巷內的不平整的紅磚牆,突然見到不搭配的窗,木門上的老店牌,門口主人的姓名,拿著相機樣樣都是新鮮,只管在巷弄間,那邊曾經是雜貨店,這邊或許是木材行,只要離開老街主街道,不但避開了人潮,也找到了探險的樂趣。
2011/08/09
【新竹】內灣線小站
新竹高鐵站即將要與新竹內灣線聯通,也就是說做高鐵到新竹站後,直接轉台鐵火車就可以前往內灣,路線為高鐵站走到台鐵站六家→竹中→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舊稱南河)→內灣。內灣線鐵路沿途產業很多,有林業、石灰業、水泥業、天然氣、玻璃等,這些生產都需要火車來載運。
*內灣、竹東的林業展示館訴說林業歷史
在內灣的林業資訊館是當年的檢查管制站,當年尖石鄉唯一對外通路,凡是載運林產的車輛都要停車受檢,而且還有手搖電話專線直通警察單位,如今展覽館內還有這些檢查站的旗幟標語,可見當年林業的興盛。
竹東的林業展示館在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141號,以前是林務局竹東工作站的工務課辦公室,目前這棟日式木造建築整修維護的很好,往前推到日本時代,1943年興建完成,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周邊有一些貯木池、製材場,還有公務人員的舊辦公室。
2006年整修好之後,就成為展示館展示開採林業的活動紀錄。當年砍伐多為3000年樹齡的大型樹木,尤以黃檜、紅檜高經濟價值的樹種,直徑多超過兩公尺。運材,竹東林場早期用索道、台車在山地運輸,1964年後就大部分改由卡車運輸。大量的原木運到竹東的竹東製材場,經過初步處理,加工鋸成不同長度、厚度、寬度,成為扁形板材或正方形、長方形角材後,再向外運輸。
竹東鎮的開發,從清乾隆年間開始,由員山、竹中往樹杞林地區開闢,然後再往大隘往上坪、五峰方向開發。竹東交通便利、水電充沛、工業地區廣大,成為「木材的集散中心」,大量的工程技師、製材商、伐木工人匯集,讓竹東成為一個商賈往來、人車絡繹的木材小城。
*竹東車站
竹東火車站是內灣鐵路支線較大的火車站。日本太平洋戰爭末期,昭和19年(1944年),為了運輸竹東、橫山及山地的應急物資,雖人力物力欠缺,日本政府還是決定建造竹東鐵路,10月開工,但昭和20年(1945年)就戰敗投降而停工。
戰後因為還是需要運送物資建設,於是復工,民國36年(1947年)竹東車站完工,後續對山地煤礦、石灰石、矽砂、木材的運輸量急增,在民國38年興建內灣線,從竹東延長到內灣,民國40年內灣線完成通車。
舊名為「樹杞林」的竹東火車站1947年設站,是戰後所興建的車站,站體主要是磚造,但屋頂有日式建築的風格形式,大門前的『車寄』簡單大方,有沿襲日式車站的風格,但在裝飾、門窗的設計上就更為簡略,大門的車寄是方柱,但兩排採用圓柱,這點讓我有點不解。這是戰後鐵路由國民政府開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線,還有火車站,歷史意義不凡。
竹東車站的周邊有改建為旅客中心,還有篁城竹簾文化館可遊逛,也有維修好的老房子作為假日舉辦活動場所。出車站向左走,很多老房子已經荒廢,磚造、木造的房子傾倒,若對廢墟之美的攝影同好,也可以前往取景,無論在陽光下,或者在雨後,都可以顯出不同的美感。
*合興車站
內灣線中合興站雖是個不起眼的小站,小小的木造車站,民國39年(1950年)所建,但有個重要的資產是「折返式站場」,因為這裡進入山區坡度很大,需要一個平緩的月台停靠,火車需要倒車進入車站月台停靠,這時其他火車不靠站的可以直駛主線衝上坡。
合興站在民國82年(1993年)統計,曾是台灣鐵路貨運每年總量的第二大站,全年石灰石總貨運量為500多萬頓,合興站佔120萬噸。合興站站場尾有座台泥卸礦場,利用流籠索道,將山上礦脈採出的石灰石直接上火車貨櫃。
合興車站月台另一邊有一間紅磚瓦作業室,旁有一排舊式轉轍器。轉轍器是用來控制接軌,供列車轉換軌道的用途,如今變成了裝置藝術供人拍照、憑弔。
如今這個折返式的鐵軌被改成一個觀光公園,除了保留的合興車站站體,還有停放兩台火車車廂供遊客欣賞,可惜火車廂裡面的椅子存留的很少,若可以裝修一下更為復古,若變成展示館、商店、餐廳或許可以讓人更駐足在此。
*九讚頭車站
在九讚頭車站外,還可以看到現在還在生產的亞洲水泥工廠,從亞洲水泥工廠看到有鐵軌直通車站,現在這條鐵軌已經不再使用,但水泥仍然在生產。本站的水泥貨運業量,最盛時曾為台鐵貨運量第二名。
當年來自廣東客家人,來此開墾,四野荒涼,唯一的地標就只一棵九讚樹,常約集至此聚會,於是就稱此地九讚頭。九讚頭站兩旁種有數棵的鳳凰花,每到驪歌響起的畢業時節,鳳凰花盛開非常漂亮。
九讚頭車站就完全沒有日式風格,平平整整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築,我喜歡這樣簡單的設計,站內有許多不能使用的轉轍器,還有一節維修的公務火車停靠在此。走在車站附近的巷弄,有荒廢的頹廢感,建築上鋪滿了石灰的痕跡,在豔陽上說著這裡的故事。
*內灣、竹東的林業展示館訴說林業歷史
在內灣的林業資訊館是當年的檢查管制站,當年尖石鄉唯一對外通路,凡是載運林產的車輛都要停車受檢,而且還有手搖電話專線直通警察單位,如今展覽館內還有這些檢查站的旗幟標語,可見當年林業的興盛。
竹東的林業展示館在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141號,以前是林務局竹東工作站的工務課辦公室,目前這棟日式木造建築整修維護的很好,往前推到日本時代,1943年興建完成,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周邊有一些貯木池、製材場,還有公務人員的舊辦公室。
2006年整修好之後,就成為展示館展示開採林業的活動紀錄。當年砍伐多為3000年樹齡的大型樹木,尤以黃檜、紅檜高經濟價值的樹種,直徑多超過兩公尺。運材,竹東林場早期用索道、台車在山地運輸,1964年後就大部分改由卡車運輸。大量的原木運到竹東的竹東製材場,經過初步處理,加工鋸成不同長度、厚度、寬度,成為扁形板材或正方形、長方形角材後,再向外運輸。
竹東鎮的開發,從清乾隆年間開始,由員山、竹中往樹杞林地區開闢,然後再往大隘往上坪、五峰方向開發。竹東交通便利、水電充沛、工業地區廣大,成為「木材的集散中心」,大量的工程技師、製材商、伐木工人匯集,讓竹東成為一個商賈往來、人車絡繹的木材小城。
*竹東車站
竹東火車站是內灣鐵路支線較大的火車站。日本太平洋戰爭末期,昭和19年(1944年),為了運輸竹東、橫山及山地的應急物資,雖人力物力欠缺,日本政府還是決定建造竹東鐵路,10月開工,但昭和20年(1945年)就戰敗投降而停工。
戰後因為還是需要運送物資建設,於是復工,民國36年(1947年)竹東車站完工,後續對山地煤礦、石灰石、矽砂、木材的運輸量急增,在民國38年興建內灣線,從竹東延長到內灣,民國40年內灣線完成通車。
舊名為「樹杞林」的竹東火車站1947年設站,是戰後所興建的車站,站體主要是磚造,但屋頂有日式建築的風格形式,大門前的『車寄』簡單大方,有沿襲日式車站的風格,但在裝飾、門窗的設計上就更為簡略,大門的車寄是方柱,但兩排採用圓柱,這點讓我有點不解。這是戰後鐵路由國民政府開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線,還有火車站,歷史意義不凡。
竹東車站的周邊有改建為旅客中心,還有篁城竹簾文化館可遊逛,也有維修好的老房子作為假日舉辦活動場所。出車站向左走,很多老房子已經荒廢,磚造、木造的房子傾倒,若對廢墟之美的攝影同好,也可以前往取景,無論在陽光下,或者在雨後,都可以顯出不同的美感。
*合興車站
內灣線中合興站雖是個不起眼的小站,小小的木造車站,民國39年(1950年)所建,但有個重要的資產是「折返式站場」,因為這裡進入山區坡度很大,需要一個平緩的月台停靠,火車需要倒車進入車站月台停靠,這時其他火車不靠站的可以直駛主線衝上坡。
合興站在民國82年(1993年)統計,曾是台灣鐵路貨運每年總量的第二大站,全年石灰石總貨運量為500多萬頓,合興站佔120萬噸。合興站站場尾有座台泥卸礦場,利用流籠索道,將山上礦脈採出的石灰石直接上火車貨櫃。
合興車站月台另一邊有一間紅磚瓦作業室,旁有一排舊式轉轍器。轉轍器是用來控制接軌,供列車轉換軌道的用途,如今變成了裝置藝術供人拍照、憑弔。
如今這個折返式的鐵軌被改成一個觀光公園,除了保留的合興車站站體,還有停放兩台火車車廂供遊客欣賞,可惜火車廂裡面的椅子存留的很少,若可以裝修一下更為復古,若變成展示館、商店、餐廳或許可以讓人更駐足在此。
*九讚頭車站
在九讚頭車站外,還可以看到現在還在生產的亞洲水泥工廠,從亞洲水泥工廠看到有鐵軌直通車站,現在這條鐵軌已經不再使用,但水泥仍然在生產。本站的水泥貨運業量,最盛時曾為台鐵貨運量第二名。
當年來自廣東客家人,來此開墾,四野荒涼,唯一的地標就只一棵九讚樹,常約集至此聚會,於是就稱此地九讚頭。九讚頭站兩旁種有數棵的鳳凰花,每到驪歌響起的畢業時節,鳳凰花盛開非常漂亮。
九讚頭車站就完全沒有日式風格,平平整整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築,我喜歡這樣簡單的設計,站內有許多不能使用的轉轍器,還有一節維修的公務火車停靠在此。走在車站附近的巷弄,有荒廢的頹廢感,建築上鋪滿了石灰的痕跡,在豔陽上說著這裡的故事。
2010/05/09
【新竹】老同學呆黑蘑的明信片,日式老房子內灣派出所
我答應要寄張明信片給老同學,卻沒想到是我先收到,要寄給她的中東明信片照片,還躺在我的電腦裡面還沒有印出來。
這張手繪是鐵道旁小山丘的內灣派出所
我很喜歡看呆黑蘑出野外的筆記本,標示清楚而且重點一目了然,大學時代她就參與了學校的一些編輯印刷的工作,畢業後在出版社編輯一些地球科學的書,當年我也很喜歡編編寫寫,很羨慕她可以在出版社工作。
老同學的部落格:呆黑蘑
兩張老照片:內灣派出所的身世之謎
最近看老同學迷上了拼布,明信片上也有一些手工的混搭,很高興看她的部落格很豐富的過著充實的生活,也希望找一天去看看明信片中的日式老房子。
From 台灣‧新竹 |
我很喜歡看呆黑蘑出野外的筆記本,標示清楚而且重點一目了然,大學時代她就參與了學校的一些編輯印刷的工作,畢業後在出版社編輯一些地球科學的書,當年我也很喜歡編編寫寫,很羨慕她可以在出版社工作。
老同學的部落格:呆黑蘑
兩張老照片:內灣派出所的身世之謎
最近看老同學迷上了拼布,明信片上也有一些手工的混搭,很高興看她的部落格很豐富的過著充實的生活,也希望找一天去看看明信片中的日式老房子。
2008/10/01
【新竹】內灣老街
上星期跟攝影班的同學一起去新竹玩耍,去了薰衣草森林公園、內灣老街、火車站,坐了一段冷氣很強的火車,還去了草葉集書店吃飯。
2008.9.21 內灣老街的內灣戲院前遊客如織
內灣老街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是最近幾年開發的,景點有內灣車站、內灣戲院、內灣吊橋等。內灣支線是1947年為了發展竹東的地方工業,運輸水泥、玻璃、木材、茶葉、尖石山區的礦產等所興建的,後來配合煤礦的開發,再延長成為目前的內灣線,可以想見當年因為商業貿易的人潮,近幾年道路的發達,以及礦產的萎縮,人潮已不見。後來,在觀光熱潮下重新規劃,人潮重新回到老街,但很多店只有假日才開,我去的那時人真是爆多的可怕,完全沒有懷舊感。
老街上房屋多以紅磚柱作成地基,然後用木材作屋身,是很傳統的日式建築,經過長時間的混搭,可以想見這條街是什麼樣的建築都有吧!內灣老街我去了兩次,但是每次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只想找個不是假日的時間去細細地品味那段過往雲煙。
希望秋末遠方山上的楓紅,配上吊橋下的溪水流過,加上日式建築,應該會有不同景況吧?
[外拍活動] 2008/9/21 內灣+ 薰衣草森林
2008.9.21 內灣老街的內灣戲院前遊客如織
內灣老街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是最近幾年開發的,景點有內灣車站、內灣戲院、內灣吊橋等。內灣支線是1947年為了發展竹東的地方工業,運輸水泥、玻璃、木材、茶葉、尖石山區的礦產等所興建的,後來配合煤礦的開發,再延長成為目前的內灣線,可以想見當年因為商業貿易的人潮,近幾年道路的發達,以及礦產的萎縮,人潮已不見。後來,在觀光熱潮下重新規劃,人潮重新回到老街,但很多店只有假日才開,我去的那時人真是爆多的可怕,完全沒有懷舊感。
老街上房屋多以紅磚柱作成地基,然後用木材作屋身,是很傳統的日式建築,經過長時間的混搭,可以想見這條街是什麼樣的建築都有吧!內灣老街我去了兩次,但是每次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只想找個不是假日的時間去細細地品味那段過往雲煙。
希望秋末遠方山上的楓紅,配上吊橋下的溪水流過,加上日式建築,應該會有不同景況吧?
[外拍活動] 2008/9/21 內灣+ 薰衣草森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