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拼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拼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1/17

品圖藝術《台灣之美》系列拼圖

這是幫一個拼圖公司的朋友所寫的『圖說』,還花了我不少時間寫,拼圖即將發行。我小時候有空在家花很多時間拼拼圖,特別訓練了對細節觀察的能力與分類的方法,大家過年期間也可以拼拼台灣之美的風景拼圖,順便了解一下台灣特有的人文歷史。(圖說寫得不好請不要吐槽我)


台北,麥帥101元旦夜景

台北101大樓的元旦,倒映在筆直的基隆河上,從美援時期所蓋的麥帥橋已經翻新重建,從內湖科學園區看橋上的燈光與璀璨的煙火,緩緩流動的河水,彷彿訴說著這城市下一百年的繁華。

台北市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台灣本島北部的台北盆地,是大台北都會區的核心區域,政治、文化、商業、娛樂與傳播等產業的中心。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海岸,歷經荷蘭人、明末鄭成功統治,到清代初期,台北盆地還沒有大規模開拓,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地,西元1709年,泉州人才申請開發,閩南人大量移民來此。


新北市,淡水漁人碼頭

遠眺淡水漁人碼頭的情人橋,夕陽火紅的太陽剛剛落下,情人橋上的風帆造型打著優美的燈光,1940年代這裡還可看到來往著大小帆船,將台灣的茶葉輸出到全世界,小漁村也來往著在淡水河口捕魚的漁人們,這河與海的交界,在日出日落潮汐間訴說著生命的輪轉。

淡水舊稱滬尾,是河口的意思,「滬」字表示在潮間帶的竹柵,可以攔魚獲。淡水夕陽,為台灣八景之一,也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在歷史上曾經是台灣第一大港,因為重要港口,被西班牙、荷蘭人所統治,1884年中法之戰也在基隆與滬尾兩地周旋,如今遺留下來的眾多古蹟,充滿了各國風情。


台中,和平武陵農場

桃紅色山櫻花與豔紅金黃的楓葉,入秋後的武陵在山林中的各種顏色映紅了山的蒼綠,靄靄雲海,緩緩溪流,如夢幻似真的優美景象,農場轉型種花,擁有鼠尾草、薰衣草紫色的衣裳,令人神往的花海景觀。

武陵農場屬行政院退輔會及林務局管轄,成立於1963年,輔導安置榮民從事農業生產及發展觀光旅遊之服務事業,來利用高冷地特有之天然氣候和地理條件,栽培夏季高冷蔬菜與落葉果樹,創造高冷農業輝煌成果用,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和事業永續經營。


南投,日月潭水社遊艇碼頭

日月潭清晨水面上有層薄薄的霧氣,隨著太陽逐漸溫暖與徐風吹拂下移動消失,遊艇遊湖在四季不同的天氣氣溫下有不同氣氛,山明水秀綠色的湖水,回想邵族在此捕魚獵鹿打山豬的生活,悠然地與大自然一體,甚是羨慕。

日月潭,位於台灣南投魚池鄉,台灣第二大湖泊,1918年就規畫水力發電,但1934年才完成,湖面海拔748公尺,自然生態豐富,「雙潭秋月」為台灣八景之一。1983年起,每年中秋節前後,來自海內外各地的游泳好手,齊聚日月潭朝霧碼頭,參與『萬人橫渡日月潭』嘉年華盛會,全程大約3000公尺。


嘉義,阿里山蒸汽火車

當小火車從山下緩緩開往阿里山上,天氣漸漸地轉涼,兩旁高聳筆直寒帶大樹,阿里山有最高的奮起湖老街,最高的神木,雲海、日出、晚霞與櫻花,當小火車載著人往上爬雲霧那端,不要忘了那段台灣檜木輸出全世界的歷史。

阿里山小火車,1906年大阪的合名會社藤田組獲得經營許可權開始興建,目前為台灣僅有仍處於營運狀態的高山森林鐵路,日本時代將阿里山林木向外輸送而建,1963年林場砍伐結束,主要為觀光用途。阿里山原住民為鄒族,目前有達邦與特富野兩個大社,各有頭目與長老,保持傳統文化。


花蓮,六十石山金針花海

花蓮六十石山,每年7月至10月是金針花季,在前往六十石山產業道路旁,有棵高14公尺挺拔高聳的老茄苳樹,樹冠頂梢與金針田相連,山上一片金橘色花海眺望山下有機田園,藍天遠山雲霧環繞,看這景象忘記了所有的憂愁。

1959年八七水災的受戶經政府輔導遷移至此,因每次收成六十石,故名六十石山,位於富里鄉是花蓮縣最南方。鄉內人口約12000人,目前居民有榮民、客家、閩南人、阿美族等多元族群特色。主要特產有富麗米、香菇與金針等,是重要有機農業產地,有富里溫泉、六十石山、羅山瀑布等觀光景點。


花蓮,花東縱谷油菜花田

一片片油菜籽讓花東縱谷顏色多樣了起來,當火車從遠方劃過這一片藍天白雲,湖面倒映著這片冬天的暖陽,油菜將要被當成有機肥料,春天種下的稻苗將會在夏日蟬聲中收割,多颱的東台灣有這與世無爭的風景,看天吃飯的農夫收成也無法預期,但敬天樂天的個性讓人敬佩。

花東縱谷貫通花蓮、台東,長158公里的綠色走廊,綿延的秀麗山脈,東部幹線鐵路相隨,油菜花盛開時期,景色令人讚嘆與驚喜,縱谷內有種稻、水果、茶葉等,在河流與山脈層層交織下,雕刻出奇特的自然景觀。原住民有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及卑南族,展現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與多樣的傳統情懷。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位於潮間帶,有時藍色有時綠色隨著海水的高度變換著顏色,在山邊看遠方海天一線,俯瞰這人工的圖案,看似浪漫的雙心,其實是居民捕魚的陷阱,在海浪的拍打中仍可屹立海水中,原來這浪漫的背後還有精細堆石的技法。

澎湖七美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的雙心石滬,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玄武岩及珊瑚礁在潮間帶築成的捕魚石牆,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澎湖縣的石滬有580個左右,在海面上築這弧形石牆,工程浩大,要全村居民的幫忙,有時還有數年才能完成。會堆砌石滬的人已經不多了,這樣的浪漫不知道可以在維持多久呢?

品圖藝術:http://www.p2art.com.tw(即將開放網路購買)

還有幾張照片還沒有貼出來,是要發行1000片的拼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