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博物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博物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11/29

【台北】攝影文化中心的展:比喻.隱喻:逐光追影及它義

雖然這個展目前只剩下三樓的展區,但是看到這幅熟悉的作品,是致敬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從巴黎繪畫圈的落選沙龍,到印象派興起,這幅畫重新再詮釋,可以說出藝術史所有的事情。

剛好上週在文房帶走讀,也帶大家到周邊請藝術家來創作的牆面,我從塗鴉來分享,原本在牆面與廢置的廠房藝術家藉由創作來凸顯反社會活動,這種搖滾、革命、反政府的社會運動,一直以來一直存在,但是最近在拍賣會上自毀的作品《氣球女孩》塗鴉藝術家班克斯也造成了一些話題。

究竟,藝術是給人反思,還是只是仕紳化有錢人的玩意呢?

還好,我們隨時可以踏入攝影文化中心,可以用很便宜的門票進入博物館,在其中獲得藝術家的思考,有些可能不容易理解,但人與人之間有同理心,互相了解才是藝術創作的本意。

人類從穴居時代就開始創作了,我想每人都會有這樣的能力。

2022/06/19

【臺北】為什麼要養活病毒?為什麼要做愛?藝旦間酒樓踩點活動

同屆的同學,有源源不絕的人才可以來分享,畢業三十年,人生也進入了另一個境界,這次試辦這樣的分享活動,隨著新冠疫情的熱門,即使是販夫走卒,每一個人都變成了專家。

透過專家的研究,看了很多的分析曲線,內心糾葛了一下,即使科學實驗研究的數字那麼確定了,網路上還是很多事是而非的謠言,或是亂下標題的新聞,從小到大用A片來當成做愛的教材,要如何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身體呢?

很感謝來參加的同學是龍月堂經營者的親戚,請大家吃著 1932 年就創立的滋味,原來有歷經1935年城市博覽會的老店,可以那麼的雋永。

今天走讀從歸綏街起頭→江山樓→春風得意樓→花柳科醫院→維特酒家→蓬萊閣與東薈芳舊址,所有一切的關聯都是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的。

未來病毒會怎麼樣演變呢?

心有七七的藝旦間酒樓踩點活動

很感謝同學先許願說要去看看日本時代的酒家,但其實舊有的建築完全都拆除了,我們去看『江東春蓬』舊址。

要一個小時內踩大稻埕四大旗亭,實在不容易,一開始要走入歸綏街文萌樓,就走錯路了,所以多花了一點時間,不過總算是走了咖啡館、酒家、花柳科醫院,還講完了四家書店,還附送了順天外科醫院與第一唱片行,還講了郭雪湖的南街殷賑。

快走快閃與快講,到了目的地花了七十分鐘總算達成任務。

不過,我覺得我並沒有把大稻埕以前的烏貓與烏狗的文化講出來, 劉抒苑同學傳來了龍瑛宗寫的『黑妞』,搭配劉捷書寫的『大稻埕點畫』,這兩人還是好朋友,所以這兩人書寫的大稻埕可信度相當高,節錄『黑妞』部分如下:

黑妞

冬天的燈影寂寞地投射在濡濕柏油路上,我拖著木嘎啦嘎啦地走著,突然間,我想起了她一定是叫做阿燕的少女。

那兒是本島人街――大稻埕的一角,一片十字路口有點曖昧喫茶館。其艷俗氣的杏頭,有三個十四、五歲女招待站著等待顧客來臨。其中穿上綠色服和白色裙圓臉少女,是我所認識的,我想呼喚她 的名字,但端詳一下,竟是看錯人了。 在世間,面貌相似的人很多哩!不覺苦笑著,就要走過去。 但一味淘氣的少女們,賣弄風情地喊叫起來:「喂!來坐嘛!」 她們的濃粧艷抹,雖在傍晚仍然那么明顯,嘴唇紅得令人不忍,而且有點討厭,但討厭裡又覺得有些憐憫 之情。我不管那些終於走過去了。

......

我想好好研讀馬歇爾,便將他的「經濟學原理」帶來。

2021/11/13

《大英博物館裡的伊斯蘭史》

很喜歡看這種雖然很厚,但不需要從頭看到尾的書,隨手一翻都會有收穫,而且會喚起旅行的記憶。

這十幾年去拜訪很多古文明國家,大部分人可能會覺得是去看古蹟遺址,但是看到這些文物,連結到歷史與地理,才能拼圖出古文明的輪廓,但若是你沒有到當地去體會,看這本書也可以先對當地有些憧憬。

這是一本無論何時何地都很適合翻閱的書籍。

以前總要到博物館去看這樣的文物,其實不用甚麼高科技的元宇宙,看一本實體書,早就可以穿越時間,橫跨各州各地,去體會這一切。

我的提問是中國、東南亞國家的伊斯蘭文物有那些呢?或許明天來看看 水瓶子城市慢步 的線上直播,訪談譯者苑默文,你會有更多的認識。

2021/04/21

【台北】COFFEE TO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出張所

COFFEE TO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出張所

最近幾年修復開放的博物館,越來越精緻,而且長年來被詬病的博物館內的餐廳咖啡館品質低落,我覺得有翻身的機會,一般人應該會大大的改觀。

委外的規定法令部分,的確多年來有長足的進步,營業面積營業方式都有明確的規定,美學的注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到日本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參觀一下博物館的餐飲、精品店的經營,攝影博物館一樓的賣店的確做到了質感,但我覺得與攝影、商船、公路局的連結,可能要加強一下,或許,還需要點時間磨合!

右上照片,在我小時候的印象,對外有個開放的公車票售票口,不知道誰有看過這樣的照片呢?

PS. 能在超級厲害的吧檯工作,很羨慕啊!

2021/04/14

【台北】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攝影博物館

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攝影博物館

有幸在開幕前進去參觀,小小的接待櫃台,還有小小的旋轉樓梯,我想起國中(約1980年代)來此排隊買學生票,面對臭臉的賣票小姐,想想走廊怎麼會有售票口,而現在搖身一變,居然是非常高級的博物館。

為什麼百年前優雅的建築設計,在我小時候完全感受不到?

這十年來接觸到日本時代的歷史,讀了日本的建築史、歐洲的建築史,逐漸的重新了解修復好的建築,才明白了原來台灣在建築史中擁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夾在漢式與歐式的夾縫中,走出了另一條道路,這棟建築,就是非常良好的說明。

攝影作品中,也可以說明台灣在這歷史中演變的過程,只是說明牌作的太文青了,字又小又矮,實在很難查詢,可能是要大家著重在照片上吧?

希望未來有強大的導覽老師!

2021/03/24

【台中】臺灣國立美術館,經典再現展

臺灣國立美術館,經典再現展

到了這個展區,下巴有點合不起來,實在太驚訝了!

除了郭雪湖、陳進、林玉山、陳澄波大量得獎的作品之外,臺展還有許多比較不知名的台灣畫家,這件《魚》的作品,是簡綽然(1903-1993)入選第二回(1928年)臺展的作品。

簡綽然從事教育工作,長期以來繪畫就是日常生活,作品也取材自生活日常,我們實在對於我們的阿公阿祖那一輩,知道的太少了,他們在戰爭前後,內心的轉變到底有沒有表現在畫作上呢?

這檔展有復刻全套17冊的圖錄,精品店沒有找到販售相關說明畫冊,非常可惜,賣完了嗎?

2021/03/18

【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世界宗教博物館

一直想要去看看這個博物館,終於一圓夢想,每一個宗教都有共同點,也有相異點,造就了這些展覽,也是讓人卻步的主因。

世界何其大,各地的歷史地理大不相同,造就了各式各樣的宗教,你我從小到大都會有自己的認同,自己的信仰,要讓大家主動進入宗教博物館,的確非常困難。

我相信大家都有一顆互相認同的同理心!

當我走到世界各大宗教建築的模型前,深深地被吸引了,走到了各大宗教的文物那一區,每一個文物的細節也非常值得一看,好像就是旅遊到當地的感覺。

原來,透過教育,可以多讓我們培養同理心,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到這裡可能也沒有答案,人到底從哪裡來?我們該往何處去?每一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答案。 — 在世界宗教博物館。

2021/01/11

【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

維也納藝術史美術館的對面是自然史博物館,兩棟一模一樣的建築隔著廣場對看,建築物有漂亮的圓頂,內部裝飾金碧輝煌,可以說是本身就是藝術品,壁畫有克林姆的《埃及》千萬不要錯過。美術館以哈布斯堡家族歷代收藏為主,其中魯道夫二世的收藏為最。老布勒哲爾的《巴別塔》非常細膩,充分表現人類建立高塔的企圖。哈布斯王朝統治過西班牙,也收藏維拉斯奎茲的作品,而威尼斯畫派收藏也十分完整。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usergallery/%E7%BB%B4%E4%B9%9F%E7%BA%B3%E8%89%BA%E6%9C%AF%E5%8F%B2%E5%8D%9A%E7%89%A9%E9%A6%86/MwIS6A7sHhFNJw?fbclid=IwAR0eBz3q7ekq6sxSJdggFd7nZaMHHYswnPxlsSqd0wbprrH8s9j1gdjl9xU

2021/01/05

【法國】凡爾賽宮

照片:午夜巴黎電影

凡爾賽宮原本是森林沼澤地,路易十三買下來作為狩獵行宮,路易十四因為巴黎市民暴動而將宮廷遷到凡爾賽宮,大量擴建宮殿、庭園,強迫各地貴族集中居住,預防叛變就近管理。經常舉辦典禮、宴會、舞會、劇場、煙火、狩獵等娛樂活動,成為歐洲的文化藝術中心。凡爾賽宮面個立面朝向不同,呈現不同的風格。庭園的軸線分明,放置眾多希臘神話雕像,使用液壓網路的噴泉系統是獨一無二的。宮殿內最著名的大廳是鏡廳,面向花園的是巨大落地玻璃窗,家具純銀打造金碧輝煌,是舞會、典禮舉辦的場所。

線上瀏覽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roject/versailles

2021/01/04

【巴黎】奧賽美術館

原為1900年興建,從巴黎往返奧爾良鐵路的奧賽車站,後改為美術館,收藏 1848-1914年的繪畫、雕塑等作品。剛好是工業革命興起後鐵路大量興建,位於河邊工廠林立的年代,而1914年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點。重要的收藏有 米勒《拾穗》描繪窮苦的人民、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諷刺學院派學者道貌岸然、 莫內《聖拉札爾火車站》以蒸汽煙霧與旅人來表現文明進步、 梵谷《隆河上的星夜》等,收藏的藝術品反映出那個年代的社會縮影。

線上看展: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musee-dorsay-paris

【巴黎】羅浮宮

羅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原本為法國皇宮,路易十六時期修復、購買藝術品補充皇家收藏,法國大革命期間設立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拿破崙在位期間擴建羅浮宮並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博物館,並且將歐洲各地將藝術品運到巴黎豐富館藏,1981-1998年的大羅浮宮計畫在廣場興建了玻璃金字塔入口,擴建整修展覽廳。除了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作品之外,古希臘時代斷臂的維納斯、沒有頭的勝利女神像,古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是目前人類歷史最早最有系統的法典。羅浮宮與凡爾賽宮收藏大衛的《拿破崙加冕》,比較兩幅畫背後的歷史不勝唏噓。

線上看展 https://www.louvre.fr/en/visites-en-ligne

2021/01/03

【倫敦】國家美術館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收藏西元1290年至1900年歐洲繪畫作品,英國航海時代強盛之後對於自己的藝術家缺乏自信,多為歐陸藝術家作品,歐洲各國重要名家作品均有,完整記錄歐洲藝術史各個階段,可稱為西洋美術史的入口美術館。重要作品有北方文藝復興荷蘭范艾克的《阿諾菲尼的婚禮》畫工精細;西班牙委拉斯蓋茲《鏡前的維納斯》,充分展現畫中畫,當年借來倫敦展出被英國人民集資買下,畫作有被破壞的痕跡;德國霍爾班的《使節》底下有個船槳同時是個扭曲的骷顱頭,代表航海時代的險惡環境。
線上看展: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the-national-gallery-london

2021/01/02

【倫敦】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源自於收藏家、博物學家、醫生漢斯爵士的收藏,過世時捐給國家,而後透過民間募資而興建,開放以來兼具圖書館的功能,很多名人在閱覽室閱讀的足跡,包含孫逸仙、馬克思、王爾德、甘地、喬治·歐威爾、馬克·吐溫、列寧、吳爾芙等。千禧年庭院改裝為室內展覽廳,令人敬畏的大圓頂可作為各展覽廳的入口。大英博物館的收藏五花八門,多為個人與財團捐獻,展現大英帝國在大航海時代,在世界各地研究調查的成果,復活節島的摩艾像、埃及的亡靈書(死者之書)、木乃伊、希臘的陶壺等,都值得反覆到訪。

在線上好好看展吧!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the-british-museum

巴別塔/老彼得·布勒哲爾1563

巴別塔/老彼得·布勒哲爾1563

剛剛點進去,一直放大,可以看到工人在蓋巴別塔的一些工具:起重機、鷹架、工人的住房、建材。建築到了雲端有點扭曲。

上帝混淆了人類的語言不能互相溝通

來源: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asset/bAGKOdJfvfAhYQ?hl=zh-TW

2020/12/23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從入口走入巴爾幹大道,看到濱野彌四郎的銅像,背後清楚可見立像的主要原因,漂亮的基座與一旁戰後興建的碉堡比對,水道的軸線好像寺廟的參道,了解衛生用水的現代化進程。

附近的八田與一紀念館,這三位都可稱為台灣水道的恩人吧?

很喜歡這樣的園區,或許有人會覺得展物太少了,但我覺得有可能後來會東加西加亂加東西,幾年之後可能四不像,美感盡失,忘了園區原本的初衷。

未來若要加東西,包含要放的音樂都要經過審慎的思考。

較高處的淨水池能夠開放進入參觀嗎?

2020/12/22

【臺南】美術館,溫故知新咖啡館

20201222 臺南美術館,溫故知新咖啡館

來到了志玲姊姊婚禮的美術館,以前是警察局,看了洪通、宮廟藝術置入了白色恐怖,與傳統宗教信仰有了更多的連結,有別於傳統西洋美術的體系,我覺得是十分生活化,必須論述、重構這樣的藝術史。

進入了溫故知新咖啡館,感覺有 4Mano 的味道,整體配色很有西洋風格簡約的配色,完全跳脫原來是拘留室的肅殺氣氛,原來老闆真的是侯國全。

臺南美術館可能有人進來會覺得太過商業化,也覺得不知道在展些甚麼東西,我覺得這正是去找尋台灣風格的美術特色,或許是剛起步,我們要建立台灣美術史,真的需要一點時間。

2020/10/14

【台北】『畫時代』特展 @北投文物館

『畫時代』特展 @北投文物館

好久前就想要去參觀,但一直過於忙碌排不出時間,今天才正式去參觀,回來發現居然是去拍個人寫真,真不可取。

一進門郭雪湖的南街殷賑,把一旁的平板拿過來照在畫上,就會發現這幅畫有了當年叫賣聲的配音,而且還會變成夜晚,人物好像都從畫中跳了出來。

不只是展覽旁的平版有實體展加上AR的特效,拿自己的手機去掃QR Code 網址,也有同樣的效果。

這個展我最喜歡的是潘麗水(潘雪山)的那幅《畫具》,畫中不只有畫、寫生的素描、字,還有台展圖錄的書,這幅畫讓他入選第五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北投文物館還把畫中的實體物品同時陳列出來。

整個展覽從畫中跳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除了畫之外,還跨了時代,有些新的東西,有些是舊的東西,但是已經修復好畫作宛如新生,只有實體的物品猶如一個老人,有著歲月的痕跡,我想這也是"跨"的樂趣吧? — 在北投文物館。

2020/10/11

【台北】這幅李梅樹的裸女,畫中畫是誰的作品呢?石川欽一郎嗎?

萬事問臉友:這幅李梅樹的裸女,畫中畫是誰的作品呢?石川欽一郎嗎?

來源:開放博物館,典藏者:李梅樹紀念館|Li Mei-shu Memorial Gallery,1946年

來個維納斯合集好了

《裸體的馬哈》(西班牙文:La maja desnuda)是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ya)創作於1797年至1800年間。畫作顯示了裸體的馬哈(「馬哈」(maja)在西班牙語中是指「姑娘」或「漂亮姑娘」的意思)。戈雅還繪製了一幅表情、姿態一模一樣的《著衣的馬哈》(La maja vestida)。現藏於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維基百科)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義大利語:Venere di Urbino)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畫家提香創作於1538年的一副油畫。該畫受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的影響,描繪了希臘神話愛神維納斯赤裸躺臥的情景。現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

《沉睡的維納斯》(Sleeping Venus 或 Dresden Madonna)是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大師喬爾喬內創作於1510年的一副油畫。畫作描繪了羅馬神話愛神維納斯赤裸沉睡的情景。喬爾喬內未完成該畫,後由提香完成景觀和天空。現藏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歷代大師美術館。(維基百科) 傳說師兄弟情誼就毀於這幅畫。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12/blog-post_11.html

2020/09/09

【台北】順益行

順益行 #博物館

20200909

在特別的日子(愛你愛你久久)進入台灣美術史的小藏館,意外的感受,比對面的撫台街洋樓的展出還具有意義。

石川欽一郎、郭雪湖、陳進、陳澄波、李梅樹的作品一攤開,台灣美術的起源隱誨的躍出畫框,民間的美術館可以那麼有明確的收藏方向,十分感動。

不只是這些台灣美術史的前輩,還有這些老師的學生們承襲了老師的特長,持續的在台灣各地創作,在貴德街、長安東路、台北城中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如今也都拆除了,留下的作品讓我回到童年的記憶!

為何台灣的美術館收藏那麼多台灣前輩畫作,都不會拿出來展呢?或者出國展出或各地巡迴都十分有意義,為何不會做呢?阿Q的想是要給民間機會嗎?

【台北】故宮參觀

疫情期間沒有了觀光客,去故宮非常舒服,白菜配東坡肉都不用排隊,以往每次不同團的導覽都會互相干擾,現在非常清楚的聽到你想要聽的內容,甚至還可以坐在椅子舒服的聽講,讓我們的心貫穿在世界各地。

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博物館,總是會去找跟自己相關的文物,或者找出這些文物是從哪裡來的,幻想或聯想那個時代的事情,而這些文物透過貿易,被帶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文化因此互相影響著。

聽了多次故宮的導覽,每一個導覽老師大多強調這些寶物的歷史,為什麼那麼值得收藏,製作的難度與工藝價值,鮮少像 趙天傑 (Tien-Chieh Chao) 一樣以文化交流的角度去談寶物背後的故事,以及自身旅行的經驗,分享這些文物自己的理解與認識,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與機緣。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這二十年來不斷的在世界各地展出,如同古代透過路上、海上絲路,也可能是戰爭與掠奪,如今我們若能將這些文物研究的更為透徹,就好像日本精美的漆器被清帝國乾隆皇帝收藏,命令匠師要把漂亮的鼻煙壺們藏在裡面,設計精美的多寶格,而乾隆喜歡破壞文物,在上面加註自己的心得,博物館收藏文物展出只是最基本,研究文物並且能夠讓他更為光彩奪目,這就要透過導覽員的介紹,加上眾人努力的理解,並且能夠重新詮釋傳唱。

照片中這些地方,跟故宮到底有甚麼關係呢?

若還是不想去故宮,也可以上網觀看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national-palace-museum-taiwan

或許哪一天我來個線上導覽也不賴喔!感謝星球旅行社安排的員工旅行,疫情期間從業人員還是努力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