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0

《隔壁親家》台灣音樂劇,點出1960年的台灣城鄉人物的時代背景

這齣就好像是我阿公、阿爸與阿母年輕時實際發生的事情,昨晚在《隔壁親家》加演場的彩排觀賞結束,回家後反覆的回味整齣戲的細節,雖然在熱鬧詼諧中帶過所有的故事,但每個場景與人物都有台灣當年的氣氛與味道,配合各類歌舞表演與台語歌曲,個人覺得整個演出媲美百老匯,尤其這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照片取自宣傳DM(點圖放大),其他劇照可以到隔壁親家加演宣傳照的相簿去看。
粗皮雄三個女兒:招治、迎治、連治分別由許效舜、鍾筱丹、洪瑞襄、張世珮飾演。
石龍伯三個兒子:天賜、天保、天養分別由彭恰恰、謝怡安、程伯仁、江翔睿所演。

故事敘述在宜蘭的鄉下水底寮,石龍伯與粗皮雄兩個人小時候情同手足經常玩在一起,在日本時代的公學校畫下一張水彩畫訂下一輩子互為好友的誓約。但是在國民政府來台實施土地重劃的政策,粗皮雄分得的地只能種蕃薯,又連生了三個女兒,而石龍伯不但分得水田可以種稻米,又連生三個兒子,擁有充足的勞動力,因此兩人交惡,每次在政府分發肥料或在一起的場合都不斷地鬥嘴。

最精采的一幕算是兩人打架的那一幕,不但邊打邊唱還融合了黑光劇、布袋戲與歌仔戲等動作與舞蹈,可以整合的那麼細膩,我光是看彩排就驚為天人,果然在台灣怎樣的事情都會發生。

這齣戲能繼續演得下去就是因為石龍伯與粗皮雄三個兒女因為從小一起長大而互相喜愛,但因為兩老互相吵架爭執而不能相愛,於是大女兒嫁給了一個老兵,二女兒去台北闖蕩嫁給了老外。就在兩個老三也要被拆散的時候,兩老因為當年的那張水彩畫而冰釋前嫌,有情人終成眷屬。雖然劇情很芭樂,但也很實在。

隔壁親家部落格,這部落格裡的影片與文章都讓我一再回味。


追求小女兒的工廠小開所跳所唱的一段

這齣音樂劇除了演出唱出這些人的內心世界,也同時反映了台灣在1960年代在戰後與美援時期城鄉的發展,時代一直前進,風水是一直輪流轉,但是我們仍不要忘了要互相體諒互相合作才能共創未來。

目前加演場在高雄、台北仍有票,水瓶子推薦大家可幫父母買票前去觀賞。這齣戲原著是廖風德,藝術總監編劇楊忠衡,音樂總監作曲編曲冉天豪,執行導演與舞蹈設計是伍錦濤,歌唱指導魏世芬等,除了幕前的演員外,幕後各有專長的老師努力互相融合才能組合出整個表演。另外我發現許多場合的配角三姑六婆更厲害,簡直就已經是角色上身的演出,即使燈光沒有打在他們身上,還是照樣做動作。

PS. 感謝音樂時代讓我們幾個部落客有機會看到練習的彩排演出,非常精彩。

1 則留言:

  1. 您好,我們將引用您本篇文章的部分文字到《隔壁親家》官方部落格,若您認為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再煩請隨時與我聯絡,謝謝。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