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12/25

【台北】人間條件八--凡人歌

人間條件大部分的故事主人翁在於終戰後面臨的巨變,多半女主角要獨立承擔男性的過錯,甚至養女還要照顧非親生父母或是公婆這樣的責任,幾乎所有故事中的男人都是渣男。

吳念真以女性的角度詮釋的系列作品,每一幕都是一個痛點一個角度,整齣戲下來像個死結難以解開,處處是無可奈何,或許早已經習慣這樣的節奏與劇情發展,經常聽到啜泣的聲音,很多觀眾準備好了整包衛生紙。

這次吳念真的兒子執導,前兩幕還搞不清楚到底這些男人是碎念甚麼?只覺得卸下工作的男人彷彿失去了權力,雖然仍有人脈,但是應該很難再度使用,男性也因為攝護腺肥大失去了往日雄風,只剩下在醫院候診室分析事情頭頭是道,但並沒有人搭理,在家庭的地位一落千丈,只剩下一隻嘴砲了。

這是齣後座力極強的戲劇,當然若你回家不加思索,可能就此忘了你的爸爸、阿公退休後的生活方式,吳念真在很多場合都說了我們這個年代可能是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那些羈絆與牽掛可能我們都無法理解,如今退休後的男人們,可能也不理解這個社會,甚至平日的言語與行為也都不被理解。

表面上每一幕的是笑點滿滿毫無冷場,但所有的笑料背後都是小人物自我的戲謔,若我們站在男主角的立場,每一句話都是共鳴,而且每一句的不被理解反而是大悲劇,一場沒有哭聲,而所有男人都會步上的無奈劇情。

人間條件系列好像是用男性的觀點敘述女性的無奈,由於男女平權,這些悲劇故事可能越來越少,可說是台灣在時代變遷中,不同政權不同政策下的產物。這次人間條件八中的男主角,是用女性角度觀點來看退休男性不被理解的無奈,而且目前無解,未來還不知道會不會有減少的趨勢呢?

第一次覺得"肚子"可以代表這個退休男主角。

2023/05/21

【台北】藏畫,陳澄波背後的幾個女人

雖然劇名是藏畫,但其實重點是在陳澄波的太太張捷與女兒陳碧女的內心世界,一是把畫藏起來,另一是陳碧女親眼見到父親被公開行刑。

陳碧女1943年的繪畫〈望山〉入選府展,戰後迎接國民政府來台,陳澄波的〈慶祝日〉在警察局畫上青天白日的國旗,而陳碧女學習了父親把〈望山〉這幅畫自動畫上了國旗。但陳澄波卻在1947年3月25日美術節,死在嘉義車站前血染了大地。

藏畫這部舞台劇,利用衣服幻化成偶,打破了時間,陳澄波經常在偶與人之間穿插,也在夢境與實際生活中間切換,從女性的角度切入來看陳澄波的美術人生,其中對於西洋美術裸體的描繪,還有為什麼一定要實地寫生的原因的演出來。

這一齣劇把攝影師留下了陳澄波最後的遺照這件事,有了另一條認識張捷與那個時代的背景。

看這劇中很多意象的演出方式,其實要十分熟悉美術史與日本時代台灣史,最後又選擇了阿里山為背景,把女兒的婚禮作為陳澄波未完成的畫作來呈現,不過,婚禮的新郎卻是缺席的,可讓我們自己補上這最後一塊拼圖。

藝術家追求"美",最後一幕大家走入山中也走入畫中,十分和諧的樣子。我想著陳澄波在獄中寫得遺書,對於大女婿蒲添生做人處事的提醒,二女兒的婚事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

從女性心理出發,張力到最後一幕爆發,雖然已經結束多時,心中仍不能平復,是一部更深入探討族群共榮的問題,我期待未來還能繼續精進,讓更多人欣賞與思考。

2022/12/11

【台北】再會吧!北投

從人間條件到再會吧北投,這齣音樂劇描述女性身不由己,內心深處連身體的自主權都沒有,甚至當了媽媽後不得不將自己的養女推入火坑這樣悲慘的輪迴。

在北投繁華那個年代,陳明章寫的每一首歌都切合到了故事中的情緒,酒家女拿掉子宮,然後肝也因為喝酒壞掉了,看似簡單的情節,短短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五十年前在北投真正的悲哀!

吳念真,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也是台灣女性心理最深處的敘述者!

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除了哭調悲腔之外,還是有歡樂的歌曲,還鼓勵看戲的人一起同樂。這個橋段應該是議員與商人勾結被抓,乃至於後來李登輝擔任台北市長後北投廢娼,有些北投的酒家改經營卡拉OK,讓大家合唱:快樂的出帆、四季紅。

希望未來有那卡西橋段!

有不少視障朋友在後台擔任演奏,很感謝台灣有這樣的音樂劇,說唱出這塊土地的歷史故事。

PS. 第一次到貢丸、米血、百頁豆腐內看演出,座位沒有想像中那麼擠,以我的身高還是有一點點空間可以呼吸,只不過有人要經過是一定要起身就是。

2022/08/22

《人間條件七》《我是一片雲》《心動》中的母女關係

《人間條件七》與《心動》中的母女關係

因為同學在社團中回顧《心動》這部電影,看了一下其中梁詠琪與金燕玲,還有林美秀與楊麗音這兩對母女,似乎都有類似的關係,彼此互相的怨懟,但就是無法分開!

是否是這樣的關係,衍生出來的劇情,《心動》中的女主角就沒有結婚,看電影時可能會歸咎是金城武、莫文蔚奇怪的糾葛,但我覺得這位母親更扮演了更重要的決定性因素。

人間條件七中的楊麗音,從女兒十三歲就要離開家工作賺錢,楊麗音這位母親表面上把女兒趕出去,何嘗不想兒子可以成才,但維繫家庭的收入,還是女性,甚至最後失智症母親,還是需要女兒回鄉來照顧。

或許這齣戲劇、電影的主題並不是談母女關係,不過,引發這樣母女怨懟的惡性循環,除了時代因素之外,是不是應該去解開這些結呢?

PS. 電影《一一》中的金燕玲與母親也有一點點這樣的關係。

《人間條件七》與《我是一片雲》

因為人七,所以重新看了我是一片雲,這位由林青霞飾演的段宛露,她的綽號就是一片雲。

不知道為什麼看了一直大笑,不過看到孟樵(秦祥林)把女朋友宛露帶回家,卻遇上了表面溫柔婉約的孟母,但背後卻對這位漂亮的未來媳婦往外推,到底是怕失去兒子,還是真的太過自卑了呢?

劇中林青霞應該還是喜歡秦祥林的,而秦漢最終變成家暴者,跳樓自殺,瓊瑤阿姨真是太威了,許多內心戲直接就用台詞講出來,而一片雲最後就瘋了。這麼直接的電影與小說陪著我長大,家庭親情與愛情的糾葛不斷的代代相傳,這樣的魔咒在現實生活中跟隨著二秦一林很久,最後林青霞放棄了二秦嫁給了富商,很想來問問今天的二秦不知道有沒有很後悔啊!?

那瓊瑤呢?這些小說電影主要脈絡思想,有沒有跟隨著阿姨的家人呢?婆媳是不是競爭關係?

回頭看看人間條件七中母女的糾葛,到了我們這一代,是否有辦法破解呢?13歲去做女工的這個過往,然後一直要賺錢養家,家中的男人多是敗家子,不是生意失敗就是吸毒逃亡,都是女性在支撐這樣的家庭,甚至有一些還不是親生女兒!

看戲的時候,我一直想到我的親戚長輩的童年生活,真的如劇中所演,都是小學畢業就去當女工賺錢,有的甚至因為賺錢而失去子宮,沒有子宮的人淪落為沒有地位的族群,會有這樣的現象,最應該怪罪的應該是男人吧?

而許多男性的長輩也如同劇中所描述的樣子,這些畫面實在太深刻了,讓我久久不能自己,我也無法很客觀的論述台灣戰後初期女性的形象,很感謝吳念真幫我們寫出劇本,也演出來了。

很期待人七成為台灣那個時代的經典劇。

2022/08/16

【台北】雅痞書店,爵士音樂會

線上聽演講在疫情期間成為一種風潮,我覺得在家裡舒服地坐在書桌前聽演講,甚至是在客廳沙發舒服的聽演講是一種享受,若是製播可以把簡報檔與演講的畫面調整適宜,甚至比現場的演講效果與吸收程度要好得多。

雅痞書店在這幾年疫情期間,演講活動幾乎都有了線上,我應該算是經常使用者,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花一點錢聽演講並不為過,而且還可以在期限內暫停或重播,當然也可以選擇快轉。

有沒有可能有線上爵士音樂會呢?

本來應該是戲劇院內建的餐廳,或是 PianoBar 或是河岸留言之類的場域,很令人驚訝的是雅痞書店做到了,場次非常多,真是十分佩服啊!也撐過了這個疫情。

我覺得若未來多攝影機可以讓電腦AI 來做導播工作,搞不好線上音樂會是可行的喔!有沒有人要來嘗試呢?

前一陣子 Youtube 的 THE FIRST TAKE ,是不是也算是某種現場的型態呢?

2022/08/05

《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

與三年前第一次的演出,這次的版本又更成熟了,原本對於白色恐怖唐突的描述,這次比較自然的描述出來了。

我第一次看到這樣規模的舞台劇有這樣滿座的成績,令我非常的驚訝,台灣五大家族,基隆顏家不像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都還有房舍存在,基隆顏家除了所創立的學校還在之外,庭園與房舍大部分消失,很難很難說明當年台陽煤礦公司相關的產業盛況。

透過一青妙的原著改編的舞台劇,而且作者親自演出當事人,透過她眼中的父親顏惠民,企圖帶出那個時代對於認同與選擇!

這部分劇情的張力若拉得太大,可能會讓中間的過程太難表達,讓觀眾無法進入,但敘述的不夠多的時候,有時候大家心裡會有問號,為什麼顏惠民那麼怪,好好的家族事業不接,跑去日本賣保險套(我覺得這個超賺的)。

因為我有去找一些顏惠民相關的資料,從日本念書回台,家族長輩被白色恐怖抓走,而地質系學生也有被抓的,那樣的心理壓力,恐怕不是我們現代可以好好理解的,回到日本這個舒適圈,正是他唯一的出路吧!而後在日本若生意成功的話,搞不好更可以光宗耀祖一番,可惜他罹癌過世。

在台南還有場次,沒看過的朋友或許可以試試用同理心來看理解我們的阿公阿嬤。

2021/05/02

【大溪】蘭室的客家詩歌吟唱

蘭室的客家詩歌吟唱

還好有詩詞紙本,不然真的聽沒有

大溪蘭室原本是呂鐵州家族的住宅,維基百科如下:

呂鐵州(1899年6月17日-1942年9月24日),台灣日治時代東洋畫家,本名呂鼎鑄。桃園大溪人。明治32年(1899年)生於桃園大溪。大正9年(1920年)任大溪街協議會員。昭和3年(1928年)赴日本內地學畫,入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現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師事福田平八郎,學習「圓山四條派」畫風。自昭和4年(1929年)的第三回台灣美術展覽會起,連續入選第四、五、六回台展,並在昭和7年(1932年)的第六回獲得「無鑑查」資格,同年加入當時台灣最大的東洋畫團體「栴檀杜」。昭和11年(1936年)在台北太平町大橋頭自宅開設「南溟繪畫研究所」,栽培東洋畫家。昭和17年(1942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日治時代晚期改名「宮內鐵州」。

***

呂鐵州的父親呂鷹揚,清末秀才,日本時代成為教育家、實業家,對大溪貢獻很大,我們能夠在這個中庭欣賞客家詩歌吟唱,真的非常特別的體驗。

在我們重新認識以前台灣各地的人事物同時,客家詩歌從悲苦中解放,有了重新的體會。

2020/01/18

【台北】四四南村新店開幕:南村劇場‧青鳥‧真設計



小時候,居住在四四南村的隔壁,崗哨堡這一線之隔,如今四四南村的D棟,居然有了書店、劇場與文創商店。

開幕看到眾星雲集,遇到了我的偶像陳亞蘭,也遇到了五年級老友何榮幸,還有喫茶店同好哈利桑,更有書店界的志玲姊姊,與文化一哥鐵志等,當然還有許多明星。

跨時代與跨領域的人出現齊聚一堂,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期待實體書店可以永遠存在— 和 Hally Chen 。

2019/10/13

【台北】大稻埕活動



國寶級人物親自演出掌中戲,看到這一座舞台就是那個門面,非常的細緻,可以做的相關文創產品應該可以很多,但每次看到老師傅出來,還是感到一陣心酸。— 和 Titan Wu 。

2019/07/07

【台北】飲食男女音樂劇



長期看天作之合音樂劇,這齣戲已經爐火純青,有梗有節奏還有許多埋藏在細節裡的彩蛋。

台灣的文化表演,總是需要靠熱情、靠補助、靠爆肝才能支撐下去,不知道何時才能脫離這個無限循環的魔咒。

去日本觀光,我總是會到在地的美術館、博物館看到許多老先生、老太太,穿戴整齊去博物館買票進入,然後當場仔細的觀看,輕聲的討論,眾多的展品,雖然都不是知名大師的作品,只是在地人每季或每年舉辦的比賽活動,作品多到不行,我相信這些作品都不只是年輕人的畢業作品,跨越的所有的年齡,藝術創作是每個世代的事情,觀賞者應該也是跨越所有的族群。

長期以來,看音樂劇的人總是在同一個同溫層,我覺得天作之合劇場已經突破了同溫層,已經是不只是年輕人,也不只是年輕人帶著父母來看劇而已,我觀察到有如我這個年紀的大叔、阿伯,也願意來支持這樣的戲劇,雖然,還是少數人,但總算是突破了一些。

飲食男女即將有高雄的衛武營場次,希望未來有更多劇碼,是更大眾更好萊塢,這齣採用李安的飲食男女,這部描述當代社會現象的電影,或者未來可以用楊德昌、侯孝賢的電影改編,期待可以有更大的市場。— 與Shih-pei Chang 和冉天豪在國家戲劇院

2019/03/10

《時光の手箱》女中阿春的時代連結,尋找台灣人失落的日記



《時光の手箱》女中阿春的時代連結,尋找台灣人失落的日記

如同霧峰林家的故事,李崗似乎喜歡在大時代下去找尋故事,阿罩霧風雲描述一個大家族在日本時代,如何努力延續家族勢力。

基隆顏家的顏惠民,在日本戰敗後,面對煤礦事業的沒落,要如何延續家族事業,以及對於身分的認同,在痛苦的環境下,只能躲到心中的伊甸園。

顏惠民的一厥不振,十分佩服一青妙,雖然是牙醫師,但是透過書寫他父母的故事《我的箱子》,在他尋根的過程中,拍攝了電影,這次還用舞台劇的形式表演,還原了部分在終戰後人與人之間的認同問題。

PS. 基隆顏家,還有哪些豪華的房子留存呢?

2019/01/01

【台北】【東京】紅白歌合戰



每年跨年各縣市舉辦的演唱會,同時再看日本的紅白歌合戰,感受十分深刻,藝人的穿著表演,節目流程的安排,主持人的功力,燈光、攝影等等。

若我們當成給藝人一個練習的舞台,或許心情比較愉快些。

圖上這個海報藝人的服裝,看起來十分的隨便啊!而且出場的時候,搞不好又不是這一件了,看來我真的十分挑剔。

表面看起來紅白歌有許多傳統的歌曲,但是卻能夠創新,而這個創新又有其脈絡,默默地帶出傳統或是襯出傳統,這個我們能學會嗎?

2018/12/23

【桃園】《敗者的搖滾瞬間》



第一次到桃園演藝廳,周邊都是豪宅,看《敗者的搖滾瞬間》

看著朱立倫題字的小劇場空間,然後是這樣的劇碼,沉澱了一整天,感覺這齣戲的內容後座力很強,我們可能都沒有能力去改變這樣的現狀,也或者,我們甚麼都不需要改變。

那是無奈的感覺嗎?

很奇特的,這樣的小劇場的客群都是學生、年輕人,剛好是劇中描述的失敗者,但是多數的失敗者多半不覺得自己是失敗者,有一個名詞很好使用,就是"中產階級"。

用社會學來拯救世界,最冷眼旁觀的是人類學家,只會分類的生物學家與地質學家說這不關我的事情,而想要扮演上帝的醫學家更是一事無成,看來也只有文學家可以讓大家了解這些事情。

2018/10/22

《紅盒子》與陳錫煌



這是 2007 年一月份,當時圓環文化工作室舉辦的活動,到林柳新偶戲館參訪的紀錄,照片中的小孩都大學畢業了,事隔十幾年,看了《紅盒子》這部紀錄片,其實傳統技藝所遇到的傳承問題,一直是被大家討論的,但是看完了紀錄片,我們好像還是無能為力。

非常佩服楊力州導演,願意花十年的時間來記錄這一件事情,我想跳脫"家族"傳承的格局,放大來看"社會"傳承這一件事情,與其說紅盒子只是一個家族戲班子的保護神,我們應該把田都元帥擴大成為一個戲劇表演的保護神。

若我們一直侷限在姓氏家族,但看看這部片的主人翁陳錫煌先生的家族,從他祖先何許土->許金木->李天祿->陳錫煌,每一個人的姓氏都不同,但確確實實都是親生父親,道出了台灣人幾百年受到移民與各國統治下的變動性,掌中戲在每一個時代都推陳出新,隨著時代前進,前進時有政治力的介入也是必然,但是其中又激發了新的創意,這些軌跡、過程才真正是我們的寶物,至於是不是家族承接,或是親生父母這一件事情,一點都不重要。

但,我們的觀念是不是也深陷其中呢?

從一個掌中戲戲班的家族來看,每一個長子都不從父姓,宛然台灣的身世,至今仍然不明。

既然,我們過年過節還是會去敬祖拜神,面對偶戲的式微,能夠有人欣賞才是保存之道,從侯孝賢拍攝戲夢人生,到這部紅盒子,格局放大了,但是任何一部偶戲都有"手"的演出方式,希望可以有更多"手"合作,才是傳承之道。

2018/01/1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8-台北小劇場散步



介紹小劇場散步路線,小劇場分佈以及發源地從南海路建國中學對面開始,也是「台北藝穗節」發展的中心,藝穗節仿造愛丁堡、雅維農等藝展,採用非常自由、不審核的表演內容,多為非主流的藝術表演,現已舉辦四年。觀眾與舞台沒有高度和距離的設限,所以常在小劇場、咖啡館等展演。每年八月底到九月初,歡迎大家買票支持台灣小劇場!

回溯日本時代的小劇場,共16個之多,大多分佈在西門町,還有萬華、大稻埕等。例如大世界館、新世界館、國際館等等,現在國賓戲院的前身是「芳乃館」,並開了分店在羅斯福路與林森南路地下道出口轉角。後來電影工業發達,劇場改成放電影。而英文或日文電影,則有辯士翻譯成道地的台語。1920.30年代,受到上海洋化的影響,來看劇場的人是多元打扮,街頭可見旗袍、浴衣、西裝及洋裝等。

我們從牯嶺街小劇場出發,戰後為警察局,解嚴前後警察局搬家,被指定為古蹟,也是藝穗節起源地。走到旁邊永豐餘大樓,地下室原來是信誼基金會支持的「知新劇場」,劇場前輩都非常熟悉的劇場。往旁邊走台北郵局資料館,跨越天橋到南海路228紀念館,日本時代是教育會館,戰後改為省議會,之後為美國新聞處。1970年美國大使館及新聞處被侵入毀損,便搬來此地,有林肯廳,素人畫家洪通就在此展覽。再往前走建中,中軸線上的蔣介石雕像,每年被學生換裝,呼應藝穗節開放自由的精神。

再往南海劇場,解嚴後是李國修、李立群、賴聲川當年的演出空間,劇中有許多kuso橋段。然後南海路回頭到楊英風美術館,旁邊是中華文化總會簡稱文化總會,會長是總統,歷年活動展示台灣的多元文化。例如媽祖展,印象中媽祖是中年塑像,但林媚娘得道升天時應該是少女,而西方宗教將聖母描繪成年輕,顯示東西文化思維的不同。旁邊巷子裡,有個即將消失的空間「南海藝廊」,曾是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宿舍,捐給藝文界表演,退休之後,學校沒有意願保留。穿過後往台博館的「南門園區」,再過羅斯福路,便是西門町芳乃座的分店。過了愛國東路,就是國家戲劇院了。劇院中有間咖啡店「戲台咖」,是書店、酒吧、餐廳等複合空間,裝潢有些是劇場的廢木再利用,推薦大家一去!

2017/11/26

【台北】第五十四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我們舉辦典禮已經爐火純青的動態調配"補位"人員,看著快速機動調度的黑衣人員迅速的在開場三十秒內,要被攝影機拍攝到的位置,依然是做得滿滿的人。

每場電影,我必定坐到工作人員字幕放完才離開,但是我們觀禮人似乎有這各式各樣的藉口:太晚了要趕捷運、太晚了要接小孩、太晚了明天要上班......

所以,我們有了"補位人"的設置!穿著優雅的工讀生,迅速的在區域調度人的命令下,快速的補上了因為太多藉口離開貴賓的空位,在倒數三秒鐘前迅速坐定,如雷的掌聲響起,燈光大亮,每一個人無論台下台上,都是光鮮亮麗。

個人最喜歡的"目擊者"、"紅衣小女孩2"沒有得到任何獎項,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或許就金馬獎的教育意義上,這樣的題材與類型,比較不受到青睞吧!

我期待台灣電影有更多其他的電影獎項,才可以凸顯多元化的台灣文化。

大學畢業後,我抽到了"金馬獎",去金門當兵兩年,沒想到這個金馬獎是從祝賀老蔣得生日開始,也為了反攻復國的任務,但是沒想到這五十幾年來,從香港電影大舉得獎,後來中國電影崛起去年也拿了大部分的獎項,很多人大罵台灣電影也不錯,為何不多給幾個獎項給自己人,但回頭也只能安慰自己不夠努力。

今年,我想台灣電影除了劇本故事的層次提升之外,多元化不受到類型的侷限,入圍的電影已經比去年好得太多,甚至許多台灣電影沒有入圍的,都十分具有創意,無論在選材或是電影音樂、後製的剪接上都有十分的進步。

香港新藝城電影公司的靈魂人物到了頒獎會場,緬懷了台灣電影人兒時時代的回憶,也是伴我青春年少情竇初開的遐想。但看看香港電影目前只能用粵語來凸顯社會不公不義與多方無奈地特色外,台灣電影今年似乎走出了侯孝賢、楊德昌的悲情與無奈,也走出了有別於香港的另一條路。

從吳念真主演的《一一》那個 1990年代解嚴後,社會各式各樣的爆發年代,再看張艾嘉在新藝城電影中那個《最佳拍檔》的最佳女主角,我們看到今年得獎的電影,終於完全拋開桎梏,走出全然台灣自己、在地、信仰的電影,雖然許多獎項還是給香港、中國的創作者拿走,但是跨區域的合作方式,已經是電影人共同的製作模式,典禮中有人說雖然科技更進步了,但為何謝幕名單越來越長呢?這也是很好的一個反思。

電影工業從好萊塢成形後,是否會有更節省成本、更節省人力的製作方式,答案是肯定的,土法煉鋼的時代過去了,擁抱科技但不忘記在地特色,是未來電影的路。

有人嘲笑歌星唱老電影歌曲走音,但電影明星從舞台走下來,其實也只是戲夢人生,今年的大佛與觀音,也同時把佛像從神壇上拉下來,回顧嘲諷了目前社會各種角色的人生如戲。

無論電影人或看電影的人,大家都是金馬獎的得獎者。— 和 Icheng Liu 。

2017/08/20

【台北】藝穗節的城南藝文空間導覽



可能是我的企圖太大了,想要講完從日本時代至今的劇場表演空間,還有戲劇表演型態的轉變,時代的斷層與解嚴的影響等等。再把城南這一區的一些公共建築的演變,使用單位的變遷說明完,結果想當然爾,就是甚麼都沒有講清楚的感覺,而我最近氣虛,以前講兩個小時都不會喘,可能一開始音量過大,整個狀況沒有調整好。

地點:
1. 牯嶺街小劇場:從解嚴看劇場演出,介紹藝穗節的精神,念一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發想新聞稿。
2. 知新劇場:很榮幸我有在那棟大樓上過班一年
3. 二二八紀念館:從日本時代教育會館,戰後為省議會再到美國新聞處(說明為何會變成美國的),林肯會議廳展出洪通的作品,現在為二二八紀念館。
4. 建中,每年老蔣銅像的 kuso
5. 建功神社的改建,說明欽差行台、武德殿、神社、建中的關係,延伸的中軸線建築等等。結果漏講了欽差行台在還沒有搬過來前,也曾經當成表演展覽的場地啊!
6. 南海劇場:放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徐志摩那段,後來提了三個毛毛蟲,有一個毛毛蟲是建中學生的發想,應該旁邊就是建中。暗戀桃花源。
7. 文總的媽祖展:東西信仰文化
8. 南海藝廊即將結束
9. 南門院區:小白宮,說明城牆石的應用模式,還有一個神社。
10. 南風原醫院,說明沖繩、台灣、滿州的關係,說明了南昌街的一些官舍與私人診所。
11. 芳乃座二館原址介紹,我講了辨士、黑撇仔戲,可是漏講了當時台灣人哈上海劇的過往。
12. 南門市場
13. 戲劇院戲台咖
14. 藝穗節開幕十年的破土儀式。

應該把建築說明少一點,完全focus 在劇場空間的演變,還有表演型態會比較好。— 在牯嶺街小劇場。

2017/08/09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2-蔡瑞月2



在那樣的時代,歷經日治、太平洋戰爭、戰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繼續說著蔡瑞月老師剛毅堅忍的故事。

二戰期間從日本到南洋勞軍,某次途中船停泊在高雄港,年輕的蔡瑞月與石井綠老師,邀台南家人前來相聚,她看到父親白髮,因擔心自己受戰爭波及而眼神不安,強烈感受到或許無法再與親人相見。到了雲南、緬甸、高棉戰場中勞軍,身處戰火中醫院,傷兵無數戰況緊張,她體驗到人生無常。返日本繼續巡迴,多達一千多場次的演出及勞軍,鍛鍊剛毅堅忍、逆境中求生意志。戰後回台,在神戶搭上大久丸號船,船上二千多人多為留日台灣留學生,蔡瑞月編二段現代舞〈印度之歌〉、〈咱愛咱台灣〉,在甲板上面對無垠無邊際的太平洋演練,同行遊子無不驚艷,回到台灣便邀約不斷,亦開設舞蹈教室教學。

與外省籍雷石榆相戀結婚生子,二二八事件後,教育部干涉台大校務,雷在解聘名單中。雷的父親在印尼過世,買好船票那天,家裡來二位陌生人說「傅斯年校長有事找你」,爾後雷被驅逐出境,四十年之後,夫妻才能再相見。蔡瑞月因與雷的通信往返被抓,搭上開往火燒島的船。在夫妻分離之前,1948年他們坐火車到台南,雷石榆寫的〈臺南行散記〉刊登在《台旅月刊》創刊號。而深陷牢獄之災的蔡瑞月,1949-53年間,只要政府需要接待外賓或宴客,當局便從獄中借提蔡瑞月,舞蹈表演給外賓看。台灣、日本、中國,蔡瑞月的人生是時代巨變的縮影。

蔡瑞月舞蹈社每年定期舉辦展覽,有空歡迎大家到舞蹈社旁的跳舞咖啡館喝咖啡。(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8/05

《十二怒漢》人權、人性與根深蒂固的意識型態



陪審團制度的重要性,經典電影改編成舞台劇版本

昨晚去關渡的台北藝術大學看畢業表演,看完了非常震撼久久無法提筆寫下心得,一直到睡醒後,才開始抓重點關鍵字。

合理懷疑與無罪推定的基本精神下,我們對於判重刑這件事情,是不是都覺得是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責任,我們事不關己的把所有事情都覺得是別人的問題,我們已經走入民主時代,甚麼事情最後都是有關自身權利的,民主化已經是我們的價值,那麼下一步:人權、多元、放下成見、同理心這幾件事情,是否可以繼續深根,這是別人奪不走的價值。

一口氣看完了這齣舞台劇,沒有冷場,沒有停頓,燈光效果一點點,音效也不多,沒有換幕,女性只有法警一人,但,演員的情緒、表情與對話是到位的,雖然"趕時間"這個藉口用得太多,但是用來呈現"事不關己"是十分貼切的,希望大家有空可以看看這樣的演出。

經典電影再看也不嫌晚,這幾天(八月五日、六日)都有演出,大家可以去看看,非常值得。

https://www.facebook.com/justice.needjury/posts/1373638722755460— 在關渡 台北藝術大學。



十二怒漢的票,進場的時候,有同學說設計那麼漂亮的票根,一進場就被撕毀,沒有更好的方式嗎?

打洞
蓋章
截角

做事情,真的必須精益求精

2017/06/03

《MRT2》


捷運可以串連甚麼事情?應該無所不包,希望我們公司的 MRT 音樂劇可以演到MRT99 集,今年是第2集,敬請朋友多多捧場,只要下載 apps 就可以買票入場囉!
http://www.perfectmatch.tw
順便打一下我的舊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6858

原以為會跟MRT有點類似,上半場也是一段跨越長時間的愛情故事,但第二段有了更多的創新,手機已經進步到了用講的也流行直播,而且,隨便在路上遇到每一個人,可能隨隨便便粉絲就有上萬人的能力。

分眾年代,捷運線當成了一個平台,而天作之合劇場也嘗試用 apps 當門票,我想未來也當成一個新音樂劇發表的平台吧?

音樂劇傳統只是音樂、舞台劇的結合,但現在必須有更多的跨界的結合,這次加入了"漫畫"的元素,還有一點點捷運站名的導覽,混入了一些電影的橋段,都會愛情小品,值得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