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4

【上海】20150604:外灘、1933、半層書店、洋樓


左一:沙遜大廈(英語:Sassoon House)曾經為華懋飯店,今為和平飯店。中山東一路20號,1929年9月5日,英資公和洋行
左二:中國銀行,據說當年要蓋34層,後來打官司到英國去,後來還是比旁邊的沙遜大廈要矮一點,不過這個方頂的設計,看起來好像還是比較高。拋開帝國主義比高的思考來看,我覺得今日這樣的天際線是比較好看的。中山東一路23號 ,1937年
左三:中國工商銀行,中山東一路24號,1924年,原橫濱正金銀行大樓,新古典主義
左四:中國農業銀行,中山東一路26號,1918年,折衷主義
右一:怡和洋行,中山東一路27號,1922年,文藝復興式


第二代的滙豐銀行,中山東一路10-12號,1923年6月23日,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古典主義。

本來是要在外灘散步,看到渡輪,不經意的突然就在浦東這邊的河岸散步了,發現這樣散步可以眺望黃浦江的左岸,以河流的走向地理環境來看,黃浦江到上海這個港口,左岸比較不會河砂淤積,應該是建立企業總部的好地方,所以英國租借外灘這塊地,蓋起來豪華的企業總部。

如今,這二十年的浦東,從東方明珠塔落成,更多的企業總部在這裡蓋了更高的樓,大企業的永續經營,或者只是一時的淘金夢,原來從來不曾停止過。


有點像紐約的克萊斯勒大樓

*地鐵站的行李


在地鐵的爺爺把孫女當成貨品一般的拉動,這二十年來,一胎化把小孩慣壞了,到處可以看到搶位置、喝飲料亂丟的年輕人,反而老人家比較有禮。

*上海半層書店


一進去老闆就說,這裡是一家書店。我心裡想:擺那麼多書,我會不知道嗎?或許太多人把這裡當成圖書館或是咖啡館了吧?

有點數大便是美,以書店來說,書並不是很多,但在一個老建築裡面,以文史建築相關的,算是多了。把二樓空間做書店,跨越數個店面,是不錯的創意。

之所以命名為半層,應該是除了一樓入口只有一半的空間是書店,而另外的半層是跟一樓店面垂直的應用二樓的空間,這二樓又不太高,所以被命名為半層,頗有哈利波特的九月四分之三的月台之感,但在上半層陽光極好,眺望外面客人的活動,也頗有趣味。

上半層走到底有一個大電視機,並且放置了座位區,在這裡可以點一杯飲料看看書,我想或許可以舉辦小型的讀書會或分享會、討論會之類的活動,同時也不影響來買書的客人。

一樓小吧檯的上方夾層閣樓放著老闆的收藏舊書,可以在這裡翻看,應該是老闆分享給大家的秘密基地,不但視野良好可以觀察客人,還可以靜下來看看舊書。

聽到老闆接聽電話,顯然是有應徵年輕服務員的電話,或許是對方年紀大或者經驗豐富,老闆非常恭敬的回絕了他。我也順便了網上百度了一下,真的這家書店在徵人。

我在書店看了三本有關介紹書店的書,喝了一杯薄荷茶,買了一本《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開本很小很適合旅行者在城市散步的書,結帳時老闆說朋友支持送的藏書章可以選,我選了一個『不上不下』,蓋好了章老闆仔細的吹乾包好書,我想他應該是非常愛書的愛書人。

買書有打折,買書再買飲料,飲料打折,這個概念我喜歡,但結帳流程有點不順,五月二日才開幕,平日沒什麼人煙!無論在台北還是上海,非假日都可以享受到品質極佳的咖啡館或書店,一家開張一個月的年輕老闆又親自在現場,誠懇又熱情的態度,讓我度過美好的閱讀時光。

*1933老場坊


當年是全亞洲最大的屠宰場,裏頭錯綜複雜好像迷宮,光是建築的外觀與樣式線條,讀起來就很驚人了,只是不知道當年屠宰的過程中是何等的腥風血雨。

如今,是年輕人拍婚紗的好去處





*宋家故居


陝西北路369號,竹籬笆超高,樹木枝葉茂密,本想借對面美髮院二三樓拍照,但我想上去了也拍不到甚麼東西,周邊大多是美容美妝美甲業者,這樣的大門深鎖,比起對面的洋樓花枝招展,顯得刻意的低調。

這裡是倪太夫人的安養之地,宋慶齡在帶了百民難童暫居此地,解放軍進來,他妹妹宋美齡則有不同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