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1/12/17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難得戰後的招待所洋樓,用不同洗石子的工法創造出只有台灣獨有的洋樓,翻閱了由 廖惠慶 所潤飾編輯父親的長達一百多萬字的內容,挑選出那個時代製茶的故事,令人驚嘆的是比連續劇茶金更為精彩的家族故事,這本《茶金歲月》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版。
廖運潘的兒女依照出生的順序,不分男女一個姓廖,下一個就姓姜,避開了入贅的問題,不但女男平等,非常公平的兩家都繼承到了,能夠在離開五十年後又買回阿公姜阿新興建的招待所,並且花了經歷修復這棟不只是兒時的記憶,也代表戰後為台灣永續生存努力的家族,留下了一棟文化資產。
惠慶姊帶我在洋樓上下跑來跑去,一回說著兒時與姐姐的回憶,也說著爸爸的故事,一會說媽媽買的琴,修復後的場景與記憶相結合,到處皆有光的窗櫺,透過手工玻璃的折射,許多家具在因緣際會之下,有從加拿大回來,也有從其他地方回歸,一棟老房子的重生,真的需要眾多的人際連結才得以拼回來。
看過《茶金》的人物設定,人物的拆解與組合,殷海光、顧正秋、那個時代的名人的重組,想要表現出那個時代感,反而讓人物有了奇怪的個性,而這個奇怪的個性也或許是台灣人在不同時代的悲哀吧?
捨棄掉電視劇的那個設定,回頭來看《茶金歲月》的廖運潘先生跨越了日本時代進入民國時代,為了讓小孩接受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從一家公司破產重新再起,投資在自己的頭腦是最好的,這也是後代可以把洋樓買回的重要因素吧!
這樣勵志的故事,有多少家族可以做得到呢?我跟著新竹中學的學生聽著這樣的故事,有學生懷疑說著這會是"客家人"蓋的房子嗎?大概認為客家人都是非常"節儉"的吧!
這十幾年惠慶姊一直再做環境保護的運動,實際能夠保存一棟老房子並且真的身體力行修復,進而經營、導覽,因緣俱足,有了好的開始。
2020/08/30
【基隆】倪蔣懷,林開郡洋樓
倪蔣懷 1929-1935 居住在林開郡洋樓,經常畫的風景就是陽台望出去的基隆港,縱貫線的起點就在旁邊的基隆車站,麥帥公路的起點也在這裡,成為具體實踐楓丹白露派的方法。
在這附近的畫,還有軍方檢查,畫作背後有要塞司令部的檢查印章
2020/07/05
【桃園】龜山曹丁波洋樓的分享
在曹丁波洋樓談日本的異人館,比較一下台北的異人館,也拿陳茂通宅的格局來比較一下,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洋樓可以被修復,就原來的格局比較一下,是否有研究生願意投入這樣的研究呢?
很高興能夠在曹丁波洋樓的陽台旁分享這些事情,聽著車水馬龍的車聲,這座洋樓在龜山的交通要道,曹家是怎樣的心態蓋了這座台灣風格的洋樓呢?
曹家的後代有台大教授,也有白色恐怖被抓走,據說雷震當年為了組黨,曾到此私下開會。一棟洋樓除了立面之外,裡面的空間的使用方式,以及這些後代的記憶,是我們比較忽略的,三開間,從空中鳥瞰是回字形,小朋友可以在樓裡面跑來跑去。傳統台灣人最高樓層放置公媽廳,但曹家後來二樓也放置公媽廳,可能是分家之故,從三合院的農家,到洋樓風潮,台灣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並且保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切秘密盡藏在這棟洋樓之中。
感謝社大、回龜線、曹丁波洋樓讓這個地方得以被大家參觀與使用。
*
下午兩點先來看了紀錄片來台灣的印尼人,全家三個小孩加上太太來台灣生活,先生英文很好,在大學念博士班,而太太在印尼也念了幾個學位,先生只能在餐廳打工,最後生活費不夠,小孩的教育也無法兼顧,最後鍛羽而歸,非常可惜。 — 與陳良偉。
2020/05/18
《我的父親曹欽源》
這張照片是從《我的父親曹欽源》的小冊子翻拍出來,主要是曹欽源的兒女回憶父親的紀錄。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XmYjZSEgdLzOwytMK_u_nxrU0DBAyy/view
曹欽源,桃園龜山人 (1907~1993)。台北高等學校畢業後,進入東京大學文學部,為同仁會會員。戰後回台至台灣大學外文系任教,為台大外文系第一批教師,同時也是延平學院國文教師。
他有寫過"台灣話"這本書,戰後迅速學習北京語,可見語言學習能力很強。
請問這張照片是否是在目前台大法學院拍攝的呢?
2020/03/12
【桃園】曹家洋樓文化基地與陳良偉
一直很好奇這五年來曹丁波洋樓是如何成為一個再生基地,隱藏在市場旁與檳榔店後方的華麗洋樓,如何讓大家重新認識不被我們重視的一棟老房子,以及曹丁波後代重要的人物。
對於洋樓的未來,幾次與陳良偉先生長談,曹家洋樓文化基地有著清楚的藍圖,但對於老屋整個空間的活化,到底政府、老屋擁有者、文史工作者、建築愛好者,更或者只是路人的我們,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我想台灣多元文化與網路同溫層行動力的興起,讓原本不可能保留,讓後代只有賣給建商一途的頹廢老屋,有了一絲生機,而目前背後的主力,有許多在地社團一起努力。陳良偉說:目前只有慢慢來,讓大眾(包含屋主們)了解這棟洋樓的價值,自然而然就可以水到渠成,成為龜山的文化地標。
陳良偉打算用這一年的時間,用自己的木工專長與大家一起努力慢慢的修復洋樓,拍攝更多紀錄片,大眾能夠使用這個空間,讓人停留更久的時間,留下記憶,了解這個空間的美好。
這幾年在地人的努力,加上許多大學學生加入志工服務,讓原本後院滿是市場的垃圾堆,雜草叢生的景象一百八十度的改善。
陳良偉指著芒果樹旁,搭上木頭地板希望作為市集,那邊建一個大緩坡讓老人家可以進入洋樓的二樓,有個表演平台,成為藝文表演空間,利用一些空間設計,讓屋內與屋外空間充分的利用,我從他發光的眼中看到了文化地標的夢想,這個夢看來不用花費太多金錢,只要大家了解、參與,種種的難關非常容易迎刃而解,所需要的只是『時間』。
上次來,二樓還是水鄉澤國,如今二樓已經變成咖啡館的樣貌,柔和的燈光與自然風,雨戶做成的桌子,可以安心的在此閱讀。每遇到下雨,天花板就會漏水,目前已經架上pvc 塑膠屋頂浪板,許多簡單的做為,就可以慢慢的讓老屋銳變重生。
一棟繁華的洋樓得以保存,以往的作法不外乎是捐給政府,或者有錢的後代,甚至是要依賴政商良好的關係,中間指定為古蹟的過程,也是多方的角力戰。
我們是否有新的方法?我期待曹丁波洋樓可以創造另一個模式,老屋新生應該靠更多人參與,一棟老屋的保存,不只是屋主們(後代)、政府公務人員的責任,透過一棟房子了解我們的歷史,才會產生更多的榮譽感。
1920年代後,台灣紅磚樓房的洋樓慢慢的隨著RC水泥流行而退出主流,或許傳統的紅磚洋樓,也只有百年前那個時代的流行,洋式迴廊、殖民風格的陽台、日本建築元素的混搭,土法煉鋼的工法,台灣人自有一套對於繁華的解釋,三樓兩側對稱的衛塔,頗有在室內看風景的風雅。
熱情,這個力量可以發揮到多大的效果,在不斷的滾動溝通中,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我期待這裡成為文化地標。
更多關鍵字:紅磚洋樓、洋和、曹欽源、白色恐怖 曹家洋樓文化基地— 和陳良偉。
2020/01/17
【桃園】曹丁波洋樓
位於桃園龜山萬壽路,路過時可能不會看到這些歐式建築的裝飾,原因是前面有個房子遮住了,而洋樓的兩側也蓋起了公寓。
今天幸運的在 陳良偉 先生的帶領下進入一探這間洋樓裡面的格局與背後的身世,1927年興建的三層樓建築應該算是非常新穎,施工的方式與迪化街的匠師一樣的有些傳統閩南式的工法,屋內居然有晾衣服的空間,還有便所,排泄物可以直通到地下的化糞池,水泥排水管與骨董級的總電源開關,檜木、木樑、瓦片、水泥、磚構等不同時代的建材,不同時代這棟建築留下了不同的印記。
曹家最厲害的應該是眾多的後代非常成材,中法戰爭後因為菸草致富不斷地購地,日本時代不斷地將小孩送往日本內地求學,也有到滿州國當官,這棟洋樓的外觀與曹家身分地位力爭上游非常符合。
戰後,歷經了三七五減租,曹家後代也有受到二二八之後白色恐怖,幸好後代也多考取台大,每一個時代的斷面曹家都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因為位於交通要道,一樓曾經租給豬肉攤,如今早市還是非常熱鬧的人來人往,但隨著周邊公寓興建,龜山後街這條古道變成一條小巷子,甚至許多人每天經過都不知道這邊有棟華麗的洋樓。
一棟洋樓除了立面之外,裡面的空間的使用方式,以及這些後代的記憶,是我們比較忽略的,三開間,從空中鳥瞰是回字形,小朋友可以在樓裡面跑來跑去。傳統台灣人最高樓層放置公媽廳,但曹家後來二樓也放置公媽廳,可能是分家之故,從三合院的農家,到洋樓風潮,台灣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並且保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切秘密盡藏在這棟洋樓之中。
目前,曹家洋樓的修復與帶領,由學生、志工,透過訪談找回曹家人的歷史,我想這樣的擾動,應該可以讓在地人,甚至是台灣人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保存老屋不是負債,而是資產。
2019/11/20
【桃園】大溪老街的簡阿牛建成商行
【台北】蘭室,青田七六經營分享
幾年前在不同的場合認識蘭室的經營者"們",今天很開心去分享青田七六這幾年的經營,來了在地的經營者、導覽老師、老房子愛好者等等。
這幾年去了幾次,每次都讓我驚豔,第一次去發現榻榻米的樣式被應用在窗花上。然後牆邊地板上特殊的瓦片,還有地板下特殊的材料為了防潮,又兼具百年前的建材使用。
這次去看到了淺雕,中庭天井的木雕涼亭,上面已經有鐵皮屋頂保護起來,在這漳泉、閩客的交會處,木雕上的細節還有這樣的對照與足跡。歐式建築的立面,裏頭卻是傳統閩南建築的樣式,又混入了一些日式文化,這樣經常得老房子,處處都是時代的軌跡,拆了就沒有了。
因為蘭室購買維修後機緣,本來隔壁的屋主"們"是不想要賣,但是看到目前整修後的樣貌,隔壁屋主也賣了,今天也有機會參觀,看到了現代材質與傳統材料的混搭,也看到建築師玩空間的創意,讓我們更容易看到歷史的軌跡,這非常的不容易,非常期待蘭室隔壁開放介紹給大眾。
有了這樣的典範,希望大家更有信心把老屋整理好,把負債真正轉化為資產。— 在蘭室。
2019/10/24
2017/10/19
【桃園】民間購屋自修的蘭室
一進門,很驚訝這樣的裝飾模式,從老街進門,明明就是辰野式紅磚與洗石子,上頭一隻大鳥,但是進入大門,木作是傳統閩南風格,牆壁從底下是鵝軟石,土角磚,茅草泥牆等材質,都是以前常用的建材,底下立起來的瓦,說明了一棟百年會呼吸的老屋。
無重力槌的玻璃窗,挑高的窗戶後面還有木板(防盜?),地上劃出來的六角磚,好像是寺廟上才會有的泥塑,這一切全部是資產,甚至是竹節狀的泥塑窗櫺,都是用磚堆疊出來的。
到了第二進天井一個壯觀的木構涼亭,裡面的服務人員說,原主人是文人,此地或許是吟詩作對,以文會友的地方,目前的蘭室是在此地做調查的老師,集資把這個地方買下來重新整理開放給大眾來參觀,也作為茶館、展覽用途,
每一個地區每一棟老屋都有獨特無二的故事,隨著都市更新,老屋頹廢,往往就只有拆除蓋大樓一途嗎?這個案例值得我們思考,挖土機一來,很多都回不去了!— 在蘭室。
這一排街屋很明顯的是辰野氏風格
很喜歡老街騎樓圓拱造型
一進入蘭室,明顯的傳統閩南居家隔間的方式,不過那幾扇好像日本多福窗樣式吸引了我
竹節窗是用紅磚砌起來的
第一進與第二進中間的大涼亭非常有看頭,文人來此喝茶聚會,光是建築就非常具話題性
涼亭木雕
呂鷹揚與呂鐵州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1%82%E9%90%B5%E5%B7%9E
呂鐵州(1899年6月17日-1942年9月24日),台灣日治時代東洋畫家,本名呂鼎鑄。桃園大溪人。明治32年(1899年)生於桃園大溪。大正9年(1920年)任大溪街協議會員。昭和3年(1928年)赴日本內地學畫,入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現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師事福田平八郎,學習「圓山四條派」畫風。自昭和4年(1929年)的第三回台灣美術展覽會起,連續入選第四、五、六回台展,並在昭和7年(1932年)的第六回獲得「無鑑查」資格,同年加入當時台灣最大的東洋畫團體「栴檀杜」。昭和11年(1936年)在台北太平町大橋頭自宅開設「南溟繪畫研究所」,栽培東洋畫家。昭和17年(1942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日治時代晚期改名「宮內鐵州」。
牆面底下是鵝卵石,大溪旁邊大漢溪的就地取材,然後上方是土角石,十分潮濕的氣候,一棟會呼吸的百年老屋,使用天然建材的智慧
2015/06/04
【上海】20150604:外灘、1933、半層書店、洋樓
左一:沙遜大廈(英語:Sassoon House)曾經為華懋飯店,今為和平飯店。中山東一路20號,1929年9月5日,英資公和洋行
左二:中國銀行,據說當年要蓋34層,後來打官司到英國去,後來還是比旁邊的沙遜大廈要矮一點,不過這個方頂的設計,看起來好像還是比較高。拋開帝國主義比高的思考來看,我覺得今日這樣的天際線是比較好看的。中山東一路23號 ,1937年
左三:中國工商銀行,中山東一路24號,1924年,原橫濱正金銀行大樓,新古典主義
左四:中國農業銀行,中山東一路26號,1918年,折衷主義
右一:怡和洋行,中山東一路27號,1922年,文藝復興式
第二代的滙豐銀行,中山東一路10-12號,1923年6月23日,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古典主義。
本來是要在外灘散步,看到渡輪,不經意的突然就在浦東這邊的河岸散步了,發現這樣散步可以眺望黃浦江的左岸,以河流的走向地理環境來看,黃浦江到上海這個港口,左岸比較不會河砂淤積,應該是建立企業總部的好地方,所以英國租借外灘這塊地,蓋起來豪華的企業總部。
如今,這二十年的浦東,從東方明珠塔落成,更多的企業總部在這裡蓋了更高的樓,大企業的永續經營,或者只是一時的淘金夢,原來從來不曾停止過。
有點像紐約的克萊斯勒大樓
*地鐵站的行李
在地鐵的爺爺把孫女當成貨品一般的拉動,這二十年來,一胎化把小孩慣壞了,到處可以看到搶位置、喝飲料亂丟的年輕人,反而老人家比較有禮。
*上海半層書店
一進去老闆就說,這裡是一家書店。我心裡想:擺那麼多書,我會不知道嗎?或許太多人把這裡當成圖書館或是咖啡館了吧?
有點數大便是美,以書店來說,書並不是很多,但在一個老建築裡面,以文史建築相關的,算是多了。把二樓空間做書店,跨越數個店面,是不錯的創意。
之所以命名為半層,應該是除了一樓入口只有一半的空間是書店,而另外的半層是跟一樓店面垂直的應用二樓的空間,這二樓又不太高,所以被命名為半層,頗有哈利波特的九月四分之三的月台之感,但在上半層陽光極好,眺望外面客人的活動,也頗有趣味。
上半層走到底有一個大電視機,並且放置了座位區,在這裡可以點一杯飲料看看書,我想或許可以舉辦小型的讀書會或分享會、討論會之類的活動,同時也不影響來買書的客人。
一樓小吧檯的上方夾層閣樓放著老闆的收藏舊書,可以在這裡翻看,應該是老闆分享給大家的秘密基地,不但視野良好可以觀察客人,還可以靜下來看看舊書。
聽到老闆接聽電話,顯然是有應徵年輕服務員的電話,或許是對方年紀大或者經驗豐富,老闆非常恭敬的回絕了他。我也順便了網上百度了一下,真的這家書店在徵人。
我在書店看了三本有關介紹書店的書,喝了一杯薄荷茶,買了一本《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開本很小很適合旅行者在城市散步的書,結帳時老闆說朋友支持送的藏書章可以選,我選了一個『不上不下』,蓋好了章老闆仔細的吹乾包好書,我想他應該是非常愛書的愛書人。
買書有打折,買書再買飲料,飲料打折,這個概念我喜歡,但結帳流程有點不順,五月二日才開幕,平日沒什麼人煙!無論在台北還是上海,非假日都可以享受到品質極佳的咖啡館或書店,一家開張一個月的年輕老闆又親自在現場,誠懇又熱情的態度,讓我度過美好的閱讀時光。
*1933老場坊
當年是全亞洲最大的屠宰場,裏頭錯綜複雜好像迷宮,光是建築的外觀與樣式線條,讀起來就很驚人了,只是不知道當年屠宰的過程中是何等的腥風血雨。
如今,是年輕人拍婚紗的好去處
*
*宋家故居
陝西北路369號,竹籬笆超高,樹木枝葉茂密,本想借對面美髮院二三樓拍照,但我想上去了也拍不到甚麼東西,周邊大多是美容美妝美甲業者,這樣的大門深鎖,比起對面的洋樓花枝招展,顯得刻意的低調。
這裡是倪太夫人的安養之地,宋慶齡在帶了百民難童暫居此地,解放軍進來,他妹妹宋美齡則有不同的路。
2015/06/03
【上海】20150603:田子坊、渡口書店,還有好多洋樓
*丹咖啡 田子坊
因為 Kenneth Ip 跟我推薦,走進這家店,發現居然有榻榻米,想說已經非常習慣坐在地上,而且一定不會有別的客人跟我共用這個空間,狹小的石庫門式建築,內部雖然空間狹小,可是座位數可非常多,所有可以應用的空間都用上了。
進來的人大都是中國人,可是很多中英夾雜,或許帶外國朋友來,但覺得中國的年輕人都很疲倦,只要在咖啡館,就會趴在桌面上睡覺。
我點了鰻魚飯、巴拿馬藝妓咖啡,就連附上的味增湯都非常好吃,另外發現筷子、碗盤都還蠻講究的。心裡在想就連台灣人都難以那麼講究細節的地方,這家店都注意到了,而且,價格實在不斐。
最後,出去的時候發現老闆的名片,原來是日本人。
*喧囂中的寧靜,渡口書店
不過來上海兩天,已經開始厭煩汽車的喇叭聲,以前是法租界,飄著細雨撐傘不方便,收起來又得淋雨,人行道上橫衝直撞的腳踏車、機車,幾許落葉梧桐樹中,又讓人紛亂。
不過,進入了渡口書店,常在台灣見到的書本雜誌出現了,不過當然是簡體字居多,哲學、社會、政治、經濟的書,加上日本人文小說,還有一小櫃香港、台灣來的正體書。這些書看起來直覺非常混搭,既嚴肅又休閒,但竟也意外的搭調。
渡口書店的門只要關好,外頭的喧擾馬上就消失,尤其又有美麗如模特兒的店員,我直接坐下來閱讀,大約翻完了林徽因集裡面的照片,偶有幾個客人進來翻書,但是從沒有人購買。比較驚訝的是撞針式的印表機從我進來到離開的一個小時,從沒有停過,最好是生意有那麼好?!— 在渡口书店,上海
*蔡元培故居
進入展覽館,看不出洋樓的優點,著重的還是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至於跟這個地方的關係,我還是不知道。
1928年,不滿老蔣,辭去所有職務,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然後從南京跑到上海住了10年,這個地方只是他眾多住所之一,是他在上海最後的居所,住的時間不長(不知道多長?),但是保存大量遺物,重要的是很多書,看到孑民圖書館的木牌,知道蔡元培是要成立一所圖書館的。— 在蔡元培故居
*白宮
汾陽路79號,白宮,法租界公董局官邸,工藝美術館
*漢源書店
一走進漢源書店裡面,發現全部是一位位獨自在那邊讀書的女人。
靠窗的位置可以觀察外面的世界,但同時也是被觀察的對象。這是導演爾冬陞的堂弟爾冬強開的店,他的專長是攝影,所以有些攝影的書籍,加上書法、畫作與人文相關的暢銷書。
其實很想坐下來靜看窗外人生,有警察趕車子趕不走開紅單,也有停車收費員,也有做小生意的庶民大眾,更有排隊要搭長乘巴士的鄉民,爺爺奶奶揹著孫子的書包,牽著小孩的手回家,或是騎車載著,坐著高級轎車的也有,法租界內的人各有命,看著賣竹椅的小攤子可以拉長到十公尺,老闆很放鬆的打屯,這一幕幕人生在梧桐樹蔭下上演。
看著紹興街上的洋樓隱藏在樹下爭奇鬥艷,線條簡單大方,弧線一筆畫過顯露那個弧度之美,我看的如痴如醉,有時候想著強權透過這些建築要表達甚麼?而我們除了用殖民與被殖民的角度觀察外,還能夠學到些甚麼?
一家在歷史中法租界所開設的漢源書店。
*Ambrosia 仙炙軒
汾陽路150號,仙炙軒原先是白崇禧(白先勇的爸爸)故居
1920年,法冒險家司比爾門(M. Speelman)
1941年,日軍進入,梁鴻志入住
1945年,國民黨接收,白崇禧
1949年,共產黨接收,上海畫院,上海越劇院等
2002年,仙炙軒
*俄國詩人普希金
俄國詩人普希金
*上海音樂學院
東平路9號,宋美齡的愛盧。1932年當時財政部長宋子文買來送給妹妹宋美齡。現為上海音樂學院。
*美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
淮海中路1469號,榮鴻元最後的豪宅,現為美國領事館,圍牆太高,甚麼都看不到。
淮海中路1517號,是盛宣懷住宅,現為日本領事館,也看不到
*1984 書店
會取這樣的名字,很快就能理解是反極權的理念,書中名言:「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但我只會說出:書店即咖啡館,書店即茶館,書店即餐館。
老房子的庭院種了一顆橘子樹,橘子好大顆卻不會掉下來。樹旁放著貓食,兩隻肥的不能再肥的貓慢慢的吃著。大部分是一位或兩位客人來,有人帶著筆電來上班,有人窩著划手機,更有一群人在室內討論,總會看到外國人,而我獨自坐在老沙發上,看著今天去了哪一個洋樓,走遍了梧桐樹的小路,照片中全部是樹。
算是很假文青的店,戶外的雜誌斑駁發霉的打不開,也沒有人發現,在古董木櫃裡面被我看到鍾理和的原鄉人,卻無法打開,在這裡書應該只是裝飾品。室內書架上的書還算可讀,但久無人整理,顯得有點亂,翻閱了聶永貞的日和手帖,美國人拍攝的中國老照片,一切好像都那麼不真實,但的確也發生在上海這個地方,我與 1984 書店有了第一次的虛無接觸。
書店裏頭的客人跟台灣一樣,還是女性居多,而年輕人討論的議題也是一樣的,無關痛癢的男女交往生活,或是工作上的困難,永遠不會討論政治。— 在 1984 Bookstore
*逸邨
淮海中路1610弄2號,逸邨,蔣經國上海打虎住處
因為 Kenneth Ip 跟我推薦,走進這家店,發現居然有榻榻米,想說已經非常習慣坐在地上,而且一定不會有別的客人跟我共用這個空間,狹小的石庫門式建築,內部雖然空間狹小,可是座位數可非常多,所有可以應用的空間都用上了。
進來的人大都是中國人,可是很多中英夾雜,或許帶外國朋友來,但覺得中國的年輕人都很疲倦,只要在咖啡館,就會趴在桌面上睡覺。
我點了鰻魚飯、巴拿馬藝妓咖啡,就連附上的味增湯都非常好吃,另外發現筷子、碗盤都還蠻講究的。心裡在想就連台灣人都難以那麼講究細節的地方,這家店都注意到了,而且,價格實在不斐。
最後,出去的時候發現老闆的名片,原來是日本人。
*喧囂中的寧靜,渡口書店
不過來上海兩天,已經開始厭煩汽車的喇叭聲,以前是法租界,飄著細雨撐傘不方便,收起來又得淋雨,人行道上橫衝直撞的腳踏車、機車,幾許落葉梧桐樹中,又讓人紛亂。
不過,進入了渡口書店,常在台灣見到的書本雜誌出現了,不過當然是簡體字居多,哲學、社會、政治、經濟的書,加上日本人文小說,還有一小櫃香港、台灣來的正體書。這些書看起來直覺非常混搭,既嚴肅又休閒,但竟也意外的搭調。
渡口書店的門只要關好,外頭的喧擾馬上就消失,尤其又有美麗如模特兒的店員,我直接坐下來閱讀,大約翻完了林徽因集裡面的照片,偶有幾個客人進來翻書,但是從沒有人購買。比較驚訝的是撞針式的印表機從我進來到離開的一個小時,從沒有停過,最好是生意有那麼好?!— 在渡口书店,上海
*蔡元培故居
進入展覽館,看不出洋樓的優點,著重的還是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至於跟這個地方的關係,我還是不知道。
1928年,不滿老蔣,辭去所有職務,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然後從南京跑到上海住了10年,這個地方只是他眾多住所之一,是他在上海最後的居所,住的時間不長(不知道多長?),但是保存大量遺物,重要的是很多書,看到孑民圖書館的木牌,知道蔡元培是要成立一所圖書館的。— 在蔡元培故居
*白宮
汾陽路79號,白宮,法租界公董局官邸,工藝美術館
*漢源書店
一走進漢源書店裡面,發現全部是一位位獨自在那邊讀書的女人。
靠窗的位置可以觀察外面的世界,但同時也是被觀察的對象。這是導演爾冬陞的堂弟爾冬強開的店,他的專長是攝影,所以有些攝影的書籍,加上書法、畫作與人文相關的暢銷書。
其實很想坐下來靜看窗外人生,有警察趕車子趕不走開紅單,也有停車收費員,也有做小生意的庶民大眾,更有排隊要搭長乘巴士的鄉民,爺爺奶奶揹著孫子的書包,牽著小孩的手回家,或是騎車載著,坐著高級轎車的也有,法租界內的人各有命,看著賣竹椅的小攤子可以拉長到十公尺,老闆很放鬆的打屯,這一幕幕人生在梧桐樹蔭下上演。
看著紹興街上的洋樓隱藏在樹下爭奇鬥艷,線條簡單大方,弧線一筆畫過顯露那個弧度之美,我看的如痴如醉,有時候想著強權透過這些建築要表達甚麼?而我們除了用殖民與被殖民的角度觀察外,還能夠學到些甚麼?
一家在歷史中法租界所開設的漢源書店。
*Ambrosia 仙炙軒
汾陽路150號,仙炙軒原先是白崇禧(白先勇的爸爸)故居
1920年,法冒險家司比爾門(M. Speelman)
1941年,日軍進入,梁鴻志入住
1945年,國民黨接收,白崇禧
1949年,共產黨接收,上海畫院,上海越劇院等
2002年,仙炙軒
*俄國詩人普希金
俄國詩人普希金
*上海音樂學院
東平路9號,宋美齡的愛盧。1932年當時財政部長宋子文買來送給妹妹宋美齡。現為上海音樂學院。
*美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
淮海中路1469號,榮鴻元最後的豪宅,現為美國領事館,圍牆太高,甚麼都看不到。
淮海中路1517號,是盛宣懷住宅,現為日本領事館,也看不到
*1984 書店
會取這樣的名字,很快就能理解是反極權的理念,書中名言:「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但我只會說出:書店即咖啡館,書店即茶館,書店即餐館。
老房子的庭院種了一顆橘子樹,橘子好大顆卻不會掉下來。樹旁放著貓食,兩隻肥的不能再肥的貓慢慢的吃著。大部分是一位或兩位客人來,有人帶著筆電來上班,有人窩著划手機,更有一群人在室內討論,總會看到外國人,而我獨自坐在老沙發上,看著今天去了哪一個洋樓,走遍了梧桐樹的小路,照片中全部是樹。
算是很假文青的店,戶外的雜誌斑駁發霉的打不開,也沒有人發現,在古董木櫃裡面被我看到鍾理和的原鄉人,卻無法打開,在這裡書應該只是裝飾品。室內書架上的書還算可讀,但久無人整理,顯得有點亂,翻閱了聶永貞的日和手帖,美國人拍攝的中國老照片,一切好像都那麼不真實,但的確也發生在上海這個地方,我與 1984 書店有了第一次的虛無接觸。
書店裏頭的客人跟台灣一樣,還是女性居多,而年輕人討論的議題也是一樣的,無關痛癢的男女交往生活,或是工作上的困難,永遠不會討論政治。— 在 1984 Bookstore
*逸邨
淮海中路1610弄2號,逸邨,蔣經國上海打虎住處
2015/06/02
【上海】20150602:張愛玲的愛丁堡公寓
*張愛玲的愛丁堡公寓
距離上一回去愛丁堡公寓(今為常德公寓),已經是九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樓下還沒有一家咖啡館,周邊也只有一家百貨公司,目前好多家百貨公司把愛丁堡公寓包圍起來,甚至是靜安寺也算是一家百貨公司吧!
今天進去咖啡館,打算悠閒的喝茶吃飯,沒想到巧遇了老闆,洽談了一下,了解他為何那麼熱血的開這一家咖啡館,每個月還辦了不少的活動,老闆馬文小姐說也是為了小孩。我們在青田七六遇過一回,對答那麼流暢機靈與條理,這是我永遠學不來的。
我會想像那年張愛玲在這棟公寓六樓雖與她姑媽住一起,但是又與胡蘭成結婚,胡蘭成的家人來要錢墮胎,後來又在這棟公寓與胡蘭成離婚。所有對張愛玲這個似乎所有事情不在乎的人,這個選擇是不是非常的不智。只能用落入情網的人,會做出甚麼事情也不奇怪吧!— 在常德公寓、張愛玲故居
*UBer
第一次嘗試用 UBer 叫車,雖然塞車讓我等了一下子,但是比要搶叫計程車好得多。又可以跟各地的師傅聊天,還不賴。
*盛七小姐的百樂門
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女性地位提高,盛氏姐妹打官司爭遺產,訴訟多年後終於得到一筆遺產,拿了一部分來蓋百樂門,1932年完工。雖然整棟大樓在整修,但是有些店還是在營業。
這次整修不知道結果如何,就來拭目以待吧?(偷偷看了一下,其實還蠻慘的)— 在上海百樂門
*漢冶萍公司的俱樂部
這是中國鋼鐵工業公司的俱樂部,應該就是所謂的招待所吧!1931年,孫寶琦的靈堂就設置在這裡,因為辭官退休後沒錢,也沒地方住,於是全家老小,共五房24個兒女,全部就住這邊了。
紅磚砌出來的洋樓,細節不容忽視,沒有開放,只能在門口遠眺。
距離上一回去愛丁堡公寓(今為常德公寓),已經是九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樓下還沒有一家咖啡館,周邊也只有一家百貨公司,目前好多家百貨公司把愛丁堡公寓包圍起來,甚至是靜安寺也算是一家百貨公司吧!
今天進去咖啡館,打算悠閒的喝茶吃飯,沒想到巧遇了老闆,洽談了一下,了解他為何那麼熱血的開這一家咖啡館,每個月還辦了不少的活動,老闆馬文小姐說也是為了小孩。我們在青田七六遇過一回,對答那麼流暢機靈與條理,這是我永遠學不來的。
我會想像那年張愛玲在這棟公寓六樓雖與她姑媽住一起,但是又與胡蘭成結婚,胡蘭成的家人來要錢墮胎,後來又在這棟公寓與胡蘭成離婚。所有對張愛玲這個似乎所有事情不在乎的人,這個選擇是不是非常的不智。只能用落入情網的人,會做出甚麼事情也不奇怪吧!— 在常德公寓、張愛玲故居
*UBer
第一次嘗試用 UBer 叫車,雖然塞車讓我等了一下子,但是比要搶叫計程車好得多。又可以跟各地的師傅聊天,還不賴。
*盛七小姐的百樂門
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女性地位提高,盛氏姐妹打官司爭遺產,訴訟多年後終於得到一筆遺產,拿了一部分來蓋百樂門,1932年完工。雖然整棟大樓在整修,但是有些店還是在營業。
這次整修不知道結果如何,就來拭目以待吧?(偷偷看了一下,其實還蠻慘的)— 在上海百樂門
*漢冶萍公司的俱樂部
這是中國鋼鐵工業公司的俱樂部,應該就是所謂的招待所吧!1931年,孫寶琦的靈堂就設置在這裡,因為辭官退休後沒錢,也沒地方住,於是全家老小,共五房24個兒女,全部就住這邊了。
紅磚砌出來的洋樓,細節不容忽視,沒有開放,只能在門口遠眺。
2009/06/22
【金門】陳景蘭洋樓今昔
當兵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座洋樓,一進入這個頹廢的建築,就讓我驚聲連連,印象中我們還是闖進去的,當時就覺得蓋這座洋樓的人應該很有錢,而今重回這個地方已經重修完成。
左圖是1994年洋樓內是雜草叢生不能進入
右圖是2009年的洋樓前的女神像,口紅經過15年的風吹雨打變成白色
左圖是1994年,當年有很多建築都被漆上綠色,當兵期間,我來此地好多次,居然還穿海灘花褲拍照
右圖是2009年,可以清楚看到洋樓1921年完工的標記
金門人在東南亞、南洋做生意致富,就會回到金門買地蓋樓,甚至是蓋小學光耀門楣,1917年,陳景蘭先生就在金門的成功蓋了這座全金規模最大的洋樓,雖然在海邊,可是洋樓居高臨下,不但視野良好,夏日的景致特別有南洋風。1921年蓋好後還在洋樓的一樓附設尚卿國小。
二次戰後,在新加坡經商的陳景蘭,沒有回過家鄉,1937年,日本人佔領金門8年,這裡充當日本的警察局,1945年,國民黨就派員進駐,後來有當過指揮所、醫院、師生宿舍、餐廳等用途,前面的花園還蓋了官兵休假中心,到了1991年後所有軍營系統才休業,原來我當兵期間就是因為如此,周遭的房舍才變成廢墟的。
陳景蘭洋樓位於成功,如今這座洋樓做為展覽館的用途,若是能經營住宿、餐飲的服務,配合周邊的設施有成功坑道、尚卿雕樓、筋湯公園、金門日報舊址、擎天山莊隘門等,應該是不錯的,只是不知道這樣的市場夠不夠大呢?
PS. 海西汽車博覽會在廈門舉辦四天,主辦單位在附近的金門技術學院舉辦兩岸汽車行銷座談會,老夫子姐姐邀請部落客一起去報導金門好好玩,所有部落客文章的連結會隨時更新在海西汽博會金門高峰論壇部落客聯播網。
左圖是1994年洋樓內是雜草叢生不能進入
右圖是2009年的洋樓前的女神像,口紅經過15年的風吹雨打變成白色
左圖是1994年,當年有很多建築都被漆上綠色,當兵期間,我來此地好多次,居然還穿海灘花褲拍照
右圖是2009年,可以清楚看到洋樓1921年完工的標記
金門人在東南亞、南洋做生意致富,就會回到金門買地蓋樓,甚至是蓋小學光耀門楣,1917年,陳景蘭先生就在金門的成功蓋了這座全金規模最大的洋樓,雖然在海邊,可是洋樓居高臨下,不但視野良好,夏日的景致特別有南洋風。1921年蓋好後還在洋樓的一樓附設尚卿國小。
二次戰後,在新加坡經商的陳景蘭,沒有回過家鄉,1937年,日本人佔領金門8年,這裡充當日本的警察局,1945年,國民黨就派員進駐,後來有當過指揮所、醫院、師生宿舍、餐廳等用途,前面的花園還蓋了官兵休假中心,到了1991年後所有軍營系統才休業,原來我當兵期間就是因為如此,周遭的房舍才變成廢墟的。
陳景蘭洋樓位於成功,如今這座洋樓做為展覽館的用途,若是能經營住宿、餐飲的服務,配合周邊的設施有成功坑道、尚卿雕樓、筋湯公園、金門日報舊址、擎天山莊隘門等,應該是不錯的,只是不知道這樣的市場夠不夠大呢?
PS. 海西汽車博覽會在廈門舉辦四天,主辦單位在附近的金門技術學院舉辦兩岸汽車行銷座談會,老夫子姐姐邀請部落客一起去報導金門好好玩,所有部落客文章的連結會隨時更新在海西汽博會金門高峰論壇部落客聯播網。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