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
第九屆臺北學
文獻會舉辦的活動,理論上應該全部都是討論歷史研究,有幸參與第一場的高傳棋老師的論文發表,主述這百年來臺北的變遷,要講清楚實在很難,高老師編寫了許多打油詩方便大家傳誦。
我看著大會手冊,應該只有我的頭銜是"作家",不是博士就是教授,我這個半路出家以生活風格+文史地為主的書寫方式,整個四不像無法歸類,我想是剛好近年來跨界+斜槓的風水輪流轉,好運的轉到我這種人,高傳棋老師說他在萬華的戲棚下站了五十年,我運氣很好,舉辦文化導覽不過十四年,從大安社大、青田七六開始至今也只有短短十年,實在稱不上甚麼專家,參與任何活動倒是沒甚麼包袱輕鬆自在。
作為高老師的論文與談,我挑出三個主題來看:
1. 整宅的文資身分
2. 日式建築的歷史定位
3. 生態水圳道的正名與重現
這些一直以來都是大家討論的重要話題,是否可以透過重構歷史現場,只要有了基本素材,跨出第一步,我覺得就可以有機會
今天看到高賢治老師,還有許多文史教授、老師出席,非常感動,也十分感謝文獻會館長。三、四十年後,若我還可以走得動的話,希望還可以跟高老師同台回顧台北文史地。— 與高傳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