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難得戰後的招待所洋樓,用不同洗石子的工法創造出只有台灣獨有的洋樓,翻閱了由 廖惠慶 所潤飾編輯父親的長達一百多萬字的內容,挑選出那個時代製茶的故事,令人驚嘆的是比連續劇茶金更為精彩的家族故事,這本《茶金歲月》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版。

廖運潘的兒女依照出生的順序,不分男女一個姓廖,下一個就姓姜,避開了入贅的問題,不但女男平等,非常公平的兩家都繼承到了,能夠在離開五十年後又買回阿公姜阿新興建的招待所,並且花了經歷修復這棟不只是兒時的記憶,也代表戰後為台灣永續生存努力的家族,留下了一棟文化資產。

惠慶姊帶我在洋樓上下跑來跑去,一回說著兒時與姐姐的回憶,也說著爸爸的故事,一會說媽媽買的琴,修復後的場景與記憶相結合,到處皆有光的窗櫺,透過手工玻璃的折射,許多家具在因緣際會之下,有從加拿大回來,也有從其他地方回歸,一棟老房子的重生,真的需要眾多的人際連結才得以拼回來。

看過《茶金》的人物設定,人物的拆解與組合,殷海光、顧正秋、那個時代的名人的重組,想要表現出那個時代感,反而讓人物有了奇怪的個性,而這個奇怪的個性也或許是台灣人在不同時代的悲哀吧?

捨棄掉電視劇的那個設定,回頭來看《茶金歲月》的廖運潘先生跨越了日本時代進入民國時代,為了讓小孩接受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從一家公司破產重新再起,投資在自己的頭腦是最好的,這也是後代可以把洋樓買回的重要因素吧!

這樣勵志的故事,有多少家族可以做得到呢?我跟著新竹中學的學生聽著這樣的故事,有學生懷疑說著這會是"客家人"蓋的房子嗎?大概認為客家人都是非常"節儉"的吧!

這十幾年惠慶姊一直再做環境保護的運動,實際能夠保存一棟老房子並且真的身體力行修復,進而經營、導覽,因緣俱足,有了好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