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2021/12/17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茶金歲月,姜阿新洋樓
難得戰後的招待所洋樓,用不同洗石子的工法創造出只有台灣獨有的洋樓,翻閱了由 廖惠慶 所潤飾編輯父親的長達一百多萬字的內容,挑選出那個時代製茶的故事,令人驚嘆的是比連續劇茶金更為精彩的家族故事,這本《茶金歲月》才是那個時代的真實版。
廖運潘的兒女依照出生的順序,不分男女一個姓廖,下一個就姓姜,避開了入贅的問題,不但女男平等,非常公平的兩家都繼承到了,能夠在離開五十年後又買回阿公姜阿新興建的招待所,並且花了經歷修復這棟不只是兒時的記憶,也代表戰後為台灣永續生存努力的家族,留下了一棟文化資產。
惠慶姊帶我在洋樓上下跑來跑去,一回說著兒時與姐姐的回憶,也說著爸爸的故事,一會說媽媽買的琴,修復後的場景與記憶相結合,到處皆有光的窗櫺,透過手工玻璃的折射,許多家具在因緣際會之下,有從加拿大回來,也有從其他地方回歸,一棟老房子的重生,真的需要眾多的人際連結才得以拼回來。
看過《茶金》的人物設定,人物的拆解與組合,殷海光、顧正秋、那個時代的名人的重組,想要表現出那個時代感,反而讓人物有了奇怪的個性,而這個奇怪的個性也或許是台灣人在不同時代的悲哀吧?
捨棄掉電視劇的那個設定,回頭來看《茶金歲月》的廖運潘先生跨越了日本時代進入民國時代,為了讓小孩接受教育所付出的努力,從一家公司破產重新再起,投資在自己的頭腦是最好的,這也是後代可以把洋樓買回的重要因素吧!
這樣勵志的故事,有多少家族可以做得到呢?我跟著新竹中學的學生聽著這樣的故事,有學生懷疑說著這會是"客家人"蓋的房子嗎?大概認為客家人都是非常"節儉"的吧!
這十幾年惠慶姊一直再做環境保護的運動,實際能夠保存一棟老房子並且真的身體力行修復,進而經營、導覽,因緣俱足,有了好的開始。
2021/01/22
【北埔】藍鵲書房講座:龍瑛宗文學中的街道風景 No.10
主題 | 龍瑛宗文學中的街道風景
主講 | 水瓶子
與談者 | 劉抒苑
時間 | 1月22日(五) 下午2-4時
地點 | 藍鵲書房
費用 | $200 (可全額折抵購書)
報名網址 | https://www.beclass.com/rid=24461ba5ff5c6f857468
講座內容簡介:
龍瑛宗當年的台北城是怎樣的街道?文明堂書店這個書店街是怎麼形成的,而台灣的第一家菊元百貨公司發源地在哪裡呢?北埔還保有那些小說中的場景呢?水瓶子與劉抒苑將透過龍瑛宗小說,還原當年的街道、建築與人文風景。
講者簡介 | 水瓶子
是男人類水瓶星座
青田七六文化長
著有《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咖啡印象》、《我的書店時光》等。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旅行與藝術外稿,人文攝影、導覽講座,城市觀點與論述。
與談者簡介 | 劉抒苑
龍瑛宗文學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龍瑛宗孫女
協助催生龍瑛宗文學館成立,及統籌龍瑛宗文學館之現階段營運。
目前服務於中華航空公共關係室— 與劉抒苑。
#臺北老屋三生事 No.10
北埔藍鵲書房 龍瑛宗文學館 劉抒苑 龍瑛宗文學中的街道風景
今天很高興與龍瑛宗基金會的劉小姐一起分享龍瑛宗文學中的街道風景,第一次了解北埔的古蹟在龍瑛宗小宇宙是如何定位的,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日本時代的台灣城鄉,也把我們帶入了大日本帝國滿州、朝鮮、日本東北各地的異同,更與國際社會的當時的思潮做一些連結。
促成這場活動的,首先要感謝牽線的 @lydia fan 因為兩年前帶父親與父親的日本朋友星野先生來青田七六看他的老師足立仁教授的住宅而結識,日本時代北埔公學校的宿舍,目前由龍瑛宗基金會管理的這個文學館,可以訴說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歷史地景再現,不應該只是用北埔的龍瑛宗來看這個地方,應該是從龍瑛宗文學中的北埔,延伸到臺北,甚至是全世界來看這件事情。
北埔,有金廣福,再來就是姜阿新洋樓,或許在拜訪鄧南光,再來印象深刻的就是柿餅、擂茶膨風茶了,知道龍瑛宗的人少之又少。
今日劉小姐分享龍瑛宗文學作品中的顏色,的確與台灣美術中的地方色相互呼應,而龍的作品結構非常嚴謹,不斷的解構人物、事件,重新建構的短篇小說,都是活生生台灣的歷史。
龍瑛宗有種客家人特有的悲苦人生觀,也有刻苦耐勞的一面,或許您到北埔拜訪一下藍鵲書房,也走到附近的龍瑛宗文學館參觀,對北埔會有不同的認識。
PS. 今天才知道藍鵲書房的主人也是老屋愛好者,還自己投入買了老屋,自己整理,還自己經營書店咖啡館,住在樓上,書店有眾多文史相關圖書,十分佩服。— 和劉抒苑在藍鵲書房。
2012/03/05
【新竹】北埔老街遇奇人藝術家
北埔的歷史追朔到清代的道光年間,因為盜匪很多,所以淡水廳授權北埔的姜秀鑾與新竹城的富商周邦正可以用武力保衛自己,然後在此設立堡壘隘口,開墾田地。1834年正式成立了金廣福公館,作為收租辦公處所,『金』是指官方,『廣』是廣東,而『福』就是福建,可以知道當年閩南移民與客家人、原住民的歷史關係。
這邊的聚落巷道很多,但是走起來有點像迷宮,大的窗戶很少,有櫺窗與鎗眼,台灣各地許多老街老屋都有類似的建築型態,只要是防禦盜匪,在慈天宮旁更有一座『叮咚橋』,用大石板架設在彎曲的巷道內,人採在上面行走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盜匪來犯可當成警報器提醒大眾。

*奇人石藏
我在巷道內亂走,看到有一戶人家的燈罩是用漁船常用的浮球改裝的,忍不住駐足拍照欣賞,後來跟這位大姊聊了如何製作這個裝置藝術,她說一個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大約要花三天的時間,先畫出線條,然後再用電鋸鋸開,最後把會割傷人的利角磨平,才能上色,因為要防水,所以用的不是水彩是油漆。
聊了一會兒,大姊帶我們進去另一個地方有不少收藏品,小小的空間放了許多石頭,原來她跟老公是奇石的收藏家,每一顆石頭都可以講出代表的意義,或風、或雨,或者山、水、樹、日、月等等,在大自然撿到的石頭,不經過琢磨,就可以顯示出大自然的景觀,幾顆石頭擺在一起,或許成對,也或許四顆一組,代表更多的意義,有時用毛筆寫首詩,畫幅山水畫,搭配起來意境大不相同。我想這是個興趣,也需要很大的耐力去尋找,也更多機緣才能與這些石頭相遇吧!
*鄧南光
1907年出身於北埔的鄧南光,曾經留學日本後返回家鄉,拍攝不少流行仕女、街道風情,記錄了二次戰爭美軍轟炸台北城的殘破景象,更留下了各地敬神廟會節慶的人山人海影像。出身北埔的鄧南光,用影像表現他對人文、社會的關懷,並將台灣攝影美學推向新的里程碑。
北埔『柑園』,這個曾經是北埔人小時後印象中的鄧世源醫院,如今改為「鄧南光影像紀念館」,讓大家到北埔來的時候,宛如走入時光隧道,不但可以看到鄧南光迷戀徠卡相機的收藏,也可以知道攝影藝術的演進,在日本與台灣現代化的過程中,北埔早期從農村變成商業交易重鎮,鄧南光記錄下這樣珍貴的史實。還有女性在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角度,他對人有了感情,才能真正的拍好人物攝影。
*吃
老街主要的人潮都集中廟前買小吃,當地的特色就是擂茶,我買了一支用擂茶作成的冰淇淋,顏色像抹茶,吃了一口馬上吃的到擂茶的味道,北埔附近產茶,有著名的東方美人茶。因為溪谷的九降風,更是製作柿餅重要的環境,在攤位前面試吃了好多柿餅,每一種口味都很好吃。北埔老街的小吃有不少客家風情,吃起來也很健康,都是天然的材料,當場製作的苦茶油、肉粽、擂茶、蜜餞、麻糬等。
*大湖村石柿、桐花、螢火蟲
距離北埔老街不遠的大湖村,是石柿的故鄉,海拔約300公尺的山坡,以前種植樟樹製造樟腦油,後來樟木砍伐光了改種茶葉,大湖村也曾經是產茶葉的重鎮,而現在已經改種石柿,並且製作柿餅。
大湖村有個的人工湖,也有種植櫻花、桐樹,因地處丘陵,經由步道爬山到稍高的地方,五月雪白的桐花樹開花時,猶如身處北方雪國,櫻花盛開時節一層層的粉紅色系染紅了大地,層巒疊翠的山影雲霧繚繞,若去參觀黃橙橙的柿餅晾乾的壯觀景象,會覺得大自然色彩真是豐富。晚上,螢火蟲也會出現,看著天上繁星與地面的螢光呼應,這一切都在山中,沒有汙染的環境下,才可以享受的到。
這邊的聚落巷道很多,但是走起來有點像迷宮,大的窗戶很少,有櫺窗與鎗眼,台灣各地許多老街老屋都有類似的建築型態,只要是防禦盜匪,在慈天宮旁更有一座『叮咚橋』,用大石板架設在彎曲的巷道內,人採在上面行走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響,盜匪來犯可當成警報器提醒大眾。
*奇人石藏
我在巷道內亂走,看到有一戶人家的燈罩是用漁船常用的浮球改裝的,忍不住駐足拍照欣賞,後來跟這位大姊聊了如何製作這個裝置藝術,她說一個作品從構思到完成大約要花三天的時間,先畫出線條,然後再用電鋸鋸開,最後把會割傷人的利角磨平,才能上色,因為要防水,所以用的不是水彩是油漆。
聊了一會兒,大姊帶我們進去另一個地方有不少收藏品,小小的空間放了許多石頭,原來她跟老公是奇石的收藏家,每一顆石頭都可以講出代表的意義,或風、或雨,或者山、水、樹、日、月等等,在大自然撿到的石頭,不經過琢磨,就可以顯示出大自然的景觀,幾顆石頭擺在一起,或許成對,也或許四顆一組,代表更多的意義,有時用毛筆寫首詩,畫幅山水畫,搭配起來意境大不相同。我想這是個興趣,也需要很大的耐力去尋找,也更多機緣才能與這些石頭相遇吧!
*鄧南光
1907年出身於北埔的鄧南光,曾經留學日本後返回家鄉,拍攝不少流行仕女、街道風情,記錄了二次戰爭美軍轟炸台北城的殘破景象,更留下了各地敬神廟會節慶的人山人海影像。出身北埔的鄧南光,用影像表現他對人文、社會的關懷,並將台灣攝影美學推向新的里程碑。
北埔『柑園』,這個曾經是北埔人小時後印象中的鄧世源醫院,如今改為「鄧南光影像紀念館」,讓大家到北埔來的時候,宛如走入時光隧道,不但可以看到鄧南光迷戀徠卡相機的收藏,也可以知道攝影藝術的演進,在日本與台灣現代化的過程中,北埔早期從農村變成商業交易重鎮,鄧南光記錄下這樣珍貴的史實。還有女性在社會上各行各業的角度,他對人有了感情,才能真正的拍好人物攝影。
*吃
老街主要的人潮都集中廟前買小吃,當地的特色就是擂茶,我買了一支用擂茶作成的冰淇淋,顏色像抹茶,吃了一口馬上吃的到擂茶的味道,北埔附近產茶,有著名的東方美人茶。因為溪谷的九降風,更是製作柿餅重要的環境,在攤位前面試吃了好多柿餅,每一種口味都很好吃。北埔老街的小吃有不少客家風情,吃起來也很健康,都是天然的材料,當場製作的苦茶油、肉粽、擂茶、蜜餞、麻糬等。
*大湖村石柿、桐花、螢火蟲
距離北埔老街不遠的大湖村,是石柿的故鄉,海拔約300公尺的山坡,以前種植樟樹製造樟腦油,後來樟木砍伐光了改種茶葉,大湖村也曾經是產茶葉的重鎮,而現在已經改種石柿,並且製作柿餅。
大湖村有個的人工湖,也有種植櫻花、桐樹,因地處丘陵,經由步道爬山到稍高的地方,五月雪白的桐花樹開花時,猶如身處北方雪國,櫻花盛開時節一層層的粉紅色系染紅了大地,層巒疊翠的山影雲霧繚繞,若去參觀黃橙橙的柿餅晾乾的壯觀景象,會覺得大自然色彩真是豐富。晚上,螢火蟲也會出現,看著天上繁星與地面的螢光呼應,這一切都在山中,沒有汙染的環境下,才可以享受的到。
2010/05/23
【新竹】南埔錦繡堂,一顆巨樟樹蓋好的房子,還有金剛寺與金鑑堂
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的莊屋錦繡堂,當年整個宅院的建築用料都是用一顆巨大的樟樹所建成,從上方看下來像兩個日字型,合起來就是昌。
這顆大樟樹是莊家到大南坑一帶的山裡(我也不知道在哪裡?)找到的,巨大的樟木是用了兩條牛與很多很多的酒跟原住民換來,把樟木鋸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順著大坪溪流下來,再靠著一隻力大無比的牛拖回家,據說那隻母牛還會自動往返河邊與蓋屋的兩處,就這樣搬了三年才把建材(石材與木材等)運完。
為何叫『錦繡堂』?原由是祖先有功,被宋光宗封為錦繡,就用這個為堂號。在祖先牌位隔扇後有一秘密通道,可通左右兩房,發現這種建築都有防禦措施,應該是防盜匪,所以在庭院內有點密不通風的感覺。
另外,在南埔村還有金剛寺,我們這次並沒有去拜訪,看得遠山雲霧飄渺中有一座寺廟,好似山中有得道高僧,開山住持妙禪法師就是當地人,張煥年,生於清光緒12年(1886),從小就學雕塑、建築,然後到中國進修,回台後創建了不少寺廟,有獅頭山金剛寺(1903)、獅頭山梵音寺的水濂洞(1914)、南埔金剛寺(1922)、台中寶覺禪寺(1927)及新豐鳳山寺(1937)。
不過金剛寺在921大地震的時候倒了,所以目前看到的新建的。而建於1908年的金鑑堂也是一棟古厝,也是妙禪法師所建,雕樑畫棟都是出於妙禪之手。
PS. 這次活動是農委會北部水土保持局邀請,由碩泰公關主辦參訪農村再生行程,以社區團結解決當前問題來看農業發展,整理環境呈現美麗的農村景象,相信自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
![]() |
From 台灣‧新竹‧南埔‧水保農村再生 |
這顆大樟樹是莊家到大南坑一帶的山裡(我也不知道在哪裡?)找到的,巨大的樟木是用了兩條牛與很多很多的酒跟原住民換來,把樟木鋸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順著大坪溪流下來,再靠著一隻力大無比的牛拖回家,據說那隻母牛還會自動往返河邊與蓋屋的兩處,就這樣搬了三年才把建材(石材與木材等)運完。
為何叫『錦繡堂』?原由是祖先有功,被宋光宗封為錦繡,就用這個為堂號。在祖先牌位隔扇後有一秘密通道,可通左右兩房,發現這種建築都有防禦措施,應該是防盜匪,所以在庭院內有點密不通風的感覺。
另外,在南埔村還有金剛寺,我們這次並沒有去拜訪,看得遠山雲霧飄渺中有一座寺廟,好似山中有得道高僧,開山住持妙禪法師就是當地人,張煥年,生於清光緒12年(1886),從小就學雕塑、建築,然後到中國進修,回台後創建了不少寺廟,有獅頭山金剛寺(1903)、獅頭山梵音寺的水濂洞(1914)、南埔金剛寺(1922)、台中寶覺禪寺(1927)及新豐鳳山寺(1937)。
不過金剛寺在921大地震的時候倒了,所以目前看到的新建的。而建於1908年的金鑑堂也是一棟古厝,也是妙禪法師所建,雕樑畫棟都是出於妙禪之手。
PS. 這次活動是農委會北部水土保持局邀請,由碩泰公關主辦參訪農村再生行程,以社區團結解決當前問題來看農業發展,整理環境呈現美麗的農村景象,相信自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
2010/05/16
【新竹】南埔黃金水鄉農村再生探訪,看到熱情專注工作的達人們
南埔,在新竹縣北埔鄉的南邊,有個百年水圳,去年因為農業用水問題,全村決定休耕一年疏通水圳,4位老人家親自下去動手做,看到水圳流著清澈的水,想像著收成前片片黃澄澄如黃金的稻穗在風中搖曳,一片美好的農村風情就在眼前。
我們拿著農村護照到處在找達人蓋章,以往這種蓋印章的活動往往是定點尋寶,找到的是沒有生命的景點,這次南埔社區要找的大部分是達人,有點年紀的老人家,這些老人家總是非常的熱情,我們拿著護照上的照片比對,總覺得不太像,用請問的應該比較快,這要傳達的精神就是要更『謙卑』的請問長者。

右邊的麥小姐是當地文史工作者,全程幫我們解說,她感嘆年輕人大多跑到竹科上班,工作沒日沒夜,所以很少參與農村活動。她父親的英文超棒的,很熱情的一直介紹農作。

木工達人,全村的休憩涼亭他都有參與。他很熱情的幫大家蓋章,還主動幫我們指引其他達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對工作的專注與熱情。

全村的人在廟前比賽搓熝湯粢(像是湯圓),笑聲不斷,凝聚社區意識





10位達人的簡介




要去玩之前,可以先看看哪裡好玩(點圖放大)
相關網站:
黃金水鄉北埔鄉南埔影音之旅
我的相簿紀錄
PS. 這次活動是農委會北部水土保持局邀請,由碩泰公關主辦參訪農村再生行程,以社區團結解決當前問題來看農業發展,整理環境呈現美麗的農村景象,相信自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
![]() |
From 台灣‧新竹‧南埔‧水保農村再生 |
我們拿著農村護照到處在找達人蓋章,以往這種蓋印章的活動往往是定點尋寶,找到的是沒有生命的景點,這次南埔社區要找的大部分是達人,有點年紀的老人家,這些老人家總是非常的熱情,我們拿著護照上的照片比對,總覺得不太像,用請問的應該比較快,這要傳達的精神就是要更『謙卑』的請問長者。
右邊的麥小姐是當地文史工作者,全程幫我們解說,她感嘆年輕人大多跑到竹科上班,工作沒日沒夜,所以很少參與農村活動。她父親的英文超棒的,很熱情的一直介紹農作。
木工達人,全村的休憩涼亭他都有參與。他很熱情的幫大家蓋章,還主動幫我們指引其他達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對工作的專注與熱情。
全村的人在廟前比賽搓熝湯粢(像是湯圓),笑聲不斷,凝聚社區意識





10位達人的簡介




要去玩之前,可以先看看哪裡好玩(點圖放大)
相關網站:
黃金水鄉北埔鄉南埔影音之旅
我的相簿紀錄
PS. 這次活動是農委會北部水土保持局邀請,由碩泰公關主辦參訪農村再生行程,以社區團結解決當前問題來看農業發展,整理環境呈現美麗的農村景象,相信自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