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2023/01/25
【台北】不知道為何有一款叫做"七七"的香菸? 黑膠咖啡
跟某收藏家約在華山的黑膠咖啡,剛見面還沒有熱身,他就很開心的秀出剛標到的收藏品,一張一張的翻閱,收藏的品質真好,好像打開時光機到了那個年代,撫觸標籤的質感,我彷彿聞到了菸絲的味道。
看著紅磚的廠房,當時的樟腦、菸、酒專賣的工廠,這些產品的標籤到底是在哪裡貼上的呢?那麼樟腦的產品又有那些呢?
我們悲觀的認為我們所做的事情,討論的事情,或是活化再生的事情,應該很少人在乎在意吧?
黑膠唱片不是賽璐璐片嗎?而賽璐璐就是以樟腦在增進其可塑性後再加上其他染料和其他物質製成的化合物,那麼,到底有沒有在這裡生產過黑膠唱片呢?華山文創園區是台灣第一座工廠活化的文創園區,酒、樟腦這樣的工業產品,加上縱貫線鐵路,這些基本基礎資料若建立完成,要開甚麼樣的文創店,應該都很有故事可說吧?
不過應該很少人在乎!
2021/05/12
【台北】光景咖啡
光景咖啡
上次去光景,還是在舊店,因為前一陣子要找關節手沖架,發現拍攝地點就是光景咖啡館(不過是在舊店),就想說來光景新店看看,也順便是不是可以看到那個手沖架。
入門非常嚴謹的測量體溫,紀錄來客的電話,還要戴上口罩。
我做的椅子旁牆面就有黃銅的骨董燈,一旁有豪華的吧檯,這些裝潢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呢?看的出來老闆非常細緻的妝點這些。
夕陽的光線從旁邊畫過,對面的公園充滿了綠意。
2021/05/11
【台北】秋波名曲喫茶
秋波名曲喫茶
在門口,就好像到了日本的老喫茶店,本以為進去會看到老夫婦站吧檯,看到的全部是年輕人,不過有位最漂亮的,低頭工作最努力者,應該是老闆的媽媽!
第一次看到秋波的 logo,居然有溫泉的符號,看到菜單有動漫美少女,然後下方打著"臨去秋波",我想應該不是要懷想楊燕的歌吧?仔細看了秋波電台的粉絲頁,重點應該是"秋",而溫泉這個熱的符號被轉化成音"波"吧!這是我的認知。
對於咖啡館內每個角落的細節,一種復古的昭和風格,除了懷舊元素之外,還是有新的物件,我看著牆上架子的咖啡杯,詢問了老闆,原來是網購回來的。
近年來這樣講究的咖啡館多起來,一方面很擔心投入這些裝潢的成本會不會很高?或許拜全球化之賜,只要懂得配色、風格,要找適合的家具應該不難,但許多懷舊的物件可能不好維持,真正難的是永續的經營。
才開兩個月的咖啡館可以日日滿座,非常難得,我想經營總有很多難關,沒有鬆懈的本錢。
《來杯咖啡如何》
《來杯咖啡如何》
類似深夜食堂說故事的方式,從第一集開始,無論故事多精彩,我的目光就只有在這個黃銅關節手沖架上面,每看完一集就上網找找哪裡可以買到。
由 The Coffee Registry 所設計的黃銅關節手沖架,英文名稱為:The Curator Pour Over Stand!我不知道怎麼翻譯這款手沖架,google 給他一個很美麗的名字:策展人倒在攤位上!
第六集這位大叔教咖啡的第一課是去釣魚,他覺得心靈中有餘裕,才能製作出一杯好咖啡,細細的品嘗吃進去的食物,只要發現不對,就要找出原因,這樣才是學習好咖啡的第一步!
這簡直是太經典了,從小到大我們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把各式各樣的活動填滿了我們的時間,沒想到要製作出好東西,必須要有"餘裕",剛好這兩個字是我兄、姊的名字之一。
所以,我實在太幸福了!
等我訂購的手沖架來,再來分享如何利用餘裕製作出一杯好喝的咖啡。
2021/05/05
【台北】珈啡所在
珈啡所在
世勳老師從琥珀色工作室、咖啡教學到開店,一進門看到了黑膠的地毯墊、大喇叭,專業的擴大機、黑膠唱盤,還有眾多的黑膠收藏,你以為就只有音樂嗎?
還有很多可看之處,吧檯後方的器材,多半需要經過老闆、店員的導覽,才能一窺世界各地沖煮咖啡的器材,從器材了解各地文化,之前世勳老師介紹過那不勒斯顛倒壺,另我印象深刻,也介紹了柏林壺,我因此回家做了柏林壺的實驗,連結如下:
http://trip.writers.idv.tw/2019/10/blog-post_68.html
http://trip.writers.idv.tw/2019/10/101-no031-040.html (該篇最下是柏林壺的實驗) 我總覺得美式咖啡很沒文化,就是用義式濃縮加水稀釋,可能這是目前咖啡館最常見的沖煮模式,這次看到美式咖啡壺的器具(照片右下),真的錯怪美國人了。 除了黑膠、骨董咖啡器材,還有骨董椅子喔!有空再來介紹溫莎椅。 珈啡所在的咖啡特色,應該是藝妓拿鐵與藝妓濃縮了,超級豪華的藝妓配方豆,整個只能用奢華來形容了。
http://trip.writers.idv.tw/2019/10/101-no031-040.html (該篇最下是柏林壺的實驗) 我總覺得美式咖啡很沒文化,就是用義式濃縮加水稀釋,可能這是目前咖啡館最常見的沖煮模式,這次看到美式咖啡壺的器具(照片右下),真的錯怪美國人了。 除了黑膠、骨董咖啡器材,還有骨董椅子喔!有空再來介紹溫莎椅。 珈啡所在的咖啡特色,應該是藝妓拿鐵與藝妓濃縮了,超級豪華的藝妓配方豆,整個只能用奢華來形容了。
2021/05/02
【台北】#門窗 @COFE No.02
20210502
#門窗 @COFE No.02
最近開始來拍門窗好了,應該很容易累積50次。
不知道為何在台北可以好好地坐下來慢慢地吃早餐的店不太多,或許有很多人會提出反例,說明有很多店都可以,但是我指的是環境、音樂、餐飲綜合考量下,大家好像還是習慣午後的時間,好好的跟朋友坐下來聊天吧?
大稻埕的清晨八點鐘,大橋頭市場擁擠的人潮,與迪化街上冷清的人車,形成有趣的對比,難不成上市場的人們與來迪化街的人們是完全沒有交集的族群?
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這個社會已經很明顯地會自動分類好,甚麼人應該在甚麼時間到甚麼樣的場域去做固定的事情,你是否可以到菜市場買菜買魚之後,信步走到迪化街的文青咖啡館休憩一下,聽聽音樂,然後思考著中午要煮甚麼餐呢?
至少我在日本的市場旁的喫茶店,經常看到菜籃車,或是母女一起吃早餐的現象,有人會想要去菜市場裡面開一家文青咖啡館嗎?我想時機應該成熟了。
身為 COFE 假日的第一個客人,我看著與四十幾年前一樣的立面、屋頂,修復好的門窗,街上的行人已經大不相同了,街屋的使用方式也有所改變,吃著十年前第一次吃到的紅心芭樂果醬,沒想到小時候隨手可得的水果,已經成為了台灣特色,冷凍的巧克力磚,像是時空膠囊,用不同的形式保留著台灣的滋味。
2021/04/23
【台北】Tom's Bakery 棠舖
Tom's Bakery 棠舖
每次導覽到台灣民眾黨黨部的遺址天水路,都會介紹旁邊的真人廟,翻出陳植棋、倪蔣懷畫的平凡無奇的在地小寺廟圖片,大家的眼光就被這家店吸引走了。
我想我一定要找一天來拜訪光顧一下,回想蔣渭水在1931年2月18日台灣民眾黨被解散,被抓起來後釋放,清晨踏出拘留所,大家拿著棉被在此拍照留念的張照片,彷彿就在甜點店的門口上演。
通常想到甜點,多半是很多少女、貴婦會來光顧的店,或許是我來的時間不太多,整個午後只看到許多大叔出沒,自由自在的談論天南地北,也有大叔沉默閱讀。
原來每一位大叔心中都有可愛的甜點店。
2021/04/21
【台北】COFFEE TO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出張所
COFFEE TO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出張所
最近幾年修復開放的博物館,越來越精緻,而且長年來被詬病的博物館內的餐廳咖啡館品質低落,我覺得有翻身的機會,一般人應該會大大的改觀。
委外的規定法令部分,的確多年來有長足的進步,營業面積營業方式都有明確的規定,美學的注重也是非常重要的,到日本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參觀一下博物館的餐飲、精品店的經營,攝影博物館一樓的賣店的確做到了質感,但我覺得與攝影、商船、公路局的連結,可能要加強一下,或許,還需要點時間磨合!
右上照片,在我小時候的印象,對外有個開放的公車票售票口,不知道誰有看過這樣的照片呢?
PS. 能在超級厲害的吧檯工作,很羨慕啊!
【台北】新北投,拾米 x高馡
拾米 x高馡
每次經過想要進去,總是客滿要排隊排很久,剛好今天來新北投,所以進來朝聖一下,我選擇了看外面的景觀,點了咖哩飯、咖啡、甜點。
甚麼都有,甚麼都不奇怪,進來的族群也很多樣,藉著合作擴張多樣的產品。
北投有有甚麼在地產物?或許很少人可以回答出來,來這裡都是浸溫泉吧!但是透過咖哩、咖啡,帶入健康飲食並與在地連結,我覺得還算不錯的方式。
不知道有沒有桶柑咖哩飯呢?
2021/04/18
【台北】還活著的台灣旅遊廚房
星期日的午後,在大稻埕周邊的咖啡館全部客滿,我在想我應該到哪裡去工作喝咖啡看人潮呢?
突然就走上了 台灣旅遊廚房 , 剛好育芯在教義大利麵醬的製作方式,聞到了這樣的味道,肚子突然好餓好餓,曾幾何時,我們好像都只能到餐廳吃這類的食物,不能在家裡煮好吃健康食材的食物嗎?
歡迎報名參加廚房教室的課程,點入上面的粉專留言即可。
大稻埕假日封街,行人可以慢慢地逛,最近的叫賣聲比較少了,但是人潮並沒有減少,很多人帶毛小孩出來散步,到城隍廟拜拜的人不減,但個人覺得來求姻緣的年輕人少了一點,反而是老人家來的比較多(不知道是不是幫兒女求姻緣?)
這一篇文章除了幫旅遊廚房廣告一下(沒錯,廚房在疫情一年後還活著),也可以到育芯新進駐的店吃義大利麵,@左轉有書 TouatBooks x 曬太陽洋食小館
照片上,還有寧夏街夜市著名的 豬肝榮仔 老闆,還有在溫州街開過 pub 的阿銘,地下街女王,市議員、里長、廣播人等等,台灣巷弄到處臥虎藏龍。 — 與簡余晏。
2021/04/14
【台北】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攝影博物館
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攝影博物館
有幸在開幕前進去參觀,小小的接待櫃台,還有小小的旋轉樓梯,我想起國中(約1980年代)來此排隊買學生票,面對臭臉的賣票小姐,想想走廊怎麼會有售票口,而現在搖身一變,居然是非常高級的博物館。
為什麼百年前優雅的建築設計,在我小時候完全感受不到?
這十年來接觸到日本時代的歷史,讀了日本的建築史、歐洲的建築史,逐漸的重新了解修復好的建築,才明白了原來台灣在建築史中擁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夾在漢式與歐式的夾縫中,走出了另一條道路,這棟建築,就是非常良好的說明。
攝影作品中,也可以說明台灣在這歷史中演變的過程,只是說明牌作的太文青了,字又小又矮,實在很難查詢,可能是要大家著重在照片上吧?
希望未來有強大的導覽老師!
2021/04/13
2021/04/06
2021/03/16
《冷萃咖啡學》
今天去 @幸田咖啡,從書櫃拿出這本書閱讀,很快就讀完,字很大,插圖很到位,我覺得實體書這樣就很好了,而且是實際做冷萃咖啡有實驗與數據的書本,作者又是台灣人,咖啡館的從業人員。
國外不少咖啡相關的書籍,翻譯過來之後,我覺得總是有點生硬,滿街都是咖啡館的情況下,我覺得從業人員就自己所學心得來分享,應該非常的精彩。
— 在幸田咖啡。
2021/03/11
《東京古民宅咖啡》川口葉子
2021.3.11
十年前的今天,我在導遊受訓課程,最後一堂課,用筆電在整理《台北咖啡印象》的書稿,打開新聞網站,親眼目睹大海嘯侵襲仙台的畫面。
我非常喜歡川口葉子的作品,直接跟編輯說,我想要出像《推開咖啡館之門的100個理由》這樣的書,於是出版社就幫我達成目標,以我這樣沒有知名度的作者,竟然可以的大賣。
健行文化最近翻譯在台灣出版的《東京古民宅咖啡》,翻開每一頁的咖啡館照片,竟然在東京這個大都市會有這樣多元的民宅咖啡館,而且還真的都是有歷史的住宅,期待疫情解封的那一天,去東京找找這樣的咖啡館好好的體會一下。
台北周邊,有沒有可能收集到這樣主題性的咖啡館呢?我要不要來立志出一本《臺北古民宅咖啡》呢?大家報給我知道一下有哪些咖啡館符合這個主題,
不知道有沒有出版社有意願呢?
在 311 這天許願,真不應該!
2021/03/05
【台北】廁所有烤箱的雪可屋
我喜歡西米露珍奶與米糕,是每次來必點,搬家後的雪可屋看到溫州街的老路牌,上面有說明來由,目前臺北市的街道,已經不見舊的路牌,意外的被保留下來。
溫州街的咖啡館不斷的更替:開業、開分店、歇業、搬家、換老闆,是否可以來寫本溫州街商店考呢?
以下是2012 年寫的舊文:
【台北】沒有減法的雪可屋咖啡茶館
雪可屋在台大側門對面的溫州街上已經佇立了二十年,有人問我是否去過老店雪可屋,應該在大學的時候就有去過了吧!但我搖搖頭,原來我已經畢業二十年了。當年年輕充滿活力的黃老闆雖然現在有點年紀,但是心情還是像小孩子一樣。
我喜歡雪可屋的夜,從二樓望出去的街角,黃色的路燈,成雙成對拿著原文書的大學生親暱的走過去,三三兩兩汗流浹背剛打完籃球的年輕人迎面而來,更多時候,是提著公事包加班到深夜的上班族,無論走過去走過來是怎樣的人,斜對面的教堂改建,假日做禮拜的教友,在此舉辦婚禮的新人,雪可屋在這裡看著人來人往,時光也在屋內留下了刻痕。
夜裡從外頭看雪可屋內的客人,猶如欣賞梵谷的畫作,紅磚牆上的透明玻璃,看著人兒泛黃的表情,歐式舒適的座椅,無論是一個人低頭看著書,或是兩個人再此抱怨職場上的難題,甚至一群人討論著那場網路泡沫前的豐功偉業,雪可屋永遠不會拒絕你,因為從少到老的客人,從早到晚的時間,永遠有適合的餐點。
我喜歡把這裡當成一九九O年代的小歇茶坊,點滷味豆干、炸豆腐、毛豆,或者來點筒仔米糕,再來個特大杯的泡沫紅茶,就好像回到學生時代暢談對未來工作的期望。你要把這裡當成一九七O年代的爵士酒吧也可以,來一瓶比利時啤酒、海尼根啤酒或是荔枝啤酒,聽著有厚重低音的黑膠唱盤,只差沒有煙雲吐霧的雪茄味,老氣橫秋的說著人生的過往雲煙,彷彿一切人事物都隨緣。來杯自烘焙的公平貿易咖啡豆,嗅出世界各地的土地風情。再來盤蝦仁炒飯、義大利肉醬麵,或者冰淇淋、起司蛋糕、鬆餅,應有盡有,很佩服有時一整個滿座的客人,內外場只有兩個人,可以很快的變出所有的餐點。
黃老闆做過業務,開過骨董老金龜車,又會攀岩,似乎對越困難的事情越有挑戰的精神,看著被太陽光曬到泛黃的黑膠唱盤的封面,來到雪可屋甚麼歷史痕跡都可以瞧見,不用說話交談,也會遇見所有人的內心世界,不只是在這裡才有巨大的能量,在許多朋友的店裡,都會聽到雪可屋黃老闆的事跡。
2021/02/16
【台北】菸花與小高@閱樂書店
小高似乎每一年都會有新的創作,應該都可以作為全能改造王的案例了,到底是燈光、裝飾、音樂、飲品的魔力,還是背後都是累積的經驗呢?
閱樂書店有著因為偶像劇拍攝而開始經營,一路走來至今仍是書店,其實非常不容易,一家書店到底是要賣書還是要賣餐飲,或者是舉辦講座研討活動為主,畢竟賣書的利潤支撐不了一棟老房子的營運!
1954年興建,本來作為菸廠育嬰室,因為大巨蛋興建而被搬遷到此,重生後作為書店、咖啡館,晨昏陽光仍能灑入屋內,木構屋頂與門窗,在不同的光線下透露出不同的風情。
如何能夠在這樣的空間自給自足的生存著,我期待煙花與書店可以找出一條並存之路。 — 在閱樂書店。
2021/02/12
【新北市】三貂嶺,圈套
濕冷的雨,青苔,兩座吊橋墩在河兩岸對看,居然轉身變成了住家,廢置的小學校,老蔣銅像還藏在草叢裡盯著大家,讓我想起了阿部寬主演的日劇:圈套。
距離,有了神祕感,也有了追尋的目標!
http://trip.writers.idv.tw/2009/06/blog-post_03.html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5/blog-post_3906.html
2021/02/03
【台北】存在與重現?加納屋與 CAFE!N,這幾棟都還在,有可能復原嗎?
存在與重現?加納屋與 CAFE!N
這幾棟都還在,有可能復原嗎?
來源:臺北市區改築紀念
http://tebook.ntl.edu.tw/adm/upload/ebook/44b93a34-8dad-47e4-a09e-be6e36522078/book.html
從1911年起興建了歐式的街道,這棟街屋原本是加納屋、文明堂書店,幾年前是 Smith&Hsu 現代茶館,現在則是CAFE!N 咖啡館,由世界咖啡冠軍所開設的連鎖咖啡館。
龍瑛宗於1982年所寫的《勁風與野草》:杜南遠與鶴丸五郎並肩行走於亭子腳。抬頭一看對面的文明堂書店,明亮的燈光下擺滿著書籍......。
我想著當年龍瑛宗書寫這篇短篇小說,描述著1940年代戰火中的臺灣,到底是要帝國主義的興起還是終結?這樣歐式的街道,到底給我們甚麼樣的記憶?
每每我走在衡陽路上,看著一些殘留的建築立面,仔細比對著老照片,大樓重現著這些往日情懷,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復舊?這些腦中記憶的碎片,到底可否拼接的回來?
龍瑛宗當年,不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嗎?
我找出2014年,老屋新生銀獎,主題特色:身為傳統茶館的當代延續,藉由結合亞洲與西方世界的茶文化,以嶄新且簡潔的方式創造具有當代人文的茶體驗,希望透過建築與設計、社交、休閒、工作、閱讀,以及飲茶這些要素中互相影響,構成化學反應。
如今再回這棟老房子,所有內部的痕跡消失殆盡,只留下立面,左右新蓋的建築,甚至回覆的立面還不太相同,我已經開始懷疑腦中的記憶是否真確了?
2021/01/23
【 新竹】或者風旅
對於旅館,你我的想像是甚麼?近年來各地的旅館、民宿的競爭激烈,大部分都在打價格戰,但住了一晚,你了解那個地方的特色嗎?
我在或者風旅看到了用68號快速道路來連結新竹,很簡單的畫出了在地的特產,我在大廳買了很多這些風土的滋味,避免買太多,我覺得放一個扭蛋機比較好選擇產品。
到了旅館大廳,可以讓小朋友跑來跑去,有書有飲料,也可以甚麼都不做就廢在這裡!這就是另一個家吧?
客家話的 MUI,是甚麼風味呢?
— 在或者風旅 OR Inn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