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旅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旅人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12/27

【印度】Frances 的 Bangalore 市 Kailasanatha 廟

這是 Frances 跟黃老師去印度旅行寄回來的明信片,一直很佩服 Frances 的生活態度,工作嚴謹各種角色都可以做得很好,瞻前顧後都能幫每一個人著想,在圓環文化工作室只要她有空,就會盡可能的幫忙,而且還把流程想的非常清楚仔細,不加重別人負擔的情況下幫忙。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


南印度土地豐饒,氣候怡人,人民生活較優,和善淳樸,少有行乞者,和前幾次的印度印象大不相同。南印度寺廟建築藝術達頂峰,尤勝吳哥窟,不可思議的印度又添一章。(2011.11.22 Frances)

Frances 一直以來對旅行的模式是利用年假、連假,從每年出去一趟,到現在每年出去兩趟,選擇跟團旅行,有時候跟朋友一起,有時候一人參團,每次都會遇見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因此又介紹來參加導覽活動,或是來聽旅行講座。 Frances 的冒險與推薦,變成我們活動參加者的品質保證。

這兩年 Frances 寫的部落格,本來從單純的活動紀錄學習攝影,又持續認真的去拍,我覺得她的照片中都有在地的生活經驗,我想這個除了技巧外,還需要有相當的人生閱歷才可以拍得出來。我想本來 Frances 就可以寫出好的文章,只是之前對部落格只是單純的紀錄,可是這一年看她部落格,不只是紀錄而已,有發自內心對土地的關懷。



一輩子能遇到這樣的朋友,我想是非常難得的緣分。

2011/12/15

【台北】河邊生活與三芝換場小旅行

2010年,我因為寫著咖啡館文,走在溫州街一帶,進入了『河邊生活』這家工藝品店,心裡想著這樣的理念很好,可是要生存下去應該是要很不簡單的人吧!2011年,我在巷弄間散步,居然在潮州街又看到『河邊生活』的新址,不知道是我太會在小巷子散步,還是實在太有緣,11月初在百忙之中又參加了他們辦的『換場』小旅行,今天抽空去找河邊生活的總經理了解他的理念,覺得台灣真的要有更多這些人,產業才可以提升。

『換場』不一樣的明天,你準備好了嗎?



當天第一個拜訪的是藝術創作者吳仲宗,他39歲那年,放下廚師的菜刀,拿起畫筆刻刀,走入想了好久好久的願望裡。剛開始他採取的做法是到處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各個地方寄賣,先不管是否可以賣得掉,等到到處都有他的作品,知名度打響後,大家就認為他是個藝術家,而且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吳仲宗也沒有因此停下來,持續不斷地創作,這幾年以他老婆『胖太太』為主題創作,把胖太太畫在杯、碗、盤、甕、傘等各類生活用具上,聽了吳仲宗的說明,再欣賞這樣的創作,是一種愛、理解與生活態度的過程,了解後就讓人愛不釋手。

吳仲宗的守靜堂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新庄子101之1號(三芝新庄子陽光路上)
電話:02-26369546、0922600428



中餐我們到了臨海農場劉力學的家去吃有機蔬菜,整個又肥又甜的蔬菜,讓我一直吃一直吃,吃到所有東西都被吃光光。

劉力學,1940年出生於加拿大,從小接觸的就是森林、雪地,大學念的是藝術、哲學,然後來台從事電腦資訊工作,曾是HP亞洲區副總。1991年,兒子說為何總是看不到父親,於是他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辭去了高薪工作,投入廚餘(ㄆㄨㄣ)回收,做有機堆肥,有機農業。

已經71歲的劉力學,其實看不出來已經有這個歲數,還很熱誠的跟我們說他的理念,他認為萬物只要有足夠的營養,就足以自動產生抗體來防禦,所以用廚餘堆肥,產生出來的營養素,足夠這些蔬菜抵抗昆蟲,只要有一顆水果或蔬菜被蟲咬了,透過生物的自然本能,會互相聯繫禦敵。聽起來很玄,不過也很容易理解。

臨海農場‧劉力學蔬菜
網址:http://www.pierreorganic.com/



後來去了對味生活咖啡館,李漢威在三芝開了這家店,一看到復古的燈飾,然後看到裡面有兩個房間有老闆的骨董收藏,就覺得好對味,看著夫妻倆人一起打拼努力,能在30歲開過這樣的店,一整個就覺得是幸福。我在這裡看到了貓的插畫,一些熟悉店家的DM,我想同性質的人總會互相吸引在一起吧!

對味生活
網址:http://www.facebook.com/right.way.life



最後,要簡單的介紹河邊生活是家怎樣的店呢?看起來小小的,現在已經有咖啡可以喝了。其實,是一家工藝品的展售店,不但有產品設計開發,還有通路、行銷。總經理陳明輝曾在國藝會工作過,後來選擇自己跳下來與台灣的工藝家一起努力,想要提升台灣廉價代工工廠的產業,他特別拿了一個木工玩具,說明了一個小小的玩具需要整合七家工廠,但是整合起來的這個玩具卻可以很有價值,在市場上賣上高價,還可以申請專利。

河邊生活還跳下來舉辦了這個『換場』的小旅行活動,不但讓人了解工藝家,也讓人了解生活,更可以了解這些產品背後大大小小的小故事,那天去三芝遇到的那三個人,還有背後的故事,真的讓我這輩子受用無窮,最近看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電影,真得覺得這些人這些事跟電影演的故事真有點像,努力的過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真的很棒!

2011/11/29

【台北】訪談陳正宏老師

陳正宏老師,1946年出生於台南,曾任國科會副主委、台大副校長、理學院院長等。我在台大地質系就學期間,陳正宏老師擔任台大地質系系主任。今天上午老師出現在同安街28巷1號,戴著墨鏡很帥氣,訪談期間看著老師的眼神,彷彿回到兒時,這棟他在此長大的房舍內,談著陳玉麟教授的研究與生活,其實老房子承載的不只是歲月與記憶,還有先人研究改善生活的種種努力。

*帝大時期

陳玉麟教授(1921-1996),1942年獲得日本熊本大學藥學士,然後就在台北帝國大學的服務,1959年獲得日本九州大學農學博士。1942年起,陳玉麟教授在台北帝國大學時期,就一直在台大服務,退休後仍積極參與農藥相關工作,並在雜草學會擔任理事長十年的時間。

若要知道為何陳玉麟教授可以住在這個地方一直到1982年(?)左右,要從台北帝國大學說起,當年負責農化研究室的主要是山本亮(1890-1983),1935-1940年負責農藝化學第二講座主要負責食品化學及熱帶農產品的開發、利用研究,山本亮的專長是除蟲菊精的合成及人工除蟲菊精的研究,被譽為「日本近代農藥學的鼻祖」,如今較為人所知是有關包種茶、烏龍茶等製茶的研究,山本亮教授他非常喜歡台灣,戰後還是經常來台灣。山本亮的孫女婿,也曾任職過日本理化研究所,家族在學術界有一定關係。

1940-1945年,大島康義接任山本亮的第二講座繼續研究,當時助教授為石井稔,1942年起,助手則為陳玉麟教授。1945年之前同安街28巷這附近有三排日式木造房舍,為石井稔家族所有,在今強恕中學那塊地,原本是石井家所擁有的農園,種植花卉、菜園與實驗用途。

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石井家族離開台灣,將目前同安街28巷1號的房舍交由同在農化研究室的陳玉麟教授住宿,後來陳玉麟教授交由台灣大學管理。1982年,陳玉麟夫婦要打掃整理維持老房子並不容易,於是將房舍交還台大處理,搬至金華街的宿舍,後來公衛系吳宗賢教授入住。陳玉麟教授為人老實,並沒有把這棟房舍當成私產,而是由台大處理。

*家庭生活

陳玉麟教授的太太,是當年在台南高等學校(台南一中前身)同學的妹妹,1923年生,兩人都是台南人。撫育四個兒女全都台大畢業,長子陳正宏,下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除陳正宏老師念地質學系,其他人都念農業相關的科系,可見都受到陳玉麟教授的影響。一家六口加上一個叔叔,住在這棟小小的房子內,有四個房間。陳正宏老師居住到三十歲結婚成家搬離,弟弟結婚還跟父母同住一陣子,最後才留下陳玉麟夫婦兩人住在此。

老房子外本來庭院很大,旁邊是瑠公圳林口支線的下游,目前已經加蓋變成大馬路,就是牯嶺街95巷。因為以前的水圳並沒有很寬,大概不到三米,所以後院至少有六米寬,現在整個已經變成道路用地,因為水圳道的關係,到對面的長慶廟必須繞道同安街口的小木橋才能過去。

陳正宏老師小時候可以在庭院騎腳踏車在庭院繞行整棟房子,庭院有種植芭蕉樹、苦苓、葡萄等植物,煮飯燒熱水都是用柴火,經常要把庭院的樹枝留下來綁好放置,他經常負責燒熱水的工作,有次因為頑皮而被開水的蒸氣燒傷,才學會要怎樣打開鍋蓋的方法。後來改用媒油,最後才改為桶裝瓦斯。日本房舍用水燒柴火的空間都在屋子的同一側,本來在浴室與廚房之間還有一間三疊的小房間,推測應該是女佣所住的空間,陳玉麟教授居住期間曾經被改為餐廳使用。回想當年煮飯的竈爐要起火,洗澡要燒熱水的過往,陳正宏老師的回憶彷彿如同昨日一般歷歷在目。

陳正宏老師小時候要做的房舍維護工作不少,颱風過後竹籬笆傾倒,去買一些竹子,綁好後要固定在水泥樁上。家裡的庭院有養雞,所以這些竹籬笆、綁雞籠等特別重要,不然雞就到處跑。有時候紙門損壞,還要自己修護,利用熱漲冷縮的原理,要糊紙門前要將紙用些熱水燙過,糊上去後因為冷之後紙門就不會有皺紋。有時颱風來襲,就要注意淹水,印象中有兩、三次曾經淹水到榻榻米,後續的清掃工作就非常辛苦。

*研究與興趣

陳玉麟教授在日本熊本大學念的是藥學系,但是在台北帝大時期做的是農業研究,他是台灣化學肥料的開創者,把藥學與農業研究合一。當時不少調查局的法醫鑑識人員還經常來拜訪,因為當年有不少人喝農藥自殺,或是用農藥下毒加害別人,都會來找陳玉麟教授協助調查,找出是哪些農藥成分。

陳玉麟教授除了教學與研究之外,平日最大的喜好興趣就是集郵,他收集世界各地的郵票,還有原文的介紹書籍,日文的郵票寫做『切手』,陳玉麟教授故意騙小孩不要去碰他的收藏,碰到手會被切掉。他的收藏最專精的是四方連的郵票,一定要有中央印製廠的字樣,原來也有收藏首日封的信封,後來因為太占位置,也太麻煩,就沒有繼續收藏。這部分我還真的很期待一睹陳玉麟教授的收藏,這些郵票或多或少也可以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

除此之外,陳玉麟教授應老一輩的藥界邀請,也負責一些藥學雜誌的編寫。

*同安街的庶民生活

陳正宏老師結束後帶我經過小小的同安街,經過南昌街,這附近的大馬路很多,但是走在同安街內彷彿又回到50年前,這邊有家米店已經不在、那邊的順安青草店還在,教堂、廟宇都還在,只是都擴大了不少。同安街這條路在日本時代是碎石子路,本來就不大,巷弄間雞犬相聞,戰後因為有水圳,政府默許一些違建存在,讓同安街的環境變得比較髒亂,但如今,很值得大家來散散步,回想往昔學者風範。

2011/10/01

【嘉義】老房子之旅遇到的人們@嘉義商旅

到了嘉義,遇到的人都很熱情,但可以感覺那樣的熱情與台南人的熱情又有所不同,嘉義人直接直爽,不過熱。


第一個遇到是蔗埕文化園區的導覽老師黃哲永先生,一坐上小火車,嘴就沒有停下來過,而且隨著小火車走到哪裡講到哪裡,還為了當年阿公阿嬤在甘蔗園約會寫了首打油詩,不但用優美台語念出來,還可以當場吟唱,讓時光好像回到70年前。現在中國、台灣兩岸旅遊都要導覽,中國的多用年輕貌美的大學生,但是在台灣就要聽老先生的導覽,不但可以說出兒時的生活記憶,而且對糖廠的運作瞭如指掌,好像做了趟時光旅行。

黃哲永先生除了導覽解說之外,致力於台語教學與童謠研究,研究台灣文學,家中眾多藏書,也整理編纂台語詩,讓更多人接觸台灣本土古典詩。(上次到西拉雅風景區好像也遇到一個類似經歷的解說員)


北門驛的日式宿舍解說,王弘明老師。他解說日式建築空間用途十分詳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雨淋板(魚鱗)的源由,王老師也有在做創作,展覽館裡面有一櫃是放他的作品。另,這一區很多日式房舍正在施工,蓋好後會開始招商做為一個文創園區。


玉山旅社郭盈良,他說明了玉山旅社承租下來後重新翻修的過程,能保留的他們都想辦法保留,目前當成背包客旅社,也兼營咖啡館。我好喜歡這樣懷舊的情調。


微建築創意整合,山歸來茶旅行,南華大學建築景觀講師,黃韋維。她把嘉義人的生活思維說明的很詳盡,有點像是在課堂上上課,然後進入泡茶聊天的活動,很奇妙的,本來不熟悉的人,透過茶桌設計,短時間變成很熟的朋友。


茶供足,張供足。很堅持有機栽種的茶葉,名字乍聽下很像『公主』,她說她阿公取名的時候是因為小孩已經『供應充足』了。


熱心的建忠帥哥,帶我們逛夜市。帶我們到民主雞肉飯,很奇特的,嘉義的雞肉就特別好吃。也陪我們走了很遠的路到文化路逛夜市。


奮起湖解說員,鄭秉明老師。原本以為老師導覽很不清楚,後來發現不是這樣,他要大家自己思考,我們已經習慣聽到標準答案,所以老師會把原由說明的很清楚,然後最後的答案就自己想。例如老師說到這裡的山勢長的像『畚箕』,雲霧繚繞,後來就沒有繼續講,要讓聽的人思考。雲霧繚繞遠看很像有座湖泊,於是念成畚箕湖,後改名為奮起湖比較好聽。


奮起湖天主堂修女,鄭秉明老師曾經開刀受感染,當年就是修女幫他換藥。在高山上天主堂的診所,修女長年在此服務,我想她應該非常熱愛台灣吧!


愛玉伯ㄟ厝,自然風味。用當季的水果入味,目前是用百香果加入愛玉,愛玉伯誠懇用心,環保不用塑膠杯,為了保新鮮也不提供外帶,吃了全部純天然的果類,在二樓欣賞雲霧飄過山景,真是大享受。


阿榮的店,裡面有他的攝影作品,除了賣『臺灣』咖啡外,老闆阿榮還有兩間民宿的房間,這裡的裝設擺飾都是自己動手做,阿榮還自己動手做大底片相機,菸斗也是業界有名的。除此之外,老闆還玩重機。



這是嘉義商旅的活動負責人,應該有潛力成為開心果,只要勤練台語就可以了,目前講的笑話都很冷就是。


年輕但開車很沉穩的司機阿達。

PS. 此為嘉義商旅活動記錄,水瓶子個人心得。

2011/08/24

【台北】參加艋舺高傳棋老師導覽有感

幾年前,當我看到高傳棋老師所寫穿越時空看臺北一書,就想請他來講老台北城的故事,也很因緣際會之下,透過台博館的解說員,順利的請他帶台北城導覽。



今天去艋舺聽他帶導覽,他說這些活動是他承接區公所的小案子,不但要負責海報、導覽手冊印刷,還要演講、導覽與辦活動,這錢實在不好賺,我想作文史研究都有這類的苦處,看他隨處信手拈來,甚麼都可以講出故事,實在佩服。剛好今天有一群小朋友來參加,高傳棋老師馬上就變成孩子王,解說的內容比較簡單易懂,也讓小朋友能記憶看到街道歷史的原則,這點也讓我很受用。

高傳棋老師是台大地理所畢業,家族世居在萬華300餘年,考上臺大後,每天騎乘腳踏車、機車來上下學,曾經在凌晨4點去送報、送羊奶,也因此熟悉萬華地區的大街小巷。這點倒跟我有點類似,雖然我沒有去送報,但是大學時代騎著機車、腳踏車到處亂晃,也多少知道了一些珋公圳的路徑。大一乘坐的公車是華江1號,終點站就是在大理街的華江橋旁,今天剛好走過在一樓挑高騎樓、二樓走廊與天橋結合的住宅,對於這樣的特色,在大學時代就特別引發我的興趣,今日回頭一看這些房子還存在,但是或許最近的都更計畫,這樣的橋邊生活型態代表的文化意涵即將消失。有時會私心的想或許不『都更』會比較好。

今天走過了小巷弄,有土角厝、石頭、紅磚、水泥、磁磚不同時代的建築,介紹了這百餘年來住宅的特色這十年與台灣歷經新民生活型態的改變,殖民與戰爭等等階段。這十年興起的鐘錶批發集散地,前往愛愛寮老人安養、養護的新院區參訪,經過糖廍里,再到仁濟醫院。

這一路走過來,台灣的歷史躍然眼前,在廣州街行走時,大中午,已經有不少女性在街頭站台拉客。參與過幾次這裡的導覽活動,艋舺一直是讓我覺得最難控制也最不好辦導覽的地區,可是今早的導覽又讓我有不同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多樣多層多階段的艋舺,是舉辦導覽活動最好的教材,不但可以看到時間在這裡留下來的斷面,也可以體驗看到各式各樣不同的行業。

高傳棋:我的青春紀事,冷門科系與專精工作
http://www.alum.ntu.edu.tw/read.php?num=57&sn=1511

2011/08/22

【台南】玉井區名人,棒球選手陳煌奇、葉志仙

台南玉井區除了1915年西來庵事件領袖余清芳之外,當年少棒選手陳煌奇、葉志仙,都是玉井出身,而且成績都是全校第一。

台灣演藝:棒球百年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fH8a-g-rCU

金龍少棒選手陳煌奇(1970年代表台中市金龍少棒),出身玉井,國中就讀玉井國中,考上台南一中,大學讀陽明醫學系,現在崇學國小前開設陳煌奇耳鼻喉科診所。

而陳煌奇醫師的學弟,低他一屆的少棒選手葉志仙,後來也是玉井國小全校第一名畢業。葉志仙少棒是台南巨人隊的世界冠軍國手,青棒和成棒幾乎是國手當然人選。在華興棒球隊史上,他創了最多次當選國手的紀錄。

維基百科:
葉志仙

誰說運動選手念書成績都不好呢?這些人可都是第一名畢業的。

PS. 此為雄獅集團傑森公關所辦的台南玉井一日遊的活動

2011/05/10

【台南】八田與一紀念園區遇到的西拉雅風景區志工們

5月8日,前往烏山頭水庫,紀念八田與一的忌日當日,雖然短短地幾個小時,感受到暖暖的人情味。


這是一下高鐵的接駁車,遇到『扶弱』大哥,他退休後投入文史導覽的工作,目前是西拉雅風景區的解說員,對於台語文詩的音揚頓挫特別有研究,不但當場吟唱他作的詩詞,還唱了起來,這樣有地方情感的文學,沒住在這塊嘉南大圳的土地上,應該是很難體會的,我開始回想小時候到外婆家的情況,雖然是住在市區內,但一出了市區一片片農田綠意,風吹過金黃的稻穗,無盡地良田穀倉,或甘蔗糖廠的小火車,或鹽田白金,這一切都是八田與一與先民努力的成果。


我在八田與一的宿舍門口遇到了片倉佳史夫婦,很奇妙的緣分,自從參加過他一次台北城中的導覽後,就在不同的場合巧遇,想想當天來了多位日本的議員,那他也應該會來做報導才是。他在日本有著作等身的書,日本人喜歡讀書,足夠大的市場餵養這樣的作家,這幾年他住在台北,只要有日式建築的遺跡,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不知道我可不可以成為這樣的作家呢?


左邊的這位大姊,從小就住在這幾棟房子之一,她回憶說這邊已經是浴室,哪邊是糞坑,在那邊洗衣服、挑水、晾衣服,當然跟現在剛整修好新的老房子有很大的不同,看著她的眼神,就好像回到孩童時代那樣的美好,整修如新的宿舍,從以前到現在又有了斷層。

右邊那位導覽解說員大哥,在大中午揮汗如雨的,一波波的參觀人潮一直不斷的解說。來了許多當地的鄉親,有抱著孫子的阿公、阿嬤,他都非常熱情的話家常,歲月的流逝在這個新穎的日式傳統建築旁彷彿起了奇妙的化學作用,小時候在旁邊奔跑打鬧的童年朋友,今天在此相逢帶著跑來跑去的兒孫,那是怎樣形容的一種『記憶』?


這位大姊用台語導覽,對傳統民間信仰的廟宇非常了解,帶我們去六甲市區吃冰,要不是趕時間,我想可以聽到更多小故事。中間還有一個熱心的西拉雅風景區的長官(我想應該是),載著我到處去找接駁高鐵的交通車,因為總統維安之故,有些規劃都被打亂了,幸好每個服務人員都很熱心,要不然我可能回不了家。這次服務義工的還有文藻外語學院、吳鳳科技大學的學生,我想服務也是一種學習吧!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最後,這個解說員大哥,在回高鐵的接駁車上講著一段段的故事,在大中午看他已經解說的講不出話來了,現在還能一直講,真是佩服他。


旁邊荒廢的老房子與新的老房子對照

這四棟新的老房子未來將要交接給水利會,希望能夠好好的發揮使用效益,而不是一場政治大拜拜後,又失憶的回到平常的生活。最近很多缺水限水的新聞,在這個紀念八田與一技師的場域中,不少事情是可以讓人深思的。

2011/04/23

【金瓜石】在那幾天遇到的人

前幾天去參加花旗基金會贊助,由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辦的生態換工旅行體驗,一直很難忘短短三天所遇到的人,從年輕人到長輩,所做的事情,感到自己的微小,我應該更努力才是。


第一天開車從海濱上金瓜石,第一個迎接我的是黃金瀑布。


第一次碰到話很少的執行長林意楨博士,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


陳健一老師帶我們走廢棄的水圳道,談他眼中金瓜石聚落的改變歷史,剛好前陣子社大在推陳老師的新書城市‧故事‧社大識,投入社區大學的教學工作,好像都有一種特殊的氣質,這是他的部落格有意見的教室


大熱天走在金瓜石的步道上,就看到遠方有清涼的辣妹在拍照。


阿正吳乾正28歲的時候就回金瓜石投入民宿觀光產業,目前是石山里的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台灣民宿協會的榮譽理事長,也經常到處演講,分享他幸福經濟的理念:假期輪休、換工旅行等,而且他自己就是最好的示範,永遠笑容滿面充滿了朝氣。我回來翻一下我的書櫃,居然有本金瓜石的書就是他寫的。


二姐(照片右),她研發的餐,看起來非常的家常,可是會用當地的食材入味,並考慮自然的調味方式,真是吃得非常健康。二姐經營雲山水小築民宿很多年,她身後的石頭屋景觀非常好,屋內很溫暖,露台又可以跟朋友泡茶聊天看夜景,住起來非常舒服自在,我跟室友阿良就是住在這裡。


郭正文老師退休後承接了龍君兒的家,自己重新整理後改名我們的家民宿,裡面的設計擺設都是他的巧思,一進入這個空間就好像到了歐洲的感覺。


緩慢民宿目前的管家,她是萬華人,跟我們一起參加夜間生態的行程,可以看出她的用心,讓這個緩慢的空間融入金瓜石的聚落中。


老礦工陳石成叔叔,帶大家到無言的山丘的拍攝地,他說他年輕的時候也很喜歡玩攝影,當年電影拍攝時在對山拍了不少的照片。然後到他的秘密花園,實際到溪邊示範掏沙金給我們看,他不但樂於分享,除草與走路的速度都超級快的,實在不像已經快八十歲的人。(照片旁是認真的景點家記者,跟叔叔訪談了一個上午,真期待這期的內容)


阿秀陳錦秀,119溫馨咖啡渡假屋的主人,說明她搬來這裡後一磚一瓦建立這間民宿的過程,看到如今這個溫馨美好的裝飾,實在難相像以前是廢墟的樣子。阿秀還說了一個澳洲人來台灣民宿旅行的故事,台灣的人情味真是國際間最大的資產啊!


貓,總是瞇著眼,慵懶的不理人,這才是貓本來的樣子吧!


在夜間探訪金瓜石多樣的生物,老師一直用蛙叫跟青蛙對話,草叢裡還有不少的青蛙對鳴,還有看到在睡覺的小鳥,偽裝成樹支的蜘蛛,除了礦產,金瓜石的草叢裡還藏有不少的寶藏。(很抱歉,老師的照片拍不清楚)


駱明永,他的遇見台灣百合部落格,研究台灣百合多年,即將開幕的店有他的收藏品,言談中感受到他對台灣的熱愛,也說了他在網路交友認識了他老婆,並且發行小豆芽雜誌,推廣台灣生態保育,金瓜石的台灣百合花上有著紅線又跟各地台灣百合不同,生態多樣性的台灣實在是寶島。


立犀爸爸陳教授,還有立犀媽媽,真是部落客的典範,到處趴趴走,還能隨時詳時記錄,並且隨時不忘推廣自己去過的地方,相信金瓜石應該留給他們深刻的印象吧!


肉魯Carrie在辛苦的除草後種下小樹苗。肉魯最近出了一本書一生一定要帶她去的一百個私房景點,他剛從繁忙的工作中離職,真佩服他。


阿良萬家良,目前在教設計,到處拍台灣,尤其是廟會慶典,能夠把這些慶典儀式拍得好,一定要了解這些儀式的原由,跟阿良短暫的交談,真的把這些事情搞得清清楚楚,而且我看他再看一本介紹金瓜石記錄的書,他讀起來津津有味,真是一個異於常人的年輕人。而且,為了拍攝夜景,他整晚都沒睡覺,在山上走來走去。


馬丁,很低調的沒讓我留下照片,也是一個到處趴趴走拍照的人,他的攝影器材千奇百怪,一切都是能夠以方便久拍為考量。


最年輕的阿亮,看起來應該是活寶才是,可是因為跟我們這群老人出來,所以只能在後面幫忙拿東西,聽他說話,可以發現對事情看法的了解與犀利。


最後,在金瓜石的119咖啡館打一下水瓶子新書的廣告,我也曾經在這裡散漫一下。



PS. 此為花旗基金會贊助,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主辦,雲山水民宿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