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1/06/02
【台北】剝皮寮啟示錄
剝皮寮,從歷史來看,原本是一條古道必經之路,原本古地圖標示為"北皮寮",日本時代的都市改正計畫,這條小巷子雖然不顯眼,但卻是公學校的界線,許多弱勢族群落腳在此,指定古蹟後的復興,弱勢族群不見了。
這幾年變成了電影研討、地方創生、小型展覽的區域,四、五月分的展覽,我的一篇短文被選中在此展出,原本想要去看看到底還展出甚麼其他的內容,疫情就爆發了!
剝皮寮到底有沒有過剝樹皮的歷史?還有原本"北皮寮"怎麼變成"剝皮寮"的?好像沒有多少人在乎。
歷史總是弔詭的進行著,這裡居然因應疫情的需求變成了篩檢處,不同人在花花世界,對不同人有了各自的眼光,我只能說病毒並不分別任何人的身分地位,公平的傳染給接觸到的人。
我默默地幻想,會不會有人在篩檢過程等待時看到我的短文後,被通知陽性,然後就很快地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下,送到了隔離所呢?
啟示錄第12章:一隻七頭十角大紅龍(代號666)與天使長米迦勒爭戰,世人都崇拜龍,並受牠的印記。
剝皮寮啟示錄
*地名的歷史
剝皮寮這個地名,從西元1799年(清嘉慶4年)的地契上,是「福皮寮」,後來到了1838年,地契上有「福地寮」的名稱,一直到日本時代的地圖與戶籍資料,此地為「北皮寮」,至於怎麼變成「剝皮寮」的,有眾多的說法,不過在當地耆老是以「土炭市」來稱呼這個曾經是煤炭販售散地。
「北皮寮」的台語唸音的確與「剝皮寮」一樣,1953年的台北文獻,正式有了這個說法,看古地圖的確龍山寺周邊有些埤塘水池,但池水範圍很小,距離淡水河港口邊又很遠,要如何剝樹皮呢?也有人有了剝牛皮、蛇皮,甚至青蛙皮之說了。
*都市改正與老松國小的校地
剝皮寮在清代是淡蘭古道必經之地,日本時代的都市改正計畫規劃了棋盤式筆直的道路,也同時留下了古道,如今的廣州街與康定路173巷剝皮寮的入口,這個歷史街區留下的Y字路就是具體的證據。
1907年(明治39年),原本在艋舺學海書院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遷移到剝皮寮、蓮花池旁,改為「艋舺公學校」,1922年(大正11年)改稱「老松公學校」。當然蓮花池現在已經不見蹤影,剝皮寮這條街道區域被劃為學校用地,就是今日的老松國小。
這也解釋了為何剝皮寮歷史街區,有一部分是老松國小的上級教育局所管理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而另一部分目前則是文化基金會進駐管理。
*變成古蹟後再利用
剝皮寮在日本時代因為被劃定為學校用地,但從清代以來久居在這裡的人一直覺得這裡是他們的家,老松國小學生最多的時候達到一萬一千人,因此學校想要使用這塊地來蓋學生活動中心與游泳池,於是在1988年開始執行了徵收工作。
徵收的工作執行了很久,也沒有急著要把居民趕走,只是到了法訂徵收時間十年快到期前,1998年,居民組成了自救會,透過種種的方式,想要保存這條老街,也組織了「歷史風貌促進協會」,成立信託基金會,舉辦艋舺剝皮節,重新認識了在地的歷史。
1999年6月16日,事與願違,市政府執行了強制遷移了居民,部分老房子保留,但居民已經不在,原本街區裡面的印刷廠、旅社與茶桌店等,原本文化完全消失。
剝皮寮在鐵皮圍起來多年之後,2004年「剝皮寮老街修復再利用工程」終於完工,去除危險與漏水之處後,如今的剝皮寮,其實是想像中老街的樣貌被修復,許多原住民回到這邊都覺得他們的家原本不是長的這個樣子。
2009年,電影《艋舺》非常賣座,當時許多拍攝場景就在這個街區,電影殺青布景拆除後,文化局甚至希望保留這些布景來活化街區,作為觀光人潮活絡經濟用途。
這幾年剝皮寮文化基金會進駐經營,此地變成了電影研討、地方創生、小型展覽的區域。
有次經過拍攝了地上的人孔蓋貼在臉書上,被作家栖來光(Hikari Sumiki)老師看到了,剛好她是山口縣人,認出了這是故鄉的人孔蓋,是每年八月六日、七日的七夕燈籠節,在商店街舉辦的活動,為了表現傳統,那些燈籠是用蠟燭,所以當晚不時的會有燈籠或蠟燭燒掉下來的現象。室町時代的傳統習俗,至今每年在商店街舉辦這樣熱鬧的活動,非常具有文化意義。
為什麼山口縣的人孔蓋會在剝皮寮出現呢?原來是修復時便宜行事,抄襲了日本的人孔蓋,模擬了龍山寺每年點光明燈的盛況。後來有更多朋友發現,三峽、淡水老街也有同樣的人孔蓋。
龍山寺每年點光明燈的盛況,大概是這樣的街景沒有錯,但這個抄襲的也太瞎了,並不是學習,我只能說是丟臉吧!
*新冠疫情的快篩站
歷史總是弔詭的進行著,萬華區因為人潮眾多,平日龍山寺捷運站出口的廣場就坐滿了從各地來的老人,許多情色行業也隱藏在巷弄內,華西街觀光夜市美食小吃、眾多的按摩會館,多元異文化在此蓬勃的發展。
原本台灣把新冠肺炎阻隔在國境外,2021年5月在萬華地區大量爆發,剝皮寮立刻轉變成了快速篩檢站,很多人來此快篩,被通知陽性,很快地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下,下一秒就被救護車送到了隔離所、醫院。不同人在花花世界,對不同人有了各自的眼光,病毒並不分別任何人的身分地位,公平的傳染給接觸到的人。
啟示錄第12章:一隻七頭十角大紅龍(代號666)與天使長米迦勒爭戰,世人都崇拜龍,並受牠的印記。
圖說:
01-04-001:日治初期仍用「北皮寮」這個舊地名。中研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1897年。
01-04-002:剝皮寮這個街區有各行各業:旅館、印刷所、醫院、住宅等。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1935年。
01-04-003:這台老舊的印刷設備,目前放置在太陽製本所原址,說明剝皮寮周邊聚集許多鑄字行、印刷廠、裝釘廠等和行業,曾經是印刷業興盛的地方。
01-04-004:廣州街173巷的這個Y字路,說明日本時代都市改正計畫老街與新街道的路口,也是當年最熱鬧的街角。
01-04-005:剝皮寮最常見的就是不同時代的建築材料與樣式混搭在一起,也經常會有增建樓層、陽台外推的現象。
01-04-006:廣州街、昆明街路口,目前這一區是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由台北市教育局管理的展覽館,清末思想家章太炎(1869-1936)曾在1898年流亡到台北,曾經居住在廣州街123號。
01-04-007:廣州街的騎樓,在修復後呈現圓拱的騎樓,但房子座向有點歪斜,說明都市改正前原來房子的座向。
01-04-008與009:剝皮寮歷史街區的人孔蓋,與山口縣的人孔蓋類似,山口縣的人孔蓋是1987年設置,說明七夕燈籠節熱鬧的景象。
01-04-010:2021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在萬華大量的傳染,剝皮寮歷史街區馬上成立了快篩站。葉益青提供。
參考資料:
紀錄片:家在剝皮寮/古國威
2021/05/18
《賭鬼的後代》魏廷朝回憶錄
《賭鬼的後代》魏廷朝回憶錄
每次帶導覽走到溫州街18巷,都會提到當年提出台灣自救宣言的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的事情,不過,都非常簡化的帶過去,到底當年要印一份資料,不比現在拿到便利商店的影印店自己就印出來了,不必經手他人。
那時要印刷要先檢字,所以先在建成圓環附近租個小旅館,自己去買鉛字來拼板,先把關鍵字換掉,例如:蔣介石換成毛澤東,國民黨換成共產黨之類的,等要印刷的時候再換回來,而且並沒有下標題、作者,準備印刷後在刻印章印上。
他們先在"萬華"找了印黃色書刊的印刷廠,但老闆突然不印了,於是他們暫避風頭一個月,在市政府(目前台北當代藝術館)後面的赤峰街印刷廠找了不識字的老闆,在中秋節加班印刷。
有關事跡敗露,他們自行討論了可能的幾個版本,但目前仍不知道原因,希望資料解密後可以讓我們知道。
2021/05/17
《萬華世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萬華世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很多人搞不清楚艋舺與大稻埕在哪裡?甚至還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萬華區在哪裡?
打開地圖,萬華區正是雙北的中心區域,這個區域到底隱藏了多少迷人的事物,為何那麼多人流連忘返,每日前往報到呢?
這本書多少點出地方特色與多元文化的價值,印象中大學時代的腳踏車被偷了,哥哥曾經帶我去賊仔市買一台阿公騎的鐵馬,走在萬華的巷弄裡拍照,被大哥謾罵,還有看到古物拍賣許多人答腔喊價的詐騙,地攤賣著不能在舊的鬧鐘,萬華有一套的生存之道。
再翻閱一次,或許明天這些已經是歷史!
2021/02/26
《日治時期台灣住宅發展》1895-1945 #逐工一本冊 No.016
《日治時期台灣住宅發展》1895-1945 #逐工一本冊 No.016
整理書櫃,隨手一翻,翻到高橋宅,是因為二二八接近了嗎?到處看到都是白色恐怖的遺址。
好像一艘船,洋和混和的現代建築,1933年完工,觀察女性生活空間,已經男女平權了,家人與客人也明顯的區隔開來。
https://hsi.nhrm.gov.tw/home/zh-tw/injusticelandmarks/123346
這個地方到底是窩藏收容異議人士,還是抓去審訊呢?
2020/09/21
【台北】萬華區的咖啡館,廣州街樸樹咖啡對面
走在廣州街,陸續開了幾家咖啡館,從街頭的凝視咖啡、甘心咖啡、樸樹咖啡到這家我也不知道甚麼名字的咖啡館,看到萬華老城咖啡香的海報就走進來。
價格不高,但是外表卻十分的精緻的飲料、點心,看出店主的用心。
看到客人十分熟悉的聊天,有老城人情味的感覺。
2020/09/20
《市場歲月》
目前這個市場內有咖啡館、料理教室、展覽廳、會議室,還有保留一小間原來的製冰攤位,阿嬤以前就是睡在店面上面。
進來時剛好遇到教皇值班,看完展覽觀察進來參觀的人們,十分多樣化,年齡層分布很廣。— 與教皇張在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
2020/07/26
【台北】龍山文創基地,一卡皮箱
* 苦茶,人間書話
看到這攤幾乎都是絕版書,最厲害的是偵探小說系列,路過的人(如我)沒有興趣,但我覺得是最有價值的一攤。
說起藏書人的癡迷,苦茶應該非常典型,同樣的書會重複買入,而我的書架也經常在整理的時候才發現,購買的時候遲疑良久,想說不下手下次就沒有機會了。
我知道這些擺攤都不是為了討口飯,應該都只是以書會友而已。
*老派購物學
我最喜歡這個攤位的擺飾,但沒遇到店主 劉盈伶 ,真的是我那個年代會喜歡的相關書籍啊!
*到這種書友擺攤會的好處就是可以請他們簽自己的書
一個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娓娓道來的基隆大小事情,我翻閱了他寫的書《戰火記痕:1945年前後基隆地區居民的生活記憶》看他底下的參考資料眾多,每讀一頁都好像回到那個時空背景。
在基隆博物館志仁兄的攤位,隨手一翻這本《情治檔案》裏頭有彭明敏教授逃亡的揭密,看起來跟《自由的滋味》書中描述的類似。
看了《戰火記痕》第一章日治時期沖繩人在基隆,也突然想到了《到美麗島》這本書,一個沖繩人到俄羅斯然後到台灣行醫的故事,這位"與那原惠"小姐的阿公"南風原朝保"醫師,顯示了台灣在日本時代,帝國內各地區的人交流的全面性。— 和王志仁。
*逛了龍山文創基地的擺攤後,看到了這區有卜卦塔羅牌的服務,一時眼盲,覺得怎麼有點眼熟這位書友,但從我的書友資料庫搜尋找不到這位帥氣的大叔。
我看了一下招牌,原來是熊大,我應該是要搜尋咖啡資料才對。一直想要去北道南找他,沒想到北道南都收起來很久了,一直都是在不是他家的咖啡館相遇。許久不見,原來是到了一個生產咖啡設備的廠商去服務了-- iDrip 智能手沖咖啡機。
看過咖啡 Youtuber 的開箱文,只是價格不斐沒有下手,熊大說今年有機會出新版本而且價格也會下降,看來荷包要小心點。
從愛樂壓到 Nomad,不插電具有義式濃縮風格的咖啡機好像是貼在熊大連上的標籤。不過,我有時會分不清楚熊大與巢咖啡老闆,一位是愛樂壓,一位是甜點。— 和 Jonathan Sunbear Chao 。
【台北】苦茶,人間書話
苦茶,人間書話
#龍山文創基地 #一卡皮箱
看到這攤幾乎都是絕版書,最厲害的是偵探小說系列,路過的人(如我)沒有興趣,但我覺得是最有價值的一攤。
說起藏書人的癡迷,苦茶應該非常典型,同樣的書會重複買入,而我的書架也經常在整理的時候才發現,購買的時候遲疑良久,想說不下手下次就沒有機會了。
我知道這些擺攤都不是為了討口飯,應該都只是以書會友而已。
2020/06/25
【台北】DOTEL
來的時候整個空間只有另一位客人,原以為生意不太好,沒想到不到半小時就坐滿了,這裡離西門捷運站有點距離,在橋旁邊的空間,百年前應該是河邊。
康定路成都路口的西門國小內,有一個大石碑:
艋舺埋立地
這邊淹水嚴重,1914-1917年實施了填土工程,從中崙挖土搬過來填。建議西門國小更改一下圍牆,讓路過的人可以看到這個大石碑,不然很少人知道這邊曾是河岸邊。
參考資料:日治時期「艋舺埋立地」土地建物發展之研究
http://trip.writers.idv.tw/2019/12/dotel.html
https://linchunsheng.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_12.html
https://linchunsheng.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_12.html
2020/05/19
【台北】璐巴咖啡館
每次想到附近咖啡館都會經過路口的這家咖啡館,看著內部滿座,戶外區有堆歪國人與抽菸人士,就想說下次再來吧?
今天上午爆熱,去南天書局拿完訂書,想說就在附近找咖啡館,沒想到爆熱的豔陽天,每家咖啡館都還沒有開門,轉角的咖啡館裡頭的暗色系讓我找到了綠洲。
來此咖啡館的看起來多半是學生,我偷聽隔壁女碩生的討論,還有工讀的生活經驗,不遠處大桌子兩名男同學好像在討論商業,多半是一個人來此看書工作,居然還有人趴在桌子上睡午覺。
我貪圖在兩面落地窗的咖啡館,想要窺視三十年前的我的模樣,路過的青春,隔壁坐著討論與做功課的同學,卻看到落地窗映照出我的白髮,路過了一名同是白髮去精神奕奕的書店老闆,住在白髮內的我的腦子,到底是看到了甚麼?而我又得到了甚麼?
我發現來此的客人(包含我),不是穿著白色就是黑色,我想我期待過著黑白分明的生活吧!
2020/05/07
【台北】萬華11號精品咖啡
2020/03/25
【台北】甘心咖啡
房東來喝了一杯咖啡,提點老闆只要有正念,傳播正向能量,自然店可以開的久,離開前寄了一些錢,來喝咖啡可以從裡面扣。
兩個外送平台的外送員來取貨!不時的有一些客人外帶。
我看房東離開一陣子,坐上很氣派的白大理石吧檯跟跟老闆聊了一下,給了一點淺見,但是自己想想好像都沒有用,簡直是傳遞了現在生意難做的負面能量,想想剛剛房東的話,我的心態真的差太多了,好像不太應該跟老闆聊天的。
老闆拿出一些人團購的陶瓷咖啡豆,來自日本岡山備前市的備前燒,具有把咖啡變得比較溫潤的能力,我想了萬華有甚麼在地產品可以讓咖啡變好喝呢?甘草或是青草嗎?
https://www.japwind.com/article/80227
以前甘心咖啡還有賣一些甜點,很可惜現在沒有了。窗明几淨,桌上小花,牆上畫作,老闆很有美感,非常內斂也知道自己的目標,希望未來可以繼續提供甜點,或者可以更有萬華在地特色。
20200402
提拉米蘇
第一次吃到甘心咖啡的甜點,目前的咖啡館,除了咖啡要好喝之外,已經到甜點也要有特色的階段。
老闆說:很多客人看到這個大理石吧檯,都不敢踏入。
2020/03/24
【台北】呆待咖啡
去年臉書上經常跳出 萬華老城咖啡香這個粉絲頁,每次找時間探訪,每家店都是客滿,不然就是剛好沒有開,最近來自中國武漢的新冠肺炎,全世界的人頓時都被禁足,百業開始蕭條。
很奇怪的是咖啡館不是滿座,就是一個客人都沒有。
既然導覽、演講很多都被取消了,我就來逛沒有客人的咖啡館好了。踏入呆待咖啡,其實客人不少,有點猶豫是否要進到裡面,可是我看到了難得的景象,該店的客人好像都是男士,那麼老闆必定有迷人之處吧?
之前看到 freddy 選舉期間有來店沖咖啡,老闆口條之好直逼主持人,整部影片剪接點不多,而且牆上的老城咖啡香海報,我想應該是發起人吧!
在萬華車站旁服飾街的咖啡館,店雖小志氣大。— 在呆待咖啡 DD coffee 。
【台北】日常野草
在雜誌上看到黃金樺開設的店,以前有買他的書品牌城市,也看過他用帆布創造出一個有質感的包,
在內江街上,日常野草的帆布招牌不是很顯眼,可是仔細看整個街區的招牌,還有對於房子外觀的顏色,日常野草卻是最特別突出的,我很期待整條街的招牌都可以重新設計一下,並不是那種一模一樣的招牌,而是可以凸顯台北特色的招牌。
進入日常野草的二樓,老舊的紅磚牆漆上了純白色的油漆,三樓輕鋼架做為辦公室空間,讓我想到了赤峰街的浮光書店,我想應該是同時期的建築,得到2019年台北市老屋新生大獎的日常野草,室內眾多的乾燥草,看似容易的裝飾方式,但在白大理石的桌子配上金邊的金屬,燈光打在白牆上,不用偽裝,呈現老屋之美,沒有陳舊卻有歷史的沉積,也沒有頹圮卻有廢置的變質感,企望老城區再生並不是拆除重建,而是保留更多老屋。
今天喝了杯現場煮的青草藥材,同樣的飲料分兩杯,另一杯更多的甘草,看似普通的傳統青草茶,調和出了更多的可能。— 在日常經典 TAGather Goods 。
2020/03/14
【台北】萬華女性地標導覽
自從十幾年前開始辦導覽,潛意識都會避開龍山寺周邊,今天我還是有點擔心,太多街友大哥會臨時加入討論,而且口才還比導覽老師還要好。
在萬華區大街小巷走來走去這幾年,的確變化非常大,走到青雲閣發現建商把立面蓋回來了,但大樓繼續在假日趕工,我想很快就會落成,住戶搬進來的時候,到底會如何使用這樣的立面呢?
萬華的負面文化或許比較多,但是凸顯出多元的一面,以前站壁的年紀可以當我阿姨、大姊,但現在的工作者的年紀像是女兒,到底是我變老了,還是工作者已經換了一大批了呢?
艋舺十分包容的文化,讓各行各業的人可以在此生活,以前拿著相機在小巷內取材,經常會被大哥喝斥,現在的大哥比較和善一些,還是我變得比較兇呢?
觀看與被觀看,這裡是最好的舞台。
2019/12/20
【台北】電光影裡書店
2019/12/04
【台北】DOTEL,後面是高橋豬之助豪宅
每次經過這個空間,被外表的黑瓦吸引,但仔細看卻是新的不能在新的建材,木構、鋼構、假清水模、強化大落地玻璃所吸引,也算是新舊材料融合。
每次經過裡面都有一些外包活動,只能在外面觀察。
今天終於進來,點了一杯飲料,挑高的空間,在外面看到與原本日式住宅的屋頂,有截然不同的感覺,旁邊四層樓的外租空間,可以當工作室使用。
傍晚時分,我坐在落地窗往外看,透過玻璃反射,看到盡是屋內時尚男女聊天喝咖啡,聖誕節到來,絢麗閃亮的燈光,精心布置的綠色植栽,我好想知道以前的元圓町的河邊住了那些人,度過了甚麼歲月啊?
有茉莉花香嗎?
該宅後面是豪景大飯店,以前是高橋豬之助
環河北路來源:網路
調查局本部 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一段77號
https://hsi.nhrm.gov.tw/home/zh-tw/injusticelandmarks/123346
1957年
2019/11/16
2019/11/12
【台北】彎曲街巷:隆昌街
圖片是 1914 年台北市街圖
前幾天走進城南的崁頂行,我才發現我已經走了不少在日本時代都市改正前就存在街道巷弄,這個比台北老街還要老的巷弄,應該會有更多的故事才是。
隆昌街不是一條筆直的道路,這是還未有都市計畫的自然生出的道路,可能與地勢、水溝、沼澤等紋理相關。
如今,行走在這樣的小街,看到清代閩南式磚房"火庫起出簷"的形式,也看到日式雨淋板,更多是沒有電梯的公寓,還有無人居住的廢墟、牆邊長出的榕樹,不同時代的鐵窗、鐵門,或是已經拆了老房子的小停車場,隆昌街還有一個公園,公園的入口是一條小小的巷子,公園入口還有很大的門柱,可見以前是豪宅。
隆昌街有幾家小咖啡館,傍晚時機車在街內穿梭,是不會塞車的小路。小路上許多國術館的舊招牌,與家庭裁縫、繡學號的小看板,增添了許多的樂趣,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冬天或夏天,這樣的小路,老人互道吃飽了沒,有種溫暖的人情感。
— 在八坪大。
*
Jin Liu:現在放在長沙公園是很有問題的,應該是在貴陽街靠環河南路才對。
Edward Chiang:文獻會原來想法是把這塊碑立在貴陽街上,被居民認為外觀太像墓碑因此作罷,改立在福德府後方長沙公園。
2019/10/11
【台北】老艋舺散步
20191001
在萬華區巷弄內散步,處處都是驚奇,這條蜿蜒的小巷道--隆昌街,原來是新起町內的老街道,也是很多機車與社區內人行的道路,隔開了西門町熱鬧的街區,自有一個小世界。
20191006
在艋舺小巷防火巷穿來穿去,居然遇到不少臉友,很享受假日人不多,店面沒有開業,看著時代的軌跡,歷史故事從腦中一閃而過一百多年。— 在心起町。
20191007
埋地紀念碑,經常有長輩在這邊出沒抓虛擬的寶,但是校園內有一個實體的石碑卻難得進去一窺究竟。— 在台北市西門國小。
20191011
建築有樹街頭散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