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清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清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2/17

《來自清水的孩子》蔡焜霖 #逐工一本冊 No.011

《來自清水的孩子》蔡焜霖 #逐工一本冊 No.011

終於去銅鑼灣書店,因為二二八即將到來,記得上次在二二八紀念館聽演講,遇到了蔡焜霖先生簡略了講了一下話,一直很好奇他的人生。

蔡焜霖人生漫畫出了三本,使用臺語漢字,第一本是描述蔡焜霖年少時期非常會讀書,經過戰爭時期,戰後又發生二二八事件,時間大概到1950年為止。

蔡焜霖後來的人生也非常曲折,也跟這本漫畫的形式相關,創辦了《王子》雜誌,支助紅葉少棒隊,雇用同樣遭受到白色恐怖的同事,同時期也做了很多兒童、少年相關活動,辦的有聲有色。

每次接觸到白色恐怖的前輩,都覺得他們被關在綠島十幾年,人生好像就少了那十幾年,可是看著他們的人生經歷卻比我們一般人更為精彩,遇到磨難都會找其他的辦法,只要有堅定的目標,無論花多久的時間都想要完成。

2015/08/12

【清水】寄風冊店



前幾天訪問了封德屏老師,沒想到一進寄風冊店,隨手拿一本書,就有她寫的一篇微風往事。剛好來到她住過的眷村,1960-1971年左右,是怎樣的景象呢?

封老師除了以總編輯的角度寫文之外,很難得以自己的角度描寫年輕時幾段男女之間純純的「感情」,我之所以用感情不用愛情或是戀情,是因為根本不算交往,只是每日騎腳踏會相遇,默默的前後「陪伴」,或者是男孩子約會她又猶豫不決最後沒有赴約,這種愛情觀在今日可以說愚蠢至極,但現在回憶起來,那真是難忘的回憶啊!

一種即使沒有人知道,也會偷偷在心中偷笑的純情。

在寄風書店看到一群年輕學生討論拍片,非常歡樂,書店老闆看起來也像是學生跟我抱歉說:學生有點吵。並且介紹了有水、有桌椅,可以坐在這邊看書,以地方史為主的二手書,還有文學新書,這邊假日才會有客人。

眷村,應該還可以講更多故事,在村落的涼亭旁,我彷彿聽到封老師的母親在晾衣服,交代鄰居的媽媽等下來收衣服燙好,然後隔壁老王會送回美軍軍營的身影。或者已經黃昏,隔壁小陳卻還窩在家裡沒有吃飯,封媽媽還去敲門叫他來家裡吃飯。

目前,家家門口都是照片,有了硬體,期待更多的人氣回籠講故事。

《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城市書寫:33位作家臺中印象》

2015/05/01

【台中】清水信義眷村的再生

這是在清水的信義眷村,周邊打掃得很乾淨,一排排固定型態的長型街屋,裡面的磁磚、格局、樓層稍有不同,我是衝著有書店跑去的。



雖然已經過了許多攝影作品在小巷子的外牆,不過,今天還沒有開展。正確的地址,應該是台中市清水區中社路信義巷。兩旁有稻田,這樣與農民共存的眷村不知道是否常見?

今日去的寄風書店剛好主人不在,在外頭看起來整理的頗有社區的柑仔店的意味,一個廢棄的眷村再生,到底用甚麼樣的角度去開發,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最近,假文清、無意義的塗鴉、不賣書的書店、又是一座百貨公司等等。各類對於文創園區的負評,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空間呢?而空間營運的經費如何來呢?

我已經不想思考,能夠好好的坐在椅子上欣賞這片綠意,徐風吹來沒有汙染,這就已經足夠了!


下午三點多還是在排隊— 在清水阿財米糕店

2014/10/26

【台北】音樂造鎮,清水散步

今晨來青田七六分享老屋的經營,原來吳大哥是獸醫師,在清水小鎮開了一家音樂店,長年關心清水的文化資產,所提的構想比目前的我們前進太多,社區共識需要長時間的溝通,很多事情不用花錢就可以做到,不用過多的建設,保留原始,也是一種美。



當地舉辦牛罵頭音樂節,也說明了文昌街、十八坎街道形成的原因,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不慶幸,清水的生活緩慢,整個小鎮呈現一種未開發的狀態。以下的關鍵字,我想大部分人看不懂,但是去過清水一趟,應該就會懂了,若還是看不懂,那就是沒有認真去了解。

關鍵字:考古、小丸子 vs 廖添丁、船型觀景台、御前清客、鰲峰、楊肇嘉、蔡惠如、淡水八里廖添丁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四季不同的樹開花、鵝卵石、故事轉化、戶外音樂節。

2014/08/31

【台中】清水散步

一早,跟清水散步理事長約在天一飯店樓下,準備散步去。

天一飯店的跑馬燈還蠻有趣的,不仔細看不知道其中的奧妙,每一句話都有"天"這個字,例如星期天,天氣,天佑高雄,這個老闆還真有心,很會造句,非常的厲害。

寄件者 台灣‧台中

吃了米糕,小吃,清水真是一個好地方,一排排四四方方筆直的道路巷弄,是1935年大地震後規劃的市鎮,巷弄內遺留了清代的古街,老先生老太太坐在門口聊天,背後是廖家家廟,怡然自得,羨慕!

理事長帶我走清代的古街,一排排用鵝軟石做的防坡堤,最後一次潰堤,是在1959年的八七水災,走上了日本時期的神社,遠挑山上還有一個大平台,車子一部部開過來上山,停車,上平台,然後走人,這美妙的風景,隨著我們對觀光區的開發,五分鐘的讚嘆,好像無法給人更多的體驗與體會。

走進牛罵頭文化遺址,一看就覺得是軍營,幸好保留下來,日本時代旁邊是清水神社,1943年日本學者國分直一發現了這個文化遺址,從第二參道走下山,與聽不到聲音重聽的老伯伯打招呼,一時之間竟有置身京都清水寺旁步道的感覺。

回到"清水散步",理事長一直找絕版書給我讀,參與社區營造多年的理事長,在我看來,真的是台灣每個社區的精神支柱,除了佩服,也有點擔憂,因為講文化非常容易,但是要親身執行、挖掘,還要保存,非常不容易。— 與吳長錕在清水散步

2014/08/30

【台北】【台中】文化,價格的衝擊

上午一場由城鄉所畢業的老師來談日本的老屋再生,果然日本已經有很多組織、公司,在經營這塊,讓老屋的修復可以很省成本也省時間。我們宛如還在石器時代,光靠經營者的熱情,很快的錢一燒完,熱情就消失,所以真的是要團結節省成本。

下午一場導覽,走青田街周邊的名人故居,快結束時看時間,為何今天走那麼快,原來,我少走了旅人書店,少提了都市景觀的借景,京都的庭院發揮到了極致,每次都是在這個老公寓的二樓,講這個陽台的借景概念,讓大家體會一下!

有一個參與者很厲害,殷海光的老師金岳霖都如數家珍,看來要持續補習金岳霖的故事,跟林徽音的這段友情,還有跟梁思成的相處,應該也都可以講,不過,重點應該還是拉回梁實秋。

晚上一場分享,在清水散步,問了理事長,一車遊覽車的團,只收費很少很少的錢,一個下午帶這40人下來,滿身大汗,為什麼還要做這樣的服務,而且還被大家嫌DIY太貴。

從上午的楊老師提到高雄的老房子要去集資買錄音設備做廣播節目自己上傳,有時候都會想,目前的社造、老房子再生這些事情,有時候公部門會規定最高價格,到底是害了這些人,還是造福更多人,社造就一定要當志工,而且被人嫌。前幾天跟學弟妹談要做一些C2C的平台,好像就是看到這一塊,台灣人有太多文化價值,我們自己卻看不到,但是這個價值,要如何轉換成價格?就是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