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11/12

《醉好的時光》



年過四十體力開始下降,家庭、工作都開始走下坡,被老婆冷落,工作上也完全提不起勁,這群中年男子想要用喝酒來提振工作情緒,開始做實驗記錄下來。

沒想到,真的有用!

片子看到一半,開始覺得喝酒是十分美好的,難不成變成鼓勵喝酒醉茫茫的片子,突然壞事就發生了,但又太過悲情,北歐的片子總是緩慢的讓人椎心,片尾又拉回來活在當下,喝一點又如何呢?

2021/08/17

《臺味原來如此》

《臺味原來如此》

台灣常見的料理,每次去查維基百科,大多數說是源自唐宋,但是年代太久遠,到底如何傳到台灣,加入了那些在地食材,經過了哪些變革,就沒有細談了。

這本書以仔細去探尋、比較一下各地的料理,找出各地特色,一碗牛肉麵,各自表述,台灣的牛肉麵,已經不是四川的牛肉麵了,也沒有蘭州的風格,自己走出了一條路。

這本書圖文並茂,還有食譜,重點是會談"食物史",值得推薦。

2021/06/28

《舌尖上的外交》

《舌尖上的外交》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開啟了宴會外交,極其使用歐洲各地的美食料理模式,在1880年代的鹿鳴館時代到達顛峰。

這本書內有熟悉的李鴻章,當時與伊藤博文在馬關(下關),到底是吃著甚麼樣的食物呢?兒玉源太郎打贏日俄戰爭後,用甚麼來慶祝呢?

2021/06/02

【台北】青田七六外帶外送

為了生存,我們也開始外帶外送了!

https://www.qingtian76.tw/

剛剛訂好了明天的午餐,看網站上的照片,肚子一直咕嚕咕嚕叫。

2021/05/20

《大人們的餐桌》中華篇,蔡子強

《大人們的餐桌》中華篇,蔡子強

因為這幾個月經常被扣去央廣錄音,主要是談台灣好滋味,我除了咖啡與咖啡館的歷史可以講之外,也只有畫作中的食物,我還是喜歡看歷史來古今對照,所以用這本書來談談國宴,大人們的餐桌到底有那些菜色呢?

點入聽廣播: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619/id/120522

下次來聊聊伊藤博文的河豚餐。

2021/04/18

【台北】還活著的台灣旅遊廚房

星期日的午後,在大稻埕周邊的咖啡館全部客滿,我在想我應該到哪裡去工作喝咖啡看人潮呢?

突然就走上了 台灣旅遊廚房 , 剛好育芯在教義大利麵醬的製作方式,聞到了這樣的味道,肚子突然好餓好餓,曾幾何時,我們好像都只能到餐廳吃這類的食物,不能在家裡煮好吃健康食材的食物嗎?

歡迎報名參加廚房教室的課程,點入上面的粉專留言即可。

大稻埕假日封街,行人可以慢慢地逛,最近的叫賣聲比較少了,但是人潮並沒有減少,很多人帶毛小孩出來散步,到城隍廟拜拜的人不減,但個人覺得來求姻緣的年輕人少了一點,反而是老人家來的比較多(不知道是不是幫兒女求姻緣?)

這一篇文章除了幫旅遊廚房廣告一下(沒錯,廚房在疫情一年後還活著),也可以到育芯新進駐的店吃義大利麵,@左轉有書 TouatBooks x 曬太陽洋食小館

照片上,還有寧夏街夜市著名的 豬肝榮仔 老闆,還有在溫州街開過 pub 的阿銘,地下街女王,市議員、里長、廣播人等等,台灣巷弄到處臥虎藏龍。 — 與簡余晏。

2021/01/23

【新竹】東門市場內的美食

新竹東門市場內的美食,幾乎每家都需要排隊。

新竹城隍廟周邊的假日也是熱鬧滾滾,連位置都要用排隊的。

讓我十分懷疑,新竹只有吃嗎?應該還有很多東西的。

2021/01/22

【台北】教授們聚餐

很感謝 @胡川安 老師的安排,大學教授能夠有三教九流的朋友是讓我張大了嘴巴!

在足立仁教授設計的洋和住宅陽光室使用簡易的會席料理,說明 明治維新後開發臺灣的成功經驗,玻璃透光的屋頂,整個庭院擁有南洋植栽,從飲食文化到建築風格,臺灣擁有自成一格的系譜!

我們正在形成一種自我意識,無論先人在此留下什麼足跡,只要了解後吸收內化,自能成為我們的文化 — 和胡川安在青田七六。

2020/12/14

【台北】寄暢園

今天中午去寄暢園,台灣的收藏家真是太厲害,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為,能夠在藝廊裡面使用骨董器具用餐,實在太猛了。

認識了胡川安老師,以前看過他的書原以為是退休教授,沒想到那麼年輕,他有一大堆想要做的事情,也同時在做。有關牡丹社事件,台灣竟然還有與美國、沖繩、北海道眾多的連結,很期待未來的這些連結。

遇到了經常在電視上政論節目出現的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請他分析了台、中、美、日多邊的關係,最近他訪問前總統陳水扁多次,許多分析也十分中肯。

更遇到了戰後灣生的記憶資料庫:台灣協會的山本幸男先生,久聞台灣協會在日本聯繫灣生情感已久,但灣生已經逐漸逝去,他主要做的還是台日文化交流。

十分佩服寄暢園的收藏,李啟彰看了一些算是平價的日本茶碗,一看就看出這些茶具的精神,才逐漸體悟柳宗悅的民藝之美。 感想太多了,還需要沉澱一下。 — 與胡川安。

2020/12/03

【台北】社區咖啡館,門內門外兩個世界@恰到好處本舖

每天進出社區,這家半年前剛開幕的咖啡館,總是開著燈迎接客人,今天上午匆匆忙忙地出門,忘記帶鑰匙無法開車,臨時把要事取消,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要去哪裡?

於是,我踏入了還沒有開店的咖啡館!

門口騎樓坐滿了吃早餐店的客人,我心中OS那麼晚了這些工人還在打混吃早餐,咖啡館桌上堆滿了兒童的午餐袋,咖啡館的老闆在裏頭忙著切菜炒菜煮飯,抽油煙機聲音很大,老闆的朋友二哥來訪,知道了今天的菜色是雞絲飯。

看著咖啡館的菜單,還有架上的小農產品,我在咖啡館內聽著爵士樂,窗外騎樓是便宜的早餐店攤,桌椅有明顯的不同。

我們社區原本有全家與7-11便利商店,但幾年前全家不敵7-11,歇業後這附近的攤子、小吃店面維持一種廉價速食,騎樓經常是溼答答的走過去都怕滑倒。

當時我也怪我自己,為何不常去全家消費,導致一家便利商店獨大,如今有理念的咖啡館出現了,我居然到現在才來支持。

看著老闆忙進忙出,門口堆放著小農產品,也沒時間整理這些紙箱,我不知道這樣的新舊相容能到何時?能夠全面提升這些店家的品質嗎?或許過陣子就融合了?咖啡館能活著,已經是萬幸,要維持初衷真的很難。

此時約莫30個學童午餐已經打包準備好了,老闆還要聯繫有些家長沒有送餐袋過來,拍照紀錄做好的餐點,工作夥伴親自開車送去附近的學校,車子離開後,咖啡館完美的準備開店。

2020/11/29

【台北】海豚的讀書會,今天談的是"美食"

20201129

海豚的讀書會,今天談的是"美食"

非常不容易的讀書會,雖然每次去都是吃吃喝喝,但是聽大家分享閱讀相關的書籍:鴨川食堂、佳代的廚房、無人知曉的青春、食譜等。

我分享了《藝術家的一日廚房》,我一講出洪瑞麟的生平,海豚馬上回答是礦工便當,果然!

後來,我才發現,我看過海豚介紹的鴨川食堂,頭腦真的塞太多東西,可是,我沒有好好的消化,跟吃東西一樣葫蘆吞棗(囫圇吞棗)。— 與江巧文和賴怡靜

2020/11/02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

這本書是潘家欣老師在網路連載作品的集結作品,雖然如此,但書中的內容修正與畫作圖片授權花了極大的心力。

從小到大閱讀雄獅圖書出版的雜誌與家庭美術館系列,把這些藝術家的生平寫的非常清楚,但是當我看到潘家欣老師的重述,完全忘不了,以下廖繼春為例:

......

小標:東美留學夢,謝謝老婆大人成全!

林瓊仙於是全力替他奔走,連去日本的船票也是由未婚妻出錢購買。由於廖繼春有氣喘宿疾,林瓊仙擔心他坐船太勞累,還偷偷幫廖繼春升級到二等艙,廖繼春還想說坐個船怎麼位子這麼空這麼舒服,等下船時才發現底下的三等艙湧出一大堆人(咦?裡面竟然有學長陳澄波!)原來我坐的是商務艙啊啊啊啊啊啊老婆大人對我真好!(淚奔)(陳澄波表示:……)

......

(取自網路版)

https://vocus.cc/artist/5c11fba3fd897800013cd0cb

括弧內超多的內心戲,又經常會出現"刪除線"的文字,這樣的描述有點像是漫畫,深刻的讓人忘不了。

雖然這些畫家成長於日本時代,大量的使用現代社群平台用語,其實是一個對照,在手機網路大量的被使用的時代,如同台灣人在1920年代接受到西方思想,無論是醫學、文學與藝術,都與過去的台灣大不相同,知識分子要躋身世界,不是要日本內地去讀書,有錢有本事的人留學歐美。

於是台灣美術突然從傳統寺廟的匠師、山水墨字畫跳脫出來,無論構圖與媒材都有極大的變革,台灣又沒有美術專門學校,所以一時興起的畫室私塾補習班崛起,這些畫家在當時也非常斜槓,郭柏川開麻將館賺錢還當過保鑣,王白淵打網球追正妹搞左翼運動等。

本書的一個創意,就是每一個畫家配了一道台灣料理食譜,這也算是一種藝術創作吧?作者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我們這一輩人,要如地毯式轟炸那樣去推廣臺灣美術。」,我期待未來有更多形式更多角度來看前輩畫家的作品。

2020/10/21

【台北】夜間導覽,大稻埕的新美術運動

http://travelers.tw/trip/4672

本週三晚上的夜間街區慢步的活動,讓大家體驗不同的大稻埕,這幾年假日總是熱鬧滾滾,騎樓下塞滿了各式南北貨中藥材,入夜後,這些商品突然消失,城隍廟的們也關了起來,整個迪化街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讓我們走回一百年前的大稻埕,到這些畫家寫生的地點,找回當年的繁華。

10/21大稻埕夜間導覽成團囉!晚上來吃台灣點心鹹酥雞,上次老闆加碼再送龜苓膏,不知道這次會有甚麼驚奇呢?

1920年代大稻埕的黃金年代,這個很大的題目,我試著在三個小時內講清楚!

20201021 夜間導覽,大稻埕的新美術運動

導覽陳德旺以前居住的地方遇到 李明璁 老師,他剛好要去晚上九點鐘的演講。他前一陣子在公視的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我剛好手板拿起的是畫家所描繪 1930-1950 年代的永樂市場。

十年前的下午五點多走在迪化街的騎樓,大概就是這樣的景象,所有的店家貨品都收納進屋,關店休息,而且整個街區黑漆漆一片。

沒想到十年後晚間雖然沒有多少店家開著,但是騎樓已經點燈,而我們利用這樣的時光,走訪百年前畫家的生活場域,了解在日本時代的統治下,年輕人學習西洋美術,並且融合了傳統的宗教信仰,在畫作上不斷的創新,比起日本籍的畫家,台灣畫家受到更大的侷限性,但卻能透過不斷的自省,找出出路。

從倪蔣懷創立的水彩會、繪畫研究所,陳植棋被退學,郭雪湖到圖書館自學、入選、免審查,到了後來陳德旺創「ム─ヴ洋畫集團」,並且堅持不參展,這些台灣畫家的成長與自省,與大稻埕脫離不了關係。

今晚,我想講得太多了,很可惜沒有走完到蓬萊閣前台灣繪畫研究所所在地。

感謝馬梅的紀錄

#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 #夜間導覽 #大稻埕新美術運動

2020/08/20

拉麵 No.11-20

20200319 No.11

20200320 No.12 不是拉麵,可是卻比拉麵的湯味道更多樣,古一小舍

20200329 No.13 梓山,進來後發現是鷹流的連鎖店,真厲害!搭配不同的香料與醬汁,就會有不同的風味。

20200401 No.14 麵屋壹の穴ICHI,門口說是"沾面",可是室內牌子上寫"拉麵征服全世界"

20200423 No.15 柑橘 Shinn 。

20200619 No.16 隱家拉麵(赤峰店),點了海老湯的沾麵,湯頭濃郁又有蝦的甘甜滋味,外頭烈日無遮蔽,要排隊一下,是品嚐(朝聖)拉麵的必要過程。

20200621 No.17 真劍,淺紫藍的浪漫雞湯,一到開門時間,瞬間就排滿人

20200629 No.18 拉麵公子,白雞湯+小魚乾重口味,很特別的風味,為什麼客人不多呢?

20200702 No.19 凪,第一次來傻傻的點了中等辛,結果辣到一直流汗,回到家還在流。這次點了翠王,選了完全不辣,湯頭味道好像在吃青醬義大利麵。

20200820 No.20 幸花,昨晚在西寧北路,隨便找了一家店吃了一碗台式豪華拉麵,$179還算不錯。

2020/06/23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這本書的副標很吸引人!

先定義一下甚麼是台灣菜,不是我們去夜市吃的肉圓、米糕、臭豆腐,而是一道道本地風味的菜餚,例如:三鮮火鍋、塔鴨餅、東坡方肉等。

的確台灣菜由中國傳過來,但是擁有了台灣在地的風味,日人治台之初,可以吸引日人用餐,混入了會席一道道有如交響樂上菜的模式,正式的與支那料理分道揚鑣,至於"國家體現"到底是甚麼時候出現的,我想應該是二戰期間,台灣與中國是敵方,正好此時更強調台灣菜,也有別於長期被殖民的印象,應該是政治正確之事。

小時候看美國舉辦的遠東青、少棒的比賽,台灣經常拿到冠軍,但"遠東"是西方人的稱呼,我們經常搞不清楚自稱為"遠東",但若以台灣為主體,我們應該有個"自稱"的名字。

戰爭時期的江山樓、蓬萊閣兩位老闆不約而同說出台灣料理與支那料理並不相同,具有自身獨特性格。這兩個酒家老闆說出這樣的話,幫台灣料理下了定義,同時酒家也是台灣料理的催生者。

2020/02/24

《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



我們還在拼圖,拼出這百年來台灣的味道。

每次導覽到大稻埕有幾個知名酒樓,在日本時代的皇族來台旅遊必定到訪的台灣料理,還有文人雅士士農工商請客宴客,結婚升官長輩作壽的地方,但是,我摸鼻一想,這些味道我到底有沒有聞過,是否就是失傳了呢?

透過這本書的描述,我似乎找回了一點的感覺。

2020/02/19

【台北】與江巧文在 Machamoto 麻茶元



今天又去找海豚,麻茶元在松菸的台北文創即將結束,今天裝潢打牆的聲音很大聲,我幾乎要崩潰了,只能來吃超大抹茶冰淇淋排解。

2020/02/16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 vol.1,新書分享會


以位於鐵道縱貫線與敕使街道交會處的高級料亭梅屋敷為背景,交織出一段日台飲食文化的交流。

看完後覺得考據一流,當時的大型建築非常講究的恢復了回來,還把孫文先生來台的足跡暗藏在書中當成彩蛋。

百年前的台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社會,我想至今還是一個謎!

如今多數建築消失,甚至是古早味在大量生產下而消失,我們的味蕾也不復以前的刁鑽,只剩下外送速食與一次性餐具的文化。



清水《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新書分享

清水是一個非常認真的漫畫作者,我覺得比文史工作者還要努力認真,網路上有台灣在日本時代的龐大資料庫,經常一挖掘下去,一個晚上熬夜就不用睡了。

台灣有很多從日本時代受到世界潮流的影響而留下來的餐點,清水介紹了不少,最後玩了點心賓果遊戲,讓我好想吃。

對文史有興趣的朋友,不坊去買這本書來看,其中還藏了不少的彩蛋喔!— 和Pai Haku 和 Shimizu Hung。


每個參加的人都要戴口罩,蠻有趣的宅活動。— 和Pai Haku 和 Shimizu 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