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5/09/06
【台北】爵士音樂節 #jazzeverywhere
#台北爵士音樂節 #jazzeverywhere
感謝朋友報馬這個活動,下午有空就來了,我參加台北市各式各樣"節"的活動,可以觀察到所有來的人並非全部都是爵士愛好者,但我覺得這是場成功的文化活動,我看著小朋友可以聽整場,沒興趣的人也可以安靜地享受爵士,很少看台北市政府的活動可以如此,不過我還是建議能夠適當地收費。
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台北市的預算是最多的,經常看到辦活動都是熟面孔,或是本身不是很有興趣,只是來吃喝免費的,像是放煙火或是跨年倒數的演唱會,各種燒錢的活動,我覺得都可以進階一點可以評估效益(雖然我知道報告一定有),是否可以培養更多職業爵士樂團呢?
今天這場活動很多熟悉的面孔,六年前在戲台酒館演出的楊曉恩老師,當時就覺得他的演出很穩健,到了今天還是一樣,爵士樂團經常會發現有靈魂人物,即興組合的樂團也可以透過樂器的交流很快地找出 leader,我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爵士樂團這樣的組織是很值得學習的典範,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這樣的論文啊?
變形蟲爵士樂團,還真的很厲害啊!這一個月到處都有台北爵士音樂節的活動,趕快報名參加吧!
2025/07/13
【台北】最近迷上的爵士歌手
我這個大外行,從聽不到大提琴的聲音傻傻地去聽,等到稍微知道這些樂器組合,記得去紐約聽到了自由自在的爵士夜,後來聽了藍調,到里斯本聽了FADO,有點雷同卻又不同,那麼巴薩諾瓦 又是甚麼調調呢?
很感謝聲色咖啡舉辦了這個聽黑膠的活動,還是由出片的歌手來解說, 李寬 敏說這是非常難得且獨一無二的午後,我頂著大太陽跑來,離開時大爆雨跑到停車場,即使撐著傘全身還是濕透了。
我回家聽了徐悠語 的中文創作的作品,之前有同學一直在練唱歌劇,我一直想說怎麼台灣沒有中文歌劇歌曲耳熟能詳,後來想想傳同台語老歌倒是被改編了不少,最近金曲獎的足芳足芳李竺芯用台語的法國香頌版本,那麼爵士好像很少啊?
徐悠語的國語巴薩諾瓦,很有創意的,而且直擊爵士樂器搭配的精神,黑膠唱片內各種樂器單純的都有展現的空間,每個聲音都不搶,又有那麼自在的慵懶感!
@聲色咖啡
2025/01/01
No.09【台北】爵士女朋友 Blue Note Taipei
#五十次生日趴 第九趴 爵士女朋友 Blue Note Taipei 台北藍調
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我還聽不見大提琴的聲音,經過這幾年的淬鍊,已經可以聽到大提琴低沉的震動聲,也可以稍稍體會爵士互相即興地互相唱和,我覺得這些表演者的音感都要很好啊!
今天來聽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可是居然是二男二女,原來鼓手出國深造,大提琴手身體不適,所以換來了兩個男生,不過還好沒有變成三重奏,仍然有大提琴演出,鋼琴手是翁家怡。
看來今天來得都是女朋友的男粉絲,都是一人單身赴任啊!每次輪到長笛上場,馬上就有掌聲,現場感覺果然很有魅力。
2024/11/03
No.19 【台北】從城中走往大稻埕的音樂之路,感謝文獻會每年都舉辦史蹟趴趴Go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十九次
從城中走往大稻埕的音樂之路,感謝文獻會每年都舉辦史蹟趴趴Go
今年的路線算是有點創新,從西本願寺走到大稻埕。以前讀到的歷史把本島人與日本人區分開來十分嚴重,導致解說這些史蹟的時候往往都會有第一句,這是日本人區域,然後最後一句的結論是殖民政府的態度。
可能是這樣的史觀,讓我們在規劃導覽路線的時候有點綁手綁腳。
其實查詢台北的職業明細地圖的時候,台北城中當然不是所有的店都是日本人開的,而大稻埕、艋舺地區所有的店也不全然是本島人開的,其中有合資、人頭,或者老闆是台灣人,辛勞是日本人的店,這樣的區分讓我們在解讀那個時代有了許多限制,例外的情況屢見不鮮。
古侖美亞唱片公司所出版的唱片,應該可以說明這一切,有關台灣的民謠,或者是唸歌、歌仔戲,中國傳來的南管、北管等小調,胡琴、三味線等等曲調全部融合一起,真得一點都不誇張,1930年帶真是多元文化大爆發的年代。
甚麼樣的建築與甚麼環境,可以造就這樣的人才呢?走趟這條路線,探訪古蹟,或是理解被拆除的建築,大概可以理解一二吧?
我改良的超長路線:西本願寺→心起町咖啡館→公會堂→古侖美亞辦公室→北門→天馬茶房舊址→蓬萊閣舊址→純純咖啡館舊址→江山樓舊址→李臨秋銅像公園→永樂座舊址→李臨秋故居→莊永明故居
2023/12/25
【台北】人間條件八--凡人歌
人間條件大部分的故事主人翁在於終戰後面臨的巨變,多半女主角要獨立承擔男性的過錯,甚至養女還要照顧非親生父母或是公婆這樣的責任,幾乎所有故事中的男人都是渣男。
吳念真以女性的角度詮釋的系列作品,每一幕都是一個痛點一個角度,整齣戲下來像個死結難以解開,處處是無可奈何,或許早已經習慣這樣的節奏與劇情發展,經常聽到啜泣的聲音,很多觀眾準備好了整包衛生紙。
這次吳念真的兒子執導,前兩幕還搞不清楚到底這些男人是碎念甚麼?只覺得卸下工作的男人彷彿失去了權力,雖然仍有人脈,但是應該很難再度使用,男性也因為攝護腺肥大失去了往日雄風,只剩下在醫院候診室分析事情頭頭是道,但並沒有人搭理,在家庭的地位一落千丈,只剩下一隻嘴砲了。
這是齣後座力極強的戲劇,當然若你回家不加思索,可能就此忘了你的爸爸、阿公退休後的生活方式,吳念真在很多場合都說了我們這個年代可能是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那些羈絆與牽掛可能我們都無法理解,如今退休後的男人們,可能也不理解這個社會,甚至平日的言語與行為也都不被理解。
表面上每一幕的是笑點滿滿毫無冷場,但所有的笑料背後都是小人物自我的戲謔,若我們站在男主角的立場,每一句話都是共鳴,而且每一句的不被理解反而是大悲劇,一場沒有哭聲,而所有男人都會步上的無奈劇情。
人間條件系列好像是用男性的觀點敘述女性的無奈,由於男女平權,這些悲劇故事可能越來越少,可說是台灣在時代變遷中,不同政權不同政策下的產物。這次人間條件八中的男主角,是用女性角度觀點來看退休男性不被理解的無奈,而且目前無解,未來還不知道會不會有減少的趨勢呢?
第一次覺得"肚子"可以代表這個退休男主角。
2023/11/15
陳明章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
從 1989年的「黑名單工作室」的臺語抗議歌曲,抓狂歌、台北帝國等是我接觸陳明章的第一張專輯。
看過《再會吧!北投》的音樂劇後,才發現這一連串的歌曲在吳念真的神手之下化身一個吟遊詩人來說唱,到了KTV忍不住一直點《追追追》,看紀錄片後一直想到唐吉軻德這個人。
看了紀錄片的陳達這一段,一個人的成功不只是當下,而是了解過去,學習過往的台灣民謠,但看完紀錄片最佩服的卻是陳明章的活在當下。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陳明章說他不知道繞了幾圈,到底甚麼代表台灣,各國電影的配樂,也只有陳明章能夠表達出那樣自在、迴響、惆悵與當下!
未來台灣還會有一個陳明章嗎? 2023.11.17 上院線
2023/11/07
【台北】1930年代大稻埕地景,陳君玉的大稻埕行進曲
這首歌是林太崴兄在2007年三重跳蚤市場發掘出土,證實了陳君玉1955年在台北文物刊中提到他的作詞:
1. 春の夜更けて 江山樓の
心をえぐる 胡弓の音に
獨りゾ思ふ 獨りゾなやむ
2. 夏の夜更けて 太平町の
なつかしカフヱ 青い灯ほのか
ジャズが響く ジャズが響く
3. 秋の夜更けて 大橋の上
月影あびて きくやくすがた
影はながれる 影はながれる
4. 冬の夜更けて 裏町通り
人影うすく 星チラホラト
アンマの笛も その音寒し
看了歌詞,不但符合春夏秋冬深夜的地景,也加入了自此生活的人們的心情,而且帶有音樂,加上不同的顏色,歌詞實在是太厲害了。搭配這個年代的大稻埕,太平町以東是熱鬧繁華的,而港町的茶葉出口已經沒落,春夏在東而秋冬在西,也說明了這樣的情況。 夏夜、太平町、咖啡館、青燈、爵士樂,光看這些字整個畫面就出來了。有人可以幫忙翻譯出來嗎? 這王佐榮老師翻譯的,好有意境 鄭曉峰:〔胡弓〕(kokyuu, 胡琴)蠻常出現在戰前描寫中國的歌曲
心をえぐる 胡弓の音に
獨りゾ思ふ 獨りゾなやむ
2. 夏の夜更けて 太平町の
なつかしカフヱ 青い灯ほのか
ジャズが響く ジャズが響く
3. 秋の夜更けて 大橋の上
月影あびて きくやくすがた
影はながれる 影はながれる
4. 冬の夜更けて 裏町通り
人影うすく 星チラホラト
アンマの笛も その音寒し
看了歌詞,不但符合春夏秋冬深夜的地景,也加入了自此生活的人們的心情,而且帶有音樂,加上不同的顏色,歌詞實在是太厲害了。搭配這個年代的大稻埕,太平町以東是熱鬧繁華的,而港町的茶葉出口已經沒落,春夏在東而秋冬在西,也說明了這樣的情況。 夏夜、太平町、咖啡館、青燈、爵士樂,光看這些字整個畫面就出來了。有人可以幫忙翻譯出來嗎? 這王佐榮老師翻譯的,好有意境 鄭曉峰:〔胡弓〕(kokyuu, 胡琴)蠻常出現在戰前描寫中國的歌曲
2022/12/11
【台北】再會吧!北投
從人間條件到再會吧北投,這齣音樂劇描述女性身不由己,內心深處連身體的自主權都沒有,甚至當了媽媽後不得不將自己的養女推入火坑這樣悲慘的輪迴。
在北投繁華那個年代,陳明章寫的每一首歌都切合到了故事中的情緒,酒家女拿掉子宮,然後肝也因為喝酒壞掉了,看似簡單的情節,短短的一句話,卻道出了五十年前在北投真正的悲哀!
吳念真,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也是台灣女性心理最深處的敘述者!
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除了哭調悲腔之外,還是有歡樂的歌曲,還鼓勵看戲的人一起同樂。這個橋段應該是議員與商人勾結被抓,乃至於後來李登輝擔任台北市長後北投廢娼,有些北投的酒家改經營卡拉OK,讓大家合唱:快樂的出帆、四季紅。
希望未來有那卡西橋段!
有不少視障朋友在後台擔任演奏,很感謝台灣有這樣的音樂劇,說唱出這塊土地的歷史故事。
PS. 第一次到貢丸、米血、百頁豆腐內看演出,座位沒有想像中那麼擠,以我的身高還是有一點點空間可以呼吸,只不過有人要經過是一定要起身就是。
2020/12/22
【臺南】道南館:《爵士喫茶案內所》《臺北老屋三生事》
20201222 臺南道南館
又到了熟悉的道南館,剛好來了兩個從苗栗來臺南玩的客人,例行性的小鬍子老闆又介紹了我的新書。(我好像出新書就會來一次)
小鬍子老闆特別跟我們解釋了"道南"這兩個字的來源:宋代大儒楊時,氣節人品非凡,嘗以師禮見程顥,學道後楊時南歸,程顥(號明道)說:「吾道南矣!」。
喝了兩杯咖啡,吃了好吃的臺式馬卡龍,有種原住民與西洋式混搭的口感,涼圓也超配咖啡的,翻了一出版就絕版的《爵士喫茶案內所》,又體會了一點小鬍子老闆對於烘豆的哲學與科學,很開心的一個中午。
結果這位客人非常劍及履及的喝完咖啡後跑到附近的書店買了《臺北老屋三生事》,希望這對朋友能夠看完書,也幫我們介紹苗栗的老屋,那我就可以對他們說:「吾道南矣!」。
感謝小鬍子老闆,即將開烘豆課,也真的是「吾道南矣!」 — 在道南館。
2020/06/24
【台北】Schumann's Bistro No. 6 舒曼六號餐館
20200624
Schumann's Bistro No. 6 舒曼六號餐館
今天導覽、廣播、演講,每個活動中間去一家咖啡館休息準備資料。
原以為是第六家分店,原來是舒曼六號交響曲,很想聽一下到底是哪一曲?是不是我熟悉的樂章,沒想到 Google 大神都是回答我德國豬腳,我得出下次應該點豬腳餐的結論,至於舒曼六號是甚麼就再說了!
2020/04/20
《一個巨星的誕生》
2019/07/07
【台北】飲食男女音樂劇

長期看天作之合音樂劇,這齣戲已經爐火純青,有梗有節奏還有許多埋藏在細節裡的彩蛋。
台灣的文化表演,總是需要靠熱情、靠補助、靠爆肝才能支撐下去,不知道何時才能脫離這個無限循環的魔咒。
去日本觀光,我總是會到在地的美術館、博物館看到許多老先生、老太太,穿戴整齊去博物館買票進入,然後當場仔細的觀看,輕聲的討論,眾多的展品,雖然都不是知名大師的作品,只是在地人每季或每年舉辦的比賽活動,作品多到不行,我相信這些作品都不只是年輕人的畢業作品,跨越的所有的年齡,藝術創作是每個世代的事情,觀賞者應該也是跨越所有的族群。
長期以來,看音樂劇的人總是在同一個同溫層,我覺得天作之合劇場已經突破了同溫層,已經是不只是年輕人,也不只是年輕人帶著父母來看劇而已,我觀察到有如我這個年紀的大叔、阿伯,也願意來支持這樣的戲劇,雖然,還是少數人,但總算是突破了一些。
飲食男女即將有高雄的衛武營場次,希望未來有更多劇碼,是更大眾更好萊塢,這齣採用李安的飲食男女,這部描述當代社會現象的電影,或者未來可以用楊德昌、侯孝賢的電影改編,期待可以有更大的市場。— 與Shih-pei Chang 和冉天豪在國家戲劇院
2019/05/26
【台北】聽!九o年代的悶騷叛逆-配酒配菜配黑膠唱片──於台灣旅遊廚房。還有狸貓換太子

阿達談到很深層有關工業革命之後,都市化的 1990年代對於自由的吶喊音樂!這些吶喊的原因,很悲哀的,還沒有消失!— 參加聽!九o年代的悶騷叛逆-配酒配菜配黑膠唱片──於台灣旅遊廚房。

狸貓換太子是1924年永樂座開幕劇,來自上海的海派京劇團演出,大正浪漫即將結束,一種世界文化融合交會在大稻埕的年代正蓬勃的開展。
台灣旅遊廚房也在大稻埕開展,台灣餐桌常見的料理,以文化角度出發,無論是江山樓酒家菜,大稻埕匯聚了這股能量,從日本人學習到的咖啡館女給,或是世界音樂進入了台灣,呈現了重新詮釋的美感。
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https://www.kkday.com/zh-tw/product/21555— 和簡余晏和林婉美。
2018/09/28
【東京】名曲・珈琲 麦

踏入這家地下室的名曲喫茶,不意外的充滿了菸味,沒有禁菸區,於是挑了女性比較多的那一邊坐下來,沒想到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似乎都是到這裡抽菸的,不過仔細聽了一下音樂,真的全部是耳熟能詳的歐洲交響名曲。
因為完全看不懂菜單,所以只好隨便指了照片上的義大利麵,老闆娘甚至看不到菜單上的小字,吃完了付帳,比菜單上還要便宜。
全木頭裝潢,卻在現代大樓的地下室,看起來好像年紀很久的雜誌,翻開來不過是兩年前,有點隨意擺設的物品,好像不是日本的咖啡館,反倒像是台灣的小吃店,不過灰塵比較少。
地鐵站出口,周邊的咖啡館、餐廳,應有盡有。我想這家店的存在,大部分應該是可以抽菸吧?價格便宜,又可以聽音樂,只是過了打烊時間,居然還有一群人進入點餐開會討論,這家非常自由的名曲喫茶店,跟我想像中要安靜的聽音樂不同,真是打破我對傳統名曲喫茶要輕聲細語的印象啊!
星期五的夜,東京上班族好像全部出動狂歡,大約晚上九點鐘,吃完晚餐也喝了點小酒,大伙在門口大聲討論接下來第二攤要去哪裡吧?



2018/04/12
【台北】半路咖啡

兩點鐘剛開門,進入咖啡館有兩位音樂人,一位彈鋼琴,一位拉大提琴練習,這樣的開場很魔幻,長久以來看著有一半露在外牆的腳踏車,終於踏入了這樣的空間--半路咖啡。
佈滿牆壁的電影海報,吸引我的是《鬼畜少女組》的海報,上面貼上了古典少女漫畫的頭,一整個違和的風趣,用海報當燈罩,這邊的書架,也是重量級文青的必讀物,看著吧檯上黑白的菜單,我立馬點了台啤18天,大白天喝酒不知道會遇到甚麼事情呢?
兩個大男生聊個不停,有關公司、文化、觀光,一對熱戀的情侶,許多獨自來念書的大學生,許多人進進出出,好像還是填不滿這邊的椅子。或許是那張海報太過違和,讓我覺得這間咖啡館的客人也都異於其他咖啡館,其實人有百樣種,我太過於沉溺於習慣的咖啡館,與臉書同溫層相似,應該多到不同咖啡館體驗。
少女店長熱情的說:其實牆壁那邊的物品都有在賣!可能酒精讓我有點暈,我也只能回答:喔!
2018/01/10
【岡山】倉敷,低價的爵士樂@Piano Hall Avenue
可以當場表演的爵士樂的鼓、鋼琴、風琴等
今天竟然沒有帶手機出門,看到了一家 Jazz 的招牌 ,一進門就聽到熟悉的電子音樂,一台大鋼琴,一整組的鼓樂器,有義大利麵、比薩與咖啡、茶飲。很大的喇叭內嵌在天花板,音效無敵的好,我想像晚上都滿座的時候,會聽到碗盤杯酒交錯的人聲鼎沸,夜裡燈紅酒綠是怎樣溫馨的場面呢?
我點了一杯黑咖啡,坐在裏頭半個多小時,沒有其他客人,我很好奇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倉敷嗎?這些店員平常開店應該是做功德吧?
仔細的再看看入口玄關,居然有好多麥克風架子,還有一台風琴,牆上的畫、照片都跟樂器有關,店主以前是音樂家嗎?懷抱著怎樣的理想開這樣的咖啡館呢!
後來查一查網路,這家店還真的邀請不少樂團來表演呢!。
門口
倉敷車站照片翻拍自明信片
1968年開業的爵士咖啡館,舊址在車站附近,大約在 1987年搬到此地。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ianoHallAvenue/
2017/09/24
【台北】老屋新聲,溫羅汀周邊的 LiveHouse

今天帶導覽活動的紀錄
http://2017tp-culture-passport.com/passport/Activity_17081815213721653.aspx
老屋新聲,溫羅汀周邊的 LiveHouse,從英美反文化運動開始說起,剛好昨晚有廣播金鐘獎,今天台大有中國新歌聲,要從歷史上連結聲音與搖滾的關係,其實是極為弔詭的一件事情。
1. 先從巴布·狄倫說起,然後講到披頭四與約翰藍儂,邊走邊放了三首歌。然後朗讀了Blowin in The Wind - Bob Dylan中文歌詞。最後談了村上春樹這個人獲獎的致詞內容,還有我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高牆的見聞。以及布拉格的約翰藍儂牆。
2. 反文化運動的關鍵字:倫敦、紐約、舊金山、民權運動、搖滾、革命、迷藥、性行為、女權、精神藥物、美國夢、波希米亞、嬉皮,1963.11 甘迺迪,1973 徵兵法案,1974 尼克森下台
3. 台灣部分:民歌中的搖滾精神李雙澤的嘎然而止,美麗島楊祖珺、胡德夫、野百合學生運動,我應該延伸更多的學生運動與音樂的關係,從林強、羅大佑、伍佰、五月天,還有滅火器,這一連串,其實不容易在那麼短的時間談完。這部分我只好 pass。
4. 推薦閱讀:馬世芳、張鐵志
5. 今日走過: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The Wall、寶藏巖的再生空間、水管音樂空間、挪威森林(已經歇業)、海邊的卡夫卡、河岸留言、晶晶書庫、小地方舊址(目前已搬遷到金門街)
6. 口頭補充Blue Notes、月見君想
7. 搭配日本時代的水圳道、自來水、電力、鐵路的開發作為配菜。
這個題目不像建築一樣,所見就可以知道脈絡,我用放音樂的方式,看來是不是要到台大校門口看老照片,才會有更有所感動呢?
2017/09/07
《癡情男子漢》鄭芝龍與鄭經
2017/07/16
2017/07/06
【名古屋】JAZZ&Coffee YURI 的聲音
看到一牆面的黑膠爵士唱片,聽到放鬆的爵士樂,純淺木色的裝潢,加上大太陽西曬,從窗簾偷跑進來的光線,門一開一關,一點點灰塵往上揚起的氣氛,尤其是外頭的氣溫差,無論如何一定要坐下來喝杯咖啡,由於今日已經兩杯,所以點了蒲公英咖啡。
年輕情侶,一群男上班族聊天,可能是開會,一個歐吉桑,煙味,聽JAZZ好像到我舅舅家,舅舅出生,已經是民國時代,想不透為何過著日本的洋式生活。
大約1955年開始的二十年,是日本爵士咖啡館的全盛時期,但如今名曲喫茶店都已經很少了,要特定在爵士樂的喫茶店、咖啡館那更是少有了。1968年創立的 YURI 店內的黑膠有四千多張,諾大的音響喇叭在小小的空間顯得特別,2010年重新裝潢,搭配著淺文化磚的牆面,一種復古又現代新潮感,黑膠唱片透過真空管放大器,整個咖啡館就像是樂器一般,這是目前全電子音樂無法呈現的美感。



年輕情侶,一群男上班族聊天,可能是開會,一個歐吉桑,煙味,聽JAZZ好像到我舅舅家,舅舅出生,已經是民國時代,想不透為何過著日本的洋式生活。
大約1955年開始的二十年,是日本爵士咖啡館的全盛時期,但如今名曲喫茶店都已經很少了,要特定在爵士樂的喫茶店、咖啡館那更是少有了。1968年創立的 YURI 店內的黑膠有四千多張,諾大的音響喇叭在小小的空間顯得特別,2010年重新裝潢,搭配著淺文化磚的牆面,一種復古又現代新潮感,黑膠唱片透過真空管放大器,整個咖啡館就像是樂器一般,這是目前全電子音樂無法呈現的美感。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