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
2020/12/22
【臺南】道南館:《爵士喫茶案內所》《臺北老屋三生事》
20201222 臺南道南館
又到了熟悉的道南館,剛好來了兩個從苗栗來臺南玩的客人,例行性的小鬍子老闆又介紹了我的新書。(我好像出新書就會來一次)
小鬍子老闆特別跟我們解釋了"道南"這兩個字的來源:宋代大儒楊時,氣節人品非凡,嘗以師禮見程顥,學道後楊時南歸,程顥(號明道)說:「吾道南矣!」。
喝了兩杯咖啡,吃了好吃的臺式馬卡龍,有種原住民與西洋式混搭的口感,涼圓也超配咖啡的,翻了一出版就絕版的《爵士喫茶案內所》,又體會了一點小鬍子老闆對於烘豆的哲學與科學,很開心的一個中午。
結果這位客人非常劍及履及的喝完咖啡後跑到附近的書店買了《臺北老屋三生事》,希望這對朋友能夠看完書,也幫我們介紹苗栗的老屋,那我就可以對他們說:「吾道南矣!」。
感謝小鬍子老闆,即將開烘豆課,也真的是「吾道南矣!」 — 在道南館。
2020/06/24
【台北】Schumann's Bistro No. 6 舒曼六號餐館
20200624
Schumann's Bistro No. 6 舒曼六號餐館
今天導覽、廣播、演講,每個活動中間去一家咖啡館休息準備資料。
原以為是第六家分店,原來是舒曼六號交響曲,很想聽一下到底是哪一曲?是不是我熟悉的樂章,沒想到 Google 大神都是回答我德國豬腳,我得出下次應該點豬腳餐的結論,至於舒曼六號是甚麼就再說了!
2020/04/20
《一個巨星的誕生》
2019/07/07
【台北】飲食男女音樂劇

長期看天作之合音樂劇,這齣戲已經爐火純青,有梗有節奏還有許多埋藏在細節裡的彩蛋。
台灣的文化表演,總是需要靠熱情、靠補助、靠爆肝才能支撐下去,不知道何時才能脫離這個無限循環的魔咒。
去日本觀光,我總是會到在地的美術館、博物館看到許多老先生、老太太,穿戴整齊去博物館買票進入,然後當場仔細的觀看,輕聲的討論,眾多的展品,雖然都不是知名大師的作品,只是在地人每季或每年舉辦的比賽活動,作品多到不行,我相信這些作品都不只是年輕人的畢業作品,跨越的所有的年齡,藝術創作是每個世代的事情,觀賞者應該也是跨越所有的族群。
長期以來,看音樂劇的人總是在同一個同溫層,我覺得天作之合劇場已經突破了同溫層,已經是不只是年輕人,也不只是年輕人帶著父母來看劇而已,我觀察到有如我這個年紀的大叔、阿伯,也願意來支持這樣的戲劇,雖然,還是少數人,但總算是突破了一些。
飲食男女即將有高雄的衛武營場次,希望未來有更多劇碼,是更大眾更好萊塢,這齣採用李安的飲食男女,這部描述當代社會現象的電影,或者未來可以用楊德昌、侯孝賢的電影改編,期待可以有更大的市場。— 與Shih-pei Chang 和冉天豪在國家戲劇院
2019/05/26
【台北】聽!九o年代的悶騷叛逆-配酒配菜配黑膠唱片──於台灣旅遊廚房。還有狸貓換太子

阿達談到很深層有關工業革命之後,都市化的 1990年代對於自由的吶喊音樂!這些吶喊的原因,很悲哀的,還沒有消失!— 參加聽!九o年代的悶騷叛逆-配酒配菜配黑膠唱片──於台灣旅遊廚房。

狸貓換太子是1924年永樂座開幕劇,來自上海的海派京劇團演出,大正浪漫即將結束,一種世界文化融合交會在大稻埕的年代正蓬勃的開展。
台灣旅遊廚房也在大稻埕開展,台灣餐桌常見的料理,以文化角度出發,無論是江山樓酒家菜,大稻埕匯聚了這股能量,從日本人學習到的咖啡館女給,或是世界音樂進入了台灣,呈現了重新詮釋的美感。
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https://www.kkday.com/zh-tw/product/21555— 和簡余晏和林婉美。
2018/09/28
【東京】名曲・珈琲 麦

踏入這家地下室的名曲喫茶,不意外的充滿了菸味,沒有禁菸區,於是挑了女性比較多的那一邊坐下來,沒想到無論男女老少,每個人似乎都是到這裡抽菸的,不過仔細聽了一下音樂,真的全部是耳熟能詳的歐洲交響名曲。
因為完全看不懂菜單,所以只好隨便指了照片上的義大利麵,老闆娘甚至看不到菜單上的小字,吃完了付帳,比菜單上還要便宜。
全木頭裝潢,卻在現代大樓的地下室,看起來好像年紀很久的雜誌,翻開來不過是兩年前,有點隨意擺設的物品,好像不是日本的咖啡館,反倒像是台灣的小吃店,不過灰塵比較少。
地鐵站出口,周邊的咖啡館、餐廳,應有盡有。我想這家店的存在,大部分應該是可以抽菸吧?價格便宜,又可以聽音樂,只是過了打烊時間,居然還有一群人進入點餐開會討論,這家非常自由的名曲喫茶店,跟我想像中要安靜的聽音樂不同,真是打破我對傳統名曲喫茶要輕聲細語的印象啊!
星期五的夜,東京上班族好像全部出動狂歡,大約晚上九點鐘,吃完晚餐也喝了點小酒,大伙在門口大聲討論接下來第二攤要去哪裡吧?




2018/04/12
【台北】半路咖啡

兩點鐘剛開門,進入咖啡館有兩位音樂人,一位彈鋼琴,一位拉大提琴練習,這樣的開場很魔幻,長久以來看著有一半露在外牆的腳踏車,終於踏入了這樣的空間--半路咖啡。
佈滿牆壁的電影海報,吸引我的是《鬼畜少女組》的海報,上面貼上了古典少女漫畫的頭,一整個違和的風趣,用海報當燈罩,這邊的書架,也是重量級文青的必讀物,看著吧檯上黑白的菜單,我立馬點了台啤18天,大白天喝酒不知道會遇到甚麼事情呢?
兩個大男生聊個不停,有關公司、文化、觀光,一對熱戀的情侶,許多獨自來念書的大學生,許多人進進出出,好像還是填不滿這邊的椅子。或許是那張海報太過違和,讓我覺得這間咖啡館的客人也都異於其他咖啡館,其實人有百樣種,我太過於沉溺於習慣的咖啡館,與臉書同溫層相似,應該多到不同咖啡館體驗。
少女店長熱情的說:其實牆壁那邊的物品都有在賣!可能酒精讓我有點暈,我也只能回答:喔!
2018/01/10
【岡山】倉敷,低價的爵士樂@Piano Hall Avenue
可以當場表演的爵士樂的鼓、鋼琴、風琴等
今天竟然沒有帶手機出門,看到了一家 Jazz 的招牌 ,一進門就聽到熟悉的電子音樂,一台大鋼琴,一整組的鼓樂器,有義大利麵、比薩與咖啡、茶飲。很大的喇叭內嵌在天花板,音效無敵的好,我想像晚上都滿座的時候,會聽到碗盤杯酒交錯的人聲鼎沸,夜裡燈紅酒綠是怎樣溫馨的場面呢?
我點了一杯黑咖啡,坐在裏頭半個多小時,沒有其他客人,我很好奇是只有我一個人在倉敷嗎?這些店員平常開店應該是做功德吧?
仔細的再看看入口玄關,居然有好多麥克風架子,還有一台風琴,牆上的畫、照片都跟樂器有關,店主以前是音樂家嗎?懷抱著怎樣的理想開這樣的咖啡館呢!
後來查一查網路,這家店還真的邀請不少樂團來表演呢!。
門口
倉敷車站照片翻拍自明信片
1968年開業的爵士咖啡館,舊址在車站附近,大約在 1987年搬到此地。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ianoHallAvenue/
2017/09/24
【台北】老屋新聲,溫羅汀周邊的 LiveHouse

今天帶導覽活動的紀錄
http://2017tp-culture-passport.com/passport/Activity_17081815213721653.aspx
老屋新聲,溫羅汀周邊的 LiveHouse,從英美反文化運動開始說起,剛好昨晚有廣播金鐘獎,今天台大有中國新歌聲,要從歷史上連結聲音與搖滾的關係,其實是極為弔詭的一件事情。
1. 先從巴布·狄倫說起,然後講到披頭四與約翰藍儂,邊走邊放了三首歌。然後朗讀了Blowin in The Wind - Bob Dylan中文歌詞。最後談了村上春樹這個人獲獎的致詞內容,還有我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高牆的見聞。以及布拉格的約翰藍儂牆。
2. 反文化運動的關鍵字:倫敦、紐約、舊金山、民權運動、搖滾、革命、迷藥、性行為、女權、精神藥物、美國夢、波希米亞、嬉皮,1963.11 甘迺迪,1973 徵兵法案,1974 尼克森下台
3. 台灣部分:民歌中的搖滾精神李雙澤的嘎然而止,美麗島楊祖珺、胡德夫、野百合學生運動,我應該延伸更多的學生運動與音樂的關係,從林強、羅大佑、伍佰、五月天,還有滅火器,這一連串,其實不容易在那麼短的時間談完。這部分我只好 pass。
4. 推薦閱讀:馬世芳、張鐵志
5. 今日走過: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The Wall、寶藏巖的再生空間、水管音樂空間、挪威森林(已經歇業)、海邊的卡夫卡、河岸留言、晶晶書庫、小地方舊址(目前已搬遷到金門街)
6. 口頭補充Blue Notes、月見君想
7. 搭配日本時代的水圳道、自來水、電力、鐵路的開發作為配菜。
這個題目不像建築一樣,所見就可以知道脈絡,我用放音樂的方式,看來是不是要到台大校門口看老照片,才會有更有所感動呢?
2017/09/07
《癡情男子漢》鄭芝龍與鄭經
2017/07/16
2017/07/06
【名古屋】JAZZ&Coffee YURI 的聲音
看到一牆面的黑膠爵士唱片,聽到放鬆的爵士樂,純淺木色的裝潢,加上大太陽西曬,從窗簾偷跑進來的光線,門一開一關,一點點灰塵往上揚起的氣氛,尤其是外頭的氣溫差,無論如何一定要坐下來喝杯咖啡,由於今日已經兩杯,所以點了蒲公英咖啡。
年輕情侶,一群男上班族聊天,可能是開會,一個歐吉桑,煙味,聽JAZZ好像到我舅舅家,舅舅出生,已經是民國時代,想不透為何過著日本的洋式生活。
大約1955年開始的二十年,是日本爵士咖啡館的全盛時期,但如今名曲喫茶店都已經很少了,要特定在爵士樂的喫茶店、咖啡館那更是少有了。1968年創立的 YURI 店內的黑膠有四千多張,諾大的音響喇叭在小小的空間顯得特別,2010年重新裝潢,搭配著淺文化磚的牆面,一種復古又現代新潮感,黑膠唱片透過真空管放大器,整個咖啡館就像是樂器一般,這是目前全電子音樂無法呈現的美感。



年輕情侶,一群男上班族聊天,可能是開會,一個歐吉桑,煙味,聽JAZZ好像到我舅舅家,舅舅出生,已經是民國時代,想不透為何過著日本的洋式生活。
大約1955年開始的二十年,是日本爵士咖啡館的全盛時期,但如今名曲喫茶店都已經很少了,要特定在爵士樂的喫茶店、咖啡館那更是少有了。1968年創立的 YURI 店內的黑膠有四千多張,諾大的音響喇叭在小小的空間顯得特別,2010年重新裝潢,搭配著淺文化磚的牆面,一種復古又現代新潮感,黑膠唱片透過真空管放大器,整個咖啡館就像是樂器一般,這是目前全電子音樂無法呈現的美感。




2017/06/03
《MRT2》
捷運可以串連甚麼事情?應該無所不包,希望我們公司的 MRT 音樂劇可以演到MRT99 集,今年是第2集,敬請朋友多多捧場,只要下載 apps 就可以買票入場囉!
http://www.perfectmatch.tw
順便打一下我的舊書,台北捷運散步手帖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6858
原以為會跟MRT有點類似,上半場也是一段跨越長時間的愛情故事,但第二段有了更多的創新,手機已經進步到了用講的也流行直播,而且,隨便在路上遇到每一個人,可能隨隨便便粉絲就有上萬人的能力。
分眾年代,捷運線當成了一個平台,而天作之合劇場也嘗試用 apps 當門票,我想未來也當成一個新音樂劇發表的平台吧?
音樂劇傳統只是音樂、舞台劇的結合,但現在必須有更多的跨界的結合,這次加入了"漫畫"的元素,還有一點點捷運站名的導覽,混入了一些電影的橋段,都會愛情小品,值得咀嚼。
2017/05/18
2017/04/16
【台北】新文化空間開幕,金屋藏膠

此膠是黑膠的膠,位於金華街金華公園旁的小店,除了收藏許多的黑膠唱盤之外,還有不需使用電力的蟲膠留聲機,聽過使用物理性發聲的『樂器』,當日的DJ 王信凱,研究歷史的 「古殿樂藏」唱片藝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十分感性的說明,這幾台不只是骨董,應該說是可用的「歷史文物」。
雖然已經多次聽了這台「歷史文物」的運作,好像貓王就躲在裡面唱歌的那樣真實,但我還是聽的如癡如醉。
金屋藏膠的主人 林珮如,不只是收藏黑膠,也收藏許多藝術品,這些藝術品也彷彿配合著這家店的成形,在這些與收藏品相遇的過程,逐步實現了金屋藏膠的理想。
我們經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是這間金屋藏的是一個可留下記憶的『聲音』,還有你我的歲月。
PS. 目前營業採用預約制,歡迎學校團體。
2017/01/02
【台北】風和日麗唱片行

風和日麗的天氣,走到了嘉興街南邊這頭,蜿蜒的小巷道,還有閩南式古厝在路邊微笑,高高低低的巷弄間,彷彿要告訴我這一地帶的身世。
小時候曾經到這一地帶玩耍,夏日午後的雷雨,灌滿了周邊的小水圳道,黃澄澄的水道的確比平日烏漆漆的臭味好多了,好多小朋友在裡面玩耍,還拿著附近工地的木板當船划。
藍天白雲,風和日麗的童年已經不在了,附近的這棟老厝雖然已經是鐵皮的屋頂,在唱片行裡面往外望,一陣陣風吹過了樹葉搖曳,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家緩慢的經過窗外,眼神交會中,看到城市的流動,寧靜的時光彷彿靜止,歲月的刻痕在臉上,此時的我在唱片行內聽著吳晟寫的詩歌音樂,填補逝去的記憶。— 在風和日麗唱片行。

每次 google 自動跳出這樣組合的全景照片,都讓我有些意外,雖然只是拍攝幾秒的差異,有著傳統重複曝光的效果,以小窺大,時間拉長,老人家的身影,特別有種時間重複的感傷。
2016/11/27
2016/11/25
2016/10/28
《四十年》與《尋找甜秘客(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

還沒有去看這部電影前,會以為跟滾石35演唱會一樣,看完後我覺得這部紀錄片,為『民歌』的起點,做了很好的重新詮釋,我想不是大家都認同,但是至少是一個開始。
在民歌20、民歌30的演唱會,大家可能少有聽過李雙澤、胡德夫、楊祖珺,更不會聽過美麗島、少年中國。
美麗島這首歌曾經被禁,1979年美麗島雜誌在中泰賓館創刊,被警察包圍,楊祖珺帶領大家唱《美麗島》,後來這首歌歷經了野百合學生運動,2000年陳水扁總統就職,2006年的倒扁運動,2016年的蔡英文總統就職。
最近,原住民青年陣線表示:原住民族跟著你們『篳路藍縷』,我們就『顛沛流離』。這個讓同是原住民的美麗島歌曲演唱者胡德夫情何以堪?
太多充滿了昨非今是,後來又變成昨是今非的是非問題,政權的更替,甚麼才是對的?我們從來沒有好好的反省檢討過,也沒有好好的討論過,永遠都還在各自表述的階段。希望這部片能讓大家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紀錄片開始到美國拍攝楊弦,再到中國北京拍攝侯德健,就我看來非常的諷刺,一個當年被我們政府認為是叛逃的音樂人,到了中國被當成台胞。日本在1960年代末,很多反美的學生運動,而目前這些學生都已經是社會中堅。當時中華民國被聯合國趕出來,後來又與美國斷交,同樣的反美情緒,如今看來學生的熱血,遊行時候的義憤填膺,如今想來又是為何?
因為台美斷交,曾被改過歌詞的『龍的傳人,到中國演唱時,又改了一些歌詞,這代表了甚麼?或許有人說隨著環境而改,沒甚麼大不了!
今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 Bob Dylan,有反抗民謠歌手之稱,帶動了反抗文化,台灣的民歌起源,的確有受到美國反抗文化的影響,只是我認為到了後來,因為禁歌太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就只是小確幸的歌詞了。
反抗強權的民歌,也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沒有再走下一步了,但是他引發了台灣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後來的這些音樂創作人與歌手,目前在中國都還走紅。
《四十年》與《尋找甜秘客(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這兩部紀錄片,都留下了一個問號,我們回頭看看這些歌詞內容,是否有真正的跟我們的想法相契合呢?值得深思。
2016/10/05
【台北】盧易之的台灣民謠曲的創作,與昭和町的導覽

聽了盧易之精彩的分析台灣民謠,我沉浸在鄧雨賢的曲目中,這個在 1930 年走紅的作曲家,到底懷抱怎樣的理想在創作,他的曲後來在日本因為投入戰爭,歌詞被改成軍歌,可想而知鄧雨賢是非常憤怒的。
四季紅,當年因為有『紅』一字而被迫改名為四季謠,後來被國民黨連戰競選總統的時候,曲被拿來用,重新寫詞成為一個時代的諷刺。
盧易之老師用他自己的方法改作了這些曲,保留了原來特色,並加入了古典音樂的特色,這些歌曲搖身一變而成為西洋古典加上台灣風格,在這樣洋和混搭的房子內,彷彿回到 1930 年代的台灣。

每一次帶這場導覽,我都會先打預防針,很多人對於台灣史可能很了解,但是講到曾經住在昭和町的日本人,能夠知道磯永吉就很厲害了。
可是住在這邊的日本教授,每一個人打入 google 一搜尋,每一個都是全球知名學者,但是,我們竟然完全不認識一個人。
所以,既然是與 1930年代的台灣民謠,我就以月夜愁的歌詞中的三線路開始,帶大家去找昭和町存在的台北城牆,城牆拆除後才變成了三線路,而這些城牆石跑到哪裡去了呢?
然後以廖繼春、立石鐵臣這兩位畫家在附近留下的足跡,希望用畫家的故事,與此地做一個連結。
感謝參加者在那麼簡短的時間內,被我塞入太多不熟的人名,希望大家對在這塊土地所發生的事情有更多的啟發。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