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5/05

【台北】#門窗 No.04 文房

#門窗 No.04 文房

文房最令人驚豔的是這個門廊旁的八角窗,不過我懷疑那一間是警衛室嗎?還是女中室?

我覺得比較像是小小的茶之間!懷想原屋主是千利休的信仰者。

每次去文房,都會對原始設計建照者的門廊裝飾,簡單大方樸素,大小比例勻稱,但是後來整修後帶入的裝飾品,就覺得十分的浮誇,詢問其價格,下巴簡直要掉下來。

我也很懷疑,那麼漂亮的門面,屋內其他的窗怎麼那麼普通呢?會不會是戰後這個屋主整修的時候遺失原始的風格了呢?

總之,這間房子可以觀察到價格與價值的認知,每個人大不相同。

2021/05/02

【台北】新芳春茶行 #門窗 No.03

新芳春茶行 #門窗 No.03

窗櫺的設計元素很容易觀察到是取自"茶"這個字的意象,每次去都被窗戶吸引,當然圓柱、六角形洗石子牆與樓梯木作也都很精彩。

目前是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經營,好像很多人是來觀光遊覽車放下來,就在一樓導覽使用廁所,然後坐著休息一下繼續上車。每次來都覺得很可惜,這應該是一個可以停留很久的地方,目前二樓有茶館、書店,經常舉辦活動。

每層樓的窗長相都不太一樣,應該可以說出甚麼小故事吧?破掉的玻璃是棒球國手打破的?還是牆內隱藏著鴉片煙呢?

以下是文化部文資局的資料,說明了指定為古蹟的理由:

1.本建物係臺灣和大陸移民連接的平台,族群以安溪人為主,當時建築提供茶製作人員的聚集和活動場所。目前建築空間仍留存製茶的器材及外銷南洋,以包種茶為大宗的相關樣本,足以見證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葉臺北作為茶貿易港口之產業歷史,並具有廣泛的歷史、文化、商業史價值。

2.本建物結合「茶行」、「烘焙茶工廠」、「倉庫」與「主人住宅」等4種空間機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茶文化複合體,亦為當時臺北最大的茶工廠,係臺灣、臺北罕見之例,並具建築類型孤例之價值。

3.本建物之設計高明、空間組織活潑且機能豐富,另其3樓前廳仍為祖廳,可反映傳統生活價值觀。建物正立面泥塑出自大稻埕名匠郭三川之手,建物內部之木雕、家具、樓梯扶手皆為優異製作下之產品,具建築藝術價值。

【台北】#門窗 @COFE No.02

20210502 #門窗 @COFE No.02

最近開始來拍門窗好了,應該很容易累積50次。

不知道為何在台北可以好好地坐下來慢慢地吃早餐的店不太多,或許有很多人會提出反例,說明有很多店都可以,但是我指的是環境、音樂、餐飲綜合考量下,大家好像還是習慣午後的時間,好好的跟朋友坐下來聊天吧?

大稻埕的清晨八點鐘,大橋頭市場擁擠的人潮,與迪化街上冷清的人車,形成有趣的對比,難不成上市場的人們與來迪化街的人們是完全沒有交集的族群?

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這個社會已經很明顯地會自動分類好,甚麼人應該在甚麼時間到甚麼樣的場域去做固定的事情,你是否可以到菜市場買菜買魚之後,信步走到迪化街的文青咖啡館休憩一下,聽聽音樂,然後思考著中午要煮甚麼餐呢?

至少我在日本的市場旁的喫茶店,經常看到菜籃車,或是母女一起吃早餐的現象,有人會想要去菜市場裡面開一家文青咖啡館嗎?我想時機應該成熟了。

身為 COFE 假日的第一個客人,我看著與四十幾年前一樣的立面、屋頂,修復好的門窗,街上的行人已經大不相同了,街屋的使用方式也有所改變,吃著十年前第一次吃到的紅心芭樂果醬,沒想到小時候隨手可得的水果,已經成為了台灣特色,冷凍的巧克力磚,像是時空膠囊,用不同的形式保留著台灣的滋味。

2021/04/30

【台北】門窗@青田七六 No.01

20210430

20210501 #門窗 No.01

青田七六的導覽,這兩天很奇怪,報名人數都差不多,但是第一天居然來了20人,第二天只來了3人。

還好兩天上午都是我導覽,覺得若是其他導覽老師來,面對這樣的落差,不知道會不會很失落。

我喜歡日本房子的門窗,雖然小小的房子,但是每一個區域的窗紋都會有些變化,小小的變化也說明了房間的用途,與房子座向陽光灑入也有關係,後方緣側門窗的大小竟然在公共招待與私人空間是不相同的,這樣的細節,我在這裡長達十年以上,竟然最近才有深刻的體會。

看來要再花多點時間了解日本的門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