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7

【台北】揪遊台北信義區導覽

剛剛的信義區導覽,還好一開始不久後雨就停了,終於剛剛好講到兩個小時結束,大家真的辛苦了,在大街小巷穿來穿去,還好今天四四南村的展覽館裡面人不多,窩在最裡面講有關眷村的時代悲劇,大家對文化資產的保存真的算有心的,想了一想,總算沒有漏講事情,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有關台北一零一大樓與世貿展覽館的這個建築型態與宗教信仰,這部分的確講的太快,給大家一些連結,大家可以自行吸收。

另,最後有一個大哥問到,國父紀念館的那個鐵道通到哪裡去,我回來查了一下地圖,是到目前市政府也就是以前的兵工廠,然後接到國父紀念館,然後再轉到現在的市民大道,接上縱貫線鐵路到華山車站、台北火車站。

謝謝大家的參與回應,雖然兩個小時走的很累,也很喘,但是收穫也很多。

http://trip.writers.idv.tw/2014/04/blog-post_29.html
http://trip.writers.idv.tw/2012/09/20120928.html
http://trip.writers.idv.tw/2013/08/2013083118.html
http://trip.writers.idv.tw/2013/08/blog-post_12.html
http://taiwan.hstar-demo.com/world/intro.aspx?id=779

2014/08/26

【台北】整理零食櫃

上午打開零食櫃,我想是適當時間整理一下了,全部拿出來,超過一百包的茶包茶葉,五十包過期藥包藥品,最久的有超過十年,眾多的健康食品,留存最少的也是最新鮮的,是咖啡豆。

另外,還有超過二十雙環保筷,幾瓶米酒、洋酒、醬油、醋,瓶瓶罐罐的東西超多,稍微整理了一下,我看我還是堆回去算了。

書房內都還沒有把書架釘好,就要動到其他地方,看來有點自不量力,而且櫥櫃好像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地方,我自私的把我想要與不想要的東西放進去,只取我想要的東西來食用,永遠不去管這個櫃子,等到有一天櫃子爆滿了,我就把東西取走放到我的書架上,把不要的東西繼續堆在櫃子內。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否也是如此?是"自私"嗎?

從冰箱拿出如化學實驗品的發酵的水滴咖啡,取了一包杏仁茶,在泡一壺金萱,拿了一點糖果,麵包,不再想那麼多。至少,我關在房子裡面一年,應該都不會餓死。

2014/08/25

【台北】北投,一個區域多樣族群的足跡

台灣很少有一處地方可以同時看到平埔族、漢人、日本人生活過的痕跡,並不全然的是互相取代的生活空間,而是不同區域的開發。

*原住民與漢人融合

在漢人來開墾前,台北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生活的範圍,漢人來像原住民租土地開墾,北投這邊的淡北古道經過今日的大同街、中正街、清江路,是漢人貿易的必經之路,原住民生活以漁獵、簡易的農耕,居住的房舍以高腳屋、茅草為主,在今日的保德宮還刻有平埔社的土地公,證明了原住民在此生活的足跡。

這兩個族群在此共同生活融合,原住民逐漸溶入了漢人的農墾生活方式,原住民的農耕模式原本比較簡易,樂天知命的生活模式,配合漁獵之下只要夠吃就好,並不會很重視引水灌溉大量生產,但因為北投並不缺水,只要用很簡單的取水模式,從山上便可以引入足夠的農墾用水,這部分原住民後來倒是用這樣的模式與漢人和平相處。伊能嘉矩來台做調查,寫下了原住民受到西方基督宗教的影響,居住處的衛生環境反而比漢人還要衛生的紀錄。

*清代遺跡

周氏節孝坊,是為了表彰婦人周絹,生於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是淡水廳儒生陳玉麟的太太,丈夫早逝,奉侍公婆撫養小孩,咸豐11年(1861年)建坊表揚,這個節孝坊是是全台唯一用觀音石建造的。陳玉麟的後代,也曾當過北投國小的校長,牌坊是陳維英老師上奏,皇帝頒定,陳氏宗親在北投的發展有一席之地。

大同街陳氏宗祠後面,是北投地區當時的私塾,台語稱為『學仔內』,當年請了福建的許多老師來任教,後來陳家後代也有擔任老師。日人將八芝蘭(士林)公學校北投分校舍在這裡,後來就是北投國小,學仔內是當年北投的教育中心。

(補一座廟裡面的磁磚牆)

北投雖然產出硫礦,因為清朝政府並不缺硫,又怕人民自製火藥,明令禁止開採,雖然還是有部分漢人與原住民私採,走私路線魚路古道,也就是今日的陽金公路,從金山偷運出海,但是實質出口的量並不是很大。硫磺溫泉給人有入置身地獄的感覺,地熱谷甚至還以地獄谷著稱,漢人與原住民都敬怕三分,也有諺語說牛一掉到硫磺谷,幾個小時後屍骨無存,從北投的原住民語『女巫』來看,硫磺溫泉還真是神秘的禁區。

*日本時代的發展

北投的溫泉資源一直到了日本時期,才大量的開發,溫泉有治病療效,在新北投開發了大量的溫泉旅館,讓日本人來台住宿,1916年,更把淡水支線延伸到新北投。不只如此,硫磺礦的開發、燒陶輕工業、塩草手工編織業的興起,在老街上還有專門養殖黃牛的公司,在附近放牧吃草,專營牛車貨運公司,看到牛車來來往往的載送貨物。

北投的那卡西,從日本的藝妓表演三味線與能樂,後來變成了南管與本土歌謠,早期的那卡西兩人演奏樂器,一個人女歌手吟唱,後來變成一個人自彈自唱,樂器演變為手風琴、薩克斯風、吉他,後來又有電子琴、電吉他、鼓等電子樂器加入。那卡西還可以給客人點歌,與卡拉OK的型態互相結合。

*溫馨接送情

到了戰後此地成為色情行業的聚集地,也是美援時期美國大兵在亞洲度假尋歡的重要場所,山坡上上下下的限時專送,本來是送小姐到旅館服務客人,後來演變成為載送當地人上下課、上下班,或者協助快遞、跑腿、繳費、買菜等雜務服務,目前騎著打檔機車的限時專多為阿伯、大叔,很難想像在老街區來來往往都是這樣的機車,機車等候招呼站以電話號碼末四碼,最近幾年還成立了安全巡邏工作,從溫馨接送情,到觀光指引,這個行業應該還會有下一波的轉型。

如果在老街上買到北投的桶柑,吃得同時想想北投曾有這樣多采多姿的歷史,一股酸甜的滋味浮上心頭。

2014/08/24

【台北】20140824:老房子任意門,淡水香草重建街

*青田七六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本來聽了演講前,會有很多的想像,但是聽完後,覺得我們做的事情還真像,有差異的地方只是青田七六目前在市中心一個幽靜的地方,淡水重建街在一百年前是國際港口的市中心,可以講的故事比我們多好多。

聽到了好多淡水老故事,也聽到了無論什麼行業,都有機會出頭,也有機會留存,希望以倫不需要在做招商的工作,全力做好香草相關事業的事務。

老實說,我比較羨慕香草街屋那個地方,不只是老屋再生,已經是條老街再生了

*龍洋容器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超多瓶罐,化學實驗燒杯等等。逛好久!

我是蒐集控,水瓶座,應該不少是蒐集狂,一陣子對木製商品特別有興趣,很多東西都是木製,最近不知道為什麼迷上了"玻璃"製品,像那種壓克力的儲物罐或是隨身瓶就被我丟到一邊,我知道玻璃有容易破掉的風險,但昨日去太原街,太多瓶罐商品批發店,我選了一個有把手的燒杯,還有兩個玻璃器皿來放冰滴咖啡,軟木塞一塞,冰到冰箱去發酵。

放咖啡豆的玻璃瓶,本來也要選玻璃蓋子,但是玻璃蓋無法再堆疊上去,還是選了木蓋,過陣子搞不好冰滴壺上面的那個塑膠製品,會被我改成玻璃的也說不定。高中化學分數不錯,沒想到上大學化學這科沒去考試被當掉,老師給我補考機會,還是沒考過,畢業二十年後來補做化學實驗為時不晚。

*趣味書房

原來是在這! 大稻埕教會旁李家的房子,看到日本語文與中國簡體書,沒有看到繁體書,逛了一下聽了黑膠,魚頭突然出現,聊了小書店最近碰到的事情,偷聽一下,好像大家遇到的類似。還不少人路過進去逛,臺北市各個小巷弄,到處都有逛街的人。

旁邊的台灣長老教會的禮拜堂,位於甘州街40號,記得多年前來此,還看得到禮拜堂的人字形山牆,我從後門悄悄地跑進去拍照,教堂的上方有鐵皮頂罩著,我以為是要開始整修這個市定古蹟了。沒想到這一年擁有日式和風風格的山牆已經拆掉,要蓋新的教堂,現在工程進行保留了兩面牆。

*台北書院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海豚飛的讀書會,其實真實情況是餐敘。上面這張的課程表,跟我們無關。

*偵探書屋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第一次到偵探書屋的新址,對面就有兩家傳統書局,巷口就是圓環,老公寓更新。隔壁巷子是小巷亭,小時候壓根沒想過老街道會變得如此有風味,謝謝這家書店給我一個專心看偵探小說的機會。

最近跟清代遺留下來的老街紋理很有緣份,偵探書屋,這個地方在1945年5月31日美軍大轟炸,燒到整個房子的屋頂都看不到了(1945.6.17空照圖),逛完之後在附近的巷弄散步,整個街道的方向,其實跟後來日本人規劃筆直的道路不同,只要是彎彎曲曲的,不是以前的水圳道、埤塘,就是清代的老街路。

在巷子裡面看到這根老電線桿,不知道甚麼時候立的,看到一排老街屋,房子的走向跟清代的老街路方向一致,內心浮起了莫名的興奮感,一直拍照,路人應該覺得又是一個肖ㄟ在防火巷內鑽來蛇去,還一直對電線桿拍照。

晚上又回偵探書屋,在門口遇到敲門手會爛掉的洪宅,講古說了一下這一條街以前的行業,對面阿嬤對現代流行甚麼漫畫瞭如指掌,有人要做動漫史的研究,應該去問這個地方耆老吧?這條巷子,應該是全台書局文具用品的批發中心。

上午聽蔡以倫講淡水老街重建街,前幾天又聽楊燁說北投清代老街的位置,又去走了立農街,再去看看關渡宮,這些老街的紋理都還觀察得到,但是街道上的房舍都看不到了,走在裡面要怎樣懷古想像呢? 而懷舊又有甚麼用呢?

2014/08/23

【台北】20140823:櫻桃紅了工作室

剛剛又聽了學弟說了這家咖啡豆非常多樣,很多朋友有提過,於是就經過來看看。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水門外的車來車往,不少人出了水門,不知道是否是進去休閒運動,不少人穿著運動服來來去去,也騎著腳踏車經過,老人家輕便的服裝,超微聽到飛機起降,貨車、水泥車路過的聲音,門窗內外,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味與溫度。

牆上一排排不同產地產區的咖啡豆,好像期貨商品,價格非常的平民,點了一杯耶加,好像喝了一杯果汁,透出淡淡地花香,看到別桌點了一是濃縮冰淇淋,於是我也點了一杯來品嘗,雖是第一次到來,台北的車水馬龍,加上主人沖咖啡的熟悉度,原本在城市的邊緣,竟能有這樣的世外桃園,無論是心靈的角落,或是城市實體的邊緣,都幾乎被遺忘了。

又看到水泥車經過,哈雷機車呼嘯而過,一台台沒有人的公車,城市的邊緣竟令人迷濛。— 在櫻桃紅了工作室。



每次帶完導覽結束,最傷的是我的錢包,在周邊逛書店,就開始採購起來了,今天導覽是 10:00-12:00,我準時結束,先去了天曉得吃午餐,然後開始亂逛書店的行程,由於滿身大汗,帶著臭味很難亂跑,還好店內客人不多。舊香居的地下室開放了,剛講完自由主義,自由中國,雜誌就出現在我眼前。地下室的線裝書,真的非常值得一逛。 — 在舊香居。



每次下去公共冊所,不知道是因為這書店取名的關係,還是因為看到一排排書架就想要上廁所,明明就是很多的書,可是就是待不久。
今日,反而是這樣一箱箱的紙箱,讓我駐足良久,這個地方原本是一個小酒吧,有一些 爆笑的表演,曾經來看過兩回,後來就倒了,第一次我捧腹大笑,第二次來已經沒有那麼好笑,小小的小劇場型態,一個深夜放鬆的空間,如今變成冊所,也算是挖寶的地方吧!
附近也有家二手書店,叫做竹軒,台北市房租比較貴,這樣的書店這樣的價格,其實頗難生存,但卻是愛書人挖寶很好的去處,找到一本好書,無論是不是絕版,會快樂很久。— 在公共冊所|The Libratory 。



走在泰順街上,本來旁邊有個小的個人停車位,種滿了綠色植物,經過的人無不驚嘆,現在這些綠色植物已經擴充到對面了,泰順街其實是很小條的一條街,車來車往行人非常不便,有了這些綠色植物,看到這頂安全帽的再生,眾多的寶特瓶變成漂亮的花盆,真心希望台北市能有更多的綠意。 — 在泰順街。



花兩百元,喝了一杯好咖啡,藍山,明亮乾淨。遇到兩個很懂咖啡館的朋友,聊了一下台北市咖啡館的生態,學弟很懂得自己的能耐,租了這個地下街,我想應該會有好成績的。很抱歉,忘了留下咖啡的倩影,只看到美食地下街的警告牌,令我印象深刻 — 和陳坤廷在 Speed Coffee 速必得咖啡。

【台北】名人故居,不同年代的洋和建築

路線:青田七六(馬廷英教授故居)我廢話多了點→紫藤廬(經過)→殷海光故居(小停留)→梁實秋故居(小停留)

今天大致上來講是很趕,因為是兩個小時,要講馬廷英、殷海光、梁實秋,要比較結構化的講清楚,有點難度,自由主義是甚麼?台北帝國大學的成立,農業研究,還有建築風格,然後又稍微提到一點瑠公圳,日式建築風格的演變,點到了一點點許壽裳與魯迅的關係,後來發現結局的梁實秋剛好跟魯迅打過筆仗,最後還是一個圓,最後串連起來了。

不過,稍微提到了點林徽音,卻忘了提到她除了梁思成、徐志摩之外,還有一個金岳霖,剛好又是殷海光的老師,看來故居導覽還是可以串在一起的。

可能是我自己的習慣,喜歡把這些導覽路線用同一個主題串起來,這樣對來參加的朋友會比較有收穫,講太多,反而會失焦,可能一個人的大腦容納不下太多東西,透過這些名人在此地生活的過往,多少可以看到在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這些名人的個性,透過實地的了解,更可以體會為何會寫出來這樣的文字。

梁實秋 1952-1959 短暫地住在雲和街11號,在台北市居住了除了德惠街還有瑞安街,也住到忠孝東路的大廈,四維路與辛亥路,搬來搬去的人生,本以為晚年就會比較安定了,但又再婚,還是搬來搬去,這應該是個人問題,而不是戰亂的因素了。

今日來參與的民眾很多,可能這樣的行程,讓我一直趕,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而不是我單方面一直講。

《我的書店時光》走訪台灣的書店網路廣播:「台北悠遊卡好玩」20140823節目

點入就可以聽
http://www.myaudiocast.com/HappyCloudRD/episode/45201/
http://www.myaudiocast.com/HappyCloudRD/episode/45202/
http://www.myaudiocast.com/HappyCloudRD/episode/45203/
http://www.myaudiocast.com/HappyCloudRD/episode/45204/

2014/08/21

《BODY》184期,2014年8月號

真害羞,以前寫兩性文的時代,夢想要幫男性、女性雜誌寫稿,可是投稿都沒人理。現在,居然會出現我的專訪,真是太驚奇了!很高興跟劉真同刊演出啊!可惜不是同一篇文章。哪一天可以跟陳綺貞同刊,也就很高興了。






20140821《國語日報社的中學生報》No.099 散步溫羅汀

久違了國語日報,小時候投稿有上過,應該是上了國中就沒有再看該報了,今天收到報社寄來的成果,很有長進,四十年後進階到中學生了。

【台北】今日好多攤,青田七六到野草居食屋

臨時的一攤是拉了在青田七六用餐的客人,一起來野草居食屋用餐,這兩個人其中一個是海豚的弟弟的同學的姊姊,另一個是心理治療師,從大一的時候跟心理系的學姐一起上化學實驗的課,就對心理系的人產生一種莫名深不可測的想法,到底是怎樣理性的人會去念心理系,會去組織分析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判斷出治療模式,至今,我還是對心理系的人保持這樣的神祕感。

寄件者 台灣‧台北3

另,高中時候一直對純白色制服的學校產生另一種莫名的好感,到圖書館念書的時候,只有一名中山女高的同學會去念書,長得很酷,經我觀察後,發現另一個成功高中的男生在追她,該圖書館也只有一名成功高中的同學去念書,兩人出雙入對,但很奇怪的是女生後來沒有來圖書館。高中畢業後去成功嶺受訓,該名成功高中的同學居然跟我同班,我問他那名中山女高的同學時,他淡淡地回答就沒有了。

而今日來野草居食屋的朋友,有一桌就是白色制服想像中的未來版,中山的同學在此辦同學會,帶著小孩一起來,規定要穿短褲,還真有型。

經過了快三十年,這些神秘感是否還存在,我不敢說沒有,但是看到周慧敏都沒改變,金城武越老越帥氣,人生中外表與內心的改變,到底那個比較有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