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4

【台北】十三行(Hang)博物館



有次想要開車去漁人碼頭,沒想到居然迷路,反而到了正在興建中的十三行博物館,但是也沒機會進去參觀,這次專程從漁人碼頭要到十三行博物館,沒想到還問了好幾次路。

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台北近郊淡水河畔的八里鄉,是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據說在民國44年,一位空軍少校架機飛過當地上空時,發現飛機上的羅盤有異常現象,推測該地可能藏有大量鐵礦,結果發現這些鐵塊,居然是史前人類煉鐵遺留的鐵渣,也因此讓這埋藏史前文化紀錄的遺址,得以再次展露光芒。又因為此地傳說在清朝,曾有商行十三家,在此聚集,稱為十三行庄,因此在十三行庄發現的遺址,則被稱為十三行遺址,而後來興建的博物館就命名為「十三行(音航)博物館」囉。

通常好事總是多磨,其實十三行遺跡早在民國44年就發現了,但十三行博物館卻在兩年前,也就是民國92年才落成,不管政府通常被認為多沒效率,也不至於要蓋五十年才蓋好一座博物館吧,原來這個珍貴的考古遺址,居然差點淪為污水處理廠用地,因此當時中研院則全面加快挖掘古蹟的速度,還好最後還是保留下珍貴的史料,不過在博物館的旁邊,就多出了一多超大型酒甕的建築,就是污水處理廠的建築設備,還好外觀有美化一下,不然畫面一定相當突兀。

十三行博物館除了保存了史前歷史的紀錄之外,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也是相當特別,可以大致分成三大部分,建築主體象徵「海洋」,所有的結構軸線均以放射狀指向大海,全館凹陷於地下1.5公尺,要進入博物館前,需經過向下斜伸的斜坡,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而入館之後,參觀完一樓後,再蜿蜒而上,即進入開闊的展示環境。水泥建築部分象徵「山形」,側邊的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麓。山與海的交會處,是一座連結過去與現在、代表「時間軸」的斜倒八角塔。整個建築都充滿故事,即使是對建築沒什麼概念的我,也能依稀體會出設計者的創意。

這次的時間比較匆促,因此我們沒有時間在館內細細遊覽,只能走馬看花,很簡略的看個大概,下次來個淡水捷運一日遊,再好好的逛逛內部的展覽。

相關網站:
十三行博物館官方網站
台灣的世界級
人間福報電子報

4 則留言:

  1. 看起來很不錯哩!

    第一次聽到「十三行」這個名字,覺得很有意思(好像在新聞台看到的),後來不斷聽人提起過,可從來也沒留意過。仔細看完後,覺得有機會應該要去走一趟的。

    回覆刪除
  2. 有空的確要去了解了解。

    wind,其實很多事情沒有辦法十全十美,我們活的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我們的資源本來就不是100%的足夠,要怎樣作最好,需要有共識與政策,如果了解了大家的痛苦,我相信比較吃虧的一方會體諒的。

    例如文化遺址上面如果不蓋河堤,四周的居民就會淹水,在有限的資源(金錢)下,要如何決策?而偏偏文化遺址都在重要的河口。

    我對十三行及樂生療養院的問題不熟悉,所以不敢亂講,期待媒體作專題是奢望,有空自己用眼睛觀察才是真的。

    回覆刪除
  3. 第一次要去十三行博物館,聽說離八里渡船頭不遠,於是搭了渡船從淡水到八里,便沿著河邊左岸慢慢走去。媽呀,走了快要一個小時才到。

    原來所謂不遠指的是車行距離,人腿可是會走得很酸喔。不過可以租個腳踏車,慢慢騎過去,倒也有趣。

    這一路因為慢慢走,所以其實看了許多自然景觀。雖說累,但不似以往點到點的直接交通,感覺更像是旅行。

    回覆刪除
  4. 看來那邊的觀光發展空間很大,哪天去賣小吃應該不錯賺!我比較想賣明信片不知道合不合適?正面是一張照片,反面是一篇短文,合起來不知道會不會讓人家感動!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