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31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陳俊志家庭傷痕的細膩自白

去參加舊香居的新書分享會,拿到書翻開第一頁的簽名:人生潔淨,這句話的細膩,讓人想到要從一個複雜理不清頭緒的世界中脫離出來,回到一個最初最純潔的思想空間。



陳俊志雖是第一次出書,但我想應該不算是素人作家,從事10幾年的紀錄片工作,他一開場時就說他想以電影的型態來完成這本小說,所以整個故事內容是有節奏的,一再的修飾文字,而且是第幾人稱來描述這個故事,都是醞釀修飾很久才完成的。這本書的第一輯父別書,也曾經在時報副刊連載,獲得多次各類文學獎項。

我覺得陳俊志的文字不只是精簡洗練,他的經歷在再的反應台灣社會不安的現狀,父親做生意失敗,父母到美國想要東山再起,留下他姊弟妹與他在台灣與阿公阿嬤生活,但他姊姊卻因為吸食過多紅中白板而早逝(P.39),這樣的成長背景,在書中引用大量的電影場景來描述,讓我好像回顧了這些電影的片段,而這樣真實的故事,卻也是1970-80年代台灣社會的縮影,雖說當時經濟起飛,從家庭工業轉型為中小企業的活力,有賺到錢的人也就有賠錢的人。在小說中除了真實的故事外,像照片般的是有背景的,在萬盛街四樓公寓的家,國際學舍附近的醫院,新店屈尺的阿嬤家,就好像看電影般,正確的來說,是像看一部紀實的電影。

陳俊志不諱言他同志的身分,也很坦蕩的告訴他身體裡面住著一個大嬸(歐巴桑),喜歡東家長西家短,但是寫這本小說的時候,心情又轉變成少女,從輯二電影院裡的少年,描述他如何學習電影之路,並且開啟他同志的愛戀之路,一部部的電影,還有與他愛上的男人。我這個年代的人總會提到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我也曾經在立法院旁的電影資料館看過群眾搖晃著警車,但是對我來說那只是一個陪襯一個背景,陳俊志當時就是電影、電影、電影的生活,看了這本書,好想把這些老電影回味一次。

輯三有光的對岸,月之暗面。描述他母親在美國的生活,美國雖然提供了全世界人移民的美夢,但終究移民是非常辛苦的,在母親月娥的心中,好像只有把自己的小孩照顧好是唯一的生活依靠,我看書中照片中的婦人,好像有我媽媽的影子,也有我姑姑、嬸嬸的艱苦耐勞,甚至在馬祖的素食店,看到也是同樣的身影。最後,陳俊志寫著他的男朋友一起到了紐約,卻勾搭上他剛離婚妹妹,一邊是親情,另一邊是愛情的矛盾,以這篇紐約大逃亡當作結束,我覺得有點紛亂,不過是這本書最大的心情糾葛,最為一本書的句點,十分讓人玩味的。




我想之後陳俊志還會有紀錄片的作品,無論是不是他自己家庭的故事,或是在世界各地,都是有關台灣成長的故事。

3 則留言:

  1. 天啊,你的部落格未免也太美了吧。美的驚人!!我真的被嚇到了.....謝謝水瓶子啊。如此用心,讀我寫的書。煞費心思與這本書,縝密對話。做為作者,只有無比感恩。

    ---陳俊志

    回覆刪除
  2. 第一次聽到用"美"這個形容,我還真的心花怒放(灑花)。

    我看過書,又聽到現場的分享,感想會不同,我現在已經變得很大胃口,不但要買簽名書,還要聽分享。光看書好像不夠味,這點或許跟酗咖啡有異曲同工。

    希望您的書可以再多賣些。

    回覆刪除
  3. 能被作者這樣子稱讚,那種感覺,真的會飛上天哩!

    好美的水瓶子的城市旅行。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