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5

【京都】流水帳 20120825:Cafe Smart 每早烘焙咖啡豆的老闆

1. Cafe Smart

一早(其實已經不早九點半)跑來 Smart 咖啡館,進去還要排隊,星期六的上午,商店街冷冷清清的,沒想到咖啡館 卻擠滿了人,老闆在門口烘咖啡豆,許多一個人來,也有朋友一起來聊天,還有全家大小穿著很家居就跑來了。不過,我發現最多的族群是一個人的老先生,喝完一杯咖啡,抽完一個煙,看一下報紙,拍拍屁股就離開。



我跟老闆要了一個簽名,拍了張照片,他很親切的用英文跟我聊天,真是和善的老闆啊!

2. 京都文化博物館

從辰野金吾設計的日本銀行京都分行的大門走進去,後面是新的大樓,約莫是舊館的二倍大,但是高度沒有超過舊館的塔樓,目前做為京都文化的常設展覽,我先進去看了威尼斯世界遺產的特展,好像重新去了趟威尼斯。

來看特展的大部分是日本的老人,在台灣很多老人並不會來看這樣的展覽,一是要花門票,二是覺得已經老了反正就要進棺材,這樣的展覽也帶不走。不過,在此我有一個體悟,雖然老死了再投胎一切都忘光光了,可是也有機會在淺意識中留有前一輩子的印象吧?所以活到老學到老真的是有用的,人類的文明累積就是這樣子吧!更何況,老死前的行為舉止中也可以影響別人。

二樓的常設展,簡單的用四個時代:平安、鐮倉、室町、江戶時期,加上古畫來說明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看了這影片,很想買回家,到樓下的賣店去看,要 3990日圓,於是就打消了念頭,不過這樣的影片表現方式我已經學起來,希望有機會用到。

其實,京都文化博物館的樣式台北也都看得到,我覺得最像的就是總統府,而台大醫院的舊館最容易親近,京都這間利用新館來當展覽館,舊館空間比較小,周邊分割租給小賣店,大廳舉辦音樂會、演講,可以給台北眾多同樣類型的古蹟活化的一個參考。

3. INODA COFFEE 本館

1940年開的咖啡館,在隔壁巷子又開了更大的分店,向來就不喜歡越來越大的店,本來想抗拒走入這家咖啡館的,不過我因為喜歡有點年紀的店,還是走進去體驗一下。

果然,訓練有素的服務人員,制式的應對模式,菜單有照片、日文英文對照,服務人員英文溝通無礙,這樣反而讓我懷念起有點靦腆不太會講英文的傳統老闆。

每次到這種店,我都是點菜單最上面的,一個檸檬派,加上一杯珍珠冰咖啡。檸檬派有三層,上面一層是很鬆很鬆的蛋糕,吃起來有點像海綿泡沫,中間一層很像布丁,下面一層像是蛋塔,派的皮很薄又不硬,以京都人的口味來說並不甜,但我一口吃多了,還是覺得甜的過膩。珍珠冰咖啡並不是台灣的珍珠奶茶,而是咖啡果凍絞碎的,一口吸進去非常清涼。

非吸菸區的座位一位難求,雖然坐到吸菸區,菸味並不重,可能是空調很好,望著庭院造景,廁所外的紅磚裝飾,養了幾隻鸚鵡聽聽鳥鳴,天井的座位也很棒,只是大中午沒有人坐在那邊,出去時眾多的觀光客在外排隊要進來,真的不知道這杯咖啡的魅力有這麼大?在京都經營七十幾年的店或許不算甚麼,但要隨時保持創新迎合大眾,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

4. SONGBIRD COFFEE

看了眾多的京都咖啡館的書,還在書上貼滿了標籤筆記,發現還是 川口葉子 這本最棒,這次來京都,我在家裡怎樣找也找不到,回家找出來真的要拿出來當寶。

下午三點多騎腳踏車,不過十分鐘,就汗流浹背,經過二條城旁的一家方正造型純白色鋼筋外露的建築,一觸摸鐵門熱的幾乎燙傷的溫度,可是一進門的冷氣卻是進了冰箱的沁涼,這是一家有設計感、現代、極簡、木桌、造型椅、地板吧檯用白水泥砌起來,真的很簡單,絲毫沒有一點"京"味,我點了杯淺烘焙單品咖啡,味道還可以。

一打開廁所的門,馬桶蓋就會跟我打招呼,這是日本人專門給人驚奇的一種方式,馬桶後面貼了一張海報,告訴大家可以不需要核能電廠。我逛著咖啡館的書架,評論廣告的雜誌、同一種的漫畫雜誌,宮崎駿、奧野美穗子、川口葉子、高橋マキ等書,讓我大概知道了這家咖啡館的喜好。

不知道何時穿和服的兩個女人走了進來,坐在隔壁桌,我放慢了我的心情,這幾天趕來趕去不曾靜止的心,在筆電上飛舞的手指還是慢不下來。店員拉開了窗簾,我看著西方火紅的夕陽雲彩,一個老外坐在我前面沉思,這幅畫面我想應該印在我心裡頭,應該不會再有同樣的景致。

掘川通的車來車往,不由得讓我想要知道平安時代,這條掘川是怎樣的風情,是否跟今日一樣繁華?

5. 倉日用商店

傍晚在掘川通商店街發現一間很精緻的生活道具屋,東西太貴,買不下手。

6. さらさ西陣

門口看起來像是神隱少女湯屋的場景,我晚上七點多才到,來的多是年輕的情侶。牆上的磁磚應是昭和年代流行的圖案,釉綠燒的很漂亮,印象中在金門看過類似的,不過是貼在外牆,這邊以前是湯屋,所以貼在室內不奇怪。

我看菜單上有註明用西陣的菜,所以點了這道豆腐野菜飯,可是那個綠綠的東西不像瓜類,咬起來很像是酪梨,跟台灣的酪梨不同,完全沒有氣味,後來到所有店我都點京都的野菜料理,原來都有這道。

回家時在路上遇到兩個外國人,原先以為他們在找地鐵站,我拿出手機指著地圖,他們有點迷惑,原來是再找船岡湯屋,幸好剛剛有經過,指了路,希望他們可以泡到好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