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再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再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9/21

【東京】車站旁的中央郵便局,與帝國大學文物展交會



1933年的東京中央郵便局,2007年要蓋大樓,大家不斷的討論,最終的結果是立面保存,目前來看這個三角形的內部很像是一個廣場,很多上班族上下班會經過,與觀光客交會。

既有的空間分割給各地厲害的品牌商店,更威的是居然有東京帝國大學的展覽,看到許多東西跟台大博物館群內容物類似,雖然台大各系所有許多小博物館,若能夠放在某百貨公司內展出,台大的形象應該可以更好才是。

這幾年有一些策展人有跟台大提出這樣的計畫,不過好像不太成功,希望台大也能夠創新些,同時建議台博館、故宮也能如此延伸展品,是幫"台灣"宣傳的一大機會。— 在 KITTE 。




郵便局展覽室是看東京車站最好的位置

2018/08/25

《BRUTUS》 2018/8/15 空間再生



看到標題就很期待買回來看,尤其是小學校廢校後,怎樣再使用這麼大的空間,日本各地有很好的使用範例,台灣可能礙於法規,公部門非常害怕圖利廠商,不少是關門養蚊子。

這些小學校所在的位置有在山上景觀很好,可以看到黑潮、雲海,或是做為天文觀察,有改成旅館、食堂、陶藝職人工作室、創業基地、美術館、動物訓練所等等。而海邊港口的倉庫,則改成腳踏車旅人的休息站,可淋浴、修理腳踏車、餐廳、超市等設施。

少子化現象,小時候的小學,現在轉換為銀髮族的使用,這也是很奇特的時代現象,同一年齡的族群,從小到大都使用這相同的空間。

PS. 雜誌雖人只有一百多頁,但是文字、插圖並茂,資訊量還真的不少。

2018/01/10

【岡山】倉敷的夢空間はしまや,十分不簡單的極簡美學



倉敷町屋家,走到巷子底,門內的庭園長滿了青苔,在外頭的木頭招牌說明了尋幽訪勝的樂趣,星期三的中午,街頭空無一人,我都不知道這些店倒底有沒有開?

到日本旅行,跟全世界各大城市大不相同的,就是"乾淨",乾淨到是否有人居住,心裡都會打上問號,由於天氣很冷,門窗也關的緊閉,除非看到OPEN的牌子,裏頭點著燈,或者有人出來打招呼,倉敷的整修好的老街道,真的像是沒有人的老街。

有點像是剛剛重新修好但還沒有啟用的台灣老街,但相信這條老街道已經整理好很久,每家店的招牌小的不能在小,有些沒有打上營業時間,台灣何時才能了解"極簡"的美學,只要有人,就想要凸顯"存在",無論聲音、音樂還是味道,甚至是違和的顏色、物品,我認為最明顯的,就是大喇喇的招牌。

事物,有原本的樣貌,人們靠著解構後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了一種美,這種美學若能每日實踐在生活上,不厭其煩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美給大家接受的話,那就是一種流行美學了,我們的生活都太方便了而變成隨便,在夢空間吃了沒有得挑的午餐,雖然只有一飯一湯一主食,量也不多,但是每樣食物緩慢咀嚼之下,肚子竟然有滿足感,看著天花板過分巨大的屋樑,沒有天花板的町屋,要傳達怎樣的生活美學呢?

這家咖啡館簡簡單單,再度看著只有青苔的庭園造景,這一切的極簡,其實十分不簡單的。


楠戶家,1887年的建築,1996年指定為文化財


看到門口的招牌,但是找了很久,原來入口在後面


門口有一青苔的庭園


諾大的老屋內,只有兩桌客人,但在倉敷街道,算是有人氣的餐廳了


從後門跨過去有一家家具店


非常簡單的簡餐,細嚼慢嚥十分好吃


挑高的巨大橫梁,冬天顯得有點冷,還好室內有暖爐

2017/07/25

【九州】博多大名小学校,不只是年輕人的創業中心,柯P的一堂和氣?


學校的玄關(川堂)前,總會有一棵老樹

在京都去過兩座小學校,一個變成漫畫圖書館,一個變成藝術家創作展覽空間,今天在博多天神附近,來到了一座小學校變成青創基地可自由使用的空間,而且酒井法子就是這裡畢業的喔!

這棟房子的外觀有眾多的修補,許多地方有鋼架支撐,要是以台灣的標準,位於市中心鬧區,一定拆掉蓋大樓教室,不但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校門口不時的看到外傭負責要接送小孩上下課,或是會有名車在校門口排放廢氣,而家長在車上等待小朋友下課。

但是,日本選擇廢校再生。

博多作為九州重要的玄關,百貨公司、商店街、地下商店街已經很多了,總不能又是變成另一個商店街吧?一進門的川堂看到熟悉的字"一堂和氣",原來是柯市長送來的,匾額太小,掛的太高,一進門並不是看得很清楚,不過這單位願意把來自台灣的匾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非常感恩,希望我們送禮物前可以來勘查一下,了解一下這個再生背後的故事,配合周遭的環境設計一下再送上適合的禮物。



"一堂和氣"當然比"禮義廉恥"好太多了。

一進門左邊是Startup Cafe,我原先以為要消費才能坐下來,詢問一下坐在教室門口的美女,原來是免費的,還有插座,裏頭有一排書架,目視大約有四千本書,大概都是談創業、定價、策略、心理、地方再造等書,這時我才了解,原來校舍一樓整個左手邊,是作為文創基地,也有會議室可預約使用,還提供稅務、金融、法律、行政等諮詢服務。

進門的右手邊,看起來是營業空間,有一家沒有客人的咖啡館,還有一個大教室,提供各種教學用途,還有一間酒吧,可能晚上才開。兩側的廁所整修得非常簡單乾淨,挑高的走廊引發了我眾多兒時的記憶,只是因為現代電線很多,架在天花板有點醜,二樓無法上去,不知道是甚麼樣使用呢?(之後再報告)

我在 Startup Cafe 寫下這篇,空間的使用以年輕人居多,不少外國人,雖然只有一個老歐吉桑近來看書,但許多中年婦女也使用這個空間洽談事情。

我撫觸著階梯的洗石子,木頭地板承載多少小朋友學習過程的記憶,在市中心可以這樣的空間,台北也不缺百貨公司,既然柯市長已經送匾額過來了,台北是否可以選一棟學校再生了?我又再 #痴人作夢 了吧?



不知道這個單位知不知道"一堂和氣"的歷史典故呢?

離開時看到一個活動借用了這邊的教室空間,來參加的人全部都是老人家,目視觀察應該都是八十歲以上的老先生,組織他們的是年輕人,要做甚麼呢?好奇......


在台灣,應該會拆除閒置的老校舍,應該都是有危險,但用鋼筋補強是最近幾年古蹟保存的方式


入口處現代主義洗石子裝飾


木構的樣式


走廊上方現代化的電線,好像是不得不使用的模式,全部包覆也不好。保留的木地板十分有溫度


大量的使用黑板,作為告示:配置圖


免費空間使用說明


活動展示櫥窗


Goodday FAB


有點像是工藝教室,也歡迎大家來租借


可能來這邊上課,有些個人工具需要存放


教室內有酒吧


白天當然沒有營業,我想怎麼吵鬧,都不會吵到鄰居吧?


會議室


免費使用的空間,一排書架,放置創業相關的書籍


有點像是北投燒出來的面磚


木櫃


走廊的架子


洗石子、裝飾鐵窗花


非常便宜就可以裝修出來的大廁所與淋浴間,但是非常乾淨


創業咖啡雜誌,居然有談印度投資